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精讲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精讲

7.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 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规范建设阶段 2、强化和完善阶段 3、提高阶段
1、规范建设阶段
1979年至1989年,是我国环境影 响评价制度建立的规范建设阶段。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 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后,在以后 颁布的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 不断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规范,通过 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 内容、范围、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 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
行政法规:《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管理条例》。 部门行政规章:国家环境保 护总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关于环 境影响评价的规定。 地方法规: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理的条例、办法、政府令等。
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保护 法和其他 环境保护 法律
修改的城市规划 法
党中央、国务院有 关政策及发展规划 的环Fra bibliotek影响评价规 定
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 保护会议之后,环境影响评价的 概念开始引入我国。高等院校和 科研单位的一些专家、学者,在 报刊和学术会上,宣传和倡导环 境影响评价,并参与了环境质量 评价及其方法的研究。
1977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区 域环境学”讨论会,推动了大 中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979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中国 环境学会环境质量评价委员会 学术座谈会上。编写了“环境 质量评价参考提纲”,为各地 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研究提 供了方法。
7.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时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的 实际情况,逐渐形成的。中国 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特点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主
现行法律法规中都规定建设 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包括区域开发、流域开发,工 业基地的发展计划,开发区建设 等。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决策行 为和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的制订 ,没有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规范和建设阶段(1979~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
都有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十三条: “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 目环境管理的规定。”
三、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1)法律 (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3)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5)环境标准 (6)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一)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源自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2004年修正案第9条第2 款规定:“国家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 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的 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 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年)
在此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得到了不断改革和强化;加强了国际 合作与交流,把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向世界介绍,汲取国外有益经验,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92 年 : 颁 发 《 关 于 加 强 外 商 投 资 建 设 项 目 环 境 保 护 管 理 的 通 知 》 (环保局、外经贸部)、《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保局、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原国 家环保局成立“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技术 支持单位,随后,许多省市也成立了“环境评估中心”。

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比较

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比较

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比较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不同之处和相关经验。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定义和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针对规划、工程、政策等环境因素对周围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并在决策过程中引入环境保护因素的一种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发展中的项目和政策在环保方面能够达到可持续性要求,避免因不合理的规划和决策而对环境造成损害。

1. 中环评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已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

中环评制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评价、具有合法约束力、参与公众意见、注重环境保护等。

2. 外环评制度外环评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并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

其主要特点有:多为政府主导、关注环境风险防控、强调公众参与、着力于项目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

二、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比较1. 制度体系层面比较就制度体系层面而言,中国和部分发达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环评制度相对独立,系统性较强,根据环评法相关规定,从环评项目的选择、编制、审查、批准等环节,形成了规范的程序。

而在某些发达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作为其他规划、评估等决策过程的一部分。

2. 参与主体比较中环评制度中,公众参与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根据法律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须向公众公示,受到公众意见和建议的监督。

而在某些国家,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多数决策由政府和专业机构来完成。

3. 环评视角比较中环评制度注重项目环评,主要关注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而一些发达国家的环评制度则注重政策环评,旨在评估规划、政策等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4. 周边环境保护比较在周边环境保护方面,中环评制度强调环境修复和环境管理措施的规定,以保障项目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梳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梳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梳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种环境管理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本文将对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历程、法律法规以及实施情况,旨在深入探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相关问题。

二、发展历程2.1 制度初创时期•1965年,中国最早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开始,主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1973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涉及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标志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初步建立。

2.2 制度完善时期2.2.1 法律法规的发展•1989年,我国首次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责任和程序要求。

•1996年,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出台,成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法律基础。

•2003年,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规定了公众参与的具体程序和要求。

2.2.2 评价范围的扩大•2006年,我国明确将战略环境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拓展了评价的范围。

•2018年,环境影响评价新法施行,将生态环境评价纳入评价范围,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法律法规体系3.1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体系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3.《环境影响评价注册表管理办法》4.《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监督检查暂行办法》3.2 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的颁布,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各级环保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四、实施情况4.1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1.项目申报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3.公众参与4.环境影响评价批复5.监测与监督4.2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缺乏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缺少透明度和民主性。

