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速度的5个公式
速度的三个计算公式
速度的三个计算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也已方向,a与vo同向(快速)a>0;逆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拓扑分后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就是耦合替代关系,需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促进作用,反之也设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大;(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备惯性,总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至存有外力逼使它发生改变这种状态年才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则表示方向恰好相反,f、f′各自促进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领域:气动式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Immunol:fn>g,舱内:fn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出现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避免和应用领域5.机械波、横波、纵波备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温度越高越频繁;(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间的引力和排斥力同时存有,随其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排斥力增大出比引力慢;(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5)气体收缩,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稀释热量,q>0(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7)r0为分子处在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速率瞬时速度的数值大小叫做瞬时速率。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推论推导及规律总结
一.基本规律:v =ts 1.基本公式a =t v v t 0- a =tvtv =20t v v + v =t v 21at v v t +=0 at v t =021at t v s +=221at s =t v v s t 20+= t vs t 2=2022v v as t -= 22t v as =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适用于一切变速运动,其余各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推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作进一步的推论,是掌握基础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掌握运用的这些推论是解决一些特殊问题的重要手段。
推论1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202t t v v t S v +==推导:设时间为t ,初速0v ,末速为t v ,加速度为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at v v +=0得: ⎪⎪⎩⎪⎪⎨⎧⨯+=⨯+=22202ta v v t a v v t t t ⇒ 202t t v v v +=推论2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位移的中点的即时速度22202t s v v v +=推导:设位移为S ,初速0v ,末速为t v ,加速度为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公式as v v t 2202+=得:⎪⎪⎩⎪⎪⎨⎧⨯+=⨯+=22222222022S a v v Sa v v s t s ⇒ 22202t s v v v +=推论3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分别为1S 、2S 、 3S ……n S ,加速度为a ,则=-=-=∆2312S S S S S……21at S S n n =-=-推导:设开始的速度是0v经过第一个时间t 后的速度为at v v +=01,这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为20121at t v S +=, 经过第二个时间t 后的速度为at v v +=02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202122321at t v at t v S +=+=经过第三个时间t 后的速度为at v v +=023,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202232521at t v at t v S +=+=…………………经过第n 个时间t 后的速度为at nv v n +=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202121221at n t v at t v S n n -+=+=- 则=-=-=∆2312S S S S S……21at S S n n =-=-点拨:只要是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相邻的连续的相同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与加速度a 与时间“有关的恒量”.这也提供了一种加速度的测量的方法:即2tSa ∆=,只要测出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差S ∆和t ,就容易测出加速度a 。
加速度 和位移关系的公式
加速度和位移关系的公式
加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位移等于初
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这个公式可以用
数学符号表示为,\[s = v_0t + \frac{1}{2}at^2\] 其中,s代表
位移,\(v_0\)代表物体的初速度,t代表时间,a代表加速度。
这
个公式描述了在匀加速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其初速度、加速度和
时间之间的关系。
当物体的加速度恒定时,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
计算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或者在已知位移和时间的情况下推
导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
当然,这
只是其中一种描述加速度和位移关系的公式,根据具体情况,还有
其他公式可以用来描述这种关系。
高中物理公式
5.末速度位移公式:x=vt·t-12at2
(四)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一、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F=Gmr1m2 2 2.开普勒第三定律:Ta32=k(k 是一个对太阳系所 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二、思路 1.物体绕星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在星球表面,万有引力约等于物体的重力
三、卫星的绕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与半径关 系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方法 (1)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三角形定则 (3)正交分解法
Fx=F1x+F2x+…… Fy=F1y+F2y+……
F 合= F2x+Fy2
合力的方向与 x 轴夹角 θ=arctan
Fy Fx
2.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方法——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仍用平 行四边形法则),不附加条件有无数组答案. (2)三种情况 ①已知合力 F,两个分力 F1、F2 的方向,求两分 力大小,有唯一解.
5.黄.金.代.换.:.近地时 mg=GRM2地m⇒GM=gR2地.
