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轮之知识梳理(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微
2、分子是在________________的。
动理论
太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轮之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物质(第 1 讲)
1、宏观世界: 恒星——太阳是 。
阳 行星——太阳系有 等八大行星。
系 卫星——月球是地球的。
(带正电) 、 (带正电) (1)物质
分子 原子
(不带电)
原 (带负电)
子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
观 (2)分子
世
界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
物
质
4、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3)建立原子模型的过程: ①19 世纪末的 模型;
②20 世纪初的 模型; ③20 世纪 30 年代的 模型。
1、 叫做质量,用符号 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符号为 。
1 吨=_____ _千克= _ _____克=______ _毫克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 。
它不随物质的 、 、 改
变而改变。
质
量
4、常见物体的质量:1 个苹果 150 ;一个鸡蛋 50 ;一只鸡 2 ;
一个成年人 50 。
(1)工具:实验室常用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5、质量 的测量
(a )调节
①
② __________________
③
(2)方法
(b )使用
①
② __________________
③
(3)读数:物体的质量=
+ 。
(2)结论:②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
第一单元物质(第2讲)
1、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符号表示。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一般情况下,某种物质的密度只与有关,而
与该物体的和无关。
3、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理解:。
密度的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和。
4、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为:__________读作。
水的密度为千
克/米3,表示。
密度的常用单位还有。
1克/厘米3=千克/米3
5、同一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同,密度会。
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
(1)鉴别物质:用公式计算。
6、密度(2)求质量:用公式计算。
的应用(3)求体积(厚度、长度、判别个数):用公式
(4)判断空心、实心问题:三种方法。
计算。
密①研究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的关系:。
(1)密度概②研究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质量的关系:。
度念的形成③进一步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9块不同金属块研究
④综合分析第(3)步,引入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可
7、密度的实验
以用来区分的不同种类,我们将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
值命名为。
①用测物体的。
测固体的密度②用或测物体的
(2)测量物质
的密度
体积。
③用公式计算该固体密度:
①用测烧杯和液体的。
②将部分液体倒入。
用测烧
测液体的密度杯和剩余液体的。
③读出倒入量筒中的液体的。
④用公式计算该液体的密度:
8、质量--体积图像(1)图像:
由图可知:。
①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
不同。
③同种物质相同;
④不同种物质不同;
第二单元运动(第1讲)
1、物理学中,我们将物体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与静止
的相对性(1)一切物体都是。
因此,我们常说运动是,静止是。
(2)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运动的参照物体B叫做。
(3)如果判断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该物体处于
状态;反之,该物体处于状态。
两个同速、同向运动的物体处于相对状态。
(1)物体沿运动且在相等的内通过的相等
机械运动
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比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
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①时间相等比较,越大
运动越快。
②路程相等比较,越短
运动越快。
③时间、路程均不相同,比较
①速度概
,越大运动越快。
a、比较相同内通过不同的运动快慢;
b、比较相同所用不同的运动快慢;
3、匀速
直线
运动(3)速度
念的形成c、比较均不同的运动快慢;
d、综合分析c,引入速度的概念:某运动物体
可以用来表示物体
运动的快慢程度,我们将运动物体的与
的比值命名为。
②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的物理量。
③物体叫做速度。
④单位:(国际);常用。
1米/秒=千米/小时
5米/秒表示。
⑤计算公式:;速度的大小与和无关。
⑥速度计算:火车过山洞。
(1)图像:
(4)路程--时间图像:
由图可知:>。
图像中线的倾斜程度表
示。
打点计时器每两点时间
间隔为秒。
①相同时,通过长的运动快;
(2)结论②相同时,所用短的运动快。
③相同时,物体运动快慢相同;
④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第二单元 运动(第 2 讲)
1、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发声体的 在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真空中 传播。
(3)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且传播快
慢 ,在 中最快。
(4)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
①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音调。
声
②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越高,音调 。
