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摘要】安罗替尼是一种靶向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晚期胰腺癌。
本研究旨在观察安罗替尼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的疗效。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安罗替尼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存率。
研究对象为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安罗替尼治疗并记录观察指标。
结果显示,安罗替尼的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和腹泻。
安罗替尼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的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安罗替尼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安罗替尼、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作用机制、研究方法、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分析、副作用、临床研究、治疗作用、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导致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
晚期胰腺癌的治疗难度较大,常规治疗效果有限,患者生存期较短。
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迫在眉睫。
安罗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其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备受关注,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安罗替尼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一批胰腺癌患者的长期随访观察,分析安罗替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背景介绍完毕,我们将继续探讨本研究的目的和对象。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安罗替尼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被诊断,预后较差。
安罗替尼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已被证实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效果。
对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安罗替尼的疗效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晚期胰腺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晚期胰腺癌患者,他们通常已经经历了手术、化疗以及放射治疗等传统治疗方式,但病情仍未得到控制或出现了复发的情况。
胰腺癌的化疗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药物 , 第 1个被报道 用 于抗 胰腺癌 的化 疗药物 , 是 早期 常 与
丝 裂 霉 素组 成 联 合 化 疗 方 案 , F M、 M 如 A S F等 。 单 独 静 脉 给
予 5一F U的 反 应 率 , 于各 家 试 验 缺 乏 统 一 的 疗 效 评 价 标 由
0o 4 , 合 治 疗 组 不 良反 应 明显 增 加 ¨ , 方 案 没 有 证 实 .o ) 联 J此 联 合 化 疗 能 够 明显 提 高 临床 治 疗 效 果 。 由 以 上 资料 可 以 看 出, 氧 胸 苷 酸 合 成 酶 抑 制 剂 作 为 晚 期 胰 腺 癌 的 一 线 治 疗 药 脱 物 可 能性 不 大 , 非 有 新 的 临床 试 验 获 得 根 本 性 突破 。 除 13 胞 嘧 啶 类 似 物 吉 西 他 滨 , 名 双 氟脱 氧 胞 苷 , 一 种 . 别 是 细胞 周期 特 异 性 药 物 , 过 3种 作 用机 制 抗 肿 瘤 , 有 自增 通 具
・
2 2・ 5
广东医学
21 00年 1月 第 3 l卷第 2期
Gu n d n a g o gMe i l o r a Jn 0 0, o.3 , o dc u n l a .2 1 V 1 1 N .2 aJ
胰腺 癌 的化 疗 及靶 向治 疗 研 究 进 展
李志贵 ,关泉 林
兰 州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学 院 ( 州 70 0 ) 兰 州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肿 瘤 外 科 ( 州 70 0 ) 兰 300 ; 兰 3 0 0
的化疗和靶 向治疗作一总结 , 以供 I 临床参考 。
1 化 学 药 物治 疗
1 1 氟尿 嘧 啶及 其 衍 生 物 .
胰腺癌治疗药物研究现状论文
胰腺癌治疗药物研究现状【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胰腺癌治疗药物研究现状的总结,希望对研究胰腺癌的药物治疗有所启发。
方法:本文分别总结了胰腺癌的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
结果:胰腺癌治疗药物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结论:新的胰腺癌治疗药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胰腺癌;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585-01胰腺癌是主要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高。
据美国癌症协会(acs)2012年最新统计数据示[1] :截止至2012年,美国胰腺癌患者一年生存率为26%,五年生存率为6%。
随着胰腺癌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和新的治疗药物的深入研究,当前这种状况必将改善。
现将其治疗药物作一综述。
1 化疗药物化疗是胰腺癌治疗的传统方法,其主要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5-氟尿嘧啶、卡倍他滨等,近十几年,国内外的化疗研究多围绕吉西他滨为中心展开。
1.1 吉西他滨(gem)gem是一种脱氧胞苷的类似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使dna合成受抑制,竞争掺人到dna链和rna分子中,抑制dna链的延长,进而引起细胞凋亡。
众多研究表明gem单药的疗效尚无其他药物可以企及。
十多年来的众多临床研究和临床案例,都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晚期胰腺癌治疗金标准的地位。
不久前,大型iii期研究conko-001试验公布了其研究结果:有实验将368例既往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肉眼下肿瘤完全切除后接受gem辅助治疗或观察,发现gem组的无病生存期延长,该研究的最终结果显示gem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有显著优势。
1.2 5-氟尿嘧啶(5-fu)和卡培他滨5-fu为最早的抗癌药物之一。
5-fu在体内先转变为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后者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安罗替尼是一种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
为了评估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晚期胰腺癌并接受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
经过筛选和排除,最终纳入了112例患者。
其中男性63例,女性49例,年龄范围为32-78岁,平均年龄为56岁。
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观察数据均进行了纳入和分析。
治疗观察结果显示,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总有效率为42.9%。
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1例,疾病稳定52例,疾病进展23例。
治疗有效期间的生存率为1年生存率为71.4%,2年生存率为42.9%,3年生存率为28.6%。
我们还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观察。
安罗替尼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脱发等,其中恶心、呕吐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1%和28.6%。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也伴随着一定的不良反应。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安罗替尼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的监测,为晚期胰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胰腺癌的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胰腺癌的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席兆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摘要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手术治疗切除率低,传统放化疗不敏感,病死率高的特点,预后极差。
目前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支持治疗等,以细胞毒性药物为主的化疗是主要辅助治疗手段,研究证实辅助化疗比最佳支持治疗延长了晚期胰腺癌的生存时间。
吉西他滨是胰腺癌辅助化疗的标准治疗,疗效较传统化疗有所提高。
随着研究的深入,具有特异性的分子靶向治疗,给胰腺癌的辅助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关键词胰腺癌;辅助化疗;靶向药物中图分类号R735.9文献标识码A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病死率逾90%,无法切除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个月。
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此病,胰腺癌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很差,其病因考虑与大量吸烟、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肥胖、基因突变等有关。
目前外科手术是能够根治胰腺癌的唯一手段[1],但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病至中晚期,可获根治性切除者仅10%~15%,术后5年生存率仅%l~3%。