四、三种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 km/s 是人造卫 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和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线.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 km/s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 km/s 五、地球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 1.轨道位置和绕行方向一定:在地球赤道正上方并与 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2.周期一定:T=24 小时. 3.角速度一定 4.高度一定 h≈3.6×104 km 5.线速度大小一定 v≈3.1×103 m/s(不到第一宇宙速 度的一半) 6.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
(完整版)运动公式大全
运动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 t=V o t+at2/2=V t/2t7.加速度a=(V 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 t-gt2/22.末速度V t=V 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 x=V o2.竖直方向速度:V 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 x2+V 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 y/V 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 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专题
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专题People need independence to be free. October 2, 202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复习专题一.基本规律:1平均速度v =ts1. 2加速度a =tv v t 0-a =t v t3平均速度v =20t v v + v =t v 214瞬时速度at v vt +=0 at v t =5位移公式2021at t v s +=221at s =6位移公式t v v s t 20+=5位移公式t vs t 2=7重要推论2022v v as t -= 6重要推论22t v as =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适用于一切变速运动................,.其余各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2t v =v ==ts 20t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设时间间隔为T,加速度为a,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S N ;则∆S=S 2-S 1=S 3-S 2= …… =S N -S N -1= aT 2注意:设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位移中初速度为0v ,末速度为t v ,在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2s v ,则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2s v =2220t v v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2t v =v =20t v v +<2s v =2220t v v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平均速度v =2tv 2瞬时速度gt v t =3位移公式s =212gt 4重要推论22t v gs =总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0v =0,加速度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瞬时速度gt v vt -=02位移公式2021gt t v s -= 3重要推论2022v v gs t -=-总结:竖直上抛运动就是加速度g a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四:运动图像.位移—时间图象1.图像斜率的意义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___________.2.两种特殊的x-t图象①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___ 状态.②若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例1.如图,P、Q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内有相同的位移时间内P的位移较小~t,P比Q的速度大,t以后P比Q的速度小2.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图线斜率的意义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_________..两种特殊的v-t图象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_____ 的直线.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_____ 的直线..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1图象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______ .2若此面积在t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_____ ;若在t 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_________ .例2.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前10 s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后5 s物体的加速度为-1 m/s2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拓展1若将上题中的图象的纵轴v轴换成x轴,其他条件不变,试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在0~10 s和10 s~15 s两个阶段分别做什么运动2物体何时距出发点最远,何时回到出发点五: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追及条件:追者和被追者v 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讨论: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①两者v 相等时,S 追<S 被追 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②若S 追<S 被追、V 追=V 被追 恰好追上,也是恰好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追 被追③若位移相等时,V 追>V 被追则还有一次被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极大值2.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①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的间距 ②位移相等时即被追上要点一 追及问题1.一辆客车在平直公路上以30 m/s 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40 m 处有一货车正以20 m/s 的速度沿同一方向匀速行驶,于是客车立即刹车,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此后的过程中客车能否会撞到货车上答案 不会相撞要点二 相遇问题2.由于某种错误致使两列车相向行驶在同一轨道上,两车司机同时发现了对方,同时刹车,设两车的行驶速度分别为54 km/h 和36 km/h,刹车加速度分别为 m/s 2和 m/s 2,司机需在多远处同时发现对方才不会相碰答案 175 m3.一辆摩托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30 m/s,要想在3 min 内由静止起沿一条平直公路追上前面1 000 m 处正以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则摩托车必须以多大的加速度启动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甲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恰好在3 min 时追上汽车,则21at 2=vt+s 0,代入数据得a= m/s 2.乙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追上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恰好是30 m/s,则v m 2=2as=2avt+s 0,代入数据得a= m/s 2.