(1)音调:
③物体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叫做 。
发声体震动越快,
声音的 就越高,音调就 。
音
3、声音的特征
④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通常与发声体的 有关。
①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程度称为响度。
(2)响度: ②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 有关, 越大,
响度就越大。
响度的大小还与 有关。
③响度的单位:
(3)音色
①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音色。
4、噪声
②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不同频率的声波组成,频率组
合情况不同,声音的 就不同。
(1)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
①控制 。
(2)控制方法: ②控制 。
③保护 。
第三单元力(第1讲)
(1)力是的作用。
力的作用不能脱离而
独立存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A物体对B物体有作用力的同
时,B物体也会受到A物体施加的。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②力可以。
1、力的概念③物体运动速度或的变化均称
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
(4)力的三要素、。
②我们将力的、、称为
力的三要素。
(5)力的符号为,力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1牛的力大约相当于托起所用的力。
①实验时常用测量力的工具是。
(6)力的测量a、观察:和。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b、调零:测力计与力的方向一致,
调节,使指针与
力
2、力的图示(1)用把
表示出来,这就
是力的图示。
刻度板上平齐。
c、测量并读数
(2)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
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力的。
(1)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3、重力(2)重力的大小:G=mg(g=,表示)
相关结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成正比。
同一星球,相同。
不同星球,不同。
(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代替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那么我们就4、合力将这个力叫做这几个力的。
(2)“合力”概念的引入运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3)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①同向,方向与相同。
②反向,方向与相同。
(4)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
①运用
3、惯性(2)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基本
运动和力
第三单元力(第2讲)
(1)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或状态。
1、二力平衡(2)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状态或状
态(即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①目的:探究物体只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
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②步骤:两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关系。
(1)分类:摩擦分为、和。
(2)区分:摩擦过程中,两个接触面同时变化的摩擦是;2、摩擦力摩擦过程中,两个接触面中只有一个接触面发生变化的摩擦是;
(3)联系: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
原理。
②滑动摩擦与、和有关。
③增大摩擦力方法:增大或者。
(1)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称为惯性。
物体具有的惯性大小只与______有关,越大,惯性也越大。
一切物体在下都具有
惯性。
①确定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
(3)(3)解释惯性现象第二②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
第三③由于惯性,研究对象继续保持原来的状态状态;
④所以研究对象会发生………。
(1)一切物体,直到为4、牛顿第
一定律
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定律。
(2)伽利略斜面实验①用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
是;
②小车在水平面运动,在相同的条件下,
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车受到越
小,小车越大,也越慢。
第三③此试验的设计体现了的科学研究方法。
(3)牛顿第一定律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一条实验定律,而是建立在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概括出来的一条基本定律。
(5)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是的原因。
(6)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惯性定律是一条。
没有条件,是有条件的。
第四单元机械(第1讲)
(1)在力的作用下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①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用表示。
②作用在上,的力叫做动力,用表示。
③作用在上,的力叫做阻力,用表示。
④从叫做动力臂,用表示。
1、杠杆
(3)力臂的作图:
⑤从叫做阻力臂,用表示。
(4)杠杆平衡条件①实验目的:。
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或
状态。
②实验器材:。
a、将杠杆支在铁架台上,调节两端的,
③实验过程:使杠杆在保持平衡。
实验过程中
必须在杠杆处于平衡后才可读数,
这样做的目的是。
b、为得出实验结论,需,这
简单机械
样做的目的是。
c、试验中用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施加的力必须保持
