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的改良及护理】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对策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e0793aab0717fd5370cdc00.png)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对策纪慧萍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摘要】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重要的生命线,怎样保护内瘘,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从穿刺技术到内瘘护理都值得我们血透工作者去探讨。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内瘘护理对策动静脉内瘘是永久性血管通路,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根据美国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是国内外首选方式【1】。
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建立和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如何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透析计划的实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一直是血液透析工作者倍受关注的问题。
1 血管穿刺前的准备首先应检查内瘘血管成熟情况,了解内瘘方式、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
观察内瘘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严禁在炎症部位穿刺。
2穿刺的技巧2.1血管选择选择相对较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太小的血管不宜穿刺。
2.2穿刺点选择动脉穿刺点应至少离开吻合口2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8cm 以上【2】,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
穿刺部位要轮流更换,一般可采用绳梯法进行穿刺,忌用定点穿刺。
定点穿刺虽然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但易引起针眼渗血,血管内膜损伤和假性血管瘤。
2.3进针方法内瘘血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
穿刺前先探明血管走向、深浅及管壁厚度。
消毒皮肤,扎止血带,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使其固定,皮肤松弛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一般从血管右侧进入;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且角度宜大。
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2.4固定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皮肤松弛者要用胶布做“Y”字固定,以防针头滑脱,再用另一条胶布将穿刺针针管固定,防针头摆动,注意两条胶布要平衡,这样既起固定作用又美观,用无菌输液贴覆盖穿刺点并固定。
2.5拔针止血方法血透用的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病人也感觉疼痛。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15ef0bbe23482fb5da4c1b.png)
向近心方向穿刺
适应证
是自体动静内瘘首选的穿刺 方法
1)适用于内瘘成熟、血管扩 张均匀、表浅,无明显狭窄、 硬化、 动脉瘤形成的病人
2)血管分支少,可穿刺血管 长度5cm以上
01
扣眼式穿刺
扣眼式穿刺 (1)定义:扣眼式穿刺法指在同一位置,穿刺针以同一角度、同一深度送 进血管 的技术 (2)第1次穿刺时使用普通锐型穿刺 针,确定穿刺针眼;第2-8次穿 刺,在隧道形 成前,要确保操作者在同一穿刺点、同一穿刺角度、 同一穿刺深度,使用普通锐型 穿 刺针进针。有条件的血管,可形 成2-3个隧道,隧道形成后,改用 14-16G钝穿刺 针。
01
内瘘伤口愈合,皮肤完好
02
血管扩张均匀、有弹性
03
内瘘处听诊杂音清晰
04
手掌心轻触内瘘处有震颤
内瘘血管血流量增加,在压力的冲 击下静脉血管壁逐渐增厚,但还难 以达到动脉管壁的厚度 和弹性,易 发生穿刺失败、血管破损,导致出 血或皮下血肿,此时病人对痛觉敏 感,处于紧张状态,增加了穿刺失 败的风险。
听
用听诊器沿着内瘘血 管听杂音大小、清晰
度、音调。
评估内容标准
吻合口愈合好,震颤良 好,无异常增强、减弱
或消失
血管壁弹性良好,可触 及震颤,无搏动增强或 减弱、消失
瘘体段静脉走行平直、 表浅、易穿刺,粗细均 匀,有足够可供穿刺的 区域和长度
内瘘血管自然血流量 >500ml/min,血管内径 ≧5mm,距皮深度 <6mm
监测
保护
肾内医生 透析护士
技师
手术医生
介入医生
病人.
