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田不同开发方式下采收率标定

低渗透油田不同开发方式下采收率标定

辽河 油田 A 区块属于低孑 L 、低 渗透 、 低压 的砂岩油藏 ,油藏 边底水不活跃 , 天 然能 量弱。结合 A区块 的油藏特 征 、 生 产 特征, 对天 然能量开发【 I 】 和注水开发I 2 1 两种 不同开发方式下 的采收率进行了标定 。为 油 田开发方案 的编制 , 中长远规划 提供 了 理论依据 。 1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标定 1 . 1 理 论 公 式 法

9 4・
科技 论 坛
低 渗透油 田不 同开发 方式下采收率标 定
静 字
( 东北石 油大学石油工程 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 6 3 0 0 0 ) 摘 要: 针对辽河油田低渗 透油藏储量规模大 , 采收率标定方法繁 多, 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在 大量调研 国 内外采收率标定方法资料的 基 础上 , 针对辽 河油田 A区块 , 开展 了天然能量开发和注水开发 方式下采收率标定对比分析 , 用于指导开发规划方案的编制。 关键词 : 辽 河油田; 低渗透 ; 采收率标 定
率。 参 考 文献 【 1 ] 采收率与递减规律研 究【 J 】 . 延 长油田, 2 0 0 7 , 1 2 . 【 2 】 孙 玉凯, 高文君 . 常 用油藏工程 方法改进 与应用[ M】 . 北京: 石 油工
业 出版 社 . 2 0 0 7 .
盯 ×
2 注 水 开 发 采收 率 标 定 2 1 经验公式法 2 。 1 . 1根 据{ I { j 藏 特征 相似 的辽河 低 渗透 油 田水驱 砂岩 经验 公
表 1不同开发 方式下 A区块采收率标定结果
4 结论
辽河 油 田 A 区块 天 然能 量 开发 方式 下采 收 率综 合标 定 值为 1 0 . 3 %; 注水开发阶段采收率综合标定值为 2 0 . 4 %, 较天然能量 开发 采收率提高 1 0 . 1 %。所以 , 注水开发可提高整体开发效果 , 提高采 收 1 . 2 经 验公式法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论文]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论文]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摘要】石油开采时石油行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面临石油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我国,低渗透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其开采技术也相差甚大。

本文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论述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和分析了井网优化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周期注水井网调整1 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及开采规律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如下:(1)油藏类型较单一。

我国低渗透油田主要是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一般为弹性驱动油藏,弹性能量的大小依各油藏的地质特征和饱和程度的高低有所不同。

(2)储层物性差。

低渗透油田储层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根据低渗透油田的实际,形成低渗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即储层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一般说来,储层渗透率低,其孔隙度也低,所以这类油田也叫低孔低渗油田。

(3)孔喉细小、溶蚀孔发育。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以粒间孔为主,原生粒间孔(<25%)和次生粒间溶蚀孔(40%~70%)都有发育,但溶蚀孔要较发育,另外还有微孔隙(<35%)、晶间孔和裂隙孔。

由于低渗透储层一般孔喉半径很小,在一定驱动力作用下,相对大的孔道进油了,而毛管压力阻力大的小孔道,油进不去,所以造成了低渗透储层含油饱和度比较低。

(4)构造运动拉张、挤压形成油田的裂缝。

我国西部沉积盆地多为挤压型盆地,裂缝多伴随逆冲断层发育,裂缝发育很明显,发育规模大,延伸长度和密度大。

裂缝的空隙度很低,但渗透率比基质岩高得多,对流体流动影响很大,对石油储量影响较小。

2 低渗透油田开采特征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天然能量弱.在开采过程中表现出与一般中高渗透油田不同的开采特征。

(1)自然产能低,只有通过优化压裂改造以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技术经济评价。

(2)天然能量不足,地层压力和油井产量下降快,一次采收率低;(3)低含水期含水上升慢。

低渗透油藏压裂井弹性产能和采收率计算方法

低渗透油藏压裂井弹性产能和采收率计算方法

低渗透油藏压裂井弹性产能和采收率计算方法郑凯;杜新军;贾继生;张恒伟;余峰【摘要】A new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productivity and calculating the recovery factor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developed by elastic drive is proposed by taking account of the effects of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pressure sensitivity and the decrease of fracture conductivity. The method has been validated by field data, allowing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 productivity and recovery factor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developed by elastic drive.%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性和压裂缝导流能力衰减对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产能分析和弹性采收率计算方法.现场实际数据计算验证了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可实现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产能变化规律和弹性采收率的分析和预测.【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2(019)002【总页数】3页(P94-96)【关键词】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性;弹性开发设计【作者】郑凯;杜新军;贾继生;张恒伟;余峰【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滨州256600;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10;中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2000;中石化济北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1400;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滨州25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在中国近年来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田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调整技术研究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调整技术研究
径 向流和平 面平 行流有 效驱 动距 离 为
尺 :


Q ・ 警
其 中 :K 径=K K +

尺( )1 )
() 3

当裂缝性油藏注水方式由反九点转为沿裂缝注水
向裂缝两侧驱油的线状注水后 ,渗流形式变为平面平
收 稿 日期 :20 -0 05 1一0
际 ,研 究 认为有 以下 认识 :
( )储层渗 透率越低 、裂缝越 发育 ,油水井 数 1
比应越 大 。
由式 ( )和式 ( )可 见,吸水指数与采液指 7 8 数均与储层渗透率和裂缝发育程度有关 。对于低渗透 油藏注水压力高,在注水井附近天然裂缝和人工压裂 缝张开程度大 ,注水井吸水指数高,而油井由于井底
K —— 水相 相对渗 透率 ,无 因次 ; S ——含 水饱 和度 ,小 数 ;
m—一 油水 流度 比,无 因次 ;
— —
驱替 压 差 ,MP ; a


