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梗概
儒林外史的每章梗概
儒林外史的每章梗概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清朝儒林内外的种种灰暗与荣光,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病。
全书共分为二十回,以下是每章的梗概:第一回:梦断儒林社子正学士痛失场中文甲等,遭人讽刺离愤而去。
闲时结交了戴文简、杨文科、冯梅山等几位朋友。
第二回:班固自传方申极力追求功名,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
和戴文简交好认识了蓝花陆。
第三回:太尉亲信宋福保为小官,父亲宋伯仁追求俸禄,与洪亮卿交好。
太尉介绍了一个士人,但士人以国事为重,不与居官骄奢之辈来往。
第四回:祸中有福张藻为人耿直正直,屡遭冤屈,不肯徇私。
因为触怒了社子正学士,被贬去地方任职。
第五回:曾子夹消宋福保有人血气,父亲去世后心情激愤。
被张藻劝阻后决志追求功名。
在饭馆中与徐奎来往。
第六回:扬州试院宋福保考取了举人之级,钟监察在考试时一度误会宋福保作弊,后宋福保帮助钟监察重获失散的女儿。
第七回:有是非难串通作案的官民勾结屡禁不绝。
戴文简接到指令责令宋福保赶紧去江南巡按司任职。
第八回:糟马湾正当宋福保办事期间,梁侍郎诬陷宋福保,将其拘捕入狱。
杨文科设法营救,最终使宋福保被释放。
第九回:指鸡盗犀文科中举的人多以贿买判官之事为荣。
蓝花陆意外发觉宋福保不是那类腐朽之人,对其产生好感。
第十回:女捧贾帽杨文科家中发生丧事,套出冯梅山的办法救了宋福保。
杨文科的老板李梦阳上京考试,请求杨文科转手后送给杨公,并为杨文科打造一个前程。
第十一回:狂话懒书遭到上官遗诏贬斥后,杨文科痛心,决心远离官场,郭儿和自己改行教书。
第十二回:东园社日东园90岁寿宴上有许多学者聚集,四人去了东园,发现宴会上有中了闲书中通缉的人。
第十三回:暂退山野宋福保暂时回乡。
蓝花陆带领大家寻找复制为别人并参加考试的青年。
晓月婢女重拾攻读文书志向。
第十四回:冈峦匹夫蓝花陆使用计谋成功去世父亲的财产。
宋福保来往公堂安慰民情,得到民众的拥护。
第十五回:西湖月朝廷去除了一个贪官,并展示了一幅捉拿贪官的画。
儒林外史每回概括
儒林外史每回概括1、王冕出身贫寒,善画荷花。
京师魏素欲见他,但因不愿与官员交朋友,又怕受到伤害,便动身前往山东。
山东洪水过后,他回到家乡。
元朝末年,明军叛乱,母亲去世后,朱元璋一统天下。
为了逃避做官,他隐居到会稽山。
2、薛家集乡绅商议春节期间举办龙灯节。
这期间,我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位老师。
夏先生推荐了60多岁的周进。
周晋设宴时,邀请梅九一同前往。
然而,获得了秀才称号的梅九却在宴会上调侃周晋,并告诉周晋自己梦见了获得了好兆头的秀才。
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学校。
他还鄙视周晋。
他还讲述了自己的梦想故事,自己和周晋的学生荀梅有幸一起获奖,他们正在想办法弥补。
周晋很受刺激。
村民嘲笑荀梅为“荀金石”,认为都是周晋的错,并解雇了周晋。
后来,周晋和姐夫一起去省城做生意。
路过公园时,他受到过度刺激,撞到了墙上。
本文反映了文人之间互相轻视(学历高的人看不起学历低的人)和文人制造神秘的现象。
3、周瑾的姐夫等人可怜周瑾,便凑钱为他捐了一个监,这样就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
后来,他通过科举考试,被任命为广东进士。
于凡考中进士,出于怜悯而被录取。
后来,他考试顺利,考取了。
张乡绅来交朋友,给了他钱和房子。
这篇文章体现了文人追求仕途、追随潮流的变态心理。
4、范进的母亲突然得到了豪华的房子和家具,激动得死去活来。
范进守丧三年后,张敬斋随范进到高要县唐至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宰杀农牛,禁止食用牛肉。
恰巧回民来送牛肉,希望县令不要严禁牛肉。
张敬斋将此视为“严法以升”的契机,并了解到县里把送牛肉的人打死了,导致回民围攻。
这篇文章体现了官绅张敬斋夺取民田、抗击秋风、通过陷害他人来达到自己升迁目的的阴险图谋。
5、唐志贤处理完回民案后,有两个人来状告严恭胜。
一个告严公胜抢别人的猪,另一个说严公胜要别人的钱。
地方法官下令逮捕。
严恭胜因害怕犯罪而逃走。
哥哥严建生替他打官司,自己出赔偿金,打理一切。
后来严建生的妻子王氏病重,他的小妾巧玉被扶立为正妃。
儒林外史文章概括
儒林外史文章概括《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
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通过描绘士人生活的精神道德状况,终结了士人精神的传统价值,并以此为基点给小说增添了深刻的文化意蕴。
《儒林外史》故事梗概1.周进中举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
后又考中举人。
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2.范进中举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
3.严监生病故严监生因病去世后,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
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而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
反映了科举制背景下是人情淡漠、世态炎凉。
4.委任人才万历四十三年,水旱偏灾,百姓聊穷。
河南道监察御史单扬言上奏朝廷说,是因为民间有很多有才学之士,朝廷不委以用,有才无处施展,积聚的怨气与天地合为一体,致使水旱成灾。
因此请求朝廷深入民间调查,对于确有才学的,不论生死,均赐予学位,以梳理气息。
朝廷采纳,对于文中出现的贤人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学位。
儒林外史每回内容梗概
儒林外史每回内容梗概第一回:南京儒林贤达挤漏本回介绍了主要人物林则徐在儒林中的境遇,他努力追求知识,却时常受到同门的排挤和嘲笑。
他与一些朋友合作创办一个读书会,通过互相帮助和学习,逐渐逆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第二回:魏忠贤遗像落水本回主要讲述了林则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获得了魏忠贤的遗像,并为此感到不安。
原来,魏忠贤拥有巨大的权势,他的遗像有着神秘的力量。
林则徐通过一番努力,最终摆脱了魏忠贤的遗像带来的困扰。