建立血管通路的团队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09cd0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0.png)
环境准备
穿刺方法及技巧
01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02
消毒与麻醉
03
穿刺针选择
04
穿刺技巧
穿刺后的护理
压迫止血
使用适当的压迫方法止 血,避免血肿和渗血。
观察与记录
预防感染
异常情况处理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 出血、血肿及渗漏,记
录相关信息。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避免接触污染源,预防 感染。
详细描述
血栓形成通常表现为内瘘局部疼痛、水肿,触摸时感觉硬块,听诊时可能听到杂 音。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应立即停止使用内瘘,并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同时, 需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查,以指导后续治疗。
感染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窃血综合征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5
内瘘的保养与延长使用寿命
定期检查与评估
定期检查内瘘的通畅情况
通过触摸内瘘震颤、听诊杂音等方法, 判断内瘘是否通畅。
评估内瘘血流量
及时发现并发症
对内瘘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发 症如狭窄、血栓形成等,以便及时处 理。
通过测量内瘘的血压和血流量,评估 内瘘的功能状态。
避免内瘘受 压
合理使用内瘘
建立良好的血液透析习惯:按 照医生指导的频率和时间进行 血液透析。
静脉内瘘的穿刺及理件
• 动静脉内瘘的基本知识 •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 • 内瘘的日常护理 • 内瘘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 内瘘的保养与延长使用寿命
01
动静脉内瘘的基本知识
内瘘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作用
内瘘的建立过程
01
02
术前准备
手术过程
03 术后护理
动静脉内瘘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动静脉内瘘护理以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a6b94e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c.png)
动静脉内瘘护理以及注意事项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生命线”,它是将动脉和静脉通过手术连接在一起,形成的一种血管通路。
良好的动静脉内瘘护理对于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一、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在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之前,患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保持手臂皮肤的清洁,避免感染。
可以用温水清洗手臂,但要注意不要损伤皮肤。
其次,要对拟造瘘的手臂进行血管保护,避免在这一侧手臂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测量血压等操作,以保护血管的完整性和通畅性。
此外,患者还需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了解手术的过程和风险,消除紧张和恐惧情绪。
二、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1、术后观察手术后,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内瘘的通畅情况,包括触摸内瘘血管是否有震颤、听诊是否有杂音等。
患者自身也要注意观察手术部位有无渗血、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告知医生。
2、抬高患肢术后应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一般需要抬高 24 48 小时。
3、避免压迫睡觉时要避免压迫内瘘侧手臂,穿衣时也要注意袖口不要过紧,以免影响内瘘的血流。
4、注意保暖要注意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温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
可以适当佩戴手套或使用暖手宝,但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5、适当活动术后 24 小时,可以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以及握拳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伤口出血。
三、动静脉内瘘日常护理1、自我监测患者每天都要进行自我监测,用手指触摸内瘘血管,感受是否有震颤;也可以用耳朵贴近内瘘处,听是否有杂音。
如果震颤或杂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内瘘出现了问题,应及时就医。
2、清洁护理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
在透析前,要用肥皂水将穿刺部位清洗干净。
3、预防感染穿刺部位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沾水。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0bfaf92af90242a895e5dc.png)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发表时间:2016-04-19T14:28:20.5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孔华萍[导读] 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 225300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有效透析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长期使用的稳定的血管通路[1]。