供 给半 径 。n; l 采 液指 数 ,i / MP ; n d・ a
井 半 径 。i。 n




根据上述计算油水井数比公式 ,结合矿场开采实
l ~ ——原 油粘 度 ,m a・ ; ——有 效厚 O m ; P s 度 ,m;R 、尺 ——供 给 半 径 和 井 径 ,m;P 、
p— — 注 水 井 、油 井 流 动 压 力 M a 平、A —— f P ;A 傩
启动压力 梯度,M am;卜 P/
长度 ,m。
注水波 及体积 。
2 裂缝性 低 渗 透 油藏 注 采 系统 调整 理 论探讨
2 1 反九点注水转线状注水渗流特点 . 砂岩油藏反九点注水渗流形式为平面径向流 , 其 低渗透油藏油井产量公式为’

《2024年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范文

《2024年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范文

《裂缝性特低滲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篇一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石油工业的焦点。

其中,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因其独特的储层结构和渗流特性,对开发技术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理模拟实验作为研究此类油藏的有效手段,能够为实际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介绍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物理模拟实验以实际地质条件为基础,通过对油藏储层结构和流体的特性进行简化与再现,对油气开采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测和分析。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物理模拟方法模拟储层内部的多尺度孔隙结构和复杂的流动过程,揭示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

三、实验方法(一)实验设备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需要使用专门的物理模拟设备,包括模拟储层、流体注入系统、压力测量系统等。

其中,模拟储层应能够模拟实际储层的孔隙结构、裂缝分布等特性。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样品:根据实际储层条件制备相应的实验样品,如模拟岩心等。

2. 建立实验装置:搭建物理模拟设备,设置相关参数,如压力、温度等。

3. 注入流体:通过流体注入系统向模拟储层注入原油或其他流体。

4. 观测记录:通过压力测量系统等设备观测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5.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应用实例以某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为例,采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储层特性和流体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

首先,通过物理模拟设备建立与实际储层相似的物理模型;然后,向模型中注入原油,观测其渗流过程;最后,通过压力测量等手段收集数据,分析得出该油藏的渗流规律和开发策略。

根据实验结果,优化了开采方案,提高了采收率。

五、结论与展望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为研究此类油藏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储层的特性和流体的流动规律,为实际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潜力及方向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潜力及方向

一、低渗透油田基本特征
2、流体性质
长庆低渗透油田由于储层的特殊性,一般原油性质较好。具有低比重、 低粘度、低含硫、较高含蜡和较高凝固点的特点
• 地面原油相对密度: 0.8364~0.8949
• 原油地下粘度: 2.2~69.0mPa.s,原油地面粘度: 4.3~82.7mPa.s
• 含蜡: 6.6~20.5%,含硫: 0.03~0.23% • 凝固点: -6.3~23℃,初馏点40~68℃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 潜力及方向
汇 报 提 纲
一、低渗透油田基本特征 二、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三、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方向


长庆油田是陆上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目前低渗透储量已 占80%以上,绝大多数是渗透率在1.0×10-3μm2左右的 特低渗储层,常规开发难度大、效益差、采收率低。近年
• 饱和压力0.77~7.22MPa,气油比为12.0~107m3/t
油田地层水水型多样,以CaCl2为主,其次为Na2SO4和 NaHCO3型, 总矿化度为9621~108000mg/L,对套管腐蚀、结垢较严重。
一、低渗透油田基本特征
3、开发特点
① 油井普遍产能较低; ② 大多数油藏自然能量微弱,需要注水补充能量开发; ③ 由于油藏低渗低产,大部分可采储量在中高含水期采出; ④ 边底水油藏开采多年,继续保持高效开发; ⑤ 三迭系油藏天然微裂缝发育,增加了注水开发的难度; ⑥ 油藏注水后见效见水差异大。
汇 报 提 纲
一、低渗透油田基本特征 二、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三、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方向
二、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1、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技术途径
(1)井网优化
针对长庆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产能低、储层具有裂缝等地质特征,充 分利用微裂缝增加储层渗流通道的特点,抑制裂缝水窜,提高最终采收率开 展了一系列井网优化试验。 通过采用古地磁、地层倾角测试、微地震声发射测试、野外露头观察等 方法,确定了三迭系主力油层天然微裂缝的主方位、人工缝方位,一般在北 东70°左右。

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中渗透率建模新方法

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中渗透率建模新方法

口井 的测井 渗透 率逐点 校 正到动 态渗 透率 上 , 后 然 利 用 Pt l 质建 模 软件 , 立 更 加符 合 油藏 实 际 er 地 e 建 的动态 渗透率 模 型 , 油藏 数值模 拟 和油藏 工程 研 为 究 提供 更加 准确 的油藏 渗 透率模 型 。
产 过程 中 , 常应用 平面径 向流产能公 式计算 油井 通
产 量 j 。反之 , 以利 用 该 产 能 公 式 定 量 求 解 油 可
藏 动态 渗透 率 , 计算 公式 如下
r e