你认为他们的解法正确吗若错误,请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的解法.答案 甲、乙都不正确,应为 m/s 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B 级1.一辆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 s 末开始刹车,经4 s 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和位移之比x 1 x 2分别是A、=1:4 ,x1 x2=1:4B、=1:2,x1 x2=1:4C、=1:2 ,x1 x2=2:1D、=4:1 ,x1 x2=2:1B级2.对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B.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最初的那个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两倍C.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均相等D.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大小之比一定是奇数比B级3.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m,第四秒内的位移是,那么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sB.第三秒末即时速度是sC.质点的加速度是s2D.质点的加速度是s2C 级4、一列火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 内,火车从他面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 连接处长度不计;求:⑴火车的加速度a ;⑵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D 级5.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 s 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s AB =15 cm,s BC =20 cm,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 球的速度vB =3拍摄时s CD =4A 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解析:1由a =2ts∆知小球的加速度 a =221.01520-=-t s s AB BC cm/s 2=500 cm/s 2=5 m/s 22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即v B =1.0220152⨯+=t s AC cm/s= m/s 3由于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差恒定即s CD - s BC = s BC - s AB所以s CD =2s BC -s AB =40-15cm=25 cm= m4设A 点小球的速率为v A因为v B =v A +at v A =v B -at =×= m/s所以A 球的运动时间t A =525.1a v A s= s,故A 球的上方正在滚动的小球还有两个. 匀变速直线运动训练2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 2,对任意1 s 来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A .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B .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C .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末的速度大3 m/sD .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初的速度大6 m/s2.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 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C①a 、b 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自由落体第5个 s 经过的位移是第1个 s 经过的位移的倍数为 BA .5B .9C .10D .254.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CA .1∶1B .1∶2C .1∶3D .1∶45.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 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 地 DA .1 sB . sC .2 sD .2-1s6.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AA .a v n 2)1(202-B .a v n 2202C .a v n 2)1(20-D .a v n 2)1(202- 7.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 AA .5 m/sB . m/sC .4 m/sD . m/s8.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DA .乙比甲运动的快B .2 s 乙追上甲C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 远9.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是s ,则它在第3s 内的位移大小是 AA .5sB .7sC .9sD .3s10.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BA .保持不变B .不断变大C .不断减小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二、填空题1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 增加到2v 时经过的位移是s ,则它的速度从v 增加到3v 时发生的位移是__83s ________. 12.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5 s 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的时间使质点匀减速到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 5 m/s 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 m/s 213.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急刹车后,经 s 停止,量得刹车痕迹s =9 m.,问这车是否违章违章14.竖直悬挂一根长15m 的杆,在杆的正下方5 m 处有一观察点A .当杆自由下落时,杆全部通过A 点需要__1____s.g 取10 m/s 215.一物体从离地H 高处自由下落h 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则它落下的位移h 等于__4H ____. 三、实验题16.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A .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 =Δv /Δt 算出加速度B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象,量取其倾角,由公式a =tan α求出加速度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 =Δv /Δt 算出加速度D .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解析: 方法A 偶然误差较大,方法D 实际上也是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的v -t 图象,才能充分利用各次的数据减小偶然误差.故C 方法正确.B 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的分度可以任意选取,根据同一组数据,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可以做出倾角不同的图象.而物体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因此只有在同一坐标系中,才能通过比较倾斜程度的方法,比较加速度的大小,但不能用tan α计算加速度.17.在用接在50 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5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s 1=30 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s 4=48 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解析: 1.0103031-⨯==T s v m/s= m/s 因为s 4-s 1=3aT 2,所以a =32214101.0330483-⨯⨯-=-T s s m/s 2= m/s 四、计算题18.