第三回:太平王金口春筹安本回主要描述了太平王金口春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太平王是一个贫困的书生,在一次赌局中借助自己的才干获得了胜利。
他通过善于推理和利用,成功地打败了自己的对手,并获得了丰厚的奖励。
第四回:吴浮云侠骨传后试客本回主要介绍了吴浮云,一个以侠义心态行侠仗义的人物。
吴浮云经过一番折腾,最终挑选出了一个背负巨债的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并给予他追求自由与正义的机会。
第五回:花阴道人学艺发名本回讲述了花阴道人的成长历程。
他在儒林中遭受一系列的打击和排挤,但他并没有放弃。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学者,并为儒林所看重。
第六回:各打五十大须撤文本回主要讲述了一场儒林的招生考试。
在考试中,一些有才华的学子展示出自己的才能,而其他人则因没有表现出色而被撤销文职。
这场考试无疑对儒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七回:京兆书剑谈文艺本回主要讲述了京兆书剑的故事。
京兆书剑出身低微,但却拥有出众的文艺才华。
他通过才能与努力,逐渐赢得了儒林的认可,并展现出了自己在文艺领域的独特魅力。
第八回:儒林风霾瘴癌病本回描述了儒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
儒林风气陈旧,法规繁琐,严重制约了儒林学子的发展。
然而,一些人并不满足于现状,开始推动变革,为儒林注入新的活力。
第九回:吕洞宾滚巨蛋累积福本回讲述了吕洞宾的故事。
吕洞宾勇敢、正直,他通过行善积福,滚动巨蛋,最终成为了一个极富福气的人。
他的故事鼓励人们尽善尽美,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儒林外史章节梗概
.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
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
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
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2.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
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
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
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
3.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
后又考中举人。
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4.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
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5.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
严贡生畏罪而逃。
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
6.严监生病故。
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
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
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
7.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
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
其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
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并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
8.王惠回省城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
到南昌后,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
后来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
9.娄公子两人回省城的路上,看到了为其家族看坟的仆人邹吉甫的儿子邹三,自言在附近住。
娄氏公子于是进家看望。
席中得知杨执中因替人管账有亏空,被下了监狱。
娄氏公子决定救人。
回到家后,叫家仆晋爵带银子去县里讲清,摄于娄府的家威,知县放了杨执中。
儒林外史故事梗概简短
儒林外史故事梗概简短【原创版4篇】目录(篇1)I.引子II.儒林外史简介III.故事梗概IV.结语正文(篇1)一、引子《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明朝末年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
二、儒林外史简介《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清代知识分子生活和思想的讽刺小说,全书以明朝末年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列人物形象,如王冕、杜少卿、马二先生等,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知识分子的思想困境。
三、故事梗概1.杜少卿: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他具有独立自主的性格,不依附权贵,不贪图富贵,是作者理想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物。
2.王冕:是一位有才学的画家,他的性格善良、孝顺、正直,不愿意卖画求名,而是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3.马二先生:是书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一位读书人,但是思想陈旧,为了功名而不择手段,最终堕落为一名道貌岸然的贪官。