般是 通过 “ 四性 ” 系分 析 , 用 “ 心刻 度测 井 关 利 岩
法 ” 通 过测井 资 料二 次 精 细解 释 , 到储 层 参 数 , , 得
渗透储 量 , 预计今 后发 现 的储 量仍 将 以低 渗 油藏为 主 , 渗 透 油 藏 如 何 高 效 开 发 正 日益 受 到 重 低 视¨ j 。低 渗透 油藏 动 态 特 征 研 究 决 定其 开 发 方 案 和 开发效果 , 透率 是表征 流体 渗流特 征 的关 键 渗
参数 , 对于微 裂缝 低渗 透油藏 的渗 透率评 价存 在很
和岩心 分析 渗透率关 系极 为复 杂 , 油藏数 值模 拟 在 中无法 使用 J 。直 接 应 用测 井 渗 透 率 建 立 低渗 透 油藏 渗透 率模 型 , 不能 准确 反映开发 过程 中的实 际渗流 条 件 , 无 法 开 展 油 藏 数 值 模 拟 研 究 。 因 故 此 , 于低 渗 油藏必 须寻 找新 的渗透率 建模方 法 。 对
行 校 正的方 法显 得尤 为重要 。
使 用测井 渗 透率对 其 进 行 油藏 工 程评 价 和 数 值模
拟 计 算 , 会 出现严 重偏 差 , 致 结果 不 准确 。然 将 导 而 , 藏开 发 动 态 是 油 藏 实 际 渗 流 特 征 的客 观表 油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测井渗透率校正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测井渗透率校正

bl y o a t r dl w- e e bl y s n e e v i n i i il. L gp a tc h wst a h e lg i t ff c u e i r o p r a it a d r s r ori Xi lol ed m i n f o r cies o h t eg o o — t i o e a e n t ep r e b l yc re t n i d p a l o t e ra e e v i e au to . cm d lb s d o h e m a i t o r ci a a tb et h e lr s r or v la in i o s

裂 缝 性 低 渗 透 砂 岩 油 藏 测 井 渗 透 率 校 正
薛 永超 , 程 林 松
( 国石 油 大 学 , 京 昌平 12 4 ) 中 北 0 2 9
摘 要 :针对裂缝性低 渗透砂岩油藏普遍存在的测井渗透率与油 田开发 实际渗透 率差异较 大的矛盾 , 研究 提 出了利用压 力恢 复试井 渗透率资料对测井渗透率的约束校正方法 , 建立 了测 井渗透率 动态校 正模型 。对吉林 新立 油 田裂缝 性低渗 透砂岩油藏进行 测井渗透率校正应用研究表 明, 应用测 井渗透率校正结果建立 的地 质模 型更加符合油 田开发实际状况 。 关键词 :测井解释 ;低渗透率 ; 砂岩油 藏 ; 校正 ; 应用
Ke r s l g i t r r t to y wo d : o n e p e a i n;l w- e e b l y a d t n e e v i ;c r e to o p r a i t ;s n s o e r s r o r o r c i n;a p ia i n m i p l t c o

低渗油藏自发渗吸驱油效率测定新方法

低渗油藏自发渗吸驱油效率测定新方法

第37卷第4期2020年12月25日油田化学Oilfield ChemistryVol.37No.425Dec,2020所谓自发渗吸[1-3](简称自吸)是多孔介质在毛细管力驱动下自发地吸入某种润湿液体的过程,它是毛管压力作用下的一种常见现象。

低渗油藏中通常裂缝发育,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首先沿裂缝推进,裂缝中的水靠自吸作用将原油从基质中驱替出来。

随着低渗油藏的大量开发与应用,自发渗吸作为低渗油藏的一个重要开采机理[4-6]而备受关注。

前人的渗吸实验研究中,大多直接或者间接采用体积法[7]或常规称重法【8】进行自然渗吸实验研究。

目前室内常用的渗吸物理实验方法主要有体积法和称重法[7]。

同向渗吸体积法实验的主要原理是用带刻度的毛细管与装有岩心的容器相连,通过渗吸前后毛细管内液面变化来表征岩心的渗吸量的大小。

逆向渗吸体积法实验[9]是将岩心完全浸没在液体里,由于渗吸作用岩心内的非润湿相被润湿相驱替出来,在重力作用下汇聚在容器顶部的细管中,测量容器顶部的液体或气体体积进而计算渗吸采收率。

体积法仅能测定渗出并已脱离岩样的油量,而不能测定溶解于水中油珠的体积,因而所测定的自发渗吸驱油效率存在着较大的误差。

称重法实验是将岩心的一个端面与润湿液接触(同向渗吸)或将岩心全部浸没在液体中(逆向渗吸为主),每隔一定时间记录电子天平读数,直到质量不再增加为止,从而求得该时刻吸入的润湿液量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E t和渗吸体积V wt[1]。

称重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但是针对页岩等低渗岩心,其吸水膨胀会导致计量增加和微裂缝增多,对渗吸量的计量产生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精确。

对于致密砂岩岩心,由于存在“门槛跳跃”、“挂壁”等现象以及孔隙度测量不精确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常会出现渗吸采收率超过100%的情况[7]。

针对体积法和称重法渗吸物理实验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低渗油藏自发渗吸驱油效率测量装置及方法,为了弥补与体积法测试的不足,测试装置中增设了水中含油分析仪来测定溶解于水中的油珠的体积,以提高实验的精度。

裂缝性低渗油藏压裂水平井井网渗流数学模型

裂缝性低渗油藏压裂水平井井网渗流数学模型

205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具有储层裂缝发育复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开发难度大、注水容易水窜等特点。

水力压裂使得天然裂缝不断扩张产生剪切滑移,形成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相互交错的复杂裂缝网络系统[1],增加改造体积,从而提高初始产量和最终采收率。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压裂开发的关键问题是搞清复杂裂缝网络分布规律、低渗透油藏基质-裂缝-井筒耦合渗流问题。

国内外学者还采用离散化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裂缝性储层压裂井产能[2-4],研究周期长,不能快速准确描述体积压裂裂缝中流体流动。

根据天然裂缝及压裂后复杂裂缝网络分布特征,利用分形理论,推导出裂缝的有效渗透率表达式。

考虑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和压敏特性[4-5],根据储层流体在注采井网中不同流动形态,将流体流动划分为3个区域,建立了考虑压裂裂缝干扰的压裂水平井-直井井网三区耦合渗流模型,并分析了裂缝及压敏参数对压裂水平井-直径混合井网产能的影响,为合理开发裂缝性油藏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直井井网渗流数学模型1.1 裂缝性油藏压裂裂缝形态及数学表征方法裂缝性油藏压裂极易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结构。