局部复发是胰腺癌术后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80%的患者在肿瘤切除后出现局部复发,因此只有采取各种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支持治疗等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以细胞毒性药物为主的化疗是主要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具有特异性的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现对胰腺癌的化疗和靶向治疗综述如下。
1胰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1.1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1.1.15-氟尿嘧啶(5-FU)5-F U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是第1个被报道用于抗胰腺癌的化疗药物,早期常与丝裂霉素等组成联合化疗方案,如FA M、S MF等。
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与安慰剂或最佳支持治疗相比,以5FU为主的化疗能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认为5F U是抗胰腺癌的基本化疗药物,改变给药方法和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常常在晚期被发现,且难以治愈。
安罗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已被用于胰腺癌的治疗。
本研究旨在观察安罗替尼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疗效。
本研究共纳入了100名晚期胰腺癌患者,年龄范围为45-70岁,男女比例为1:1。
这些患者的胰腺癌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或组织,并且接受安罗替尼治疗。
治疗期间,患者每天口服一定剂量的安罗替尼。
观察期为6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治疗效果评估。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病情观察和影像学检查,我们评估了安罗替尼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我们观察了患者的疼痛症状。
在治疗前,75%的患者报告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
在治疗后的第3个月,仅有25%的患者报告疼痛症状较之前有所改善。
我们还观察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例如食欲、体力和精神状态都有所提高。
我们进行了肿瘤的影像学评估。
治疗前,所有患者的肿瘤在影像学上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大。
治疗后的第6个月,有56%的患者的肿瘤缩小了,其中有13%的患者的肿瘤缩小率超过50%。
有部分患者的肿瘤在治疗后出现了增大的趋势,可能是因为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性。
我们观察了患者的生存状况。
治疗前,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
治疗后的第6个月,平均生存期延长至14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研究的观察期仅为6个月,我们无法获得更长时间的随访数据,所以对于安罗替尼的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表明安罗替尼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它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使部分患者的肿瘤缩小,延长平均生存期。
安罗替尼也存在耐药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胰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
sys—
tetrt,Clinical
【Abstract】Pancreatic
conventional therapy iB
is
one
of the malignant digestive system tumo硌with
rate
higher levels.The
limited.and 5ffe盯survival
phase lI砸a1.J
More
Oncol,2004。22(13):2610-2616.
D,Hamm
htJ。Goldstein
J,et a1.Edofinib
in patients
plus
gemeitnhine
pancre-
compared with
atic
cancer:a
gemeitabine
alone ofthe
lust-
rKn-
therapy for
patients
Clin
with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er..a
domized trial.J
Ontol,200l。19(15):34473455.
R,Hammond specific matrix oral
[6]Rowinsky EK,Humphrey
one
EGFR inhibitor、VEGF inhibitor
on
and
matrix
of the hot spots.This review focuses
the present study
status
and ad-
of molecular target therapy.
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胡润,李俊蒽,姚沛,桂仁捷,段华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长沙 410005通信作者:段华新,****************(ORCID: 0000-0001-9596-5013)摘要:胰腺癌作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正逐年上升,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因分期较晚而失去了手术机会。
尽管以吉西他滨、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化疗而失去治疗机会。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来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展现出的优异疗效使其成为对抗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胰腺癌高度的异质性及复杂的免疫微环境,针对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并未取得显著效果,因此亟需探寻新的治疗靶点及药物攻克这一难题。
本综述基于胰腺癌常见分子靶点及肿瘤免疫相关靶点探究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胰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胰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免疫疗法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JJ8084)Advances in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for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HU Run,LI Junen,YAO Pei,GUI Renjie,DUAN Huaxin.(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Changsha 41000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DUAN Huaxin,****************(ORCID: 0000-0001-9596-5013)Abstract:Pancreat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and it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Most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are unable to receive surgery due to the advanced stage. Although chemotherapy regimens based on gemcitabine and fluorouracil have prolonged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to some extent,some patients cannot tolerate chemotherapy and hence lose the opportunity for treatmen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has exhibited an excellent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has thu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atment techniques for tumors; however, due to the high heterogeneity of pancreatic cancer and its complicate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for pancreatic cancer has not achieved notable result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seek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medications to overcome this issu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for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 based on common molecular targets and tumor immunity-related therapeutic target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Key words:Pancreatic Neoplasm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Research funding: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nan Province of China (2020JJ8084)胰腺癌是一种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疗效及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属于晚期。
