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二)解读稿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逐字稿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逐字稿

初中数学试讲篇目《平行线的判定》01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中数学组XX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平行线的判定》,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02新课引入师:这是一项什么体育运动?师:A同学说是皮划艇静水项目。

师:皮划艇有皮艇与划艇之分。

师:你观察到每只皮艇的航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师:B同学说平行。

为什么呢?师:这是由皮划艇的比赛规则决定的,每个航道只有9米,要求运动员必须在航道中间航行;稍一偏离,当相邻两只皮划艇之间的距离小于5米时,更靠近航线边缘的那只皮划艇就会被取消比赛资格;所以你想顺利地完成比赛,就必须保证自己的航向是不变的,因此你的航线与旁边运动员的航线是互相平行的。

师:大家能观察出皮划艇每次过白色标志线或冲向终点线的时候,它的航线与标志线或终点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师:C同学说垂直。

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保证航线互相平行。

师:为什么保持垂直就可以保证平行了呢?师:这个问题可以不知道,因为这就涉及如何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问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起来探求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学完今天的内容,这个问题一定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03探求新知师:如图,若你是一位皮划艇运动员,你现在位于点P的位置,已知你旁边运动员的皮划艇的航线为l1,你能画出你自己的航线l2吗?师:A同学说能。

师:看动画,老师来演示一遍,要注意“一放、二靠、三移、四画”。

师:根据画法,思考:若把尺边记为l3,那么在画图过程中,哪一对角始终是保持相等的?师:说得对。

若把l1与l2看成被l3所截,那么这一对是什么角?由此你能发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了吗?师:D同学说是同位角。

师: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04巩固新知师:现在要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关键要找什么条件成立?师:E同学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要找出这个条件。

师:那么同位角在怎样的几何图形中才会出现?师:F同学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三线八角”,会出现同位角。

平行线的判定(二)课件

平行线的判定(二)课件

应用例题
证明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AE=DF
结论
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出结论
应用题举例
桥梁设计
使用平行线技巧确保桥梁的安全 和稳定
电路图分析
判定平行线来简化电路分析和设 计
道路标线
平行线用于绘制道路标线以确保 交通安全
线是连续无弯曲的点的 集合,平行线是在同一个 平面上永远不相交的直线
2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切割两直线的角度 关系:相等的对内角,内 错角相等,外错角相等
3 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
的方法
角度判定法,平行四边形 性质判定法,向量判定法
平行线的判定(二)ppt课件
直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使用角 度判定法推导平行线的性质,使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平行关系,应用题举 例,总结与回顾。
直线与平行线的定义
1 直线
在平面上连续的无弯曲的点的集合,无限延伸
2 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相交的直线
平行线的性质
相应角相等
对于直线AB与直线CD,若∠A = ∠C,那么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
应用例题
若∠A = ∠C,则直线AB与直线CD 平行
证明
利用角的对立角、内错角、外错 角性质证明
使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平行关系
平行四边形性质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则这个四边形是 平行四边形
解法
证明AD与BC平行,判断BE与CF的关系
相等的对内角
平行线切割一对锐角相等的两直线
外错角相等
平行线切割两直线,外错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切割两直线,内错角相等
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
1
使用角度判定法

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知识考点梳理(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知识考点梳理(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EFC=142°,∴∠FCB+∠EFC=180°.
∴EF∥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又 ∵AD∥BC,
∴EF∥A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7.4 平行线的性质






返回目录
(2)由(1)知∠FCB=38°,又 CE 平分∠FCB,
∴∠BCE=


∠FCB=19°(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
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如图,∵b⊥a,c⊥a,
∴b∥c
平行
其他
方法
如 图 ,∵a ∥b,a ∥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
两条直线平行
∴b∥c
7.3 平行线的判定
返回目录
归纳总结


