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某建筑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及适宜性评价

合集下载

兰州市城关区地质勘察报告

兰州市城关区地质勘察报告

兰州市城关区地质勘察报告1. 简介地质勘察是了解和研究地层结构、地下水资源、地壳构造、地质构造等地质特征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兰州市城关区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城关区的规划建设和地质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勘察范围地质勘察的范围覆盖了兰州市城关区的全境,包括地表地貌、地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

2.1 地表地貌勘察在地表地貌勘察中,我们对城关区的地形、土壤类型、植被分布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野外实地勘察和样品分析,我们绘制了城关区的地貌图,并对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进行了描述。

2.2 地下地质勘察地下地质勘察包括地层结构、岩性、构造、断裂带等内容的调查与研究。

我们通过地质钻孔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式,获取了城关区的地下地质资料。

根据勘察结果,我们对地层储层的特征和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初步评估了地下水资源潜力。

2.3 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主要针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我们对城关区的地下水位、水质、补给与排泄等进行了详细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我们了解了地下水资源的储量、承载能力和可利用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4 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旨在评估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我们对城关区内已有的工程项目进行了勘察,分析了其地质风险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还对规划中的工程项目进行了地质条件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3. 勘察结果与评估3.1 地质特征根据勘察结果,兰州市城关区地质具有以下特征: - 地貌类型多样,包括山地、台地、盆地等。

- 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多个断裂带和构造线。

- 地层分布较为均匀,主要为沉积岩和火山岩。

- 地下水位较浅,水资源丰富。

3.2 地质环境评价根据勘察结果和已有数据,我们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 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供兰州市城关区居民、工业和农业用水。

- 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较高,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

兰州市某道路工程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_secret

兰州市某道路工程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_secret

xx市xx县xx镇道路工程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院长:xx总工程师:xx副总工程师:xx分院院长:xx分院总工程师:xx审核:xx工程技术负责:xxxx勘察设计研究院xx 年 xx 月目录文字部分1、前言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2.2地层岩性2.3动力触探试验2.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2.5水文地质条件2.6易溶盐分析2.7地震效应3、地基土冻胀性与湿陷性评价3.1地基土冻胀性评价3.2地基土湿陷性评价4、岩土工程评价4.1各地层岩土性能评述4.2路基、桥基选型分析4.3道路排水5、结论与建议附件1:道路工程勘察委托书附件2:附图图表部分1、前言受xx市xx县xx镇政府委托,并根据xx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的《道路工程勘察委托书》,xx院于xx年xx月间对拟建“xx镇道路工程”进行了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xx镇道路工程共拟建设道路5条,具体内容如下表1:勘察技术要求:详见附件1。

根据勘察技术要求,我院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如下表2:表2上述工作中,除水、土分析试验委托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实验室完成外,其余各项工作均由我院相关部门负责完成。

需说明:1、本次勘察所用座标与高程与业主提供地形图一致;2、本次室内土工试验及土类命名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执行,其土类命名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2004)对应如下表3: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xx市xx县xx镇内,原始地貌为黄河冲积阶地及山前冲积扇,地形条件较为简单,场地由于人工耕种及城建工程需要,原地形有所变化。

勘察期间,测得各勘探点地面标高变化于1449.13~1473.54米间。

2.2地层岩性根据本次钻探揭露,场地内埋藏的地层依次描述如下:2.2.1耕植土(Q pd)①:褐、褐黄、灰黑色,土质不匀,结构松散。

TJ1~TJ5,TJ13~TJ14遇见该层,层厚介于0.30~0.70米。

刘志伟—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介绍

刘志伟—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介绍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1.0m桩间距和1.2m桩间距区天然 状态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大于300kPa,浸水试验复合 地基1.0m桩间距区平均值为290kPa,1.2m桩间距区平均值 为265kPa。
19 19
第十九页,共48页。
1.0m桩间距区载荷试验结果
试点 编号
极限荷载 承载力特征 对应沉降量 变 形 模 量
26
26
第二十六页,共48页。
现场浸水历时21天,总耗水量约2400吨。停水后连续观测32天, 最后5d的平均湿陷沉降量基本小于1mm/d,试验终止。
试坑内浅标平均日相对沉降量变化曲线
试坑内、外浅标沉降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27 27
第二十七页,共48页。
停水初期到停水后期,坑边裂缝已十分显现,并进一步向远处扩张,基本 已构成沿试坑周围的环形裂缝,见下图。此时北边裂缝最远距坑边已有 9.2m左右,南边裂缝发展迅速最远达13m左右,东边裂缝最远有8.2m左右,西 边此期间发展较快,最远也达7.2m左右,裂缝宽度最大已超过3cm。
室内土工试验表明,具有自重湿陷性的地基土层为②层 ,湿陷下限位于②层的底部;在无③层的场地地基土中, ④层顶部的地基土具有湿陷性,湿陷下限深度达30m;在常 规压力下(10m深度以下,采用饱和自重压力),④层地基土 无湿陷性;在大压力下(压力值大于饱和自重压力的59%) ,④层地基土具有轻微的湿陷性。
/kPa
值/kPa
/mm
/MPa
fh01
>900
310
fh02 (浸水)
>700
260
fh03 (浸水)
>700
320
6.3
37.1
8.4
23.4
8.4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是这样:场地稳定性:拟建场地是否存在能导致场地滑移、大的变形及破坏等严重情况的地质条件。

