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附子制作方法

炮附子制作方法

炮附子,也称四喜,是一种四川传统的特色小吃,历史悠久。它是用玉米粉、红曲、

猪油、细盐等调成的一种椭圆形的小点心,黑暗油黄,色泽漂亮,口感香酥、酥烂,形状

好看,让人吃起来挺好。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炮附子,也可以买到成品,拿来食用,甜甜的

口感非常受欢迎。

一、准备食材:

1.玉米粉:200克;

2.红曲:20克;

3.盐:4克;

4.猪油:40克。

二、炮制方法:

1.将200克玉米粉放入碗中,加入红曲20克、盐4克、温热的肉油40克,搅拌均匀,均匀地制成面团。

2.取一小把面团揉圆,压成板状;再用一个小环型物,在面团上压出甜大豆大小的小坑;

3.再用把一个小环型物以及特殊型状的模子,夹在一起制成一定形状,待在模子上几

分钟;

4.将制作好的炮附子放入清洁干净的油锅中,用大火加热,炸至表面呈现金黄色即可。

五、服用方法:

1.炮附子加入内调调料后,可作为调料生煎、拌蒜茸、香芋泥等;

2.加入酒精食材,可当作伴菜;

3.炮附子可单独食用,闻香,欣赏味觉;

4.搭配某种豆芽菜食用,口感更好。

总之,炮附子种类有很多,搭配不同的材料在口感上也有更多变化,由于它美观可口,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值得大家尝试制作。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历史沿革】附子始载于《本经》,列入下品。《本草经集注》云:“乌头与附子同根。”《纲目》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根据以上本草所载附子与乌头的原植物应为同一种,即主根称为乌头,侧根称为附子。关于附子的产地,按《别录》载:“附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据考证,犍为和广汉即今四川省犍为县和广汉市,目前仍为附子产地之一,其原植物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本草图经》龙州乌头图和《纲目》所附乌头、附子图均为本种。 【化学成分】附子为川乌子根的加工品,主含毒性较小的单酯类: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hypacomne),甚至被水解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mne)、中乌头胺(mesacomne)、次乌头胺(hypacomne)。从水提物中分得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tine)、、华北马头碱、黄草乌头碱、尼奥灵和附子亭等。从日本乌头所加工的附子中已分离出具有强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鸟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higenamine),此碱作用强烈,稀释至10^-9浓度时仍显强心活血作用.又报道从附子中分出一种棍掌碱(coryneine),具有升压和强心的活性。附子含(aconitine),(mesaconitine),(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等。 【药理作用】 1.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对心动过缓性心律不齐有效,强心成分为去甲乌药碱,

附子炮制方法方法及其各自功效特征

附子炮制方法方法及其各自功效特征 炮制目的: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经、肾经、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能。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官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附子生品有毒,多外用,经加工炮制后,降低毒性,便于内服。 1 生附子:味辛、大热,为阳中至阳,火性迅发,无所不到,能破沉阴、散寒邪,阴寒破则阳可回,故为回阳救逆之第一要药。附子又可补壮阳气、温经止痛,治疗诸阳虚证及风寒湿痹痛。古人应用生附子时要求去皮、脐(尖),去皮是除去黑皮杂质,去脐则是为了降低毒性,便于内服。 2 炮附子:将附子置于热火灰中烫制,现代则用砂烫制。火炮的工艺标准是除去黑皮或炮令裂破,勿过焦。火炮的目的是去火毒,减缓刚燥之性,再者加强温经止痛作用,多用于心腹冷痛、虚寒泄泻。故有“生用发散,熟用峻补”之说。 3 黑顺片、白附片:采用食用胆巴溶液浸泡、煮蒸而成。黑顺片、白附片通过炮制,毒性随之降低,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临床多用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黑顺片药效偏于下焦,用于治疗阳痿、宫冷、水肿、寒泻;白附片药效偏于中焦,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虚寒呕吐、心腹冷痛等。 古代炮制方法: 汉代始有火炮法(《玉函》)。晋代有炒炭(《肘后》)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东流水并黑豆浸(《雷公》)的方法。唐代有蜜涂炙(《千金》)、纸裹煨(《理伤》)的方法。宋代有水浸(《圣惠方》);生姜煮(《博济》);姜汁淬、醋浸、以大小麦酿曲造醋浸(《证类》);烧灰存性、盐汤浸炒、黄连炒、姜汁煮(《总录》);黑豆煮、盐水浸后炮、醋淬(《三因》);童便浸后煨,作一窍人朱砂,湿面裹煨(《妇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姜米泔浸(《朱氏》);姜炒(《百问》)等炮制方法。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煮,防风、盐、黑豆同

