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六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毛概课本各章节总结

毛概课本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5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总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物:巴贝夫、摩莱⾥、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叶和英国的欧⽂。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个纲领性⽂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了⼈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争建⽴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了科学社会主义。

2.⽆产阶级⾰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产阶级⾰命是迄今⼈类历史上最⼴泛、最彻底、最深刻地⾰命的原因。

(简答)P226. ·⽆产阶级⾰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命这⼀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产阶级⾰命⾄少将在⼏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 ⾃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产阶级社会主义⾰命,将是由⼀国或数国⾸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列宁、斯⼤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和⼤⼯业的国有化使⽆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系列⾮常的、特殊的⼜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毛概 第六章第一节分析

毛概 第六章第一节分析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 批判》一书中,对未来社会区分为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马 克思预测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 未来社会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 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 会的革命转变时期(或称“政治上 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 第一阶段(或称“低级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列宁最早提到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十月革命后,社会 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问题成为现实的实践问题 。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 达的社会主义”。列宁的这些思想,反映了他 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长期性的深刻认识。 它对于我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确立社会 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 是,他当时主要是回答俄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 义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 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因而对这一思想 未能做出进一步的阐发。
第六章 第一节
一 二 三
(一)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各个不同
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要经过哪些发 展阶段才能完全建成社会主义作了 更多的思考,指出:“社会主义社 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 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 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恩格斯还指出:“对未来社会发展 阶段的划分,不存在适应一切条件 的一劳永逸的方案,对马克思主义 应该灵活应用。”这蕴含着社会主 义阶段是不断发展的思想。
他在《国家与革命》中 首次把共产主义第一阶 段明确地称为社会主义 社会,从资本主义到社 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 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 社会。
第六章 第一节
一 二 三
(二)苏共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毛概2023各章节总结

毛概2023各章节总结

毛概2023各章节总结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概述在这一章中,我们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整体的概述。

首先,我们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涵,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批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

接着,我们分析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毛泽东的个人经历对其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我们总结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章中,我们首先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决定意识、矛盾普遍存在、量变引起质变等重要原理。

然后,我们详细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包括把握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等重要观点。

第三章: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理论。

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进行了探讨,指出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具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同时,我们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最后,我们讨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和构建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奋斗道路本章着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奋斗道路。

我们首先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目标,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然后,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道路,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重要阶段。

最后,我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道路对中国革命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基本经验本章主要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基本经验。

我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道路,包括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以小打大等战略战术。

同时,我们还分析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等重要经验。

这些经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第六章: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和指导作用在这一章中,我们强调了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和指导作用。

毛概6~15章考试总结

毛概6~15章考试总结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3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发展战略:①三步走战略:1981到1990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1991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七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背景、性质、理论依据:背景:国内,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

政治局面处于混论状态;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崩溃边缘。

国际,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拉大,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首先,作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时代条件。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重视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基础,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首先,作者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支持。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首先,作者回顾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和指导原则,包括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管理方式。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首先,作者解释了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方法论的贡献,包括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实践的重要性。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为科学研究提供思维工具和指导原则。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

首先,作者分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考研政治毛概第六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毛概第六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毛概第六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考研政治毛概第六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1956年5月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中共八大把它确定为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强调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这一方针的执行虽然经历了曲折反复,但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和经验。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同样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2.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问题。

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

1962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主张,确定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3.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地方的机动权;要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系,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

毛概第六章

毛概第六章

毛概第六章毛概论第六章知识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仍然在曲折中获得了发展;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也因此空前激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进一步发展,这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同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正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毛概第六章

毛概第六章
资产阶级思想存在。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 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 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 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决不能掉以轻心。”
228x176 14k jpg
-邓小平 “南方谈话”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 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
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历史前提
国情基础
时代特点
不发达状态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不发达。水平低、不平衡、 多层次; 不完善。所有制、分配制度。 不成熟。民主政治不成熟,法制不健全。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不成熟。封建思想、小生产习惯势力、
邓小平: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 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 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
的规律。 (1985年8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建国
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
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作出了我
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把握了我 国的基本国情。
•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
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
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 1958、3: 成都会议 毛泽东:“中国实现共
产主义不要100年,可以50年。”
• 1958、5: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1958、7: 刘少奇:“你们大多可以看到共产 主义。” • “文革”: 全面超越发展阶段。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1987 年 4 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

同年10 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老三步是:1 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 第二部,从1991 年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经济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第三步:1. 21 世纪的第一个1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翻一番。

2.再经过10 年的努力到建党100 周年时,是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3.到21 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 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四: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下面是对毛概各章节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其中,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此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等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强调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本质,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而经济危机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表现。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建设与发展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解放人类的彻底革命,旨在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第四章: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论成果此章主要回顾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强调群众路线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重要理论。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第五章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四个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等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原理此章主要介绍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原理,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

