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证明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推导方法之对比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王恩宾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是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基础,其他三角函数公式都是在此公式基础上变形得到的,因此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作为本章要推导的第一个公式,往往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 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采用的方法往往不同,认真体会各种不同的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下面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常见推导方法归纳如下:方法一:应用三角函数线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POP1=β,则∠POx=α-β.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那么OM即为α-β角的余弦线,这里要用表示α,β的正弦、余弦的线段来表示OM.过点P作PA⊥OP1,垂足为A,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B,再过点P作PC⊥AB,垂足为C,那么cosβ=OA,sinβ=AP,并且∠PAC=∠P1Ox=α,于是OM=OB+BM=OB+CP=OA cosα+AP 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综上所述,.说明:应用三角函数线推导差角公式这一方法简单明了,构思巧妙,容易理解. 但这种推导方法对于如何能够得到解题思路,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种证明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公式是在均为锐角的情况下进行的证明,因此还要考虑的角度从锐角向任意角的推广问题.方法二:应用三角形全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设P1(x1,y1),P2(x2,y2),则有|P1P2 |= .在直角坐标系内做单位圆,并做出任意角α,α+β和,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P2、P3和P4点,单位圆与x轴交于P1,则P1(1,0)、P2(cosα,sinα)、P3(cos(α+β),sin(α+β))、.∵,且,∴,∴,∴,∴,∴,.说明:该推导方法巧妙的将三角形全等和两点间的距离结合在一起,利用单位圆上与角有关的四个点,建立起等式关系,通过将等式的化简、变形就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和角与差角的三角公式. 在此种推导方法中,推导思路的产生是一个难点,另外对于三点在一条直线和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这一特殊情况,还需要加以解释、说明.方法三:应用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设,则.在△OPQ中,∵,∴,∴.说明:此题的解题思路和构想都是容易实现的. 因为要求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所以构造出和角和差角是必须实现的. 构造出的和角或差角的余弦函数又需要和这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建立起等式关系,因此借助于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起等式关系容易出现,因此此种方法是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的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种方法. 但此种方法必须是在学习完余弦定理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因此此种方法在必修四中又无法使用. 另外也同样需要考虑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方法四: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设α、β是两个任意角,把α、β两个角的一条边拼在一起,顶点为O,过B点作OB 的垂线,交α另一边于A,交β另一边于C,则有S△OAC=S△OAB+S△OBC..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根据此式和诱导公式,可继续证出其它和角公式及差角公式.(1)sin(α-β)=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sinαcosβ-sinβcosα;(2)cos(α+β)=sin[90-(α+β)]=sin[(90-α)-β]=sin(90-α)cosβ-sinβcos(90-α)=cosαcosβ-sinαsinβ;(3)cos(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说明:此种推导方法通过三角形的面积的和巧妙的将两角和的三角函数与各个角的三角函数和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点. 缺点是公式还是在两个角为锐角的情况下进行的证明,因此同样需要将角的范围进行拓展.(五)应用数量积推导余弦的差角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作单位圆O,以Ox为始边作角α,β,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A,B,则=(cosα,sinα),=(cosβ,sinβ).由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有.由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于是,有.说明:应用数量积推导余弦的差角公式无论是构造两个角的差,还是得到每个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容易实现的,而且从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坐标运算两种形式求向量的数量积将二者之间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向量在数学中的桥梁作用.综上所述,从五种不同的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可以看出,不同的推导方法体现出不同的数学特点,不同的巧妙构思,相同的结果,也进一步体验了数学的博大精深.。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推导方式之对照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推导方式之对照第一种推导方式:我们知道余弦函数的定义为:cosθ = adj/hyp其中,adj表示邻边的长度,hyp表示斜边的长度。
现在考虑两个角度的和,即θ1+θ2、根据余弦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cos(θ1 + θ2) = adj1/hyp1现在我们将θ1和θ2分别表示为它们的余弦函数:cosθ1 = adj1/hyp1cosθ2 = adj2/hyp2将这两个式子相加,得到:cosθ1 + cosθ2 = (adj1 + adj2) / (hyp1 + hyp2)这就是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第二种推导方式:我们知道余弦函数的定义为:cosθ = adj/hyp我们还知道余弦函数的复合角公式,即:cos(θ1 + θ2) = cosθ1⋅cosθ2 - sinθ1⋅sinθ2现在我们将θ1和θ2表示为它们的余弦函数和正弦函数:cosθ1 = adj1/hyp1cosθ2 = adj2/hyp2sinθ1 = opp1/hyp1sinθ2 = opp2/hyp2将这些式子代入复合角公式中,得到:cos(θ1 + θ2) = (adj1/hyp1)⋅(adj2/hyp2) -(opp1/hyp1)⋅(opp2/hyp2)= (adj1⋅adj2 - opp1⋅opp2) / (hyp1⋅hyp2)这就是第二种推导方式。
