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示范教案
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 教案(中图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2)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的差异;(3)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三、教与学的过程(导入新课)叙述:每天晚上7点整,大家一般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
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学生回答。
提问:那我们是否听说过有气候预报呢?根据大家以前学习的中国地理知识,谁来解释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生:思考回答。
天气时短时间、易变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较为稳定的大气状况。
过渡:衡量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每天我们会说今天天气热不热?指得是?如果说今天会不会下雨?这说的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首先我们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讲授新课)叙述:今天我们的学习方式是“问题式学习”方法(播放幻灯片)。
播放幻灯片:问题式学习方法。
叙述:问题式学习方法也就是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同学们能够阅读相关资料,逐个击破各个问题,就达到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请大家打开课本23页,阅读图B。
大家看到这幅图上又有一些红色的曲线。
学生读图。
叙述:这些红色的曲线代表的是等温线,何谓等温线,等温线就是把是将气温相同的地点连结起来的曲线,等温线之间的间隔根据需要而定。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观察和思考,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作业内容要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注意书写规范。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与家长、同学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表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4.教学拓展:
-邀请气象专家或相关领域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气温和降水的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气象站、水文站等,使他们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
-结合时事新闻,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分布情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地方终年炎热,有的地方却四季如春?为什么有的地方干旱少雨,有的地方却多雨潮湿?”引发学生对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好奇心。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温和降水的定义,了解气温和降水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2.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读取气象图表。
3.学会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如纬度、地形、海陆分布等。
4.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我国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身边的气温和降水现象,撰写观察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气温和降水课程设计
气温和降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掌握其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描述气温和降水在地理位置、季节变化中的分布规律。
3. 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气候资料等工具,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气温和降水在本地区的规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气象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自然现象的欲望。
2. 学生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学科,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实际技能的培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温和降水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气温和降水的概念与特征- 气温的定义、计量单位及日变化、年变化特点- 降水的定义、类型及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气温和降水的地理位置分布规律- 季节变化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影响3. 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气温和降水异常对自然灾害的影响4. 气温和降水的观测与分析- 气温和降水的观测方法及工具- 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的基本技巧5. 气温和降水的实际应用- 气温和降水对城市规划、农业种植等方面的影响- 气温和降水预报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气温和降水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课时: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第三课时: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第四课时:气温和降水的观测与分析第五课时:气温和降水的实际应用教材章节关联:《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章“气候与气象”,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内容紧密关联,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地理精品教案】第四章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2、通过“观测温度计,计算日平均气温”的活动,训练学生掌握气温日变化的观测、统计、读图技能;
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图”,引导学生在读图和分析中了解气温的年变化,训练气温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活动,了解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训练读图、分析、概括的地理思维能力。
1.一天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陆地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
2.根绝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大约下降℃。
3.说出下图中ABC分别位于五带中的什么带?
八、板书设计
一、气温及其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最高气温:14时;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月平均最高温:7月;月平均最低温:1月
阅读教材和漫画回答
参与活动
根据观察,举手回答
设置问题和参与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降水形成条件和过程
2、降水的测定
提出问题:
1、如何知道降水的多少?
2、什么是月降水量?
3、什么是年降水量?
4、什么是年平均降水量?