方向。
④实验结论:。
①省力杠杆:这类杠杆可以但是
(5)杠杆的应用例如:撬棒、切纸刀和钢丝钳等。
②费力杠杆:这类杠杆可以但是
例如:镊子、划船的桨和食品钳等。
③等臂杠杆:这类杠杆既不也不省
例如:托盘天平、跷跷板和摩天轮等。
①使用时,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1)定滑轮②使用定滑轮不能,但是可以改变。
③定滑轮实质上可以看作一个。
④力与力的作用点运动距离大小关系:
2、滑轮
(2)动滑轮
①使用时,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②使用动滑轮可以,但是不能改变。
③动滑轮实质上可以看作一个。
④力与力的作用点运动距离大小关系:
1、功
第四单元简单机械(第2讲)
(1)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沿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它用符号表示,国际单位为。
(2)判断是否做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物理学中规定: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等于。
(3)功的计算公式:。
1焦=牛·米
把两个鸡蛋举高1米,举力做功约为焦;把10千克的桶装水从一楼提到二楼,提力做功大约为焦。
①;(4)力对物体不做功的情况②;
③。
(1)功率是表示的物理量。
采用法,与速度概念的形成进行对比
功与能
①比较相同内多少,比较做功快慢;
(2)功率概念的形成
2、功率②比较做相同所用长短,比较做功快慢;
③比较均不同时做功的快慢;
①相同内多的做功块;
(3)相关结论②做相同所用短的做功快;
③相同时,做功快慢程度相同;
④越大,做功越快。
(4)物理学上把称为功率。
用符号表示;国际单位为,符号为;常用单位还有。
(5)功率计算公式:。
1瓦=焦/秒
人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70瓦,表示。
①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1)动能
②决定因素
a、物体的。
b、物体的。
3、机械能
③物体的越大,越大,其动能就越大。
①物体处于时具有的势能叫做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
②决定因素
a、物体的。
b、物体所在的。
③物体的越大,所处的越大,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3)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
例如:竖直上抛的石子,如不计空气的阻力,在上升过程中动能,
重力势能,机械能。
(2)压强概念的形成②当
1、压力
第五单元压强(第1讲)
(1)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三要素①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
面的压力大小该物体受到的重力。
(3)压力的图示:
②方向:
③作用点:
压
强2、压强
①压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1)压力的作用效果②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大小有关。
③研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运用了法。
①当时,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相同时,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③当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
④当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因此可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我们引
入了这一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①压强是描述的物理量。
(3)压强的概念②物体叫做压强。
用符号表示。
③压强的定义式为:。
④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一张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帕。
人站在地面
上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帕,表示。
a、F==
①固体压力、压强的一般计算
b、P=
(4)压强的计算
a、P=
②正柱体对地面压力、压强计算
b、F=
(1)S一定,F,可以减小P。
3、改变压强的方法(2)F一定,S,可以减小P。
(3)F的同时S,可以减小P。
(1)比例问题。
4、压强的应用(2)坦克问题。
(3)人与大象比较问题。
(4)砖块不同放法问题。
(5)生活中增大和较小压强实例判断问题。
2016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轮之知识梳理第五单元压强(第2讲)(1)由于液体受到作用,液体能产生压强。
①液体对容器的有压强。
1、液体压强(2)规律②液体对容器的有压强。
③液体内部向均有压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
压强
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
④在内部,深度也大,液体压强也越大;在不同
液体内部,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
(3)液体压力与压强的计算
①P=
②F=
(4)探究影响液体内部
①主要器材有:。
压强大小的因素②实验中U形管两边越大,表示液体内部
压强也越大。
因此,实验中要注意观察。
③实验中分别设计并研究了液体压强与、
和的关系。
④实验中运用了这一科学研究方法。
①几个,上部开口或相通的容器称为连通器。
(5)连通器②连通器内装入且液体静止后,液面将处于。
③锅炉液位计、船闸、血压计和茶壶等均是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
(1)由于大气受到作用,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叫做。
(2)著名的实验首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
(3)历史上第一次测量出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是。
(4)大气压的测量工具:①气压计;
2、气体压强
②气压计。
(5)托里拆利实验
①器材及步骤(见左图)
②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因素:和;
③对实验结果没影响因素:和;
④结论:大气压强的值可以用支撑表示。
1标准大气压=P a=厘米水银柱
=米水柱。
①越高,大气压越;
(6)大气压的变化与应用②空气的和也会影响大气压的大小。
③晴天气压比阴天,冬天气压比夏天。
F 浮为假设物体全
浮
力
第五单元 压强(第 3 讲)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一个 的力叫做浮力。