第三种推导方式:我们知道余弦函数的定义为:cosθ = adj/hyp我们还知道正弦函数的平方与余弦函数的平方之和等于1,即:sin²θ + cos²θ = 1现在我们考虑θ1和θ2的和,即(θ1+θ2)。
我们可以得到:cos(θ1 + θ2) = adj1+2/hyp1+2现在我们将θ1+2表示为(θ1+θ2)的余弦函数和正弦函数:cos(θ1 + θ2) = adj1+2/hyp1+2= (adj1⋅cosθ2 - opp1⋅sinθ2) / (hyp1⋅cosθ2 + hyp2⋅sinθ2) = (adj1⋅adj2 - opp1⋅opp2) / (hyp1⋅ hyp2)这就是第三种推导方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知识点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属于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通过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研究两个角的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三角方程、证明恒等式等问题时,这些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从公式的定义、推导及应用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1.余弦和公式: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推导过程:设点P(x,y)在单位圆上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A,点Q(x',y')在单位圆上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B,点R(x",y")在单位圆上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A+B。
我们知道,其对应的三条直角边分别是x、x'、x"和y、y'、y",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关系:x = cosA,y = sinAx' = cosB,y' = sinBx" = cos(A+B),y" = sin(A+B)那么,点P、Q和R的连线所对应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应该等于180°,即有:∠POR+∠POQ+∠QOR=180°∠A+∠B+∠(A+B)=180°2A+B=180°将以上结果代入三角函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cos(A+B) = x" = x'x - y'y = cosAcosB - sinAsinB2.正弦和公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推导过程:设点P(x,y)在单位圆上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A,点Q(x',y')在单位圆上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B,点R(x",y")在单位圆上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A+B。
同样,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关系:x = cosA,y = sinAx' = cosB,y' = sinBx" = cos(A+B),y" = sin(A+B)那么,点P、Q和R的连线所对应的三角形的三个边长之和应该等于2,即有:PR+PQ+QR=2∠POR+∠POQ+∠QOR=360°∠A+∠B+∠(A+B)=360°2A+B=360°将以上结果代入三角函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sin(A+B) = y" = xy' + yx' = sinAcosB + cosAsinB二、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余弦差公式: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推导过程:设点P(x,y)在单位圆上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A,点Q(x',y')在单位圆上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B,点R(x",y")在单位圆上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A-B。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1.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这个公式表示两个角的正弦之和等于前者的正弦与后者的余弦之积加上前者的余弦与后者的正弦之积。
证明:根据三角恒等式和万能角公式,我们可以得到:sin(a+b) = sin[(a)+(b)]= sin[(a)cos(b) + (b)cos(a)]= sin[(a)cos(b)] + sin[(b)cos(a)]= sin(a)cos(b) + cos(a)sin(b)这就是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2.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这个公式表示两个角的余弦之和等于前者的余弦与后者的余弦之积减去前者的正弦与后者的正弦之积。
证明:同样,根据三角恒等式和万能角公式,我们可以得到:cos(a+b) = cos[(a)+(b)]= cos[(a)cos(b) - (b)sin(a)]= cos[(a)cos(b)] - sin[(a)sin(b)]= cos(a)cos(b) - sin(a)sin(b)这就是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3.两角和的正切公式: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这个公式表示两个角的正切之和等于两角的正切之和除以1减去两角的正切之积。
证明:我们可以使用两角和的正弦和余弦公式来推导两角和的正切公式。
首先,根据正切的定义tan(a+b) = sin(a+b) / cos(a+b)然后,代入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和余弦公式的表达式,我们有:tan(a+b) = (sinacosb + cosasinb) / (cosacosb - sinasinb)接下来,我们对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cosacosb,得到:tan(a+b) = (sin(a) + tana) / (1 - sin(a)tanb)最后,再将分子中的sin(a)替换为sin(a)/cosa,我们可以得到: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这就是两角和的正切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六种推导方法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六种推导方法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王恩宾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是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基础,其他三角函数公式都是在此公式基础上变形得到的,因此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作为本章要推导的第一个公式,往往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 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采用的方法往往不同,认真体会各种不同的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下面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常见推导方法归纳如下:方法一:应用三角函数线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POP1=β,则∠POx=α-β.