思考后举手回答:
雨量器测定
一个月降水量总和
一年降水量总和
多年降水量的平均值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定及月降水量、年降水量等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日变化、月变化。
2、明确大气受热的原因和水陆受热的不同。
3、认识热带、温带、寒带气温年变化的不同特点。
4、掌握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初步掌握气温和降水的观测方法及有关降水量数值的一些算方法。
2、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示范教案
《气温和降水》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知道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日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相关概念。
2.能够绘制出气温曲线图,掌握气温曲线图判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等概念。
2.会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3.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教学难点】1.理解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刻,以及一年之中陆地平均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月份。
2.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展示图片资料:2月份我国黑龙江漠河和海南岛的自然景观,春节期间我国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日景观——广州花市和哈尔滨冰灯,同一时间我国南北方出现了这么大的温度差异,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是什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讲授新课】(板书)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的变化1.气温和气温的变化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气温?2.气温变化主要有哪两种?3.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分为哪两种?其含义分别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气温:指的是大气的冷暖程度。
2.气温的变化主要有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两种。
3.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可分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
气温日变化:指的是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
气温年变化:指的是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
(板书)2.气温的测量方法在气象观测中,人们使用设置在百叶内的气温计观测气温。
想一想,为什么要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呢?你平时是如何观察气温变化的?生:(可能的答案)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度、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
它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平时可以通过读温度计来观测气温的变化。
(板书)3.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在一天当中,陆地最高和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什么时候?2.在一年之中,陆地平均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一般出现在哪月?2.什么是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生:(可能的答案)1.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14:00)左右。
《气温和降水》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气温和降水》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领域: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及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单位及换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分析气温和降水规律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测量单位及换算方法。
2. 降水的概念、测量单位及换算方法。
3. 气温和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
4. 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资源:1. 教材《地理》五年级上册。
2. 气温和降水图示资料。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节目,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气温概念:介绍气温的定义、测量单位和换算方法,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3. 讲解降水概念:介绍降水的定义、测量单位和换算方法,如毫米、英寸等。
4. 探究气温和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5. 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讨论气温和降水对农业、服装、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6. 课堂练习:运用计算器进行气温和降水数据的换算练习。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温和降水的重要性。
二、课堂活动设计1. 观察天气现象:让学生观察学校周边的天气现象,记录气温和降水情况。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气温和降水规律,分享各自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区,分析其气温和降水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 数据收集:让学生收集家庭成员所在地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5. 制作手抄报:以“气温和降水”为主题,制作手抄报,展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温和降水概念、测量单位和换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气温和降水知识的能力。
3. 手抄报展示:评价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 课后跟踪: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气温和降水情况,检验教学效果。
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教案-01
气温和降水【使用说明】1、提前预习本课,完成课前预习。
2、通过课前预习,尝试习题练习,检测自己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学习重点】1、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2、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和世界降水的分布。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气温的含义和气温差异产生的影响1、气温是指,常用。
2、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学习任务二:理解等温线定义,并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规律1、等温线就是。
2、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4-6,试着总结规律:(1)总的来看,。
(2) 观察北半球10℃等温线,总结。
(3)根据北半球20℃等温线在海陆交界处出现弯曲,总结。
3、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月是,最低月;南半球则反之。
4、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月是,最低月;南半球则反之。
5、海陆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习任务三:掌握降雨的条件,降雨的类型1、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
2、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1)_____附近降水多,(原因:___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少(原因:_______________。
)(2)回归线穿过地区大陆___岸降水多,大陆__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_______地区降水多,______地区降水少。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__,背风坡降水___。
4、世界的雨极是亚洲的_______,形成雨极的原因是:______。
气温和降水教案
气温和降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绘制和解读方法。
3.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4.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和空间思维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及关系2.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绘制和解读3.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分布规律4.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知识。
2.地图法: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绘制和解读方法,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探究法:通过探究,让学生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4.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气温和降水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通过讲授,让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介绍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绘制和解读方法,以及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分布规律。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3.实践探究: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绘制和解读方法,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同时,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在实践探究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和空间思维能力。
4.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练习内容可以包括绘制等温线、等降水量线,解读气候类型图等。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内容可以包括绘制气候类型图、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教学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教案(第1课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教案(第1课时)《气温和降水》设计(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气温。