4.其他人: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如钱玉郎、牛浦生、余亚仙等,他们的性格各异,各自经历了一段不同的故事。
四、结语《儒林外史》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知识分子的思想困境,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思考。
目录(篇2)I.引言II.儒林外史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III.儒林外史的主要人物和情节IV.儒林外史的主题和意义正文(篇2)引言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明朝儒林众生相的讽刺小说,由明朝著名文学家吴敬梓创作。
小说以明朝万历年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群儒林中人的生活、思想和行为,揭示了明朝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丑陋。
主要人物和情节小说中的人物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儒林四杰:王守仁、徐渭、杨慎和李时中。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经历,但都以儒家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追求着功名和学问。
小说通过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展现了明朝儒林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此外,小说还描写了许多其他的人物,如王守仁的妻子、徐渭的母亲、杨慎的朋友等。
儒林外史每回概括
儒林外史每回概括《儒林外史》是清代文学巨匠吴敬梓所著的一部关于官场及民间生活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中涉及了众多人物和事件,每回的情节开展均叙述严谨,言辞精练,需要读者耐心品味。
本文将按照小说的顺序对每回的情节进行简要概括和评论。
第一回:旧历的正月初三,一位读书人龙应台初到汝阳县任职。
他在县衙门前碰到落难的车夫,帮助他脱困,并找到了马车老板。
在这个过程中,龙应台得到了几个好朋友,并和县官孙文相交甚欢。
本回主题是“感恩图报”,展现出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第二回:县长公子孙文在拍出猎杀野兔的美照后,向代县官赠送了孙子弓。
此事引起代县官的关注和不满,对孙文进行了惩罚。
邻县状告汝阳县的盐议衙门,要求提取他们县的部分盐库。
龙应台等人开始研究问题并解决了这一问题。
本回主题是“权力斗争”,揭示出了官场人物的“你争我夺”的复杂人际关系。
第三回:新的状元袁绍熙到任后,守旧的官员竟然组织了一个“听音乐报社”来监视他的行为。
袁绍熙故计重施,安插蝴蝶衙役来收集情报。
地方官府的文化局要求领导送钱给他们来维护道德和文化发展。
本回主题是“权谋政治”和“文化的真假、虚假和功利性”,展示了文化官员的虚伪和尴尬,以及贪官污吏掩盖罪行的套路。
第四回:县令因喜欢中了进士点后的裴少俊,来到裴家和他父亲裴元春交朋友。
当他注意到装扮俨然的裴家家庭后,质疑他们的身份和财富。
裴元春让他们吃了自己种植的菜,并送给了他们一份寿礼。
县令感到很惊讶,看到了裴家的财富以及他们的确切身份。
本回主题是“人情礼仪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复杂性和强大感召力。
第五回:梦觉房论戏表演欲狂,梦想重新制定古代戏剧的规则以及推翻现代剧目的传统。
并且,他面临了各种阻碍和挑战,并在不幸中死去。
本回主题是“社会变革与戏剧革命”,挖掘了文化和社会变革的根源和局限性。
第六回:人物朱寿夫和严嵩之前让卖花女生得愤怒的恶劣行为。
她唱了一首诅咒他们的歌曲,并得到了一些财物以保农业和渔业。
《儒林外史》每回概括
《儒林外史》每回概括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讽刺科举制度,成进士不是有才学,有本领,有靠山才是举业成功关键。
为名流宗师立传,是全书的宗旨。
第二回:王孝廉村店忻故事周蒙师暮年入少林此回讲说的是在明朝中期江南的一个小村镇里,有个叫周进的读书人,六十岁了还是个童生。
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此回讲说的是周进因同情提拔范进,范进中举后因回家路费和衣服都无着落而发疯,被岳丈打醒的故事。
第四回:荀政员教子一生正名李八公备祭四子渡厄此回说的是鲁小姐用李越的占文成功被登第鲁老先生借李越安排儿子的工作的事,此回最后两句最重要“说予从到南京到宁国府跟汤家过第一个重阳节……走啊走走到堂屋里抬头看到中间挂着一幅中堂画,画着一个大胖小子抱着一条大鱼。
”暗示这户人家将来必有一胖小子中举。
第五回:严监生疾终正名王举人幸得联姻此回写的是严监生病重的一段事,从这个回目上看并没有什么好玩的。
但别急,好玩的在后头。
第六回:严贡生畏责留遗书赵氏取钱遇官司此回讲的是严监生死后那些骚扰的人也没有能耐再骚扰了,赵氏孤儿寡母生活又回归了平静。
但好日子没几天,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又来捣乱了。
第七回:范学道视学报师恩王员外立朝敦友谊此回讲的是范进中举后到山东荏平县赴任的故事。
此回中范进中举后高兴得疯了,后来被岳丈打醒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后半部分讲的是县官到任后把张乡绅送到县里的礼物清点封存起来并传下话来:“叫管家们打扫县轩庭宇,去大堂上一律摆设刑具。
”这个时候来了一邻县的首事乡绅向知县请安,见状知县脸露喜色笑哈哈说道:“既是到两省大常银三百两候赐反光文蟒几副”。
后来才从同僚那里得知那两位做官的朋友说该省抚台最近下了一个让府上将限期交银一千两的告示。
知县听后大惊失色……这个故事讲的是做官要谨慎,做事要思量后果。
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此回说的是蘧公孙在娄府书房里与两位公子谈诗论文、讲论学问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家不陌生,我略作补充把。
《儒林外史》每回梗概
《儒林外史》每回梗概1、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
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
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