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那么OM即为α-β角的余弦线,这里要用表示α,β的正弦、余弦的线段来表示OM.过点P作PA⊥OP1,垂足为A,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B,再过点P作PC⊥AB,垂足为C,那么cosβ=OA,sinβ=AP,并且∠PAC=∠P1Ox=α,于是OM=OB+BM=OB+CP =OA cosα+AP 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综上所述,.说明:应用三角函数线推导差角公式这一方法简单明了,构思巧妙,容易理解.但这种推导方法对于如何能够得到解题思路,存在一定的困难.此种证明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公式是在均为锐角的情况下进行的证明,因此还要考虑的角度从锐角向任意角的推广问题.方法二:应用三角形全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设P1(x1,y1),P2(x2,y2),则有|P1P2 |= .在直角坐标系内做单位圆,并做出任意角α,α+β和,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P2、P3和P4点,单位圆与x轴交于P1,则P1(1,0)、P2(cosα,sinα)、P3(cos(α+β),sin(α+β))、.∵,且,∴,∴,∴,∴,∴,.说明:该推导方法巧妙的将三角形全等和两点间的距离结合在一起,利用单位圆上与角有关的四个点,建立起等式关系,通过将等式的化简、变形就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和角与差角的三角公式.在此种推导方法中,推导思路的产生是一个难点,另外对于三点在一条直线和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这一特殊情况,还需要加以解释、说明.方法三:应用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设,则.在△OPQ中,∵,∴,∴.说明:此题的解题思路和构想都是容易实现的. 因为要求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所以构造出和角和差角是必须实现的. 构造出的和角或差角的余弦函数又需要和这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建立起等式关系,因此借助于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起等式关系容易出现,因此此种方法是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的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种方法. 但此种方法必须是在学习完余弦定理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因此此种方法在必修四中又无法使用. 另外也同样需要考虑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方法四: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设α、β是两个任意角,把α、β两个角的一条边拼在一起,顶点为O,过B点作OB 的垂线,交α另一边于A,交β另一边于C,则有S△OAC=S△OAB+S△OBC..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根据此式和诱导公式,可继续证出其它和角公式及差角公式.(1)sin(α-β)=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sinαcosβ-sinβcosα;(2)cos(α+β)=sin[90-(α+β)]=sin[(90-α)-β]=sin(90-α)cosβ-sinβcos(90-α)=cosαcosβ-sinαsinβ;(3)cos(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说明:此种推导方法通过三角形的面积的和巧妙的将两角和的三角函数与各个角的三角函数和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点. 缺点是公式还是在两个角为锐角的情况下进行的证明,因此同样需要将角的范围进行拓展.(五)应用数量积推导余弦的差角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作单位圆O,以Ox为始边作角α,β,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A,B,则=(cosα,sinα),=(cosβ,sinβ).由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有.由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于是,有.说明:应用数量积推导余弦的差角公式无论是构造两个角的差,还是得到每个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容易实现的,而且从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坐标运算两种形式求向量的数量积将二者之间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向量在数学中的桥梁作用.附方法六:等积法推导余弦的差角公式广东佛山袁锦前如图: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设∠DAC=α,∠ABD=β,求:cos(α-β)解:在△ABD中,BD=c·cosβ,AD=b·cosα在△ACD中,CD= b c·sinα,AD= c·sinβ11cos cos sin sin 22ABD ACDSSbc bc αβαβ∴+=+ ()1cos cos sin sin 2bc αβαβ=+ …………………………..○1 又∵2BAD πβ∠=-()c sin =c sin 22BE ππβααβ⎡⎤⎛⎫⎡⎤∴=⋅-+⋅--⎪⎢⎥⎢⎥⎝⎭⎣⎦⎣⎦()c cos αβ=⋅-()11cos 22ABCSAC BE bc αβ∴=⋅=- …………………………………………○2 由○1○2可得: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与余弦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与余弦公式角的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正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一种,描述了一个角度与其对应弧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中,角的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两个角的正弦值之和与差。
具体来说,我们有以下两个公式:1.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两个角A和B的正弦值之和等于第一个角的正弦乘以第二个角的余弦,再加上第一个角的余弦乘以第二个角的正弦。
