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郑和传原文与解析

合集下载

明史郑和传

明史郑和传

明史·郑和传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和献所俘旧港酋长。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

是时,交耻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

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

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

比还,而成祖已晏驾。

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

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译文: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

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

语文文言文翻译-郑和,云南人

语文文言文翻译-郑和,云南人

郑和,云南人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和献所俘旧港酋长。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

帝赦不诛,释归国。

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

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

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

比还,而成祖已晏驾。

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

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

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明史郑和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明史郑和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郑和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和献所俘旧港酋长。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

是时,交耻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

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

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

比还,而成祖已晏驾。

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

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译文: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郑和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郑和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郑和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和献所俘旧港酋长。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

是时,交耻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

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

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

比还,而成祖已晏驾。

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

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译文: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

文言文阅读。郑和课件

文言文阅读。郑和课件

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侍奉
跟从
多次提拔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 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
追踪探访
炫耀大明朝的武力
带领
长 jī 携带 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
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 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 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 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 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
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Jià nzuò 登基,即位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 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 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 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
zī◎ 计量:所费不~。◎ 同“资”。
译文:郑和历经三朝,先后七 次奉命出使,所经历的国家共 有三十多个,得到的不知其名 的宝物不计其数,而朝廷耗费
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
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君。~父。
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

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明史·郑和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

《明史·郑和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

《明史·郑和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12分)郑和,云南人。

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注释】侪(chái):同辈。

②赍:携带。

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成祖欲示中国富强()(2)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3)帝大悦,爵赏有差()(4)所历凡三十余国()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策之不以其道C.全石以为底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参考译文:郑和,云南人。

明成祖想要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侪王朱景弘等出使西洋。

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

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

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

《明史·郑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

《明史·郑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

《明史·郑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12分)郑和,云南人。

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注释】侪(chái):同辈。

②赍:携带。

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 )(2)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 )(3)帝大悦,爵赏有差 ( )(4)所历凡三十余国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策之不以其道C.全石以为底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参考译文:郑和,云南人。

明成祖想要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侪王朱景弘等出使西洋。

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

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

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顾问阅读答案和译文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顾问阅读答案和译文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顾问阅读答案和译文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篮。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令牵及英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和献所俘旧港酋长。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审.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覘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

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

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

比还,而成祖已晏驾。

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

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邀劫:邀人抢劫B.多赍金币金币:钱币财物C.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踪迹:追踪探访D. 帝以践阼岁久践祚:登上帝位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足(3分)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文言文阅读《明史郑和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明史郑和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郑和,云南人。

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贵金币。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首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

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造使朝贡,辞还。

复命和等馆往,赐其君长。

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赏敕印往赐之。

比还,成祖已晏驾。

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百九十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宜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藩邸,指漕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郡王。

郑和与明成祖对话原文

郑和与明成祖对话原文

郑和与明成祖对话原文摘要:1.郑和与明成祖的历史背景2.郑和下西洋的原因3.郑和下西洋的成果4.郑和与明成祖的对话内容5.对话的启示正文:1.郑和与明成祖的历史背景郑和,原名马三保,明朝初年著名的航海家。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使得国家出现了短暂的繁荣。

在朱棣的统治下,郑和完成了七次下西洋的壮举,成为了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传奇人物。

2.郑和下西洋的原因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国威,传播华夏文化,以及扩大对外贸易。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朱棣通过派遣郑和下西洋,旨在寻找已被推翻的建文帝。

3.郑和下西洋的成果郑和下西洋,遍访了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使得当时的中国与西洋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郑和船队带回了许多珍贵的物品和动植物,为中国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郑和下西洋还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郑和与明成祖的对话内容在一次郑和下西洋归来后,明成祖朱棣与郑和进行了一次对话。

朱棣询问郑和下西洋的所见所闻,郑和详细地向皇帝汇报了沿途的风土人情、物产贸易等情况。

朱棣对郑和的汇报表示满意,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5.对话的启示郑和与明成祖的对话,反映出当时中国领导层对于海外交流的重视。

