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中煤的写作手法

合集下载

炉中煤

炉中煤

炉中煤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所抒发的火热的爱国热情。

2.了解诗歌通过艺术形象抒情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1.象征手法的运用。

2.热情洋溢的语言特色。

3.诗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郭沫若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20年代初诗人寓居日本,正值国内“五四运动”蓬勃发展之时,诗人看到新生的祖国,正象一位年青的女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这首诗——《炉中煤》。

郭沫若所作的一首诗。

《炉中煤》写于1920年年初,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

全诗就建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

这首诗构思自然新颖,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寄寓着诗人以身许国、积极进取的爱国情怀,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也体现了诗人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作者介绍:1978年6月12日,我国现代杰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戏剧家、古文字学家、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在北京逝世。

郭沫若生于1892年。

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

早年赴日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

“五四”时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1924年以后,郭沫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同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

19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

抗战开始后回国,在周恩来领导下,组织和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战工作。

历任《救亡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这一时期著有《屈原》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揭露国民党的卖国投降政策。

1944年发表《甲申三百年祭》,该书后被定为中共整风学习文件。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9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9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9(总分:11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诗歌中着力表现田园生活怡然自得之乐的东晋诗人是(分数:2.00)A.陶渊明√B.阮籍C.王昌龄D.岑参解析:解析:陶渊明的诗多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表现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喜悦和辛劳,以《归园田居》《饮酒》等篇为代表。

2.成语“祸起萧墙”源自(分数:2.00)A.《秋水》B.《谏逐客书》C.《史记》D.《季氏将伐颛臾》√解析:解析:“祸起萧墙”出自《季氏将伐颛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诗歌___________“最得风人深致”。

(分数:2.00)A.《采薇》B.《山鬼》C.《蒹葭》√D.《楚辞》解析:解析: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言:“《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4.《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作品,这里的“书”是(分数:2.00)A.书记B.书籍C.书信D.上书√解析:解析:这里的“书”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

5.《前赤壁赋》中“主客对话”的“客”主要情感倾向是(分数:2.00)A.功名难就B.适意自然C.人生无常√D.乐观豁达.解析:解析:通过阅读文章可知,“客”方由对人生的短暂无常而衍生出一种悲观情绪,所以主要情感倾向是“人生无常”。

6.以问话方式展开议论的文章是 ( )(分数:2.00)A.《赵威后问齐使》√B.《五代史伶官传序》C.《答司马谏议书》D.《报刘一丈书》解析:解析:《赵威后问齐使》一文通过赵威后与齐使的问答,委婉批评了齐国政治的失当,赞扬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思想。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 )(分数:2.00)A.流畅谐偶B.铺陈排比√C.质实无华D.诙谐反讽解析:解析:《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作品,文章极富文采,运用大量对偶、排比句式,与散体句式杂错相间,是政论文的典范之作。

郭沫若的《炉中煤》的赏析

郭沫若的《炉中煤》的赏析

郭沫若的《炉中煤》的赏析
《炉中煤》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策划家、文艺理论家、画家、散文家、建筑师、历史学家等多重身份的郭沫若所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以炉中煤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于革命力量的无限信任,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苦难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关注。

下面是对于这首诗的简要分析:
一、诗歌艺术的特点:
1.格律优美:郭沫若的《炉中煤》是一首五言绝句,整首诗都
是抑扬顿挫、平仄协调,音调优美且富有韵律感。

2.意境深远:诗歌的意境富有哲理,表现出一种爱国主义、人
道主义的情感,同时也是对于煤炭这种普通物品的深刻挖掘。

3.象征抒情:诗歌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将炉子、煤炭等物
品转化成为对于革命力量与苦难人民的赞美,抒发了郭沫若强烈的情感与思想。

二、诗歌的分析:
1.描写的对象:郭沫若通过描写炉中的煤,呈现出一种强烈的
革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抒发的情感:诗歌用超脱于物价的高度,表达出对于革命力
量的无限信仰与对于苦难人民的同情关爱,情感动人。

3.象征意义:炉中煤象征着革命力量的积蓄与发展,也代表着共和国家庭建设的稳健和美好、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

综上所述,郭沫若通过一堆炉中的煤呈现出对于革命力量和苦难人民的深刻关注,表达出一种人民情感,是一首富有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现代诗三首