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 125 m 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 =10 m/s 21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 22 - v 12 =2as 2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 1=60m/s,运动员自由下落距离为s 1=v 12/2g=180 m,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为s =s 1+s 2= 305m.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 1 =gv 1= 6 s,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 2=a v v 12-= s ,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 =t 1+t 2= s19甲车以20m/s 行驶,司机发生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前方500m 处乙车以10m/s 同向匀速行驶,为避免撞车,甲车司机立即刹车,求:甲车司机刹车时a 的最小值;答案 -10m/s 2课外训练题一、选择题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2.有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大的质点加速度大B .若初速度相同,速度变化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C .若加速度相同,初速度大的质点末速度必定大D .相同时间里,加速度大的质点速度变化必定大3.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1min内行驶540m,则它在最初10s 内行驶的距离是A.90m B.45m C.30m D.15m 4.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平均速度为A. m/s B.5 m/s C.l m/s D. m/s5.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末速度为v,则这段时间内的位移A.小于vt/2 B.大于vt/2 C.等于vt/2 D.无法确定6.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图3-1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经过的时间,甲、乙两物体相遇,相遇时它们相对坐标原点的位移相同C.经过5s的时间,乙物体到达甲物体的出发点D.经过5s的时间,甲物体到达乙物体的出发点7.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m,BC=10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C.3 m/s,4 m/s,5 m/s D.3 m/s,5 m/s,7 m/s8.A和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线如图中的a直线和Obc折线所示,则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3s前A在B的前方,且它们之间距离在增大B.在3~6s这段时间内,A仍在B的前方,但它们之间距离在减少C.在3s末和12s末,AB两物体两次相遇D.在18s末,A和B第二次相遇9.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l 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二、填空题10.初速度为12m/s的汽车在距站牌32m处开始制动,加速度值为2m/s2,若行车方向未变,则它由开始制动到经过站牌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_s;1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则可知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12.某同学仿照“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1对该实验装置及其操作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写字母序号;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6V交流电源B.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应在同一条竖直线上C.重物最好选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如泡沫塑料D.开始时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并保持静止E.操作时,应先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F.为了减小误差,应重复多次实验,在打出的纸带中挑选一条最清晰的;G.为了便于测量,一定要找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并选取其以后各连续的点作为计数点;(2)下图是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把开头几个模糊不清的点去掉,以较清晰的某一个点作为计数点1,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点2、3、4;测量出各点间的距离已标在纸带上,己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点2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 m/s,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值约为 m/s2;本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1ABDF;2,三、计算题1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m/s,第5s内位移为8 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前5 s内的位移;1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即t=0,在此后连续两个2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分别为8m和16m,求: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2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15、一石子从楼顶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现测得石子在最后1 s内下落的高度是25 m,求楼有多高g=10m/s216.物体以4m/s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途经A、B两点,在A点时的速度是B点时的2倍,由B点再经过滑到斜面的顶点C,速度变为零,如图所示;A、B底端D滑到B时所用的时间。
运动学中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
运动学中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在运动学中,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是三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用来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的变化以及运动的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
一、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在运动学中,速度可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状态;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状态。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不变,可以通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位移与该时间段的时间间隔求得平均速度。
例如,一辆汽车在2小时内行驶了200公里,则它的平均速度为200公里/2小时=100km/h。
二、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正值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负值表示方向相反,零值则表示物体运动匀速,加速度没有变化。
在实际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往往不是恒定的,因此加速度非常重要。
例如,当我们开车时,踩下油门,车辆会逐渐加速;刹车时,车辆会逐渐减速。
这些都是加速度的体现。
三、位移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位移的计算公式为位移=末位置-初位置。
位移是一个矢量,既包括大小,也包括方向。
位移与速度和加速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速度成正比。
例如,一辆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2小时,其位移为50公里/小时×2小时=100公里。
