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献给祖国的恋歌——郭沫若新诗《炉中煤》赏析
郭沫若的《炉中煤》的赏析
郭沫若的《炉中煤》的赏析
《炉中煤》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策划家、文艺理论家、画家、散文家、建筑师、历史学家等多重身份的郭沫若所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以炉中煤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于革命力量的无限信任,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苦难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关注。
下面是对于这首诗的简要分析:
一、诗歌艺术的特点:
1.格律优美:郭沫若的《炉中煤》是一首五言绝句,整首诗都
是抑扬顿挫、平仄协调,音调优美且富有韵律感。
2.意境深远:诗歌的意境富有哲理,表现出一种爱国主义、人
道主义的情感,同时也是对于煤炭这种普通物品的深刻挖掘。
3.象征抒情:诗歌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将炉子、煤炭等物
品转化成为对于革命力量与苦难人民的赞美,抒发了郭沫若强烈的情感与思想。
二、诗歌的分析:
1.描写的对象:郭沫若通过描写炉中的煤,呈现出一种强烈的
革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抒发的情感:诗歌用超脱于物价的高度,表达出对于革命力
量的无限信仰与对于苦难人民的同情关爱,情感动人。
3.象征意义:炉中煤象征着革命力量的积蓄与发展,也代表着共和国家庭建设的稳健和美好、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
综上所述,郭沫若通过一堆炉中的煤呈现出对于革命力量和苦难人民的深刻关注,表达出一种人民情感,是一首富有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炉中煤》课件解析
运用象征手法,以煤的燃烧比喻爱情 的炽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 情。同时,采用对比、反复等修辞手 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诗歌中通过“炉中煤”这一核心意象,勾勒出黑暗中的光明 与温暖。同时,借助“火”、“光”、“热”等词汇,营造 出一种炽热、激昂的氛围。
审美体验
人生和爱情的独特见解。
不同作者创作风格对比分析
郭沫若与徐志摩
郭沫若的诗歌风格豪放、激情四 溢,而徐志摩的诗歌则更加注重
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意境营造。
郭沫若与戴望舒
郭沫若的诗歌多具有浓烈的现实 主义色彩,而戴望舒的诗歌则更 倾向于表现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郭沫若与卞之琳
郭沫若的诗歌语言生动、形象鲜 明,而卞之琳的诗歌则更加注重
创作动机与目的
创作动机
郭沫若创作《炉中煤》的动机在 于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爱,以及 对民族未来的美好憧憬。
创作目的
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激发读者 的爱国情感,唤起民众对民族命 运的关注和思考,促进民族精神 的觉醒和振奋。
CHAPTER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炉中煤》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采用自由诗体形式,通过炉中煤的燃 烧过程,象征诗人内心的激情与渴望 。全诗分为三节,每节四行,节奏鲜 明,具有建筑美。
CHAPTER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诗人(主人公)
代表着热爱祖国、甘愿为祖国献身的 青年,具有眷恋祖国、甘愿为祖国奉 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炉中煤
象征着正在觉醒的中国人民,其形象 是浑身赤红、熊熊燃烧,具有旺盛的 生命力和巨大的能量。
人物关系梳理及情感纠葛
诗人与炉中煤
郭沫若《炉中煤》鉴赏
郭沫若《炉中煤》鉴赏郭沫若《炉中煤》鉴赏《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20年,首次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上。
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
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郭沫若《炉中煤》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郭沫若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鉴赏《炉中煤》是一首饱含眷念祖国情绪的抒情诗。
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聪俊的有进取心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
”这首诗就采取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祖国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第一节,诗人的形象就跃然纸上,“我”正向亲爱的祖国诉说着那颗燃烧的赤子衷心,即使化为灰烬也绝不后悔遗憾。