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首先要观察图形中与要判断

单 的两条直线有关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这是
7.3 平行线的判定
返回目录
[解析]汽车行驶的方向不变,则汽车拐弯前与拐弯后


题 的行驶路线互相平行,如图所示.先右转后左转的两个角是
型 同位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选项 D 正确

破 .
[答案] D
7.3 平行线的判定
返回目录
变式衍生 如图,已知∠1=90°,为保证两条铁轨平


∵∠1=60°(已知),∠ABC=∠1(对顶角相等),
∴∠ABC=60°(等量代换).
∵∠2=120°(已知),
∴∠ABC+∠2=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BCD=180°(平角的定义),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的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和“教学过程”这四个部分来汇报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平行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到的。

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在七(上)的第七章,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表示方法,以及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画法。

在前一节课,学生接触了“三线八角”,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经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种画法的依据其实就是我们刚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因此,这一节课将在学生这样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学习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另两种方法:“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老教材中,平行线的判定是作为公理出现的,在新教材中却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公理”二字,只是作为一种方法出现。

它是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得到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这里更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简单的说理过程。

因此本节学习时,将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内容、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会根据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并能写出简单的说理过程;3、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同时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判定方法的概括与推导.难点:方法的归纳、提炼;例2教学中的辅助线的添加。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布鲁纳说过:“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得知识的一切形成。

平行线的判定(二)(20201109212600)

平行线的判定(二)(20201109212600)

平行线的判定(二)、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及运用;难点: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学习过哪些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投影1〕(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二)学习新知〔投影2〕例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1 2□Zli答:这两条直线平行。

■/ b丄a c 丄a (已知)•••/仁/ 2=90° (垂直的定义)••• b//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说明b/c吗?方法一: 如图(1),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方法二:如图(2),利用“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注意:本例也是一个有用的结论。

例2〔投影3〕如图,点B在DC上,BE平分/ ABD,Z DBEK A,则BE// AC,请说明理由,分析:由BE平分/ ABD我们可以知道什么?联系/ DBE2 A,我们又可以知道什么? 由此能得出BE/ AC吗?为什么?A解:••• BE 平分/ ABD••上ABE=Z DBE (角平分线的定义)又/ DBE=/ A•••/ ABE=/ A (等量代换)••• BE// A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注意:用符号语言书写证明过程时,要步步有据 。

四、课堂练习〔投影2〕1、如图,/仁/ 2=55°,试说明直线 AB, CD 平行?.五、课后作业课本17面页,18页12题(提示:画图说明) 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e,么?,则a 与c 平行吗??为?什。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专题1.3平行线的判定(知识解读)(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专题1.3平行线的判定(知识解读)(原卷版+解析)