孔华萍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 225300【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共56例,患者均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
结果:56例患者经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54例血流量充足,能顺利完成透析,2例发生内瘘闭塞,其发生率为3.6%(2/56)。
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和临床护理要点,并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护理和监测方法,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内瘘闭塞等并发症的出现率,并延长内瘘使用的寿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血液透析穿刺技巧动静脉内瘘护理要点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有效透析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长期使用的稳定的血管通路[1]。
而在建立动静脉内瘘时,如果穿刺技术不成熟,那么将可能造成血管狭窄、内瘘血流量不足、出血或渗血、形成血栓、出现动脉瘤、穿刺困难等并发症,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痛苦[2]。
动静脉内瘘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3]。
在本次研究中,对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在18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0.5)岁;内瘘使用时间为4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4±0.7)年。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b377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1.png)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操作前准备:1.确定操作的病人身份,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以及相关的医嘱。
2.洗手,穿戴好无菌手术衣和手套,戴好口罩。
3.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包括穿刺针、导管、引流器、消毒棉球、稀释剂等。
4.将病人放置在手术台上,确保舒适并方便操作。
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将手术区域暴露,并以适当的护理用品清洁皮肤,使用无菌巾将周围区域包裹起来。
2.局部麻醉:将患处局部浸润麻醉,可以选择局部麻醉药物如1%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
3. 空气添加:将穿刺针连接到适当的注射器上,注入10ml左右的空气,要确保空气泡在知觉损害的区域内。
4.穿刺穿刺:选择穿刺点位,通常在上肢的桡动脉附近,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以减少出血。
用穿刺针垂直插入皮肤,直到进入血管。
5.确认位置:用注射器抽取一小量血液,观察血液的颜色和流速,确保找到动脉,然后将针缓慢进入血管。
6.引线插入:将导管插入穿刺针内部,并将穿刺针缓慢退出,一旦导管插入血管内,就可以开始引流。
7.引流操作:将引流器的一端连接到导管上,并将引流器另一端放入合适的容器内收集引流液。
在引流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压力。
8.固定导管: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明绷带固定导管,以防止移位和感染。
9.观察和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记录下来。
根据需要更换引流器,保持引流通畅。
10.操作完成:操作结束后,将床单更换并清洁工作区,注意个人卫生,拆除无菌操作物品,消毒器械。
11.操作后护理: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并敷以消毒棉球,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其他不适。
告知病人关于穿刺部位的护理,遵守医嘱。
在操作动静脉内瘘穿刺时,要注意以下事项:-操作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器械和药物的无菌。
-穿刺前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穿刺时要注意找到正确的穿刺点和方向,以防止损伤到周围组织。
-操作过程中要注重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风险。
-在引流过程中要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压力,以免造成继续输血或阻塞血流。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探讨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fb4f9cf59eef8c75ebfb3ae.png)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探讨发表时间:2016-04-25T11:32:01.13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作者:姚红[导读]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血透室如何维护內瘘和延长使用寿命成了临床关注的问题。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血透室 215200[中图分类号] R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296-01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尿毒症终末期患者依靠血液透析存活的时间越来越长,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维护显得非常重要。
如何维护內瘘和延长使用寿命成了临床关注的问题。
现从穿刺技术、技巧和方法等方面探讨。
1.內瘘血管特点动静脉內瘘一般为远端的桡动脉与头静脉或贵要静脉间的吻合。
在內瘘早期,穿刺成功率低,容易损伤血管,形成血肿。
由于频繁穿刺使用血管,致血管弹性减低,造成血管硬化,管腔狭窄。
2.穿刺的技巧2.1血管选择血管穿刺顺序是先穿刺血管近心端,再穿刺动脉端,选择相对较直又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2穿刺的角度角度过小导致血管损伤明显,而大角度可能穿透血管。
