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练习负荷
二年级体育内容力量素质练习负荷
二年级体育内容力量素质练习负荷
基本内容:
一、上肢力量体能练习与游戏
1.俯撑、仰撑听音乐转换。
方法:开始时俯撑,听到音乐中“叮”的一-声,转换成仰撑,交替进行。
2.游戏:钻山洞、跨小桥;
方法:一半学生用支撑方式搭建山洞或小桥,另一半用钻、跨方式连续通过,每人完成五次后交换。
二、下肢力量体能练习与游戏
1.十字跳
方法:双手又腰,依次双脚同时起跳,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
(男生队和女生队分别进行展示。
)
2.游戏:串门
方法:以“家”作为出发点,任意选择路线,用单脚或双脚跳的方式跨过别人的“家”完成规定串门数量再回到自己的“家”。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体育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体魄,培养团队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体育课中,适当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对学生的健康和体育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精讲多练进行浅析。
我们来谈谈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体受到的运动强度和负荷的总和。
体育课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适当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增强学生的体质。
适当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负荷过大会导致学生过度疲劳,甚至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运动负荷过小,则无法达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体育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确保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得到合理的运动锻炼,同时不至于对身体造成伤害。
精讲多练也是体育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精讲多练是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中,学生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体育课上,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掌握得快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扩展练习,对掌握得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体育课上老师的详细讲解和示范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精讲多练,学生才能真正领会体育运动的精髓,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来说,体育课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基础的体能。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和体操动作,让学生在欢乐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课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帮助他们提高体能的也可以让学生在锻炼中培养毅力和意志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课的内容可以更多地围绕各项体育运动进行,帮助学生提高各项技能,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认识论文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几点认识关键词: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影响因素安排策略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更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所以体育课上就必须强调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认识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体育课上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
2.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
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3.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
练习密度一般与运动负成正比。
4.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组织措施,讲解示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
5.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的个别差异。
在体育课上,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快速跑完60米,有的学生心率达到180次/分以上,有的学生仅170次/分。
三、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另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中强度力量训练标准
中强度力量训练标准
中强度力量训练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训练负荷:中强度力量训练的负荷通常为8-12RM,即每组重复8-12次。
这个负荷显能够刺激肌肉生长,同时不会对关节和身体造成过大压力。
2.训练强度:中强度力量训练的强度适中,能够使肌肉产生-定的疲劳感,但不会过于疲劳。
在训练过程中,应该能够保持正常的呼吸和动作节奏。
3.训练时间:中强度力量训练的时间通常为1-1.5小时,包括热身、正式训练和拉伸等环节。
这个时间长度能够保证训练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4.训练频率:中强度力量训练的频率通常为每周3-4次,以保持肌肉的持续增长和力量提升。
5.动作选择:中强度力量训练的动作应该多样,包括深蹲、卧推、硬拉等基础动作,以及一些辅助动作和孤立动作。
这些动作能够全面刺激身体的各个部位,提高整体力量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
中强度力虽训练并不是唯一的训练方式,还应该结合其他类型的训练,如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训练等,以实现全面的身体锻炼。
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制表:审核:批准:。
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
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1.逐渐递增负荷:体育锻炼的负荷应逐渐递增,不可急剧增加,以免给身体造成过大的压力。
运动员在刚开始锻炼时,应从轻量级开始,逐渐递增重量和强度,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2.合理分配负荷: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根据身体的不同器官和系统的负荷承受能力,合理分配负荷。
如对心脏和肺活量的提高,需要进行有氧运动;对骨骼和肌肉的增强,则需要进行负荷训练。
3.间歇性负荷: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应适当设置间歇期,以便身体得以恢复。
间歇期的长度取决于运动强度和类型,一般应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造成损伤。
4.个体差异化负荷:体育锻炼的负荷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
不同的人群在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上存在差异,应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
5.系统性负荷:体育锻炼的负荷应该以系统性原则进行,即在锻炼过程中,从整体上考虑各种训练方法的相互关系,综合发展各项体能素质。
