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完整版(含译文):建议收藏,受益一生

《孙子兵法》完整版(含译文):建议收藏,受益一生

《孙子兵法》完整版(含译文):建议收藏,受益一生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孙子兵法_翻译、解释(完整版)

孙子兵法_翻译、解释(完整版)

孙子兵法—翻译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细心研究和慎重考虑的。

二、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译:所以要从五方面来比较、核算,探求其事实。

第一是主义,第二是时间,第三是空间,第四是精神,第五是纪律。

三、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译:道的含义,就是使全国人民,意志统一,精神集中,人民和政府,才能同心协力,同生死,共患难而不怕牺牲。

四、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译:为将者,必须具有才智、威信、仁爱、英勇、严肃等精神与性格。

五、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自问:谁的主帅,能使全体军民意志统一与精神集中?谁的将领具有才能?谁得天时地利?谁的法令能贯彻执行?谁的军队强大?谁的士兵有训练?谁得赏罚,公正严明?根据这些事实判断,便能预先知道谁胜谁败。

六、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译:分析情况,计算利害,然后部署打击敌人之形势;并利用其他有利的手段与权宜之处置,掌握变化,进行机动。

七、兵者,诡道也。

译:兵法,是诡诈多端,千变万化的行为。

八、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译:有能力,故意显示没有能力,要用兵,故意显示不用兵。

九、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译:欲攻近处,故示欲攻远处;欲攻远处,故示欲攻近处。

十、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这就是军事家战胜的道理,但战争乃千变万化,必须灵活运用,决不可能事先传之其秘诀的。

十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译:战争未发生以前,要有精密周详的国防计划,得到胜利的,是因为计划精详。

十二、其用战也贵胜。

译:大军出争作战,以争取胜利为第一要务。

十三、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后矣!译:如果军队疲惫,挫失锐气,经济枯竭,则邻近敌国,便会乘机入侵;虽有智谋的主帅,也将无法结束战争,确保胜利了。

《孙子兵法》原文及注释

《孙子兵法》原文及注释

《孙子兵法》原文及注释《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

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孙子兵法》章节目录: 《原文及注释》《译文》《孙子兵法》原文及注释•1.《用间篇》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2.《火攻篇》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3.《九地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4.《地形篇》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5.《行军篇》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6.《九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

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7.《军争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度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原典】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按语】解语重数不重理。

盖里,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

若徒知术之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

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

第一套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

亢龙有悔。

第一计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孙子兵法》全注解

《孙子兵法》全注解

《孙子兵法》全注解孙子兵法【简介】《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

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

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计》的说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概述】孙武原是齐国人,后来辗转到吴国。

当时适逢公子光政变。

在被吴国聘为将军以前,曾经蛰伏20年之久。

后,姬光即位,伍子胥听说其才能,向吴王推荐,当时,孙武就带着这13篇晋见吴王,获得重用。

后,吴王进攻楚国,将领就是孙武。

《汉书·艺文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

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又著问答多篇。

晚至唐代,流传的孙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为上卷,还有中下二卷。

《孙子兵法》注家杜牧认为,曹操将八十二篇孙子兵法删节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认为十三篇出自孙子本人,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

目前认为《孙子兵法》由孙武草创,后来经其弟子整理成书。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这是全书的纲领。

《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

《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孙子兵法全文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解释

孙子兵法军争篇翻译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

“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

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

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

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

卷甲急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

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到达;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

这样,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

所以,用兵是凭借施诡诈出奇兵而获胜的,根据是否有利于获胜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

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如雷霆万钧。

夺取敌方的财物,掳掠百姓,应分兵行动。

开拓疆土,分夺利益,应该分兵扼守要害。

这些都应该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

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军政》说:“在战场上用语言来指挥,听不清或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来指挥,看不清或看不见,所以用旌旗。

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统一作战行动的。

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法著作,深刻总结了春秋时期各国交战的丰
富经验,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历代卓越的军事思想,特别是丰富多彩的军事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战策;是对我国古代兵家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三计借刀杀人第五计趁火打劫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八计
暗度陈仓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二十计浑水摸鱼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
计谋的理论概括和军事谋略提纲挈领式的汇集。