一般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內瘘血管管壁较厚,进针角度为30°~40°。
2.3穿刺点选择动脉穿刺点应至少离开吻合口2cm以上,最好5cm,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
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8~10cm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
传统观点认为,动脉针尖朝吻合口穿刺。
但现在认为,动脉针尖顺血流方向对血液的再循环影响不大,且能有效的减少动脉瘤、动脉狭窄等內瘘并发症的发生。
3.动静脉內瘘穿刺方法动静脉最常见并发症是血管狭窄和血管瘤的形成,而熟练正确的穿刺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动静脉內瘘穿刺方法有三种,为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
3.1绳梯法绳梯法对內瘘血管长度要求较高。
穿刺点间隔约1.5~2.0cm,呈阶梯式确定3~5个等距离排列穿刺点,每次依顺序穿刺。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选择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2445f5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7.png)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选择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每一条血管通路都需要医护人员精心评估与规划,对患者做充分的相关知识培训与宣教,让其参与维护和管理。
自体动静脉内瘘被各国临床实践指南优先推荐,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
内瘘构建成功后,日常透析穿刺就成为维护使用的最大课题。
合理规划穿刺对于减少血管损伤、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有区域法、绳梯法和扣眼法三种,其中,区域穿刺法因内瘘动脉瘤和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应避免使用。
绳梯穿刺法自体动静脉内瘘建议首选绳梯穿刺法,该方法的第一步是确定可以穿刺的内瘘血管应足够长(一般要求>7cm)。
第二步是将内瘘血管分成两部分(即动脉穿刺部分和静脉穿刺部分),将穿刺点平均分配于整条内瘘血管上,充分利用整段血管资源;为患者建立穿刺档案,(超声引导)标记静脉瓣和特殊区域及注意事项。
根据内瘘血管穿刺示意图,每个穿刺点之间相距 0.5-1cm,交替使用穿刺部位。
避免在吻合口附近(吻合口 3-5cm内)穿刺。
1)内瘘初始启用应由经验丰富的资深透析护士穿刺。
2)血管转角处、静脉瓣区域避免穿刺(容易引起血管损伤、透析中持续疼痛和血管狭窄等)。
扣眼穿刺法是在9-12 次血液透析中,同一名护士在完全相同的穿刺点和完全相同的角度进行穿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法能够沿着穿刺路径形成圆柱形疤痕组织,从而形成从皮肤到静脉的皮下隧道。
这个隧道便于针头通过滑入静脉。
建立扣眼隧道时,须遵循四同原则,即同一操作者,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针深度;扣眼穿刺法动脉瘤和血肿风险较小,但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扣眼穿刺法适用情况包括:1)内瘘可穿刺血管局限(不足够长、或位置特殊)。
2)比较小的动脉瘤(压力不高,举臂试验阴性,扣眼穿刺可能有利于减缓动脉瘤进展——KDOQI观点)。
3)无法进行绳梯法穿刺且穿刺者(如居家血液透析者)已经掌握良好的穿刺技术并认真执行手卫生。
以下措施可能会减少扣眼穿刺法感染风险:1)局部预防:患者上机前抑菌洗手液清洗皮肤,勤换清洁衣服,勤修指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a3120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0.png)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受各种原因影响,近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不断增加。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病人三大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这一治疗方法需要通过血管通路进行,动、静脉内瘘就是血管通路之一,因此动、静脉内瘘也被认为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线。
确保动、静脉内瘘的寿命是提高血液透析质量以及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此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加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极其重要。
肾功能衰竭病人病人每周需要进行3次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治疗过程中加强动、静脉内瘘护理,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建立的异同能够长期使用的血管通路,其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以及移植血管内瘘。
动、静脉内瘘的优点在于血流量充分、感染机会少,是维持性透析患者常用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穿刺。
动静脉内瘘需要成熟后才能进行穿刺,过早穿刺容易造成血管纤维化、动静脉内瘘狭窄,缩短使用寿命,动静脉内瘘至少需要4周成熟,保险起见建议在手术后等待8周以上。
当患者静脉扩张明显且动脉化血管壁增厚表示动静脉内瘘成熟,可进行穿刺。
穿刺前护理首先需要评估动静脉内瘘状态,即通过视诊了解血管情况,局部皮肤情况,通过触诊感受内瘘震颤、血管走向,血管弹性以及深浅,通过听诊评价内瘘血管杂音强弱。
评估后选择穿刺部位、穿刺点。
动脉端通常选择肢体远心端,距吻合口3至5cm或5cm以上处;静脉端通常选择肢体近心端,如AVF血液透析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相距至少10cm。
穿刺点需定期更换,避免穿刺部位因频繁穿刺而受损。
针斜面向上穿刺法穿刺准确率高,但针眼创面大,愈合慢,创面修复期长,频繁穿刺容易导致局部皮肤和血管粘连,护理人员应当合理选择穿刺点,避免定点穿刺。