2.会读气温曲线图,并能绘制出气温曲线图。
2.我国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3.气温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绘制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使学生能够利用地图和资料获取相关的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能够正确安排生活和生产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为生活所需要。
【重点与难点】1.绘制气温曲线图。
2.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3.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凉爽的秋天过去了,我们都感到了冬天的寒意,同学们的衣着也由秋装换上了厚厚的冬衣,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
那么,什么是气温呢?气温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气温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一)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概念气温指大气的冷暖程度。
气温是不断变化的,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2.气温的时间变化活动:读图北京一天中什么时间气温最高?(14:00左右)什么时间气温最低?(日出前后)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多少?(17℃)日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值。
请你将2:00、8:00、14:00、20:00的气温数据相加,除以4,算出北京该日平均气温值。
(8.7+13.2+23.6+17.4)≈13.2℃测量在气象观测站,我们使用设置在百叶箱内的气温计观测气温。
想一想,为什么要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呢?你平时是如何观察气温变化的?(百叶箱能让空气自由流通,减少太阳对仪器的辐射程度,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工具:放在百叶箱内的气温计单位:摄氏度(℃)归纳:气温的变化通常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相加÷该月的日数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步骤: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注意,横坐标轴要长短适当)。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学历案-初中地理湘教七上
《气温和降水》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气温和降水”。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掌握气温和降水的观测方法和基本知识。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和记录气温和降水数据,理解其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相关概念及测量方法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实际操作气温计和雨量计,评价学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技能水平。
3. 综合应用评价:布置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气温和降水观察记录作业,评价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天气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变化的原因,引出气温和降水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讲解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单位,介绍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2)讲解降水的概念、类型和测量工具,重点介绍雨量计的使用方法。
(3)结合实例,讲解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实践操作:学生实际操作气温计和雨量计,观察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温和降水的重要性和观测方法。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观察记录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地点,连续一周观察并记录该地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收获与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和帮助
组代表发言
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心得与收获。
倾听,学习分析疑难 问题的方法。
利用各种方法识记。
做练习以巩固所学知 识。
根据答案,进行自测。
板书设 计
教学 反思
气温: 概念、表示方法、观测方法。 气温分布规律
松紧适度的课堂节奏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
畅所欲言,与大家分 享收获的喜悦。
2
பைடு நூலகம்
组织各小组代表发言
精讲点拨
针对学生展示中的疑难问题讲解
熟悉学习目标,以便 在学习中有的放失。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以 培养学生任务型阅读 的习惯。
1
强化识记 当堂检测 反馈纠正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强化识记主要知识点 组织学生达标检测题
生生互动,培养学生 的合作交流能力。
组织学生结合答案,自查自纠,必要时教师给以指导
教具 学具 教学挂图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导入:上节课我们对天气和气候 有了一定的了
解,今天我们将学习气温和降水
学生活动
回忆,思考回答 倾听,激起对新知识 的探索
展示目标
组织学生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激情互动 激情展示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气温? 2、 气温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测定的? 组织各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
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
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兴趣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气温和降水》教学案(第1课时)
《气温和降水》教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习重难点: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我们到不同的地方旅游时就会发现;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色和不同的生活习俗。
气候是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0图文资料及P6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3)分别读出图4—7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
(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2、小组交流: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探究结论】。
学习任务(二)世界气温的分布1、自主学习:阅读P61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回顾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2)哪一块大陆最炎热?哪一块大陆最寒冷?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一个?(3)观察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2、小组交流:(1)观察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2)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察在亚洲陆地上出现巨大拐弯的地方是什么地形区?(3)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为什么?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探究结论】。
学习任务(三)气温的年变化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2“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P63“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2、小组交流: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反映了一个地方气温年变化的幅度。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课题: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类型:新授课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时间:地点:电教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读出气温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图表分析地理问题,训练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学情分析: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课前准备: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天气状况时间阴晴状况风力大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启发式发现法教学、讲练结合、分组讨论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课堂类型:综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意图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复习前一节课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踊跃发言,活跃课堂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常见天气符号。
新课导入: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要穿上大衣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学生回忆回答课件展示不同的景观图片,引出一天中一年中有冷热的变化,导出气温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和降水》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定义、测定方式和变化情况等基本特点。
2.知道等温线的定义和判读方法。
3.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4.学会综合分析一个地区气温的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气温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综合分析影响一个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展示几幅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居民的衣服穿着图,提出疑问:为什么同一个月份,他们的穿着却如此不同?
生:不同地区的气温不一样。
(板书)4.2 世界的气温
【新课展开】
关于气温的基础知识,课本71-72页有详细的介绍,设置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归纳即可。
(板书)1.气温
活动1:阅读课本71—72页,完成下面3个小问。
(1)什么是气温?一般用什么符号表示?
(2)气温是如何测定的呢?
(3)气温会变化吗?