不仅要从肌肉力量、柔韧性、耐力等角度进行锻炼,还要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进行全面的训练。
6.可持续性负荷:体育锻炼的负荷应该是可持续的,即要能够持续一段时间并获得稳定的锻炼效果。
不宜过于剧烈或过于缓和,既要考虑到运动能力的提高,又要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7.刺激性负荷:体育锻炼的负荷应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即能够激发人体对锻炼的积极反应。
负荷过低无法达到锻炼的效果,而负荷过高又会增加身体的负担。
应适度提高负荷,使身体接受刺激,从而促使身体的适应和改善。
综上所述,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是体育锻炼的基本指导原则,它涉及到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频率和运动方式的选择。
合理的运动负荷能够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发展,提高运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效果。
因此,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和锻炼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 101—1998】前言合理的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学习工作能力,增强体质的有力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有研究表明,只有使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达到极限的压力下,体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增强体能,延长创造性工作年限的目的。
但是,运动负荷过大,又容易引起疲劳和损伤。
因此,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安全、有效的体育锻炼运动负荷的研究成为本标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国内外虽有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但没有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标准,说明本标准的研制很有必要。
本标准参考成年人体育锻炼运动负荷的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期的年龄特点,体育课教学的需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通过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现状调查和现场实验研究,制定了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负荷强度(靶心率)的卫生要求,对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作了明确的规定。
因此,本标准符合国情,与学校体育、卫生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没有矛盾,是学校体育卫生监督的依据。
本标准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华西医科大学、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成都市教委、成都市卫生防疫站参加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魏嗣琼、李殿元、陈希宁、张建新、施兴国。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中小学校身体健康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负荷的适宜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身体健康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也应参照执行。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THR)),通常达到最大功能的达到最大运动强度时的心率称为最大心率(HRmax60%~70%时的心率称为靶心率。
体育课负荷强度(国培)
复习课 是指复习已学过 主要任务是巩固和
的内容的课
对学生要求更高,精讲 多练,合理加大练习的 密度和强度 度,运动负荷大
综合课 指既有新教材又 课的任务要求较多, 合理分配课的时间和密
有复习教材的课 但也有不同的侧重
况的课
考核课 考察学生学习情
检查学生掌握教材 练习强度大,但练习密 的质量 度小,总体来说负荷偏 小
• 3、决定运动负荷大小因素: • (1)量。“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 间、距离等; • (2)强度。“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 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 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大小、投掷 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
二.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
• 1. 运动强度。
术内容应与素质练习搭配一起,或是和球类、田 径项目搭配,新教材与复习教材搭配; • (2)负荷指数较低的项目,要通过提高动作质 量,加大练习密度,即在练习组数上增加,间歇 时间减少;
• (3)教师在示范、讲解上尽量做到科学,组织 上有新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体操 和田径项目要尽最大可能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 (4)根据体育器材、场地以及天气等客观因素 去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避免学生在练习中产生恐 惧心理; • (5)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来控制运动负荷。
• (1)运动生理负荷 • 是指运动训练负荷给予运动员机体生理上 的刺激。通过生理负荷使运动员有机体各 器官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提高机体参与 运动竞技的能力。
• (2)运动心理负荷 • 指运动者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 心理负担。一般指运动中的情绪、注意和 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变化。
• 心理负荷刺激来源及表现?
1.5~1.8 1.6~1.9
体育健身负荷的名词解释
体育健身负荷的名词解释体育健身负荷是指参与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时,对身体所施加的负担或压力。
体育健身负荷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个体的适应能力和运动效果,因此对其深入理解和科学掌握对于提高运动水平和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首先,体育健身负荷可以分为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个层面。
生理负荷是指通过运动活动对身体各系统所产生的负担。
例如,运动时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供应、心血管系统的运转、呼吸系统的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等都属于生理负荷。
适度的生理负荷可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提高,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但过分的负荷可能导致过度疲劳、患上运动损伤等问题。
心理负荷则是指运动和健身活动对个体精神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体育运动和健身往往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这些挑战会对个体的自信心、注意力、情绪以及意志力等产生影响。
适度的心理负荷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但过度的负荷可能导致焦虑、担心、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次,体育健身负荷还可以从时间负荷和强度负荷两个角度进行解释。
