《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反思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教学设计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5d7f8eb9d528ea81c77924.png)
培养学 生合作精神 ;L / 同细胞核是控制 中心的观点 , 形 用下 , 生长素在 向光侧 分布少 , 光侧 分布 多 , 背 导致背
光侧生 长快于 向光侧而 出现 向光性现象 。
表 1 对生长素研究的几个经典实验
l 世 纪末达尔文实验 9
实验结论 : 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 ; 某种刺激产生于胚 芽鞘 的尖端 ; 向光 弯曲部位是胚 芽 鞘尖端下面一段 。 借鉴之处 : 达尔文敏锐 的眼光和发现问题 的意识 ; 择合适的材料——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 选 ( 生长迅速 ) 巧妙 的实验设计 。 ;
本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 在发现问题 、 出假设、 提 设 计实验、 析 问题 、 出结论 的过程 中体验科 学探究 。 分 得
科学史的教学如果 一味地强调沿用科 学史发展 的 时间顺序为主线 , 往往使得教学陷入形而上学之 中 , 则 忽略了学生现有的 知识和 能力水平 , 更忽 略 了学 生 的
但是 , 缺乏真实 的实践 和操作体验 , 让学生完全理 很难
解科学的本 质 , 体验 科学探究 的艰辛 。如果条件许 可, 可以让学生分组验证各探究课题 , 并作集体交流。
生物 学教学 21年( 5 第5 00 第3 卷) 期
成生物学 的一些基本科学观点 , 如局部和整体 、 结构 与
・
3 4・
生 物学教 学 21年( 5 第5 00 第3卷) 期
“ 细胞 核二一 系统 的控 制 中心 ” 的教 学设计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6e9a9a3960590c69ec376e7.png)
我的教学反思
重难点解决是否得当
【提示】我的教学是否聚焦重难点?
如果重新再来,在聚焦重难点方面,我是否还需改进?
我的教学聚焦在重难点上,即细胞核的功能及结构。
信息技术运用是否恰当
【提示】我的教学是否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如果重新再来,我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将作何改进?
没有很好地运用信息及时突破重点和难点,如果重新再来,可以利用PPT以图画的形式展示一下书本上有关细胞核功能的资料分析。
如果重新设计测验题或作业题,我要做哪些修改?
我的测验题和作业题检测到学生已经突破了重难点。如果重新设计测验题和作业题,可以适当增加些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练习,并且在这些知识之间形成横向和纵向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其他
【提示】我还有哪些方面的反思?
需要制作PPT将书本上有关细胞核功能的资料分析抽象的文字内容转换成形象的图画内容,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教学策略是否恰当
【提示】我是否组合了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活动步骤等来突破重难点?
我如果重新设计这个教学,我将在那些方面加以改进?
采用了自学,讨论,讲授,总结的方法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如果重新设计教学计划,可以设计PPT,以图画的形式展示细胞核的功能的资料分析。
检测评价是否恰当
【提?
教案: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教案: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b689e5e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4.png)
教案: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核的概念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细胞核的结构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核的概念:细胞核是细胞内一个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 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生长、分化和繁殖。
3. 细胞核的结构特点:细胞核由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孔组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核的概念、功能和结构特点。
2. 教学难点: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核的重要性。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细胞核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细胞核结构图。
3. 相关资料和问题。
教案结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核的结构图,引导学生关注细胞核,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细胞核的概念和功能。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孔。
4. 案例分析:分析细胞核在遗传变异和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本,总结细胞核的特点。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胞核的认识。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细胞核是细胞内的____,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生长、分化和繁殖。
2. 选择题:下列哪项是细胞核的结构特点?A. 核膜B. 染色质C. 核仁D. 核孔3. 简答题:请简要描述细胞核的功能。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核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介绍细胞核相关的研究领域和最新进展。
3. 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细胞核的研究价值。
九、课后作业1. 绘制细胞核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3. 预习下节课内容:细胞质——细胞的生活场所。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细胞核——系统的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细胞核——系统的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84fe6cbe1e650e52ea99b6.png)
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处理1.地位与价值分析“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包括细胞核的功能、结构和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3部分内容。
本节具有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在学习了系统的边界和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后,介绍细胞这一基本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便于学生以系统的观点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为后续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以及必修二的遗传作铺垫。
教材中的四个实验为学生理解细胞核的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对实验的分析总结能提高学生实验设计与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有利于发展结构与功能观;教材编排问题有助于启发思考,形成问题意识;模型的建构则强化了学生对细胞整体的认识。
2.问题分析教材共设置了17个问题,其中“问题探讨”4个,“本节聚焦”3个,“资料分析”5个,“技能训练”2个,正文部分2个,旁栏思考1个。
其中合理并保留的问题有7个,这些问题能有效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或自主学习;合理但针对实际教学情况改编问题2个,部分问题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难以解决,需要分解或合并,同时删去可替代的部分及目前无法回答的部分;舍弃的问题8个,主要原因是与前面的问题重复,或考查细节性知识,不是必须强调的内容,为突出教学主干而舍弃。
表1 教材中问题设置合理性分析3.问题设计本节以问题驱动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从课本中获得答案并理解知识。
本次教学除保留的7个问题以及改编的2个问题外,还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设计10个问题。
作为主要线索的问题为:①细胞核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呢?②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③为什么说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设计问题如下:表2根据教学所设计的问题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理解细胞核的结构。