说说炮附子

说说炮附子 开炮附子,药房给你的有的是黑褐色的,有的是淡黄色的,都对,都是炮附子,都是炮制过的熟附子,一般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只不过是炮制的方法不一样。那疗效呢?疗效都是温阳散寒,但是有细微的差别。也有用药习惯的不一样。有的医生习用淡附片,有的习用黑附片。为此,我仔细查阅了附子的炮制方法,认真学习研究。自古至今,附子的炮制方法还真是多,太复杂。医者必须识药,必须懂炮制。唯有如此,才能是一名好中医。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zc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什么叫子根?我没有亲自去附子的产地去实地查看,但通过照片可以得知,这与山东产的芋头相似,我们吃的芋头就是子根。子根比较嫩,吃起来软糯。我不怎么买菜,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芋头好吃,有一次买芋头买的都是老母子,特别难吃,还招来老婆的嘲笑。附子的老母根又称为“乌头”。那些没有长出附子的老母根,个头较大较长,为天雄。 附子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加工成下列品种: 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氯化镁为其主要成分,卤水点豆腐)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盐附子一般不入药,只是作为制作淡附片的原料。为什么用盐腌?为了防止附子腐烂。就像腌咸菜一样,萝卜不腌就变质腐烂。腌制后,如果嫌其味咸,就可以用清水漂洗,去除盐味。 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切成约0.5cm的厚片(纵切就是顺着附子的纤维纹理来切故称顺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

福建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规范

福州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规

范 白芍 加工、炮制方法: 1.白芍片:将原药先放在粗磁缽內擦去粗皮见白色时用清水浸,夏天3小时,冬天6小时,捞起沥干水分置缸中,上盖蔴包,缸底朝上,口朝下,闷一天,(如枝过大或过小可酌量增减闷的时间总以闷软为度)取出晾1-2小时,平放推刀上直刨长形二厘厚(或以刀子切斜片,厚一分)片,或刨如蜻蜓翅膀式斜片,摊放簸箕內压平晒干。 2.杵白芍:将原药洗净晒干,放入石臼內徐徐杵碎如豆子大,即可。 3.土炒白芍:取适量黄土粉鐤內加热至疏松时,投入白芍片,翻炒至尽染上土色为度,取出全球,筛去土。 4.酒炒白芍:取白芍片和黄酒(每斤用2两)拌匀,闷八小时,另取麦麸2-4两,撒入锅內,加热至冒起烟时,投入白芍片,用铁铲翻动炒至金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

5.焦白芍:取白芍片放入鐤內,文火,炒至外呈焦黑色,并每斤药片以五钱食盐化水喷匀,烤干,取出存性待用。 6.鳖血白芍:取白芍片放在碗盆內,把杀的鳖血滴入,搅拌至药片全部吸上通红色为度,摊放封口处阴凉干。 炮制作用:酒、土、焦炒用止下痢腹痛,鳖血拌制,取其养阴平肝。 注意事项:炒制白芍用麦麸,厚片每斤用2两,薄片4两。 白术 加工、炮制方法 1.漂白术片:将原药用清水浸,冬天8小时,夏天四小时,(大小粒灵活掌握)洗净泥屑,捞起,涼干,放在缸内,复盖麻布,闷晒一宿,侯身还软,取出去茎,以刀仔切一分厚的直片,随放入备好的洗米水中漂过,摊放簸箕內晒干。 2.炒白术:先将麦麸(每斤白术用2两)撒入烧热的鐤內,见冒起烟时,把白术片投入,用铲翻动拌炒至金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 3.焦白术:取白术片放入鐤内,文火,翻炒至外呈焦黑色为度,随用盐水喷入,(每斤用食盐5钱化水)候干,取出摊凉。 4.土炒白术:取适量黄土粉放入鐤内,加热至疏松,不

分寒、凉、温、热四种药性,以及阴、阳两纲。寒、凉为阴,温热为阳,阴、阳之间属于平性。

170种兽用基本中药及其方剂应用 第一节中药的性味、配伍与炮制 一、中药的四性、五味 1、四性 分寒、凉、温、热四种药性,以及阴、阳两纲。寒、凉为阴,温热为阳,阴、阳之间属于平性。 (1) 寒与凉:寒性小的为凉,寒性大的为寒。凉、寒属阴纲。寒药与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护阳的作用。 (2) 温与热:热性小的为温,热性大的为热。温、热属阳纲。热药与温药有温里、散寒、助阴作用。 2、五味 分辛、甘、苦、酸、咸等五味,另加一种淡味。辛能散能行,甘能补能和,苦能泻能燥,酸能收能涩,咸能软能下。辛如姜、蒜,苦如龙胆草、黄连、芦蔡、大黄,酸如鞣酸、五味子、石榴皮,咸如芒硝。 3、中药使用原则 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凉药。实症用泻药,虚症用补药。寒热夹杂的病症,则可寒药、热药并用。 二、中药的升、降、浮、沉 这是指药物在机体内作用的趋向。升是提升,降是降逆,浮是发散,沉是泻下。 升、降:升,指药物作用上升;降,指药物作用下降。 浮、沉:浮,指发散作用;沉,指泻利作用。 升、降、浮、沉的作用程度相关密切:升极则浮,降极测沉。 升、浮作用:如桂枝(上行)、升麻(提升)、麻黄(发散)、附子(散寒)、防风(祛风)。