五、展望与建议•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各方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EIA)也叫做环境预断评价,是指在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或者建设项目规划的制定中,预先实施的对可能造成的环境不利影响因素的判断和分析,并根据影响环境因素的不同,将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发展规划、技术改造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等。

[1]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学界普遍认为,1978年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报告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开始。

该报告首次提出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向。

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该法在第六条和第七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六条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或者报请主管部门批准转产、搬迁”。

第七条规定:“在老城市改造和新城市建设中,应当根据气象、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等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有计划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清洁城市”。

上述两条规定构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雏形。

此后,在国务院及有关立法部门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法规及规章中,又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补充。

1998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专章的形式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预测的方法
通常采用的预测方法有数学 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 法和专业判断法。预测时应尽量 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 准确度要求的方法。
环境影响预测常用的方法
序 号 1




应用条件
模式应用条件不满足时,要 进行模式修正和验证,应首 先考虑要用此法 合适的实验条件和必要的基 础数据,无法采用方法1, 而精度要求又高,应选用此 法 时间限制短,无法取得参数 、数据,不能采用方法1、2 时可选用此法 某些项目评价难以定量时, 或上述三种方法不能采用时 ,可选用此法
行政法规:《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管理条例》。 部门行政规章:国家环境保 护总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关于环 境影响评价的规定。 地方法规: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理的条例、办法、政府令等。
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保护 法和其他 环境保护 法律
修改的城市规划 法
党中央、国务院有 关政策及发展规划 的环境影响评价规 定
(1)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 境特点,结合各单项评价的工作 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 查的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 参数。若这些引进资料仍不能满 足需要时,再进行现场调查或测 试。
(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搜集资 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表 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通常 这三种方法的有机结合、相互补 充是最有效的和可行的。
7.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 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规范建设阶段 2、强化和完善阶段 3、提高阶段
1、规范建设阶段
1979年至1989年,是我国环境影 响评价制度建立的规范建设阶段。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 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后,在以后 颁布的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 不断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规范,通过 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 内容、范围、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 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基本概念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制度是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和开发项目,在其兴建之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按照法定程序经环境行政机关进行审批的法律制度.它是预防性环境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政府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使政府在决策或人们在从事相应生产活动时,充分考虑此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避免由此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使行政机关对环境价值的考虑更科学、更民主.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和发展历史沿革八大事件重大污染公害事件唤起世人环保意识.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 1930年12月马斯河谷地带分布着三个钢铁厂、四个玻璃厂、三个炼锌厂和炼焦、硫酸、化肥等许多工厂.1930年12月初,在两岸耸立90米高山的峡谷地区,出现了大气逆温层,浓雾覆盖河谷,工厂排到大气中的污染物被封闭在逆温层下,不易扩散,浓度急剧增加,造成大气污染物事件.一周内几千人受害发病,60人死亡,为平时同期死亡人数的倍,家畜也死亡许多.发病症状流泪、喉痛、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推断当时大气二氧化硫浓度为25—100毫克/立方米 .2,多诺拉烟雾事件:美国 1948年10月多诺拉镇是一个两岸耸立着100米高山的马蹄形河谷,盆地中有大型炼铁厂、硫酸厂和炼锌厂.1948年10月,该镇发生轰动一时的空气污染事件,这个小镇当时只有14000人,4天内就有5900人因空气污染而患病,20人死亡. 3,伦敦烟雾事件:英国 1952年12月伦敦位于泰晤士河开阔河谷中,1952年12月5—9日,几乎在英国全境有大雾和逆温层.伦敦上空因受冷高压影响,出现无风状态和60—150米低空逆温层,使从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燃煤烟尘被封盖滞留在低空逆温层下,导致4000人死亡.4,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 1955年洛杉矶市有350多万辆汽车,每天有1000多吨烃类,430多吨氮氧化合物和4200吨一氧化碳排入大气中,经太阳光能作用,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浅兰色光化学烟雾,在1955年一次事件中,仅65岁以上老人就死亡400人.5,水俣事件:日本 1953年—1979年熊本县水俣湾地区自1953年以来,经常发现生怪病的人.病人开始面部呆痴、全身麻木、口齿不清、步态不稳、进而耳聋失明、最后精神失常、全身弯曲、高叫而死.还出现“自杀猫”、“自杀狗”等怪现象.截止1979年1月受害人数达1004人,死亡206人,到1959年才揭开这谜,是某工厂排出的含汞废水污染了水俣海域,鱼贝类富集了水甲基汞,人或动物吃鱼贝后,引起中毒或死亡.6,富山事件:日本 1955年—1965年 55年后,日本富山神通川两岸,发现一种怪病,开始手、脚、腰等全身关节疼痛.几年后,骨骼变形易折,周身骨骼疼痛,整天喊疼的“骨痛”,最后病人饮食不进、在痛疼中死去或自杀.到65年底,近100人因“骨痛病”死亡.到61年才查明是当地铝厂排放含镉废水,人吃大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造成.7,四日市事件:日本 1955年—1972年四日市是一个以“石油联合企业”为主的城市.55年以来,工厂每年排到大气中的粉尘和SO2总量达13万吨,使这个城市终年烟雾迷漫.使人患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称为“四日气喘病”.截止1972年,日本全国这种病患者高达6376人.8,米糠油事件:日本,1968年九州发现一种怪病,开始眼皮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严重时恶心呕吐、肝功能降低、慢慢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有的引起急性肝炎或医疗无效而死.该年七、八月份患者达5000人,死亡16人.这是由一家工厂生产米糠油工艺过程中,使载热体多氯联苯混入油中,造成患者中毒或死亡.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最早是在1964年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则首创于美国.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of 1969,NEPA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联邦政府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制度.根据该法第一章第二节的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机关在制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立法议案和采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行动时,应由负责官员提供一份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到70年代末美国绝大多数州相继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77年,纽约州还制定了专门的环境质量评价法.1987年美国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法实施程序的条例.美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立以后,很快得到其它国家的重视,并为许多国家所采用.瑞典在其1969年的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规定,日本于1972年6月6日由内阁批准了公共工程的环境保护办法,首次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思想.澳大利亚于1974年制定了环境保护建议的影响法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法国于1976年通过的自然保护法第2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英国于1988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进入90年代以后,德国于1990年、加拿大于1992年,日本于1997年也先后制定了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名称的专门法律.