第二节“我”向祖国表白自己的心迹,虽然外表有些卤莽,但胸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希望不要被祖国嫌弃。
接着,写“我”的重生:本来也是栋梁之材,但被旧制度埋藏不能发挥,心中有委屈、苦闷、彷徨,不过,也正是“活埋”的痛苦使我变成发热发光的煤,所以,仅有思念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真诚的奉献和牺牲,效力之机已来,“我”愿为祖国献出一切。
结尾与开头形成复唱,前后呼应,将全诗推向高潮,是诗人爱国主义感情的凝聚点。
这首诗选自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写于1920,一、二月间,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上。
炉中煤诗歌鉴赏
炉中煤诗歌鉴赏
《炉中煤》是一首充满眷念祖国情绪的抒情诗。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以“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倾诉衷肠,表达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并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在诗中,“炉中煤”的形象特征与诗人对祖国感情的热烈、深切是一致的。
同时,“炉中煤”也代表着诗人对新生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
而“年青的女郎”则象征着“五四运动”以后的祖国,充满了崭新的气象和勃勃的生机,就像一位青春焕发的“年青女郎”。
全诗的结构也是紧凑的。
它采用了“总分总”的三段式结构,第一节总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第二、三节则分述了作者的“前身”、“过去”和“今朝”,表达了对祖国强大的殷切期盼,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回报祖国的强烈愿望。
第四节则以重复的形式与首句呼应,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这种结构艺术使得全诗的思路清晰,前后照应,抒情句多次重复,在结构上起到了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增强了主题思想的深刻感染力。
总的来说,《炉中煤》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感性的诗歌,它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郭沫若《炉中煤》全文赏析
郭沫若《炉中煤》全文赏析
《炉中煤》是郭沫若所作的一首经典的抗战诗歌,表现了抗战期间的深重压力和民族情感。
全文如下:
炉中煤,自光自热,烈火中煎熬。
国难当头焦土飞,克敌宝刀出鞘来。
八年敌辱何惨重,八年艰难路可何。
人民英雄挺胸膛,烽火战场绝不怕。
强敌欺凌何处尽,天下奇壮我无敌。
八年炉火烧双眸,社稷彻晓光炉火。
炉中煤,即光即热,铜壶烹沸所多得。
灾难临头震惊世,克敌要塞出横批。
八年急公好义今,八年饥寒冻盖深。
人民有国终须建,烽火不熄割据侵。
强敌侵略何处尽,天下英勇我千秋。
八年爆炸布良夜,国士流血遍天柱。
炉中煤,自光自热,马蹄铁蹄鼓梆谐。
海外赤族心盼你,岂容走尽多少曲。
八年战争作修行,八年经验为本功。
山河重整英雄合,万民复兴报国功。
强敌灭亡何处尽,天下人民我喜迎。
炮声狂怒回廊响,民族气魄重苍生。
在《炉中煤》中,郭沫若引用了炉中煤的形象,来比喻战士们的顽强不屈和民族精神的鼓舞。
诗中也表现了抗战时期国家遭受到的巨大压力和艰难困苦,但也展现出人民英勇不屈、共同抗击侵略者的气概。
整首诗歌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情感,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感和强烈的激励意义。
郭沫若《炉中煤》
郭沫若《炉中煤》(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郭沫若《炉中煤》郭沫若《炉中煤》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 字鼎堂,号尚武。
最新郭沫若《炉中煤》赏析
“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这句诗以炉中煤的口吻,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和心愿,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 关切和希望。
修辞手法运用及表达效果
拟人化手法
诗人将炉中煤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 形象性和感染力。
西方煤炭题材文学作品
西方文学作品中对煤炭的描绘则更加注重其作为工业文明象征 的意义。如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文学作品,常将煤炭与蒸汽机、 工厂、工人等元素相结合,反映出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发展。
不同文化背景下煤炭形象差异
东方文化背景下的煤炭形象
