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篇一: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

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析不同参考系中的运动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质点、概念的建立。

2.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

2.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如图所示,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没动,路旁的孩子赞叹他前进得真快。

一个说他静止,一个说他运动,谁说的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教师演示1: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羽毛举高后释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羽毛的运动情景。

提出问题:羽毛在下落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一方面有自转;一方面整体下落。

教师演示2:将漂亮的竹蜻蜓双手一搓,竹蜻蜓便飞到同学们中间。

提出问题:竹蜻蜓的运动跟羽毛的运动一样吗它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合作讨论:既有向前的飞行,又有自身的转动。

课件展示:通过大屏幕播放各种各样的物体的运动: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火车在田野里高速行驶,刘翔箭一般冲向终点线?结论归纳:详细描述的困难在于物体有自己的大小和形状。

讨论交流:是不是我们研究的所有问题,大小和形状都起关键作用而不可忽略呢?创设情景(ppt展示)情景一:地球绕太阳公转(flash动画模拟)情景二:远洋航行的轮船,指挥部要确定它在海洋中的位置情景三: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情景四:火车在从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对比以上所看到的物体的各种运动,并作对比,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即探究可看作质点的条件。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新课标要求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

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2、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学会用计时器测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过学习思考及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体会其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

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4、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象等。

★复习重点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1、知识框架图2、基本概念图解(二)本章专题剖析[ 例1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B.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D. 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解析: 对于A 选项来说,由于速度和加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因此A 错误。

B 选项,tva ∆∆=,速度变化量越大,有可能t ∆更大,a 不一定大,B 也错。

C 选项,加速度a 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a 越大,所以C 对。

D 选项,t v ∆∆称为速度变化率,tv a ∆∆=,故有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

所以D 对。

故答案应选C 、D 。

点拨:本题往往会误将A 、B 选项作为正确选项而选择,原因是没有弄清楚a 与v 、v ∆的关系。

而D 选项部分同学却认为不正确而漏选,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加速度定义式tva ∆∆=所包含的本质意义,造成错解。

[ 例2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x-t 图象如图1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A .甲乙同时出发B .乙比甲先出发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 0处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出发时物体离原点的距离。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样是有体会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分。

这里由作者给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说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进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进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进程,锤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分和辨论,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说明来积极培养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换。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包蕴的对峙统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样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样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依照探究性学习的进程利用假定思维进行学习;(2)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进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爱好支持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持,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交换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旧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遭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到达一个新的认知安稳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共51页)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2时间和位移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5 自由落体运动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3.2 弹力3.3 摩擦力3.4 力的合成3.5 力的分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 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

画家也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经典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经典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经典教学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细解考纲】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与位置变化。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

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与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与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小试身手轻松过关】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基础训练锋芒初显】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和规划,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指导。

本教案涵盖了全册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

课程目标本教案的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研究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与日常生活和科技应用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的章节划分,对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第一章:物理学科概述该章节主要介绍物理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章: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的描述该章节主要介绍物体的运动和运动的描述,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第三章:力与运动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和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等内容。

第四章:力的作用效果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该章节主要介绍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第六章:压力与浮力该章节主要介绍压力和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原理。

第七章:功和机械能该章节主要介绍功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第八章:能量的守恒与转化该章节主要介绍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在不同物体和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

第九章:简单机械该章节主要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第十章:热学知识该章节主要介绍热学知识,包括热能、温度、热传递等内容。

教学活动本教案提供了针对每个章节的教学活动案例,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演示、小组合作研究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本教案提供了针对每个章节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实验报告等,以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价。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使用,希望能够提供一个系统、详细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人教版5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人教版5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人教版5篇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难点】转变经验概念,明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

教学过程(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撕纸游戏猜一猜: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

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二)回顾历史,探究定律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比如:马拉车则车前进,不再拉,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象推车则车前进,不再推,前进的车会停下来;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滚动,不再踢,滚动的球会慢慢停下来。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5篇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5篇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5篇教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曲线运动(1)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3)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情景: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分析总结得到: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推理: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

b: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如果从旁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材分析本课选择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本章章名“运动的描述”点明本章学习的内容是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要理解这些物理量首先必须理解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是高中物理中介绍的第一个物理模型,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是学习后面运动学知识的重要前提,而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将该物体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看成质点进行研究,对更好的进行物体运动描述提供了方便。