现代诗三首

炉中煤是作者自喻,“年青的女郎”比作祖国。为什 么作这样的比喻?这样 比喻有什么好处? 明确:因为本诗表现的是“眷念祖国的情绪”,而 “炉中煤”的形象特征是火红、炽热、旺盛、熊熊 燃烧,这与诗人对祖国感情的热烈、深切是一致的; “炉中煤”还具有为人奉献火与热,将自己燃烧成 灰,殒身不恤的献身精神,可以形象表现诗人为了 祖国在“五四”之后所呈现的新气象的认识,就像 一位青春焕发的“年青女郎”而不是我们通常比作 的母亲,从抒情的角度讲,更易于抒发炽烈、奔放 的情感。作品中的“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 虽然构不成生活中恋人的关系,但从精神实质上讲, 同样是在奉献一颗滚烫的心。
思考:如何理解“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 辜负我的思量“? 明确:前一句是写祖国对于诗人的养育之恩,这是 诗人思念祖国的基础。因为是在对作为喻体的“年 青的女郎”倾诉,所以这里也比喻性地用了“殷 勤”。“不辜负”三字表达了报效之意。后一句的 “思量”,不仅是指对于作为地理概念的祖国的思 念,不仅是对山川土地的思念,而且是具有更深含 义的一种期望,是希望祖国为断发展,日益强盛、 进步,所以用了“也不要辜负”。
B 2.对“炉中煤”这一意象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 B.“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 C.“炉中煤”这一意象,熔物的特性、“我”的气质和时代精神于一炉。
D.写“煤”之燃烧,即抒“我”之激情,亦抒人民之情、时代之情。
斑斓bān lán
辜负gū
河畔pàn
3、文学常识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古 文字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 代表作有《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诗 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 《蔡文姬》等。

11炉中煤

11炉中煤

《炉中煤》考核要点:1.作者郭沫若,现代著名学者、诗人。

本诗选自郭沫若诗集《女神》2.理解本诗所抒发的爱国激情和献身精神3.分析说明诗中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4.理解本诗用反复咏叹手法表情达意的特点一、作家作品1.郭沫若原名开贞。

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历史剧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与郁达夫,成仿吾组成“创造社”。

2.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女神》具有奔腾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浓烈的色彩,体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为五四后的自由体诗开拓了新天地。

3.抗战时期写有《屈原》,《虎符》等历史剧。

4.《炉中煤》是一首抒情诗,是诗人1920年留学日本时写作的。

二、课文讲解1.本文主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开会。

中国政府希望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遭到拒绝;而军阀政府还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来,举国愤怒,遂发生了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还是一次反封建文化的革命运动,所提出的“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影响十分深远。

这次运动给旧中国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当时远在日本留学的作者为此十分鼓舞,他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是和我的爱人一样。

”这就是作者“眷念祖国的情绪”。

)本诗表现了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借燃烧着的炉中煤,来抒发眷念祖国的情绪。

表现出诗人对新生的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赤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2.课文串讲全诗共分为四节。

第一节:倾诉自己眷念祖国的热情和报国的真切心情;第二节:表示作者对祖国的强烈的爱长期被埋在心里,一有机会表达,这种感情则炽烈如火。

第三节;说明苦于前身虽是栋梁之才,但无法报效祖国,在五四革命浪潮激荡下,重见天光。

(重点)第四节:再一次抒发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三、学习要点1. 重点掌握托物言志,比拟手法的运用。

整首诗都是以炉中燃烧的煤的口气来抒写。

“炉中煤”是作者自喻,比喻作者思念祖国的炽热感情;“年青的女郎”象征五四时期祖国的新生,用的是拟人手法;全诗虽没有出现“怀念祖国”“颂扬新生”等诗句,但很形象地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