在东方文化中,煤炭往往被赋予神秘、崇高、悲壮等象征意义。如《炉中煤》一诗中将煤炭比作眷恋祖国的赤子 之心,抒发了对民族和国家的深情厚意。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也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现代文学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郭沫若的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思想深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精神,被誉为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炉中煤》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
1
《炉中煤》是郭沫若于1920年创作的一首新诗, 当时正值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社会处于动荡变革 的时期。
赏析深度不足 在赏析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诗歌理解不够深入、分析不够 透彻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文本细读和理论素养。
缺乏多元化视角 在赏析时,可能过于注重个人感受而忽视了多元化视角的 解读,需要引入更多文化背景和批评理论来丰富赏析内容。
改进措施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学术交流、开展专题研讨等 方式来提高赏析水平和深度;同时,鼓励引入多元文化和 跨学科视角来拓展赏析视野。
最新郭沫若《炉中煤》赏析
郭沫若《炉中煤》赏析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情,你也不要辜负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料到这般模样!啊,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这首诗选自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女神》,作于“五四运动”前夕。
当时,作者正在日本求学,因感于国内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即将到来而创作此诗。
这首诗尽管很短,但它不仅是诗人郭沫若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而且也是“五四”时代一首很有代表性的爱国诗篇。
这首诗从主题到题材,从思想感情到表现手法,无不具有强烈的“五四”时代色彩。
下面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简介如下。
本诗写于一九二O年前后。
我们知道,“五四”时代是中国人民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浪潮鼓舞下开始觉醒的时代,是国内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趋于高涨的时代,是“科学”、“民主”、“社会主义”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思潮和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的时代,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新兴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时代,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时代。
当时,郭沫若因为远在日本,没有能够亲身参加国内“五四运动”,但是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同样地冲击着他,振奋着他。
他看到了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激发起对祖国无限的深情。
激动之下,一气写成了这首诗。
这首诗通篇都是以炉里燃烧着的煤的口气来抒写的。
所谓“炉中煤”,已经由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所点明,只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就是指诗人自己眷念祖国的那种感情。
而诗里一再谈起的那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祖国的象征。
由于对祖国的强烈思念,诗人的内心燃烧得象旺盛的煤火一样。
在这里,诗人接连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使得全诗虽然没有一次出现“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表达出诗人热爱和怀念祖国感情的强烈和深切。
一曲时代的恋歌——赏读《炉中煤》
的 桎 梏 而 想 自 由 解 脱 ,跑 回 国 去
投 向 我 爱 人 的 怀 里 ” 正 是 这 种 。
J
语
生活 需要追 求 ,也 需要放 弃 。
广 饶 一 中 聂 建 霹
维普资讯
◆ 罂 @⑨ ・
样 的 “ 奴 ” 对 你 才 有 炽 热 深 黑 , 沉 的 感 情 。 前 两 句 似 问 实 答 , 和
《 中 煤 》 便 是 我 对 于 她 的 恋 炉
歌” 。 “ 在 ‘ 四 ’ 以后 的 国 内 五
青年 ,大 家受 着 知 识 欲 的 驱 使 , 都 争 先 恐 后 地 跑 向 国 外 去 的 时
候 ,我 处 在 国 外 的 人 却 苦 于 知 识
黑 ,地 位 低 下 ,内 心却 是 火 红 、 炽 热 的 呢 ? 那 是 因 为 我 的 前 身 使 我 具 有 内 在 的 价 值 .只 有 像 我 这
五 四 运 动 的 肯 定 和 赞 美 ,对 祖 国
0
,
炉 中煤 -
—. 眷念祖 国 的情绪 _ .