裂缝性储层天然裂缝长度及其压裂后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满足自相似性、标度不变性和分维三个条件,说明其具有分形特性[5],因此可以用分形理论描述天然裂缝及压裂裂缝的分布规律。

则可以求出基质-裂缝的等效渗透率k e 为:()()()2222m ax e m 2(1cos sin )(1)1241f f f ff fl D k k D βφαθφφφ--=-+--((1)式中,k e 为等效渗透率,k m 为基质渗透率,mD;φf 为裂缝孔隙度,小数;β为比例常数,与裂缝周围的介质力学性质有关;D f 为裂缝长度的分形维数;θ为裂缝的倾角,°;α为裂缝方位角,°;l max 为裂缝最大长度,m。

1.2 数学模型的建立水平井压裂后产生多条压裂裂缝,据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直井井网流体流动特征,采用流场划分原则,划分井网流动单元,井网流动单元划分为3个流动区域,见图1:第1流动区域为普通直井产生的平面径向渗流场;第2流动区域为压裂水平井模型中的外部流场,即水平井压裂裂缝水平面内的椭圆流动;第3流动区域为压裂水平井模型中的内部流场,即垂直平面内沿裂缝的裂缝性低渗油藏压裂水平井井网渗流数学模型高英 张越 崔景云 蒋时馨 谷峰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28摘要:基于分形理论表征天然裂缝和压裂裂缝网络的复杂裂缝形态,针对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和储层压敏特性,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直井井组的非线性渗流模型。

特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特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L lU, (10)
I.J0aG
式(10)中:r。h为极限泄油半径,rio_;其它参数意义 同前。 (2)当两生产井间存在共同的泄油区域时(图 1c),可取井距之半或与泄油面积(图la)相等的圆 的半径作为泄油半径。
1.2弹性采收率计算 弹性采油量是依靠油藏内孑L隙介质中的原油、 束缚水和岩石在地层压力下降时所释放的弹性膨胀 能所能排驱的原油‘6|。考虑特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 结束后的压力分布,在地层中任意r处,取一微小圆 环,可得弹性采油量
△N一-f塑学d,.
rmx
(6)
式(6)中:△N为弹性采油量,rrl3;Bob为井底流压下 的原油体积系数;Tmax为泄油半径,m;C。为综合压缩 系数,MPa~;户。为原始地层压力,MPa;P(r)为地 层压力,MPa。
将(5)式代人(6)式,并令eac(Pwl一^)_B及÷L O'o口G
=C,可得
参考文献
[1] 崔玉婷,单广吴.孙立国。等.低渗透油田采收率评价方法研究 [J].中外能源,2007,12(1):49—55. [2] 黄延章.低渗透油层非线性渗流特征EJ].特种油气藏,1997,
4(1):10-11.
Abstract:In consideration of the impacts of ing pressure the pressure gradient and pressure

0.907
Ma Jiangpin93
(1.China University
8K(1/MPa)0.03
B。 1.4 1.799
p“(MPa)42.05 Pi(MPa)
97.45
of Petroleum(East China),Shandong,

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其表达式为
Ew = αexp ( - β / s) (4)
α和β 为与砂体规模有关的参数 , 可由油藏不 式中 同井网条件下求得 ; s 为井网密度 , 口/ km2 。 ( 2 ) 水驱控制程度 水驱控制程度与采注井数比 值、 砂体规模以及井网密度有关 [ 4 ] 。其表达式为
第2期
牛彦良等 : 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79
r = ( ph
-
pf ) /λ
(9)
式中 r 为有效驱动距离 , m ; ph 和 pf 分别为注水井 井底流压和油层任意处压力 ,M Pa 。 对于任意油层 ,当有效驱动距离小于或等于注采 井距时 ,其油层不能被有效驱动 。 设平均井距为
(6)
η 式中 g 为样品累积数 , % ; K 和 K 0 分别为有效厚度 物性下限以上和物性下限空气的渗透率 , 10 - 3μm2 ; m 和 d 为相关系数 。 一般来说 , 岩心取样间隔相对均匀 , 其岩心样品累 计数可以近似表示从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到任意渗透率 之间的累积有效厚度与总有效厚度的比值 。即有效厚 度累积数与渗透率的关系可近似表示为 - K0 ) d η h = m( K η 式中 h 为有效厚度累积数 , % 。
21 2 参数的确定
21 21 1 井网系数
Es = 1
-
ε exp ( - 01 1 co s/ Ψ)
(5)Βιβλιοθήκη ε为采注井数比值 , 无因次 ; co 为油砂体面积 , 式中 2 m ;Ψ 为井网系统单井控制面积与井距平方之间的换 算系数 , 四点法为 01 866 , 五点法和反九点法为 1 。 ( 3 ) 有效驱动程度 有效驱动程度为储层有效驱 动的石油地质储量与总石油地质储量的比值 。一般计 算水驱控制程度时认为注采井连通就能被水驱 , 而实 际上对于低渗透油层 , 由于渗透率低 , 在一定井网条件 下不能建立起有效的驱动体系 , 即使连通也不能被有 效驱动 。矿场上可以通过统计岩心资料求得有效驱动 程度 。 样品累积数与空气渗透率的关系见图 2 。其表达 式为