降、沉作用:如大黄(泻下)、黄连(清热)、木通(渗利)、龟板(潜阳)、牛膝(下行)。 三、中药的配伍 1、相须配伍 是指将性能相似的药物合用以增进疗效的配伍,故曰:“相须者同类不可离去”。如党参配黄芪能促进补气,黄芩配黄连可加强清泻里热作用。 2、相使配伍 是指将不同性能的药物合用以互相促进疗效的配伍,故曰:“相使者我之佐使也”。如黄芪配茯苓可增加补气、利水作用。黄柏配苍术能加强清热、燥湿作用。麻黄配桂枝能加强(麻黄)的发汗、解表作用。 3、相制配伍(相杀配伍) 是指用一种药物来抑制或缓和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的配伍。如半夏配生姜(姜制半夏),可去掉半夏的呕吐副作用。 4、相恶配伍 两药配伍后一种药能减低另一种药的药效,即是相恶配伍。如人参与莱菔子(萝卜子)合用,两者作用都减弱。 四、中药十九畏与十八反 1、中药十九畏 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合用,其中一种能使另一种的药效降低或相互药效降低,称为相畏(或称相恶),属配伍禁忌: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牙硝畏三棱,川乌、甘草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石脂。 十九畏歌诀

《经典药方》精选十例

第一:治疗男子阳痿、女子性冷淡的基础方 柴胡6g 枳实6g 芍药6g 炙甘草6g 用法:将以上的药物加工成粉末,和水吞服,每次小半匙,每日三次。 第二:治疗不孕症的基础分 当归6g 芍药6g 川穹6g 吴茱萸9g 人参6g 桂枝6g 阿胶6g 牡丹皮6g 生姜6g 甘草6g 半夏6g 麦冬9g 注意: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第三:治疗女性阴部瘙痒的方法 蛇床子10g 用法:将这剂药物研磨成分,然后涂抹于患处就可以了。 第四:补肾壮阳的方剂 巴戟天50g 菟丝子25g 肉苁蓉50g 黄莲5g 黄芪25g 用法:将以上几味药泡在黄酒中,一个月之后就可以服用。 拓展:黄酒南方以糯米、北方以黍米、粟及糯米(北方称江米)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

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 第五:治疗阴茎溃烂 阿胶25g 炮附子25g 甘草12g 用法:先煮好其他两味药,再放入阿胶。 注意:炮附子有毒性,一定要熬制一个小时以上,然后用嘴巴尝一点点,没有麻意才算是将它的毒性全部去除掉了。 第六:治疗尿毒症的处方 当归20g 桂枝15g 白芍15g 细辛5g 木通10g 大枣8枚 炙甘草10g 炮附子15g 生附子15g 麻黄15g 杏仁15g 白术15g 茯苓15g 干姜15g 注意:吧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后,再与其他药一起煮,最少煮一个小时以上。 第七:治疗男子不能行房事的处方 干地黄400g 山药200g 茯苓150g 山茱萸250g 泽泻200g 牡丹皮150g 炮附子150g 肉桂150g

注意:拿以上的药物(肉桂除外)去药房,加工成如六味地黄丸一样大小的丸剂。如果你的大便次数多,每日三次,每次20粒连同5g肉桂粉用淡盐水送服;如果你的大便次数较少,可以去掉处方中的肉桂和炮附子,每日三次,每次10粒,用淡盐水送服。 第八:治疗抑郁症的处方 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15g 生姜15g 大枣15枚 葛根25g 川穹15g 勾陈15g 第九:治疗阑尾炎的处方 大黄25g 牡丹皮15g 第十:治疗肺积水的处方 芫花2g 大戟2g 甘遂2g 使用方法:将以上三味药研磨成粉,用十余枚红枣熬制成枣汤,将磨好的药粉送服,服用三小时出现非常剧烈的上吐下泻属于正常情况。该药需要在早上六点左右空腹服用,切记!

艾灸种类

1 艾炷直接灸 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称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化脓灸(瘢痕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操作方法: ①体位的选择和点穴:因灸治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并且施治时间较长,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选取,要求体位平正、舒适。待体位摆妥后,再在上面正确点穴。 ②艾炷的安放和点火:首先按要求制作好所需的艾炷,除单纯采用细艾绒外,也可在艾绒中加入一些芳香性经末,如丁香、肉桂(丁桂散)等,有利于热力的渗透。然后,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葱、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7~9壮。 ③敷贴药膏: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日换贴一次。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亦应勤换,约经30~40天,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有疤痕。在灸疮化脓时,局部应注意清洁,避免污染,以免并发其他炎症。同时,可多食一些营养较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的正常透发,有利于提高疗效。如偶尔发现有灸疮久不愈合者,可采用外科方法予以处理。非化脓灸(无瘢痕灸)近代对灸法的应用,有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称为非化脓灸。其方法是,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因其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 2 艾炷间接灸 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间接灸。