俄罗斯也于1994年制定了俄罗斯联邦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亦有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或条例.据统计,到1996年全世界已有85个国家制定了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仅为多数国家的国内立法所吸收,而且也已为越来越多的国际环境条约所采纳,如在跨国界的环境影响评价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中都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逐步成为一项各国以及国际社会通用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之后,我国开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这一制度作了规定.该法第6条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从此,我国从立法上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了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81年,原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联合发布了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作了具体规定.1986年国家又对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作了修订,又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把评价的范围从原来的基本建设项目扩大到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并针对评价制度实行几年的情况对评价内容、程序、法律责任等作了修改、补充和更具体的规定,从而在我国确立了内容较为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除此之外,我国通过各种具体立法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规定.如1982年颁布的海洋环境保护法、1984年颁布的水污染防治法、1987年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1988年颁布的水法、1988年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价、野生动物环境影响评价等作了明确规定.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管理,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1986年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并提升为行政法规.至此,可以说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贯彻实施条例,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体系.三、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情况发展状况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创立阶段.1973 年首先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979 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法律化.1981 年发布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专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作了规定.后经修改,1986 年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管理权限和责任.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1989 年颁布正式环境保护法,该法第13 条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 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1998 年,国务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进一步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规格,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评价时机、审批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均做出了很大修改.1999 年 3 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第三阶段为完善阶段.针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不足,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2003 年9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可以说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走向完善的标志.五、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应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般是限于对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计划、建设工程等.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议或立法建议或联邦的重大行动,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法国,除城市规划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外,其他项目根据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必须作正式影响评价的大型项目,如以建设城市、工业、开发资源为目的的造地项目,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或投资超过600万法郎的有关项目等;须作简单影响说明的中型项目,如已批准的矿山调查项目,500千瓦以下的水利发电设备等;可以免除影响评价的项目,即对环境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法国政府在1977年公布的1141号政令中,详细列举了三类不同项目的名单.在立法上这比使用“对环境有重大影响”这样笼统的概念明确得多.有些国家或地方政府对适用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规定得较为广泛.瑞典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凡是产生污染的任何项目都须事先得到批准,对其中使用较大不动产土地、建筑物和设备的项目,则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70年环境质量法规定,对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作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应该进行影响评价的项目,在两种特殊情况下可不进行,一种是法律另有专门规定的;另一种是为处理某种紧急事态而采取的措施或依法进行的特殊行为,如环境保护局为保护环境采取的行动,国防和外交方面某些秘密事项等.七、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组成根据条例以及其他相关规章的规定,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建设项目.条例所称的"建设项目"是指按固定资产投资方式进行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包括国有经济、城乡集体经济、联营、股份制、外资、港澳台投资、个体经济和其他各种不同经济类型的开发活动.按计划管理体制,建设项目可以分为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开发包括开发区建设、新区建设、老区改造和其他共四个部分的工程和设施建设.二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第二类是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项目.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第三类是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则对"重大影响"、"轻度影响"、"影响很小"进行明确界定,并对各类建设项目的具体名录进行明列.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条例第八条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涉及水土保护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护方案.四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或登记表由行业部门预审,环保部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登记表,由建设单位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五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对评价证书的等级、申请评价证书的条件和程序、评价证书管理与考核、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六征求公众意见.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九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推行,收到了明显效果.第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两项主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特别在保证选址的合理性上起了突出作用.因为,评价结果证明虽然投资效果好,但由于布局不合理,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而影响长远发展的项目,就不能同意建设,必须另选地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还可以对开发提出防治污染的措施,控制新污染.第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步骤和程序都贯穿在基本建设各个阶段,使计划管理、经济管理、建设管理都包含环境保护的内容,从而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纳入国民经济计划轨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促进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第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由于具备较齐全的实验测试条件,容易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工程设计单位由于熟悉国内外该类工程项目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做到技术、经济上的可行、合理;而管理单位则熟悉各种法规,就便于组织协调和监督.。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