低渗油藏采收率确定新方法

低渗油藏采收率确定新方法

Hu n a l n Ta g Ha , v Do g in Li h n LvZ ein Yu B ie a gXioi g , n i L n l g , o g , h j g , eb i a a Z a
( . o t wet toe m iest C e g u 6 0 0 1 S uh s rlu Un vri Pe y, h n d 1 5 0;
2 No tes S cu n G s i d o o t w s O l n a i d, a h u 6 5 0 ) . r at i a a e S u h et i a d G s e D z o 3 0 0 h h F l f F l
Ab t a t s r c :A w pp o c o d t r i i r c v r n lw e me b l y r s r o r s i to c d i h s ne a r a h t e e m ne o l e o e y i o p r a i t e e v is wa n r du e n t i i p pe . Fis l a r r ty, t r u h he o maia in f ea ie e me b l y u v a d tlzn Da c lw , h o g t n r lz to o r ltv p r a i t c r e n u i i g i i ry a r lto h p b t e o uci iy i e nd wa e u se t b ih d.Se o l ea ins i e we n pr d tv t nd x a t rc twa s a ls e c nd y,uli t t rc tc n be tma e wa e u a o ane hr g c no i i to lp o u to fsn e wela li t r d i g p e s r r p o he bt i d t ou h e o m c l mi i r d c i n o i gl l nd u tma e p o ucn r s u e d o ft r s r or.Fi a l e ev i nl y,r c v r fii n y h sb e a c lt d u i g t e v l me o t rfo d n nd r s r o r e o e y e fce c a e n c lu a e sn h o u fwa e l o i g a e e v i

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建议

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建议

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建议摘要:中国国土面积广阔、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但是石油资源往往集中在低渗透油藏当中,开发难度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必须要不断探究油气开发新方法,改变低渗透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要点。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目标并未能得到实现,“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的问题仍然存在并难以解决,只有合理做好注采压力系统调整工作,并对井网密度进行调整,才能保证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合理井网;天然气驱引言:低渗透油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油藏,它的储层物性比较差、渗透率非常低,给石油资源的顺利开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寻找能够改善低渗透油藏开采效果的方法和技术。

首先,需要充分了解低渗透油藏的概念,并对井网加密方法和注采压力系统调整方法进行充分了解,改变低渗透油藏注采压力不合格、井网密度不合理的问题,达到提升低渗透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目标。

一、低渗透油藏概念石油资源是十分常见、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之一,它可以根据油藏渗透率被分成三种类型,其中的低渗透油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给开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这种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基本低于0.01/am,开采的过程中原油无法通过缝隙被顺利开采出来,技术人员必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优化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另外,低渗透油藏还具有分布广泛、范围较大的特征,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油藏类型,经过反复不断地研究和尝试后,技术人员开始提出了一系列开发技术,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低渗透油藏开采问题。

低渗透油藏开发工作的复杂性不言而喻,仅仅凭借传统开发技术显然无法顺利地完成开采任务,因此必须要不断提升驱动体系的科学化水平,利用水平井技术、井网加密技术、注采压力技术等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改善和开采,可谓是势在必行。

比如,可以通过注水技术提升低渗透油藏的储层性质、利用压裂技术提升油层的渗流能力等,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适当选择优化改善技术。

《2024年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研究》范文

《2024年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研究》范文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世界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藏的开发与利用变得日益重要。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作为非常规油气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储层特性和渗流特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这类油藏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和渗流行为,对其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文旨在探讨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为实际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概述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是指具有微小裂缝、低渗透率和低饱和度的油藏。

其储层特性主要表现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高粘度等特点。

这种类型的油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其开发和利用对满足能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渗流特征研究1. 实验方法为了研究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本文采用实验室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

实验室模拟实验主要包括对实际储层岩心的物性分析、孔隙结构和裂缝系统等基本参数的测量;数值模拟则主要应用于描述渗流过程中的多物理场耦合行为和流体的流动规律。

2. 渗流机理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扩散作用、毛细管力、吸附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由于储层渗透率极低,流体的流动往往受限于孔隙和微裂缝的大小和形状。

同时,高粘度的原油也可能对渗流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地应力的变化和重力等也对渗流产生影响。

3. 渗流特征根据实验结果,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主要表现为非线性渗流和动态饱和度变化等。

非线性渗流主要体现在流体流动的启动压力梯度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启动压力梯度;动态饱和度变化则表现为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产油量逐渐降低,而含水率逐渐升高。

这些特征都与储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性质密切相关。

四、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储层物理性质、流体性质和环境条件等。

其中,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对渗流的影响最为显著;流体的高粘度可能导致流动阻力增大;地应力的变化和重力等环境条件也会对渗流产生影响。

裂缝性潜山油藏可采储量计算方法_龙晓梅

裂缝性潜山油藏可采储量计算方法_龙晓梅

裂缝性潜山油藏可采储量计算方法龙晓梅Ξ 钱丽杰(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 方法 应用经验公式法、水驱特征曲线法、递减曲线法及数值模拟法对裂缝性潜山油藏进行可采储量计算研究。

目的 确定油藏的最终采收率,评价开发效果,并为同类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 根据油藏实际动态数据之间的统计规律,东胜堡潜山油藏可采储量为500×104t左右,采收率为3712%。

结论 计算可采储量的方法较多,应充分考虑油藏各种地质、开发动态实际因素,选择适合于该油藏的计算方法。

主题词 裂缝性潜山油藏 可采储量 采收率 计算方法 东胜堡前 言可采储量通常是指油藏在采用现代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出的总油(气)量。

对于砂岩油藏地质储量容易求准,通常用地质储量乘以采收率求得可采储量。

而潜山裂缝性油藏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各种地质参数很难求准,加之流体在双重孔隙介质中渗流的复杂性,地质储量和采收率都比较难以确定。