4.发展核心素养的联系点分析本节内容知识内容与对应发展的核心素养如下表所示:表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知识内容与核心素养联系点分析二、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初步的认识,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细胞的整体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对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有一定的观察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e50456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8.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1您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内容。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两节: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和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的基础上编排的,体现了细胞结构由表及里的顺序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几个经典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及必修3《稳态与环境》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图,加深"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阐明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寻求探究细胞核功能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一个探究实验的初步理念,分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形成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思想;②.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了解生物学的模型的构建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之间相适应的关系;②.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基本思想、能通过实验题目分析实验的基本设想,实验目的,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的整体思路,知道实验应注意的内容及方法,最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了解探究实验是生物学科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最求知识的科学严谨、锲而不舍的作风,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创新的意识;②.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设计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43c34d0975f46526d3e17d.png)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对细胞的显微结构和细胞核的功能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经过对之前细胞膜、细胞质的学习,学生对结构和功能想适应的生物学思想也有了一定 的认识,有待进一步运用、强化。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构建知识的整体性。
三、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通过情境设置中克隆猴 “中中”“华华” 的诞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探索之心, 同时对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解, 引导学生 通过观察分析资料 3 获得实验的结果。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尤其是解释数据) 的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并训 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强调细胞核的功能。 利用多媒体讲 述伞藻的结构。 加深印象。 训练学生思 维的思辨性, 渗透“单一变量” 的思想。 充分利用影象资料, 将抽象的知识形象 化。通过学生自主探究, 突出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使学生在新知识与原有的相 关概念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理解 并掌握细胞核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引导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细胞核细胞生 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几百组重组胚胎只成功诞生两只克隆猴的这一“珍贵生命”潜移默化地进行生命情感教 育,形成正确生命观。 【科学思维】:
通过对资料 1-4 的分析,尊重实验事实与证据,养成严谨的实验科学态度,运用科 学的思维方法认识细胞核与代谢和遗传之间的关系,归纳概括出细胞核的功能;运用模 型和建模的方式认识细胞核结构。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 阐释生命现象规律, 逐渐习得科学思维。 【社会责任】:
利用有关染色体、 染色质在细胞分裂不同 时期的显微图片作为学生了解细胞核结构的 补充,理解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 请学生画出细胞核结构的剖面 图, 2 学生代表上讲台画图 【问题探讨】 :
课堂最后, 克隆猴诞生 , 与现实生活联系 , 引发对克隆人的思考,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展 示世界各国关于克隆技术的研究条例规范
整合资料合理设疑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实仞——《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思路与反思
![整合资料合理设疑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实仞——《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思路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7f0a90276c66137ee061915.png)
个个有层次 的问题 ,步步启发 ,引导学生
的思维方式 由形象思维 向抽象思维 过渡,从 而获得知识。对资料分析中的实验资料加 以 整合调整 ,使整个教学过程层次清 晰、过渡 自然 ,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 ,在 已熟悉 的知 识基础上建立新 的知识框架也更 为有效、更
能很好 的唤起学生 的相关记忆 。在这则资料
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 ,问题设置 的也太过直 探究热情 ,通过多媒体展示 ,将课本上枯燥 接 ,缺少悬疑 ,学生的学习动力很难被充分 的 文 字 转 化 成 了简 明易 懂 的 流程 图 ,从 而 把 调动起来。于是 ,笔者做 了如下的设计 : 首 先呈现资料三 ( 变形虫分割 、去核实 验 ),这个 实验实际上是对初中教材 中教授 细胞核一节 的内容上进一步补充后 的再 现, 对于学生来讲非常熟悉 , 最先引出这个实验, 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 生面前 ;通过
1 . 简 述 细胞 核 的结 构 2 . 举 例说 明细胞 核 的功 能
( 二 )能 力 目标
计 中的对照原则 。将实验的思维方式融入教
学 中也 是 这 节 课 的教 学 初 衷 ,基 本 达 到 了 教 本 节 课 创 设 了很 多 给 学 生 思考 的 机 会 ,
细胞膜和细胞器 ,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观
点 已有 了充 分 的认 同 ;对 细 胞 的空 间思 维 已
接着 ,由单 细胞 动 物 引 申到单 细 胞植
一
教材 出现 了与 以往不 同的呈现方 式——先介 绍功能再讲结构。通过资料分析所展示 的一 系列科学实验 ,让学生通过分析得 出细胞核 的功能, 进而以图代文介绍了细胞核 的结构, 从而使学生对细胞 的结构有一个 整体 、明确 的认识 ,为必修二 《 遗传和变异 》相关知识
高中生物_细胞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细胞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bad95e3fe4733687f21aa5a.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导入】让学生观察两只玩具小熊的肤色,猜测它们生的熊宝宝的肤色。
提出问题:棕色的小熊能否生出薰衣草颜色的小熊?以此引入本节课。
【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1.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学习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难点]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过程】一、模型建构(一)展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型,提问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所在位置(二)讲授关于模型的基本知识1.模型: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2.描述特点:定性的、定量的、具体实物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抽象形式等。
3.类型:_______模型、_______模型、_______模型等。
4.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哪一类模型?在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时,首先应该注意的是什么?(三)小组合作,模拟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并上台展示。