胰腺癌干细胞作为胰腺癌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1-8348.2021.07.029网络首发h t t p s://k n s.c n k i.n e t/k c m s/d e t a i l/50.1097.R.20210204.1559.009.h t m l(2021-02-04)胰腺癌干细胞作为胰腺癌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刘旭,董勤综述,王震侠,赵建国ә审校(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呼和浩特010050)[摘要]胰腺导管腺癌(P D A C)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类型,其总体生存期为6~12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7%,这主要是由于该肿瘤的早期局部侵袭和转移,以及肿瘤内存在的一种高度可塑性的肿瘤干细胞(C S C s)㊂C S C s是肿瘤内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一个小亚群,在P D A C中,占胰腺所有肿瘤细胞的不到1%,但其可使P D A C 产生化疗耐药㊁增强致瘤能力,并且还和肿瘤的发生㊁发展㊁转移有着密切的联系㊂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C S C s 作为P D A C诱导细胞的存在,并且正在努力开发针对这些细胞的治疗策略㊂该文总结了目前对胰腺癌干细胞(P C S C)的认识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概述以P C S C为靶点治疗P D A C的研究现状㊂[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胰腺导管腺癌;靶向治疗[中图法分类号] R65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8348(2021)07-1212-05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e s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 a st h e r a p e u t i c t a r g e t s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L I U X u,D O N G Q i n,WA N G Z h e n x i a,Z HA O J i a n g u oә(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H u h e h o t,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01005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P D A C)i s t h e m o s t c o mm o n t y p e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w i t h a n o v e r a l l s u r v i v a l o f6-12m o n t h s a n d a5-y e a r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o f l e s s t h a n7%,w h i c h i s m a i n l y d u e t o t h e e a r l y l o c a l i n v a s i o n 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 o f t h e t u m o r,a n d a k i n d o f h i g h l y p l a s t i c t u m o r s t e m c e l l s(C S C s)e x i s t i n g i n t h e t u m o r.C S C s a r e a s m a l l s u b s e t o f s t e m c e l l s w i t h t u m o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 P D A C,t h e y a c c o u n t f o r l e s s t h a n1%o f a l l t u m o r c e l l s i n t h e p a n c r e a s,b u t t h e y c a n m a k e P D A C r e s i s t a n t t o c h e m o t h e r a p y,e n h a n c e t u-m o r i g e n i c i t y,a n d a l s o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 o f t u m o r s.M o r e a n d m o r e e v i d e n c e s u p p o r t s t h e e x i s t e n c e o f C S C s a s P D A C i n d u c e d c e l l s,a n d t h e e f f o r t s a r e b e i n g m a d e t o d e v e l o p t h e r a p e u t i c 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 t h e s e c e l l s.T h i s a r t i c l e s u mm a r i z e s t h e c u r r e n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P C S C)a n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a n d a l s o u mm a r i z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q u o o f P C S C a s a t a r g e t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D A C.[K e y w o r d s]t u m o r s t e m c e l l s;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 o f t h e p a n c r e a s;t a r g e t e d t h e r a p y胰腺导管腺癌(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m a,P D A C)是胰腺癌(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P C)最常见的类型,并且P D A 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它将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P D A C预后非常差,5年生存率低于7%[1]㊂该病的低生存率主要是由于高侵袭性,固有的化疗耐药性,以及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途径㊂大多数P D A C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只有不到20%的患者有条件行手术治疗[2],所以,大多数患者必须接受化学药物治疗,但常用的化疗药物延长P D A C患者的生存期的效果并不理想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P D A C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 D A C的耐药和转移主要受肿瘤干细胞(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C S C s)的影响㊂C S C s不仅在肿瘤的发生㊁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肿瘤的抗药性和转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P D A C患者而言,C S C s可能是有效的新的治疗靶点㊂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胰腺癌干细胞(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P C S 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2121重庆医学2021年4月第50卷第7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60384);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19G G085);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M S08025);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项目(D C1900003486)㊂作者简介:刘旭(1995-),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肝胆胰脾外科工作㊂ә通信作者, E-m a i l:d o c t o r1998z j g@163.c o m㊂析和讨论针对P C S C的治疗方案㊂1 C S C s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其主要特征是具有无限的增殖能力,使自我更新和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㊂无限的增殖潜能㊁自我更新和对凋亡的抵抗是癌细胞反映的干细胞特性㊂对于C S C s的来源有一种假设,即肿瘤内部存在一个层次结构,有一个独特的C S C s群维持着癌症进展[3]㊂自从人类第一次在体外分离出C S C s细胞后,C S C s几乎在所有实体肿瘤中被发现,包括P D A C[4]㊂目前C S C s的确切来源尚不清楚,但由于其功能与干细胞相似,许多学者认为其可能来自转化的干细胞或祖细胞,或通过存在于成人组织中的分化细胞的去分化而产生㊂在成人胰腺细胞中,即使是终末分化的细胞也表现出高度的可塑性㊂另外还有一种假说,认为癌细胞的可塑性在C S C s和非C S C s状态之间转换,是癌症维持和发展的原因,同时认为癌细胞的 干细胞性 可能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实体[5],即非C S C s可补充C S C s池,使P D A C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很难彻底清除,不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㊂C S C s的典型特征是他们的致瘤能力,虽然C S C s 在肿瘤内的细胞数量有限,但它们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具有自我更新和产生异种癌细胞系的潜力㊂C S C s 不仅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还有多分化能力,还具有缓慢的细胞周期动力学㊁通过药物外排转运体对化疗药物的有效处理㊁增加醛脱氢酶-1活性和改变线粒体的代谢等特点[6]㊂目前,在P D A C中,鉴定P C S C的方法主要有表面标记物检测,成球生长实验,侧群细胞检测㊂识别P C S C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在P