2.两角差的正弦公式: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两个角A和B的正弦值之差等于第一个角的正弦乘以第二个角的余弦,再减去第一个角的余弦乘以第二个角的正弦。
例如,假设角A的正弦值是0.5,角B的余弦值是0.7,我们可以使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计算两个角的和的正弦值: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 0.5 * 0.7 + cosA * sinB= 0.35 + cosA * sinB这样,我们可以使用已知的角A和B的正弦和余弦值,计算出两个角的和的正弦值。
角的和与差的余弦公式除了正弦函数之外,余弦函数也是三角函数中的一种,描述了一个角度与其对应弧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与角的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类似,我们也可以使用公式来计算两个角的余弦值之和与差。
具体来说,我们有以下两个公式:1.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两个角A和B的余弦值之和等于第一个角的余弦乘以第二个角的余弦,再减去第一个角的正弦乘以第二个角的正弦。
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两个角A和B的余弦值之差等于第一个角的余弦乘以第二个角的余弦,再加上第一个角的正弦乘以第二个角的正弦。
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
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是数学中常用的一个公式,它可以用来求解两个角的余弦值之和或差。
由于它非常实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理论领域。
本文将介绍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
一、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的定义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用来求解两个角的余弦值之和或差,其可以表示为:cos(α+β) = 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 = cosα·cosβ+sinα·sinβ这里,α和β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角,cosα和cosβ表示α和β的余弦值,sinα和sinβ表示α和β的正弦值。
二、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的特点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用来求解两个角的余弦值之和或差。
它可以用来计算任意两个角的余弦值之和或差,而不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非常方便的计算方法。
此外,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用来求解任意三角形的外角和。
根据余弦定理,任意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180度。
这时,可以利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来求解,即:cos(α+β+γ) = cosα·cosβ·cosγ - sinα·sinβ·sinγ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求解出任意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的应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非常实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理论领域,如:(1)在几何学中,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可以用来求解任意三角形的外角和,从而求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2)在物理学中,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可以用来求解三维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轨迹,从而获得物体运动的位置、速度等物理量。
(3)在天文学中,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可以用来求解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从而得到太阳系中行星的位置、速度等参数。
(4)在通信学中,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可以用来求解信号传播的损耗,从而获得信号传播的距离、信号强度等参数。
四、总结以上就是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情况。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推导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推导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用来描述和分析几何形状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推导几何图形的性质。
其中,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是推导三角函数的基本方法。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推导的基本原理是:若两个角α和β的余弦值分别为cosα和cosβ,那么α+β和α-β的余弦值分别为cos(α+β)和cos(α-β),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由此可以得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以上就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推导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可以看出,这一公式的推导是基于两个角α和β的余弦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两个角的和与差的余弦值。
因此,它对于理解和推导三角函数有重要的意义。
和差公式推导
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方法一:应用三角函数线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如图所示:、都与互余,故。
(1)在中,(2)在中,在中,所以,(3)在矩形中,在中,在中,所以,(4)综合起来,有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得证。
点评:应用三角函数线推导差角公式这一方法简单明了,构思巧妙,容易理解。
但这种推导方法对于如何能够得到解题思路,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种推导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公式是在均为锐角的情形下进行的推导,因此还要考虑从均为锐角到均为任意角的推广问题。
方法二:应用三角形全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据图可知,故点评:该推导方法巧妙地将三角形全等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结合在一起,利用单位圆上与角相关的四个点建立起等式关系,通过将等式的化简、变形就可以同时等到符合要求的和角与差角的三角公式。