二、细胞核的结构(一)【提问】大家阅读课本,思考:1.核膜与细胞膜有哪些不同?2. 核仁、核孔分别有什么作用?3.什么是染色质?与染色体有何关系?学生通过阅读,回答:细胞核包括:核膜(2 层膜,有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的通道)、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二)【讲述】染色质、染色体:主要有DNA 和蛋白质组成,呈细长丝状,因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
若细胞要分裂,染色质就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棒状或杆状的染色体(三)用自制的教具,请学生展示染色体与染色质互相转变的情况。
(四)合作探究1.哪些细胞具有细胞核?2.核孔对物质进出核膜有无选择性?3.核仁与细胞代谢程度有无关联?4.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异同,填写染色质与染色体比较表。
三、细胞核的功能(一)资料分析(1)讲解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说明,提问细胞核控制细胞的哪个方面。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0e67f4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a.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第一篇:《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共分为三个环节:(1)通过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细胞核的功能。
(2)通过对细胞和结构的学习特别是对染色质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细胞核的功能。
(3)深入分析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
在教学的第一环节中,让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相关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并形成自己的结论,第二环节中,细胞核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是教材中已给出的,学生回答的比较流畅,教师做了适当的引导,但关于染色质的成分、形态和特性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步理解染色质的概念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
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的资料进行了拆分、重新组合,是细胞核的功能更加明显的体现,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采用讨论学习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细胞核结构与功能具体知识的讲解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结构图,变抽象为具体,突破了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的效率。
第二篇:《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反思《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反思1、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将更加全面和完整,进而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认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2、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细胞膜和细胞质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细胞核的学习完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构建知识的整体性。
3、设计思路:1)情境导入:用侏罗纪公园的一段电影引导学生思考:电影中的恐龙是怎么复制出来的?学生学生说出电影情节,指出与细胞核有关,以此进入本节的学习。
教案: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案: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f0d98c8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6.png)
教案: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核的概念和功能;(2)掌握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核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细胞核的功能及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生命科学的热情;(2)认识细胞核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概念;(2)细胞核的结构特点;(3)细胞核的功能。
2. 教学难点:(1)细胞核各结构的功能;(2)细胞核在细胞代谢和遗传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细胞核的结构模型,引导学生关注细胞核的结构特点;(2)提问:“你们认为细胞核在细胞中有什么作用?”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胞核的概念;(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如核膜、核仁、染色质等;(2)阐述细胞核的功能,如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细胞代谢的控制等。
4. 案例分析:(1)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核功能的相关实例;(2)让学生分析实例,加深对细胞核功能的理解。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 绘制细胞核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结构名称;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研究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如细胞核结构示意图和小论文,评估学生对细胞核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细胞核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276d88a26925c52dc5bf8b.png)
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伞藻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技能目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四、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
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图,加深“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由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原核细胞的结构都是肉眼不可见的,单凭讲解学生不易理解。
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化的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原核细胞的模式图,边看图边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前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课前预习学案》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屏幕展示人的红细胞、白细胞、肝细胞、骨骼肌细胞、蚕的丝腺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等图片,提示学生观察这些细胞的细胞核,请学生指出他们的细胞核有什么不同。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ccc2f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b.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核的结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模型辅助教学。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学》相关章节。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细胞核模型、染色体模型、DNA模型、基因模型等教具。
4.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核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核的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等。
3. 知识讲解:讲解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概念,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生物实例,让学生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理解。
6.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细胞核,观察染色体、DNA和基因在细胞中的分布。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染色体、DNA和基因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思考细胞核研究的重要性,激发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核的功能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核的功能,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八、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听《细胞核》课后反思