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2、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
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
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
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
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
周进很受刺激。
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
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
本篇体现了文人相轻(学位高的看不起学位低的)、文人们故弄玄虚的现象。
3、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
后又考中举人。
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4、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
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
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本篇体现了官绅张静斋夺人田地、打秋风、通过陷害别人达到自己升官目的的阴险心计。
5、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
严贡生畏罪而逃。
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
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重病,妾巧语被扶为正房。
在举行婚庆的当天,王氏病亡。
后来,严监生也病故。
文章体现出了严贡生的霸道、赵氏的心计和严监生的吝啬。
6、严监生病故。
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
儒林外史故事梗概
儒林外史故事梗概儒林外史》(中国)清朝吴敬梓著[故事梗概]●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错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七岁丧父,十岁给人放牛,十七八岁靠画画挣钱,不满二十岁就把"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
"他不求官爵,不交朋友,终日闭门读书,十分仰慕屈原。
危素喜爱他的画,让时知县派人约他相会,他装病不见;时知县"屈尊"去访,他又外出不见。
吴王朱元璋特来拜访,王冕认为此法一立,文人有厄,便隐居不出,后病逝会稽山中。
●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夏总甲推荐周进在薛家集学堂做馆。
王举人在庵里避雨,大吃大喝,周进只能吃老菜叶、喝白开水。
次日雨住,王举人走了,他替人家打扫鸡骨头等。
周进因没巴结夏总甲,被辞馆失业。
随姐夫金有余到省城做买卖。
周进参观贡院。
见了号板,一头撞去,不省人事。
●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周进被众人救活后,扯着号板大哭,直哭到口里流出血来。
众人把他抬到一个茶棚,凑银子与周进纳监进场。
进头场,"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果然中了。
汶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
京试又中了进士。
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
周进赴任,决心不屈真才。
周进把范进的卷子看到第三遍时,连连称赞,在试卷上画了三个圈,填上"第一名"。
魏好古等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因没盘费,与岳丈商议,被骂得狗血淋头。
出榜那日,家里无米下锅,母亲叫范进拿着老母鸡去换米。
三骑飞马来报,说范进中了,老太太请人去找回儿子。
范进见了升挂的报贴,喜出往外拍手大笑,说着"我中了",一交跌倒,不省人事。
老太太用白开水把他灌活,他一边笑,一边向外面跑去。
胡屠户一个嘴巴把范进打晕了,喘息过来后不疯了。
张乡绅与范进拉扯世兄弟,送给五十两银子为贺礼,并邀范进搬到他东门大街上去住。
自此,前来奉承的,送田产的,送店房的,投靠为仆的,样样都有,几个去住。
儒林外史每回内容梗概
儒林外史每回内容梗概第一回:考试落第欢喜冤家第一回通过欢喜冤家的描写展示了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关系。
主要情节是主人公秦钟考试落第,他的朋友周学士轮番批评他的懒散和不努力。
然而,虽然他们经常争吵并互相讽刺,但他们实际上是欢喜冤家,他们最终还是相互扶持。
第二回:相亲差错窘迫殷家第二回描写了主人公秦钟和他的朋友周学士参加相亲的情节。
秦钟被安排与富家小姐相亲,但由于误会,他最终成为了富家小姐派人来找的侍卫。
秦钟被迫扮成侍卫,生活窘迫。
在这一回中,作者通过描写秦钟的坚持和勇气,展示了他的乐观和积极的性格。
第三回:遇见老夫子风波起第三回以主人公秦钟偶然遇见了一位废弃了孔子造像的老夫子开始。
通过秦钟对老夫子的崇拜和敬仰,作者向读者展示了秦钟的浓厚的儒家文化底蕴。
与此同时,风波也开始在儒林中起来。
第四回:解开谜团神秘来客第四回中,秦钟和周学士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推理和解谜,揭开了儒林中一个神秘来客的身份之谜。
这个神秘来客竟然是上任大员之子,并且隐藏着一个家族秘密。
这一回中充满了悬疑和紧张的情节,引发了读者对整个故事的更大兴趣。
第五回:知己难寻书院恩怨第五回描写了秦钟与周学士的情谊日渐增进的情节。
秦钟因为他不屈不挠的个性和勤奋的学习态度,赢得了周学士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
同时,书院内部的恩怨也浮出水面,展示了儒林内部的复杂关系。
第六回:权谋暗斗历史考试第六回中,儒林内部的权谋暗斗开始展开,秦钟和周学士被卷入其中。
他们参加了一场历史考试,考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困难和阻挠。