专题1.3 平行线的判定(知识解读)【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3个判定定理.2.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掌握应用数学语言表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记作:如果a∥b,a∥c,那么a∥c注意:(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2)“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知识点2:平行线判定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语言:∵∠1=∠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3∴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典例分析】【考点1:平行线公理及推论】【典例1】(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B.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平角是一条直线D.过同一平面内三点中任意两点,只能画出3条直线【变式1】(2023秋•奉化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C.若AC=BC,则点C为线段AB的中点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典例2】(2023春•麒麟区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B.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C.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D.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且a∥b,b∥c,则a⊥c【变式2-1】(2023春•阳春市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1)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如果a∥b,a∥c,那么b∥c(3)如果两线段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4)如果两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A.1个A B.2个C.3个D.4个【变式2-2】(2023春•饶平县校级期中)若AB∥CD,AB∥EF,则∥,理由是.【考点2:平行线判定】【典例3】(2023秋•香坊区校级期中)如图,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得到AB∥CD 的是()A.∠1=∠3B.∠2=∠4C.∠B=∠D D.∠1+∠2+∠B=180°【变式3-1】(2023春•台江区校级期中)如图,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其依据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变式3-2】(2023•德保县二模)如图,能判定AD∥BC的条件是()A.∠1=∠3B.∠1=∠2C.∠2=∠3D.∠2=∠4【变式3-3】(2023春•宾阳县期中)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6;③∠4+∠7=180°;④∠5+∠8=180°.其中能判断a∥b的条件是()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典例4】(2023春•重庆月考)如图,点E、F分别在AB、CD上,AF⊥CE于点O,∠1=∠B,∠A+∠2=90°,求证:AB∥CD.请填空.证明:∵AF⊥CE(已知)∴∠AOE=90°()又∵∠1=∠B()∴()∴∠AFB=∠AOE()∴∠AFB=90°()又∵∠AFC+∠AFB+∠2=(平角的定义)∴∠AFC+∠2=()°又∵∠A+∠2=90°(已知)∴∠A=∠AF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变式4-1】(2023秋•社旗县期末)〖我阅读〗“推理”是数学的一种基本思想,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借助于一些公认的基本事实及由此推导得到的结论,通过推断,说明最后结论的正确.〖我会做〗填空(理由或数学式)已知:如图,∠1=∠E,∠B=∠D.求证:AB∥CD.证明:∵∠1=∠E()∴()∴+∠2=180° ()∵∠B=∴+=180°∴AB∥CD()【变式4-2】(2023春•岳池县期末)把下面的说理过程补充完整: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点H为CD与EF的交点,GH ⊥CD于点H,∠2=30°,∠1=60°.试说明:AB∥CD.解:∵GH⊥CD(),∴∠CHG=90°()又∵∠2=30°(),∴∠3=()∴∠4=60°()又∵∠1=60°()∴∠1=∠4()∴AB∥CD()【变式4-3】(2023春•宁远县期末)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α+∠β=90°,求证:AB∥CD.完成推理过程BE平分∠ABD(已知),∴∠ABD=2∠α().∵DE平分∠BDC(已知),∴∠BDC=2∠β ()∴∠ABD+∠BDC=2∠α+2∠β=2(∠α+∠β)()∵∠α+∠β=90°(已知),∴∠ABD+∠BDC=180°().∴AB∥CD().【典例5】(2023春•大埔县期末)如图,已知∠A=∠C,AD⊥BE,BC⊥BE,点D在线段EC上,求证:AB∥CD.【变式5-1】(2023秋•西乡县期末)如图,已知∠A=∠ADE,∠C=∠E.求证:BE∥CD.【变式5-2】(2023春•宣恩县期末)如图,AD⊥BC于D,EF⊥BC于F,∠1=∠2,AB与DG平行吗?为什么?专题1.3 平行线的判定(知识解读)【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2.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掌握应用数学语言表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记作:如果a∥b,a∥c,那么a∥c注意:(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2)“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知识点2:平行线判定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平行线的判定》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并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

但七年级的学生仍处于青春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数学理论可能存在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行线。

2.新课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并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何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判定过程。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采用清晰的字体和简洁的图形,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二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课题: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人: 白道口镇二中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是“平行线"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有利工具,是学生们学习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的重要,在整个初中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难点之一,更在整个初中教学的数学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基于上述内容、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理解数学证明推理题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方法.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并能应用这些判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推理过程,体会“数学转化思想”在推导过程中的应用.情感目标:让学生历经平行线的判定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在观察,猜想,思考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3、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难点:理解平行线的判定的推理过程,并能熟练应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因为学生已经在小学的学习里接触过平行线,对于平行线的画法以及含义有了基本掌握。

同时由于上一个课时,我们再一次学习平行线的基础知识,学生对平行线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说教具:三角板,直尺,多媒体直尺,三角板是画平行线准备的,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形象的将平行线的判定推理过程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不但可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2.2 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梳理与突破(课件)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4.2.2 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梳理与突破(课件)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单 解
么直线
AB

CD平行吗?
直线
BC

DE
呢?