因此,计算潜山裂缝性油藏的可采储量的方法目前大多是以油藏实际开发动态数据的统计规律为依据进行测算。

本文介绍了4大类8种计算可采储量的方法,并以东胜堡潜山油藏为例。

可采储量计算方法11 经验公式法[1]经验公式法是计算可采储量最适用、最简便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对油藏的多项地质参数的确定,应用多元回归得到可采储量。

统计19个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80%左右,地质储量大于100×104t以上的裂缝性油藏的多项参数,得到计算油藏水驱采收率的经验公式为:E R=106145×Φ・SoiB oi012866・K e・μwμo011438・S wi-01157(1)式中 B oi———原油地层体积系数;E R———水驱采收率,%;K e———油层平均有效渗透率,μm2;S oi———储量计算用原始含油饱和度,f;S wi———束缚水饱和度,f;Φ———储量计算用总孔隙度,f;μo———地层原油粘度,mPa・s;μw———地层水粘度,mPa・s。

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

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

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

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对于石油的开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矩阵方程、叠加原理以及复位势理论这三者中的数值分析求解方法,对相关裂缝位置中压力损失以及渗流阻力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重新的修正与推理出了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水井产能中的预测公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计算出来的结果更加的精准、合理以及符合实际的状况。

利用修正与推理出来的预算公式,根据某一个实际低渗透气田中的实际情况,将压裂水平井产能中的几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分析与对比,得出来的结论对于低渗透气藏压裂水平井的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在对低渗透油气藏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一的采取水平井这一种方式进行开发,无法达到低渗透油气藏在开发初期所设立的目标以及相应的开发效果,所以,在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中经常采取水利压裂这一形式来产生出很多的裂缝,从而增强水平井中的产能。

但是在对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中的预测公式进程推导的过程中,假设每一条裂缝都相等,而这一理论与实际中的状况不相符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差,按照推导出来的预测公式对压裂水平井产能以及每一条裂缝之间关系的变化曲线进行预测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相关的跃变。

1 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公式的推导1.1 渗流模型的构建根据对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研究的信息数据,做出相关的假设:(1)低渗透油气藏中处于上下封闭状态,且无限大非均质的地层,假设其水平渗透率是kh,在这一地层的中心地带中有一口相应的水平井,假设这口水平井的长度为l。

(2)为了提升低渗透油气藏中的产量,在水平段的位置采取了压裂这一形式,在水平段中压裂出了n条处于垂直状态的裂缝,裂缝之间按照等距离进行分布,还穿过了低渗透油气藏整个油层中的厚度,假设裂缝中的渗透率为k1,裂缝的半径为x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第 32 卷
第4期
张晓亮, 等: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Ky— ——垂直于裂缝方向渗透率, 10-3 μm2; M— ——弹性采收率系数, f; N— ——地质储量, m3; ΔNp— ——弹性采油量, m3;
·411·
产实践亦表明, 小井距开发是低渗透油藏有效的开发 方式, 验证了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2Sα2
乙(K co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θ+K sin θ) dθ .
0 x 2 y 2 2n

(13 )
姨Sα
2
≥ ≥ ≥ ≥ ≥ ≥ ≥ ≥ ≥ ≥ ≥
3 实际开发井网弹性采收率
上文指出, 考虑非达西渗流后低渗透储集层存在 着不能启动的区域, 这就导致弹性采收率必然与井网 有关。 实际开发井网的弹性采收率计算可按单井来进 行, 通过井网参数计算单井泄油半径, 如果泄油半径 大于极限泄油半径, 则可按 (11 ) 式计算。微裂缝性低 渗透油藏为了获得好的开发效果, 需要沿微裂缝方向 布井, 同时缩小井排距, 采用密井网开发[10]。因此, 计 算泄油半径小于极限泄油半径情况下的弹性采收率
准确地评价弹性采收率是此类油藏开发设计的关键尤其是初期以弹性开发为主的异常高压低渗透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11各向渗透率计算方法设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基质岩心的渗透率为单一微裂缝的宽度为b根据等值渗流阻力法可得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平行于微裂缝方向的渗透率为45因此具有微裂缝介质相当于主渗透系数为k的各向异性介质其主轴方向为沿微裂缝方向和与微裂缝垂直方向储集层渗透率可表示为二阶张量的形式
w
乙 乙


rlim
(8 )
ΔNp= hct dθ (pi-pwf ) rd r. (9 ) r Bob 0 根据容积法计算泄油范围内的地质储量为

裂缝各向异性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方法

裂缝各向异性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方法

; 同时有如下关系 : ( 3)
[ 16 ]
k i = kf i + k b , i = Ⅰ, Ⅱ, Ⅲ. 采用随机裂缝模型 关系 : φ f = 0 . 029 6 kf / b .
2
, 则裂缝孔隙度 φ f 与方
向平均裂缝渗透率 kf 、 平均裂缝宽度 b 之间有如下
( 4)
3 孔隙度与渗透率的计算
2 基础数据处理
根据岩心分析 、 测井解释及薄片分析等资料统 计得到裂缝宽度分布及裂缝平均宽度。 裂缝密度 L fd 指的是沿垂直于裂缝方向单位长 度内裂缝的条数 。 以单井单层段为目标 ,将裂缝测井 的解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 1 , 由此计算该 井段上的裂缝密度 。
表 1 裂缝测井解释结果
作者简介 : 张吉昌 (1969 - ) ,男 ( 汉族) ,辽宁沈阳人 ,高级工程师 ,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从事油藏地质与开发研究工作 。
第 30 卷 第 5 期 张吉昌 ,等 : 裂缝各向异性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方法
・6 3 ・
分裂缝与基质的贡献 , 难以提供油藏的微观结构特 征 。文献 [ 13215 ] 提出了裂缝性油藏静动态综合建 模的思路 ,但大都局限于定性或经验方法 ,且没有考 虑裂缝渗透率的各向异性特点 。笔者将静动态研究 相融合 ,尝试建立完善而实用的裂缝性油藏孔隙度 和渗透率的定量计算方法 。

