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分级护理标准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心脏大血管外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心脏大血管外科)](https://img.taocdn.com/s3/m/053e5fc589eb172ded63b712.png)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脏大血管评分标准(征求意见稿)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5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2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37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6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应当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专科所在医院应当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病房应当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890ae1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0.png)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制度概述为了规范医院手术过程,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制定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手术操作流程,确保手术安全可靠,提高手术成功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手术科室、手术室、麻醉科室、护理部门等涉及手术过程的部门和人员。
三、手术分级管理分类根据手术危险性、手术难度和手术完成时间等因素,手术分为四级管理,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一级手术:常规手术,手术难度不大,手术时间较短,全麻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小时,手术风险较低。
2、二级手术:手术难度略高,手术时间较长,全麻时间一般在两小时至四小时之间,手术风险适中。
3、三级手术:手术难度较高,手术时间较长,需要特殊设备或者技术,全麻时间一般在四小时以上,手术风险较高。
4、四级手术:危重病人手术,包括心脏手术、脑外科手术、大手术等,手术难度极高,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手术时间长,全麻时间长,风险性极高。
在手术过程中危及生命的手术即为四级手术。
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工作流程1、手术预约环节在接收患者手术预约时,需要对病例进行细致的分析及评估,对患者手术情况做出正确的手术分级标准,及时预约合适的手术时间。
同时,预约医师要对患者手术前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手术前环节医师在准备手术前的情况评估时,要根据手术性质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同时,医师还需引导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避免手术前的恐惧和紧张感。
3、手术过程环节医师在手术过程中需遵循各自手术级别的规定,严格执行手术操作流程,避免在手术中出现意外和失误。
同时,医师在手术前需检查手术设备的运转状况是否正常,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4、手术后环节手术结束后,医师需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并制定出适当的医疗措施,避免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等问题。
同时,还需对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手术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正常。
五、管理制度执行医院领导对手术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执行不到位、屡教不改的个人或部门进行处理和纠正。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52debf6f90f76c661371af8.png)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内容:
1.入院时测体重及血压,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2.测体温、脉搏2次/d,观察3d正常者改每日下午4时测量一次。
患者若有发热,测体温至少3次/d。
若因房颤有心律绝对不齐者,应测量脉搏、心率。
3.按分级护理医嘱,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
4.指导肺部感染疾病咳痰较多者顺位排痰,并记录每日痰量。
5.严格根据医嘱,按时用药。
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服强心甙类药物前,应先测脉率或心率,如<60次/min者暂不给药,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6.执行饮食医嘱,观察患者(特别是食管疾病患者)的饮食情况,主动与医师联系,及时修订饮食治疗方案。
7.重危及手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
若有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剧烈胸痛、心前区痛、脉搏不规则及有心力衰竭、休克等表现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予适当处理。
咯血时,应记录咯出物的性状与量。
发现脉搏不规则时应记录脉率及心率;有绌脉者,记录脉搏短绌图表。
8.凡胸科大手术后、或为胸部严重创伤、大咯血、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危重患者,应加特别护理,并转入监护病室。
9.病室中应经常备有急救设备,如吸氧装置、吸引器、开口器、喉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胸腔穿刺包、静脉切开包、开胸心脏按压包、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和各种急救药品等。
10.术后监护病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1次,每周进行空气消毒1次。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牌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牌](https://img.taocdn.com/s3/m/e32872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6.png)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牌一、总则为了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率,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的各类手术,包括但不限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等。
三、手术等级分类1.一级手术:指术前检查简单、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处理简单的手术。