为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以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定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环境管理和监测等,对其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保没有对环境造成过度破坏和污染。

该制度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程度,还能够针对高风险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环境问题的发生。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然而,如何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完善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长期以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只是一纸空文,缺乏明确的实施和监管,导致很多企业和个人为了谋取利益而选择违法和不合规。

同时,在实践中还存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不规范、环境风险评估不到位、信息公开不透明等问题,这使得环境保护工作难以上升为重点工作,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改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开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改革。

2003年,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行。

该法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程序和实施监督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国建设了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制度,设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机构,对项目拟建的环境风险评估进行监管和批复,以保证其环保合规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形势的不断变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在持续改革完善。

2020年,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新版《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对整个评价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比如,新版办法规定了对相同类型设施进行的大批量项目环评可以采取集中评价方式,适当缩短了环评审批时间和环评成本,同时还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必须遵守固定的聘任期,以保障评价专家的独立性和环境评价的公正性。

未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总的来说,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摘要本文在综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法制化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环境影响中最重要的公众参与制度,剖析了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法制化目录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述 (1)1.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涵义 (1)1.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的必要性 (2)1.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2)2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立法及特点 (3)2.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实践 (3)2.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的特点 (4)2.2.1 环境影响评价单行法确立了我国的战略环评制度 (4)2.2.2 将规划环评作为开展战略环评的切入点 (4)2.2.3 环境影响的立法层次较为完备 (5)2.2.4 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法律保障 (5)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5)3.1 公众参与的定义 (5)3.2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意义 (6)3.2.1 环境权公众参与是公民享有环境权的表现形式 (6)3. 2. 2 公众参与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 (6)3.3 公众参与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7)4 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与不足 (7)4.1 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过窄 (7)4.2 环境影响评价缺乏替代方案 (8)4.3 评审体制的规定存在不足 (8)4.4 环境评价的审批不健全 (9)4.5 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9)4.6 法律责任的不健全 (10)5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0)5.1 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11)5.2 增加事后监测、监督管理内容 (11)5.3 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11)5.4 加强规划指导,优化宏观布局 (12)5.5 建立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12)5.6 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13)结语 (13)参考文献 (14)前言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摘要环评制度作为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之一,在环保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随着四十余年的发展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回顾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当前环评制度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环评;环境;发展;建议1.建立与管理框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由美国首创。

