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16字方针的理解
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学习心得体会8篇
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学习心得体会8篇基本理念,也是对报告中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的呼应。
新十六字方针体现了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之间的连续性,也突出了法律实施在依法治国中的优先地位。
新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奉法者强则国强”,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从“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到要求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到“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断为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出炉了,这十六字方针是什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今天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与过去的十六字方针相比更具有时代感,更符合中国当代的国情。
过去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是什么呢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 邓小平同时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启了崭新征程。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也是我国1982年宪法的第三个修正案。
在这个修正案中,一个非常重大的改变,就是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了宪法,其第十三条修正案规定: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其中的内容就包括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
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为建设法治中国了打造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为强大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法治建设的16字方针
我国法治建设的16字方针
我国法治建设的16字方针是:依法治国,法治中国。
依法治国是指政府和公民必须依照法律行事,遵守法律规定,维护社会公正。
执法者必须依法办事,实现司法公正,保护公民权利。
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实现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权,推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
法治中国是指任何人,无论职务大小、权力大小,都必须遵守法律,并接受法律的制约,而不是以人为本,以权力为辅助,用私人力量代替公共力量。
法治中国,要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领域都要严格按照法律进行规范,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民权利,保障社会公平、公正。
借助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我国法治建设目前正逐步形成起来。
国家通过建立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发挥法律的约束力和制约力,提高社会公正度,推动社会进步。
在具体实践中,我国法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执法不公、法律滞后、法律执行难等,需要继续努力,持续推进法治建设。
同时,还需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普及,提高公民法律素养,让更多人知晓法律的作
用和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依法治国、法治中国的目标,达到社会公正、公平、有序的目标,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全面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主要内容
全面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主要内容
全面: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指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全面落实法治原则。
治国:指治理国家,推进国家各项事务的发展。
十六字方针主要内容如下:
1. 讲政治,顶层设计。
2. 整顿法规,严格执法。
3. 推进改革,完善制度。
4. 加强监管,维护法律权威。
5. 完善机制,加强宣传。
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的法律人才队伍。
7. 落实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加强绩效考评。
8.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公正性。
9. 树立司法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度。
10. 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1. 加强对涉法涉诉案件的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2. 推动修法改法,使法律与时俱进。
13. 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
14. 推进国际法律合作,强化国际法律体系。
15. 创新法制宣传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16. 加大对重大法律问题研究力度,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支持。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必备知识点汇总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必备知识点汇总一、国策、战略、理念(3个考点)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3个考点)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7个考点)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根本、基础等(35个考点)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2024中考政治知识点汇总
2024中考政治知识点汇总一、国策、制度、方针、战略、理念、道路1.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对外开放等。
2.我国的民族政策: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9.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0.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方针(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12.我国的各种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
1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14.我国的发展理念/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互利共赢的理念。
15.我国的各种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绿色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
二、核心、中心类1.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3.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5.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7.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二,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和发展
•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 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成为中 国共产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在这次会议上, 邓小平同志指出:“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 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 、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 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 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十一届四中全会,1979年9月;
十二届四中全会,1985年9月; 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年6月; 十四届四中全会,1994年9月; 十五届四中全会,1999年9月; 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年9月; 十七届四中全会,2009年9月;
[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概况
• 英国哲学家培根:“一次不公正的司 法判决,其恶果甚至于十次犯罪,因 为犯罪只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 判决却是弄脏了水源。”
[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二,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和发展
• 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的基础
• 中国的法治建设,与公民的守法意识、守法程度有关。中国是在 13亿人口中搞法治,任务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重。况且,中 国人长期以来重礼轻法,法治意识淡薄,尊法、信法、守法、用 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各种违法犯罪案件、各类不信法、不守 法的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十八大提出“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法 制是治国理政的基 本方式。”
1978年
1997年
十五大确立 “依法治国” 的基本方略。
2002年
2007年
十七大提出加快 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说点人民跟法治的关系
浅谈人民跟法治的关系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在谈到人民和法治国家的关系时,突出提到人民是主体。
首先,人民是主体。
《决定》讲的很清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中人民是主体的,我们的法律活动、我们的法律制定首先要以以民为本、立法为民。
法律的制定、法律的实施都要体现人民的意志,要得到人民的拥护。
其次,人民要参与。
要广泛的让人民群众来参加法律制定的过程,重大的政策方针,重大的法律出台都要举行司法听证、公示。
再次,全民守法。
《决定》提出了关于法的16个字,叫做“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当然这个重点就是我们要讲全民守法,这16个字是非常新的,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也提出关于法的16个字,叫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次我们讲的更全面,讲了立法的问题,讲了执法问题,讲了司法的问题,最后落脚于全民要守法。
我们干部也是人民的一分子,也属于
全民的一部分。
《决定》的原话,要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的崇尚者、自觉的遵守者、坚定的捍卫者。
每个人若都能够自觉学法、执法、守法,那我们的依法治国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7篇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7篇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篇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是国家的生命,法是国家的保障。
法制中国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走向创新发展强大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知识点
---------------------------------------------------------------最新资料推荐------------------------------------------------------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知识点《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知识点一、制度(一)我国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八下 P3 (二)政治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八下 P64 题目 2、基本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八下 P68 题目(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下P71 题目(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八下 P74 题目(三)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八下 P61 题目(四)分配制度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八下 P62 题目二、国情(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科技国情 1、创新能力不强;2、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3、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4、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
九上 P20 下(三)人口国情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 173、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特点。
九上 P75 中(四)资源国情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五)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三、国策 1、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节约资源基本国策 3、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四、发展战略: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九上 P18 中 2、科教兴国战略九上 P14 导言九上 P21 中 3、人才强国战略九上P14 导言九上 P21 中 4、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基本六、实质 1、人权实质: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018-2019】依法治国16字方针内容【附解读】-word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依法治国16字方针内容【附解读】十八大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被概括为“新法治十六字方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依法治国16字方针内容以及解读!依法治国16字方针内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被概括为“新法治十六字方针”依法治国新老16字方针有什么区别依法治国的(老)十六字方针,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内容解读【科学立法】科学立法,科学性的主体要件是立法权的专属性、主观要件是立法过程的有准备性、客体要件是立法事态的法调整性、客观要件是立法行为的程序性。
实现科学立法,法律形式的相对吸纳化、立法逻辑的自下而上化、立法视野的全球化、立法案形成的专业化、立法效果的社会反馈化都是不可缺少的。
【严格执法】严格执法,在执行法规或掌握标准时,不放松、不走样,做到严厉、公平、公正。
执法人员必须秉公执法,严肃执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办案,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执法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对发生的违法行为敢于纠正并依法处罚,不搞“态度执法”、“关系执法”、“人情执法”,做到见违必纠,纠违必罚,处罚有据。