2.二级手术:指术前检查较为复杂、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术后处理较为复杂的手术。
3.三级手术:指术前检查非常复杂、手术操作非常复杂、术后处理非常复杂的手术。
四、手术分级管理程序1. 术前评估:患者在手术前应接受临床评估,根据手术等级进行分类,并确定手术的级别。
2. 手术协商:医疗团队应充分协商,确定手术计划、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
3. 手术备案: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备案,记录手术相关信息,包括手术等级、手术前评估、手术过程记录等。
4. 手术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安全管理,规范手术操作流程,确保手术安全。
五、手术操作规范1. 手术前准备:医疗团队应检查手术设备、材料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2. 手术操作技术:医疗团队应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3. 术后处理:医疗团队应及时处理手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确保患者恢复。
六、手术质量评价1. 手术质量评价: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质量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不良事件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七、手术风险管理1. 风险识别:医疗团队应加强手术风险识别,提前判断可能存在的风险扩大。
2. 风险控制:医疗团队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安全。
3. 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八、手术后综合管理1. 术后随访:医疗机构应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
2. 康复护理:医疗团队应提供细致的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3. 再次手术: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安排再次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指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指](https://img.taocdn.com/s3/m/d3c4090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c.png)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指一、总则为规范医疗行为,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开展手术的科室,所有开展手术的医务人员及与手术相关的工作人员。
三、手术分级管理原则1.依据病情、手术难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三级:一般手术、中级手术、高级手术。
2.明确手术的适宜人选、手术的适宜环境和条件。
3.执行严格的手术安全原则,做好手术前、中、后全程的质量控制。
4.建立手术相关资料的记录与保存制度,以备查证。
5.加强手术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6.积极推行团队协作,强化手术流程管理。
四、手术分级管理详细规定1. 一般手术(1)适宜人员: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
(2)手术难度:手术风险低,操作简单。
(3)手术患者:一般病例,无明显并发症。
(4)手术环境:手术室符合卫生标准,手术器械齐全。
(5)手术前:作好手术准备工作,包括患者术前检查、手术部位标记等。
(6)手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手术场地清洁。
(7)手术后:做好术后感染预防和处理,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2. 中级手术(1)适宜人员: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
(2)手术难度:手术风险中等,操作需谨慎。
(3)手术患者:病情较为复杂,需综合治疗。
(4)手术环境:手术室要求更高,设备更先进。
(5)手术前: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定制手术计划。
(6)手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过程,避免操作失误。
(7)手术后:加强术后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
3. 高级手术(1)适宜人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负责指导,协助技术人员操作。
(2)手术难度:手术风险大,操作要求高超。
(3)手术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精准的治疗方案。
(4)手术环境:手术室设备一流,操作环境无菌,手术室人员配备充足。
(5)手术前:进行全面的手术准备,风险评估和保险工作。
(6)手术中:规范操作流程,避免手术并发症。
(7)手术后:加强术后监护,确保患者康复情况。
护理级别及评估标准
![护理级别及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da74f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a.png)
护理级别及评估标准
护理级别及评估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来确定,通常可以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以下是各级别的护理特点和评估标准:
1. 特级护理:
适用患者: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各种复杂和新开展的大手术的
病人;各种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病人。
评估标准:病重、病危,心、肝、肾功能极度衰竭,需严格卧床休息,生
活不能自理者;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症的病人以及早产儿。
2. 一级护理:
适用患者: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
患者;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评估标准:病重、病危,心、肝、肾功能极度衰竭,需严格卧床休息,生
活不能自理者;各种大手术、内出血、高烧、昏迷、休克或外伤;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症的病人以及早产儿。
3. 二级护理:
适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
赖的患者;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评估标准: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骨牵引、卧石膏床等生活不能自理者;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轻型先兆子痫。
4. 三级护理:
适用患者: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须依赖的患者。
评估标准: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各种疾病恢复期,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护理分级》标准或咨询医院医护人员。
心脏外科分级护理标准