4.2.2 平行线的判定
返回目录
考 [答案] 解:AB∥CD,BC∥DE.理由如下:

清 ∵∠1=60°(已知),∠ABC=∠1(对顶角相等),
单 解
∴∠ABC=60°(等量代换),
读 ∵∠2=120°(已知),∴∠ABC+∠2=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单 解
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4.2.2 平行线的判定
返回目录
考 [答案] 解:作∠DAC=∠C,连结 AF延长到 D,则 点 清 AD∥BC,如答案图所示. 单 解 读
4.2.2 平行线的判定
返回目录
重 ■题型一 选择合适方法证明两直线平行
难 题
例 1 如图,点 B 在 AC 上,BD⊥BE,∠1+∠C=90°,
析 B. 因为∠2+∠3+∠5=180°,所以 AD∥BC
C. 因为∠4=∠5,所以 AB∥CD
D. 因为 ∠4 +∠5 =180° ,所以AB∥DC
返回目录
4.2.2 平行线的判定
易 [解析] 错 易 混 分 析
返回目录
4.2.2 平行线的判定
返回目录
易 [答案] C

易 [易错] A 混
分 析
难 题
把材料弯成了一个
34°的锐角,然后准备在A
处进行第二
型 突
次加工拐弯,要保证弯过来的部分与
BC
保持平行,弯的
破 角度是 3_4_°_或___1_4_6_°_.

《平行线的判定二》评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二》评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二》评课稿
宁安农场中学王艳
今天听了艾老师的《平行线的判定二》一课,有以下两点: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采用指导探究、合作交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数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连续的推理论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条理性,也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容量。

4、以同桌合作为主进行说理和符号推理。

在此过程利用教具让学生动手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质量,解决问题时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思维的角度和方式。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一、引言《平行线的判定》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内容。

本文将对该节课进行评课,旨在分析并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期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设计分析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 掌握平行线判定的几种方法; -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判定平行线。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 - 平行线判定的几种方法: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画平行线法。

3.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 - 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的理解; - 平行线判定的几种方法的掌握。

4.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理解与运用; - 画平行线法的运用。

5.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 讲授结合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平行线的判定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判定的方法。

- 师生互动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1. 导入与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注意的问题、展示生动的图片或实例,引起学生对平行线判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知识讲解与示范在知识讲解阶段,教师应以简明的语言解释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通过示意图清晰地展示平行线的特点。

同时,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方法,以及画平行线法的应用。

3. 学生练习与巩固在学生练习与巩固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行线判定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并及时给予指导与纠正。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错误分析与订正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与困惑,并进行错误分析与订正。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平行线的判定》,属于初中数学的几何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线、角、线段等基本概念,并掌握了直线的判定、角的分类等知识。

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判断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为初中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概念。

但是,在几何部分的学习中,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相对较弱,对平行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理解不深。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2)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巩固旧知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平行线的性质;(2) 通过举例、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 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2) 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讲解平行线的性质。

3. 判定方法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相等等。

4.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5. 练习与巩固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知识点详解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知识点详解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篇〕一、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性质。

难点: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分②掌握推理论证的格式。

二、例题:这局部内容所涉及的题目主要是从图形中识别出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解答这类题目的前提是熟练地掌握这些角的概念,关键是把握住这些角的根本图形特征,有时还需添加必要的辅助线,用以突出根本图形的特征。

上述类型题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题目是判断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及与之有关的一些角的运算问题。

其方法是“由线定角〞,即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来推出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另一类题目主要是“由角定线〞,也就是根据某些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来判断两直线平行,解此类题目必须要掌握好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例1.如图,直线a,b,c被直线d所截,假设∠1=∠2,∠2+∠3=180°,求证:∠1=∠7分析:运用综合法,证明此题的思路是由角的关系推证出两直线平行,然后再由两直线平行解决其它角的关系。