152 155 160
油藏总各向异性渗透率张量 K 由裂缝渗透率 张量 Kf 和基质渗透率 k b 组成 。 记 I 为二阶单位张 量 , 则有 K = Kf + k b I .
( 2)
考虑井筒方向与裂缝间夹角的影响 , 确定裂缝 密度的公式为
m

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应用研究

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应用研究

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应用研究我国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持续开采,低渗透油藏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低渗透油藏具有油气含量丰富、储藏的类型比较多、分布广泛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但是,低渗透油藏同时具有渗透率较低、丰度低、产能低等多种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气生产的安全和油田开发企业的经济效益。

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是目前油气开发企业所面对的共同课题,本文对采用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进行分析,以供借鉴。

标签:压裂技术低渗透油藏采收率1 引言我国是油气资源大国之一、也是油气的生产大国和消耗大国,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持续开发,低渗透油藏所占比重在不断提高,由于低渗透油田具有渗透率低、丰度低、产能低等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油气开发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对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的方法进行研究,对促进油田开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低渗透油藏的概念我们把渗透率在(0.1~50)×10-3μm2的油藏称为低渗透油藏,其储层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非均质性、低渗透率、地下细微裂缝比较多、裂缝发育不全、液体流动所受到的阻力较大、液液面和液固面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大的特点,使油气藏的生产状态极不稳定、产量低、甚至是不压裂就无法生产等问题,致使油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受到了影响[1]。

目前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主要方法是压裂,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3 壓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方法3.1 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定向井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常规技术手段,也是比较成熟的开发手段。

但是在压裂作业过程中,常规的压裂技术难以达到理想的采收效果,而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的应用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是指在定向井压裂作业时同时实施两段以上的压裂技术,通过分段压裂,能够在油藏平面上形成数条相互独立并且平行分布的人工裂缝,达到扩大泄流体积和在油藏纵向上可以充分动用储层并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张晓亮;张金庆【摘要】The conventional depletion oil recovery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Darcy equation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to fractured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due to the strong anisotropy caused by the natural micro-fracture and the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of the matrix.A new depletion oil recovery calculation method is proposed,which can take both the reservoir anisotropy and the non-Darcy flow in matrix into consideration.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natural depletion oil recovery of fractured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ithin the ultimate drainage radius is only one third of that calcul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The non-Darcy flow oil production decline and the field application are analyzed to verify the calculation rationality,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 ha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of actual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development.%结合非达西渗流理论,提出了能够同时考虑方向性非均质以及基质中流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结果表明,考虑非达西渗流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极限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收率为常规方法计算值的1/3,并从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油量下降以及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两方面阐述了1/3结果的合理性,同时证明与低渗透油藏开发实际相吻合。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3页(P409-411)【关键词】微裂缝;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启动压力梯度【作者】张晓亮;张金庆【作者单位】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27;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3.7由于低渗透岩石比较致密,强度和脆性比较大,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微裂缝,形成裂缝性低渗透储集层[1]。

此类储集层受裂缝的影响呈现方向性非均质,同时,受孔喉结构特征和流体特性的影响,低渗透储集层流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2,3]。

准确地评价弹性采收率是此类油藏开发设计的关键,尤其是初期以弹性开发为主的异常高压低渗透储集层。

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1.1 各向渗透率计算方法设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基质岩心的渗透率为K m,微裂缝的渗透率为K f,微裂缝的线密度为C d,单一微裂缝的宽度为b f.根据等值渗流阻力法,可得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平行于微裂缝方向的渗透率为[4,5]垂直于微裂缝方向的等效渗透率为由于Kx≠Ky,因此,具有微裂缝介质相当于主渗透系数为Kx和Ky的各向异性介质,其主轴方向为沿微裂缝方向和与微裂缝垂直方向,储集层渗透率可表示为二阶张量的形式。

根据张量理论,某一方向渗透率与主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式为[6](1)—(3)式说明,微裂缝发育的储集层各向渗透率存在差异,微裂缝与基质渗透率差异越大,各向渗透率差异越大。

1.2 各向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方法大量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低速渗流时不遵循达西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

启动压力梯度是孔隙结构、固液作用的综合体现[7]。

理论分析和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之间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约为-1[8],即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储集层各向渗透率不同,所以各向启动压力梯度也不同,将(3)式代入(4)式可得各向启动压力梯度1.3 极限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收率计算方法假设无限大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有一口生产井,以定井底流压p wf(p wf≥p b)弹性开发直至结束。

极限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收率按以下思路求解:①由非线性渗流理论确定弹性开发结束后压力分布和极限泄油半径;②根据物质平衡方法计算累计产油量,进而得到极限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收率。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弹性开发结束后压力分布为[9]启动压力梯度是渗流的阻力,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在一定压差下,极限泄油半径就越小,根据非达西渗流理论,极限泄油半径为由物质平衡方程积分可得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油量而常规弹性采油量的计算公式为根据容积法计算泄油范围内的地质储量为由(5)—(10)式,完成积分并忽略油井半径的大小,可得极限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收率为由(10)式可以看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极限泄油范围内的弹性采收率为常规方法计算值的1/3.2 新计算方法合理性分析(1)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油量下降。

对比(8)式和(9)式可以看出,与常规弹性采油量计算公式对比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油量计算公式存在两方面的差别:①压力降的差别,常规的弹性采油量计算压力降为p i-p wf,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油量计算压力降为(p i-p wf-Gr),公式多了一项(-Gr),使得泄油区内渗流阻力增大,将导致弹性采油量的下降;②泄油面积的差别,常规弹性采油量计算公式泄油边界为油藏边界,而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存在极限泄油面积,极限泄油面积之外油藏流体因启动压力的存在并不能参与流动,这将直接导致弹性采油量的下降。