![心脏外科分级护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8e2c2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f.png)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生活护理、胃管护理、气道护理、心包引流及胸腔引流管护理、腹膜透析管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
的患者,如心包穿刺术及胸穿术等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
变化的患者,如停留心包引流及胸腔引
流管的患者等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心脏外科分级护理标准和服务内涵
护理等级
护理标准
服务内涵
特级护理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当天和术后
第一天的患者
2、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出现肺动脉高
压、肺高压危象、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患者
3、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
4、需要监测有创心排出量、有创血压、
有创CVP的患者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生活护理、胃管护理、引流管护理、气道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手术分级详细目录
![手术分级详细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282aa1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0.png)
手术分级详细目录手术分级是医疗机构中对手术风险和复杂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的一种制度,目的是确保患者的安全,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根据《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规范》,手术分为四级,以下是对每一级手术的详细描述:一级手术定义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小,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手术。
特点- 手术过程简单,操作性强- 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小时- 出血量少,不超过100ml- 术后恢复快,不需要特殊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低,风险较小举例- 皮肤手术,如皮肤切除、植皮等- 肌肉手术,如肌肉切开、肌腱修复等- 关节手术,如关节腔冲洗、关节滑膜切除等二级手术定义二级手术是指风险中等,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手术。
特点- 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操作性较强- 手术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小时- 出血量较多,超过100ml但不超过500ml- 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要一般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风险中等举例- 胸部手术,如肋骨骨折修复、肺叶切除等- 腹部手术,如阑尾切除、胃大部切除等- 泌尿系统手术,如膀胱结石取出、肾切除等三级手术定义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大,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手术。
特点- 手术过程复杂,操作性较强- 手术时间长,一般超过2小时- 出血量多,超过500ml- 术后恢复时间长,需要特殊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高,风险较大- 死亡率高,风险最大举例- 大血管手术,如主动脉瘤切除、血管搭桥等- 心脏手术,如心脏搭桥、心脏瓣膜置换等- 脑部手术,如脑肿瘤切除、脑血管畸形修复等四级手术定义四级手术是指风险极高,手术过程极为复杂,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手术。
通常涉及重大器官移植和复杂的外科重建。
特点- 手术过程极为复杂,操作性较强- 手术时间长,一般超过4小时- 出血量多,超过1000ml- 术后恢复时间长,需要特殊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高,风险较大- 死亡率高,风险最大举例- 器官移植手术,如肾脏、肝脏、心脏移植等- 复杂的外科重建手术,如面部畸形修复、四肢重建等以上是对手术分级详细目录的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PICU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PICU病房分级护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57a18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e.png)
PICU病房分级护理标准标题:PICU病房分级护理标准引言概述:重症监护病房(PICU)是专门用来治疗重症患者的病房,对于这些患者的护理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PICU病房分级护理标准,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如何对不同级别的患者进行护理。
一、一级护理标准:1.1 病情评估:对于一级患者,护理人员应每小时进行一次病情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神经状态、呼吸情况等。
1.2 护理措施:一级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更换体位,定时给予药物治疗。
1.3 护理记录:对于一级患者的护理记录应详细完整,包括每小时的生命体征、药物使用情况等。
二、二级护理标准:2.1 病情观察:二级患者需要每2小时进行一次病情观察,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
2.2 护理干预:对于二级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处理突发情况,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更换体位。
2.3 护理团队:二级患者需要由专业的护理团队进行护理,包括护士、医生、呼吸治疗师等。
三、三级护理标准:3.1 专业护理:三级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护理,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心电监护、中心静脉置管等。
3.2 护理计划:对于三级患者,护理团队需要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定时更换药物、监测生命体征等。
3.3 交流沟通: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沟通,告知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
四、四级护理标准:4.1 专家团队:四级患者需要由专家团队进行护理,包括重症医生、心脏专家、神经外科医生等。
4.2 护理技术:对于四级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掌握高级护理技术,包括心脏复苏、气管插管等。
4.3 家属支持:四级患者的家属需要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安慰,护理人员需要与家属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五、五级护理标准:5.1 人文关怀:五级患者需要得到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包括心理护理、疼痛缓解等。