总说三十六计
第二计围魏救赵第四计以逸待劳第六
计声东击西。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这本兵法共有十三篇,其中第一篇是《计篇》,第二篇是《作篇》,第三篇是《谋篇》,第四篇是《其篇》,第五篇是《虚篇》,第六篇是《胜篇》,第七篇是《始篇》,第八篇是《用篇》,第九篇是《谋攻篇》,第十篇是《用间篇》,第十一篇是《兵势篇》。

《兵势篇》中,孙子强调了所谓“势”的重要性。

他认为,把握敌我双方的势态,并能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应对,是取胜的关键。

他提出了“五势十变”的思想,用以总结兵制变化的基本规律。

其中,“五势”包括了乐势、易势、节势、权势和逆势;而“十变”包括了始变、中变、危变、安变、急变、缓变、诈变、直变、倚变和留变。

在《兵势篇》中,孙子还详细阐述了各种势态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他指出,在乐势下应进取,易势下应分割瓦解,节势下应整合资源,权势下应寻求合作,逆势下应退守防御。

对于形势的变化,孙子强调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变化的策略,并建议兵者要时刻保持警惕,善于借势取胜。

总之,《兵势篇》是《孙子兵法》中非常重要的篇章,强调了把握势态和灵活变化的思想。

它为当代军事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不仅在军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也影响了许多其他领域的思考和决策。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注:以下内容为孙子兵法原文和注解。

由于篇幅较长,建议可分开阅读。

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孙武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到国家的生存,需要高度重视。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要思考五件事情:①道:指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②天:指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③地:指敌我双方所处的地理环境;④将:指领导战争的将领;⑤法:指执行战争的条例和方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终身不与民争利,夫何必智为!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只有领导得到民众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领导者要不求私利,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天、地的环境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领导者要了解环并善加利用,才能获胜。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和民、修省也。

注:将领应该具备智慧、信誉、仁爱、勇气和严格的纪律。

法律制度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环境,并与民众相协调。

领导者还应该常常总结经验教训,修正过失,使自己和部队得到进步。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注:领导者了解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将会取得胜利,不知道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就会失败。

故兵贵胜,不贵久。

不故而能取敌者,其勝人矣。

注:战争追求胜利,而不是拖延时间。

久不可复,故明君合于租税之民,致之以死力,而后可与敌持久之战。

不合于租税之民,而令之与敌持久之战,必敝帚千金,而后能有为者。

注:如果国家财政不充裕,国家就不能与敌人进行持久战。

这就必须在国家建立起强大的税收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人民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争,才能打赢持久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得地,不知山林、隘塞、湍澗之形者,不能得财,不得其资而用兵者,是谓亡国。

注:领导者不了解敌人的策略和情况,不了解地形和环境,不了解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兵力,就不能打赢战争。

《孙子兵法》全文及注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注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注释《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

有人认为,普鲁士的克劳塞维兹(1780-1831)的《战争论》可以和《孙子兵法》相比,但是克劳塞维兹的《战争论》比《孙子兵法》晚了两千多年。

可见,《孙子兵法》是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军事论著。

《孙子兵法》之所以负有盛名,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一些用兵的重要原则。

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战争的目的不是多杀人,如果能不战而取胜,才是用兵的上策。

《孙子兵法》又强调在战争中要学会利用优势,“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战争时要懂得“兵贵胜不贵久”;军事领袖们应对敌方人员有深入了解,因为“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所有这些原则对现今世界的军事实践都有重大的意义。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是一部有系统而全面的军事著作。

虽然每篇只讲一个问题,但十三篇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所以,在研究十三篇时,不能把每篇割裂开来。

战争是一个整体,作战的理论也同样是一个整体。

孙子兵法目录简介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计篇一.孙子曰:兵* 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注释1. 兵:在此篇中,指军事,战争。

2. 死生之地:战争场所,得其利者生,失其利者死。

3. 存亡之道:国家存亡之问题。

二.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 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 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 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 也。

* 注释1.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经:量度,即分析。

九地篇 第十一-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

九地篇 第十一-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

九地篇第十一-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孙子兵法》原文+注释注释:《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家孙武所著的军事典籍,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之一。

该书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战略思想,被奉为军事智慧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孙子兵法》的原文及注释。

第一章: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兵是国家的重大事务,关乎生死存亡,必须慎重考虑。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释:因此,要通过五个方面来考察和计算战争情况,包括道、天、地、将、法。

道者,所以将民也,道者,所以定贼也,道者,所以保国家也。

注释:道是指统御民众的方法,也是打击敌人的手段,同时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途径。