明成祖朱棣通过与郑和的对话,了解并掌握了国际形势,为国家的外交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这次对话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航海事业的繁荣,以及中国与西洋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明史郑和传重点字注释

明史郑和传重点字注释

明史·郑和传重点字注释郑和(1371年-1433年),字和靖,明初著名航海家、政治家、人文主义者,是明朝开拓海洋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云南昆明滇池,属于摩诃迦罗人。

郑和曾担任明成祖朱棣的宦官,被授予丞相之职,率领舰队七下西洋,先后进行了七次远洋航行,与多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并传授中国文化,为中国海洋发展和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明初时期的航海活动明初,国内正处于北元的压迫下,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

然而,明太祖朱棣涉足政治舞台后,迅速采取措施恢复国家的海洋贸易,重建国际形象。

在此背景下,郑和于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积极探索海外贸易,派遣海上舰队远航西洋。

郑和航海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明朝希望通过航海贸易来扩大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地缘影响力。

其次,郑和的航海使命中还内含着一种向外扩张的意愿,即传播文化、巩固明朝的统治地位。

二、航海行程与贸易往来郑和率领的舰队,七下西洋,行程遍布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史书的记载,郑和船队分为大、中、小三队,总人数多达数万人之众,船只数量众多,气势浩大。

在航海行程中,郑和发展了广泛的贸易往来,与印度、阿拉伯、非洲等地的国家进行交流。

他从这些地方带回了大量的财宝、珍宝、畜牧品、植物、文化艺术品等,丰富了中国的物质文化生活。

同时,他也将中国的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传播到了其他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郑和对中国的影响郑和的航海活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首先,他改变了中国封闭自守的局面,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的海上贸易壁垒,推动了中国海洋贸易的繁荣发展。

其次,郑和的航海使中国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扩大了中国的地缘影响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另一方面,郑和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海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他带回的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中国吸收海外进来的文化元素,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内涵,提高了自身的文化水平。

白话《明史》郑和传

白话《明史》郑和传

白话《明史》郑和传郑和,云南人,即世人所称的三保太监。

最初在燕王府侍候燕王,后来随从起兵有功,累升为太监。

成祖怀疑惠帝流亡海外,想寻找他的踪迹,并想向海外炫耀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

永乐三年(1405)六月命郑和与搭档王景弘等人出使西洋。

他率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带上许多金币,同时为此建造了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

他们从苏州刘家河出发,泛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启航,首先到达占城,以后逐个走遍各个番国,向他们宣布天子的诏令,并向他们的君长赐赠礼物,如有不服便以武力相威胁。

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国,各番国的使者也随郑和来京朝见,郑和献上俘虏的旧港酋长,皇上非常高兴,分别给予了封赏。

旧港即原来的三佛齐国。

酋长陈祖义,抢掠商旅。

郑和派使者去招安,陈祖义诈降,而阴谋抢劫郑和船队,郑和将他们打得大败,擒获陈祖义,将他押至朝廷,斩首。

六年九月郑和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将郑和引诱到国中,索要金币,并发兵抢劫郑和船只。

郑和侦察到敌人大兵已出,国内空虚,便率领二千多人,出其不意地攻破其都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和他的妻儿官属。

去抢劫郑和船只的人听到消息后,退回自救,又被官军杀得大败。

九年六月向朝廷献俘,皇上赦免不杀,将他们释放回国。

这时候,交趾已被破灭,朝廷在那里设置郡县,各邦国更加震恐,来朝见的一天比一天多。

十年十一月又命郑和等人出使,到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剌,刚刚阴谋杀死国王自立,他恨郑和没有给他赏赐,率兵迎击官军,郑和率军奋战,追到喃渤利抓住了苏干剌,并俘获了他的妻子儿女。

十三年七月回国,皇上非常高兴,给各将士分别进行了奖赏。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朝贡,不久,辞归各自的番国。

皇上又命郑和等人随他们前往,赏赐其君长。

十七年七月回国。

十九年春又前往,第二年八月回。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承袭宣慰使职位,郑和带上赐印前往赐封,等他回来时,成祖已逝世了。