在此种推到方法中,推导思路的产生是一个难点,另外对在一条直线上的特殊情形需加以解释、说明。
方法三:应用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如图所示,在中由余弦定理,有另一方面,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有综合两式即得点评:该推导方法的解题思路和构想都是容易实现的。
因为要求两角的和角与差角的三角函数,所以构造出和角与差角是必须实现的,构造出的和角与差角的余弦函数又必须与的三角函数建立起等式关系,因此借助于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起等式关系的想法容易出现,因此此种方法是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种方法。
但此种方法必须是在学习完余弦定理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因此此种方法在必修四中无法使用,另外也需对共线时给出解释说明。
方法四:应用数量积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如图所示,向量,故由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得另一方面,由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综合上述两式,即得点评:应用数量级推导余弦的差角公式,无论是构造两个角的差,还是得到每个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容易实现的;通过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坐标表示两种计算法,将差角的余弦与每个角的三角函数紧密联系起来,正好得到想要的结果。
(完整版)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推导方法之对比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推导方法之对比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是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基础,其他三角函数公式都是在此公式基础上变形得到的,因此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作为本章要推导的第一个公式,往往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 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采用的方法往往不同,认真体会各种不同的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下面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常见推导方法归纳如下:方法一:应用三角函数线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POP1=β,则∠POx=α-β.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那么OM即为α-β角的余弦线,这里要用表示α,β的正弦、余弦的线段来表示OM.过点P作PA⊥OP1,垂足为A,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B,再过点P作PC⊥AB,垂足为C,那么cosβ=OA,sinβ=AP,并且∠PAC=∠P1Ox=α,于是OM=OB+BM=OB+CP=OA cosα+AP 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综上所述,.说明:应用三角函数线推导差角公式这一方法简单明了,构思巧妙,容易理解. 但这种推导方法对于如何能够得到解题思路,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种证明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公式是在均为锐角的情况下进行的证明,因此还要考虑的角度从锐角向任意角的推广问题.方法二:应用三角形全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设P1(x1,y1),P2(x2,y2),则有|P1P2 |= .在直角坐标系内做单位圆,并做出任意角α,α+β和,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P2、P3和P4点,单位圆与x轴交于P1,则P1(1,0)、P2(cosα,sinα)、P3(cos(α+β),sin(α+β))、.∵,且,∴,∴,∴,∴,∴,.说明:该推导方法巧妙的将三角形全等和两点间的距离结合在一起,利用单位圆上与角有关的四个点,建立起等式关系,通过将等式的化简、变形就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和角与差角的三角公式. 在此种推导方法中,推导思路的产生是一个难点,另外对于三点在一条直线和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这一特殊情况,还需要加以解释、说明.方法三:应用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设,则.在△OPQ中,∵,∴,∴.说明:此题的解题思路和构想都是容易实现的. 因为要求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所以构造出和角和差角是必须实现的. 构造出的和角或差角的余弦函数又需要和这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建立起等式关系,因此借助于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起等式关系容易出现,因此此种方法是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的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种方法. 但此种方法必须是在学习完余弦定理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因此此种方法在必修四中又无法使用. 另外也同样需要考虑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方法四: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设α、β是两个任意角,把α、β两个角的一条边拼在一起,顶点为O,过B点作OB的垂线,交α另一边于A,交β另一边于C,则有S△OAC=S△OAB+S△OBC..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根据此式和诱导公式,可继续证出其它和角公式及差角公式.(1)sin(α-β)=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sinαcosβ-sinβcosα;(2)cos(α+β)=sin[90-(α+β)]=sin[(90-α)-β]=sin(90-α)cosβ-sinβcos(90-α)=cosαcosβ-sinαsinβ;(3)cos(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说明:此种推导方法通过三角形的面积的和巧妙的将两角和的三角函数与各个角的三角函数和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点. 缺点是公式还是在两个角为锐角的情况下进行的证明,因此同样需要将角的范围进行拓展.(五)应用数量积推导余弦的差角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作单位圆O,以Ox为始边作角α,β,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A,B,则=(cosα,sinα),=(cosβ,sinβ).由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有.由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于是,有.说明:应用数量积推导余弦的差角公式无论是构造两个角的差,还是得到每个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容易实现的,而且从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坐标运算两种形式求向量的数量积将二者之间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向量在数学中的桥梁作用.综上所述,从五种不同的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可以看出,不同的推导方法体现出不同的数学特点,不同的巧妙构思,相同的结果.。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对于两个任意角A和B,其正弦的和可表示为它们正弦的乘积加上它们余弦的乘积,即: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证明:将A和B分别表示为单位圆上的点P和Q,以O为原点,OP的方向为正x轴方向。