夫三军之所以能胜者,以示听之,正之,诱之,圈之也。

注释:三军能够获胜的关键在于可以通过示敌以动摇、正视敌人以激励士气、引诱敌人以出其不意、包围敌人以困住其军。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胜也,扰人之兵而不击也,攻人之不备也。

注释:因此,善于用兵的人可以通过巧妙的手段,不一定要展开战斗就能使对方屈服;可以以攻敌不备的方式进攻;还可以扰乱对方不给敌人击败的机会。

城有可攻者,非其所图也;地有可逼者,非其所守也。

注释:攻城是为了能够攻取对方的目标,而非只是为攻城而攻城;进攻地势有利之处是为了迫使对方放弃防守该地。

笔者按:孙子在这里强调了道、天、地、将、法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利用示弱、引诱、包围等战术手段的技巧。

第二章:作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力不从众,久则分,合则攘,弱则分,众则挤,以此推之,故善战者,御众如御寡,御寡如御众,如御手足。

注释:治理众多人如同治理少数人一样,都需要取得支持;如果力量不能得到众多人的支持,长期来看,群众会离散;合并则获得,削弱则散失;众多则挤压在一起;因此,善于战斗的人治理众多人与治理少数人一样,就像对待自己的手和脚一样。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故能至其神;深则疾,疾则奇,奇则诡,诡则无穷,无穷则治。

十一家注孙子

十一家注孙子

卷下主要涉及战争中的特殊情况。其中,第十一篇《九地篇》主要论述了九 地性质、九地的策略和战术。第十二篇《火攻篇》主要论述了火攻的原则、火攻 的方法和战术。第十三篇《用间篇》主要论述了用间的策略和战术。这些篇章的 内容涉及战争的方方面面,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十一家注孙子》的注解全面,不仅对原文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还对每个篇 章进行了总体的解读和分析。这种全面的注解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孙子 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十一家注孙子》这本书的内容摘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它不仅汇集了历代兵家的 精粹,而且对于读者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也很有帮助。它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 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精彩摘录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十一家注孙子》的注解准确,注解者们都是当时的著名军事家,对孙子的 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们的注解不仅准确地解释了孙子的原意,还结合 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进行解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孙子的思 想。
《十一家注孙子》的注解实用,注解者们不仅注重对孙子的思想进行理论上 的解读,还注重将孙子的思想应用于实践中。他们的注解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 地理解孙子的思想,还能够指导读者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孙子的思想。
在书中,我也看到了许多不同学者的见解和注释。这些注释虽然有些时候会 有些许差异,但是总体上都是以孙子的思想和原则为基础的。这些学者的注释不 仅加深了我对孙子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其他文化和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
《十一家注孙子》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许 多有用的经验和技巧,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我将更加注重思考和实践,更加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以期在各个方面都能 取得更好的成绩。

《孙子十一家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孙子十一家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孙子十一家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孙子十一家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又名《孙子十一家注》、《十一家注孙子》、《孙子集注》。

中华书局1961年影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中华书局1961年影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中华书局1961年影宋本《十一家注孙子》计篇孙子曰:兵(1)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2)之以五事(3),校(4)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5)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6)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7)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8)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9)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10),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11)也。

兵者,诡道(12)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13),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14)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1)兵:原义为兵器,后来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等义。

此处指战争。

(2)经:本义为度量,这里指分析预测。

(3)五事:即下面所说的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

(4)校:校量、比较。

(5)同意:大家意愿相一致。

(6)时制:一年四季时令的更替。

(7)死生:这里指作战地形上的死地、生地。

(8)曲制、官道、主用:曲制,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官道,指各级军官将领的职责划分、统驭管理制度;主用,指军需物资、军用资金的供应管理制度。

(9)将:音jiang,这里是如果的意思。

(10)势:战争中的态势。

(11)制权:制,即随从;权,即权变。

制权就是根据某种理由随机处置。

(12)诡道:诡诈、变化的方式和行为。

(13)兵家之胜:军事家们克敌制胜的奥妙。

《孙子兵法》注释

《孙子兵法》注释

《孙子兵法》注释十三篇是按战争发展来划分篇章的,一至三篇谈战争准备,四至六篇论用兵规则,七至八篇为实战作业,九至十一篇专论地形研判,十二至十三篇讲特种战法。

始计第一孙子曰:兵者[1],国之大事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2]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3]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4],革车千乘[5],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6],车甲之奉[7],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8],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之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师者贵卖,贵卖则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竭,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