在实际进行评价时又要牵涉到工程的类型、规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

例如在平原土质地基,就没有必要去考虑岩溶、土洞、崩塌等问题。

工程实践中的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大致如下:一、场地的稳定性评价。

就是看场地及其临近又没有影响场地性稳定性的因素。

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崩塌、大的沉降、地下洞室(采空区、人防洞室等)、断层、地震效应等等;2、有无边坡稳定性问题;3、有无可能影响拟建物安全的地形地貌。

二、场地的适宜性:这个问题与场地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但从理论的角度说,没有不能建筑的场地。

有的场地虽然存在稳定性问题或其他不利条件,但经过工程处理,仍然可以建筑,问题是需要处理的工程量和造价与拟建物的价值比。

例如我们要建一栋投资500万的多层建筑,但勘察发现场地处于一滑坡体上,如果要对滑坡进行处理,需要1000万的投资,显然不合适。

我就遇到过这类问题,最后建筑方放弃了该场地的使用。

我们在做场地和地基基础的选择评价时所要尊守的原则就是:技术经济原则。

也就是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场地的适宜性评价还要考虑一个水的问题。

这里的水包括了地面水与地下水。

林宗元先生给我们讲过一个工程实例。

早年一个厂区在建设时由于考虑不周,选在了一个沟谷里,结果发生大的山洪,造成灾害,最后不得不迁建。

这类事例在媒体上也时有报道。

三、有些朋友在对场地进行评价时忽略了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这也是场地的适宜性评价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

例如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但地基存在局部均匀性与稳定性的问题,仍然会对拟建物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在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特别是其中14.3.3条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规定的内容,结合CECS99:9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参考众多勘察报告中的优秀者,提出下面这个编写提纲及每个标题应有的内容和数据,以使勘察报告内容更充实,论证更合理,岩土参数更有适用性和可靠性,特编写本勘察报告编写提纲及有关内容指南,供勘察单位参考。

兰州西固地区工程地质适宜性评价

兰州西固地区工程地质适宜性评价

入 黄河 ,主沟 长 2 . 5 0 k m, 流域 面积 3 . 2 k m , 多 年平 均 径流
量1 2 . 7 x 1 0 m。 。 根 据 西固 区 区划 报告 显示 , 大沟 泥石 流属 于小 型 、 中易发 泥石流 沟 ; 拟建桥 梁横跨 大沟 , 其东 岸边杂 填土( 含建筑 垃 圾 、 生 活垃 圾等 ) 较 厚 ,可能对 该 处桥 梁桩
桥址 区位 于甘肃省 兰卅f 市 西固区以 西 , 柴家 峡水 电站 下
游约 7 0 0米 , 拟 建 工 程 场 地 位 于 兰 州 市 西 固 区黄 河 上 游 , 区 域 地 貌 特 征 属 于 侵 蚀 一堆 积 黄 河 河 谷 平 原 区 , 微 地 貌 以黄 土
越大 沟 , 大沟发 源于 新城 镇幸福 村 ,向南径流 , 至柴家 台村
性评价 。 为工 兰州 ; 西 固柴 家 台至港 务 区 大桥 ; 工程 地质 ; 适 宜性 中 图分 类号 : U2 1 2 . 2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2 — 5 0 6 5 ( 2 0 1 7 ) 0 6 — 0 1 2 8 — 2
b a s 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o n s i mi l a r p r o j e c t s wi t h r e f e r e n c e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 Ke y wo r d s : L a n z h o u ; Xi g u C h a i j i a t a i t o t h e h a r b o r a r e a b r i d g e ;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l o g y ; s u i t a b i l i t y

兰州安宁区滨河北路西段工程地质特性及地基基础建议

兰州安宁区滨河北路西段工程地质特性及地基基础建议

egne n lg a poet s sl th e o er gcnt c o yr h rpsdfu dtn t eporm n nier gg o c rpre , ee erg nba n os ut nl e,tepooe n a o p rga sad i e il i ct i i r i a o i y
湿陷系数 8 = .0 0 15 自 s 000— .0 , 重湿陷系数 8s 0 z= . 0 0 08 根据室 内试验结果计算本 区地黄土湿 ②中砂( : : Q1 分布在粉质粘土底部, ) 卵石层上 00— .1 , 部。暗黄色 , , 湿 稍密 , 主要成分为石英 、 长石 、 云母 陷量, 总湿 陷量 A = 0 2— 9 4 c 白重湿 陷量 s . 2 . m, 等, 含泥质 , 含少量粉粒成分 , 厚度很小 。层厚为 0 .
3 3 1 层 底埋 深 17 82 0~ .5m, .O一 .0m。
As 02— . m z = . 37c 。因此 , 区属非 自重湿 陷性场 该 地, 湿陷等级为 I 轻微湿陷) 级( 。 3 2 地 基土 工程地 质条件 分 析 .
区 内各地 基 土层 中 :
②.卵石( : : 一 1 Ql 青灰 灰白色, 叫) 含少量泥质,
p o o asf rt e L trf r n e f rte d sg e e o me ta d c n tu t n r p s o h o ee e c h e in d v lp n n o sr ci . l o o
Ke r s A nn s c, azo ; etr c o fi r d a ; n i eiggo gc h at iis go c n ywod : n i d t t L nh u w s ns t no vs er d e g er el a ca c r t ; et h i gi r i e ei re i o n n o l r e sc i e -