5.2 终末关怀:对于五级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终末关怀,包括安排家属探视、提供心理支持等。
5.3 护理记录:对于五级患者的护理记录需要特别细致,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家属的情绪反应等。
分级护理标准
![分级护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10c7781ec3a87c24028c400.png)
分级护理标准分级护理是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而进行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制度是提高医护质量、进行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
分级护理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护理。
一、特级护理标准(一)护理的对象病情严重、变化大、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的病人。
如严重烧伤、严重创伤、大出血、休克、大手术后、心衰及气管切开等病人。
根根医嘱执行。
(二)护理的标准1、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每2小时~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或遵照医嘱及病情需要增加测量次数。
保持病人的卧位舒适和功能位。
2、护士应了解病情,做到“七知道”,即姓名、床号、诊断、治疗、护理、饮食和心理状态。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床旁交接班。
3、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材,以便随时抢救。
4、根据医嘱准确测量、记录出人量,每班小结,24小时总结。
5、加强基础护理,做到“三短”(头发、胡须、指(趾)甲短)、“六洁”(口腔、手足、头发、皮肤、会阴和床单位的清洁)、“‘四包”到床头(送水、送饭、送药和送大小便器)。
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气候每日通风换气1—2次,每次30分钟。
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7、实施保护性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8、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及时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9、对昏迷病人要采取安全措施,以防止坠床跌伤;升降温时防止发生烫伤和冻伤;摘去发夹和取下假牙,及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10、根据医嘱给予饮食,保证病情及病人营养需求。
11、根据病情做好口腔护理、眼部护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及各种管路和气道的护理。
如病人张口呼吸时,用湿纱布盖住口唇;眼睑不能闭合者,定期点眼药水或上药膏,或用油纱布遮盖眼部。
视病情做口腔护理,每日2次一4次;皮肤护理2小时~4小时一次。
保持各种导管清洁、通畅、位置正确、定期冲洗、消毒和更换。
做到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二、产科分级护理标准(一)一级护理1、护理的对象⑴子痫、妊高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栓塞者。
外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
![外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a0300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d.png)
外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外科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将患者进行不同级别的护理,以确保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护理和关照。
外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是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它能够为护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一级护理。
一级护理适用于一般外科手术患者,包括腹部手术、胸部手术等。
在一级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情况,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处理患者的疼痛问题,保持患者的伤口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在一级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二、二级护理。
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的外科手术患者,包括心脏手术、脑部手术等。
在二级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更为细致的疼痛评估和疼痛管理,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在二级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三级护理。
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的外科手术患者,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创伤等。
在三级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护和护理,包括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行血液透析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危急情况。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疼痛管理,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在三级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专业的护理和治疗。
总之,外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是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它能够为护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相应级别的护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护理和关照。
医院护理部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护理部分级护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1869e6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a.png)
医院护理部分级护理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医院护理部实施部分级护理制度。