∠1与∠7是直线a 与c被d所截得的同位角。

须证a//c。

法〔一〕证明:∵d是直线〔〕∴∠1+∠4=180°〔平角定义〕∵∠2+∠3=180°,∠1=∠2〔〕∴∠3=∠4〔等角的补角相等〕∴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法〔二〕证明:∵∠2+∠3=180°,∠1=∠2〔〕∴∠1+∠3=180°〔等量代换〕∵∠5=∠1,∠6=∠3〔对顶角相等〕∴∠5+∠6=180°〔等量代换〕∴a//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2.如图,∠1+∠2=180°,∠A=∠C,AD平分∠BDF,求证:BC平分∠DBE。

分析:只要求得∠EBC=∠CBD,由∠1+∠2=180°推出∠1=∠BDC,从而推出AE//FC,从而推出∠C=∠EBC而∠C=∠A于是可得∠A=∠EBC。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3《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3《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3《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3《平行线的判定》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以及垂线的性质和判定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通过判定两个直线是否平行,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了垂线的性质和判定,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然而,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已知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等方式,去发现和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的直线是否平行。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行线的判定。

2.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去发现和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讲解: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我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判定方法。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上7.3 平行线的判定 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上7.3 平行线的判定 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上7.3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因为学生已经在七年级的学习里接触过平行线,对于平行线的画法以及含义、判定、性质基本掌握。

我们再一次学习平行线的基础知识,主要目的是把凌乱的知识点重新组合建立几何知识的体系,让学生要有推理证明的意识,逐步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方法和步骤,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说教具和学具直尺,三角板是画平行线准备的,不规则的纸片是用来着平行线的。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形象的将平行线的判定推理过程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不但可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五)说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复习回顾情境引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学以致用,应用展示。

1.【复习回顾,情境引入】1.开门见山,引出课题(引出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哪一个是公理?设计意图:师生谈话交流,顺利地引出新课.由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通过对结论的判断以及得到结论的相关理由的叙述,引入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在学生充分回顾的基础上得到,相关的判定公理、定理以及定义并结合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怎样证明定理?1.讲授新课【探究1】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如何证明这个题呢?已知如图,∠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求证:a∥b.我们来分析分析.(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小组内合作交流分析证明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利用基本事实来证明命题是真命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证明书写的规范性,并能够结合图形正确的用数学符号表示证明的过程.在证明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文字命题的证明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在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我详细的给学生展示了如何分析条件、结论,怎样结合条件和结论画图,如何结合图形、条件、结论写已知和求证,如何分析证明思路,写证明过程等,为以后学生遇到文字证明题时不至于无从下手,提供一种思考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判定(二)解读稿澧县张公庙中学孙灵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解读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四节《4.4平行线的判定》第二课时。

我将从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在本堂课中发挥的作用、教学评价与反思三个方面来解读。

一、介绍本堂课的设计思路第一、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四阶段学习内容,本节内容需要2个课时,我讲解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二、三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之一,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第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其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会用平行线公理、判定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如何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关系,以及应用哪一个判定法解决问题。

第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认知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情感与学习风格分析:他们喜欢学习生动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来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来交流、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第四、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数学是一门培养人、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引导探索法”,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运用。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

第五、教学环境和资源的准备ppt课件、制学具(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选取的生活元素。

所做课件页面简洁,对比明显。

第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概念判断:①、如图(1)直线a、b是否平行?②、如图(2)直线a、b是否平行?【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回忆可避免传统教学一问一答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充实情景、突出概念如图,直线AB,CD 被直线EF 所截。

(1)观察∠1, ∠4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AB 与CD 平行?(2)观察∠3, ∠4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AB 与CD 平行?(3)观察∠2, ∠4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AB 与CD 平行?复习:1、∠1、∠4的边所在的直线是哪些直线?2、公共直线是哪条?(公共直线就是第三条直线)3、∠1、∠4可以看成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角?4、∠1、∠4在位置上有哪些相同点?重点强调位置关系。