某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适宜性评价

某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适宜性评价

第19卷 第5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5 2019年 5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May 2019收稿日期:2018-12-07作者简介:白 杰(1994-),甘肃正宁人,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生。

某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适宜性评价白 杰,徐世光,黄建国(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9)摘 要:通过对贵州省安顺市某典型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实例分析与评价,为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安顺市高原地区土体主要呈上软下硬的二元结构;通过室内试验、计算分析得出该地区下层基岩中的中风化灰岩是建筑物地基持力层的理想选择,成孔形式采用人工挖孔桩;通过里正岩土软件的边坡定性分析,计算得出该地区土体在10m 高的基坑条件下边坡不稳定,需要进行支护。

关键词:工程地质条件;二元结构;地基持力层;成孔形式;边坡;支护中图分类号:U4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5-0217-03一、前言安顺市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1,694m 之间,全境海拔高度560~1,500m。

由于高原区土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本文试图通过一个高海拔典型场地的实例分析,从侧面反映在安顺市高原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的基本特征和一些特点。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拟建“安顺市开发区星火片区城市棚户去改造项目”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星火路南侧黔中腹地某开发区内。

拟建项目由主楼、商场裙楼、地下室人防、其他配套附属设施建筑组成。

场地拟建26层的高层及两层的地下室,地下室深6m。

2.地形地貌条件原始地貌属于中低山地貌,经过开挖、平整后,场地已变得较为平坦、开阔。

拟建的两栋楼的场地天然孔口高程为1,388.35~1,391.66m,高差3.31m。

甘肃省某文化博览园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工程适宜性评价

甘肃省某文化博览园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工程适宜性评价

甘肃省某文化博览园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工程适宜性评价作者简介:朱建武(1981-),男,湖北武昌人,本科,水工环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㊁工程地质勘察与管理工作㊂朱建武(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20)摘㊀要:拟建建筑工程属重点建设项目,地处七里河区后山山脊位置,地形条件复杂㊂评估区发育X1不稳定斜坡一处,斜坡现状稳定性较差,再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判定X1不稳定斜坡现状危险性中等㊂场地整平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预测危险性中等㊂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有关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成熟,难度中等,基本适宜工程建设㊂关键词:某文化博览园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工程适宜性;评价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19)02-0156-021㊀地质概况评估区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中低山,为震旦系变质岩构成的断块山体,山体陡峻,山顶黄土覆盖㊂据调查,场地南北两侧为台梯状梯田,未见明显变形迹象㊂评估区地层岩性较复杂,出露的主要地层有第四系(Q)上更新统马兰黄土(Q32eol)及震旦系下统兴隆山群(Z1xn):该层岩性为凝灰质千枚岩夹变质凝灰岩㊁石英岩㊂评估区地处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西翼与河西系武威 兰州构造带的复合部位㊂不同构造体系的相互干扰或改造,使本区构造形迹十分复杂㊂通过资料分析表明,两大构造体系近平行排列的断裂带,将该区分割成多个隆起和断陷盆地㊂本区及其外围普遍经受着不同程度的喜马拉雅期后的上升作用㊂根据兰州市区高阶地的发育程度及新构造现象,评估区为剧烈上升区,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以大面积的上升运动为主,且具有明显继承性㊁差异性㊂根据甘肃省地震区带划分,本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震区的天水 兰州 河西走廊地震带,地震烈度为Ⅷ度区㊂根据地下水的分布㊁赋存条件和含水介质性质,区内地下水分为黄土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㊂2㊀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2.1㊀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层状较坚硬千枚岩㊁变质凝灰岩㊁石英岩岩组(Z):由震旦系组成,其岩性主要由凝灰质千枚岩㊁变质凝灰岩㊁石英岩等,中厚层⁃薄层状结构,抗压强度80 180MPa,干抗压强度30 60MPa,软化系数0.39 0.64㊂本岩组岩层软硬相间,力学强度不均一,部分岩层遇水易软化㊁泥化,湿抗值明显降低,风化层发育,斜坡易出现大型滑移弯曲㊁蠕滑拉裂变形破坏现象,陡坡段岩层易倾倒㊁崩塌㊂2.2㊀土体工程地质特征黄土单层土体(Q):为上更新统马兰黄土,厚度0.30.8m,由黄色粉粒组成,其粒度成分为:>0.05mm者含量18.8% 21.6%,0.05 0.005mm者含量69.7% 71.2%,<0.005mm者含量8.7% 10%,质地疏松均一,孔隙十分发育,其主要力学指标:重度γ=12.1 14.7kN/m3,含水率W=6% 12%,内聚力c=12.74 19.6kPa,内摩擦角φ=24ʎ 28ʎ,压缩系数a=0.071 0.602MPa-1,压缩模量Es=3.22 27.52MPa,湿陷系数δs=0.010 0.057,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剪切波速Vs=200 