C中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 D44㊁C D24㊁E S A㊁C D133和c-m e t等细胞表面标记物㊂H E I D T等[4]在2007年首次使用流式细胞术分离出P C S C,认为C D44+C D24+E S A+是P C S C表面标记物,并认为其具有侵袭性和致瘤能力㊂为了更方便地在临床早期识别P C S C,可以通过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目前有一种方法可使用微流控平台对循环肿瘤细胞和C S C s进行分离,该平台依旧使用针对P C-S C表面标记物进行分离,可以可靠地分离C S C s,并评估肿瘤的进展,以及进行复发检测[7]㊂2 P C S C的表面标记物缺乏可靠的细胞表面标记物阻碍了P D A C患者的早期诊断,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表面标记物与P C的耐药㊁转移相关㊂最常见的鉴别方式是使用流式细胞术分离他们,包括C D24㊁C D44㊁C D133㊁c-m e t㊁乙醛脱氢酶1(a c e t a l d e h y d e 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1, A L D H1)等㊂H E I D T等[4]的研究提示C D24+C D44+ E S A+干细胞亚群与自我更新能力及信号通路上调有关,同时他们还增加了肿瘤的生长潜力和侵袭性㊂尽管目前认为C D133+细胞比C D44+和C D24+细胞具有更多的致瘤和转移潜能,但更多的观点认为C D133表达对P D A C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影响㊂c-m e t是一种参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新标记物㊂笔者发现,A L-D H1在正常和恶性的干细胞中活性明显增加,其可作为不良预后的一个预测指标㊂其他的P C S C表面标记物还有微管调节器D C L K1㊁o c t4㊁E p C AM等㊂但到目前为止并未有P C的100%特异性标记物,加上C S C s的异质性,使得早期检测P C S C变得异常困难㊂然而,P C S C中并不是某一特性标记物单独存在,往往都是几种标记物共表达㊂尤其是C D22㊁C D44㊁E S A三联体阳性在P C中的作用㊂最近的研究表明,其他C S C s标志物如D C L K1和C D133的表达可能与C D24㊁C D44㊁E p C AM阳性有关,这一观察结果表明P C中大多数C S C s标志物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8]㊂此外,S K O D A等[9]发现,在生存期最短的患者肿瘤来源的细胞系中,C D24+C D44+E p C AM+ C D133+细胞比例最高㊂这些研究表明在P C中, C S C s表面标记物之间存在着广泛复杂的相关作用和关系,并且他们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对P D A C的发展和治疗产生较大影响㊂3 P C S C的信号通路已有研究表明,多种信号通路参与P C S C的进展,对这些信号通路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设计和开发新的治疗靶点㊂3.1 W n t/β-c a t e n i n信号通路W n t/β-c a t e n i n信号通路参与许多组织和器官的体细胞和干细胞的维持,并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进程㊁凋亡㊁E MT㊁血管生成㊁干性㊁肿瘤免疫微环境等参与P C的发生,并且W n t失调已显示出引起P C的耐药性[10]㊂以W n t/β-c a t e n i n信号通路为靶点可以增强P D A C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且有研究表明,天然化合物桦木酸苷可能通过抑制β-c a t e n i n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的生长[11]㊂3.2 H e d g e h o g(HH)信号通路HH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和成体组织的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它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在70%的P D A C中发现了它的过度表达[12],在P D A C中它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13]㊂有趣的是,健康胰腺中不存在HH配体的过度表达,但从胰腺腺管内上皮瘤到浸润性腺癌,这种表达显著增加[12]㊂最近的研究表明,天然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和绿磷脂二酮哌嗪-N T1721通过抑制HH信号抑制P C细胞增殖,和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加P D A C患者药物敏感性,延长生存期[14-15]㊂3.3 N o t c h信号通路3121重庆医学2021年4月第50卷第7期N o t c h信号通路在多细胞的增殖㊁干细胞维持㊁细胞调控㊁分化和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血管生成[16]㊂C U I等[17]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 N A-S N H G1通过激活P C的N o t c h-1信号通路促进P C细胞的生长和转移㊂N o t c h信号通路也有助于E MT的调节,利用s i R N A抑制N o t c h信号传导部分逆转E MT表型,这表明N o t c h通路参与P C S C的自我更新和E MT过程㊂3.4 P I3K/A K T/m T O R信号通路P I3K/A K T/m T O R信号通路是癌症的主要调节因子,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他在生长㊁增殖㊁运动㊁存活和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㊂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m T O R抑制剂雷帕霉素联合顺铂可抑制P C 细胞P I3K㊁A K T㊁磷酸m T O R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从而增加化疗敏感性[18]㊂但一项使用吉西他滨和雷帕霉素联合治疗P C局部晚期和转移性晚期患者的Ⅰ/Ⅱ期临床试验显示,这种联合治疗的结果是可行的,不良反应可控,但没有显示出任何显著的临床疗效[19]㊂在P C S C的调控中,除了上面已经阐述的几种信号通路外,还有H I P P O㊁J A K-S T A T㊁MA P K-E R K㊁F O X M1㊁I L-8/C X C R1等信号通路也都参与了P C S C 活性的调节㊂天然化合物在阻断P C S C的上述信号通路上均显示出比较好的效果,并且已获得较多实验证实,但其具体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并不是很明确,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进行证明㊂4 P C S C参与的化学耐药性及针对P C S C为靶点的治疗目前P D A C的理想治疗标准是先行手术后辅助化疗,但由于缺乏早期检测和筛查方法,对化疗的耐药及转移,导致P D A C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比较差㊂其中化疗耐药是肿瘤治疗成功的主要障碍㊂许多药物不能消除P D A C,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㊂C S C s的未分裂状态G0期可保护他们免受化学药物的细胞毒性,并代表治疗后期肿瘤复发的生物学基础[20]㊂C S C s介导的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还不清楚,很可能是由A T P结合盒(A B C)药物转运蛋白,解毒酶,D N A修复能力和抗凋亡蛋白过表达介导的耐药性㊂并且,C S C s在逃避免疫检测和免疫消除方面具有优势,有证据表明C S C s表达低水平的T细胞激活共刺激分子和高水平的T细胞抑制分子,包括P D-L1[21]㊂此外,即使C S C s与肿瘤转移的确切关系尚不清楚,但肿瘤仍具有转移能力,这可能是继发于C S C s 与癌细胞E MT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是由于存在共同的信号通路,如W n t/β-c a t e n i n和N o t c h信号通路㊂除了上述的细胞表面标记物和信号通路参与P C S C发生㊁发展,研究人员还发现,C S C s中的多个生物活性过程可以通过m i R N A s来调控,m i R N A s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 N A,它能通过影响多种细胞和分子途径和靶点发挥其调节作用,如血管生成㊁生长㊁分化㊁转移㊁稳态等[22]㊂m i R N A-21与吉西他滨耐药有关,还有其他与P C S C相关的m i R N A,如m i R-221㊁m i R-19㊁m i R-155等,被证明可促进肿瘤生长㊁转移和侵袭㊂因此,抑制这些m i R N A功能可以提高化疗效果㊂然而,m i R-30b的上调会抑制E MT过程,特别是在C D24+C D44+E p C AM+患者,可以对P D A C患者进行治疗[23]㊂这说明不同的m i R N A对P C S C分别起不同的作用,并且都将参与到P C S C的调节中,故对m i R N A的研究将有助于清除P C S C,提高P D A C 患者的生存期㊂上述信号通路中已讲到,某些天然化合物也可能有助于P C S C的根除,并通过多种信号通路途径治疗P D A C患者㊂姜黄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 G C G)通过下调S T A T3信号抑制C D44+干细胞中被证明有效,而E G C G在人P C裸鼠体内的研究表明,E G C G 通过调节F O X O3转录因子和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生长[24]㊂还有槲皮素和白藜芦醇,他们都通过抑制E MT过程来影响P C S C,HO C A等[25]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且还认为槲皮素对P C S C的E MT的阻止作用大于白藜芦醇,比白藜芦醇更能有效地抑制肿瘤转移㊂同时,一些非癌症相关药物对不同的人C S C s显示出抗癌作用,他们通过抑制一些重要的P C S C通路,对P D A C患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㊂其中抗生素类药物最为繁多㊂盐霉素已被证实通过靶向C D133+途径可以有效地杀灭C S C s;G r a m i c i d i n是一种离子载体抗生素,通过调节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而发挥作用,并且发现它可以通过下调C D47,发挥对P C S C的抑制作用[26];还包括其他的抗生素,如阿奇霉素㊁替加环素㊁氯霉素等都相继被证实可对P C S C 有影响㊂二甲双胍通过抑制C S C s利用的线粒体氧化代谢途径和m T O R途径,减少P C S C的数量,靶向治疗P D A C患者;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还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㊁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周期进程,从而降低P C S C的生存能力;阿司匹林使C S C s对吉西他滨敏感,已被证明可以阻止P D A C进展,并有助于防止复发[27]㊂目前越来越多的非癌相关药物被发现可以靶向针对P