然而,秦钟和周学士通过智慧和努力,最终获得了好成绩,并且秦钟以出色的表现终于获得了进入儒林中的机会。
第七回:儿女情长打破旧俗第七回以秦钟的婚姻问题为主线,展示了传统和现代观念的冲突。
秦钟喜欢的女子是他朋友周学士的妹妹,但根据传统习俗,直系亲属间不可通婚。
然而,秦钟和周学士决心打破旧俗,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这一回通过儿女情长的描写,深入探讨了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
儒林外史每回概括
儒林外史每回概括第一回:介绍了主人公孔夫子的来历和学问;第二回:介绍了孔夫子的学生庞统,以及其在科举考试中的遭遇;第三回:讲述了庞统在官场上的表现,以及与同僚的交往和斗争;第四回:介绍了庞统的弟子方守仁,以及他的学问和为官之道;第五回:讲述了方守仁的挣扎和奋斗,以及他与同僚的关系和斗争;第六回:介绍了方守仁的友人杨继盛,以及他的学问和为官之道;第七回:讲述了杨继盛的遭遇和励志故事,以及他的朋友们的关系和互动;第八回:介绍了孔夫子的后裔孔源,以及他在官场上的表现和困境;第九回:讲述了孔源的思想和态度变化,以及他与官员们的互动和斗争;第十回:介绍了孔源的学生袁宏道,以及他在科举考试中的遭遇;第十一回:讲述了袁宏道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挣扎,以及他的家庭问题和解决方案;第十二回:介绍了袁宏道的朋友和同僚,以及他们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斗争;第十三回:讲述了袁宏道面对艰难困境时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他与父亲的关系和发展;第十四回:介绍了袁宏道的挚友唐骏,以及他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十五回:讲述了唐骏的遭遇和奋斗,以及他与同僚的关系和斗争;第十六回:介绍了唐骏的女儿唐玉,以及她的事业和情感生活;第十七回:讲述了唐玉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挑战,以及她的朋友们的关系和互动;第十八回:介绍了唐玉的挚友邢春台,以及他的思想和为政之道;第十九回:讲述了邢春台的遭遇和励志故事,以及他与同僚的关系和斗争;第二十回:介绍了邢春台的女儿邢丽君,以及她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二十一回:讲述了邢丽君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挣扎,以及她的家庭问题和解决方案;第二十二回:介绍了孔夫子的后裔孔尚任,以及他的学问和为官之道;第二十三回:讲述了孔尚任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挑战,以及他与父亲的关系和发展;第二十四回:介绍了孔尚任的朋友和同僚,以及他们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斗争;第二十五回:讲述了孔尚任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他与女性角色的关系和互动;第二十六回:介绍了孔夫子的后裔孔镇,以及他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二十七回:讲述了孔镇在官场上的表现和奋斗,以及他的家庭问题和解决方案;第二十八回:介绍了孔镇的挚友周应龙,以及他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二十九回:讲述了周应龙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挑战,以及他的朋友们的关系和互动;第三十回:介绍了周应龙的女儿周淑怡,以及她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三十一回:讲述了周淑怡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挣扎,以及她的家庭问题和解决方案;第三十二回:介绍了唐玉的侄子唐旺,以及他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三十三回:讲述了唐旺在官场上的表现和奋斗,以及他的朋友们的关系和互动;第三十四回:介绍了唐骏的孙女唐宛儿,以及她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三十五回:讲述了唐宛儿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挑战,以及她与同僚的关系和斗争;第三十六回:介绍了唐宛儿的挚友张石山,以及他的思想和为政之道;第三十七回:讲述了张石山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挣扎,以及他与同僚的关系和斗争;第三十八回:介绍了张石山的侄女张秀英,以及她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三十九回:讲述了张秀英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挑战,以及她的家庭问题和解决方案;第四十回:介绍了孔尚任的朋友黄柏,以及他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四十一回:讲述了黄柏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斗争,以及他与同僚的关系和互动;第四十二回:介绍了黄柏的女儿黄芸,以及她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四十三回:讲述了黄芸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挑战,以及她与同僚的关系和斗争;第四十四回:介绍了孔夫子的后裔孔尚书,以及他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四十五回:讲述了孔尚书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挣扎,以及他的朋友们的关系和互动;第四十六回:介绍了孔尚书的女儿孔香,以及她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四十七回:讲述了孔香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挑战,以及她的家庭问题和解决方案;第四十八回:介绍了孔香的朋友和同僚,以及他们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斗争;第四