295m/s㊂3㊀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根据本次调查,评估区主要发育不稳定斜坡一类地质灾害,其中不稳定斜坡1处㊂3.1㊀不稳定斜坡分布发育特征X1不稳定斜坡处于拟建工程场地西侧规划的停车场,坡脚为东西向便道通过,坡体上由风积黄土构成,下部破碎基岩出露,坡面凹凸不平,发育有雨水冲刷形成的沟槽,个别地段裂隙较发育,平面形态呈弧形,剖面形态呈台阶状,坡宽约210m,坡高14m,坡向0ʎ,平均坡度25ʎ,早期修建便道对X1进行开挖,导致斜坡坡脚临空,现状稳定性较差,其可能发生的变形方式为崩塌㊁滑坡㊂3.2㊀不稳定斜坡的形成条件(1)岩土体工程条件:区内发育的不稳定斜坡主要由风积黄土和破碎的千枚岩组成,土质疏松,密实度低,遇水易软化,抗剪强度低;千枚岩岩层软硬相间,风化层发育,遇水易软化㊁泥化,湿抗值降低后,斜坡易出现大型滑移弯曲㊁蠕滑拉裂变形破坏现象,陡坡段岩层易倾倒㊁崩塌㊂(2)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是控制斜坡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㊂不稳定斜坡坡体陡峻㊁临空,为斜坡失稳提供了有力的临空面条件㊂(3)降水条件:评估区降雨量较丰富,沟谷切割强烈,当降水沿地表裂缝下渗至土体结构面后,水对结构面651可以起到三方面的力学效果:一是使土体中的结构面强度发生软化而显著降低;二是水对崩滑面起到润滑作用,降低抗滑阻力;三是增加土体重量,不利于斜坡稳定㊂(4)人类工程活动:区内发育的斜坡为早期开挖修路形成的不稳定斜坡,导致原来的坡度变陡;改变了原始坡角和坡高,使坡体变陡变高,增大了斜坡临空面,降低了坡体的稳定性,极易造成斜坡失稳而发生崩塌㊁滑坡灾害㊂4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4.1㊀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根据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特征及造成的损失,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表1)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㊂表1㊀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损失大小发生的可能性大较大小大危险性大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小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危险性小评估区发育的X1不稳定斜坡现状稳定性较差,再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判定X1不稳定斜坡现状危险性中等(表2)㊂表2㊀评估区不稳定斜坡危险性评价表编号稳定性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危险性X1较差可能性较大中等中等评估区现状发育不稳定斜坡一类地质灾害㊂现状评估结果:评估区发育的X1不稳定斜坡现状稳定性较差,发生几率较大,危害程度中等,现状危险性中等㊂4.2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B)一个区,面积0.37km2,现状发育1处不稳定斜坡㊂现状评估:X1不稳定斜坡现状稳定性较差,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现状危险性中等㊂预测评估:场地整平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预测危险性中等;基坑开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预测危险性小;弃土弃渣的堆弃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预测危险性小;工程建设加剧X1不稳定斜坡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预测危险性中等㊂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㊂5㊀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根据划分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段,结合各段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结果及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根据 评估规程 划分标准(表3)进行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㊂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有关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成熟,难度中等,基本适宜工程建设㊂表3㊀建设场地适宜性划分表地质灾害危险性地质灾害防治难度难度大难度中等难度小危险性大适宜性差适宜性差基本适宜危险性中等适宜性差基本适宜适宜危险性小基本适宜适宜适宜6㊀结论评估区发育的X1不稳定斜坡现状稳定性较差,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现状危险性中等㊂场地整平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预测危险性中等;基坑开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预测危险性小;弃土弃渣的堆弃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预测危险性小㊂工程建设加剧X1不稳定斜坡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预测危险性均中等㊂评估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认为:基本适宜工程建设㊂参考文献:[1]㊀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甘肃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2]㊀王睿宗.甘肃原国营华兴电子机器厂北侧山体崩塌稳定性及工程地质特性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6):170-171.[3]㊀黄润秋,许向宁,唐㊀川,等.地质灾害环境评价与地质灾害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51。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地质特征与场地适宜性评价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地质特征与场地适宜性评价

RESOURCES/WESTERN RESOURCES2019年第六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地质特征与场地适宜性评价郑伟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兰州730020摘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职工家属楼拟建场地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地貌单元属黄河北岸Ⅱ级阶地后缘与山前洪积扇交接部位,拟建场地北侧山体陡峭且岩体破碎,人类工程活动会扰动山体坡脚,可能导致坡脚失稳。

场地地层主要为杂填土、角砾、碎石、粉质粘土、细砂、砾砂、卵石、片麻岩组成。

勘察场地位于金城关大断裂带北侧,拟建物需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④-2层中风化片麻岩,厚度大,风化较轻微,工程性能好,研究结果对工程设计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地质特征;场地适宜性;评价;兰州市;迁建工程1.地层岩性特征根据钻孔揭露,结合试验资料,本次在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从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②角砾、②-1碎石、②-2粉质粘土、②-3细砂、②-4砾砂、③卵石、④-1强风化片麻岩、④-2中风化片麻岩组成。

各层的岩土特征分别描述如下:(1)①层杂填土(Q 4ml ):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