倪海厦——江油附子行(简体版)

倪海厦——江油附子行(简体版) 这次我受邀参访中国药材集团所属的四川江油中坝附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为正值夏至后附子的采收季节,所以我亲自前往参观当地附子的收成情形,看完后心中感触良多,因为附子这味药是经方的重心所在,而目前在市场上,附子的种类很多,让人眼花撩乱,但是众所周知的应该是以江油地区所生产的附子品质为最佳,之所以附子市场会如此凌乱,就是因为大陆会使用经方的医家不多,吾深感经方之有待振兴,值此之时,我当义不容辞为广大的中国百姓尽一份心力,无论是对药农,对药商,对病人甚至于是对中医师而言,附子的品质好坏都非常的重要,没有好品质的附子就不会出现经方的真实疗效,也因为如此,我将接受该公司的礼聘,义务的做该公司的顾问,我想我们应该从附子的源头开始做起,保证有最好品质的附子出现在市场上,我常说一句话:「医学上的知识占一半,药物的好坏占一半,只有互相的配合运用,才可以将中医学能达到的真正效果,展现出来。」这将是我国亿万子民的福气,我ㄧ生所研究的方向就是专门研究金钱无法解决的问题,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很简单,唯钱无法解决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我将之归类为几个重点方向: 第一:让药农愿意生产高品质的附子,最好品质的附子是一颗一两,十六颗为一斤,现在由于一般的中医师不善于使用附子,因此药材市场上种植附子并不赚钱,于是造成药农无心种植附子,这种状况必须改善,而这个工作就是我要做的工作,唯有推广经方,让世界上所有的中医师都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附子,当市场上需求增加后,对药农而言种植附子可以安家立业,自然会让药农自动自发的愿意大量的种植品质优良的附子。 第二:生附子在收成后的制作过程保证,本公司制作的生附子流程是这样的,先将刚采收的泥附子洗净,然后切片同时去除外皮,所谓附子的乌头碱,其实大都存在于皮上,又要不经过为了保鲜的胆巴泡制过程,必须立刻进行低温干燥,这样可以保证生附子的药性存在,又没有大量的乌头碱毒性,仲景医圣在经方中使用生附子时,都是先去皮后破八片,再入汤剂中并煮,如此我们可以保证中医师在使用生附子救危症时,使用的生附子都与当时仲景使用的是一样的品质,治疗效果自然是立竿见影的。至于使用多少的剂量问题,我将利用演讲讲解病案处里时再跟大家来说明,有意成为经方家的中医师们还是要

肉桂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有削(《玉函》)。梁代有去削上虚软甲错(《集注》)。唐代有熬(《千金》)。宋 代增加了酒洗(《疮疡》)、微炒(《局方》)、姜炙(《宝产》)等法。明、清时代又增加了炒黑(《保元》)、 焙制(《钩元》)、童便制(《金鉴》)等炮制法。 【现代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刮去粗皮,捣成小碎块。 【饮片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碎块,红棕色或紫红色,有的显油润,质硬而脆。气香浓烈,味甜辣。 【质量标准】肉桂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5.0%,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2%(ml/g),含桂 皮醛不得少于1.5%。 【炮制目的】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经、脾经、心经、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能。临床均生用,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炮制后使药物洁净。用药剂量准确。 【应用选择】 1、命门火衰常与炮附子、熟地、山茱萸等温补肝肾药同用,具温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作用,用于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尿频;脾肾阳衰者,如肾气丸(《金匮》);配附子、干姜、白术等以温补脾肾。 2、脘腹冷痛单味研末冲服,或配伍其他散寒止痛药同用,具散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的作用,可用于脘腹冷痛,寒湿痹痛,腰痛;配伍当归、川芎等活血通经的药物,可用于血分有寒,血行不畅者,如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3、阴疽常与熟地、鹿角胶、麻黄等配伍同用,具散寒温阳,通畅气血作用,可用于阴疽及痈肿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收敛等外科疾患,如阳和汤(《外科全生集》)。气血虚者,配黄芪、当归等同用。 4、气衰血少常与补气养血药同用,具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的功效,可用于气衰血少之证。

鹿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中药饮片炮制

鹿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中药饮片 炮制

鹿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药材来源】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古代炮制方法】南齐载有烧灰(《鬼遗》)。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羊脂制、黄精汁制(《雷公》)的方法。唐代出现了炙制(《千金翼》)、蜜制(《食疗》)的记载。宋代有酥制(《圣惠方》);去毛、切片、酥炙(《指迷》),酒浸、酒炙(《总录》),酒煮(《博济》),火燎去毛后酒浸三宿再蒸熟焙干(《朱氏》),燎去毛醋炙、醋蒸(《济生方》)等方法。元代有炒制(《瑞竹》)法。明代增加了醋煮(《保元》),盐酒制(《普济方》)的方法。清代有熬膏(《玉楸》)等炮制方法。此时,其炮制方法有十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 1、鹿茸片:取原药材,燎去茸毛,刮净,以布带缠绕茸体,自锯口面小孔不断灌人热白酒至灌满,浸润至透,边蒸边切,横切薄片,压平,干燥。 2、鹿茸粉:取原药材,燎去茸毛,刮净,劈成碎块,研成细粉。 【饮片性状】花鹿茸角尖部习称“血片”、“蜡片”,为圆