…
l 更 生 动 、更 形 象 ,他 形 容 自 己 写 l
诗 , 是 “ 一 块 正 在 燃 烧 的 赤 炭 把 塞 进 我 剖 开 的 胸 膛 ” 感 情 多 么 。 强 烈 ! 《 中 煤 》 正 是 郭 沫 若 先 炉 生 胸 中 的 “ 块 正 在 燃 烧 的 赤 一 炭 ” 作 者 把 最 真 、 最 纯 、最 美 , 的 浓 烈 的 感 情 融 人 诗 中 ,谱 写 了
曲感人 的时代 的恋 歌 。 《 中煤 》 作 于 1 2 炉 9 0年 初 , 当时 作者 正 在 日本 留学 ,可是 ,
中 煤 ” 这 一 对 喻 体 构 成 了 这 首 诗
浅谈《炉中煤》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炉中煤》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姓名:樊选宏学号:051030660指导老师:李克荣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05年秋学校:陕西电大咸阳分校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炉中煤》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内容提要:《炉中煤》创作于1920年,发表于1920年2月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后收入《女神》.是郭沫若呈现给“五四”时代最美好的情诗.它将“眷念祖国的情绪”,甘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写得非常现代,十分动人,是一首既冷静又热烈,既婉约又豪放的“五四”情诗,是女神中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得令人耳目一新的诗篇。
本文主要就《炉中煤》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狂飙突进爱国主义无浪漫主义个性解放追求光明《女神》中最能表达诗人对祖国眷恋深情的就是《炉中煤》了。
郭沫若在《创造十年》里说过:“‘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炉中煤》便是我对她的恋歌。
”恋歌没有颂歌的奔放,却别具一种深宛含蓄的美……诗人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这是因为他从时代的曙光中看到了新的希望.一、旗手诗人的成长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尚武,出生于四川省乐山的一个商人家庭。
自幼喜好诗歌,尤其喜爱读《庄子》、屈原、李白的诗,这对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戊戌维新”后,他开始接触“新学”,激发了他爱国主义精神。
中学时代又受到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多次参加反清运动而被学校“斥退”。
辛亥革命后,富有浪漫主义的郭沫若,思想起伏很大,愤世嫉俗,狂放不羁,因而在诗歌创作上也逐渐走上了浪漫主义道路。
1913年,诗人离开故土,远渡日本留学,希望将来对国家和社会有切实的贡献。
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成了郭沫若思想的大转机。
当时诗人身在日本,可国内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同样激荡着他。
他那深埋藏心底的爱国烈火被点燃了,于是“个人共5页第1页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代找到了喷火口”和“喷火的方式”,诗人想象:“‘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
品读郭沫若《炉中煤》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学生作文指导品读郭沫若《炉中煤》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因简彩霞摘要:《炉中煤》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是诗人郭沫若有感于五四运动给祖国带来的新气象,由此引发的感慨。
诗人以“炉中煤”自喻,借煤在火炉中熊熊燃烧、发光发热、燃成灰烬这一形象,暗喻自己对祖国无私奉献、殒身不恤的炽热情感,其次把五四运动以后的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表达诗人对五四运动应运而生的祖国的赞美与讴歌,全诗充满了诗人独特浓炽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炉中煤》;年青女郎;爱国情怀一、《炉中煤》创作背景《炉中煤》写于1920初,当时郭沫若在日本求学,目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肆意地掠夺,处处受到列强排挤与欺凌,种种行径,者内心愤懑不已,国内军阀腐败与政治混乱,人民思想愚昧与盲目,让郭沫若痛心疾首。
作者空有一腔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生活在这时代却无处施展,只能将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埋藏于心底,在留学期间,听闻国内爆发振奋人心的五四运动,掀起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诗人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那股“蓄谋已久”的力量,这首诗没有长篇大论,非常简洁,但是却饱含作者深情,不仅是诗人郭沫若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而且也是“五四”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爱国佳作。