设P的坐标为(x1,y1),则Q的坐标为(x2,y2)。
由单位圆上的性质可得:x1 = cosA, y1 = sinAx2 = cosB, y2 = sinB现在考虑A+B的点的坐标。
根据点的加法定义,有:x3=x1*x2-y1*y2,y3=x1*y2+x2*y1将x1,y1,x2,y2代入,化简可得:x3 = cosA * cosB - sinA * sinBy3 = cosA * sinB + sinA * cosB因此,点(A + B)的坐标为(x3, y3),即sin(A + B) = y3 = cosA * sinB + sinA * cosB。
2.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对于任意两个角A和B,其正弦差可表示为它们正弦的乘积减去它们余弦的乘积,即: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证明:同样根据点的减法定义,有:x3=x1*x2+y1*y2,y3=-x1*y2+x2*y1将x1,y1,x2,y2代入,化简可得:x3 = cosA * cosB + sinA * sinBy3 = -cosA * sinB + sinA * cosB因此,点(A - B)的坐标为(x3, y3),即sin(A - B) = y3 = cosA * sinB - sinA * cosB。
3.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对于两个任意角A和B,其余弦的和可表示为它们余弦的乘积减去它们正弦的乘积,即: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证明:同样根据点的加法定义,有:x3=x1*x2-y1*y2,y3=x1*y2+x2*y1将x1,y1,x2,y2代入,化简可得:x3 = cosA * cosB - sinA * sinBy3 = -cosA * sinB - sinA * cosB因此,点(A + B)的坐标为(x3, y3),即cos(A + B) = x3 = cosA * cosB - sinA * sinB。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余弦公式是三角形中的一项基本公式,用于计算三边长度和夹角的关系。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是在余弦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两个角度和的余弦公式和两个角度差的余弦公式。
设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a、b、c,夹角分别为A、B、C。
1.推导两角和的余弦公式首先,根据余弦定理,我们有以下关系式:a² = b² + c² - 2bc cosAb² = a² + c² - 2ac cosBc² = a² + b² - 2ab cosC现在我们考虑求解cos(A+B)的值。
根据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我们有:cos(A+B) = cosA cosB - sinA sinB首先,我们考虑cosA*cosB的项。
将上述余弦定理的第一个式子代入,我们有:cosA*cosB = [b² + c² - a²]/[2bc] * [a² + c² - b²]/[2ac]= (b² + c² - a²)(a² + c² - b²) / (4abc²)接下来,我们考虑sinA*sinB的项。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A = a sinC / csinB = b sinC / csinA*sinB = (a sinC / c) * (b sinC / c)= (a b sin²C) / c²将上述两个项代入cos(A+B)的式子中,我们有:cos(A+B) = (b² + c² - a²)(a² + c² - b²) / (4abc²) - (a b sin²C) / c²整理上述式子,可以得到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os(A+B) = (b² + c² - a²)(a² + c² - b²) - a² b² sin²C / c²) / (4abc²)2.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同样地,根据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我们有:cos(A-B) = cosA cos(-B) - sinA sin(-B)由于sin(-B) = -sinBcos(A-B) = cosA cosB + sinA sinB利用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将cosA和cosB表示为:cosA = (b² + c² - a²) / (2bc)cosB = (c² + a² - b²) / (2ac)将上述两个项代入cos(A-B)的式子中,我们有:cos(A-B) = [(b² + c² - a²) / (2bc)] * [(c² + a² - b²) /(2ac)] + [(a sinC / c) * (b sinC / c)]= [(b² + c² - a²)(c² + a² - b²) + ab sin²C] / (2abc²)整理上述式子,可以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A-B) = [(b² + c² - a²)(c² + a² - b²) + ab sin²C] /(2abc²)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1
1
A.3
B.2
C.
2 2
√D.
3 3
∵cos α+cosα-π3=1, ∴cos α+12cos α+ 23sin α=32cos α+ 23sin α
=
3
3 2 cos
α+21sin
α
= 3cosα-π6=1,
∴cosα-π6= 33.
(2)化简:①sin x+ 3cos x= 2sinx+π3 .
∴β>α,而 α,β∈0,π2, ∴0<β-α<π2, ∴β-α=π3, 即选项D正确,C错误.
(2)在△ABC 中,C=120°,tan A+tan B=233,则 tan Atan B 的值为
1 A.4
√B.13
1
5
C.2
D.3
∵C=120°,∴tan C=- 3. ∵A+B=π-C, ∴tan(A+B)=-tan C. ∴tan(A+B)= 3, tan A+tan B= 3(1-tan Atan B), 又∵tan A+tan B=233, ∴tan Atan B=13.
A.a>b>c
B.b>a>c
C.c>a>b
√D.a>c>b
(sin2256°
由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及诱导公式,可得
a=cos 50°cos 127°+cos 40°cos 37°
=cos 50°cos 127°+sin 50°sin 127°
=cos(50°-127°)=cos(-77°)
=cos 77°=sin 13°,
第四章
考试要求
1.会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3.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会简单应用.