形薄片,表面浅棕色或浅黄白色,半透明,微显光泽;外皮无骨质,周边粗糙,红棕色或棕色,质坚韧;气微腥,味微成。中上部的切片,习称“蛋黄片”,切面黄白色或粉白色,中间有极小的蜂窝状细孔。下部习称“老角片”,周边粗糙,红棕色,质坚脆。鹿茸粉为乳白色,浅黄色或红棕色粉末,气微腥,味微咸。 【炮制目的】鹿茸味甘、咸,性温。归肾经、肝经。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能。用于阳痿滑精,官冷不孕,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背冷痛,崩漏带下等。 鹿茸炮制后,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调剂服用。酒制后增强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疗效。 【应用选择】 1、阳痿早泄常与巴戟肉、淫羊藿、远志、川牛膝等同用,能补气养血壮阳,用于气血虚弱,怔忡健忘,阳痿等,如参茸补肾丸(《处方集》)。 2、肾虚消渴常与麦门冬、熟地黄、黄芪、酒苁蓉、山茱萸、破故纸、牛膝等同用,用于肾虚消渴,小便无度,如鹿茸丸(《三因》)。 3、赤白带下常与鹿角胶、炮姜、赤石脂、龙骨、炮附子等同用,可治妇女赤白带下不止,如鹿茸丸(《圣惠方》)。 4、腰背冷痛常与川牛膝、五味子、石斛、菟丝子、杜

论附子炮制方法

论附子炮制方法 附子为毛莨科(Raunculacese)植物乌头Aconitun carmicaele Debx 的旁生根。附子的炮制使 载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匮药略》,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从汉代至唐代 的几百年间均用“炮”、“烧”、“煨”、“炒”等方法。汉代出现了一种新方法,在沿用“炮”的基础 上用液体辅料(水洗、水浸、醋浸)及药汁制(姜汁浸、黄连水浸、甘草黑豆等)。现代主 要用盐水浸,甘草黑豆同煮,黄糖与菜油调色等。 1 炮制方法 1.1盐附子选取大小均匀的混附子,洗净浸入盐卤水和食盐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晾晒,并逐 渐延长晾晒的时间,直至附子表现大量结晶盐粒,质地变硬为止。 1.2黑顺片选取大中头的混附子,洗净浸入盐卤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取 出用黄糖与油菜制成的调色剂浸,使附子染成茶色,取出蒸制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 1.3白附片取较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去皮,纵 切成3mm的薄片,取出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烹后晒干。 1.4淡附子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换水2~3次/d,至盐份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h,取出晾晒,反复闷润数次,浸透后切片晒干(盐附子、甘草、黑豆比例为100:5:100)。 1.5炮附子取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 取出。用姜劳浸2~3 d,然后再蒸熟,焙至七成干,调入锅内用火炒至起烟,微鼓裂为度, 取出放凉。.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炮附子的炮制新方法,它将盐附子或胆附子削皮或切片后,投入50%老水浸泡10-15小时,再换清水浸漂20-24小时,如此反复2-4次的水处理制成淡附子,再 经蒸制10-20分钟,晾干或烘干后,选用2450或915兆赫的微波机进行辐照干燥,制得含 水量为10%以下的炮附子,该方法思路新颖,生产效率高,易控制火候,成本低,制得炮附 子毒性低,药效好,使用方便,保证了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的应用为传 统附片炮制方法开辟了新途径。 2 讨论 附子被誉为乱世之良将,回阳救逆之第一品,补命门真火第一要药。因附子有大毒,被古人 列为下品。由于认识到这一点,古人为去其毒性用火炮。现代研究表明,附子生品含有毒性 很强的苯甲酰乌头碱,经过炮制水解为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但附子的炮制非 常复杂,建议在总结前人炮至的基础上,利用先进设备,科学鉴定毒性,使其炮制时间缩短,毒性减小,免去口尝麻辣感这一传统鉴别毒性的方法,以保障炮制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3 附子炮制诸法利弊 最早的炮、煨等火制法,确有一定的减毒作用。现已证明附子中的剧毒物—双酯类乌头碱遇 高热易被破坏,分解为毒性较小的生物碱,可见古代医家用火来处理附子,确有一定的科学 道理。现在看来,火制法不但能降低附子的毒性,而且在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保存药效等 方面都有很大好处。其缺点是去毒的程度很难掌握,并容易烧焦、烧坏药材。 用水浸泡也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但易损失有效成分。有报道,整个的干燥生附子,用水冷 浸五天,有50%的生物碱随水流失。如果是鲜附子或切片后浸泡,生物碱损失更为严重。蒸、煮都能减低附子的毒性,但煮法也存在有效成分流失的弊端。经实验证明,生附片用氯化镁