层厚0.50m~7.30m。

杂色,主要由角砾及碎石组成,含有少量粉土、炉渣、砖块、瓦片等,稍湿,松散。

(2)②层角砾(Q 4al+pl ):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

层面埋深0.50m~20.80m,相应层面标高1518.18m~1551.36m,层厚1.00m~22.60m。

灰褐色,一般粒径2mm~20mm,最大40mm,粒径大于2mm 颗粒含量占50%~55%,母岩成分以砂砾岩、石英岩、花岗岩等硬质岩石组成,颗粒分选性较好,不良级配,磨圆度较差,多呈次棱角状,砂土充填,含量占35%左右,局部夹薄层碎石和粉土,稍湿、稍密。

(3)②-1层碎石(Q 4al +pl ):本次勘察仅钻孔ZK2、ZK4、ZK9、ZK14、ZK25、ZK27、ZK37中揭示。

层面埋深0.50m~17.60m,相应层面标高1519.36m~1547.70m,层厚0.60m~9.10m。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5.1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地处山麓地带,地形平坦较开阔,地貌类型较简单。

场地内除表层填土、风化层外无其它特殊性岩土,场地内及附近不存在对工程建设、运营有影响的岩溶、滑坡、泥石流、崩塌、地下洞穴、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和除局部有地下管线外,未发现不利埋藏物。

据现有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所在区域新构造运动不明显,无活动性断裂,工程建设不会引发场地整体滑移、较大变形和破坏等地质灾害,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除此之外,场地区不存在断裂、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等影响建筑的不良地质作用;勘察期间未发现有其他埋藏的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场地稳定性较好,较适宜建筑。

5.2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及设计参数确定5.2.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指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T1136-2017)要求对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层统计,统计结果详见“地基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数理统计表”(附表2)。

1 土工试验指标:按Grubbs准则统计时对同一土层中个别离散性较大或明显偏离的数据作剔除处理,不参加该层的指标统计。

以各工程地质亚层作为统计单元,统计出场地土层各项指标的统计频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变异系数、标准值等。

物理力学指标中,抗剪强度指标c、Φ值为峰值强度,提供标准值,其余指标提供平均值。

2 原位测试:标准贯入击数为实际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动力触探试验击数均为修正击数,经杆长修正,剔除个别偏值后,提供修正击数平均值。

3 颗粒级配分析:根据取样深度所在的层位,结合野外现场记录,剔除个别偏值厚统计其算术平均值。

5.2.2 各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适宜性室内试验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测试(试验),仪器、设备均经计量检验合格,所取得的各项指标真实、可靠。

兰州建设工程施工条件(3篇)

兰州建设工程施工条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兰州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日益增多。

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本文将对兰州建设工程施工条件进行分析。

二、地理环境条件1. 地形地貌:兰州地处黄河中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

兰州地形复杂,给建设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

2. 气候条件:兰州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气候对工程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3. 水文地质条件:兰州地处黄河中游,地下水位较高,部分区域存在地下水涌出现象。

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防止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三、施工环境条件1. 交通条件:兰州交通发达,公路、铁路、航空运输齐全。

但部分区域道路狭窄,施工车辆通行不便。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交通对工程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路线。

2. 市政配套设施:兰州市政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设施齐全。

但在部分区域,市政配套设施存在不足,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

3. 周边环境:兰州建设工程项目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周边环境复杂。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对工程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施工技术条件1. 施工队伍:兰州拥有丰富的施工队伍,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

但在部分专业领域,如地下工程、高层建筑等,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

2. 施工设备:兰州建设工程施工设备较为齐全,但部分设备老化,更新换代速度较慢。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设备性能良好,提高施工效率。

3. 施工工艺:兰州建设工程施工工艺较为成熟,但在部分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方面相对滞后。

五、施工管理条件1. 施工组织管理:兰州建设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较为规范,但在部分项目存在管理漏洞,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

2. 施工规范:兰州建设工程施工规范较为完善,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是这样:场地稳定性:拟建场地是否存在能导致场地滑移、大的变形及破坏等严重情况的地质条件。

在实际进行评价时又要牵涉到工程的类型、规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

例如在平原土质地基,就没有必要去考虑岩溶、土洞、崩塌等问题。

工程实践中的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大致如下:一、场地的稳定性评价。

就是看场地及其临近又没有影响场地性稳定性的因素。

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崩塌、大的沉降、地下洞室(采空区、人防洞室等)、断层、地震效应等等;2、有无边坡稳定性问题;3、有无可能影响拟建物安全的地形地貌。

二、场地的适宜性:这个问题与场地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但从理论的角度说,没有不能建筑的场地。

有的场地虽然存在稳定性问题或其他不利条件,但经过工程处理,仍然可以建筑,问题是需要处理的工程量和造价与拟建物的价值比。

例如我们要建一栋投资500万的多层建筑,但勘察发现场地处于一滑坡体上,如果要对滑坡进行处理,需要1000万的投资,显然不合适。

我就遇到过这类问题,最后建筑方放弃了该场地的使用。

我们在做场地和地基基础的选择评价时所要尊守的原则就是:技术经济原则。

也就是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场地的适宜性评价还要考虑一个水的问题。

这里的水包括了地面水与地下水。

林宗元先生给我们讲过一个工程实例。

早年一个厂区在建设时由于考虑不周,选在了一个沟谷里,结果发生大的山洪,造成灾害,最后不得不迁建。

这类事例在媒体上也时有报道。

三、有些朋友在对场地进行评价时忽略了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这也是场地的适宜性评价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