针斜面向下穿刺法针眼创面小,愈合快,创面修复期短,对动静脉内瘘伤害最小,但这一穿刺方法难度更高,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穿刺的力度以及角度。
纽扣通道穿刺的优点在于穿刺简单,能够避免动脉瘤的形成且感染风险低。
这一技术的缺点在于容易渗血,止血压迫时间长,因此适用于血管条件较差的病人。
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的改良及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的改良及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1bdafd116fc700aba68fc5e.png)
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的改良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7-06-26T15:05:19.6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作者:王红[导读] 总结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改良后提高了长期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的寿命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云南省中医医院肾病科血透室云南昆明 650021)【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护理体会,总结其应用经验。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改良及护理体会。
总结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改良后提高了长期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的寿命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294-02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维持血液透析的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维护,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最理想的血管通路[1]。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但是由于在长期的透析过程中反复穿刺,会导致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所以提高穿刺技术,维护动静脉内瘘的通畅非常重要。
本文以回顾分析本院52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改良穿刺方法后对内瘘血管的功能的观察,及护理心得供大家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血透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6~87岁,平均58.4岁;透析2~8年,平均5.4年,平均每周2~3次,血流量为200~250mL/min,所有患者定期随访。
1.2 方法将改良前后的方法分别在52例使用自体内瘘透析的患者中交换使用,由5名护士进行穿刺,均使用16G穿刺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经济与文化程度均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和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和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41c4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1.png)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综合判断是否为动静脉 内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3
穿刺技术与操作规范
穿刺前准备工作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血管条 件、凝血功能等,确保穿 刺安全。
选择穿刺部位
选择相对直、弹性好、易 于固定的血管,避开关节 、静脉瓣和疤痕等部位。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03
避免使用相互拮抗的药物,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不
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副作用监测和应对策略
监测凝血功能
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如PT、APTT等 ,及时发现抗凝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 况,并调整药物剂量。
观察出血倾向
应用举例
通过对瘘管通畅率的定期监测,可以 及时发现并处理瘘管狭窄或闭塞等问 题,确保瘘管的续改进方向
针对随访管理和效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如加强患者教育、优化随访流程、提高评估准确 性等。
目标设定
设定明确的改进目标,如提高随访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并建立相应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预防并发症
不正确的穿刺和护理可能导致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因此,掌握正确的穿刺和护理方法对于预防并发症具有重 要意义。
汇报范围
穿刺前准备
包括患者评估、穿刺部位选择 、器械准备等。
穿刺技巧与注意事项
详细讲解穿刺的步骤、技巧和 注意事项,如穿刺角度、深度 、固定方法等。
穿刺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01
02
动静脉内瘘有哪些常见的穿刺方法?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动静脉内瘘有哪些常见的穿刺方法?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b8281f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a.png)
动静脉内痿有哪些常见的穿刺方法?各有哪些优点
和缺点?
【答】动静脉内痿常见穿刺方法如下:
(1)锐针绳梯穿刺法:穿刺部位轮换,切记定点穿刺,沿着内疹血管走向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交替进行穿刺,每个穿刺点相隔ICn1左右,动脉端距疹口至少3cm,动脉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相距5~8cm,避开上次穿刺点。