十九回:讲述了唐玉的侄子唐清,以及他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五十回:介绍了唐清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挣扎,以及他的家庭问题和解决方案;第五十一回:讲述了唐清的朋友和同僚,以及他们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斗争;第五十二回:介绍了杨维垣的女儿杨柳,以及她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五十三回:讲述了杨柳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挑战,以及她与父亲的关系和发展;第五十四回:介绍了杨柳的朋友和同僚,以及他们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斗争;第五十五回:讲述了方守仁的侄子方大同,以及他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五十六回:介绍了方大同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挣扎,以及他与同僚的关系和斗争;第五十七回:讲述了方大同的女儿方蓉,以及她的学问和为政之道;第五十八回:介绍了方蓉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挑战,以及她与父亲的关系和发展;第五十九回:讲述了方蓉的朋友和同僚,以及他们在官场上的表现和斗争;第六十回:总结了全书内容,并阐述了吴敬梓的思想和立意。
《儒林外史》故事梗概
《儒林外史》故事章回梗概(1-56回)1、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
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
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
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2、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
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
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
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
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
周进很受刺激。
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
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
本篇体现了文人相轻(学位高的看不起学位低的)、文人们故弄玄虚的现象。
3、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
后又考中举人。
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4、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
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
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本篇体现了官绅张静斋夺人田地、打秋风、通过陷害别人达到自己升官目的的阴险心计。
5、汤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
严贡生畏罪而逃。
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
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重病,妾巧语被扶为正房。
在举行婚庆的当天,王氏病亡。
后来,严监生也病故。
文章体现出了严贡生的霸道、赵氏的心计和严监生的吝啬。
6、严监生病故。
儒林外史 梗概
儒林外史梗概《儒林外史》是中国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
小说以描述明清两朝间儒林之内外的风气、人物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并对当时的封建道德观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下面是《儒林外史》的梗概。
《儒林外史》以清代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亨员的儒林坊丰镇的一位知县的故事。
亨员是一个品行正直,儒学修养深厚的官员。
他一直以来对这个执政朝廷充满了希望和憧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
然而,他却发现执政官员无视民生,只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奢侈享乐,对正直忠诚的官员漠不关心。
在与一些官员的交往中,亨员看到了这个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通过展现儒林内外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深刻剖析了当时社会道德堕落的原因。
在儒林内部,骄纵淫逸、因循守旧的风气是人们的普遍心态。
许多学士们成天只知吟诗作对,而不重实际治理和民生改善。
他们只追求功名利禄,为了取得好的官职,不择手段地向上请托、讨好上级。
在儒林外部,农民们生活艰辛,受尽苦难。
小说描写了许多农民家中的困境和矛盾,他们被官员征收高额赋税,生活无法为继。
而一些官员却放纵自己的亲友,让其收取非法徭役,甚至漠视农民反抗的权利。
在小说中,亨员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品质。
他坚持以道义为准则,尽心竭力为百姓伸张正义。
他还努力推动教育改革,让百姓了解儒家经典,并通过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然而,他的种种努力都得不到上级官员的认可和支持,反而被以功未达而罢官。
小说的结尾,亨员辞官回乡后,获得了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他将自己的一生经历总结为“好心动手无,好在动心处”,并决定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并将其传承给后人。