1、浮力的概念 (2)浮力的方向永远 ,浮力作用在 。
(3)浮力的产生原因是由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
(4)浮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 ,同一物体浮在不同液体中受
到的浮力的大小 。
2、阿基米德原理 (1)当物体全部或部分浸在液体中时,它会受到 的浮力,浮
力的大小等于 ,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2)公式表达:F= = 。
(3)阿基米德原理不仅在液体中适用,同样适用于 的物体。
(4)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运用了科学猜测、观察实验和控制变量等方法。
(1)压力差法:浮力大小等于物体 ;
公式为 F= ;适用范围 。
3、浮力的计算方法 (2)浮力测量法:浮力大小等于物体 ;
公式为 F= ;适用范围 。
(3)阿基米德原理法:浮力大小等于物体 ;
公式为 F= ;适用范围 。
(4)二力平衡法:浮力大小等于物体 ;
公式为 F= ;适用范围 。
(1)F 浮
G 物 ( ρ 物 4、物体的浮沉条件(2)F 浮
G 物 ( ρ 物 (3)F 浮
G 物 ( ρ 物
ρ )物体将上浮 液 ρ 液 )物体将下沉 部浸没在液体中 ρ )物体将悬浮 时受到的浮力。
液
5、浮力的应用
(1)液体密度计:测
的仪器;原理是浮体的浮力
重力。
(2)轮船在不同海面受到的浮力大小 ,因为浮体的浮力
重力。
排水量为 50 万吨的轮船自重 6 万吨,则最多装载货物
万吨。
(3)潜水艇:通过改变
达到浮沉的目的。
(4)气球和飞艇:通过改变 ,改变
,达到浮沉的目的。
(5)轮船的吃水线
(6)判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①判断物体状态(静止与否)
②已知体积条件,则用阿基米德原理。
③已知质量条件,则用浮沉条件判断。
2、光的反射(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发生
第六单元光(第1讲)
(1)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1、光的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米/秒,合千米/秒。
(3)用一条的直线表示光的和,这样
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的引入是建立了一个。
光的反射分为和。
(2)基本量:入射点(O)、入射光线、、入射角、、法线。
①在同一平面内;
(3)光的反射定律(4)光的反射实验(5)光的反射作图②;
③反射角入射角。
①实验仪器:;
②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论:;
光
3、平面镜成像(1)实验仪器有:、、和;
(2)实验时需要移动的蜡烛,一直到为止;要
注意观察比较的大小,还要分别测出的
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平面镜成、的像;(4)平面镜成像特点光路图:(如右图)B A A’
B’
4、光的折射(1)光从时,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基本量:入射点(O)、入射光线、、入射角、、法线。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3)光的折射规律
(4)光的折射应用
线向法线,折射角入射角;
②减小入射角,折射角;反之,增大入射角,
折射角也。
③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为,折射光线。
①水中鱼、弯折的筷子;
②凸透镜成像。
③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
5、在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中,光路均是。
(1)凸透镜
①中间比边缘
(3)总结b、成放大与缩小像分界点:
1、透镜
第六单元光(第2讲)
的透镜是凸透镜;
②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③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中间比边缘的透镜是凹透镜;(2)凹透镜②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③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透镜基本物理量: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
(1)实验①目的与器材:、。
a、在实验前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
②过程:b、在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的、光屏
3、凸透镜成像的和烛焰的大致在。
这
(2)规律(见下表)样可以使。
透镜成像
c、实验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
d、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读出的物距和像距分别
跟凸透镜的与相比较并记录。
①两个分界点a、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②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物距,像距,
实像;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
③实像与虚像区别:。
物距
U正立或
倒立
像的性质
放大或
缩小
实像或
虚像
像的位置
同侧或
像距V
两侧
应用
使像使像
变大变小U>2f
U=2f
f<u<2f
U=f
u<f
(1)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为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4、光的色散(2)在各种不同色光中,、、叫做三原色光。
(3)白光是一种,它是由合成的。
(4)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本领,对折射最小,对折射最大。
制成的。
人体正常体温为
C ,读作。
(2)热量
①热量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
①探究影响
1、温度
第七单元 热(第 1 讲)
(1)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它的常用单位是 ,读作 。
(2)摄氏温标规定: 的温度为 00C , 为 1000C 。
(3)我们常用 测量物体的温度,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①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 和 。
(4)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
②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热
