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一至七章总结

合集下载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3、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时代背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历史依据: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现实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节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形成。

③遵义会议以后,走向成熟④1945,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⑤解放战争时期恶化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和发展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4、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三节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和现实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反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过程:①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②1982年,党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③ 1987年,党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④ 1992年,党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⑤1997年,党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概1-7章复习资料

毛概1-7章复习资料

毛概1-7章复习资料毛概1-7章复习资料毛概,即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毛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将对毛概1-7章进行复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结果。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阶级斗争、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群众路线等。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个人的经历。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基本路线、人民民主专政等。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第三章: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由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巨大贡献所决定的。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

第四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批评与自我批评等。

这些基本原理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

这些实践经验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六章: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第六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

毛概课本各章节总结

毛概课本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5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总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毛概章节知识点

毛概章节知识点

毛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概2023各章节总结

毛概2023各章节总结

毛概2023各章节总结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概述在这一章中,我们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整体的概述。

首先,我们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涵,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批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

接着,我们分析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毛泽东的个人经历对其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我们总结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章中,我们首先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决定意识、矛盾普遍存在、量变引起质变等重要原理。

然后,我们详细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包括把握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等重要观点。

第三章: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理论。

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进行了探讨,指出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具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同时,我们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最后,我们讨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和构建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奋斗道路本章着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奋斗道路。

我们首先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目标,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然后,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道路,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重要阶段。

最后,我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道路对中国革命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基本经验本章主要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基本经验。

我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道路,包括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以小打大等战略战术。

同时,我们还分析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等重要经验。

这些经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第六章: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和指导作用在这一章中,我们强调了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和指导作用。

[哲学]毛概每章小结

[哲学]毛概每章小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中国理路体系必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创造性发展,并在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加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民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毛概知识点整理

毛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的共识的标志:延安整风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理论阐述:刘少奇、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2)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3)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穿心的巨大勇气。

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精髓:实事求是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1)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2)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材料题)确立:1)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批评“两个凡是”;2)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发展:1)邓小平。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以及它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科学理论的特点。

通过研究这些科学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原则。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和原则。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当代世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毛概重要知识点(第1-7章)

毛概重要知识点(第1-7章)

毛概重点(2013年修订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单选1、P1: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确立了最终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P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P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4、P2:在党的七大报告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P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6、P9: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45年的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P18: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多选1、P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P1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P18: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4、P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毛概总结

毛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在党的早期领导人探索的基础上,由毛泽东同志提出。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介绍俄国革命经验、翻译马克思的著作和领导和推动革命实践活动(2)党的早期领导人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3)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 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4. 如何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条件(1)时代主题的变化: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实践经验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总结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教训,特别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6.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战略起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战略目标: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战略重心:经济建设根本动力:改革开放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基本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7.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意义一是为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准备了条件。

毛概内容归纳总结

毛概内容归纳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首先,作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时代条件。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重视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基础,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首先,作者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支持。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首先,作者回顾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和指导原则,包括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管理方式。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首先,作者解释了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方法论的贡献,包括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实践的重要性。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为科学研究提供思维工具和指导原则。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

首先,作者分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毛概每个单元的总结归纳

毛概每个单元的总结归纳

毛概每个单元的总结归纳第一章总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地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第二章革命时期的总结归纳在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通过研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革命战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革命时期的总结归纳。

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结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历史阶段,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实践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结归纳。

第四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总结归纳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社会运动,也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实践。

通过研究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经过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总结归纳。

第五章改革开放时期的总结归纳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通过研究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总结归纳。

第六章毛泽东思想的当代意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仍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总结归纳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当代意义。

结语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宝库。

通过对毛概每个单元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毛概知识点整理

毛概知识点整理

三大基本问题:①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

③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主义)。

不同点:①领导不同。

②前途不一样。

1949~1952为过渡时期。

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业的三大改造,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年毛泽东提出《论十大关系》,1957年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五位一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

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由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

二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文化水平也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

所以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经济建设(即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

其它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争取加快发展速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个基本纲领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毛概一至七章重点总结

毛概一至七章重点总结

一:马中历史进程1.党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联合起来的这个问题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就全党来讲是延安整风以后。

2.1938年毛泽东在当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那个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国情,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马克斯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两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话最新成果。

5.马中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的胜利;马中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各国民族人民的强打精神支柱;马中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6.我们取的的一切成绩和进步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7.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社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

二:毛泽东思想1.毛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思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下面是对毛概各章节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其中,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此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等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强调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本质,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而经济危机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表现。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建设与发展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解放人类的彻底革命,旨在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第四章: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论成果此章主要回顾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强调群众路线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重要理论。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第五章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四个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等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原理此章主要介绍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原理,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

其中,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保障,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毛概各章节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原理,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毛概复习完整版(最新版书1-7章)

毛概复习完整版(最新版书1-7章)

毛概复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2.经过延安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1)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2)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3)源于对中国革命中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来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包括:(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2)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于中特理论体系之中。

(3)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eg : 主题发展:从革命到建设;内容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一方面都是发展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含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毛概期末各章总结

毛概期末各章总结

毛概期末各章总结《毛概》共分为十一章,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实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主要包括四个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批评与自我批评。