其次由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在对物理的运动情况进行描述前首先必须要建立参考系,而所研究的运动形式以直线运动居多,所以用坐标系分析物体位置的变化会更加直观形象,所以本节课在讲授质点和参考系知识的同时,也添加了坐标系这一新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定义和条件,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并初步掌握在哪些情况下把物理看成质点。

2、知道什么是参考系,理解参考系选取在描述物体运动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同时也会用二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这一理想化模型,初步掌握经过科学抽象来抓住物体本质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事例中体验运动描述的相对性。

3、体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质点模型的建立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之一-------科学抽象渗透研究问题时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和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学习和体会“参考系的选取不同对运动的描述可以不同”。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和比较研究物体运动的习惯,提高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本领。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生,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一、课题: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司南版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重点: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五、教学难点: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六、教学工具: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与内容(一)、本章课程的引入:结合课本16页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可见课本16页)(二)主要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1)、各种运动: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2)、机械运动的定义:一个物理相对别的物理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3)、参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参照物,叫参考系教学过程:以课本所介绍的电梯运动为例来说明选择参考系的必要性并强调:对于同一运动,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可能会不同的。

(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教学过程1:学生讨论以下题目:例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须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1、速度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

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和关系;
3. 能够计算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教学重点:
1. 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描述直线运动所需的物理量和关系。

教学难点:
1. 计算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实验器材:直线运动实验装置、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入直线运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特征。

2. 授课:介绍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及其关系。

3. 实验:利用直线运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实测数据计算出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4. 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如何计算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强化学生的理解。

5.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实例加强对直线运动描述的掌握。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延伸: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 拓展: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形式的运动描述,如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理解直线运动描述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

针对练习:1.关于共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共点力B.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是共点力C.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点不在同一点上,则这几个力可能是共点力D.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线可以汇交于一点,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答案】A2、合力和分力看下面图片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水桶所受拉力示意图吊灯所受拉力示意教师总结:两个小孩分别用力F1、F2共同提着一桶水和一个大人单独用力F提着这桶水,都能产生让水桶保持静止的效果。

用拉力为F的一根线悬挂吊灯和用拉力分别为F1、F2两根线悬挂吊灯都能产生使吊灯保持静止的效果。

结论:由于F产生的效果和F1、F2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F是F1 、F2 的合力,F1 和F2 是观察图片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共点力的概念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总结能力为理解合力和分力打下基础F的分力。

合力与分力:假设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前者力就叫作后者力的合力。

后者力就叫作前者力的分力。

出示图片:一个大人和两个小孩提水二、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二力合成出示动画: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教师总结:2.思考: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如何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呢?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还是简单的加减吗?有没有什么可遵守的规律吗?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1、实验目的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关系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2、实验原理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3、实验器材学生观看动画同一直线二力合成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在初中时就已有知识基础,对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进行巩固让学生敢于参与实验,乐于探索,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引导学生分析: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小结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有哪些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有哪些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向心力的定义和方向,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及来源。

2、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掌握向心力的公式并可以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

4、经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形成过程的体验,大胆发表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向心力理论分析到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素养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析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

【教学重点】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的大小也是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实例及分组实验加强感知,突破难点。

【教具准备】1、小球、细绳和光滑木板16套2、小链球16对。

3、向心力演示器16台。

4、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欣赏视频:我国选手赵宏博和申雪在06年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以精彩表演获得金牌,为国争光。

视频中申雪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什么运动?(学生回答: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状态时刻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受到合外力)有力就会产生(加速度)。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外力及加速度的特点。

板书: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二、学生实验引出向心力的定义引导学生分组利用手中的小球、细线、光滑水平木板,构建一个简单的匀速圆周运动,让学生对小球进行受力,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特点:始终指向圆心,从而引出向心力的定义。

板书:向心力1、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始终指向圆心等效的力。

三、学生观察得到向心力的方向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到向心力的方向时刻在变化,是一个变力但始终指向圆心而且和速度方向垂直。