炉中煤

炉中煤
炉中煤
郭沫若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 沫若。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科。 1921年出版新诗集《女神》,为中国新诗 开了一代浪漫主义诗风;同年6月,与郁达 夫、成仿吾等在日本东京创立著名文学团 体“创造社”。五四运动后,又创作《星 空》《瓶》《前茅》等诗集,还写了历史 剧《卓文君》《王昭君》。
1937年抗战爆发,献身于抗日救亡 运动和抗战文艺运动。创作了《棠 棣之花》《屈原》《虎符》等大型 历史剧和诗歌《战声集》等。1944 年发表《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一 生著述极多,重要的均收入《沫若 文集》,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 出版《郭沫若全集》。
写作背景: 《炉中煤》写于1920年年初,1919年 的五四运动,燃起了诗人胸中的革命激 情。他以文艺插别是诗歌为武器,歌颂 人民的革命,迎接祖国的新生。”《炉 中煤》就是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创作出 来的。他把这时期的诗,集为《女神》, 于1921年8月出版,这是郭沫若的第一部 诗集,也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第一座 丰碑。
“炉中煤”自称“黑奴卤莽”。这是对 于“煤”的外观形象的描述:浑身黝黑, 形象粗陋,不惹人喜爱。“炉中煤”问 “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 身?你应该知道吧。你嫌弃吗?你不会 嫌弃吧。因为”要我这黑奴胸中,才有 为一样的心肠。”我的外表虽然粗黑, 但心是火红炽 热的。
诗分别写了“我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 迫之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 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 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 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 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 于来到了。
重唱与照应的表达效果

重唱:(每节首句相同)加强了作品 的抒情意味。 照应:(首节和末节结尾一致)强调 了诗句的内容,强化读者印象。 两者使作品韵脚更整齐,节奏更规律, 结构更完整。

《炉中煤课件解析.

《炉中煤课件解析.

《炉中煤课件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炉中煤》。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以炉中煤为喻,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通过描绘炉中煤的形象,展现了它的无私奉献和燃烧自己的精神,从而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心。

3.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事实为背景,引入本课课题《炉中煤》。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b.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诗人以炉中煤为喻,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含义。

c.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句,如“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让学生理解比喻的含义,并学会运用比喻表达自己的感情。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家人的热爱之情。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熟读生字词,并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以“我爱祖国”为主题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炉中煤》郭沫若热爱祖国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正确朗读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家人的热爱之情。

3. 课后作文:《我爱祖国》。

最新郭沫若《炉中煤》赏析

最新郭沫若《炉中煤》赏析

郭沫若《炉中煤》赏析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情,你也不要辜负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料到这般模样!啊,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这首诗选自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女神》,作于“五四运动”前夕。

当时,作者正在日本求学,因感于国内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即将到来而创作此诗。

这首诗尽管很短,但它不仅是诗人郭沫若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而且也是“五四”时代一首很有代表性的爱国诗篇。

这首诗从主题到题材,从思想感情到表现手法,无不具有强烈的“五四”时代色彩。

下面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简介如下。

本诗写于一九二O年前后。

我们知道,“五四”时代是中国人民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浪潮鼓舞下开始觉醒的时代,是国内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趋于高涨的时代,是“科学”、“民主”、“社会主义”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思潮和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的时代,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新兴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时代,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时代。

当时,郭沫若因为远在日本,没有能够亲身参加国内“五四运动”,但是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同样地冲击着他,振奋着他。

他看到了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激发起对祖国无限的深情。

激动之下,一气写成了这首诗。

这首诗通篇都是以炉里燃烧着的煤的口气来抒写的。

所谓“炉中煤”,已经由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所点明,只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就是指诗人自己眷念祖国的那种感情。

而诗里一再谈起的那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祖国的象征。

由于对祖国的强烈思念,诗人的内心燃烧得象旺盛的煤火一样。

在这里,诗人接连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使得全诗虽然没有一次出现“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表达出诗人热爱和怀念祖国感情的强烈和深切。

[郭沫若《炉中煤》]炉中煤

[郭沫若《炉中煤》]炉中煤

[郭沫若《炉中煤》]炉中煤炉中煤篇1:郭沫若《炉中煤》原文《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20年,首次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上。

郭沫若《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写作背景:本诗写于一九二O年前后。

我们知道,“五四”时代是中国人民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浪潮鼓舞下开始觉醒的时代,是国内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趋于高涨的时代,是“科学”、“民主”、“社会主义”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思潮和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的时代,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新兴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时代,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时代。

当时,郭沫若因为远在日本,没有能够亲身参加国内“五四运动”,但是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同样地冲击着他,振奋着他。

他看到了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激发起对祖国无限的深情。

激动之下,一气写成了这首诗。

赏析一: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

全诗就建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

“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第一,“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第二,“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

《炉中煤》课件解析(2024)