当物体存在加速度时,位移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则更为复杂。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等于力对物体的作用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因此,在给定作用力和质量的情况下,加速度越大,物体所产生的位移就越大。
四、运动学中的应用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是运动学中常用的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交通运输领域,对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度进行测量和分析,能够提供重要的交通安全信息。
例如,当知道一辆车的加速度较大时,可以提前采取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高中物理必修3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3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必修3公式大全 1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
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1.三个基本公式速度公式:v t=v0+at;位移公式:s=v0t+12at2;位移速度关系式:v t2-v02=2as.2.三个推论(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等于恒量,即s2-s1=s3-s2=…=s n-s(n-1)=aT2.(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公式:v=v0+v t2=vt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s2=v02+v t22.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在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2)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 n=12∶22∶32∶…∶n2.(3)在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 n=1∶3∶5∶…∶(2n-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2-1)∶(3-2)∶…∶(n-n-1).(5)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时的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的三性(1)条件性: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适应条件必须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矢量性: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都是矢量式.(3)可逆性:由于物体运动条件的不同,解题时可进行逆向转换.限时训练1.(2009·江苏单科)图1-2-3如图1-2-3所示,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就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如果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②如果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③如果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④如果距停车线5 m处以最大加速度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10·课标全国,24)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 m和200 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和19.30 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 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 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2011·重庆卷,14)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 2 s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A.10 m B.20 mC.30 m D.40 m4.(2011·安徽卷,1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2Δx(t1-t2)t1t2(t1+t2)B.Δx(t1-t2)t1t2(t1+t2)C.2Δx(t1+t2)t1t2(t1-t2)D.Δx(t1+t2)t1t2(t1-t2).5.(2011·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答案 1 C 2.(1)1.29S 11.24M/S (2)8.71 3.B 4.A 5.D。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一、运动学1. 速度公式:v = Δx/Δt2. 加速度公式:a = Δv/Δt3. 位移公式:Δx = v0t + 1/2at^24. 速度位移关系:v^2 = v0^2 + 2aΔx5. 平均速度公式:v_avg = Δx/Δt6. 自由落体公式:h = 1/2gt^27. 抛体运动公式:h = v0sinθt 1/2gt^2,x = v0cosθt二、动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能公式:K = 1/2mv^25. 势能公式:Ep = mgh6.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7. 动能定理:W = ΔK8. 动摩擦力公式:f = μN9. 重力做功公式:W = mgh10. 弹性势能公式:Ep = 1/2kx^2三、能量与动量1. 动量公式:p = mv2. 动量守恒定律:在系统不受外力时,系统总动量守恒。
3. 能量守恒定律:在孤立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4. 动能定理:W = ΔK5. 动能公式:K = 1/2mv^26. 势能公式:Ep = mgh7.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8. 动能定理:W = ΔK9. 动摩擦力公式:f = μN10. 重力做功公式:W = mgh11. 弹性势能公式:Ep = 1/2kx^2四、电磁学1. 库仑定律:F = k|q1q2|/r^22. 电场强度公式:E = F/q3. 电势差公式:V = W/q4. 电势能公式:Ep = qV5. 电容公式:C = Q/V6. 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1/C = 1/C1 + 1/C2(串联),C = C1 + C2(并联)7. 欧姆定律:I = V/R8. 电阻定律:R = ρL/A9. 电功公式:W = UIt10. 电功率公式:P = UI11. 电能公式:E = Pt12. 磁感应强度公式:B = F/IL13. 磁场力公式:F = BIL14. 磁通量公式:Φ = BS1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N(ΔΦ/Δt)16.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位移法复习题
位移法复习题位移法复习题位移法是力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求解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它通过分析物体的位移来推导出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在学习位移法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练习题来加深理解。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典型的位移法复习题来巩固知识。
1.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5秒钟,求汽车的位移。
解析:根据位移的定义,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所以汽车的位移等于20 m/s × 5 s = 100 m。
2. 一个物体以2 m/s²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了10秒钟,求物体的位移。
解析:根据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所以物体的位移等于0 m/s × 10 s + 2 m/s² × (10 s)² / 2 = 100 m。
3. 一个自由落体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求物体下落5秒钟后的位移。