板书: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而且速度方向垂直四、引导学生分析得到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因为向心力和速度方向始终垂直,所以向心力不做功,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得到向心力的作用效果。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人教版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人教版教案标题: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力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力的作用特点和力的合成与分解,掌握速度、加速度和牛顿三定律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1. 掌握力的作用特点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2. 理解速度、加速度和牛顿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运用速度、加速度和牛顿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导入】1. 提问:请举例说明力的作用特点。

2. 引入新知: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展示与讲解】1.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并讲解其中的原理和方法。

2. 通过示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解题思路。

【实践与巩固】1. 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拓展与应用】1. 利用速度、加速度和牛顿三定律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力学问题。

2. 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解决问题。

【总结与归纳】1. 提醒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2. 梳理和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拓宽知识面。

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1. 教学手段:讲授、实验、讨论、练习、解题、引导。

2.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课件、实验器材、讲解示例题。

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参与情况。

2. 传统评估:布置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doc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doc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提问:这个υ-t图象有什么特点?它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又有什么特点?在各小组陈述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同学总结。

2、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提问:在上节的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直线的倾斜程度与加速度有什么关系?它表示小车在做什么样的运动?从图可以看出,由于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着时间逐渐变大,在时间轴上取取两点t1,t2,则t1,t2间的距离表示时间间隔t= t2—t1,t1时刻的速度为v1, t2 时刻的速度为v2,则v2—v1= v,v 即为间间隔t内的速度的变化量。

提问:v与t是什么关系?知识总结: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提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的斜率表示什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什么?展示以下两个v-t图象,请同学们观察,并比较这两个v-t图象。

知识总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分小组讨论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 = 0,= 0,所以加速度为零。

分小组讨论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由于v-t图象是一条直线,无论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v 的变化量v与时间t的变化量t之比都是一样的,表示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

所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学生回答:v-t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t的变化量t之比,表示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

v-t图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t = 0 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v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新课教学一、力和力的图示演示 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 ,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演示 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 变化呢?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 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

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 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吗?(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

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不是有生命的物 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 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问题: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让 学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感觉)(2)、相互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3)、矢量性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其大小有关,也与方向有关。

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那些?举例说明。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演示:关门时,在不同的地方施加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说明了力的作 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1、 力的三要素大小、作用点、方向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把力的三要素完整的表示出来呢?2、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例:一物体重 150N ,画出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的图示。

有时只需要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上 受到了力。

3、 力的单位:牛顿 符号 N演示:竖直上抛一粉笔头,结果它会落在地上,粉笔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二、 重力抛向空中的物体会落回地面,地球在自转而海水不会洒向太空,都是地球与他们之间存g 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

1、 重力的产生: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2)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到其他力等情 况无关。

2、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公式 G=mg 计算,其中 g 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 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 g 的值减小,当纬度增加时, 值增大。

3、 测量问题:如何测重力的大小?重力仍可以用弹簧秤测量,但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弹簧秤要保持竖直、静止状态时读数。

4、 方向例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引导学生找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竖直向下(不能说是垂直向下也不能说是指向地心)5、 作用点(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 力集中于一点(即重心)。

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的确定问题: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是怎样确定的呢? a.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也称匀质物体),且形状规则,重心就是其几何中心。

如:均匀细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心。

讨论:对于非匀质物体和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怎样决定呢?b. 非匀质物体和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仅与形状有关还与物体内的质量分布有关。

演示悬挂法和支撑法找重心(适用于薄板)原理: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是对平衡力,绳的反向延长线必过重心 三、四种相互作用力(自学)问题:自然界中存在着哪几种相互作用,其区别是什么? 1、 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2、 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于电荷之间和磁体之间,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3、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作用范围小,但弱相互作用的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 10-12小结力在我们初中已接触过,但其概念的理解仍是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 问题上,并且两个力的地位是相同的。

重力的学习中,重点应放在重心上。

作业布置课本 57 页 1 23.2 弹力教学过程( ( 引入问题: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产生哪些作用效果? 答: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问题:能不能列举一些外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

学生活动教师分析: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加外力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也就是我 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一、弹性形变演示:用弹簧、橡皮筋、塑料直尺演示, 1)改变外力大小,观察形变量的大小。