例如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但地基存在局部均匀性与稳定性的问题,仍然会对拟建物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在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特别是其中14.3.3条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规定的内容,结合CECS99:9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参考众多勘察报告中的优秀者,提出下面这个编写提纲及每个标题应有的内容和数据,以使勘察报告内容更充实,论证更合理,岩土参数更有适用性和可靠性,特编写本勘察报告编写提纲及有关内容指南,供勘察单位参考。

(整理)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

(整理)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

(整理)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1、场地总体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1、场地总体稳定性场地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地区,属非设防区;场区属岩溶坡积地貌,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

2、场地地段稳定性(1)、建筑地段位于残坡积平台上,地貌单一,地势宽阔,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好;(2)、建筑地段无地下采空区、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上覆土层厚度较大,不均匀;(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场地无不良影响。

各拟建、构筑物地段稳定性较好。

3、地基稳定性(1)、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厚度变化大,不均匀,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土层地基稳定性较差;(2)、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不均匀。

(3)、下伏基岩浅部岩溶现象(溶沟、溶槽及裂隙、鹰咀、悬臂)较发育,地表内无大型岩溶现象存在,岩石地基稳定。

地基稳定性较好。

4、建筑适宜性根据场地的稳定性,水文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安全等级,岩土构成,地震基本烈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建筑适宜性为适宜类别。

1.2、岩土工程特征及力学性质1、素填土:杂乱堆填,回填年限不足1年,孔隙度大,压缩性高,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2、硬塑状红粘土该层红粘土场地分布不均匀,埋藏深度较大,大兴工业园17号地与大兴中学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借鉴大兴中学综合楼对该层的室内试验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统计见下表:试样名称指标天然含水量W(%)孔隙率n%湿容重γKN/m3含水比a w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φ度压缩模量EsMPa红粘土(硬塑)6件max 40.3 53.90 17.9 0.70 39.816.58.2min 35.450.6717.40.65 34.815.05.8X 38.1252.22 17.70.68 37.1815.826.84σ14.7 0.88 -- 1.38 0.48 0.64δ0.04 0.02 --0.04 0.03 0.09 标准值----36.45 15.56 -经计算:c k =36.45kPa ,φk =15.56°,取 b=3m ,d=0.5m ,r=17.7kN/m 3;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式:f a =M b rb+M d r m d+M c c k ,计算得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 =235.90 kPa 。

兰州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共25页

兰州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共25页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兰州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 价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兰州城市宜居性评价及其空间特征

兰州城市宜居性评价及其空间特征

兰州城市宜居性评价及其空间特征张志斌,巨继龙*,陈志杰【摘要】摘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居性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

基于问卷调查、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及聚类分析法,选取设施完善度、出行便捷度、居住安全度、环境健康度、景观优美度和居民归属感6个一级指标和27个分指标,建立城市宜居性综合评价模型。

在此基础上,以兰州市主城区内的48个街道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从市区层面、分区层面和片区层面3个空间尺度,对兰州市宜居性进行了系统评价,以期为兰州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兰州市宜居性总体水平不高,市区层面上受河流山体的提升作用,宜居性整体呈带状分布;分区层面上东西部差异明显。

其中,城关区宜居性最好,七里河最差;片区层面受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呈“多中心”分布格局。

【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4(034)021【总页数】11【关键词】宜居性;评价;空间特征;兰州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房价高企、生态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日益尖锐,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居住环境不断恶化。

与此同时,经济收入的增加、环保意识的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如何营造更加和谐的宜居性城市不仅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也是实现绿色城市目标的重要内容[1- 3]。

宜居城市一般是指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但其内涵与实质至今还未形成统一观点,大部分学者对其定义的描述主要从自然环境、城市形态和市民生活等方面概括[4]。

二战后,面对资源环境的严峻挑战和城市重建的要求,希腊学者道萨迪斯(C.A.Doxiadis)正式提出了人类聚居学的概念,并强调了人类居住环境的综合研究[5]。

之后,E. Salzano从可持续的角度发展了宜居性的概念,认为宜居城市链接了过去和未来,它尊重历史的烙印,尊重我们的后代[6]。

A.Palej从建筑和规划的角度讨论了宜居性城市,认为宜居性城市是社会组织的元素能够被保存和更新的城市[7]。

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探讨

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探讨

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探讨?P键词: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1. 地层及构造特征评估区出露地层较为简单,大面积覆盖第四系马兰黄土。

河(沟)谷内为第四系全新统堆积物。

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出发,兰州市位于祁连褶皱系东部,横跨祁连中间隆起带和拉脊山加里东褶皱带。

大致可分为加里东以前、加里东、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五个构造期的褶皱和断裂,其中以燕山期表现最为明显。

燕山运动还使新近系地层发生强烈褶皱和断裂,并伴随着不均匀的升降运动,并产生褶皱和断裂。

评估区发育的主要断裂有秦王川盆地西缘断裂(F2),秦王川盆地东缘断裂(F5)。

评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重要的地貌梯级过渡带,其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以断裂和断块活动为基本特征。