《炉中煤》课件解析(2024)
应用三
《炉中煤》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 上的借鉴和启示。我们可以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 手法,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26
THANKS
[ 感谢观看 ]
2024/1/29
27
2024/1/29
象征手法
炉中煤象征着正在觉醒的 中国人民,其形象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征和象征意义 。
抒情手法
诗人通过对炉中煤的描绘 和抒情,表达了自己对祖 国的热爱和献身精神,情 感真挚、感人至深。
14
CHAPTER 04
艺术手法鉴赏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2024/1/29
15
浪漫主义诗歌特征在《炉中煤》中体现
3
郭沫若与《炉中煤》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 、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 古学家。
《炉中煤》在郭沫若创作中的地位
《炉中煤》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浪漫主义诗歌风格,表达了对祖 国的眷恋之情。
12
人物关系梳理及情感纠葛
诗人与炉中煤
诗人将自己比作炉中煤,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炉中煤的形象也体现了诗人愿意为祖国献 身的精神。
炉中煤与祖国
炉中煤燃烧自己,照亮祖国,象征着中国人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2024/1/29
13
人物塑造手法探讨
01
02
03
拟人手法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炉 中煤赋予人的形象和情感 ,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2024/1/29
10
CHAPTER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2024/1/29

现代诗歌 再别康桥 炉中煤 教案

现代诗歌 再别康桥 炉中煤 教案

现代诗歌再别康桥炉中煤一、教学要求1.感受《再别康桥》一诗所蕴涵的诗意美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炉中煤》一诗所抒发的火热的爱国激情。

2.了解两首诗的结构、韵律特点,欣赏诗中精妙的意象所创造的艺术效果。

二、课文分析再别康桥(一)解题康桥,英语原名Cambridge,通译剑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的所在地。

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和“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桥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后来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这首诗就是诗人1928年第二次重游康桥后于11月6日在归途中写成的,以前有过和康桥的告别,所以这里说“再别”。

最初笈奏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二)内容与结构《再别康桥》全诗7节,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开门见山,直接揭示主题,和康桥依依惜别。

第二部分(2~6节):描绘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这一部分以时间为序,展现康河胜景,也展现了自己的复杂意绪。

首写夕阳中的金柳,喻之为美丽的新娘,喜悦之情在柳枝间荡漾;次写柔波中的青荇,诗人愿与之共醉;三写榆阴下的清潭,喜悦与陶醉渐入朦胧的梦境;四写星光下康河的波光碎影,两岸夏虫,不忍离别又不得不作别的心情阴影在夜幕中悄然而至。

第三部分(7节):和康桥作别,是全诗的结尾部分。

全诗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展开。

在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纵向展开。

(三)主题思想《再别康桥》是诗人故地重游,再回剑桥大学后的离别之作。

全诗如行云流水,为我们描绘了清幽美丽的画面,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炉中煤写作特色赏析

炉中煤写作特色赏析

《炉中煤》写作特色赏析一、作者简介19世纪末的一天,在四川乐山沙湾镇的一间私塾里,一个留着长辫的大眼睛男孩,跟着私塾先生一字一句地诵读着四书五经,尽管这个不到七岁的男孩,还无法理解书中的内涵,但朗朗上口的诗文和平平仄仄的音韵,却对他有极大的吸引力,望着窗外南飞的大雁,他幻想着外面的世界,外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直到私塾先生的戒尺狠狠地敲击着他的书桌,他才回过神来,那这个小孩是谁呢?他就是郭沫若。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郭沫若的简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戏剧家、社会活动家。

著作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早年去日本留学,后来弃医从文,他这段经历和鲁迅比较相似。

1914年,怀着济世救国之心的郭沫若东渡日本,在日本尝尽了民族歧视的痛苦,而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更使他陷入极度苦闷中,年轻的郭沫若在痛苦中煎熬着自己的爱国之心。

当“五四”爱国主义的惊雷在祖国大地上炸响时,郭沫若也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仿佛看到了曙光,诗人的爱国之情蓬勃而出。

身处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思念与日剧增,祖国的形象在他心中渐渐清晰起来,他找到了比喻祖国的最好象征。

一首创作于1920年的《炉中煤》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思念表现地淋漓尽致。

二、写作特色分析(一)比喻:作者将自己比作炉中煤。

这个比喻好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细细想想煤有什么特征?首先,煤很黑。

其次,它深埋在地底下。

再者,它通过燃烧自己发光发热。

那么我们通过这一形象分析就很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比作炉中煤了。

作者借这个比喻把感情的热烈程度传达出来,透过通红的煤火的形象,我们仿佛直接看到了诗人那颗爱国赤心,这颗心真象熊熊燃烧着的炉火一样。

其次,大家知道,“煤”一燃烧起来,会把光和热带给人间,自己却化为灰烬,不保留任何东西。

这也使我们有可能作出这样的想象: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是无代价的,只要祖国需要,诗人可以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二)拟人:作者将祖国想象成年青的女郎。