公家之费,破车罢马[9],甲胄矢弩[10],戟楯蔽橹[11],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孫子兵法〖春秋〗孙武始計第一作戰第二謀攻第三軍形第四兵勢第五虛實第六軍爭第七九變第八行軍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間第十三1/14页始計第一三?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李筌曰:计者,兵之上也。

太一遁甲:「先以计,神加德宫,以断主宠成败。

」故孙子论兵,亦以计为篇首。

?杜牧曰:计,算也。

曰:计算何事?曰:下之五事,道、天、地、将、法也。

于庙堂之上,先以彼我之五事计算优,,然后定胜负。

胜负既定,然后兴师劢众。

用兵之道,莫先此五事,故著为篇首耳。

?王皙曰:计者,谓计主将、天地、法令、兵众、士卒、赏罚也。

张预曰:管子曰:「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境。

」故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也。

戒曰:兵贵临敌制宜,曹公谓「计于庙堂」者何也?曰: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地之远近,兵之众寡,安得不先计之?及乎两军相临,变劢相应,则在于将之所裁,非可以隃度也。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杜牧曰: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不戎。

」?张预曰:国之安危在兵,故讲武练兵,实先务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李筌曰:兵者凶器,死生、存亡系于此矣,是以重之,恐人轻行者也。

?杜牧曰:国之存亡,四?人之死生,皆由于兵,故须実察也。

?贾林曰:地,犹所也,亦谓陈师、振旅、戓陈之地。

得其利则生,失其便则死,故曰死生之地。

道者,权机立胜之道,得之则存,失之则亡,故曰不可不察也。

书曰:「有存道者,辅则固之;有亡道者,推而亡之。

」?梅尧臣曰:地有死生之势,戓有存亡之道。

?王皙曰:兵丼,则死生、存亡、系之。

?张预曰:民之死生兆于此,则国之存亡见于彼。

然死生曰地、存亡曰道者,以死生在胜负之地,而存亡系得失之道也,得不重慎実察乎?五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曹操曰: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

?李筌曰:谓下五事也。

校,量也。

量计远近,而求物情以应敌。

?杜牧曰:经者,经度也。

五者,即下所谓五事也。

校者,校量也。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 人,不得已也。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手
牵手地象一个人一样,这是由于把士卒 置于不得已的境地而造成的啊。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 以治。能愚 将军处事,要沉着冷静,幽深莫测,
沉着冷静 公正 治理、 管理部队要严正有条不紊。能蒙蔽士兵 有条理 幽深莫测 的耳目,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毫无所知。
来不及动员集中;威力加在敌人头上, 就能使他的盟国不能与其配合策应。 他的盟国不敢与其配合策应
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 下之权,
不必急着与各个 因此,不必争着和别的诸侯国结交, 不必急着在各个 国家建交 国家培养傀儡 也不必在别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势力,
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 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威力加之于敌, 倚靠自己的力量 拔,其

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 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 无所往者,死地也。 背后地势险要,前面道路狭窄
进入敌国纵深,叫做“重地”;进入敌
国边沿地带,叫“轻地”;后险前狭的,前 进困难,后退受阻,易被包围的地区叫“围 地”;无处可走的叫做“死地”。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 志;“轻地”,吾将使之属; “争地”,吾将趋其后; 连接 统一意志
三主要韬略及应用?韬略二十七衢地险关兵家必争失街亭马谡丧命中途岛大战红军飞夺泸定桥三主要韬略及应用韬略二十八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项羽破釜沉舟败章邯向罗格尔博士讨还血债蜜蜂军团帮助松下集团渡过难关三主要韬略及应用?韬略二十九乘机而入李自成乘机而入破洛阳诺曼底登陆水门事件与尼克松下野
第十一篇
•九 地 篇
一、原 译 文
束,都能亲密协力,不待申令,都会遵 守纪律。 申令就能服从纪律
约而亲,不令而信。 信,信守、服从。不待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上)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上)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上)同《地形篇》一样,本篇探究的重心也是军事地形,但两篇有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战场作战的角度划分出六种地形,本篇则依据对“人情之理”的深入揣摩,从军队进入敌国的“为客之道”出发而划分出“九地”。