其主要活动特征表现为构造活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

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空间上具有差异性。

概括起来,本区主要有大范围整体性、间歇性抬升和断裂、断块活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两个主要特征。

2. 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类。

2.1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指存在于新近系中的地下水,在评估区分布很广,赋存于新近系砂岩、砂砾岩、砂质泥岩的孔隙裂隙中,厚度2m~5m不等,往往与第四系黄土、砂砾卵石等构成统一含水层,含水层透水性、富水性差,单井涌水量流量一般小于10m3/d,枯季地下径流模数小于0.1l/s?km2,水质较差,矿化度达3g/L以上,水化学类型以Cl?D-SO42-型和Cl-型为主。

该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一般自高处向低洼处径流,绝大部分转化为沟谷潜水。

2.2 松散岩类孔隙水可细分为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和沟谷潜水两类。

(1)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分布于低山丘陵区,赋存于黄土的孔隙裂隙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多以泉的方式排泄,水量贫乏,水质亦较差。

区内大多地段为透水不含水的黄土,只在丰水年或雨季有季节性或暂时性的水流富集与赋存。

甘肃省兰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甘肃省兰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甘肃省兰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摘要】目前,地质灾害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财力和技术水平限制了在我国进行全面的灾害治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的,是目前地质灾害研究的热点之一,对预防、减轻地质灾害意义重大。

针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本身又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等特点。

本文以甘肃省洮河莲麓水电站工程建设评估区为例,将GIS与AHP相结合引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充分发挥了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和AHP善于多要素综合评价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将评价过程中的因素量化和权重判别中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在经详细的野外调查、分析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确定地貌类型、断层、坡度、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和公路密度作为评价因子;应用GIS建立了各评价因子的专题图层和利用AHP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通过GIS空间分析,对各专题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结合评价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不危险区。

研究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表明将两种方法耦合在地质灾害评价方面是科学、可行的。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即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后者往往是人类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般认为,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都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类型,具有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和渐变影响等特点。

由于地质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自然灾害中占有突发的地位。

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作用产生的,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某建筑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及适宜性评价
刘满
【摘要】对兰州某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介绍,通过室内试验和地基承载力试验获得地层岩土参数,结合其地质条件与地层参数,对该拟建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8(044)001
【总页数】2页(P79-80)
【关键词】建筑场地;工程地质;适宜性评价;湿陷性
【作者】刘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8023部队,甘肃兰州 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0 引言
我国人口众多,城市扩容对场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场地条件相对较为简单。

但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扩建需要的场地往往在沟谷两侧或黄土塬、梁、峁附近,给岩土工程提出较大的挑战。

兰州市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重要节点,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快速发展。

城市发展中需要不断新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场地。

由于兰州市
位于黄河阶地上,而阶地上场地有限,不得不寻找阶地外的适宜修建构筑物的场地。

黄土场地的工程地质特性和适宜性评价对于后期工程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土场地的相关研究方面,已有学者做了以下方面工作:黄土湿陷性方面,学者们[1-3]通过现场取样以及大型现场模拟试验,对于黄土的湿陷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建议。

由于黄土湿陷性对于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王谦等[4,5]通过水泥和粉煤灰等材料对黄土进行改性处理,基
于动三轴试验对于改性黄土的抗液化性能以及震陷性等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发现粉煤灰掺量增加以及动载作用均会引起黄土震陷性发生改变,粉煤灰掺量增大将引起改性黄土动应力幅值增大和残余应变逐渐减小。

邵生俊等[6]在大厚度黄土的隧道
现场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提出浅埋隧道基底压力和隧道两侧基底面分布土层自重由衬砌结构自重荷载及围岩压力共同构成的附加应力计算方法。

此外,地质构造对于黄土场地的影响较大,彭湘林等[7]基于地质构造运动特征以及
地貌演化规律将地层沉积结构划分为风成沉积型、冲洪积型及风成—冲洪积复合
沉积型。

在此基础上对黄土场地进行划分为后期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整个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对于黄土场地也会产生影响,苏立海等[8]利用随机波
对于黄土场地地下的暗穴进行探测研究,结合数值计算对其扩散规律进行分析,发现黄土暗穴形成主要由不同深度处黄土的湿陷性差异引起,黄土的崩解性是地面塌陷的关键诱因。

黄土场地适宜性评价中,除考虑黄土湿陷性之外,其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以及稳定性分析对于后期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基于现场调查结合黄土场地的工程地质特征,对拟建场地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可为后期场地中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1 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三面被公路环绕,该场地属于典型的黄土场地,场地中拟建物包括7栋高层住宅楼(30层~33层),一栋幼儿园(以3层为主局部2
层)及1栋会所共9栋。

场地的工程地质特性、湿陷性等均需要进行评价,以确保
构筑物的安全性。

2 工程地质特性
研究区位于兰州市,地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与河西系武威—兰州构
造带的复合部位。

燕山运动使白垩系地层发生强烈褶皱和断裂,并伴随着不均匀的升降运动,在此基础上沉积了新近系和古近系地层。

喜马拉雅运动使新近系和古近系地层隆起,并产生褶皱和断裂,形成一系列北北西向的隆起和断裂。

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调查结果,场地位于兰州断陷盆地内部,场地内部及外围附近无第四系活动断裂,故整个场地结构特征较简单且稳定。