最新郭沫若《炉中煤》赏析

最新郭沫若《炉中煤》赏析
激发民众爱国热情
作品通过独特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推动新诗歌运动发展
作为新诗代表作之一,《炉中煤》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推动了新 诗歌运动的发展,为新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受到文学界高度评价
作品发表后,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确立了郭沫若在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赏析,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炉中煤》独特的艺术构思、鲜明的形象塑造以及深刻的思 想内涵。
感受到郭沫若的爱国情怀
在赏析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郭沫若通过诗歌表达出的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未来的关切。
启示现代文学创作
郭沫若的创作手法和思想深度对现代文学创作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当代作家学习 和借鉴。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建议
情感,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意境开阔壮美
03
诗歌以宏阔的视野和壮美的意境,描绘了炉中煤与祖国、与人
民的紧密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
经典语句欣赏与深度剖析
“啊,我年青的女郎!”
诗人以“年青的女郎”喻指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青 春、生命的向往和追求。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最新郭沫若《炉中煤》赏析
目录
•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解析与主题思想探讨 • 艺术特色鉴赏与经典语句解读 • 社会影响评价与后世传承意义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煤炭题材文学作品比
较 • 总结反思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郭沫若生平及主要成就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出生于四川乐山,是中国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翻译家。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填空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填空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填空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是郭沫若的《________》。

1921年,郭沫若和郁达夫在东京创建了文学社团“________”。

《炉中煤》写作上主要采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其中“我年青的女郎”指的是_______。

郭沫若的《炉中煤》表现的是_______的情绪,写作上比喻和_______是主要手法。

全诗贯穿了两个鲜明的意象,即_______和_______。

正确答案:女神创造社新生的祖国眷念祖国拟人年轻的女郎炉中煤2.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有三个代表诗派,闻一多属于其中的_______。

闻一多曾经提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即新诗要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_______的美。

闻一多最有代表性的诗集是《_______》。

正确答案:格律派建筑死水3._______春耕大忙季节,各供应点应及时下乡做好供应工作。

[面对目前这]正确答案:值此4.第七届海峡两岸XX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极为成功,_______代表达323人。

[参加会议]正确答案:与会5.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储备一定的急救药物,以备________之需。

[随时]正确答案:不时6.我局接全力防洪的通知后,________进行了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防洪措施。

[当时立刻就]正确答案:当即7.代表们所提交的全部提案,_______大会秘书处汇编完毕,并已交有关部门研究办理。

[已经]正确答案:业经8.“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句中的“沐”的意思是________。

正确答案:洗头涉及知识点:文学常识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________。

正确答案:《论语》涉及知识点:文学常识10.流传至今的汉乐府民歌,包括东汉作品在内有40多首,大多收在宋人________所编的________中。

正确答案:郭茂倩《乐府诗集》涉及知识点:文学常识11.历史上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文学家是________。

2022年广东省肇庆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2022年广东省肇庆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2022年广东省肇庆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风波》中的风波,所围绕展开的事件是()A.七斤头上有没有辫子B.赵七爷到土场上示威C.六斤打破了一个饭碗D.皇帝是否又坐了龙庭2.下列选项中画线的字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3.下列选项中属于宾语前置句式的是()A.姜氏何厌之有B.军中自是服其勇也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D.晓来谁染霜林醉4.郭沫若在《炉中煤》中,借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种修辞手法是()A.比喻、借代B.拟人、比喻C.借代、设问D.设问、拟人5.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富文采、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散文成熟的著作是()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史记》6.《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抒情方法是()A.借事抒情B.直抒胸臆C.借比喻抒情D.借景抒情7.以下各句中的之字,意思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A.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B.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与之,不以为言。