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的第102条规定,在对人类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每一个立法提案或报告和其他重大联邦行为中,均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随后,欧盟、日本等国纷纷效仿,大体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以后的1973年即引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并于1979年在《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将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从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之一,为中国的环保工作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过40余年发展,环评逐渐形成了由审批机构、技术评估机构、评价机构、实施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共同组成的格局。

2.发展历程2.1 成长期(1979年至1997年)从正式建立环评制度的1979年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颁布前的1997年,环评制度经历了从一张白纸到初具形态的成长期,通过被纳入项目审批程序而得以实施。

[2]同时,技术体系逐步形成,在上世纪90年代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评技术导则,明确了环评的工作思路、内容及有关方法。

这一时期,环评制度的社会知名度不高,执行率低,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率更低。

[3,4]2.2 发展期(1998年至2003年)1998年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明确了环评分类审批要求、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提出了与环评制度配套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竣工验收制度,环评制度开始逐渐被企业认可并实施。

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从根本上提高了环评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还有执行率。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是指对建设项目、领域规划、政策法规、政策和计划等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和预测的程序。

它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源和初步探索(1960年代-1970年代)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通过,标志着环境评价的开始。

该法案要求联邦政府在进行决策之前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此后,一些国家和地区陆续推出了类似的立法,开始了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步探索。

第二阶段:制度建设和方法发展(1970年代-1980年代)上世纪70年代,环境影响评价开始得到国际组织的重视。

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会议首次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原则。

此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陆续发布了相关指导文件。

在这一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建设逐渐完善,评价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三阶段:规范和应用推广(1990年代-2000年代)上世纪90年代,环境影响评价的规范开始逐渐得到统一。

1992年,《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原则和指南》(International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参考文件。

此后,一些国家纷纷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第四阶段: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环境影响评价逐渐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

在这一阶段,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不仅要考虑环境影响,还要兼顾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此外,公众参与也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EIA)也叫做环境预断评价,是指在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或者建设项目规划的制定中,预先实施的对可能造成的环境不利影响因素的判断和分析,并根据影响环境因素的不同,将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发展规划、技术改造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等。

[1]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学界普遍认为,1978年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报告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开始。

该报告首次提出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向。

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该法在第六条和第七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六条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或者报请主管部门批准转产、搬迁”。

第七条规定:“在老城市改造和新城市建设中,应当根据气象、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等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有计划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清洁城市”。

上述两条规定构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雏形。

此后,在国务院及有关立法部门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法规及规章中,又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补充。

1998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专章的形式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专门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国家立法,夯实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从而正式确立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方向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 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1 9 年 3月, 99 国家
标志 , 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 的序幕。 会议通过的“ 全面规划、 合理 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2号 , 公布《 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
布局、 综合利用 、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 、 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 办法》 对评价单位的资质进行 了规定 :99年 4月, , 19 国家环境保护总
颁布 了 《 建设项 目 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的原则方法》 18 年 9 , 99 月
颁布 了《 设项 目环境影 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 建 。这一系列规范性文 颁布 的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8 ) 《 (9 2、 中华人 民共和国 水污染 防治法》(9 4 和 《 18 ) 中华人民共和 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8 ) (9 7, 都对相关 内容 的环境影 响评价作了明确规定。 ( ) 三 强化和 完善 阶段( 9 019 19—9 8年 )
自 16 年 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政 策 【 E A 建立 了环境影响评价 序》 19 以后 , 99 N P) ,9 5 对建设项 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分类管理 , 分为编制环境 发展起来 。在此期 间, 我国环境影 响评价经历了工程——计划 ( 目 项
规划)_ 政策的发展历程, _ 一 即从最初单纯的工程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 ,
发展到工程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影响评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 内容以及相应 的法律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这
价同时兼顾 的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环境影 响评价的方法和程
序也在发展 中不断地得 以完善。 ( 引入和确立阶段( 9 31 7 一) 17 .9 9年 ) 展起来的。17 9 3年 8月,以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为