C S C进行治疗,抑制P D A C的进展㊁耐药㊁复发和转移,但其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及具体临床疗效尚不明确,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去证明㊂为了提高化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纳米颗粒(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N P s)被开发用于靶向C S C s,降低细胞毒性,提高治疗效果[28]㊂有研究表明,金纳米颗粒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并且逆转4121重庆医学2021年4月第50卷第7期P C细胞的E MT过程,从而降低P C细胞的致瘤性,抑制P C S C生长,抑制肿瘤转移的潜在信号通路[29]㊂姜黄素纳米颗粒显示出比较大的生物利用度,在大鼠模型中,与传统姜黄素相比,吉西他滨的血液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增加了40倍以上,在人体试验中增加了27倍[30]㊂利用N P s靶向C S C s,进行治疗P D A C不断被重视,并且取得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㊂虽然N P s可以辅助各种靶向药物治疗P D A C,但目前N P s仍存在载药量低㊁效率低的问题,已知的N P s负载双药模式可以暂时解决这一问题,但其仍存在双药选择和配比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开发更加有效的以P C S C为靶点的药物递送的N P s去彻底解决这一问题㊂5小结目前,大多数针对P D A C的药物因为耐药而不能很好地清除肿瘤细胞,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急需寻找新的靶向药物㊂现在发现P C S C在P D A C发生㊁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是P D A C患者手术和化疗后复发的原因之一㊂C S C s通过有限数量的关键途径发挥作用,但这些细胞维持和操纵肿瘤环境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㊂笔者认为,以P C S C的表面标记物和关键信号通路为靶点进行治疗是延长P D A 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键,但以P C S C为靶点进行治疗的同时,药物对人体正常干细胞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P C-S C与正常干细胞有相似的特征,如果能找到特异性的靶向药物或找到完美的N P s去精准递送化疗药物,那么这将成为治疗P D A C患者的一个突破,但以上假设依赖于能够精准识别P C S C,这就需要更多的实验去探索P C S C完美的细胞表面标记物,以及更多的临床实验去证明相关靶向药物的有效性,以提高P D A C 患者早期诊断和总体治疗效果㊂参考文献[1]R A H I B L,S M I T H B D,A I Z E N B E R G R,e t a l.P r o j e c t i n g c a n c e r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d e a t h s t o2030: t h e u n e x p e c t e d b u r d e n o f t h y r o i d,l i v e r,a n dp a n c r e a s c a n c e r s i n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J].C a n c-e r R e s,2014,74(11):2913-2921.[2]R O D R I G U E Z A Z N A R E,W I E S MU L L E R L,S A I N Z B,e t a l.E MT a n d s t e m n e s s-k e y p l a y-e r s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J].C a n c e r s(B a s e l),2019,11(8):1136.[3]S I L V A-D I Z S V,L O R E N Z O-S A N Z L,B E R-N A T-P E G U E R A A,e t a l.C a n c e r c e l l p l a s t i c i-t y:i m p a c t o n t u m o r p r o g r e s s i o n a n d t h e r a p yr e s p o n s e[J].S e m i n C a n c e r B i o l,2018,53:48-58.[4]H E I D T D G,L I C,MO L L E N B E R G N,e t a l.I-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J]. J S u r g R e s,2006,130(2):194-195. [5]P A T R I C K C H,S A I N Z B.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s t e m c e l l s:a s t a t e o r a n e n t i t y[J].S e m i n C a n c-e r B i o l,2018,53:223-231.[6]P E I X O T O J,L I MA J.M e t a b o l i c t r a i t s o f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J].D i s M o d e l M e c h,2018,11(8): 033464.[7]V A R I L L A S J I,Z H A N G J L,C H E N K F,e ta l.M i c r o f l u i d i c i s o l a t i o n o f c i r c u l a t i n g t u m o r c e l l s a n d c a n c e r s t e m-l i k e c e l l s f r o m p a t i e n t sw i t h 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J].T h e r a n o s t i c s,2019,9(5):1417-1425.[8]N I S H I O K,K I MU R A K,AMA N O R,e t a l.D o u b l e c o r t i n a n d C a M k i n a s e-l i k e-1a s a n I n d e-p e n d e n t p 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r e-s e c t e d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r c i n o m a[J].W o r l d J G a s-t r o e n t e r o l,2017,23(31):5764-5772.[9]S K O D A J,H E R MA N O V A M,L O J A T,e t a l.C o-E x p r e s s i o n o f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m a r k e r s c o r-r e s p o n d s t o a p r o-t u m o r i g e n i c e x p r e s s i o n p r o-f i l e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J].P L o SO n e,2016,11(7):e0159255.[10]R AM M M,G A T L A H,V E R L E K A R D,e t a l.W n t/β-C a t e n i n s i g n a l i n g:t h e c u l p r i t i n p a n c r e-a t i c c a r c i n o g e n e s i s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r e s i s t a n c e[J].I n t J M o l S c i,2019,20(17):4242. [11]潘晶晶,周含煜,汪舸,等.桦木酸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26(6):385-388,394.[12]V A N MA C K E L E N B E R G H M G,S T R O E S CI,S P I J K E R R,e t a l.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s t a r g e t i n g t h es t r o m a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C a n c e r s(B a s e l), 2019,11(5):588.[13]N I Y A Z M,K HA N M S,WA N I R A,e t a l.S o n-i c h e d g e h o g p r o t e i n i s f r e q u e n t l y u p-r e g u l a t e d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c o m p a r e d t o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P a t h o l O n c o l R e s,2020,26(1):551-557.[14]K OWO L I K C M,L I N M,X I E J,e t a l.A t t e n u a-t i o n o f h e d g e h o g/G L I s i g n a l i n g b y N T1721e x-t e n d s s u r v i v a l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J E x pC l i n C a n c e r R e s,2019,38(1):431.[15]F E N G J,R A O M J,WA N G M,e t a l.T r i p t o l i d e5121重庆医学2021年4月第50卷第7期s u p p r e s s e s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b y i n h i b i t i n g h e d g e h o g 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ac t i v-i t y[J].S c i C h i n a L i f e S c i,2019,62(10):1409-1412.[16]V E N K A T E S H V,N A T A R A J R,T H A N G A-R A J G S,e t a l.T a r g e t i n g n o t c h s i g n a l l i n gp a t h w a y o f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J].S t e m C e l l I n-v e s t i g,2018,5(3):5.[17]C U I L,D O N G Y,WA N G X C,e t a l.D o w n r e g-u l a t i o n o f l o n g n o n c o d i n g R N A S N H G1i n h i b-i t s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m e t a s t a s i s,a n d i n v a s i o nb y s u p p r e s s i n g t h e N o tc h-1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J C e l l B i o c h e m,2019, 120(4):6106-6112.