这首诗无论是从思想感情到表现手法,还是从主题到素材,每时每处都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无处不彰显出诗人郭沫若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
从历史长河看,“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革命浪潮影响下中国同胞逐渐觉醒的时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异常高涨的日子,是“科学”、“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想旗帜在中国大地飘扬的局面,也是中国工农阶级开始作为一支崭新的力量登上时代政治舞台的绝佳时期,弥漫着希望与朝气的味道。
当时,郭沫若因为远在日本,没有能够亲身参加国内“五四运动”,但是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同样地冲击着他,振奋着他。
他看到了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激发起对祖国无限的深情。
激愤之下,一气呵成,便写成了这首诗。
二、“炉中煤”“年青的女郎”“炉中煤”这一意象,熔物的特性、“我”的气质、时代精神于一炉,写“煤”之燃烧,即抒“我”之激情,亦抒人民之情、时代之情。
炉中煤写作特色赏析
《炉中煤》写作特色赏析一、作者简介19世纪末的一天,在四川乐山沙湾镇的一间私塾里,一个留着长辫的大眼睛男孩,跟着私塾先生一字一句地诵读着四书五经,尽管这个不到七岁的男孩,还无法理解书中的内涵,但朗朗上口的诗文和平平仄仄的音韵,却对他有极大的吸引力,望着窗外南飞的大雁,他幻想着外面的世界,外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直到私塾先生的戒尺狠狠地敲击着他的书桌,他才回过神来,那这个小孩是谁呢?他就是郭沫若。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郭沫若的简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戏剧家、社会活动家。
著作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早年去日本留学,后来弃医从文,他这段经历和鲁迅比较相似。
1914年,怀着济世救国之心的郭沫若东渡日本,在日本尝尽了民族歧视的痛苦,而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更使他陷入极度苦闷中,年轻的郭沫若在痛苦中煎熬着自己的爱国之心。
当“五四”爱国主义的惊雷在祖国大地上炸响时,郭沫若也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仿佛看到了曙光,诗人的爱国之情蓬勃而出。
身处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思念与日剧增,祖国的形象在他心中渐渐清晰起来,他找到了比喻祖国的最好象征。
一首创作于1920年的《炉中煤》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思念表现地淋漓尽致。
二、写作特色分析(一)比喻:作者将自己比作炉中煤。
这个比喻好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细细想想煤有什么特征?首先,煤很黑。
其次,它深埋在地底下。
再者,它通过燃烧自己发光发热。
那么我们通过这一形象分析就很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比作炉中煤了。
作者借这个比喻把感情的热烈程度传达出来,透过通红的煤火的形象,我们仿佛直接看到了诗人那颗爱国赤心,这颗心真象熊熊燃烧着的炉火一样。
其次,大家知道,“煤”一燃烧起来,会把光和热带给人间,自己却化为灰烬,不保留任何东西。
这也使我们有可能作出这样的想象: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是无代价的,只要祖国需要,诗人可以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二)拟人:作者将祖国想象成年青的女郎。
《炉中煤》全文及解析
《炉中煤》全文及解析《炉中煤》是郭沫若在 1920 年初创作的一首新诗。
这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炽热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决心。
全诗如下: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这首诗以“炉中煤”自喻,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
诗人通过这种独特的比喻,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诗的开头,诗人就以深情的呼唤“啊,我年青的女郎!”直接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这里体现了诗人与祖国之间的相互关系,表达了诗人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同时也希望祖国能够不断进步和发展。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诗人将自己比作燃烧的炉中煤,为了心爱的祖国,不惜燃烧自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动容。
接下来,诗人提到“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这里的“黑奴”形象,暗示了诗人自己以及祖国在当时的困境和屈辱。
但即便如此,诗人仍然有着“火一样的心肠”,对祖国的热爱从未改变。
“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这几句诗,诗人回顾了自己曾经的遭遇,就像被深埋地底的栋梁,而如今终于重见光明,寓意着祖国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和希望。