赵本学曰:“上篇《地形》之地,排兵布阵之地也,以宽狭险易言之。

《九地》之地,侵我所至之地也,以浅深轻重言之。

兵之所至,其地有九等,其法不同,大要皆本于人情。

善用兵者,深达人情之理,驭之以术,发之以机,则人可用而地不困。

《孙子》是篇,首序地法于前,次究人情于后,且复覆说而再申之,详悉周密,毫发无漏,其秘旨隐诀告人尽矣。

”可知本篇具有“本于人情”、“详悉周密”的特点。

本篇可以第六段开头“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为界,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话题,再次给予层层展开、深入论述,故而呈现出赵氏所谓“复覆说而再申之”的特点。

“九地”分别指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

本篇第一段对“九地”的概念一一定义后,指出了在每种地形条件下应当采取的战术原则,即“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以上原则显然基于作者以下三种可贵认识:其一是重视士卒作战心态。

其二是凸显了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的思想。

要抢先占据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如争地、衢地,快速通过不利的地形如圮地,并要善于在不利的地形条件下扭转危局。

其三是军事斗争须辅以外交手段。

所谓“衢地则合交”,广交外援,争取同盟,以实现战略意图。

显然,在对“衢地”等地形的研究中,作者已脱离战术层面,而进入战略层面。

而这种较为宏观的战略视野,在文章其后对“为客之道”的探索中,得到了鲜明突出的呈现。

吴如嵩将本篇具有战略高度的用兵原则,依照文脉次序概括为以下八条:第一,面对强敌,必须打敌要害,一战而胜;第二,兵贵神速,攻无备,击不意;第三,投之死地,愚兵激士;第四,同舟共济,齐勇若一;第五,秘密开进,愚卒耳目;第六,威加于敌,其国可毁;第七,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第八,秘密决策,隐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受欢迎的军事典籍之一,它渗透了中国古代时
期的战争哲学和战争策略,一直享有高度的权威和影响力。

十一家注
解是孙子兵法的主要注解之一,这些注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得以发展,向读者提供了丰富而深入的解释和评论。

下面我们将对孙子兵法十一
家注解进行一番解读。

1.《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是孙武兵法最早的一种注解,该注解被认为是汉代名将
孙膑所发明。

这个注解着重于孙武本人的思想和哲学,也对作者的时
代和文化做出了广泛的解释。

2.《孔子兵法》
《孔子兵法》是孔子对孙子兵法的注解。

它分析了孙子兵法中的道德
准则和伦理观念,并将其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3.《吴子》
《吴子》是一个综合性的注解,它包含了对各种不同文本的分析和解释。

该注解的作者非常注重文学风格和表达方式,试图以简洁而有力
的方式阐明孙子兵法的意义。

4.《司马法》
《司马法》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军事著作之一,这个注解主要关注
了军事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它呈现了一种新颖的组织结构和战略,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思想之一。

5.《王氏孙子》
《王氏孙子》是运用反证法对孙子兵法进行注解的一种方法。

此注解
通过考虑战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选择具体的策略。

6.《孙臏兵法》
《孙臏兵法》是由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孙臏所撰写的。

该注解关注战
争实践,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充分利用战略优势等。

7.《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孟子的学生吕不韦所编写的一本大型史书,它主要涉
及道德政治和管理技巧。

该注解将孙子兵法与史书相结合,发展出一
种新的解释方法。

8.《六韬》
《六韬》又称《六书》,是中国古代一本有关兵法的严肃书籍。

它以
战争为背景,阐述了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和商业生活,这与孙子兵法
的理念相同。

9.《三略》
《三略》是两汉时期的杂家学者、军事家和政治家陆机所著。

该注解
阐明了从战争的思想和战略方面为主,将战争思想与哲学相结合。

10.《武侯新书》
《武侯新书》是曹操时期四位著名将领之一的诸葛亮所编写。

这个注
解揭示了孙子兵法的实际运用和应用方法,并将它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11.《孙子吴起注》
《孙子吴起注》是孙子兵法的最后一种注解,是由战国时期著名将领
吴起所编写。

这个注解运用数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具有精确性和逻辑性,阐明了孙子兵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结束语
孙子兵法的十一种注解从不同的方面阐明了它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方法,它们每个注解都有自己的特殊价值和贡献。

每一个解释都凸显了不同
的文化价值和思维方式,并尝试用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孙子兵法中的思想和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