思考:把上述题中的∠1与∠4换成∠3与∠4或∠2与∠4呢?【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交流,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加强了沟通,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且培养了E A BC D F1 2 3 4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我设置四个复习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位置关系联系起来,降低了难度,从而为后面的思考题铺平道路。

并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的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仿照句式试归纳出其它两种方法。

判定方法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可以简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1=∠4 ( 已知 )∴ AB∥CD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3 (对顶角相等)∠3=∠4 (已知)∴ ∠1=∠4(等量代换)∴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积极性,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这一结论,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制学具,领会方法新课程重视学生的经历、体验和探索。

为探究出平行的判定方法,我安排了如下的操作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先将其中一组对应边重合。

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观察讨论,完成活动目标:①∠CAB 与∠C'A'B'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什么角?②有哪些线段相等?③有哪些角相等?交流后我马上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个图形展示出来,进一步归纳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设计意图】平行线的判定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光靠学生自己的理解不够透彻,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后,我辅以课件展示,再引导学生归纳,不仅突出了本节的重点,同时让难以理解的性质形象具体化,使难点得到顺利突破。

另外,给出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允许学生出错和走弯路,深刻体会本节内容的精髓——“在变中寻找不变”,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学以致用,反馈应用如图,已知AB //CD , ∠ABC =∠ADC ,问AD //BC 吗?.【设计思路】本题意在渗透简单逻辑推理的思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 2 4 3 A BC D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学生又一次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为了加深学生作简单平面图形的步骤,加强数学推断能力,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这道的不同解法。

如图,已知∠B= ∠1, ∠DCE+ ∠1=180 °,证明AB // CE,CD // BF【设计意图】这组题不仅让学生认识变式图形,加强识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就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从而得到一题多解.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互动交流、谈谈收获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2、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3、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设计意图】通过清楚明了、简单有序的板书,来辅助知识的呈现与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

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积极回顾所学新知,提高学习效率,发挥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补充内容,突破难点1 A B C D E F1.如图,点A 在直线l 上,如果∠B =75º, ∠C =43º,则(1)当∠1=________时,直线l //BC(2)当∠2=_________时,直线l //BC ;(3)若l //BC ,∠BAC =________.2. 如图,指出一个能推出AB //CD 的条件,并说明理由.3.设计一种方法,检查你的《数学》课本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是否平行?【设计意图】1、2、3题之间是层层递进,从最简单的角与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最后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来,前者为后者奠定基础,不仅体现探讨的一般规律,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布置作业、反思提炼1、必做题教科书第95页习题4.4 A 组 第4、5题。

2、选做题A BC 1 2 75°43° l A BC D教科书第95页习题4.4 B组第7、8题。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要求,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的方式布置作业,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二、教学资源在本堂课中发挥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1、充实教材资源。

本着“适时、恰当、灵活、高效”的原则,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增添了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等内容,使教材这一基本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效应;2、利用学具课件。

利用学生自制学具材料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度,且能增大课堂容量;3、选取生活元素。

从生活走进课程、从课程走进社会,设计中处处体现了生活的元素,每一个生活情景都有它的用意,都上升到数学的层次,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4、整合其他学科。

从语文、美术、信息等学科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如:“归纳法”、“平行线的应用”、“建筑设计”等,努力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这堂课既是一堂新课,同时也是一堂实验探究课。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这样的教学,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实现了学习的再创造,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的评价是以鼓励式评价为主,辅之以过程评价,采用师生交流中评价、学生活动中评价、解决问题中评价等方式灵活处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学生的认识基础来确定适当的起点与目标,内容安排从复习平行线的定义出发到平行线的判定的发现、论证和运用,逐步展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入。

在教学设计时,利用学具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和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

以动代静,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注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以上就是我对《平行线的判定》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我认为这样设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前者为后者奠定基础,不仅体现探讨的一般规律,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最终必将能达到实现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