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微课视频,引入情境。

活动:放映洋葱数学的片段,通过狗蛋帮妈妈卖纸箱遇到的问题引出立体图形的展开,导入课题。

(二)模型演示,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做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三棱锥、六棱柱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图形。然后推举一人到台前展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什么样子,如何把它们再折成立体图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实践,掌握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增强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练习表达能力。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课件ppt,练习1:把立体图形和相应的展开图连接起来。

练习2:下列展开图折叠成什么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巩固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四)操作模具,探索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发一套磁力片,组成立方体,通过操作磁力片,探索正方体的展开,你能找到多少种展开方式?

通过思考、探究,找出不同的方式,推举代表将自己喜欢的展开图贴到黑板上,利用磁力吸到黑板上,展示剪开方式。

教师活动:在学生展示之后,引导归纳展开图的规律。口诀:“正方体展有规律,十一种类看仔细。中间四个成一行,两边各一无规矩。二三紧连错一个,三一相连一随意。两两相连各错一,三个两排一对齐;一条线上不过四,田字和凹应放弃,相间、z端是对面,间二、拐角面相邻。”

设计意图:用实物展示,学生有真实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展开有了真实的感受,印象深刻。口诀的运用有利于对规律的掌握。

(五)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课件ppt,练习1:下列哪些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练习2:在下列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哪些字是对面?

(六)球有平面展开图吗?

截取洋葱数学的视频,动画展示球为什么没有展开图,同时讲述了世界地图的麦卡托投影,让学生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对立体图形有一定认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弱。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合作与交流,但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还有待于提高。

效果分析

学生进行了两个实践活动,一个是将常见的立体图形例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展开,并向全班展示展开过程;另一个是探究正方体的展开规律。在两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探索环节比较深入,展示环节比较流畅,学习体验比较深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得到实现,评测达成度好。

教材分析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中的一个课时,是继“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之后的学习内容,下一节的内容是“点、线、面、体”,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他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通过本节课,不仅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立体图形可以按不同方式展开成不同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初步了解解决立体图形的一些方法。

评测练习

见课件22、23.

课后反思

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从上课过程看,达到了这个目的。整节课学习的两个问题---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和正方体的展开规律,都是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完成的,锻炼了自学和合作、表达能力。教具的实用性为本节课解决了大问题,降低了难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借鉴了三四个课件,博采众长,制作了本节的ppt,比较实用简洁,微课的加入解决了难点,提高了效率。只是在微课和ppt的转换中操作不流畅,我以后要对这个问题继续研究,争取做一个专业过硬,技术领先的新时代的教师。

课标分析

1、知识目标

经历几何体表面展开的过程,认识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领悟到借助平面图形是认识和研究立体图形的重要手段。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展示,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动手实践和成功的体验,培养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