优点: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受用均等,降低血管的受损,有效地避免血管狭窄及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延长内痿使用寿命。
缺点:对于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疹血管比较短的患者,则不宜使用绳梯法。
(2)钝针扣眼穿刺法
优点:相关研究显示,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穿刺点出血、渗血,止血速度较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内腰侧手臂的美观,降低穿刺不成功时对血管造成的血肿概率,减少对血管的损伤,还可延长内痿使用寿命,降低血管瘤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研究显示钝针扣眼穿刺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缺点:钝针扣眼穿刺过程中没有合适的祛痂工具会损伤扣眼周围的皮肤,在肝素化透析下可能会增加渗血的概率。
(3)区域穿刺法
优点:提高穿刺成功率。
缺点:在动静脉穿刺区域做蜂窝状穿刺,皮肤损伤大,痛苦多,局部皮肤变薄松弛,更易渗血。
在动脉血的压力下易导致内痿感染,假性动脉瘤和血管狭窄、血栓的发生,现已逐渐被淘汰。
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78cfed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8.png)
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常规内瘘是长期透析必要的永久性的⾎管通路,是⾎流量与透析质量的保证。
【病情观察】1、应定时观察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有⽆⾎管杂⾳及震颤。
2、注意穿刺部位⽪肤情况,防⽌感染发⽣。
【穿刺前护理】1、评估内瘘是否通畅,有⽆⾎管杂⾳、可否触及震颤。
2、评估内瘘穿刺处⽪肤有⽆感染。
【穿刺时护理】1、严格执⾏⽆菌操作。
2、动脉穿刺点应距离吻合⼝⾄少3cm以上,呈离⼼⽅向。
静脉穿刺点应与动脉穿刺点相距10cm以上,减少再循环。
3、切忌定点穿刺,每个穿刺点应相距1cm左右。
【穿刺后护理】1、拔针前⽤⽆菌敷贴覆盖针眼,⽤⽆菌纱布压迫穿刺部位,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2、按压⼒度以既能有效⽌⾎⼜能触及动、静脉穿刺点之间的震颤为宜。
【健康指导】1、透析前⽤肥皂清洗穿刺部位的⽪肤,保持⼿臂清洁。
2、透析后应避免穿刺部位接触⽔,⼿臂避免过度负重,以免感染和出⾎。
3、使⽤弹⼒绷带包扎⽌⾎时间不宜过长,撤绷带时应先松静脉端再松动脉端。
4、⾐袖应宽松,睡觉时不能压迫瘘侧⼿臂,以免内瘘⾎栓形成。
5、禁⽌在瘘侧⼿臂测⾎压、戴⼿表、抽⾎、输液。
6、触摸动静脉内瘘吻合⼝有⽆震颤或将内瘘侧肢体置于⽿边听⾎管杂⾳,每⽇⾄少2次,易发⽣低⾎压的患者尤应注意。
发现瘘管疼痛及震颤消失即来院诊治。
7、有⾎管瘤者,可⽤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碰撞导致⾎管破裂出⾎。
8、出现⾎肿在24⼩时内先冷敷,24⼩时后进⾏热敷,并涂擦喜疗妥消肿,如有硬结,可每⽇⽤喜疗妥涂擦按摩,每⽇2次,每次15分钟。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动静脉内瘘快速穿刺法的体会】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动静脉内瘘快速穿刺法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6cc6fe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79.png)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动静脉内瘘快速穿刺法的体会】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最重要的血液通路,而内瘘穿刺带来的创伤性痛苦始终困扰着患者,如何运用最正确的内瘘穿刺法,减轻患者的苦痛,是我们始终探讨的问题。
本科接受快速的穿刺方法,既可减轻穿刺带来的痛苦,又可保持高穿刺胜利率,患者乐于接受。
1 快速内瘘穿刺法的操作要领①紧:绷紧皮肤。
②快:动作灵敏,一步穿刺到位。
③狠:力度适当、进针果断。
2 内瘘穿刺前的预备2.1 护理人员的心理预备。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集中精力,在穿刺中仔细细心地做好每一个步骤,冷静、冷静地发挥最正确的技术水平。
2.2 护士自身技术水平。
对于透析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是患者的生命线,护士穿刺的胜利率直接影响患者的将来透析生涯,也是造成护患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护士新入科,内瘘穿刺技术不娴熟不宜急于使用快速穿刺法,原则XX慢勿快,持针要稳,重点要保证穿刺的胜利率。
而穿刺技术娴熟,阅历丰富的护士评估了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状况后,对进针点、角度、深浅度、血管走向及管壁厚度等,都已了然于心,使用快速穿刺法能到达高效的穿刺胜利率,并到达微痛甚至无痛的穿刺效果。
3 动静脉内瘘穿刺3.1 血管选择。
选择相对较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太小的血管不宜穿刺。
3.2 穿刺点选择。
动脉穿刺点应离开吻合口5cm~7cm,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8cm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可以开发瘘侧肢体上的四周小静脉做透析回血用,同时增加动脉端的穿刺范围;穿刺部位要轮番更换,穿刺点距上次进针点1cm左右,一般接受绳梯法或纽扣法进行穿刺,忌定点穿刺。
3.3 进针方法。
穿刺前先用食指指腹认真探明血管走向、深浅及管壁厚度,消毒皮肤,消毒液干后再穿刺,幸免因消毒液太湿随针尖一同进入皮肤,有刺激感加重痛苦。
扎上止血带,止血带松紧依据内瘘压力而定;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侧,并向后绷皮肤,使其固定,皮肤松驰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7f5ea169eae009591bec5f.png)
• 缺点:1、穿刺区域小
•
2、反复穿刺血管壁变薄
•
3、容易形成动脉瘤
•
4、容易形成区域性狭窄
•
5、 拔针后,按压时间变长
•
6、容易渗血
二、阶梯穿刺法(绳梯法)
• 每次动脉、静脉穿刺时更换穿刺点,由上 而下;由下而上轮换进行穿刺。每个穿刺 点≥1㎝.