两角和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
两角和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首先,我们来介绍两个角的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公式:1.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in(A + B)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2.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os(A + B) = cos A cos B - sin A sin B3.两角和的正切公式:tan(A + B) = (tan A + tan B) / (1 - tan A tan B)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两个角的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公式:1.两角差的正弦公式:sin(A - B)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A - B) = cos A cos B + sin A sin B3.两角差的正切公式:tan(A - B) = (tan A - tan B) / (1 + tan A tan B)这些公式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问题时非常有用。
使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将一个角分解成两个角的和或差,进而计算出复杂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来计算sin75度的值。
由于75度可以表示为30度+45度的和,可以将sin75度表示为sin(30度+45度)。
应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我们可以得到:sin(30度+45度) = sin30度 cos45度 + cos30度 sin45度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知道sin30度 = 1/2,cos30度 =sqrt(3)/2,sin45度 = sqrt(2)/2,cos45度 = sqrt(2)/2、将这些值代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sin75度的值:sin(30度+45度) = (1/2)(sqrt(2)/2) + (sqrt(3)/2)(sqrt(2)/2) = (sqrt(2) + sqrt(6)) / 4类似地,我们还可以通过应用其他公式来计算两角的差,以及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值。
总结起来,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1. 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in(A + B)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2. 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os(A + B) = cos A cos B - sin A sin B3. 两角和的正切公式:tan(A + B) = (tan A + tan B) / (1 - tanA tan B)4. 两角差的正弦公式:sin(A - B)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5.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A - B) = cos A cos B + sin A sin B6. 两角差的正切公式:tan(A - B) = (tan A - tan B) / (1 + tanA tan B)这些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求解复杂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时非常有用。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一、几何推导:[图片]那么,向量OC的长度就是向量OA和OB的长度之和。
设OA的长度为a,OB的长度为b,那么OC的长度为a+b。
此外,OC和坐标轴正半轴之间的夹角θ就是OA和OB之间的夹角α+β。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α+β的余弦等于OC的长度与单位圆的半径1的比值。
即:cos(α+β) = OC / 1 = a+b然而,我们想研究的是α和β的关系,而不是α+β和α、β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OC在正半轴上的投影来重新表示OC的长度。
设OC在坐标轴正半轴上的投影为OD,长度为c,我们有:OD = OC*cos(θ)而OC的长度可以表示为:OC = OA + AC = OA + OB*cos(π/2-θ) = a + b*cos(π/2-θ)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可以得到:cos(α+β) = OC / 1 = (a + b*cos(π/2-θ)) / 1简化上式,得到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os(α+β)= a*cosθ - b*sinθ接下来,我们来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将上面得到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两边同时乘以-1,得到:-cos(α+β) = -a*cosθ + b*sinθ然而,我们知道cos(α-β) = cos(α+(-β)),由此可知:cos(α-β) = -a*cosθ + b*sinθ所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cos(α-β) = -a*cosθ + b*sinθ二、代数推导:我们可以通过代数方式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1.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推导:我们可以使用欧拉公式来推导。
设α和β是两个角,可以将其表示为复数形式,即:e^(iα) = cosα + i*sinαe^(iβ) = cosβ + i*sinβ那么,利用欧拉公式的性质e^ix = cosx + i*sinx,可以得到:e^(i(α+β))=e^(iα)*e^(iβ)= (cosα + i*sinα)*(cosβ + i*sinβ)= cosα*cosβ + i*sinα*cosβ + i*cosα*sinβ +i^2*sinα*sinβ= cos(α+β) + i*sin(α+β)然后,我们观察到两个复数相等的条件是它们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即:cos(α+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所以,我们得到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推导和应用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推导和应用一、引言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好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对于解题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从推导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