梳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梳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梳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梳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建设项目、政策、规划等在实施前进行的一种预测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后,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环保管理工具之一。

二、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预测和评估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前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不良环境影响。

2. 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接受公众监督,并提供信息公开途径。

3. 综合协调原则:将环境因素纳入决策过程中,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达到平衡。

4. 责任追究原则:明确各方责任,并对违反规定者进行法律追究。

三、法律法规支持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要求,明确了相关责任和处罚措施。

2. 《环境保护法》:强调了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支持和监督。

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详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四、制度框架1.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a. 确定项目类型:按照国家规定,将项目划分为不同类别,并确定适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指南。

b.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开展现场调查、数据收集和预测分析,编写详尽的报告书,包括项目概况、环境基线状况、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等内容。

c. 公众参与:组织公众听证会,接受公众意见并进行记录。

2.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a. 提交审批材料:申请人将编制好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给相关部门,并缴纳相应费用。

b. 评估审查: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评估其科学性和合规性。

c. 公示和听证:将审批结果公示,并组织听证会,接受公众意见并进行记录。

d. 审批决策:根据评估结果和公众意见,相关部门作出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决策。

3. 环境管理与监督a. 监测与监察: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监察,确保项目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准备阶段
编制报告书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踏勘,明确评价范 围和内容。
根据评价范围和内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包括项目概况、环境现状、预测与评估、 环境保护措施等。
评审与修改
审批与备案
组织专家对报告书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 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和完善。
将修改后的报告书报送相关部门审批,并按 照要求进行备案。
评价与监管的联动
信息共享
建立环保部门与建设单位、环评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互通与 信息整合。
联动执法
建立健全环保部门与建设单位、环评机构之间的联动执法机制,对违法行为 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环评制度的刚性约束力。
国际经验与借鉴
国外环评制度的优缺点分析
了解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评制度优缺点,为我国环评制度改革和完善提供 借鉴。
加大处罚力度
制定严厉的环境影响评价违法处罚措施,对未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或评价未通过的项目进行严格制约和惩罚。
加强行政问责,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渎职行 为进行严肃追究,倒逼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行职责。
强化公众参与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机制和渠道,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 督权。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认识和参与意识,促进社会监督 和舆论监督。
加强环评机构管理
建立环评机构资质管理制度,严格审核环评机构资质,确保 评价质量。
加强环评机构业务监管,建立健全环评机构考核评估机制, 对评价质量差的机构进行惩戒。
THANK YOU.

环评的关键环节
环境现状调查
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 ,包括空气、水质、土壤、生
态等方面。
影响预测与评估
根据建设项目的情况,预测可能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进行评估 。

第一章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一章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
经修改完善后的报告书由建设单位报送环保 主管部门审批。
有十种情况,各级环保部门不予批准。
“十不批” 十不批”
(1)选址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或村镇建设规划,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的项目不批; (2)不符合国家及本省产业政策,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的项目不批; (3)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项目不批; (4)现有项目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 排放标准的改、扩项目不批; (5)现有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各项生态保护设施不能正 常运行的改、扩项目不批;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
按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按环境要素: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等
按时间顺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2、
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阶段
(1)规范建设阶段(1979~l989) (2)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l999) (3)提高阶段(1999~)
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资格审核认定 公众参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规定: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2008年8月15日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名录》(200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对分类管理作出了 具体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名录》的规定,分别委 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 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关注。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建设单位在进行新项目(尤其是大型工程)前,对环境进行评价,预测和分析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采取措施予以防治,保护环境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中国1990年代初引进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与保护环境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相协调发展的,以环境为中心,立足于整体性和系统性,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确定这些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控制和防治措施,保障生态环境、资源和人民群众的权益。