时间负荷是指运动和健身活动所花费的时间。
一般来说,运动和健身活动的时间负荷越大,个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身体得到的刺激和适应效果也会越明显。
但同时,过长或过短的时间负荷都可能导致运动效果的降低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合理的时间负荷对于运动和健身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强度负荷是指运动和健身活动的强度大小。
强度负荷可以通过运动强度、速度、重量、频率等指标来衡量。
适度的强度负荷可以促进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的提高,同时也会激活身体的代谢过程,有助于消耗能量和减脂。
然而,过高或过低的强度负荷都可能引发损伤、疲劳或训练效果的不显著。
因此,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强度负荷以达到最佳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体育健身负荷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个体而言,了解和合理控制体育健身负荷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和健身的效果。
个体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 负荷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运动负荷会直接影响:一是,技术学习的熟练程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提升;二是,生理机能的负荷承载的锻炼程度,即:体质健康;三是,意志力磨练程度,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由此可见,运动负荷与三维目标的达成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科学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一、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界定及影响因素1.相关的概念再认识运动负荷简称负荷。
广义是指有机体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担。
分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两种。
生理负荷是指运动训练负荷给予运动员机体生理上的刺激。
通过生理负荷使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提高机体参与运动竞技的能力。
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
量和强度要处理适当。
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相应加大,要做到适量,以练习者承受得了并有一定的疲劳为度(学术文献数据库)。
运动心理负荷的简称。
指运动者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负担。
一般指运动中的情绪、注意和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变化。
其变化强度是否适宜,对运动(包括教学、训练、锻炼)的效果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在水平接近,争夺激烈的竞技体育比赛中,则更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
2.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是一对从属于运动负荷量的相关因素。
在体育课上,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学生身体的发展[1]。
生理负荷由运动量(次数与组数、时间与距离)和强度(速度与密度、间歇时间、投掷距离和跳跃的高度远度)决定,心理负荷又与外在环境(教师的授课能力和体育器材场地及天气)和运动个体学习状态、意志品质有关(如图1)。
体育作业练习负荷怎么写
体育的练习负荷
1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
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
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3 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
练习密度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与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
4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
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组织措施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
如教学中分组太少而导致学生长时间的等待,从而使运动负荷过小;如练习的间歇时间大少,又使运动负荷过大。
5 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的个别差异。
在体育课上,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快速跑完60米,有的学生心率达到180次/分以上,有的学生仅170次/分。
对体育锻炼中超负荷原则的理解
对体育锻炼中超负荷原则的理解一、引言体育锻炼是人们保持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超负荷原则是体育锻炼中重要的原则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锻炼中超负荷原则的理解。
二、超负荷原则的定义超负荷原则指的是在运动员已经适应某种训练强度后,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以达到更高水平的训练效果。
其目的是通过逐步增加负荷来刺激身体适应新负荷,并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三、超负荷原则的实施1. 逐步增加强度:运动员需要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不能一下子就大幅度地增加。
2. 合理安排训练计划:运动员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3. 注意休息:在进行超负荷训练时,运动员需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 合理饮食:运动员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合理饮食,并及时补充营养。
四、超负荷原则的作用1. 提高身体素质:通过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刺激身体适应新负荷,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2. 避免训练平台期:如果不进行超负荷训练,运动员的身体会逐渐适应原有训练强度,导致训练效果下降。
3. 增加运动员信心:超负荷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加信心。
五、超负荷原则的注意事项1. 不要过度疲劳:在进行超负荷训练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2. 个性化实施: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目标都不同,因此需要个性化实施超负荷原则。
3. 适当调整计划:如果发现自己无法承受当前的训练强度,需要适当调整计划。
六、结论超负荷原则是体育锻炼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
通过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刺激身体适应新负荷,可以提高身体素质,避免训练平台期,并增加运动员信心。
在实施超负荷原则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不要过度疲劳、个性化实施、适当调整计划等。
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负荷
(六)如何课前预计学生练习密度
预计体育课学生练习密度主要利用分段、分组 法。将一堂课分成苦干个段,预计每一段的学 生练习密度后求得每一段的练习时间,将每段 的练习时间相加被一堂课的总时间除得出一堂 课的学生练习密度。每一段学生练习密度是练 习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学生同时练习 人数与这组内的总人数之比是每一段学生练习 密度。