生1:气温指空气的温度,一般用℃表示,如18℃。
生2: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通常记录2时、8时、14时、20时的数值,取平均值。
生3: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比如一天中早晚气温不同,一年中春天和冬天气温不同。
师:气温的变化,分为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变化,在时间变化上,可分为:日变化和年变化。
(板书)(1)定义:空气的温度(℃)
(2)测定:计算2时、8时、14时、20时的平均值
(3)变化:时间上:日变化、年变化
提供2019年8月11日呼伦贝尔天气预报早上和晚上的天气状况,让学生直观认识气温的日变化;展示夏季和冬季的景观图,直观感受气温的年变化。
接着让学生根据气温测定方法,测量某地的平均气温。
算一算:下图为某地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跟20时测量的温度,请计算其这一天的平均气温。
生:10℃
(过渡)气温的时间变化比较容易理解和观测到,但是在空间上的变化,气温的变化我们需要借助一个新的概念——等温线。
(板书)2.等温线
人们根据各地气象记录,吧气温相同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就成了等温线,它的特点跟我们学习的等高线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①同线等温;②越密集,气温差越大,越稀疏,气温差越小;③闭合等温线:中心气温低☞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高温中心。
了解完等高线的特征和判读方法后,即刻进行训练
以加强理解和记忆。
(1)图3中,P点位于______(高温/低温)中心。
(2)A点与N点,温差大的是_____。
(3)和的温度差是________。
(过渡)知道如何判读等温线后,接下来我们进入本节课的重难点学习。
通过对世界气温分布图进行分析,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并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
(板书)3.世界气温分布
(1)分布规律
通过不同的活动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分布规律。
规律1:请同学们观察从低纬到高纬,气温的变化,总结规律
生:根据图例,可以看出橙色和黄色代表高温,它们分布在低纬地区,紫色和蓝色代表低温,它们分布在两极地区,所以分布规律是: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个规律,课件展示太阳光照射在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差异:高纬度—照射面积,大得到光热少—气温低;低纬度——照射面积小,得到光热多—气温高。
然后进行训练以加强理解和记忆。
下图中,表示南半球的是______,表示北半球的是______。
①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a、b温度对比:a______b
(板书)①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
规律2:以北半球为例,分别在1月和7月的世界气温分布图上,找到北回归线,并在北回归线上的海洋和陆地各取一点,进而对比两个点的温度,从而归纳不同季节海洋与陆地的温度差异。
(对比A/B;C/D的气温)
生1: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A点温度大于B点,而A点在海洋上,B点在陆地上,因此可以推断出,在冬季的时候,海洋的温度大于陆地温度。
生2: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D点温度大于C点,而D点在海洋上,C点在陆地上,因此可以推断出,在夏季的时候,海洋的温度小于陆地温度。
师:因此可以我们总结出规律:同一纬度,冬季,海温大于陆温,夏季,海温小于陆温。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回顾石头和水的在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差异,进而理解知识。
水升温慢,降温也慢,石头升温快,降温也快,因此在夏季和冬季石头和水是会有温度差异的。
石头即为陆地,在夏季升温快故比海洋热,在冬季降温快,故比海洋冷。
(板书)②同一纬度,冬季,海温大于陆温,夏季,海温小于陆温
然后为了让学生加强理解,立即进行训练:
观察图1和图2(阴影表示陆地),完成下面问题:
(1)表示北半球的是______,表示南半球的是______
(2)表示冬季的是______, 表示夏季的是______
规律3请同学们观察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程度,归纳规律,并分析其中原因。
生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弯曲,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生2:呈现这样特点的原因是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温差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温差小。
(板书)③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南半球等温线平直
学习完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后,进行小的总结:
规律1:❀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
规律2:❀同一纬度,冬季,海温高于陆温;夏季,海温低于陆温
规律3:❀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南半球等温线平直
师:气温的分布是受到不同因素影响的,规律1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此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而规律2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此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除了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
(板书)(2)影响因素
①纬度因素②海陆因素
影响因素③:同一纬度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讲练结合,让学生观察课件图中,山脚下B点某日14时气温约为27℃,则此时A点的气温约为________。
(过渡)以上的影响因素都是自然方面的,但其实,人类的活动对气温也存在非常大的影响。
影响因素④:人类活动——观看微课进行了解,了解人类影响气温的活动有哪些,以及对气温升高而做的努力。
(板书)③地形因素④人类活动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关于地表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的空间分布一般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B.海拨越高的地方年平均气温越高
C.夏季同一纬度地区陆上气温低于海上气温
D.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
2.下列地区中,四季气温变化最显著的是()
A.赤道地区B.热带地区
C.寒带地区D.温带地区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哪个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因素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A地的气温特点是(),
B地的气温特点是(),
C地的气温特点是()。
5.B、C两地都位于()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 ADC
4.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寒冷
5.北最高月均温出现在7月,最低月均温出现在1月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