通过《儒林外史》,吴敬梓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对豪强恶霸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小说中的亨员形象展示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于社会进步的追求。
虽然亨员最终被迫辞官回乡,但他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为百姓争取利益,展现出了儒家理想的一面。
儒林外史情节梳理概括
儒林外史情节梳理概括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第一回写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他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而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这一回主要写了王冕刻苦勤奋自学成才之后,如何拒绝权贵的拉拢和招募,远离名利场,并自得其乐。
显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志趣追求,篇末点出全书主旨,点出八股取士是对读书人的异化,引发读者对千古文人之名利观的思考,统领全篇。
儒林外史故事梗概
儒林外史故事梗概(一)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
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不禁感叹:这种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他们因此会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
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像王冕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王冕死后百年的明朝成化年间,文人们所走的是一条醉心于科举功名的歧路。
明宪宗成化末年,山东兖州府有一位教书先生,名叫周进,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
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
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
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堪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
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
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
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
过后不久,范进又去应考,中了举人。
当时,范进因为和周进当初相似的境遇,在家里倍受冷眼,妻子对他呼西唤东,老丈人对他更是百般呵斥。
当范进一家正在为揭不开锅,等着卖鸡换米而发愁时,传来范进中举的喜报,范进从集上被找了回来,知道喜讯后,他高兴得发了疯。
儒林外史 梗概
儒林外史梗概《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的历史背景为背景,通过塑造一批形态各异、生活在儒士园地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士人的悲剧命运。
以下是《儒林外史》的梗概。
小说以林则徐(原型为真实历史人物林则徐)为主角,通过他的一生经历,展示了明朝灭亡和清朝兴起的历史过程。
林则徐年少时机智聪慧,具有卓越的才华和辩才,但因家族贫困改嫁到有钱人家。
然而,他不忍心见到农民受苦,选择了从事官员工作,为百姓谋福利。
林则徐初次任职于江西乡试,他在试场上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聪明才智,被垂青为人才,得到提拔。
然而,他的巨大成就引起了权臣的嫉妒,导致他被贬至孤岛小地方生活。
但林则徐并没有放弃,他在那里任职了几十年,尽职尽责,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随着历史的变迁,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林则徐作为士人,又面临了新的选择。
他开始犹豫,不知道是应该投降还是坚守明朝国家意识。
最终,在一位好友的劝说下,他选择了投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和百姓。
然而,林则徐的投降并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认可和尊重。
相反,他被看作是投机者,被贬为外地官员。
林则徐感到失望和悲愤,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坚持理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承认,被提拔为辽东总督。
在辽东地区,林则徐的改革举措得到了认可和支持,他将前所未有的机会带给了当地的百姓,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但是,他的改革也遇到了困难和阻力,一些地方官员不愿接受新思想和新政策,甚至暗中阻挠。
林则徐为此大费周章,不断努力取得了阻滞。
然而,他的改革努力最终因为外部政治因素被中断。
最后,林则徐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他在临终的时候,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感叹时运不济,但并未悔恨。
他认为,自己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为了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事情,值得骄傲和自豪。
整个小说以林则徐的一生为主线,通过他与时代的亲密关系,展示了明末清初中国社会思想改革的曲折历程,以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悲剧命运。