二、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1. 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推导:假设有两个角A和B,那么其和C和差D可以表示为:C = A + BD = A - B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sinC = sin(A + B)sinD = sin(A - B)利用正弦的和差化积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将C和D代入,得到: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2. 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同样假设有两个角A和B,那么其和C和差D可以表示为:C = A + BD = A - B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cosC = cos(A + B)cosD = cos(A - B)利用余弦的和差化积公式: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将C和D代入,得到: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三、和差化积公式的应用1. 解三角函数的和差形式:例如,已知sinA = 1/2,cosB = 3/5,且A和B是锐角,求sin(A + B)和sin(A - B)的值。
根据和差化积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代入已知条件,得到:sin(A + B) = (1/2)(3/5) + (√3/2)(4/5) = 3/10 + 2√3/10 = (3 + 2√3)/10sin(A - B) = (1/2)(3/5) - (√3/2)(4/5) = 3/10 - 2√3/10 = (3 - 2√3)/102. 求三角函数的和差形式:例如,已知sin(A + B) = 1/2,cos(A - B) = 3/5,且A和B是锐角,求sinA、cosA、sinB和cosB的值。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推导方法之对比
两⾓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推导⽅法之对⽐两⾓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是三⾓函数恒等变换的基础,其他三⾓函数公式都是在此公式基础上变形得到的,因此两⾓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作为本章要推导的第⼀个公式,往往得到了⼴⼤教师的关注. 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采⽤的⽅法往往不同,认真体会各种不同的两⾓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法,对于提⾼学⽣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有很⼤的作⽤.下⾯将两⾓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常见推导⽅法归纳如下:⽅法⼀:应⽤三⾓函数线推导差⾓公式的⽅法设⾓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POP1=β,则∠POx=α-β.过点P作PM⊥x轴,垂⾜为M,那么OM即为α-β⾓的余弦线,这⾥要⽤表⽰α,β的正弦、余弦的线段来表⽰OM.过点P作PA⊥OP1,垂⾜为A,过点A作AB⊥x轴,垂⾜为B,再过点P作PC⊥AB,垂⾜为C,那么cosβ=OA,sinβ=AP,并且∠PAC=∠P1Ox=α,于是OM=OB+BM=OB+CP=OA cosα+AP 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综上所述,.说明:应⽤三⾓函数线推导差⾓公式这⼀⽅法简单明了,构思巧妙,容易理解. 但这种推导⽅法对于如何能够得到解题思路,存在⼀定的困难. 此种证明⽅法的另⼀个问题是公式是在均为锐⾓的情况下进⾏的证明,因此还要考虑的⾓度从锐⾓向任意⾓的推⼴问题.⽅法⼆:应⽤三⾓形全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差⾓公式的⽅法设P1(x1,y1),P2(x2,y2),则有|P1P2 |= .在直⾓坐标系内做单位圆,并做出任意⾓α,α+β和,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P2、P3和P4点,单位圆与x轴交于P1,则P1(1,0)、P2(cosα,sinα)、P3(cos(α+β),sin(α+β))、.∵,且,∴,∴,∴,∴,∴,.说明:该推导⽅法巧妙的将三⾓形全等和两点间的距离结合在⼀起,利⽤单位圆上与⾓有关的四个点,建⽴起等式关系,通过将等式的化简、变形就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和⾓与差⾓的三⾓公式. 在此种推导⽅法中,推导思路的产⽣是⼀个难点,另外对于三点在⼀条直线和三点在⼀条直线上时这⼀特殊情况,还需要加以解释、说明.⽅法三:应⽤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差⾓公式的⽅法设,则.在△OPQ中,∵,∴,∴.说明:此题的解题思路和构想都是容易实现的. 因为要求两⾓和与差的三⾓函数,所以构造出和⾓和差⾓是必须实现的. 构造出的和⾓或差⾓的余弦函数⼜需要和这两个⾓的三⾓函数建⽴起等式关系,因此借助于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起等式关系容易出现,因此此种⽅法是推导两⾓和与差的余弦的⽐较容易理解的⼀种⽅法. 但此种⽅法必须是在学习完余弦定理的前提下才能使⽤,因此此种⽅法在必修四中⼜⽆法使⽤. 另外也同样需要考虑三点在⼀条直线上的情况.⽅法四:应⽤三⾓形⾯积公式推导推导差⾓公式的⽅法设α、β是两个任意⾓,把α、β两个⾓的⼀条边拼在⼀起,顶点为O,过B点作OB的垂线,交α另⼀边于A,交β另⼀边于C,则有S△OAC=S△OAB+S△OBC..根据三⾓形⾯积公式,有,∴.∵,,,∴,∵,∴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根据此式和诱导公式,可继续证出其它和⾓公式及差⾓公式.(1)sin(α-β)=sin[α+(-β)]=sinαcos(-β)+sin(-β)cosα=sinαcosβ-sinβcosα;(2)cos(α+β)=sin[90-(α+β)]=sin[(90-α)-β]=sin(90-α)cosβ-sinβcos(90-α)=cosαcosβ-sinαsinβ;(3)cos(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说明:此种推导⽅法通过三⾓形的⾯积的和巧妙的将两⾓和的三⾓函数与各个⾓的三⾓函数和联系在⼀起,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点. 缺点是公式还是在两个⾓为锐⾓的情况下进⾏的证明,因此同样需要将⾓的范围进⾏拓展.(五)应⽤数量积推导余弦的差⾓公式在平⾯直⾓坐标系xOy内,作单位圆O,以Ox为始边作⾓α,β,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A,B,则=(cosα,sinα),=(cosβ,sinβ).由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有.由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有.于是,有.说明:应⽤数量积推导余弦的差⾓公式⽆论是构造两个⾓的差,还是得到每个⾓的三⾓函数值都是容易实现的,⽽且从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坐标运算两种形式求向量的数量积将⼆者之间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向量在数学中的桥梁作⽤.综上所述,从五种不同的推导两⾓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可以看出,不同的推导⽅法体现出不同的数学特点,不同的巧妙构思,相同的结果,也进⼀步体验了数学的博⼤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