(《史记·管晏列传》)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D.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汉书·苏武传》)8.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A.胡适B.茅盾C.鲁迅D.巴金9.《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的文体是()A.歌行体B.散文C.汉乐府诗D.小说10.下列诗人属于初唐四杰的是()A.王勃B.李白C.王维D.张若虚11.秦观《鹊桥仙》的抒情特点是()A.借事抒情B.直抒胸臆C.借比喻抒情D.写景、议论结合12.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也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是()A.梁启超B.王国维C.陈寅恪D.赵元任13.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A.吴中四士B.南宋四大家C.苏门四学士D.北宋四大家1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被后人奉为婉约派正宗的著名词人是()A.苏轼B.陆游C.秦观D.张孝祥2.《风波》中爱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A.赵七爷B.七斤嫂C.七斤D.九斤老太3.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A.《罗亭》B.《猎人笔记》C.《木木》D.《阿霞》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的作家是()A.杜甫B.白居易C.辛弃疾D.韩愈5.《雨巷》中,雨的哀曲所象征的是()A.美丽、高洁、愁怨B.漫漫长路、狭窄天地C.等待、希望、追求D.环境凄苦、遭际不幸6.谁能告诉我?我是谁?出自莎士比亚的()A.《李尔王》B.《奥赛罗》C.《哈姆雷特》D.《麦克白》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A.被后人称作三苏的作家是苏洵、苏轼、苏辙B.济南二安指的是李清照和辛弃疾C.苍凉悲壮是曹操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D.曹雪芹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8.《国语》一书反映的思想是()A.儒家的崇礼重民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法制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9.下面哪个作品描写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A.《长恨歌》B.《汉宫秋》C.《西厢记》D.《桃花扇》10.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是()A.海明威B.叔本华C.泰戈尔D.普希金11.《我与地坛》中,作者用种种事物来类比四季,其整体象征意味是()A.对自然景物的感受B.对社会现象的思考C.对人生命运复杂多变的感受D.对各种知识的透彻理解12.《冯谖客孟尝君》这篇文章中采取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进行刻画的人物是()A.齐王B.孟尝君C.梁王D.冯谖13.《史记》是一部()史书A.纪传体B.国别体C.编年体D.志传体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是()A.祈使句B.宾语前置句C.被动句D.定语后置句15.《婴宁》中描写花的主要象征意义是()A.绝世容颜B.自然天性C.狡黠心理D.社会规范16.郭沫若在《炉中煤》中,借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种修辞手法是()A.比喻、借代B.拟人、比喻C.借代、设问D.设问、拟人17.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的清代著名诗人是()A.钱谦益B.全祖望C.袁枚D.刘大櫆18.下列句子中属于使动用法的是()A.却宾客以业诸侯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C.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9.《咬文嚼字》中所举与套板反应不同、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是()A.写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B.写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C.写做买卖:端木遗风D.写茶: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20.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倾向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的作家是()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茅盾21.《饮酒》(其五)中,表现无我之境的诗句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2.《断魂枪》中,王三胜的主要个性特点是()A.急强好胜B.嗜艺如命C.落寞孤傲D.有时代感2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使用的艺术手法是()A.象征B.对偶C.拟人D.比兴24.在以下记录类文书中属于机关法定公文文种的是()A.会议纪要B.会议记录C.电话记录D.大事记25.曾经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A.茅盾B.巴金C.老舍D.冰心26.《行路难》(其一)中,包含了伊尹故事的诗句是()A.闲来垂钓碧溪上B.忽复乘舟梦日边C.长风破浪会有时D.金樽清酒斗十千27.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与王维齐名并称的著名诗人是()A.王昌龄B.岑参C.孟浩然D.高适28.下列作家中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A.张洁B.茹志鹃C.曹禺D.老舍29.北宋词人中第一个专事写词的人是()A.苏轼B.苏辙C.柳永D.李清照30.《都江堰》一文的体裁属于记叙文中的()A.寓言B.人物传记C.游记D.笔记二、填空题(20题)31.牵衣顿足拦道哭,____32.羁鸟恋旧林,____33.君何患焉中的焉意思是____34.我国第—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____3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36.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37.《马伶传》是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____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38.《论学问》一文指出治学的目的是____39.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40.高枕无忧这个成语出自____41.____,思而不学则殆42.苏门四学士是黄庭坚、____、晁补之、张耒四人的合称43.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44.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是《____》45.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评价的是____的《____》46.结庐在人境,____47.高下相倾,____,前后相随。

中国煤炭诗写作史

中国煤炭诗写作史

中国古代咏煤诗从史考察,中国古代咏煤诗为中国现当代煤炭诗的在潜意识中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中国现代煤炭诗自新诗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诞生开始,中国诗人就涉及到“煤”。

中国新诗开创者之一的郭沫若于1920年一二月间创作了《炉中煤》:…… ……啊,我年轻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鲁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 ……此诗最初发表在1920年2月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后被收入诗集《女神》。