![听《细胞核》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1a66c0bb7360b4c2e3f646d.png)
听《细胞核》课后反思听《细胞核》课后反思听《细胞核》课后反思 27日听了一节课由张老师执教。
上课之前我就在想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假如我来上课,首先,应该是从细胞核功能的研究出发,也就是一些经典实验作为情境得出细胞核的功能,接着,从结构和功能想统一的思想完成结构的教学内容,最后就是核质相互依存的关系说明细胞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结尾。
一、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和亮点1.从经典实验伞藻入手,介绍伞藻的嫁接实验,通过问题串,步步设疑、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思考总结细胞核的功能。
问:①切去帽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柄决定的?还是由假根决定的?②该实验能否说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③若要说明细胞核的作用,还需要如何设计实验?④根据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同时也介绍了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
3.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适当加入实验原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对照试验和控制变量的方法,为后面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4.通过课件展示无核细胞植物筛管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多核细胞骨骼肌细胞。
5.通过学生画图体验细胞核的结构,展示过程中进行纠正。
这是学生主体表现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体现结构和功能想统一的思想。
6.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如核膜和细胞膜的比较,也重视了核孔复合体的教学,通过电镜图展示。
7.重视了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教学,为细胞增殖打好基础。
二、评课老师提出的建议1.由变形虫和伞藻经典实验,分别需要突出构建“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一核心概念。
这方面没有明显突出。
2.教学中一些细节问题,逻辑性问题,时间分配问题还需要解决得更好些。
3.结构和功能想统一的思想有体现,但局部和整体统一的思想也应该是同样重要的思想。
其实这两个思想还需要更加突出。
三、我的听课反思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概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辨证观点。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核》名师教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核》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287837b9f3f90f77c61b0f.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遵循教材《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的线索,在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内容后,通过细胞核的学习,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
本节课在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方面也提供了相关的材料和设计,如资料分析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设计的重要素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同时对学生形成生物学中现象与本质的因果观,结构与功能的适应观等起到了一定的渗透作用。
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已有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遗传的本质和代谢的实质,及细胞分裂的过程缺乏客观的认识。
甚至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亦不能完整的把握。
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
另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一些生物学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因此应充分挖掘教材进行问题设计和组织活动开展教学以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满足学习欲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图片、师生互动,能够分析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2)通过资料分析、教师讲解,能够学会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课下独立或小组形式完成),能够说出模型方法的类型和有关实例。
【学科素养】(1)基本思想(强化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底蕴:如结构与功能的适应观,现象与本质的因果观,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观;训练概括归纳能力,分析生命现象,提炼生物学观点)(2)基本活动经验(通过资料分析,了解生物学科的一般研究方式,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作与交流,增加团结意识和思维的凝聚力)。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真正认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经验之塔”在“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应用
![“经验之塔”在“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8ee8a4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8.png)
中学课程资源第17卷一、引言“经验之塔”理论是由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在《视听教学法》这本书中提出来的。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类型的经验,囊括十大层次(图1)。
从塔基层的做的经验,到塔中层的观察的经验,再到塔高层的抽象的经验,学习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获取学习经验的方式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
该理论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也能够体现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学原则。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深入学习“经验之塔”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必将有所收获。
那么如何发挥“经验之塔”理论的指导作用呢?笔者以“经验之塔”理论指导“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实践,以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
言语符号视觉符号录音广播电影电视参观展览见习旅行观摩示范参与演戏设计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经验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图1二、教学目标1.核心概念(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2)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3)理解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
2.素养培育(1)生命观念:学生通过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2)科学思维: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资料分析,挖掘创造性思维,形成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
(3)科学探究: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与讨论交流,领悟对照实验的概念与设计原则,提升实验分析及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培养实验设计的探究技能。