解析:自由落体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9.8 m/s²。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由于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所以初速度为0 m/s。
所以物体的位移等于0 m/s × 5 s + 9.8 m/s² × (5 s)² / 2 = 122.5 m。
4. 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向上抛出,求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的位移。
解析:当物体到达最高点时,它的速度为0 m/s。
根据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的位移等于它的初速度乘以时间。
所以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的位移等于10 m/s × (10 m/s / 9.8 m/s²) = 10.2 m。
5. 一个物体以5 m/s的速度向上抛出,求物体落地时的位移。
解析:当物体落地时,它的位移等于它的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02=2ax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0)/24.末速度Vt=V0+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02+Vt2)/2]1/26.位移s=V平t=V0t+at2/2=Vt/2t7.加速度a=(Vt-V0)/t(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a与V0反向(减速)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测量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 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 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0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0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0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加速运动中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计算
加速运动中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计算1.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计算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变化。
(3)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时刻变化。
1.定义: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等于物体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计算公式:Δx = x_f - x_i,其中Δx表示位移,x_f表示末位置,x_i表示初位置。
3.性质: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4.定义: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化量的比值。
5.计算公式:a = 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 表示时间变化量。
6.性质: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四、加速运动1.定义:加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加的运动。
(1)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
(2)变加速运动:加速度不断变化。
五、计算方法1.运用公式:在已知条件的情况下,运用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画图解:根据物体运动的实际情况,画出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或加速度-时间图,通过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3.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在涉及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从而解决问题。
六、注意事项1.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转换,确保各物理量单位一致。
2.分析物体运动时,注意区分匀速、变速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结合物体运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运动了5秒,求物体通过的路程。
方法:根据速度公式v = s/t,代入已知条件,得到s = v t = 2m/s 5s = 10m。
2.习题: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加速度为0.5m/s^2,运动了10秒,求汽车的速度。
方法:根据加速度公式a = Δv/Δt,代入已知条件,得到Δv = aΔt = 0.5m/s^210s = 5m/s。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推论推导及规律总结
一.基本规律:v =ts 1.基本公式a =t v v t 0- a =tvtv =20t v v + v =t v 21at v v t +=0 at v t =021at t v s +=221at s = t v v s t 20+= t vs t 2= 2022v v as t -= 22t v as =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适用于一切变速运动,其余各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推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作进一步的推论,是掌握基础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掌握运用的这些推论是解决一些特殊问题的重要手段。
推论1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202tt v v t S v +==推导:设时间为t ,初速0v ,末速为t v ,加速度为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at v v +=0得: ⎪⎪⎩⎪⎪⎨⎧⨯+=⨯+=22202t a v v t a v v t t t⇒ 202t t v v v += 推论2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位移的中点的即时速度22202t s v v v +=推导:设位移为S ,初速0v ,末速为t v ,加速度为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公式as v v t 2202+=得:⎪⎪⎩⎪⎪⎨⎧⨯+=⨯+=22222222022Sa v v S a v v s t s ⇒ 22202t s v v v +=推论3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分别为1S 、2S 、 3S ……n S ,加速度为a ,则=-=-=∆2312S S S S S……21at S S n n =-=-推导:设开始的速度是0v经过第一个时间t 后的速度为at v v +=01,这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为20121at t v S +=, 经过第二个时间t 后的速度为at v v +=02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202122321at t v at t v S +=+=经过第三个时间t 后的速度为at v v +=023,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202232521at t v at t v S +=+=…………………经过第n 个时间t 后的速度为at nv v n +=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202121221at n t v at t v S n n -+=+=- 则=-=-=∆2312S S S S S……21at S S n n =-=-点拨:只要是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相邻的连续的相同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与加速度a 与时间“有关的恒量”.这也提供了一种加速度的测量的方法: 即2tSa ∆=,只要测出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差S ∆和t ,就容易测出加速度a 。