第118篇桂枝附子汤

第118篇桂枝附子汤 人体的太阳表系统是位于人体体表抵御外邪的最外“一层防线”。疾病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我们用归纳法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外伤病”,即大自然的邪气突破人体太阳表系统的防线入侵到人体内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另一类是“内伤病”,即饮食不节、生活不规律或情志受伤导致内部脏腑精气空虚,工作失调导致的疾病。 气和血是人体最基本能量单元,人体血管中流动的气和血既起到滋养人体和抵御外邪的作用,又起到新陈代谢和能量交换的作用,人体的气血主要贮存在五脏六腑和肌肉血脉当中。当人体的气血水平下降时,人体的整体身体机能就会下降,抵抗外邪的能力也会下降。 具体承担太阳表系统防御功能最基本的能量单元是津、血、气、水四种能量物质,太阳系统的供应来自内部其他五大系统的支撑,当这些基本的能量物质匮乏时,外邪入侵太阳表系统很容易攻陷人体最外层的防线。大自然的风邪和湿邪入侵人体后,可以“附着”在太阳系统的肌肉和表层的血脉当中,令人感到周身肌肉酸痛;另外,太阳表系统的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的体表的“水道系统”,外邪入侵太阳表系统也可以导致人体的水道系统流通失常,造成水流不畅而积聚变成湿气,多余的湿气滞留在身体内会感到“沉重”和“烦痛”。 《伤寒论》第174条说“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枝加白术汤方: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术四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

附子炮制诸法利弊与临床应用

附子炮制诸法利弊与临床应用【关键词】附子炮制临床应用 附子药性辛、热,有大毒。其炮制历史悠长,古今方式甚多,工序极不统一。此刻各地所得的炮制品,其总生物碱的含量相差10倍,毒性也相差8倍[1],如此大的不同,无疑会给临床用药带来专门大的不便。为寻觅适合中医传统临床用药特点的附子炮制方式,使附子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的疗效,笔者就附子古今炮制诸法利弊及附子临床运用谈点管见。 1 附子炮制的历史沿革 附子炮制最先见于《伤寒论》。张仲景用附子分“生用”和“炮用”。生用者“附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炮用者“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由此可见张仲景用附子生熟有定,炮附子开了火制附子的先河。尔后,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记有“天雄、附子、乌头、乌喙、侧子:皆煻灰火炮炙,令微(坼),削去里皮乃称之”的具体火炮附子的方式及火炮附子的程度。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增加了“(附子)去皮,蜜涂火炙令干,复涂蜜炙”的附子蜜制品。《雷公炮炙论》中有炮附子和“用东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然后漉出于日中晒干用”的两种炮制品。《太平圣惠方》顶用“大黑附子,入急火内烧,唯存心少多,在临出火时,便用磁器合盖,不令去却烟焰”的火烧附

子。《苏沈良方》顶用的附子是“纸裹煨”。《圣济总录》中附子有“炮裂去皮脐”“烧存性用冷灰焙去火毒”“去皮脐烧令烟尽”“以生姜半两,枣四枚同煮一时辰去皮脐切碎焙干炒”“去皮脐用黄连各半两剉碎同铫子内炒微黄不用黄连”“四两炮裂去皮脐趁热切作片子厚薄如钱用生姜半斤取汁以慢火煮附子令汁尽焙干”“去皮脐切,盐汤浸暴干炒”等用生姜、黄连、盐作辅料的多种炮制品。《普济方》中新增了“(附子)炮裂,去皮脐,捣,密绢细罗为末”“(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脐,切作片,生姜汁一盏、蛤粉同煮,焙干”“(附子)炮去皮,以地黄汁煮,焙干”“(附子)炮制,米醋中浸,再炮,淬三五次,去皮脐”“米泔水一盏,姜半两研,浸三日,次用蛤粉炒制,去皮脐”等炮制品。金元时期有些医家还提倡用盐水浸后再炮或用童便浸后再煮等,此为后世制盐附子提供了理论依据。李时珍谓“附子生用那么发散,熟用那么峻补。生用者,须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熟用者,以水浸过,炮令发拆,去皮脐,乘热切片再炒,令内外俱黄,去火毒入药。又法:每一个用甘草二钱,盐水、姜汁、童尿各半盏,同煮熟,出火毒一晚上用之,那么毒去也”。在此,李时珍依照临床体会提出:附子生用毒性太大,即便要生用,也必需依雷敩的阴制之法炮制后才能入药,以正前人一辈子用不制的现象。张介宾对附子炮制很有研究,他要紧用甘草制附子,并说明了其炮制方式和作用:“用甘草不拘,大约酌附子多寡,而用煎极浓汤先浸数日,剥去皮脐,切为四块,又添浓甘草汤再浸二三日,捻之软透,乃咀为片,入锅内文火炒至将干,庶得生熟匀等,口嚼尚有辣味是其度也;假设炒太干,那么太熟而全无辣味,