《炉中煤》以煤为意象,抒寫了郭沫若“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还写过一首《无烟煤》。

诗歌大师艾青于1937年春创作了《煤的对话》。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是写给一位名叫“Y·R”的朋友的。

在煤的真实中,蕴蓄着“善”的光热。

煤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

也许是象征我们沉睡多年的祖国。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它一旦燃烧,便会发出熊熊的火光和巨大的热能!一位被忽视的重要诗人朱大枏创作了一首《加煤》,此诗被誉为与《死水》同等重要的作品。

全诗如下:在倾壶狂饮的时候,像车头里加进黑煤,叫停滞的变为活跃,叫感情掣思想狂飞。

——《加煤》唐祈的《挖煤工人》,写于1946年。

这首诗描写了旧社会煤矿情景、矿工在井下的遭遇,最后发出愤怒:清算他们的日子该到了!听!地下已经有了火种,深沉的矿穴底层,铁锤将响起雷霆的声音……这最后的愤怒带有寓意性,它明示了煤矿的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要到来了。

中国现代煤炭诗,都使用了一种新的语言——白话文,表现手段也不再使用严谨的格律体,而是追求更为自由、活泼奔放的形式。

除《挖煤工人》一诗外,其它诗,“煤”非书写主体,而是采用借喻或象征的手法,借以表达某种情感。

《挖煤工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直接涉及矿工、煤层、矿穴和挖煤机的煤炭诗,它的指向为煤炭诗后来的寓示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中国现代煤炭诗,尽管其数量不多,但由于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显示了这些煤炭诗的分量,也为当代煤炭诗创作作了启萌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炉中煤的写作手法
引言
介绍炉中煤的主题和背景。

炉中煤的意义
炉中煤在中国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写作手法,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以下是它的几个重要意义:
1. 比喻与隐喻
炉中煤作为一种比喻与隐喻的手法,常常被用来代表着燃烧的激情、希望、力量和变革。

例如,在《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可以被视为炉中煤,它一度甜蜜燃烧,最终却被现实中的冷清熄灭。

2. 表达社会现象与人性特点
炉中煤还常常被用来表达社会现象与人性特点。

例如,在《茶馆》中,茶馆这个看似小小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喻了封建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炉中煤象征着人们心中的愤怒、不满和渴望解放。

3. 对抗命运
炉中煤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对抗命运。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炉中煤被用来象征坚定的意志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它鼓舞人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与命运抗争。

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身上的炉中火被视为他对抗命运、成就伟业的象征。

炉中煤的表现方式
炉中煤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列举几种常见的方式:
1. 对比
炉中煤常常通过与其他元素的对比来表达其独特的意义。

例如,在《红楼梦》中,宝黛之间的爱情被描绘得格外甜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最终的分离,从而凸显了炉中煤的伤感与苦涩。

2. 描述
炉中煤也可以通过生动的描述来展现其魅力。

例如,经典的一句描述来自《红楼梦》:“可是他又含笑机灵的眼睛瞧看你, 非常难过的流出两行眼泪来。

”这句话通过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描写,将炉中煤所代表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比喻与隐喻
炉中煤也常常通过比喻与隐喻的方式来呈现。

比如,在《茶馆》中,茶馆被比喻成一个燃烧的炉中煤,象征着人们希望改变社会现状的愿望与努力。

炉中煤在不同作品中的应用
炉中煤作为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国文学作品中。

以下是几个炉中煤在不同作品中的应用案例:
1. 《红楼梦》
炉中煤在《红楼梦》中被用来描绘宝黛之间的爱情。

宝黛之间的爱情犹如燃烧的炉中煤,一度甜蜜而炽烈,却最终因各种现实的因素而被熄灭,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西游记》
炉中煤在《西游记》中象征着对抗命运的精神。

孙悟空身上的炉中火代表着他坚定的意志和奋发图强的决心,使他能够成功地完成了取经之旅。

3. 《茶馆》
炉中煤在《茶馆》中被用来描绘茶馆这个小小的场景。

茶馆象征着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专制,人们在茶馆中的种种斗争与不满展现了炉中煤的力量与希望。

结论
炉中煤作为一种写作手法,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炉中煤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主题,体味其中的深意。

同时,炉中煤也能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追逐梦想。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生活实践,炉中煤都将是我们心中不灭的火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