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岩性为黄土状粉土、细砂及卵石层。

研究场地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地貌单元划属黄河南岸侵蚀堆积河谷地貌。

根据微地貌形态可将研究区内地貌进一步细分为侵蚀沟谷地貌。

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②黄土状粉土(湿陷性)、③黄土状粉土(非湿陷性)、④卵石、④-1细砂、④-2细砂、④-3细砂;
⑤粉土;⑤-1细砂、⑤-2细砂、⑥卵石、⑥-1细砂、⑥-2细砂。

场地地下水为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下部卵石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径流的补给,向下游方向排泄,调查期间探测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场地位于兰州断陷盆地内,场地内部及外围附近无第四系活动断裂,研究区内未见黄土溶洞、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

场地西侧
10 m处有一斜坡,斜坡高度10 m,已进行支护。

3 拟建场地适宜性评价
3.1 地基土湿陷性评价
研究中选取②层黄土状粉土及③层黄土状粉土的原状土样进行湿陷性分析,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计算其总湿陷量及自重湿陷量后进
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当地黄土湿陷性评价结果编号场地湿陷类型湿陷等级湿陷深度/mLZ⁃2⁃1自重湿陷Ⅳ级(很严重)10.70LZ⁃2⁃2自重湿陷Ⅳ级(很严重)20.50LZ⁃2⁃3自重湿陷Ⅳ级(很严重)32.30LZ⁃3⁃1非湿陷性黄土非湿陷性黄土10.30LZ⁃3⁃2非湿陷性黄
土非湿陷性黄土20.30LZ⁃3⁃3非湿陷性黄土非湿陷性黄土30.10
结合场地地层分布状况,综合评价该建筑场地为自重湿陷性场地,②层黄土状粉土的地基湿陷等级为Ⅳ级(很严重),最大湿陷深度32.3 m,③黄土状粉土不具湿陷性。

3.2 地基均匀性评价
拟建场地内地基土主要为:①杂填土;②黄土状粉土(湿陷性)、③黄土状粉土(非
湿陷性)、④卵石、④-1细砂、④-2细砂;④-3细砂、⑤粉土、⑤-1细砂、⑤-2
细砂、⑥卵石、⑥-1细砂、⑥-2细砂、④层卵石成层稳定,厚度适中,层面起伏不大,⑥卵石层不稳定,厚度较大,层面起伏较大,属不均匀基地。

3.3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在根据本次现场调查结合地区经验,该建筑场地:
①杂填土:分布不连续,成分不均,厚度变化大,工程力学性能差,不宜做拟建建
筑物基础持力层。

②黄土状粉土(具湿陷性):成分较均匀,厚度变化较大,具中等压缩性,具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工程力学性能一般,不经处理不可做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③黄土状粉土(不具湿陷性):分布连续,厚度变化较大,工程力学性能一般,不宜做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④卵石:分布连续,成分较均匀,厚度变化不大,厚度适中,工程力学性能较好,如做基础持力层,应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⑤粉土:成分较均匀,厚度变化较大,具中等压缩性,不具湿陷性,工程力学性能
较差,不宜做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⑥卵石:层位不稳定,但厚度大,埋藏深,承载力高,工程力学性能好,可做拟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3.4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单一,①杂填土;②黄土状粉土(具湿陷性)、③层黄土状粉土(不具湿陷性)、④卵石、④-1细砂、④-2细砂、④-3细砂、⑤粉土、⑤-1细砂、⑤-2细砂、⑥卵石、⑥-1细砂、⑥-2细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内部及外围无区域性活动断裂,亦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无液化土层;场地西侧为一斜坡,场地稳定性较好。

4 结语
通过对兰州某建筑场地的现场调查,分析了场地工程地质特征。

在此基础上,对场地适宜性进行评价。

兰州市七里河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

拟建场地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定为Ⅱ类,属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建议以④层卵石或⑥层卵石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也可以处理后的②层黄土状粉土为拟建建筑物持力层。

调查期间在探测深度内未见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相关文献】
[1] 安振宁.天水地区黄土湿陷性等级的划分及应用[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7,31(4):34-39.
[2] 刘博诗,张延杰,王旭,等.人工制备黄土湿陷性影响因素及微观机理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13(2):330-336.
[3] 胡再强,张耀,岳文青,等.酸性环境下黄土湿陷性试验与湿陷敏感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6(7):1748-1756.
[4] 王谦,刘红玫,马海萍,等.水泥改性黄土的抗液化特性与机制[J].岩土工程学
报,2016,38(11):2128-2134.
[5] 王峻,王谦,钟秀梅,等.粉煤灰与动载耦合作用下黄土震陷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2014,41(6):70-75.
[6] 邵生俊,陈菲,邵帅.黄土隧道地基湿陷变形评价方法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2017,36(5):1289-1300.
[7] 彭湘林,范文,魏亚妮,等.黄土高原城市工程地质分区——以铜川地区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2017,47(5):1480-1490.
[8] 苏立海,李宁,董鹏,等.黄土暗穴扩展诱发地面沉降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0):204-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