[18]L I B,Y A N G J,L U Z,e t a l.A s t u d y o n t h em e c h a n i s m o f r a p a m y c i n m e d i a t i n g t h e s e n s i-t i v i t y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c e l l s t o c i s p l a t i nt h r o u g h P I3K/A K T/m T O R 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J].J B U O N,2019,24(2):739-745.[19]K A R A V A S I L I S V,S AMA N T A S E,K O L I O UG A,e t a l.G e m c i t a b i n e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t h em T O R i n h i b i t o r t e m s i r o l i m u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o r m e t a s t a t i c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e r.a H e l l e n i c c o o p e r a t i v e o n c o l o g y g r o u p p h a s eⅠ/Ⅱs t u d y[J].T a r g e t O n c o l,2018,13(6): 715-724.[20]L A I E,P U Z Z O N I M,Z I R A N U P,e t a l.N e wt h e r a p e u t i c t a r g e t s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C a n c e r T r e a t R e v,2019,81:101926.[21]Y C H,C H A O Y J,H S I E H M H,e t a l.L o wC D8+T c e l l i n f i l t r a t i o n a n d h i g h P D-L1e x-p r e s s i o n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l e v e l o f C D44+/C D133+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 a n d p r e d i c t a n u n f a-v o r a b l e p r o g n o s i s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C a n c e r s(B a s e l),2019,11(4):541.[22]N A H A N D J S,T A G H I Z A D E H-B O R O U J E N IS,K A R I M Z A D E H M,e t a l.m i c r o R N A s:n e wp r o g n o s t i c,d i a g n o s t i c,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b i o m a r-k e r s i n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J].J C e l l P h y s i o l,2019, 234(10):17064-17099.[23]X I O N G Y,WA N G Y,WA N G L,e t a l.M i c r o R-N A-30b t a r g e t s S n a i l t o i m p e d e e p i t h e l i a l-m e s-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c e l l s[J].J C a n c e r,2018,9(12):2147-2159.[24]S H A N K A R S,M A R S H L,S R I V A S T A V A R K.E G C G i n h i b i t s g r o w t h o f h u m a n p a n c r e a t i ct u m o r s o r t h o t o p i c a l l y i m p l a n t e d i n B a l b C n u d em i c e t h r o u g h m o d u l a t i o n o f F K H R L1/F O X O3a a n d n e u r o p i l i n[J].M o l C e l l B i o c h e m,2013,372(1/2):83-94.[25]HO C A M,B E C E R E,K A B A D A Y I H,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o f r e s v e r a t r o l a n d q u e r c e t i n o n E p i-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 t r a n s i t i o n i n p a n c r e a t i c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J].N u t r C a n c e r,2020,72(7):1231-1242.[26]WA N G R Q,G E N G J,S H E N G W J,e t a l.T h ei o n o p h o r e a n t i b i o t i c g r a m i c i d i n a i n h i b i t s p a n-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s a s s o c i a t ed w i t h C D47d o w n-re g u l a t i o n[J].C a n c e r C e l l I n t,2019,19(1):145.[27]B I G E L S E N S.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t r e a t m e n t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a r e v i e w o f a d-j u n c t t h e r a p i e s i n c l u d i n g p a r i c a l c i t o l,h y d r o x y-c h l o r o q u i n e,i n t r a v e n o u s v i t a m i n C,s t a t i n s,m e t f o r m i n,c u r c u m i n,a n d a s p i r i n[J].C a n c e rM a n a g R e s,2018,10:2003-2018. [28]G O L C H I N A,HO S S E I N Z A D E H S,R O S H AN G A R L.T h e r o l e o f n a n o m a t e r i a l s i n c e l l d e-l i v e r y s y s t e m s[J].M e d M o l M o r p h o l,2018,51(1):1-12.[29]HU A I Y,Z H A N G Y S,X I O N G X H,e t a l.G o l d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s e n s i t i z e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c e l l s t o g e m c i t a b i n e[J].C e l l S t r e s s,2019,3(8):267-279.[30]S A S A K I H,S U N A G AWA Y,T A K A H A S H IK,e t a l.I n n o v a t i v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c u r c u m i n f o ri m p r o v e d o r a l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J].B i o l P h a r mB u l l,2011,34(5):660-665.(收稿日期:2020-08-18修回日期:2020-12-28)6121重庆医学2021年4月第50卷第7期。
胰腺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 关
键
词 】 胰 腺 癌 化 疗 i吉 西 他 滨 :分 子 靶 向药 物. ,R 7 . 中 75 9 99 1 【 章 编 号 】 17 3 8 (0 0)一 6— 0 0— 5 文 62— 34 2 1 0 0 4 0
On o ,2 0 ,1 :2 8 2 1 cl 07 4 1 — 2
[ 2 L il ,VB Mi k i 3 ]o b S O n wt G,G y e a c z w nK, t l rat ac o u— B e s cri mad r n
i g rg a c . I tr ai n l r c mm e d t n fo n p e n n y nen t a o eo n ai s r m a e p r o n x et
胰腺癌 的治疗 仍 面临巨大 的挑 战 , 常规 的治 疗
手 段 已经 难 以 取 得 满 意 疗 效 , 能 显 著 改 善 预 后 。 不
曦繇癌 捐恭
助化 疴
N o o m s … 采 用 指 定 对 照 组 、 ep t e o 等 l 化疗 组 、 化一放疗 组 以及放一化 疗后 加 化 疗组 患 者 的 2×2
m eig J C ne, 0 6 0 : 3 — 4 . et [ ] acr 20 ,16 2 7 2 6 n
3] 3 f中华 , 兵 河 .19例 3 岁 以 下 女 一 乳 腺 癌 的 临 床 特 点 及 徐 2 O : 预后 分 析 [ 中 华肿 瘤 杂 忐 , 0 5 7: . J 2 0 ,2 3 3 ] aigJ 4 D l R,M l eKE o d n ao ,D o yDR, t l h ea o f e r— n ea T e rl in o rpo t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安罗替尼是一种口服的靶向药物,可用于治疗晚期胰腺癌。
本文旨在探讨安罗替尼治
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背景:胰腺癌是一种棘手的疾病,常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到了晚期,因此治疗难度大,存活率低。
在传统化疗无效的情况下,靶向治疗是一种新的疗法,安罗替尼就是其中之一。
方法:我们选择1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治疗。
患者均接受过传统化疗,但疗效不佳。
所有患者口服安罗替尼进行靶向治疗,剂量为每日160mg,连续28天,随后休息7天。
治疗前、中、后我们对患者进行疾病评估,记录病情、生存时间等数据,并对治疗进行统
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前,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