物理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²/2=V平t= Vt/2t3.有用推论Vt²-Vo²=2as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6.中间位置速度Vs/2=√*(Vo²+Vt²)/2+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²{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规律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规律总结一.基本规律:v =ts 1.基本公式a =t v v t 0-a =tvtv =20t v v + v =t v 21at v v t +=0 at v t =021at t v s +=221at s = t v v s t 20+= t vs t 2= 2022v v as t -=22t v as =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适用于一切变速运动,其余各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2t v =v ==t s 20t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设时间间隔为T ,加速度为a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S N ;则∆S=S 2-S 1=S 3-S 2= …… =S N -S N -1= aT 2(或者2-=(m-n)aT m n s s )注意:设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位移中初速度为0v ,末速度为t v ,在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2s v ,则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2s v =2220t v v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t v =v =20t v v +<2s v =2220t v v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v=2tvgtvt=s=212gt22tvgs=总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v=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gtvvt-=2.竖直上抛运动2021gttvs-=222vvgst-=-总结:竖直上抛运动就是加速度ga-=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设T为时间单位,则有:(1)1T末、2T末、3T末、…… 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2)1T内、2T内、3T内……nT内位移之比为:S1∶S2∶S3∶……:S n=12∶22∶32∶……∶n2(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 N=1∶3∶5∶……∶(2n-1)(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12-)∶(23-)∶………∶(1--nn)五、应用速度或位移公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速度公式v t =v 0+at 和位移公式201s=+2v at 的适用条件必须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不能应用上述公式,所以,对以上两公式应用时,必须首先对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进行判断和分析。
位移速度的5个公式
位移速度的5个公式
位移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位移量,可以用于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
以下是5个位移速度的公式:
1.平均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v)定义为物体在一个时间间隔内所发生的位移量(Δx)除以这段时间(Δt)。
公式为:
v=Δx/Δt
2.瞬时速度公式:
瞬时速度(v)定义为物体在其中一刻瞬时时的位移速度。
公式为:v = lim(Δx / Δt) (当Δt趋近于0时)
3.加速度公式:
加速度(a)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Δv)除以这段时间(Δt)。
公式为:
a=Δv/Δt
4.二次方程位移速度公式:
若物体在t=0时刻的位移为x0,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则位移x 随时间t的变化服从二次方程位移速度公式:
x = x0 + v0t + (1/2)at^2
5.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若物体在t=0时刻的初始位移为x0,初始速度为v0,且加速度为a,则任意时刻t的位移x和速度v的关系为:
v^2=v0^2+2a(x-x0)
这些公式是描述位移速度的基本公式,它们可以用于计算物体在运动
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和位移量。
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
公式来进行计算和分析。
加速度与位移的公式
加速度与位移的公式加速度与位移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加速度与位移的公式,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加速度的定义和公式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度。
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假设一个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的速度从v1变化到v2,该时间段的持续时间为Δt,则该时间段内的加速度a定义为v2和v1之差与时间间隔的比值,即a=(v2-v1)/Δt。
二、位移的定义和公式位移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之间的位置变化量。
在物理学中,位移的定义为终止位置与初始位置之差。
假设一个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初始位置为x1,终止位置为x2,则该时间段内的位移Δx定义为Δx=x2-x1。
三、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根据加速度和位移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加速度的定义代入位移的定义中,得到Δx=(v2-v1)/Δt。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将速度的定义代入上式中,得到Δx=(x2-x1)/Δt。
进一步整理得到Δx/Δt=(x2-x1)/Δt。
由于Δt是一个无穷小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将其写作dt,即Δt=dt。
因此,上式可以简化为Δx/dt=(x2-x1)/dt。
根据微积分的定义,我们知道Δx/dt就是位移的导数,即dx/dt。
因此,上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dx/dt=(x2-x1)/dt。
由于x2-x1就是位移的变化量Δx,上式可以再次简化为dx/dt=Δx/dt。
根据物理学中的符号约定,位移的导数dx/dt就是速度v,因此上式可以写作v=Δx/dt。
这个公式表明,位移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就是速度。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加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是,位移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等于速度,即v=Δx/dt。
这个公式表明,位移的变化率就是速度。
四、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进行分析。
假设一个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a匀速运动,初始位置为x1,初始速度为v1,时间间隔为Δt。
高中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公式高一
高中物理公式高一高中物理中,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点实验,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公式,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物理公式(一)运动学公式速度定义式:v=s/t加速度定义式:a=(v-v0)/t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at2速度位移关系式:v2-v02=2as平均速度与中间时刻速度:v-=vt/2=(v0+v)/2相邻相等时间位移差:Δs=aT2高中物理公式(二)(1)滑动摩擦力:f=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f静fm(fm为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公式(三)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1m/ s=3.6Km/ 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