【公正司法】公正司法,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公正的含义包括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等。
【全民守法】全民守法,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
所有的人都必须在法律制度内,明确相互关系,相互制约,依法行事,尤其要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依法监督。
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于“新法治十六字方针”的六大答问答问一:为什么需要从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的异同来理解“新法治十六字方针”?自从提出“法治文化”这个概念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的初步思考结论是:从形式意义上来讲,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我们从两者的形式要件来看,其观念、制度、规则等,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但如果从其内容上看,它们之间有一个实质性的区别,即法律文化是一个中性概念,法治文化是一个价值概念。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6字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6字全面依法治国是指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基础,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宪法的领导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宪法的领导地位,就是要保证宪法的实施和执行,维护国家法制的稳定和统一。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和保障。
要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法律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公正性。
同时,还要加强法律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3.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全面依法治国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言论自由等。
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要建立健全投诉和申诉制度,使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加强司法独立和公正。
全面依法治国要加强司法体制建设,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
要依法设立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加强司法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司法监督机制,确保司法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5.健全法治文化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还需要健全法治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
要通过教育、宣传、宣讲等方式,增强公民的法律观念,使法治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同时,要加强法学研究,培养法学人才,推动法学理论的发展。
6.强化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
全面依法治国要强化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法律的执行和实施。
要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加强对法律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
同时,要加强社会的监督力量,鼓励公民、媒体、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到法律监督中,促进法律的公正执行。
总之,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
全面依法治国不仅要求政府和各级组织依法行政,还要求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共同创造法治社会的文明和谐。
九上《道德与法治》背诵填空
道德与法治第三次月考提分宝(L1-L8)第一课只有___________才能救中国。
解放和发展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__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_____国而奋斗。
P4改革开放的地位: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________之路,活力源泉。
P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_________P8改革开放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的关键一招。
P5__________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P11四个尊重:尊重______/尊重_____/尊重______/尊重_______ P5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8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P9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推进国家_________和________现代化。
P9以_______为中心的发展思想P10发展的根本目的:____________创新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_______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P14________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P14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_____P17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____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P17____________是国家命运所系。
P18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全面创新P18_______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P20时代精神:以________为中心。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重难点知识梳理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重难点知识梳理总结一、核心”类(“中心”类、核心位置)1.一切工作的中心(国家的中心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3.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5.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7.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8.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9.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0.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11.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
“基石”类)二、基本”类(“基础”类、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提升创新能力。
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5.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环境。
6.我国的环境基本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7.我国的资源基本国情: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8.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9.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九年级道德及法治填空
第一单元富强1.国家的中心工作:以为中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发展的根本目的:。
4.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5.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解决好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7.改革的实质:。
8.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9.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10.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盾:。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3.党和政府坚持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4.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15.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XX久安的根本要求。
16.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创新1.创新的目的:。
2.国际竞争的实质:。
3.必须把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4.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5.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6.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7.把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二单元1.社会主义XX的目的:。
2.社会主义XX的本质就是。
3.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目的是:。
4.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XX道理,取决于它的。
5.人民XX的真谛:。
6.我国社会主义XX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的XX。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必备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必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4)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综合国力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人民生活方面: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成就。
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国际影响力方面: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到共建“一带一路”,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为何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要依靠改革开放。
(2)新时代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将改革进行到底;(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为什么要共同富裕?(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十六字
全面依法治国十六字
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持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新老16字方针有什么区别:
1、内容不容
老16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新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提出时间不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3、意义不同
老16方针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之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紧迫。
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实现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克服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试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谈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效结合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要正确地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有效地实行“法”“德”兼治。
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法律形式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行使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代表人民具体行使国家管理职能。
二是“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是指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包括依法惩处各种犯罪行为,也包括维护每个人的法律权利。
三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意志的统一,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效力。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16字方针,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
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来后,必须遵守和执行。
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
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
所谓以德治国,正如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所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治国16字方针的理解
依法治国16字方针,是指“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依法执政,以德服众”。
这16个字,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法治国,首先强调的是法律的作用。
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工具,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公正、公平的保障。
通过依法治国,可以加强法律的权威性和效力性,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法治化。
以德治国,强调的是道德的作用。
在社会管理中,道德的作用同样重要。
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和引导,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升人民素质,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依法执政,是指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以法律为准绳行事。
政府要承担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权益的责任,同时也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制约。
以德服众,是指政府不仅要依法执政,还要建立良好的政治形象和信用体系,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政府要深入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及时回应人民的诉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依法治国16字方针是以法律为基础,以道德为支撑,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