• 优点:1、降低形成动脉瘤风险
•
2、降低形成区域性狭窄风险
•
3、降低渗血风险
• 缺点:1、对患者血管要求高
•
2、穿刺难度增加
•
三、扣眼穿刺法
• 扣眼穿刺要求:要点是“三同”,即每次穿刺 都是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 针深度,在穿刺两个月左右形成皮下隧道。
• 优点: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感降低, 血栓形成风险降低。
• 缺点:1、扣眼穿刺点不易形成
•
穿刺点的选择
• 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至少5 cm以上, 以免损伤吻合口。静脉针尖指向近心端, 动脉针指向吻合口方向,也可指近心方向。 两穿刺点之间相距8 cm以上(最少应>5 cm), 切记避免与动脉穿刺在同一根血管上,以 减少再循环。
穿刺前准备
• 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提高穿刺成功 率。
• 对于初次穿刺前要摸清瘘管的走向,感觉 管壁的薄厚、深浅及弹性、瘘管是否通畅
• 穿刺时选择离瘘口较远、血管杂音、震颤 最明显的部位以保证足够、区域穿刺法 • 二、阶梯穿刺法(绳梯法) • 三、扣眼穿刺法
一、区域穿刺法
• 在内瘘血管在内瘘血管某一区域反复穿刺
• 优点:易于穿刺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
张华薇
定义
•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 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 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 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瘘的穿刺技巧
![动静脉瘘的穿刺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ffb4b18fc4ffe473368ab9d.png)
1)绳梯法:此技术可充分利用内瘘长度。
由于穿刺点1厘米范围内组织均受损伤且组 织修复时间为一周,两个穿刺点应在1厘米 以上。
2)纽扣法:利用少量穿刺重复穿刺,每次
穿刺保证在同一针道,这一技术不易形成 血肿和瘤样扩大,且穿刺速度快,时间短, 疼痛感明显减轻,痛苦少。缺点容易渗血, 对于皮肤松弛和皮下脂肪过多的不建议用 此方法。
1)速度:拔针快、动作稳、压迫点准确、
顺应性强。 2)力度:能听到杂音或触及震颤不出血为 宜。 3)时间:以宽胶布压15-30分钟,避免应 用弹力绷带。
六.穿刺时或透析中发生血肿的处理
1)新建内瘘穿刺失败出现血肿应立即起针
压迫止血,并用冷敷加快止血,待血肿消 退后再穿刺(避开血肿)。
2)穿刺失败出现血肿,血肿未继续增大可暂不 拔针,在原动脉穿刺点以下再穿刺。
动静脉瘘的穿刺技巧
透析室 齐云
一.穿刺针大小的选择
穿刺针一般选择15-16号内瘘穿刺针,穿刺
针头应放置在内瘘口附近静脉。
二.皮肤准备
尽可能减少穿刺过程中感染的危险。准备
穿刺的上肢应用肥皂和清水清洗,用含有 乙醇消毒液消毒至少3分钟,当皮肤清洗待 干后方可进刺可能引起管壁薄弱,
3)如穿刺不成功,尽量避免重复尝试,否
则将对内瘘造成损伤,对同一患者穿刺不 超过3次,如穿刺点边重大,这一区域在肿 胀青紫消失前不得使用。
四.评估
对首次使用内瘘除应进行血管走向、弹性、
还应要进行一望、二触:右手掌心放置内 瘘处有震颤。三听:听诊器听有血管杂音 (瘘口处20-30厘米)。
五.拔针技巧
3)新建内瘘止血带结扎部位应在肘关节以
上,不可过下,松紧应适中,以防压力过 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内瘘血管弹性降低。若穿刺不当会引起局部渗血肿胀,造成血管硬化, 止血带松紧根据内瘘压力而定;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
管腔狭窄。
使其固定;如皮肤松驰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
2 穿刺技术的改进
使血管不易滚动,一般从血管右侧进入;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
第1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且角度宜大;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再平行进针少许。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 好拆线后,每天用术侧手做握拳运动或捏橡皮球 3-4 次,10min/次;也
一部位反复穿刺,再穿刺时,确定要压迫穿刺失败部位,避开血肿;选同 可以每天热敷或将前臂浸入热水中 15-20min,2 次一 3 次/d。以上方法
2.2 穿刺点选择动脉穿刺点至少离开吻合口 2cm 以上,最好 5cm,并 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 8-10cm 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动脉穿刺针应逆血流方向穿刺,