诗的结尾,“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再次强调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和为祖国奉献的决心。
从整体上看,《炉中煤》这首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意象独特。
诗人选取“炉中煤”这一意象,将自己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具象化,使其更具有感染力。
郭沫若诗歌《炉中煤》
郭沫若诗歌《炉中煤》
郭沫若诗歌《炉中煤》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上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无法抹煞的人物。
以下是小编提供的郭沫若诗歌《炉中煤》,一起来看看吧。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一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郭沫若诗歌《炉中煤》
郭沫若诗歌《炉中煤》郭沫若诗歌《炉中煤》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郭沫若诗歌《炉中煤》,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一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二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赏析:炉中煤是一首饱含眷念祖国情绪的抒情诗。
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聪俊的有进取心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
”这首诗就采取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想“心爱的人儿”祖国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第一节,诗人的'形象就跃然纸上,“我”正向亲爱的祖国诉说着那颗燃烧的赤子衷心,即使化为灰烬也绝不后悔遗憾。
第二节“我”向祖国表白自己的心迹,虽然外表有些卤莽,但胸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希望不要被祖国嫌弃。
接着,写“我”的重生:本来也是栋梁之材,但被旧制度埋藏不能发挥,心中有委屈、苦闷、彷徨,不过,也正是“活埋”的痛苦使我变成发热发光的煤,所以,仅有思念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真诚的奉献和牺牲,效力之机已来,“我”愿为祖国献出一切。
结尾与开头形成复唱,是诗人爱国主义感情的凝聚点。
这首诗构思自然新颖,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寄寓着诗人以身许国、积极进取的爱国情怀,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也体现了诗人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本诗把祖国比做“女郎”是吸取了我国传统诗歌的精华做为养分,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离骚》中美人香草之喻,使意境甘美浓郁,便于表达深深的眷念之情。
炉中煤
第一节赏析
第二节赏析
第三节赏析
第四节赏析
1.象征经过五四运动战斗洗Fra bibliotek后的生机 勃勃的祖国。同时,也是诗人热恋、追 求的对象。 2.不仅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真挚的眷恋, 反映出作者对“五四”精神的肯定和对 祖国新生的信念。
1.象征着作者火红,炽热,旺盛, 熊熊燃烧的爱国激情。 2.象征作者为人类奉献光与热,燃 烧成灰,殒身不恤的献身精神
小结:作者的感情脉络 献身之情
报效之情 忠诚之情
眷念之情
炉中煤
郭沫若
刘王陈 丹淑文 雅芳
新诗简介 作者简介 作品赏析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九二O年前后。我们知道,“五四” 时代是中国人民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浪潮鼓舞下 开始觉醒的时代,是国内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趋于高涨的时代,是“科学”、“民主”、“社 会主义”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思潮和主义在中国广 为传播的时代,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 新兴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时代,是充满活力、充 满希望的时代。 当时,郭沫若因为远在日本,没有能够亲身参加 国内“五四运动”,但是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同 样地冲击着他,振奋着他。他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激发起对祖国无限的深情。激动之 下,一气写成了这首诗。
一曲时代的恋歌--赏读《炉中煤》
一曲时代的恋歌--赏读《炉中煤》
钱秋荣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卷),期】2002(000)011
【摘要】@@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别林斯基).普希金说得更生动、更形象,他形容自己写诗,是"把一块正在燃烧的赤炭塞进我剖开的胸膛".感情多么强烈!<炉中煤>正是郭沫若先生胸中的"一块正在燃烧的赤炭",作者把最真、最纯、最美的浓烈的感情融入诗中,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时代的恋歌.【总页数】2页(P6-7)