和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 。
④待温度计 后读数,视线与温度计
相平,读数时温度计 被测物。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最小刻度是 摄氏度。
(1)热从 ,或者 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②热量常用符号 来表示,热量的国际单位是 。
a 、对于 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
温度, 不同。
由此说明物体
能
热量的因素
吸收的热量与 有关。
b 、质量相同的 ,升高 的温度,
加热时间不同。
由此说明物体吸收的热量与
2、热量
(3)比热容
有关。
c 、物体吸收的热量还与
有关。
②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③水的比热为 ,读作
, 表示。
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它只与
有关。
(4)应用: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为冷却剂,
其原因是因为。
(5)热量计算:Q =。
(1)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
的总和。
内能的单位为。
3、内能 (2)一切物体都有。
内能跟
有关,
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和 。
(1)吸气冲程:活塞向 运动,进气阀门 ,气体 汽缸;
4、热机
(2)压缩冲程:活塞向 运动,两个阀门 ,气体被 ; (3)做功冲程:点火,高温气体推动活塞 , 能转化为 能; (4)排气冲程:活塞向 运动,排气阀门
,气体
汽缸。
1、电流
2016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轮之知识梳理
第八单元电(第1讲)
①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
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失去
电子的物体会带电,得到电子的物体会带。
(1)电量②物理学中,把叫做电荷量,用字母表示,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③1库仑的电量相当于个电子所带的电。
①电荷的形成电流。
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电荷移动的方向。
②物理学中规定,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通过导体流向。
③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
即I=。
电流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如果
通过导体的电流为3安,则表示。
④常见电器的电流:电子表2uA;小灯泡0.2A;电热壶6A等。
①测量电流大小的工具为,其元件符号为。
电
流定律
(3)电流的测量
安培表有个量程,如果选择的量程,则最小分度
值为;如果选择的量程,则最小分度值为。
a、使用时,电流表应该在电路中并选择适
②注意事项当的量程。
b、电流表的“+”接线柱必须接在靠近电源_______
的一端。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
c、不能把电流表直接接在两端,否则会造
成,使电源和电流表损坏。
(1)导体两端的是使导体中的形成的原因。
(2)电源是为电路中的导体提供持续的装置。
电压的符号为。
(3)电压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常用单位还有和。
2、电压(4)常见电压:一节干电池;安全电压;照明电路;一节蓄电池。
①测量电压大小的工具为,其元件符号为。
电压表有个量程,如果选择的量程,则最小分度(5)电压的测量值为;如果选择的量程,则最小分度值为。
a、使用时,电压表应该在被测导体的两端
②注意事项并选择适当的量程。
b、电压表的“+”接线柱应与被测导体靠近电源_______
的一端相连。
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
c、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正负极两端,此时电压表
测量的是。
第八单元电(第2讲)
①德国科学家欧姆实验过程中保持某导体的不变,改
变导体两端的,观察导体中的随之变化情况。
(1)导体电流与②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U-I图线:描点法,如左图。
电压的关系
③在U-I坐标系中电流与电压关系是一条。
1、电阻
④观察此图线,得出:同一导体的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不同导体的的比值是不同。
(2)物理学中规定,导体两端的与通过导体的的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用符号表示。
电阻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①当和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②当和相同时,导体越细,电阻越。
③当和相同时,材料不同,电阻。
④大部分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4)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
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它只与导体的、、和有关,与导体两端的以及通过
电流导体的无关。
电阻的大小由决定。
①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来改变电阻的。
定
律(5)滑动变阻器②铭牌“20欧,1安”:20欧表示1安表示_______。
③滑动变阻器正确的接线方法:;当连接两上接线柱时
2、欧姆定律
滑动变阻器相当于,连接两下接线柱时相当于。
④移动时阻值变化:同左同右阻值;一左一右阻值。
①电流与电压关系:保持不变,改变,观察(1)探究实验的变化。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②电流与电阻关系:保持不变,改变,观察
的变化。
改变电压有两种方法:一是,
二是。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与,这就是欧姆定律。
(3)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公式中的I、U、R具有性。
①实验原理:;
②实验电路图:
(4)伏安法
测电阻
③实验器材:;
④实验过程:
a、连接电路前,电键要;
⑤实验要点:b、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要;
c、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一是;
二是;
d、本实验要测量多组数据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