(二) 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1. 运动强度 2. 运动时间 3. 练习密度 4.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 5. 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安排与调节方法
1.改变身体练习的内容来调节生理负荷。 2.改变动作的某些基本要素来调节生理负荷。 3 .改变身体练习的重复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的时
x1+x2+x3+…….+x15 X=-----------------------------
15 =1924/15 =128.3次/分 指数=128.3/84
=1.53
关于适合运动心率的问题
初中生:
适宜的运动脉搏=(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时的 脉搏
20岁以下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分,而经常锻炼、 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心律能够达到220次/分。通常 比较适宜的运动脉搏应保持在最高脉率的50%-80%的范围 之内。
(2)运动负荷应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和运动水平。 应根据 学生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安 排运动负荷还应考虑其他有关的制度,其他体力活动的负 担量及气候变化、练习场地和卫生情况等。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强度 练习密度研究
2、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其 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科学地控制运动负荷强度 和练习密度。
3、家长应孩子的身体素质发展,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 质。同时,家长也应支持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内容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体育课密度整体水平较高,但仍有提升空间。在20节实地观察的体育课 中,教师讲解示范时间约占25%,学生练习时间约占50%,课堂休息时间约占25%。 其中,学生练习时间相对较少,部分原因是教师过多讲解或课堂管理时间过长。
2、运动负荷相对较低,难以达到预期锻炼效果。在实地观察的20节课中, 学生平均心率低于120次/分钟的课程占55%,低于130次/分钟的课程占80%。这表 明大部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相对较低,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体能水平。
然而,过高的运动负荷强度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运动负荷强度,确保学 生在适宜的生理范围内进行锻炼。
四、结论与建议
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强度特征及其与体质的相关性表明,适宜的运动负荷强 度对提高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在适宜的生理范围内进 行锻炼。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提 高体育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感谢观看
1、运动强度:初中体育课程中的运动强度主要由学生的心率、呼吸频率等 生理指标来衡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运动强度, 确保学生在适宜的生理范围内进行锻炼。
2、运动密度:初中体育课中的运动密度主要指学生在一节课中参与锻炼的 时间比例。在合理的教学安排下,学生应该能够达到每节课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 间。
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探究
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探究中学体育课的本质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比较系统的体育锻炼,旨在为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近年不断改革的中学体育课程,其中的练习密度以及运动负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刻探究中学体育课程设计中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练习密度是指每场体育课程中学生准备、实施和结束的活动量。
它代表着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有效参与时间,也反映了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锻炼程度与负荷程度。
有效的练习密度,能够有效组织学生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体育活动;此外,恰当的练习密度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可以有效减少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
运动负荷作为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有效负荷大小。
运动负荷决定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身体素质水平,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运动负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有效性和客观性。
适当的运动负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还可以减少可能出现的负荷过大造成的伤害。
体育课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能水平等多种因素,合理设计出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使得学生能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有效而安全的体育锻炼。
同时,应该制定一定的体育教师培训方案,使教师能够正确地为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
除此之外,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以了解学生在体育课上的锻炼程度,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有所提升。
这有助于及时调整和优化活动的内容与负荷,并及时调整练习密度,以满足学生身体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其次,要建立评估机制,以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最后,要开展相应的教师培训,使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科学、安全的体育锻炼。
总之,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设计和评估要求认真、谨慎,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
下列关于体育锻炼适宜负荷量的叙述
下列关于体育锻炼适宜负荷量的叙述
一、体育锻炼适宜负荷量的叙述
体育锻炼的负荷量是根据训练者自身条件和训练目标来确定的,它是自身可承受的有效程度,是适度的、有效的、合理的。
1、锻炼负荷量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目的确定,不能超出自身的极限,也不能马虎大意,要适当把握强度。
2、锻炼强度最好由轻到重,从简单到复杂,从短时间到长时间,要求逐渐加重。
3、要根据体育锻炼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来确定负荷量,在循序渐进、均衡训练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负荷量。
4、锻炼负荷量要及时调整,在训练过程中,及时观察自身的状况,综合评价实施情况,及时调整负荷量,保持训练有效。
5、体育锻炼负荷量要均衡,不能只重视某一方面的训练,而忽视其他的训练,要求训练项目有序的安排,均衡地锻炼。
体育运动负荷名词解释