(4)社会责任:学生通过聚焦有关细胞核的科学前沿和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热爱生活,形成自我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聚焦热点——激活直接经验教师在课前播放歌曲《猴哥》,“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的歌词引起了学生对“克隆”概念的关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生物科学研究热点事件,并以2017年年末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以及“经验之塔”在“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应用(长乐华侨中学福建福州350200)陈琼颖摘要:“经验之塔”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原则。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eca8f1d9e314332386893a2.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利用视频图像资源,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的空间,认同细胞核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中探究细胞核的功能是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学生表现的很积极,讨论也很有效果,取长补短,结合多人的意见给出最合适的答案,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更多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他们自己的理解能力,能够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趋势。
最后学生总结以后,老师给出结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让学生接着去讨论细胞核的结构,在这里要注意的是细胞核每个结构的功能容易混淆,这个在做题过程中体现的非常明显,最后讨论的是核质关系,细胞核代谢所依赖的原料都来自细胞质,细胞核控制着整个细胞,所以,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也可以说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a6f619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a.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要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观点。
为了紧跟新课程标准的步伐,我将课程设置为有利于学生进行的三种学习方式:①自主学习一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②合作学习——将〃独立教学〃变为〃共同合作〃③探究学习——将〃权威教学〃变为〃共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瞄准目标.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努力帮助学生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模式。
为了配合上面的三种学习方式,我对《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这节课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1)通过对科学史上经典实验过程的分析,体会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辩证性,同时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情感。
(2)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体现生本课堂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敢想,敢说,敢研究。
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并在课后结合学案进行当堂检测,以巩固学习成果。
此次教学共分三个环节:(1)通过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细胞核的功能。
(2)通过对细胞核结构的学习特别是对染色质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细胞核的功能。
(3)深入分析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
在教学的第一环节中,让学生认真阅读资料。
小组合作讨论相关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并形成自己的结论。
反思此部分的教学。
师生能够共同归纳出各实验的结论,在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较为顺利。
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回答问题独立表述思想耗费时间较长,没有完全形成系统和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训练。
在教学的第二环节中,细胞核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是教材中已给出的。
学生回答的比较流畅,教师做了适当的引导。
但关于染色质的成分、形态和特性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本节课学生新接触的知识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步理解染色质的概念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阐明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291b3e283c4bb4cf6ecd114.png)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共分为三个环节:(1)通过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细胞核的功能。
(2)通过对细胞和结构的学习特别是对染色质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细胞核的功能。
(3)深入分析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
在教学的第一环节中,让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相关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并形成自己的结论,第二环节中,细胞核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是教材中已给出的,学生回答的比较流畅,教师做了适当的引导,但关于染色质的成分、形态和特性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步理解染色质的概念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
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的资料进行了拆分、重新组合,是细胞核的功能更加明显的体现,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采用讨论学习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细胞核结构与功能具体知识的讲解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结构图,变抽象为具体,突破了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的效率。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反思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将更加全面和完整,进而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认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2、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细胞膜和细胞质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细胞核的学习完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构建知识的整体性。
3、设计思路:
1)情境导入:用侏罗纪公园的一段电影引导学生思考:电影中的恐龙是怎么复制出来的?学生学生说出电影情节,指出与细胞核有关,以此进入本节的学习。
2)课中互动释疑
首先用课件展示本节的教学目标,然后正式进入课本内容的教学。
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来进行教学。
①胞核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分析P52的四个资料分析来总结。
先让学生阅读四个资料分析,
再PPT逐个动画演示过程及分析出结论,此处可学生共同回答,也可单独有学生回答。
分别得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
②细胞核的结构:PPT展示细胞核结构,解释各结构功能。
适当练习前面学习内容。
之后提出问题:遗传与细胞核哪个结构有关。
引申出染色质,重点讲解染色质与染色体关系。
适当用“白板”放大镜放大。
③总结:细胞的相关结构和功能。
总结后将书中重要内容进行标注。
最后,做相关习题及布置本节的课后练习。
4、教学反思:
优点:
①采用三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个方面来落实教学目标。
②教学程序设计处处体现问题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对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地方,如资料分析中“美西螈核移植”“蝾螈受精卵横缢”“伞藻嫁接及核移植”利用动画以及结构图的式给予展示,另外用“白板”中的放大镜放大DNA及蛋白质形成染色质进而逐渐形成染色体的过程,变抽象为具体,突破了难点。
④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体现在他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顺利的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以及细胞核为什么是系统的控制中心了。
⑤不足之处:
由于本节课新课标要求的容量较大,并没有在45min的课堂上完成全部的教学设计内容,模型的展示只能在课后完成;
部分内容在呈现时偏快,例如资料分析后总结细胞核的功能较快,一些同学未能及时加以巩固;
最后是讲第二个问题没有及时书写板书。
在课堂教学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适当将问题的设计更贴近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