一种中医治疗人“多汗症伴喜暖怕冷”的内服药物的制作方法

一种中医治疗人“多汗症伴喜暖怕冷”的内服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一种中医治疗人“多汗症伴喜暖怕冷”的内服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身疾病的防治药物,尤其是一种中医治疗“多汗症伴喜暖怕冷”的内服药物。 背景技术: 出汗本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与气候、劳动、情绪等因素无关而出汗,皆属于病态出汗。其类别有以部位而分者,有以颜色而命名者,而更多以自汗、盗汗而称之,并以此作为辨证论治的根本,习惯上遵崇“阳虚自汗,阴虚盗汗”,治之收效者众,罔效者亦不鲜。由于准确辨证受中医个人的资历及患者的表达能力所制约,存在相当困难,也就大大的降低了疗效。本发明将出汗作为施治的单一症状,不再分自汗、盗汗,总结出了治疗人多汗症伴有明显喜暖怕冷倾向的一个固定中药成方,力求专方专用。 发明内容 方中桂枝、白芍、甘草取桂枝汤之义配合黄芪,共奏调合营卫、益气固表之功,更加干姜、附子温阳,生龙牡收敛固涩;又仿效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湿,使湿邪有所去,津液四布,开通出路。全方调和阴阳,补而不滞,固涩而不留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通过筛选,一种中医治疗人“多汗症伴喜暖怕冷”内服药物组方中的药物成分如下1、黄芪别名生黄芪、炙黄芪、绵黄芪,性甘,微温,具升阳固表、补气健脾、利水的功效。 2、桂枝别名嫩桂枝、桂枝片、广桂枝,性辛、甘,温,有温经通阳解表的作用。 3、茯苓别名云苓,性甘、淡,平,具益脾利水渗湿的作用。 4、龙骨味甘涩,性平,无毒,具有收敛精气、固涩止脱的作用。

5、牡蛎别名煅牡蛎,咸、涩,微寒,具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 6、白芍别名芍药、白芍药、炒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具补血、敛阴止汗的作用。 7、白术别名生白术、炒白术,苦、甘,温,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的作用。 8、干姜别名煨生姜。性辛,微温。具温中解表的供效。 9、附子别名制附子、熟附子、淡附子、炮附子,辛、甘,热,有毒,有温中回阳之功。 10、甘草别名生甘草、炙甘草,甘、平,有补气健脾、调和药性的作用。 配方组成黄芪15g、桂枝9g、附子6g、茯苓10g、生龙骨20-30g、生牡蛎20-30g、白芍20g、白术12g、干姜9g、甘草9g。 使用方法将上述各种中药按上述剂量称取,混放在一起为一剂,每日一剂,水煎,煎取药液5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治疗时间3-10天。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医治疗“多汗症伴喜暖怕冷”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由黄芪、桂枝、附子、茯苓、生龙骨、生牡蛎、白芍、白术、干姜、甘草10种中药配制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治疗“多汗症伴喜暖怕冷”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黄芪15g、桂枝9g、附子6g、茯苓10g、生龙骨20-30g、生牡蛎20-30g、白芍20g、白术12g、干姜9g、甘草9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治疗人“多汗症伴喜暖怕冷”的内服药物,其由黄芪、桂枝、附子、茯苓、生龙骨、生牡蛎、白芍、白术、干姜、甘草配制而成。本发明将出汗作为施治的单一症状,不再分自汗、盗汗,总结出了治疗人多汗症伴有明显喜暖怕冷倾向的一个固定中药成方,力求专方专用。 文档编号A61P43/00GK101053654SQ20061004354

倪海厦感冒治症简易图表

首先感谢倪海厦恩师无私的教导、张孟浩的精心制作,及叶昭呈完美的slides show,才有此图表的诞生. ※读表的方法:请由最上方之有汗无汗开始读起,再依症状分支往下走到对应方剂为止. 1. 服用科学中药的剂量,及方法为何 a.每日三次,早中晚餐饭前,空腹,温开水送服 b.若病情较重,可于睡前加服一次. ~ c. 1 岁以下幼儿每次剂量~ 公克 1 ~ 3岁每次剂量~ 公克 3 ~ 6岁每次剂量~ 2 公克 6 ~ 10岁每次剂量3 公克 ! 10 ~ 14岁每次剂量4 公克 14 岁以上成人每次剂量5 公克