弹性采油量的下降必然导致弹性采收率计算值的下降,这是1/3出现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2)由(9)式可以看出,常规的弹性采油量与井网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不合理的。

目前低渗透油藏开发表现出“注不进,采不出”的开发特征,加密井网能够增加动用面积,同时很多学者还提出了“有效动用”的概念,这表明启动压力的存在对开发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常规的弹性采收率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与上述观点明显不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常规的弹性采收率计算方法基于达西定律,地层中只要有压力降落,流体就能流动,这明显夸大了流体在低渗透储集层中的渗流能力,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不符。

因此,对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采收率的预测如果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将存在很大的误差,甚至导致错误的决断。

笔者提出的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考虑了非达西渗流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与目前低渗透开发实践更加吻合。

3 实际开发井网弹性采收率上文指出,考虑非达西渗流后低渗透储集层存在着不能启动的区域,这就导致弹性采收率必然与井网有关。

实际开发井网的弹性采收率计算可按单井来进行,通过井网参数计算单井泄油半径,如果泄油半径大于极限泄油半径,则可按(11)式计算。

微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为了获得好的开发效果,需要沿微裂缝方向布井,同时缩小井排距,采用密井网开发[10]。

因此,计算泄油半径小于极限泄油半径情况下的弹性采收率更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7)式,定义等效压差Δp*,使泄油面积与由井网参数确定的泄油面积相等,即将(5)式代入(11)式,解得Δp*的计算可采用数值积分的方法,特别地,当n为-1时:将(7)式中Δp替换为Δp*,重新计算(8)式和(9)式,可得泄油半径小于极限泄油半径时泄油范围内的弹性采收率式中M=(1-2Δp*/3Δp),定义为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系数。

根据Δp*的定义,Δp*≤Δp,且当Δp*=Δp 时,泄油半径等于极限泄油半径。

因此,按泄油半径与极限泄油半径间的关系,M的取值如下:实际井网弹性采收率的计算分以下2个步骤:①根据油藏参数和井网参数,由(13)式计算Δp*;②Δp*≥Δp时,弹性采收率由(11)式计算,否则则采用(15)式计算。

采用算例分析微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的影响因素,所用基本数据如下:油藏综合压缩系数8×10-4(MPa-1),孔隙度0.15,初始含油饱和度0.65,原始地层压力35MPa,井底流压15MPa,原始地层压力下原油体积系数1.2,泡点压力下体积系数1.25,y方向渗透率为1×10-3μm2,α 为 0.5,n为-1,x 方向渗透率作为变量。

图1为Kx=10×10-3μm2时,弹性采收率随泄油面积(用井网密度来表示)的变化关系。

常规计算方法计算的弹性采收率为恒定的值17.23%.可以看出,和弹性采收率与井网密度无关的常规认识不同,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大(泄油面积减小),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收率大幅度提高,这主要是由于随井网密度的增大,储集层中未启动区减小,整体泄油面积增大。

但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收率值仍与常规计算方法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启动压力增大了地层的渗流阻力造成的。

图中井网密度为5口/km2时,对应极限泄油半径,小于该井网密度,弹性采收率为定值。

生产实践亦表明,小井距开发是低渗透油藏有效的开发方式,验证了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图1 弹性采收率随井网密度的变化4 结论(1)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受储集层各向异性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常规弹性采收率计算方法难以适应,本文提出的方法适合计算该类油藏的弹性采收率。

(2)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极限泄油范围内的弹性采收率为常规方法计算值的1/3,并从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油量下降以及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两方面阐述了该结果的合理性。

(3)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大(泄油面积减小),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收率大幅度提高。

加密井网可以提高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弹性采收率。

符号注释B ob——井底流压下的原油体积系数,f;B oi——原始地层压力下原油体积系数,f;c t——综合压缩系数,MPa-1;E t——弹性采收率,f;G——启动压力梯度,MPa/m;h——有效厚度,m;Kθ——任一点总渗透率,10-3μm2;Kx——平行于裂缝方向渗透率,10-3μm2;Ky——垂直于裂缝方向渗透率,10-3μm2;M——弹性采收率系数,f;N——地质储量,m3;ΔN p——弹性采油量,m3;p i,p wf——分别为原始地层压力和井底流压,MPa;Δp*——等效压差,MPa;r e——油藏边界,m;r lim——极限泄油半径,m;S——井网参数确定的泄油面积,m2;S wc——束缚水饱和度,f;α——实验数据回归系数;φ——孔隙度,f;θ——与K x方向的夹角,(°).参考文献:[1]周志军,宋洪才,孟令波,等.低渗透裂缝性油田井网优化数值模拟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2,23(3):228-230.[2]姚约东,葛家理.低渗透油层非达西渗流规律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0,21(3):213-215.[3]陶军,姚军,范子菲,等.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08,29(5):626-628.[4]刘建军.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理论与数值模拟[J].力学学报,2002,34(5):779-783.[5]冯金德,程林松,李春兰,等.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单井渗流数学模型[J].新疆石油地质,2007,28(1):78-81.[6]韩德金,张凤莲,周锡生,等.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调整技术研究[J].石油学报,2007,28(1):83-86.[7]熊伟,雷群,刘先贵,等.低渗透油藏拟启动压力梯度[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36(2):232-235.[8]郝斐,程林松,李春兰,等.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28(6):29-32.[9]姜瑞忠,张晓亮.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方法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8,15(4):70-72.[10]邓明胜,汪福成,迟田立,等.朝阳沟裂缝性低渗透油田井网适应性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6):27-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