1 内瘘血管的特点
静脉穿刺针顺血流方向,目的是削减再循环。每次透析时穿刺点更换,忌 用定点穿刺。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的改良及护理】 动静脉内瘘 穿刺方法
关键词:内瘘穿刺 技术改进 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维
2.1 血管选择选择相对较直而又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 脉瓣,太小的血管不宜穿刺。
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充分有效透析的基础,是目前血液透析(HD)患者最 能长期稳定使用的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爱惜好动一静脉内瘘,延 长其使用寿命,对患者至关重要,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条胶布要平行这样既起固定作用又美观,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固定。
3.2 内瘘“成熟〞后,使用期间的护理
3.2.1 做好卫生宣教教会患者每日自检内瘘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 2-3
3 内瘘的护理
次,觉察异样准时就诊;透析前用肥皂将手臂清洗干净,免抓破皮肤,透
析后穿刺部位幸免沾湿;指导患者操纵水分摄入量,以免透析中低血压,
听到血管杂音,提示通畅,否则怀疑有血栓形成,应马上联系医生准时处
3.2 .3 内瘘原则上应“成熟〞后才能使用,特殊状况需提前使用时,
理。禁止在术侧静脉输液、注射、抽血、测血压、提重物或佩戴饰物,不 最好只穿刺一针引血,用其他静脉回血。防止因穿刺引起损伤、撕裂形成
能以手当枕头,尽量穿宽松衣服,幸免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伤口愈合良 血肿,并影响内瘘以后的发育和成熟。
每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都必需频繁做血管穿刺,穿刺胜利与否,内 瘘爱惜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到透析的效果及内瘘的使用寿命。为了保持 内瘘通畅,到达有效的血流量,到达长期使用内瘘的目的及提高患者的生 存质量,不仅仅是要求我们护士穿刺技术高,也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做 好内瘘的爱透析不充分,病人的食欲普遍欠
2.3 进针方法一般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为 20°,但由于内瘘血管管壁
佳,再加上饮食上操纵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患者皮下脂肪削减,皮肤 较厚,进针角度改为 40°角穿刺能提高一次穿刺胜利率。穿刺前先用食
松驰,血管易滚动。又由于频繁穿刺使用内瘘,血管壁上有许多瘢痕,导 指指腹仔细探明血管走向、深浅及管壁厚度,严格消毒皮肤,扎止血带时
一血管时,静脉穿刺点要选近心端再作穿刺。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术后 10 周内瘘仍未“成熟〞,则手术失
败,需重新做内瘘。内瘘“成熟〞指在动脉血流冲击下,内瘘静脉扩张和
2.4 固定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皮肤松驰者要用胶布作“y〞字固 肥厚,并触摸到震颤。
定,以防针头滑脱,再用另一条胶布将穿刺针固定,防针头摇摆,留意两
第2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3.2.4 提高穿刺水平穿刺前认真做好血管评估,切忌急躁,力求一针 穿刺胜利。若穿刺失败形成血肿当天给予冷敷,24h 后改为热敷或擦喜疗 妥软膏,最好待血肿完全消退后再使用。
3.2.5 正确的止血方法拔针时用弹力绷带缠绕固定压迫扣,手指按压 15min-20min,以皮肤及血管进针点为着力点,力度以不渗血又能扪及震 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手臂可稍抬高。确定止血后指导患者不要马上除 去压迫扣,以防途中不留神撞击到穿刺点引起再出血。若出现内瘘出血肿 胀、苦痛,须马上按压肿胀部位,必要时回血透室处理,绝不能用止血带 止血。
3.1 术后早期护理保持术侧肢体清洁枯燥,不要随便去掉包扎敷料, 造成内瘘闭塞。
触摸伤口,以防感染;若觉察渗血不止,苦痛难忍应准时就诊。尤其术后
3.2.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穿刺前应观看内瘘有无红、肿、热、痛等感
24h 内应紧密观看,教会患者推断内瘘是否通畅,如静脉侧能扪到震颤或 染表现,并且严格消毒皮肤,如有异样准时处理,严禁在炎症部位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