二、目的和原则目的: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合理分配护理资源,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原则:1.患者第一原则:以患者为中心,关注和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个性化护理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3.分级责任原则:护理人员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护理经验的不同,分级承担护理责任。
三、分级护理的内容1.一级护理:由具有初级护理资格的护理人员承担,主要包括常规护理工作,如测量体温、血压、监测患者病情等。
2.二级护理:由具有中级护理资格的护理人员承担,除了完成一级护理的工作之外,还要完成一些疾病特殊护理和技术性护理,如给予各类药物、病情观察与评估、疾病教育等。
3.三级护理:由具有高级护理资格的护理人员承担,除了完成一、二级护理的工作之外,还要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和协助医生进行特殊操作和治疗。
四、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1.护理人员入职前培训:按照不同级别的护理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2.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根据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继续教育计划,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护理技能。
3.护理人员考核:根据分级护理的要求,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其护理能力和工作表现。
五、分级护理的工作流程1.接诊和评估患者:护理人员按照分级要求,接诊患者并进行护理评估,确定其所需的护理级别。
2.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编制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
3.实施护理措施:按照护理计划,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包括生活护理、技术性护理、心理护理等。
4.监测和评估患者病情:护理人员要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5.报告和交接班: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上级汇报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效果,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分级护理标准
![分级护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b603220ee06eff9aef807b8.png)
文档内容:一级护理服务标准一、分级依据1 、病情不稳定、需卧床休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锥颅术后,全麻下心肺、食管、纵膈、乳腺、胸腺瘤、甲状腺手术等手术后2 -5 天内的患者、心衰患者。
2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胸外伤伴脊柱外伤制动等患者、重度烧伤患者。
3、生活部分能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变化的待手术患者如重度心脏瓣膜疾病、纵膈巨大肿瘤等患者;中度烧伤患者、烧伤削痂+取皮术者。
4 、病情稳定的重症患者:使用起搏器、使用血管活性药心功能IV级、肋骨多根多段伴反常呼吸、肺挫裂伤急性期、胸部复合伤等患者。
二、护理服务标准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2、随时准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械。
3、遵医嘱及病情测重生命体征。
4、遵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反应。
5、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翻身拍背协助咳痰、气道护理、管道护理、卧床患者预防压疮、口腔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6、认真做好心理护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7、及时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8、做好床头交接班:包括病情、治疗、护理、皮肤清况、饮食等。
9、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保持患者清洁、舒适。
三、基础护理服务项目项目生活部分自理生活完全自理整理床单元2次/日2次/日面部清洁、梳头2次/日2次/日会阴护理1次/日1次/日需要时需要时进士、进水、服药【禁食者除外】尿管护理2次/日2次/日更衣、便器使用需要时需要时指甲清洁需要时需要时床上擦浴1次/日1次/日床上洗头1次/周需要时有效咳嗽根据病情随时完成根据病情随时完成翻身、床上移动1次/2h 1次/2h指导、协助完成二级护理服务标准一、分级依据1、病情稳定,生活部分自理:病情稳定的脑出血患者,全麻下心、肺、食管、腺体手术2-5 天后:心功能级心脏病患者、肺挫伤稳定期、胸外伤伴其他部位骨折患者;中重度烧伤恢复期的患者:轻度烧伤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病情稳定的胸心、腺体术前患者。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脏大血管评分标准试行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脏大血管评分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b04eb41287c24028915fc3f1.png)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脏大血管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5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2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37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6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应当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专科所在医院应当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病房应当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感谢您下载我们文档。
(完整版)心脏外科手术分级目录
![(完整版)心脏外科手术分级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d28211e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c.png)
(完整版)心脏外科手术分级目录一、导言心脏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且复杂的手术,在临床实践中,为了更好地进行手术选择和术前评估,对心脏外科手术进行分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心脏外科手术分级目录,以便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在实践中参考和应用。
二、心脏外科手术分级1. 术前危险因素评估- 年龄:根据患者的年龄将患者划分为不同的年龄组,并进行相应的术前危险评估。
- 性别:男性和女性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评估。
