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安普霉素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安普霉素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硫酸安普霉素是新一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高、抗菌谱广、对细菌内酰胺酶稳定性好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
染性疾病。但由于其存在吸收差、半衰期短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硫酸安普霉素的生物利用度得到了较大
提高。本文对硫酸安普霉素及其制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硫酸安普霉素的药
代动力学研究及用药剂量的选定、硫酸安普霉素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硫酸
安普霉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硫酸安普霉素的生物利用度及更好
地发挥其临床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硫酸安普霉素;制剂;研究进展
引言:安普霉素是美国开发的畜禽专用抗菌药物,又名“阿泊拉霉素”,是
一种由暗黑链霉菌族菌产生的氨基环醇类抗菌药物,主要通过影响原核生物的核
蛋白合成来抑制细菌增殖,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有很强
的抗菌活性,而且不容易发生耐药,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厂家开发
成功。
一、硫酸安普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用药剂量的选定
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硫酸安普霉素主要经胆汁、尿液、粪便和胎盘吸收,
口服给药后,药物很快分布到血浆和组织中,在血液中浓度迅速增加。因此,硫
酸安普霉素的给药方法和剂量的选定应根据其药代动力学特性和临床特点而定。
硫酸安普霉素主要经肝脏代谢,肝脏是其主要的代谢器官,药物主要经肝脏
代谢为半合成状态。有研究表明,硫酸安普霉素在口服后约有90%可由肾脏清除。因此,从药物排泄和消除的角度看,口服硫酸安普霉素的最大生物利用度为仅为10%。在相同给药剂量下,口服给药硫酸安普霉素的生物利用度仅为静脉注射的60%左右。因此,硫酸安普霉素静脉给药应为其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临床实践表明,在静脉注射硫酸安普霉素时,由于药物快速清除使疗效迅速提高并保持较长
时间。临床上使用硫酸安普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一次给药
后可维持数周至数月以上的疗效。因此,为保持疗效并延长疗程,建议每次静脉
注射硫酸安普霉素以300 mg/d为宜。
经研究发现硫酸安普霉素口服后约有50%的药物分布到粪便中(约50%);
因此,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减少对胃肠道刺激和避
免肝脏首过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在硫酸安普霉素口服给药时应选择合适的给药剂量。目前对硫酸安普霉素静脉用药剂量尚无统一标准,但一般认为口服用硫酸安
普霉素为1g/kg.d。国外有报道称:1g/kg.d是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的安全剂量;另一报道指出:1g/kg.d是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安全
剂量。国内对硫酸安普霉素口服给药剂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笔者认为:在治
疗 CLL时应采用1g/kg.d作为安全剂量;而治疗其他类型淋巴瘤时可采用
5g/kg.d或10g/kg.d。
二、硫酸安普霉素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安普霉素属于新一代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强于对革
兰氏阳性菌的活性,尤其对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
菌和不动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安普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易被破坏,在碱性条
件下活性明显下降。安普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
对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抗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抗菌活性优于万古霉素。
安普霉素与青霉素、链霉素和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无交叉耐药,与林可霉素、
头孢菌素类及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也无交叉耐药。安普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
素联合使用时,对敏感菌株具有协同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抗菌活
性强于林可霉素和头孢菌素。
安普霉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可以显著提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的抗感染效果。在体外,安普霉素与林可霉素、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
使用时,可以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抗菌活性。在体外试验中,安普霉素与林可霉素联合使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抗菌活性强
于林可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抗菌活性强于林可霉素和氟喹诺酮
类药物。
三、硫酸安普霉素的稳定性研究
硫酸安普霉素在室温下保存,会因自然降解而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通过研
究其降解机理,可指导硫酸安普霉素的生产工艺。在降解机理方面,已有一些学
者做了较多的工作,主要有:
(1)采用 HPLC法研究硫酸安普霉素在不同 pH值介质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pH值对硫酸安普霉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不同 pH值介质对其影响很大。在 pH值为6~10的范围内,其含量变化不明显,当 pH值>10时含量显著下降。
(2)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了硫酸安普霉素在不同温度下
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硫酸安普霉素在37℃条件下吸收峰未消失,而在95℃
时吸收峰消失,说明硫酸安普霉素结构发生了变化。
(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贮存条件下硫酸安普霉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贮存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硫酸安普霉素含量下降越快,最高可达
99.5%;贮存温度和时间对硫酸安普霉素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4)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硫酸安普霉素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硫酸安普霉素在光照、高温、高湿及强酸性条件下均有一定程度
的降解;随着光照时间增加和高温处理时间延长,其含量下降幅度越来越大。
结果表明:硫酸安普霉素原料药在 pH值为7且低温4℃以下时降解最慢。
四、硫酸安普霉素制剂研究
1.硫酸安普霉素预混剂
硫酸安普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兽药专用抗生素,可改善饲料转化率,促进增重,并可防止易感细菌的感染,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
2.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
可溶性粉与预混制剂的使用方法基本一致,可有效地抑制肠道细菌性疾病的
发生,并可有效地减少仔猪的腹泻。安普霉素在90 mg/kg的剂量下,具有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