洪熙元年(1425)二月,仁宗命郑和用出使番国的部队守备南京。

《明史·郑和传》对郑和事迹的记录

《明史·郑和传》对郑和事迹的记录

作者: 郑铁巨
出版物刊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75-80页
主题词: 郑和下西洋;明史;记录;永乐帝;南洋;史料;伊斯兰教;航海家;明实录;太监
摘要: <正> 《明史》中的《郑和传》,记录了我国著名的回族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史事和他建立的勋业。

尽管该《传》详略失宜,错误之处不少,但仍是研究郑和的最基本史料。

本文拟就《郑和传》中所记郑和事迹,表一管之见。

1 《明史》虽为郑和立传,可是内容却十分简单,该《传》全文不过七百五十多字,而对于郑和生平的记录,只有三十字。

对郑和的出身、家庭、原来的姓氏,民族等,均茫无记载。

修《明史》者对于这一个当时就闻名于海内外的伟大航海先驱,为什么。

《明史·郑和传》阅读答案

《明史·郑和传》阅读答案

《《明史·郑和传》阅读答案.doc》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7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和献所俘旧港酋长。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

是时,交耻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

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

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

比还,而成祖已晏驾。

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

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踪迹:追踪探访B.多赍金币金币:钱币财物C.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邀劫:邀人抢劫D.帝以践阼岁久践阼:登上帝位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文言文《郑和》阅读答案

文言文《郑和》阅读答案

郑和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篮。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令牵及英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和献所俘旧港酋长。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审.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覘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

是时。

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聋,来者日一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

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

比还,而成祖已晏驾。

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

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邀劫:邀人抢劫B.多赍金币金币:钱币财物C.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踪迹:追踪探访D. 帝以践阼岁久践祚:登上帝位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足(3分)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郑和传原文与解析
明史郑和传所记载的是明朝时期郑和的事迹和贡使航海的历史背景。

郑和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带领中国船队七次下西洋,扩
展了明朝的影响力,并促进了中外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郑和
的航程辽阔,他的丰功伟绩对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

郑和(1371年-1433年),一名回族,他原是元朝世袭的锦衣卫后裔。

自小聪明好学,对航海十分着迷。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郑和在他
的支持下开始了他为期28年的航海征程。

郑和的航行时间从1405年
至1433年,总计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非
洲东岸等地。

郑和的船队规模宏大,每次航行都有几百艘船只,成千上万的人员
参与其中。

船队不仅仅是贸易使命,更是一次展示明朝实力和文化魅
力的外交使命。

郑和每到一地,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展示明朝的繁
荣和威严。

他还向各地贵族赠送礼品,以示友好。

在他的带领下,中
国的船队成为当时世界上船只最庞大、装备最齐全的舰队。

郑和的航海活动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他增强
了明朝在海外的影响力,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
非洲等地的贸易往来。

郑和的到来使得中国的商品和文化传播到世界
各地,带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

其次,通过郑和的航海活动,中国对
海洋的认识和控制力得到了提高。

他的船队航行范围遍及遥远的非洲,
这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壮举。

郑和的航海使得明朝对海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后来的中国航海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郑和的航海事迹在明朝时期备受赞赏,成为当时国内外人士瞩目的焦点。

然而,明成祖朱棣驾崩后,明太祖朱棣即位,决定停止郑和的航海活动。

朱棣认为,继续航海将浪费大量资源,使得当时国内财政紧张的局面更加严重。

此后,郑和就退居到杭州的家中度过晚年,直至他去世。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航海事迹至今仍被世人所称颂。

他的航海活动不仅带来了贸易和经济的繁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通过郑和的航海活动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他的事迹也对后来的航海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中国航海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总结来说,明史郑和传是对郑和航海事迹和影响的详细记载。

郑和的航海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壮举,为中国和世界历史带来了重大影响。

他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也对我们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郑和是中国航海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为我们树立了追求梦想和拓展视野的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