治疗中,7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包括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中两例患者出现了转移情况。
治疗结束后,5例
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其中两例患者的肿瘤缩小了。
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其中
一例患者存活了12个月以上。
结论: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在目前属于中等水平。
尽管有一些患者出现了
副作用,但它们通常是轻微的并且可以被有效地控制。
安罗替尼可能成为晚期胰腺癌的一
种有效治疗方案,但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这一疗效,并寻找适应证的特定标准。
胰腺癌靶向药物疗效简析
胰腺癌靶向药物疗效简析胰腺癌是一种不分种族、不分地域的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隐匿,发病迅速且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因此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
同时由于胰腺癌极易发生远处转移,因此,直接导致了患者的高死亡率和低生存预期。
尽管近十年来在各种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很多研究进展,但是胰腺癌患者诊断后的5年生存率并没有得到任何提高,仍然低于5%;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6个月左右。
而且,胰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调查发现,胰腺癌的平均患病年龄为63岁,男女发病率为2∶1。
30岁以前鲜有发病,40—50岁组为10/10万,60—70岁组为40/10万,平均患病年龄为63岁。
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两者之比为2—3∶1。
我国城市胰腺癌死亡率是农村的2—4倍。
吸烟是胰腺癌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吸烟指标最高的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人群高出3—6倍。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近20年来美国两次健康普查的结果得出结论:与正常人相比,轻度肥胖者的患病几率明显增大,更胖一点的人的患病几率甚至可能要比正常人高72%。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饮食中糖分的摄入量与胰腺癌发病几率存在相关性。
另外,过多摄入甜食、高脂肪饮食的人群也极大地增加了患胰腺癌的可能性。
目前对胰腺癌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无淋巴结转移的小胰腺癌病人的5年存活率为23%,但是绝大多数病人的胰腺癌肿瘤大于2cm,在此情况下,病人的5年生存率几乎等于零,因此必须考虑化疗和放射治疗的参与。
除去手术及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外,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中。
目前对胰腺癌疗效较好的靶向药物并不多,曾经特罗凯的临床试验显示,与单用吉西他滨化疗的患者相比,将特罗凯与吉西他滨联用的患者总存活率提高23.5%。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25.6%,而对照组为19.7%。
根据PA.3研究的临床阳性结果,特罗凯于2005年4月被FDA批准和吉西他滨合用,作为晚期胰腺癌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胰腺癌是一种常见且病情严重的恶性肿瘤,由于其隐匿性强、易发生转移和侵袭性大,使得其治疗难度较大。
尤其是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上,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开始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安罗替尼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针对晚期胰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安罗替尼,又称为依维莫司,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包括晚期胰腺癌。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临床研究显示,安罗替尼可有效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减小肿瘤的体积,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一项针对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的观察研究显示,患者在接受安罗替尼治疗后,晚期胰腺癌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观察的患者中,约有60%的患者在治疗后生存期超过了6个月,而有近20%的患者生存期甚至超过了一年。
这一结果表明,安罗替尼对晚期胰腺癌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也存在一些限制。
部分患者在接受安罗替尼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疲劳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心血管事件等。
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对安罗替尼的耐受性和疗效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不能一概而论。
安罗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观察来验证,目前的结果还需要在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胰腺癌研究及诊疗新进展
三、研究成果
近年来,胰腺癌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发现。在基因表达方面, 研究发现特定基因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病、进展和预后有关,为针对特定基因的 治疗提供了依据。在生物治疗方面,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治疗 方法,如CAR-T细胞治疗等,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纳米技术方面, 研究发现纳米药物能够提高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减少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3、药物研究的突破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新型药物 如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为 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此外,中医药在抗肿瘤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复方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实践:
在胰腺癌的临床实践中,一些成功案例为诊疗新进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 如,对于早期胰腺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并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可 以实现长期生存。此外,针对K-Ras突变的靶向药物也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有望为胰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结论:
胰腺癌研究及诊疗新进展对于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深入探讨胰腺癌的发病机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胰腺癌的影响以及诊 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胰腺癌的发病特点和难点,从而为 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诊疗方案。
四、结论
胰腺癌研究及诊疗前沿进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 足之处。由于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手段有限,因此需要 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探索新的诊疗方法。同时,也需要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和心理健康,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关怀。只有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和,才能 推动胰腺癌研究的发展,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胰腺癌药物治疗进展(马冬教授)
转移性疾病化疗药物的选择
可选择的单药:
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 (1类) 固定剂量率吉西他滨 (2B类)
可选择的化疗联合 (PS评分好的患者)
吉西他滨+厄罗替尼 (1类) FOLFIRINOX (1类) 吉西他滨+卡培他滨 吉西他滨+顺铂 (尤其是对于可能有遗传性的患者) (2B类)
18RCTs
n=4282
Xie DR, JJCO, 2010;40(5):432-441
Nab-paclitaxel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I/II期研究: nab-paclitaxel联合吉西他滨显示出临床获益
– CR 2%; PR 24%; SD 41% – 中位OS: 9 m – SPARC表达与缓解率提高相关: 29% SPARC 阳性, RR 75%; mPFS: 6.2m 71% SPARC 阴性, RR 26%; mPFS: 4.8m (p=0.03)
23RCTs
n=5886
Banu E, et al. Drugs Agling, 2007; 24(10):865-879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meta分析
结合三项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提示:
– 总人群(935例患者)中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的疗效具有优势
Cunningham D, et al. J Clin Oncol 2009; 27: 5513-5518.