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第二章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章讲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中国人民利益出发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一段历史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经济上,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政治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文化上,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五章讲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包括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章介绍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法治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毛概总结

毛概总结

绪论1、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之际,中国步入社会矛盾多发期①在以资源和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下,环境透支已逼近临界点。

环境污染的广泛性导致群体性事件不断出现。

②在基尼系数达到与美国接近的0.5的同时,腐败问题日趋严重,引发公众严重不满。

由于官员权力太大而又得不到制约,腐败也呈高端化发展趋势。

③政府“有形之手”频频介入经济活动,在司法独立未能健全的情况下,导致越来越多的“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冲突,尤以征地和房屋拆迁为甚。

在选择性执法和弹性执法驱使下,出现严重的上访现象,以及作为应对的地方政府“拦截上访产业”。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呢?政治基础(政治格局、政治趋势、阶级基础)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贫穷与落后的现实)文化传统(认同心理)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人才条件(先进知识分子的积极传播)外部环境(一战的残酷现实与中国外交的失败、十月革命)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①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②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A、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它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国际背景。

B、国内政局的变化,特别是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内环境。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井冈山的斗争》(1928.1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1)《反对本本主义》(1930.5)(活的灵魂,思想路线)主要理论a、基本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理论标志)b、基本形成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5、怎样才能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1)应实事求是地摆正毛泽东的功过是非位置,不能借批评他的错误的名义,丑化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崇高形象,玷污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一至七章总结专题一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简单的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的发展和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反映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回答时代课题,结合时代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精神实质:简单的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与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其由抽象到具体,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实质:简单的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人民大众相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精髓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时代化(条件)、大众化(基础)的辩证关系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积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深入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2.积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普及化。

3.积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在自觉的社会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专题二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争论的缘由和焦点1、斯大林派与托洛茨基派的认识分歧是出现争论的思想根源2.、中国托派和国民党反动文人反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分析,鼓吹错误观点是出现争论的直接原因3适应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是出现争论的历史条件。

焦点:1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论问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发展:3中国农村社会性质:一、近代中国革命性质争论的缘由和主题1、中国革命自身的复杂性、残酷性和艰巨性是出现争论的客观原因2、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深刻的认识是出现争论的主观原因二、中共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认识成果的汲取和创新中共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识成果的汲取和创新中共对近代中国革命性质认识成果的汲取和创新三、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争论的启示1.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2.立足具体实际,推动科学理论发展创新3.坚持真理,用于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专题三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新的条件战争与革命――时代条件成熟的党的领导集体的形成――主观条件丰富的革命实践――客观条件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总路线学说道路理论学说国家政权理论党建理论材料题1:土地革命时期有关党的土地政策的一组材料材料1:(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分配土地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公众勤务者,其余的人均需劳动。

(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五)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材料2(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地使用。

(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四)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1)材料1《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有何意义?条文中尚有哪些不适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的政策规定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

不适合实际的规定有:第一,没收一切土地而不只是没收地主土地进行分配;第二,土地所有权属于工农民主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个人,这样不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和中国的国情,容易侵犯中农利益,不易为广大农民所接受,不利于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

(2)比较材料2与材料1,土地政策有什么原则的修正?为什么作这样的修整?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这是因为:没收一切土地,没有把地主的土地和富农、中农的土地进行区分,往往造成对富农和中农利益的损害,影响了他们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不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3)从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中可以获得什么教益?土地政策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

辨析题1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

答这种说法有合理性,但是是片面的。

(1)近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2)同时,没收官僚资本,使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成为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

因此,它也具有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

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新的历史价值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2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3开辟了世界民主革命道路多元化的进程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新的当代价值(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的借鉴(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发1既要坚持学习别国经验,但要坚持走自己的的路。

2既要坚持马列主义指导思想,但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3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但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专题四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一)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认识,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观条件(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实践,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条件辨析题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答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2)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复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为何新民主主义社会不能走向资本主义第一,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本来就很脆弱: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中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加工厂和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第二,资本主义本身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一,大量有人身自由、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的无产者的存在。

其二,大量货币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和偏差第一,认识上的不足和局限第二,实践上的急功近利第三,计划体制绝对化、扩大化(三)产生失误和偏差的原因第一,客观经验的缺乏第二,对于改造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的缺乏第三,干部和教育的缺乏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辨析题4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对)(1)社会主义改造是为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消灭了私有制经济,而我国现行的经济政策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允许鼓励私有经济发展。

也有人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既然现在允许发展,当初何必改造?”究竟如何看待改造与改革的关系?中国在50年代有没有必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一脉相承的①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②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是对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③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和发展.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分田单干"有着本质区别.②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专题五一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一)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历程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1978)2、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至今)(二)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定位1.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阶段2.当代中国的发展阶段: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当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二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特征政治特征: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但民主发展不够.法制不健全,党政机构重叠、人员冗杂经济特征: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文化特征: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社会特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建立、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社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 民生方面的问题三当代中国的根本任务(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使命:1.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1是变革生产关系问题2是发展生产力问题1是2的前提,2是一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二)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三大历史任务1.推进现代化建设2.完成祖国统一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2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3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