【作者】钱秋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一曲打工者的赞歌——《电话这头》赏读 [J], 王俊章
2.一曲时代的恋歌——赏读《炉中煤》 [J], 钱秋荣
3.一曲诚挚清新的自然恋歌--《火车恋》赏读 [J], 刘盛云
4.一曲回报故土的恋歌──读王群生《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J], 冉庄
5.一曲昂扬奋斗精神的赞歌——刘禹锡的《秋词》赏读 [J], 张坤;胡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独特浓炽的爱国情怀——读《炉中煤》
独特浓炽的爱国情怀——读《炉中煤》《炉中煤》是郭沫若《女神》中的重要作品,是五四时期很有代表性的诗篇。
该诗抒写了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拟人化自白形式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诗的表现形式的探求精神,其艺术成就在《女神》中首屈一指。
爱国主义历来是诗歌表现的基本主题,而“托物寄情”或“借物言志”也是诗歌创作的传统方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表现手法,表达屡见不鲜的主题,创造新的艺术境界,这就需要作者的艺术匠心,《炉中煤》便体现了诗人这一杰出的才能。
作者把祖国比作自己的恋人,把自己对她的热情比为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单是这一艺术比况,便是对我国爱国诗的一大贡献。
“五四”爱国浪潮带来的崭新的中国现实给他以灵感的启示,但最主要的在于诗人凭借独有的敏锐目光对描写对象进行了充分的酝酿,从中找出喻体与讴歌对象相近似的品格。
“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诗人对煤的长久深埋特性的认识,与他久藏于心底的报国情怀联系起来。
深沉的爱国思想和苦于报国无门的情思,是诗人当时的内心诉求,炉中熊熊燃烧的煤,给诗人极大震撼,使他从中找到自我爱国情怀的联结点。
将爱国思想这一抽象观念用炉中煤具体展示它深刻的内涵。
煤外表黝黑沉默坚硬,却潜藏着巨大能量,一旦燃烧便发出巨大的光和热。
这个特性不仅同诗人对祖国炽热的情感相通,也和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贵人格相联系。
透过这一艺术表现契机,诗人的深沉情感得到诗意的表现,使抽象观念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这正有力地显示了诗人艺术手法的高超。
本诗短小精悍,情感抒发均在“炉中煤”意象的统摄下进行,情感表达既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
开篇用“啊,我年青的女郎”唱出对祖国的热烈情怀,对民族历史的沉痛反思,对黑暗现实的诅咒痛恨,更多的是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也为情感的发展打下基础。
诗篇一咏三叹,高潮迭起。
诗人表示为了祖国的新生和报答祖国的恩情,他甘愿“燃烧到了这般模样”,坦露了他效力祖国的壮志和无私奉献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曲献给祖国的恋歌——郭沫若新诗《炉中
煤》赏析
《炉中煤》是郭沫若创作于1956年的一首新诗,这首诗通过写
煤炭的生产过程,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是一首
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题材与思想
首先,本诗的题材为煤炭生产,它是中国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
一环。
而在整篇诗歌中,作者通过煤炭生产过程的描写,表达了对祖
国的无比热爱,将劳动人民的奋斗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感紧密结合起来。
诗中所呈现的炉火熊熊、火苗跳跃的图景,蕴含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奋斗精神,同样也体现了新中国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稳定
发展。
二、艺术特色
其次,本诗的艺术特色值得注意。
诗中的意象独具匠心,由炉火、煤炭、工人三个主要意象构成,采用了典型的景物抒情结构,叙事性
和抒情性兼具。
同时,诗歌中的双音节韵和韵母的纵横交错,构成了
一种独具魅力的音韵特色,使古韵和现代感和谐统一。
诗中的那些响
亮的语言更是铿锵有力,让读者在阅读时更有感染力。
三、意境的表现
第三,本诗的意境吸引。
通过煤炭生产的描写,复现了工农业生
产之中重要的劳动人民的形象,展现出中国人民伟大的劳动精神和爱
国情怀。
同时,诗歌中也呈现出烈火之中铁心的意境,表现出了心灵
的坚强和意志的坚定,正如诗中所说:“坚固岂止百倍钢,精炼绝不
少丝毫”。
这句话正是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坚韧精神,表达了“物力维艰,否则难以获得民众共识”的道理。
四、社会思想
最后,本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想。
诗中所舒述的主
题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拥军优属,鼓励人民全力投入建设”的精神,在经济建设中强调了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身具有的特点,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总体来看,“炉中煤”是一首别具韵味的新诗,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我国迅猛发展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激励人们追随劳动人民的奉献精神和敬爱之心,进而更好地努力工作,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