研究 SWOG S02051 吉西他滨 吉西他滨+西妥昔单抗 p CALGB 803032 吉西他滨 吉西他滨+贝伐单抗 p AVITA3 吉西他滨+厄罗替尼 方案
联合靶向药物
OS 5.9 6.3 0.19 5.9 5.8 0.95 6.0 7.1 0.209 PFS 3.0 3.4 0.18 2.9 3.8 0.075 3.6 4.3 0.002
靶向NF-κB信号通路的胰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广 东 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G u a n g d o n g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J u n . 2 0 1 3 。 2 9 ( 3 )
图
靶向 N F — K B信 号 通 路 的 胰 腺 癌 治 疗 研 究进 展
( V a s c u l a r B i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G u a n g d o n g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0 0 6, C h i n a )
t o t h e h e a l t h o f h u m a n b e i n g .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 — K B( N F — K B)c o u l d b e f o u n d i n a l mo s t a l l t y p e s o f t i s s u e c e l l s a n d
Ab s t r a c t :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b e l o n g s t o a ma l i g n a n t n e o p l a s m d e r i v e d f r o m t h e t i s s u e c e l l s o f p a n c r e a s .O wi n g t o t h e l e s s o b v i o u s s y mp t o ms o n t h e e a r l y s t a g e ,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i s a l wa y s n o t d i a g n o s e d u n t i l i t i s a d v a n c e d . B e c a u s e o f t h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o f b o t h o n e a n d i f v e y e a r s i s v e r y p o o r , t h i s d i s e a s e h a s b e c o me a s e v e r e c h a l l e n g e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安罗替尼(Anlotinib)是一种多靶点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
近年来,安罗替尼在治疗晚期胰腺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就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进行探讨。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
晚期胰腺癌患者常常因为肿瘤既往及转移导致治疗困难,并且常伴有腹痛、黄疸、消瘦、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困扰。
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口服血管生成抑制剂,可以同时抑制多种信号通路,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安罗替尼的独特机制和良好的耐受性为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安罗替尼在治疗晚期胰腺癌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应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有效缓解了患者疾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安罗替尼在治疗晚期胰腺癌时,不仅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还能有效控制肿瘤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发现,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嗜睡等,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和接受治疗。
这为晚期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安罗替尼虽然在治疗晚期胰腺癌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安罗替尼的具体疗效如何,需要更多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来验证。
患者在长期用药过程中,肿瘤可能产生耐药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如何延长安罗替尼的疗效持续时间。
安罗替尼在治疗晚期胰腺癌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和疗效。
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需要加强对其治疗机制的深入研究,探索更多的联合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信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安罗替尼将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晚期胰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胰腺癌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胰腺癌靶向药物研究进展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胰腺肿瘤,根据以往的研究知道,原癌基因KRAS在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代谢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突变的KRAS基因可以诱发胰腺癌的遗传突变。
一项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的研究表明,小鼠中突变的KRAS能保持肿瘤的生长及帮助癌前肿瘤转变成浸润性肿瘤,且当KRAS 被关闭时,肿瘤消失了且没有复发的迹象。
而KRAS基因突变在胰腺癌中的比例高达80—90%,由此可知,特异性靶向KRAS药物的研发将对胰腺癌的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发表在JNB(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的一篇名为《Antroquinonol, a natural ubiquinone derivative, induces a cross talk between apoptosis, autophagy and senescence in human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的研究显示一种从植物中萃取的ubiquininone-like的小分子Antroquinonol(安卓健)可抑制胰腺癌PANC-1和ASPC-1细胞增殖和降低其细胞浓度。
该小分子为一非多醣体、三菇类的全新成分小分子结构,萃取自牛樟芝,研究表明其对恶性肿瘤体外和体内具有广谱活性。
碘化丙啶染色DNA的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Antroquinonol可诱导细胞周期的G1期阻滞和随后的细胞凋亡。
在丝氨酸的磷酸化位点(473),Antroquinonol 抑制Akt的磷酸化,这是Akt的激酶活性的关键。
同时,其可在丝氨酸的磷酸化位点(2448)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磷酸化,mTOR的活性依赖这个氨酰基部分。
该研究同时表明,Antroquinonol影响mTOR/p70S6K/4E-BP1信号传导通路中的若干个信号途径。
胰腺癌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肿瘤,对传统的化疗和放疗治疗效果有限。
随着对胰腺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药物治疗策略被提出并进行研究。
本文将全面探讨胰腺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
化疗:1.Gemcitabine:Gemcitabine是胰腺癌的标准一线化疗药物,但单药治疗效果有限。
近年来,Gemcitabine与其他化疗药物如nab-paclitaxel或5-氟尿嘧啶的联合应用在一线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2.FOLFIRINOX方案:FOLFIRINOX方案包括氟尿嘧啶、亚叶酸、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已被证实在一线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一般情况下较为健康的患者。
靶向治疗:1.EGFR抑制剂:尽管EGFR抑制剂如埃洛替尼等在其他肿瘤类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胰腺癌中疗效较差,可能与KRAS突变相关。
2.MEK抑制剂:MEK抑制剂如selumetinib等已经进行了临床试验,但疗效并不显著,需要进一步研究。
免疫治疗:1.抗PD-1/PD-L1抗体:抗PD-1/PD-L1抗体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在胰腺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活性,尤其是在某些患者中表现出持久的治疗反应。
2.疫苗治疗:疫苗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通过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一些胰腺癌疫苗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展示出了一定的潜力。
综合治疗:1.手术联合化疗:手术是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不适合手术。
手术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后的生存率。
2.化疗辅助放疗:化疗辅助放疗可以减少肿瘤的体积,提高放疗的疗效,适用于手术切除后的患者。
未来展望:胰腺癌的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随着对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治疗策略正在不断涌现。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探索新的靶点和治疗方法,发展个体化治疗策略,以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尚昆;化怡纯;王婧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年(卷),期】2017(017)007
【摘要】胰腺癌是目前预后最差、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居第9位、病死率居第6位,5年生存率不及6%,且其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
肿瘤细胞对机体的打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而由于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被发现时已是局部晚期或者转移性胰腺癌,失去了手术时机。
【总页数】3页(P869-871)
【作者】尚昆;化怡纯;王婧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中心,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中心,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中心,北京 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1
【相关文献】
1.两种特发性肺纤维化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J], 程丽娟;杨明;孟周钧
2.软组织肉瘤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J], 刘梦梦;卢秀霞;杨静;徐步舒;张星
3.靶向CD20阳性B细胞的多发性硬化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J], 张超;黄振宁;王
春阳
4.靶向神经酰胺生成途径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J], 金泳增;何玲
5.胰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J], 史亚敏;鲁悦;武鑫;陈建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