其中,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保障,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毛概各章节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原理,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024年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六章重点总结

2024年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六章重点总结

2024年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六章重点总结第六章主要内容总结:第六章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重大历史经验》。

本章主要讲述了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民族战争的经验教训。

该章从中国的历史背景出发,介绍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动荡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此背景下的民族战争探索与实践经验。

该章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内容阐述:一、民族战争的阶段:本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战争的不同历史阶段,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辛亥革命后中国在国内外压力下的状况,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等不同阶段的民族战争。

二、民族战争的性质和对象:本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战争的性质和对象,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战争是一场既反对国内反动势力,又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重点阐述了抗日战争中以日本侵略者为主要对象的民族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中以国内反动势力为主要对象的民族战争。

三、民族战争的任务和方式:本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和方式。

强调了在民族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

同时,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战争的主要方式,包括游击战争和正规战争等。

四、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本部分主要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积累的基本经验。

其中包括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正确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关键,正确处理农民问题的方法,正确处理武装战斗和政治斗争的关系等。

五、中国革命的失败教训:本部分主要总结了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失败教训。

主要包括政治路线的错误,没有正确处理中外关系等。

六、中国革命的胜利因素:本部分主要总结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因素。

主要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坚决的组织和领导力量,政治、军事、农村等各方面的工作经验等。

七、中国革命经验的普遍意义:本部分主要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的普遍意义。

指出中国革命经验对其他国家和民族解放运动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毛概6第六章社会主义初

毛概6第六章社会主义初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奋斗。
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从现代化发展水平上看,
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现代化方面来看
是由农业人口 占很大比重、 主要依靠手工 劳动的农业国, 逐步转变为非 农业人口占多 数,包含现代 化农业和现代 服务业的工业 化国家的历史 阶段。
中国各地区实现现代化时间表
最早实现:
上海2015年。 北京2018年。 广东省2021年 天津市2026年 最后实现: 甘肃(2062年) 青海(2065年) 贵州(2070年)
西藏(2075年)
江苏省 2033年
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
第一,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 。 第二,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 和归宿点。 第三,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形成和发展
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 段,才能够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正确 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不断地引导社会 主义事业走向胜利。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
• (5)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 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 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 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毛概第六章

毛概第六章
青年学生学习“ 青年学生学习“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理 由
一、从根本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从根本上讲,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发了20世纪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发了20世纪 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 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实现个人价 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确立了总的方向标。 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确立了总的方向标。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结着丰富的 辨证思辨艺术。 辨证思辨艺术。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 特征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 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 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 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 纲领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全面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 基本路线强调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 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三)1987年 1992年10月,深刻总结,理 (三)1987年— 1992年10月,深刻总结,理 论系统形成的阶段; 1 1987年8月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的谈话》; 1987年 月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的谈话》 2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 3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

18毛概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8毛概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复习上次课内容并导入新课】世纪之交、前年更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如何坚持与时俱进,知难而上如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如何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低谷时,坚持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推向21世纪。

让我们到本章中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真谛。

【讲授新课】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江泽民简介】江泽民,男,汉族,1926年08月17日出生,江苏省扬州市人。

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0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主要理论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评价:江泽民同志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者。

他目光远大、审时度势,总是从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他信念坚定、处事果断,总是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关键时刻具有作出果敢决策的非凡胆略和进行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他尊重实践、与时俱进,总是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坚持从党和人民活生生的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寻找路子,脚踏实地而又开拓进取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他尊重群众、关心群众,总是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依据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和推动工作。

毛概 第六章 小结

毛概 第六章   小结

第六章小结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构想的演进。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世纪头 20 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知识要点: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推进的。

通过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高新科技对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

(2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017年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六章重点解析

2017年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六章重点解析

2017年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六章重点解析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三: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五: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第六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第一篇:毛概第六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3、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4、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的一次飞跃。

6、十五大,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标志着我们对这个理论的认识走向了成熟。

7、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的过程性特征,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长达百年的社会发展阶段。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三大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可以防止和克服发生“左”的或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发生③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主要内容1、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一)“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1、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3、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从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大体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有了一个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坚定了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的自觉性,知道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意义,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正确认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掌握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理解必须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第二篇:毛概重点(含内容)毛概重点第十章第一节1、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立足于当前我国的新发展环境、新发展条件,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厚植发展优势的重大抉择,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

我们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全民共享;二是全面共享,三是共建共享,四是渐进共享。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只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适应新需求变化,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

这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以上六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主要任务: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4、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哪些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2)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节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3)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4)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建设好网络空间。

(5)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6、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什么?怎么样?)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表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构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