此剂量仅供参考, 请依体格及医师建议,酌量加减. 2.服用多久,仍然无效时应该停服 a.若对证, 多半24小时以内,病情改善, 如连续服用2日仍然无效时,应该转方或停服,并到诊所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 浸泡胆巴或硫磺薰制(氧化硫)的中药,与防腐剂一样,都会严重损伤肝肾,请务必慎选药材. 3. 服药後, 退烧,不再恶寒身痛(表解), 但有後遗症,如咳嗽不癒,声哑怎麽办 a. 若是咳嗽不癒,表示此人平时即多有痰饮体质. ---如(寒性)白痰,则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如(热性)黄痰,则用千金苇茎汤. ? 《芦根、冬瓜子、桃仁、苡仁》 b. 如(津亏)声哑,或乾咳无痰, 表示此人平时多晚睡, 贪食炸烤食物,或服抗生素,伤到津液,则用麦门冬汤. 4. 病症看起来像似表寒桂枝汤证(有汗,恶寒,口不渴) . 又有鼻流黄涕看似有热证的麻杏甘石汤证该如何选方 a.恭喜, 您已进入合方运用的殿堂. 请用桂枝汤加麻杏甘石汤但总剂量不变. 5. 月经期间感冒喉痛,可否用小柴胡汤合葛根汤 % a. 正确答案, 但小柴胡汤量要大一些. 6. 严重之喉痛,如扁桃腺化脓, 可再加桔梗,玄参,石膏 7. 若服用水药,各方之参考剂量及使用法请详见後列之投影片,实际使用量请依合格中医师处方.小孩服用量依照与成人体重之比例.如60公斤成人需喝一碗,30公斤小孩则喝半碗. 张孟超敬笔2-20-2010 【桂枝汤处方】 桂枝9克(3钱) :

倪海厦老师经典配方全集(下)炮附子人参伤寒论桂枝茯苓

倪海厦老师经典配方全集(下)炮附子人参伤寒论桂枝茯苓 131、治疗尿毒症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当归四逆汤) 当归2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细辛5克木通10克大枣8枚、炙甘草10克炮附子 15克生附子 15克麻黄15克杏仁 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干姜 15克 注:把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 132、病人经常下痢,吃完饭不久就腹痛肠鸣(出自《伤寒杂病论》--半夏泻心汤) 半夏15克黄芩10克干姜10克人参10克炙甘草10克黄连大枣 5克 4枚 133、促使患者病危时打嗝不止停止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四逆汤) 茯苓20克人参5克、生附子 15克炙甘草 10克干姜 5克 注: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如果病人服药后仍然打嗝不止,那就无力回天了。 134、患者呕吐并伴有剧烈头痛(出自《伤寒杂病论》--吴茱萸汤) 吴茱萸 15克人参1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135、治疗痔疮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赤豆当归散)赤豆50克当归50克注:将上述两味药研磨成粉,温水送服。每次一调羹,一日三次。如果患者有便秘,再配合调胃承气汤一起服用。方剂如下:炙甘草 10克大黄20克、芒硝10克、栀子10克 注:其他药煮好后,盛入碗中,将芒硝放入。 136、患者吞咽困难(出自《伤寒杂病论》--利膈汤) 半夏15克栀子15克炮附子 15克 137、治疗胃癌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黄土汤)甘草15克、干地黄 15克白术 15克、炮附子 15克阿胶15克、黄芩15克、灶心土 50克 注:把灶心土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如果没有灶心土可以用赤石脂代替,阿胶不用一起煮,待其他药煮好后,放入即可。 138、治疗胆结石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 柴胡10

倪海厦老师经典配方全集(下)伤寒论桂枝茯苓炮附子人参

倪海厦老师经典配方全集(下)伤寒论桂枝茯苓炮附子人参 131、治疗尿毒症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当归四逆汤) 当归2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细辛5克木通10克大枣8枚、炙甘草10克炮附子 15克生附子 15克麻黄15克杏仁 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干姜 15克 注:把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 132、病人经常下痢,吃完饭不久就腹痛肠鸣(出自《伤寒杂病论》--半夏泻心汤) 半夏15克黄芩10克干姜10克人参10克炙甘草10克黄连大枣 5克 4枚 133、促使患者病危时打嗝不止停止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四逆汤) 茯苓20克人参5克、生附子 15克炙甘草 10克干姜 5克 注: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如果病人服药后仍然打嗝不止,那就无力回天了。 134、患者呕吐并伴有剧烈头痛(出自《伤寒杂病论》--吴茱萸汤) 吴茱萸 15克人参1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135、治疗痔疮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赤豆当归散)赤豆50克当归50克注:将上述两味药研磨成粉,温水送服。每次一调羹,一日三次。如果患者有便秘,再配合调胃承气汤一起服用。方剂如下:炙甘草 10克大黄20克、芒硝10克、栀子10克 注:其他药煮好后,盛入碗中,将芒硝放入。 136、患者吞咽困难(出自《伤寒杂病论》--利膈汤) 半夏15克栀子15克炮附子 15克 137、治疗胃癌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黄土汤)甘草15克、干地黄 15克白术 15克、炮附子 15克阿胶15克、黄芩15克、灶心土 50克 注:把灶心土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如果没有灶心土可以用赤石脂代替,阿胶不用一起煮,待其他药煮好后,放入即可。 138、治疗胆结石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 柴胡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