- 基础疾病: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通常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需要被充分考虑。
- 体质指数:连续变量,对患者的肥胖程度进行评估,对手术风险有一定的影响。
- 肺功能:用于评估患者的肺功能是否适合进行心脏外科手术。
2. 手术类型- 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心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根据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单支、双支、多支搭桥等不同类型。
- 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针对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根据使用的置换材料和病变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等不同类型。
- 先心病修复术:先心病修复术主要用于儿童患者,根据不同的先心病类型进行分类,如室间隔缺损修复、法洛四联症修复等。
- 心脏移植术:心脏移植术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手术,对供受体的匹配程度要求极高,并且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也很关键。
3. 手术风险评估- 心脏手术死亡率:根据术前危险因素评估和手术类型的不同,对心脏手术的死亡率进行风险评估。
- 心脏并发症率:心脏手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根据患者的特征和术前评估结果,对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进行评估。
- 术后生存率: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特征和术后护理等因素,对术后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评估。
- 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是评估手术风险的重要指标,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难度和患者特征等因素,对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评估。
专科特色分级护理内容
![专科特色分级护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ddc2d0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06.png)
专科特色分级护理内容我觉着这专科特色分级护理内容啊,那可真是有不少讲究的事儿。
咱先说说这专科,就好比是一个大花园里的不同小园子,每个小园子都有自己的特色花卉。
这专科也是,像心内科啊,那里面的病人护理起来就有它特殊的地方。
我见过心内科的护士们,一个个眼睛都亮晶晶的,透着股机灵劲儿。
她们在病房里,那环境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能听到心脏监测仪发出的滴答声,就像一个很有节奏的小鼓点。
这专科特色分级护理呢,在心内科,对那些病情比较轻的患者,可能就是多观察着点儿,每天过来问问情况,就像邻居串门儿似的,脸上还带着笑,“今儿感觉咋样啊?”患者就会说,“还行,就是感觉心跳偶尔还是有点快。
”护士就会耐心地说,“没事儿,这都正常,您放宽心。
”再往重一点的病情说呢,那护理可就不一样了。
护士得时刻盯着那些监测仪器,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
那神情专注得啊,就像守护着最珍贵的宝贝。
患者这时候可能就有点虚弱,躺在病床上,脸色有点苍白。
护士呢,就得轻声细语地安慰,“您别担心,我们都在这儿呢,有啥不舒服就跟我们说。
”还得小心翼翼地给患者调整枕头啥的,那动作轻柔得就像微风拂过。
还有外科呢,外科的病人啊,有的身上带着伤口。
这外科特色分级护理就得看伤口的情况。
要是小伤口,换药的时候护士就一边换一边打趣,“您这伤口长得可快呢,过不了几天就能出院啦。
”那轻松的话语就像给患者吃了颗定心丸。
要是大伤口呢,护士就更谨慎了,消毒的时候那手都稳稳当当的,还会跟患者解释,“这消毒可能有点疼,您忍一下啊,消好了伤口才好得快呢。
”这分级护理内容啊,其实就是根据不同专科、不同病情的轻重来决定护理的程度。
就像厨师做菜,不同的菜得用不同的火候、不同的调料,这样才能做出美味来。
这护理也是,得精准地照顾到每一个病人的需求,这才是专科特色分级护理内容的精髓所在呢。
我觉得这里面的学问啊,就像大海一样深,每一个小细节都值得好好琢磨。
外科术手术分级分类
![外科术手术分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039d66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1.png)
外科术手术分级分类外科手术是一种医学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进行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外科手术被分为不同的分级分类。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外科术手术分级分类,并为大家提供相关的指导意义。
根据手术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外科手术被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三级手术和四级手术。
具体细节如下:一级手术: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操作简单的手术,通常需要较短的手术时间和恢复期。
例如,皮肤表面的简单切口修复、简单的骨折复位等手术属于一级手术。
此类手术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较小,一般无需住院观察,可以在日间手术中心进行。
二级手术:二级手术相对于一级手术来说,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复杂性。
这类手术可能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和更复杂的操作技术。
例如,腹腔镜手术、胃切除术等属于二级手术。
这些手术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更大,需要在医院住院观察一段时间来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
三级手术:三级手术是更为复杂和高风险的手术,通常需要高度专业技术和复杂的设备来完成。
这些手术包括心脏手术、肺叶切除术等。
三级手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风险,需要在医院进行长时间的住院观察,术后康复和监护周期也相对较长。
四级手术:四级手术是最为复杂和高风险的手术,涉及到非常重要的器官和组织的切除或修复。
这些手术包括器官移植、颅脑手术等。
四级手术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外科团队来完成,并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高的风险。
这类手术需要在医院进行长时间的住院观察和康复,而且还需要全程的术后随访和管理。
通过对外科术手术分级分类的了解,患者和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评估手术风险、制定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计划,以及合理安排入院和康复时间。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手术的等级分类有助于增强信心,合理安排住院和康复时间,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质量。
总之,外科术手术分级分类是外科医学中重要的指导工具之一。
通过准确评估手术的风险和复杂程度,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增加手术成功率,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手术室护理人员分级标准及管理