2.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协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促进科技创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需要不断进行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不断提高评价水平和科学性。

4.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调公众的参与,将项目的环境影响公开,允许公众参与,保障公众利益。

在实践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监管提供法律依据。

2.评价标准的不一致:由于各行业采用的标准不统一,导致评价结果难以比较,需要统一标准。

3.技术手段落后:当前环境影响评价还是基于传统的评估方法,缺少先进科技手段的支持。

4.监管不到位:在一些地方,监管机构尤其是地方监管机构的能力不足,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

但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科学、公平、公正、可持续的环保制度,为环保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未能普遍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我国环评 制度存在 的问题
2、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工作存在不足。
3、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内容不够完善。
4、公众参与制度有待完备。
• 1、未能普遍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虽然被法律规定为必须遵 守的制度,但没有达到普遍实行,尤其是以乡镇 企业为代表的小型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待 加强。乡镇企业对于增强我国的经济活力增加就 业机会具有重要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乡镇 企业存在技术比较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 而且环境管理相对薄弱,如果没有适当的限制和 管理,也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环境影响评价是 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对小型企业也是如此, 因此此问题不能忽视。


谢 谢!
三、对策建议
加强法律责任的明确和完善 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的几点建议
设立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分离制度
加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力度
• 1、加强法律责任的明确和完善
• 我们应加大对环境影响评价之中的一些违法行为 的处罚力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不予审 批对未规定公众参与内容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 书;相关建设单位应向环保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 表申请,对于未提交申请并擅自开工,且建设项 目已经完成的,应给予一定的罚款,并依法追究 行政责任;有些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隐 匿公众意见或对公众意见作虚假记录,对于这种 单位,环境保护部门应吊销其评价资格证书,并 处以罚款,同时应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员的行政 责任。
• 3、定义: • 环境影响评价,亦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环境质 量评估。2002年10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 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 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内容、程序、法律后果等事项的法律规则系统。 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 化,是环境资源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
•1、什么叫环境影响评价?
分析预测人为活动造成环境质量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2、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这种科学方法和技术被法律强制规定为指导人们开发活动的必须行为,就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四个阶段本文来自中华环评网,
1、引入和确定阶段:1973-1979年
2、规范和建设阶段:1981-1989年
3、强化和完善阶段:上世纪90年代
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0年至今
1、引入和确定阶段:1973-1979年
1969 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1973 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

1979 年9 月,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79 年4 月,北京师范大学在江西永平铜矿开展了第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
2、规范和建设阶段:1981-1989年
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基本项目审批程序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对评价单位提出了资质要求。

1989年12月26日颁布的《环境保护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
3、强化和完善阶段:上世纪90年代
1994年起,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作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了全面详细明确的规定。

1999年,正式公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对评价单位的资质进行了规定。

现有甲级单位198家,乙级单位721家(2004年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
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0年至今
2002年10月,《环境影响评价法》,从项目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但还没有上升到政策环境影响评价高度。

2004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评价、预测与评价)
• 环境影响后评价
• 环境影响技术评估
• 环境保护验收
5、环境影响评价典型案例
• 圆明园防渗工程(公众参与、生态影响评价)
• 松花江水污染事故(风险评价)
• 广东英德北江污染事故(水污染防治、应急系统)
• 首钢搬迁项目(典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宁波北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典型区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6、环境影响评价职业生涯
入行=〉环评上岗证=〉环评工程师=〉环评专家
入门=〉会做=〉主持工作=〉评审、审核项目
毕业=〉0-2年=〉2-5年=〉8-10年以上
7、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上岗证)
• 行业基本需求:
目前环评单位约1000家,从业人员约在2万人左右。

基本需求:20*200+12*700=12400人。

• 报名要求:
专职受聘于环评单位的人员。

• 考试形式:
采取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

• 考试题型:
填空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五种。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上岗证)
• 上岗培训课程:
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
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风险评价、环境监测。

共11门课。

• 课程时间:4天,考试半天。

8、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环境评价工程师)
• 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gineer (EIAE)
• 报考要求:
本科生毕业5 年
硕士研究生毕业2 年
博士研究生毕业1 年
• 相当级别: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环境评价工程师)
• 考试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考试方式:
分4个半天进行,各3小时,采用闭卷笔答方式。