2)当 外力撤去后物体可以恢复原状。

问题:若拉弹簧的力过大,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结1.发生形变的物体如果在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这样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叫做弹力。

所以,产生弹力的条件 是: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

演示1.用激光器和平面镜演示桌面的微小形变。

2.用椭圆形的瓶子演示瓶子的微小形变。

小结: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要知道“放大”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几种弹力1.桌面和放在桌子上的蓝球或足球。

分析蓝球或足球的形变情况,判断球对桌面的弹力方向。

根据前面的实验知道,桌面因 发生形变而对球产生一个向上的弹力。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它们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2.绳子的拉力当用外力拉绳子时,绳子将伸长,由于要恢复原状,因而对施加外力的物体产生一个力 的作用,这个力沿着绳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但弹力与形变量的定量关系通常比较复杂, 而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则比较简单。

问题:要想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定量关系,需要哪些器材?怎样实验?怎样 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得到规律? 学生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

分析学生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长(或缩短) 的长度 x 成正比,即 F=kx 。

说明:1。

式中的 k 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 N/m 。

2.式中的 x 是弹簧的形变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

3.上式的适用条件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四、巩固练习1.怎样制作一个弹簧称。

主要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

2.要测量一个准确弹簧称内弹簧的劲度系数,说出至少需要的器材。

主要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

甲0.10.20.30.4x/m3.问题与练习第3题,五、布置作业问题与练习第4题。

课外训练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B.弹力的大小总与物体本身重力的大小成正比C.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存在弹力D.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2.画出图中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3.一根大弹簧内套一根小弹簧,大弹簧比小弹簧长0.2m,大、小弹簧的一端平齐并固定,另一端自由如图甲所示,当压缩此组合弹簧时,测得力与压缩距离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求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各是多少?654321OF/N乙3.3摩擦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生活中摩擦无处不在,同学们举例说明(学生活动)复习初中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分类:一.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vF桌子静止在斜桌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有无静摩擦力?面上,有无静摩擦力?手推桌子,桌子与地面有无静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以手推桌子为例)①开始用很小的推力,推不动,分析桌子受力情况。

②再用稍大的力去推,还是静止不动,分析受力情况③继续增大推力,讲桌开始运动,分析受力情况。

分析:桌子在推力作用下相对地面静止,但在沿这个力的方向上有相对运动趋势,就是因为桌子跟地板之间发生了摩擦。

这个摩擦力和推力都作用在桌子上,他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因此桌子保持不动,这时发生的摩擦叫静摩擦力。

结论: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

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探究静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活动)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外力有关4.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5.最大静摩擦力就是物体刚开始运动时所需的最小推力。

书P61实验结论:静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它的极限值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可见,静摩擦力的大小在一个范围内:0<F静≤Fmax6.关于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方法一:根据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条件方法二:假设法例:斜面上有一物体,质量为m,在斜面上静止不动,m受摩擦力吗?为什么?7.静摩擦力的作用拿在手中的东西不会滑落把线织成布,用布缝衣服,也是靠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例:如图,物体在F的作用下静止,当F的大小变化时,分析物体所受F 的静摩擦力情况。

二.滑动摩擦力以手推桌为例,继续增大推力直到桌子开始运动,一旦物体运动物体就受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是因为受到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3.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学生活动)粗糙程度,正压力,材料等实验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之间的正压力F N成正比,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料有关。

4.大量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F=µF NF为摩擦力,FN为压力(对物体表面垂直的作用力),µ为动摩擦因数.其数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

5.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例: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的重力为 10N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 滑动摩擦系数为 0.2,求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解:此时,物体与地面之间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所以滑动摩擦 力 F 滑 µF N = µG= 0.2×10N=2N方向水平向左 学生练习若该物体在 F=40N 的作用下沿墙下滑,物体与墙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0.2,求物体所 受的滑动摩擦力。

三、摩擦力的应用1、摩擦力的重要性(1)走路须靠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才能行走。

(2)摩擦力使运动物体能停止下来。

(3)悬吊物品须靠钉子与墙的摩擦力。

(4)由于摩擦力,平面上的物体不致因为倾斜而摔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