![手术室护理人员分级标准及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bc4e5df121dd36a22d827e.png)
手术室护理人员分级标准及管理遵循护理人员分级原则,以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有机结合护士职称体系,参考护士的工作年限与学历水平,将护士分为N1-N4四个层级:N1层为成长期护士,基本任职资格为工作3年及3年以下的护士或轮转护士;N2层为熟练期护士,基本任职资格为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或低年资护师;N3层为专业精通型护士,基本任职资格为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师;N4层为护理专家,是最高层级护士,基本任职资格为高级职称护士或医院任命的专科护士。
N1-N3层级的护士由科室进行考核和聘任,N4层护士由医院进行统一的考核和聘任。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分级是以上述原则为基础,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两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指标,将“能胜任洗手护士还是巡回护士”、“能胜任手术的难度分级”、“轮转专科手术情况”、“是否能承担教学工作”、“是否能胜任主班工作”、“是否能胜任专科管理工作”等纳入考核及聘任标准,进一步细化为以下十五个层级:(一)成长期护士:即N1护士在手术室工作3年以内的护士。
这一阶段护士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学习并逐渐理解科室文化、熟悉各项工作流程、轮转大部分专科手术并逐渐掌握手术配合细则。
根据护士成长阶段的不同,将成长期护士的标准细化为以下6级:1. N1-1:即工作第1季度的护士。
在指导老师的带教下完成第1季度教学计划,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查对制度、洗手护士职责等核心规章制度;掌握铺置无菌台、刷手、穿手术衣、闭式戴无菌手套等基础操作;开始担任妇产科、基本外科中三级以下手术的洗手护士。
2. N1-2:即工作第2季度的护士。
在指导老师的带教下完成第2季度教学计划,掌握感染手术管理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等;开始担任泌尿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三级以下手术的洗手护士。
3. N1-3:即工作第3季度的护士。
在指导老师的带教下完成第3季度教学计划,掌握手术间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择期及急诊手术管理等规章制度;开始担任胸外科三级以下手术的洗手护士。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模版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709d6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f.png)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模版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医院手术工作,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特制定本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手术科室、手术室以及相关人员。
三、制度内容1.手术分级标准1.1一级手术: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手术项目,包括心脏手术、脑部手术、重大器官移植等。
1.2二级手术: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一定影响的手术项目,如胸腔手术、肝脏手术、肾脏手术等。
1.3三级手术:对患者影响较小的手术项目,如皮肤手术、眼科手术等。
2.手术分级管理责任2.1医院管理层应根据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确定手术分级管理的具体职责,并将其下达给各科室和手术室。
2.2科室负责人应组织开展手术分级管理工作,指导手术医生和护理人员按照规定的分级标准进行手术。
3.手术预约与审核3.1手术预约应按手术分级进行,住院患者手术预约由病案室负责,门诊患者手术预约由门诊部负责。
3.2手术预约申请需提交手术相关的资料,如患者病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等,并进行医生审核。
4.手术前准备工作4.1手术前患者应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手术适应症。
4.2术前检查工作要全面、齐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3手术室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手术器械、准备术中所需药品等。
5.手术操作程序5.1手术医生和护理人员应了解手术操作程序,确保手术技术规范,手术操作安全。
5.2手术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沟通交流手术中的问题,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6.手术后处理及护理6.1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应妥善处理手术器械和废弃物,保持手术室的整洁卫生。
6.2手术后护理包括患者疼痛管理、伤口处理、并发症预防等。
7.手术质量评价7.1医院应建立手术质量评价制度,对各级手术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2手术质量评价包括手术疗效的评估、手术并发症情况的统计分析等。
8.手术风险管理8.1建立手术风险管理制度,避免手术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8.2手术风险管理包括手术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生活护理、胃管护理、引流管护理、气道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级护理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年老体弱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协助生活护理。
6、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级护理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
一级护理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
的患者,如心包穿刺术及胸穿术等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
变化的患者,如停留心包引流及胸腔引
流管的患者等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生活护理、胃管护理、气道护理、心包引流及胸腔引流管护理、腹膜透析管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心脏外科分级护理标准和服务内涵
护理等级
护理标准
服务内涵
特级护理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当天和术后
第一天的患者
2、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出现肺动脉高
压、肺高压危象、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患者
3、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
4、需要监测有创心排出量、有创血压、
有创CVP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