• 首次考试情况:
考试人数:1万2千人。

通过人数:2333人。

通过率:20%左右。

• 实际需求:
至少:200*10+700*6=6200人。

9、从事环评需具备的主要素质
• 正直
绝对不能做假
• 责任
法律责任,终身负责制。

从项目建设单位到编制报告书的单位和个人到负责预审、审核和审批的部门都要负不同的法律责任。

• 勤奋
10、须具备的相关基本技术能力
• 1. 环境保护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我们现在所学的各种相关学科
污染控制与治理方法、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专业学科
流体力学、数值分析等基础学科
平时学习和平时工作经验
• 2. 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基本法
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自然资源保护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平时积累和平时工作经验
• 3. 了解各行业的基础工艺知识
十多个行业,包括建材火电、化工石化、冶金机电、社会区域、轻工纺织化纤、采掘等等平时工作经验积累和学习
须具备的相关基本技术能力
• 4.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
上岗培训、工程师培训和学习
• 5. 综合分析和预测评估能力
平时的经验和学习、积累
• 6. 计算机软件的熟练使用
11、须掌握的计算机软件
• 1. Office(Word 、Excel 、Powerpoint、Visio)
计算机软件的熟练使用
• 2. 工程制图AutoCAD
计算机软件的熟练使用
• 3. 绘图程序:Sufer Excel Photoshop Arcview
12、. 环评专业软件- 大气预测类
• 1. 国产的:大气环评助手Eiaa
环评专业软件- 大气预测类
• 2. 英国剑桥:ADMS
环评专业软件- 水预测类
• 1.国产的:地面水环评助手Eiaw
环评专业软件- 水预测类
• 2. 丹麦的:MIKE1
环评专业软件- 噪声预测类
• 1 国产的:Eian
环评专业软件- 噪声预测类
• 2 德国Cadna/A
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员工录用管理制度
为规范试用期员工的管理和辅导工作,创造良好的试用期工作环境,加速试用员工的成长和进步,特制定目标责任制制度。

一、员工试用期规定
1、自员工报到之日起至人力资源部确认转正之日起。

2、员工试用期限为3个月,公司根据试用期员工具体表现提前或推迟转正。

(一)、福利待遇
1、试用期员工工资根据所聘的岗位确定,核算时间从到岗工作之日起计算,日工资为:月工资÷(本月天数-休假天数)
2、过节费按正式员工的1/2发放。

3、按正式员工标准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二)、休假
1、试用期内累计事假不能超过3天,如果特殊情况超过3天需报董事长批准。

2、可持相关证明请病假,请病假程序和天数与正式员工要样。

3、可请丧假,请假程序和天数与正式员工要样。

4、不享受探亲假、婚假。

二、员工入职准备
1、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原件待查。

2、学历证明复印件一份,原件待查。

3、县级以上人民医院的体检报告。

4、4张一寸照片
5、部分职位(如出纳、收银员、司机、仓管)试用期员工还须须准备房产证明、户口本、直系亲属身份证复印件等。

三、行政手续
1、试用人员手续办理完毕后,由行政部向试用期人员发放办公相关用品。

2、发放工作牌,办理考勤卡。

3、试用期人员需要食宿的、由行政部安排住宿和就餐。

4、将试用期人员带入用人部门。

四、用人部门指引
1、试用员工的直接上级是“入职指引人”。

2、带领试用期员工熟悉本部门及其他部门,向其介绍今后工作中要紧密配合的部门及员工,同时介绍公司内公共场所的位置,包括会议室、停车场、洗手间等。

3、与试用期员工进入面谈,商讨入职后的工作安排,并向试用期员工描述其工作的部门架构,岗位名称,职务,岗位职责等。

简单介绍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前工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4、教会试用期员工使用生产工具或办公用具。

5、公司有活动要及时告知试用期限人员。

6、与试用期人员进行正面沟通,引导其工作,及时了解试用期
员工在工作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