体育运动负荷名词解释体育运动中的负荷是指对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和负担。
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负荷的各种名词和概念,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和表现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体育运动中常见的负荷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
1. 体育运动负荷1.1 总体负荷总体负荷是指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接受的综合负荷,包括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
总体负荷的高低对于运动员的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1.2 训练负荷训练负荷是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
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能力,但过大的训练负荷可能导致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1.3 比赛负荷比赛负荷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所承受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
比赛负荷的高低与比赛的重要性、难度和紧张程度相关,对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2. 体育运动负荷评估体育运动负荷评估是对运动员负荷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和掌握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情况,为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策略提供依据。
2.1 主观评估主观评估是指运动员自我感受和主观评价的方法。
通过运动员的主观感受和反馈,可以了解其训练和比赛中的体力和心理状况,从而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
2.2 客观评估客观评估是通过科学仪器和测量工具对运动员进行客观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常用的客观评估指标包括心率、血压、血乳酸浓度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准确评估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负荷程度。
2.3 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是将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相结合,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得出对运动员负荷状况的综合评价。
综合评估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运动员的负荷情况,为调整和优化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3. 体育运动负荷管理体育运动负荷管理是对运动员负荷状况进行合理安排和控制的过程,目的是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水平。
3.1 训练计划制定训练计划制定是体育运动负荷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和评估运动员的负荷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容、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安排,以达到训练效果最大化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练习负荷
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概念
是指在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随承受的生理负荷量。
在一次体育课中构成生理负荷的因素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
(1)负荷量:是指在一次课中完成有效练习的总时间、总次数、总重量、总距离。
如:50米全程跑3次;立定跳远5次。
(2)负荷强度:是指练习时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
如:同一学生用9秒跑完50米与用11秒跑完50米,显然用9秒跑完50米的强度大。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一般来说成反比的关系。
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观察法:一是观察学生做练习的表现,如: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体的能力及做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生理负荷是否合适。
二是观察学生生理反应,如:面色、呼吸速度等来分析学生生理负荷的大小。
(2)了解法(即了解学生的自我感觉::自我感觉包括食欲、睡眠、对学习的兴趣以及练习后的主观感觉。
(3)脉搏测量法:
A、准备工作
a.研究教案,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
b.选择测量对象,所选择的对象要有代表性,如男、女合班上课时,则须先男、女生各一名。
在上课前应向受测对象讲明测量的有关情况,使学生能主动与测量配合。
c.做好测量仪器、秒表等以及测量时所需用的准备和检查工作。
d.测量者分工。
B、测量步骤和方法
a.测取受测者安静状态的脉搏频率。
应在上课前十分钟测量好相对安静状态的脉搏。
b.课中测量脉搏有两种方法,即:定时测量和练习前后测量。
定时测量是每隔两分钟测量一次,练习前后测量是要及时地测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脉搏频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c.每次测量的时间以10秒促为好。
一节课测量脉搏的次数一般不应少于20次
d.下课后,要测量学生脉搏恢复情况。
3、体育课生理负荷的统计
(1)统计:首先把每次测量10秒的脉搏次数合成每分钟脉搏次数。
(2)每分种脉搏平均值的计算。
分两种:点计算和面积计算。
点计算法:把每次测得的脉搏次数加起来(课前与课后不计),除以测定的次数,即为脉搏平均数。
心理负荷是指心理负荷量和心理负荷强度。
心理负荷量一般指心理负荷的时间长短,心理负荷的强度一般指心理紧张的程度。
平安与生活读后感
健康和平安很重要,如果我们的人生可以用一串数字“100000……”表示的话,健康与平安就是“1”,知识、财富、金钱等只是“1”后面的那一串“0”,没有了“1”,后面的一切都没有了。
健康生活的情趣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向性、持续性的心理倾向。
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不仅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还能开阔人的眼界,丰富人的知识,焕发人的精神形成一股无形的内在的力量。
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与学习是相互关联,互为补益的。
在学校中,安全意识也需时刻保持着。
我们的课件大活动能培养我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但也需注意安全。
在上操场,男生们打篮球
的时候,时有篮球没投进,从半空掉下来的情况发生,如果不小心打中了同学,那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球没砸到同学,球从上操场滚下来,那么球可能会刺破。
当有人去捡时,上操场下面的陡坡也很危险。
为了保证我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学校制定了各种纪律和行为规范,这些校纪校规就像学校的“红绿灯”,时刻提醒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
课间大活动,只有依靠每位同学遵守纪律,才能尽情享受课间的快乐。
另外,课间活动结束,也要注意安全哦,由于刚运动完,不可大量饮水、吃冷饮,也不要立即洗冷水脸。
种子钻出泥土,长成参天大树;鸟儿破壳而出,飞上高高的蓝天;我们从哇哇啼哭的婴儿成长为茁壮的少年,生命是那么伟大,那么神奇,这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平安是福”,希望同学们紧绷“安全”这根弦,让平安驻我心,让平安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