儒林外史 全书概括
儒林外史全书概括
《儒林外史》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部巨著。
以下是对《儒林外史》全书的简要概括:
故事背景:
《儒林外史》写于清代康熙年间,小说背景设定在明朝末年,讲述了以儒士为主体的社会风尚和政治风云。
小说以讽刺、揭露社会弊病为主线,通过对各种形形色色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困境和社会的种种弊端。
主要情节:
小说以主人公聂豹为中心,通过他的身世、成长、仕途和人生遭遇展开叙述。
聂豹在剑南书院求学时因为一次不慎揭露了教授们的弊端,导致他在儒林内失业,不得已走上了儒林外史的道路。
在外史的路上,聂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包括懒散、奸诈、愚昧、虚伪的儒士,以及一些真诚、仁爱、宽厚的人物。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小说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
小说情节曲折,情感丰富,融入了许多寓言故事,通过这些寓言和聂豹的遭遇,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对儒学内外弊病的批判态度,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深刻观察。
主题和意义:
《儒林外史》以儒学为背景,但通过对儒学内外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对士人阶层的腐败、虚伪进行了犀利的批评。
小说对社会、政治、伦理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形成了一部既有文学价值又有深刻社会启示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梗概
一、《儒林外史》简介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珍品之一。
小说以清朝中期为背景,以主人公冯梦龙的经历为线索,生动展现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况、儒学的兴衰以及社会风貌的变迁,被视为描写清代士人风貌的重要作品。
二、《儒林外史》的故事情节
1. 主人公冯梦龙的出身
冯梦龙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农家,但他聪明才智过人,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认真学习儒家经典,勤奋刻苦,最终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了中进士的成绩,从而得以进入儒林学院深造。
2. 冯梦龙的学院生活
冯梦龙在儒林学院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切磋学问,互相鼓励。
在学院中,冯梦龙积极参加各种辩论会、考试等活动,展现了他卓越的才能和广泛的知识。
3. 冯梦龙的政治生涯
冯梦龙考中进士后,进入了官场。
他历任地方官员,努力改善民生,整顿官场作风。
他以严谨、廉洁的作风获得了民众的信任和赞誉,但也遭到了一些官员的排挤和打压。
4. 士人风貌的描写
《儒林外史》通过对主人公冯梦龙和其他士人的描写,展现了清代士人的特点和风貌。
士人们在儒学的指导下生活,注重礼仪和道德修养,但也不乏争斗和勾心斗角。
作者通过冯梦龙的成长和经历,揭示了儒学思想的局限性和士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现实。
5. 儒学的兴衰
《儒林外史》中详细描写了清代儒学的兴盛和衰落。
在清朝中期,儒家思想仍然是社会的主流,科举考试是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新思潮的出现,儒学在某些领域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许多士人开始思考和探索其他的知识和思想。
三、《儒林外史》给我们的启示
《儒林外史》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使读者深入了解了清代士人的生活和儒学的兴衰。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对我们当代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首先,冯梦龙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奋斗,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无论我们的出身如何,只要具备才华和毅力,就可以不断超越自我。
其次,小说中对士人风貌的描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儒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和局限性。
儒学强调道德修养和官德,但也存在着对功名利禄的追逐和个人私利的考量。
这一点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在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双重压力下保持审慎的思考和独立的价值观。
最后,小说中关于儒学的兴衰让我们思考并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尽管儒学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但其重视人伦关系、强调自律和道德修养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接纳新的思想和知识,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儒林外史》作为一部经典的小说,通过对清代士人的生活和儒学的兴衰的描写,使我们对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这部作品提醒我们要保持对个人梦想的追求和执着,同时也要在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交融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