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风场条件下两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2019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录取论文

2019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录取论文
周长春
分会场
四川省气象台
101
年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的水汽条件及多尺度系统分析
师锐
分会场
乐山市气象台
102
四川盆地一次初夏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分析
陈贝
墙报
贵州
贵州省气象台
103
贵州锋面雾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杜小玲
分会场
安顺市气象局
104
一次对流云团伴随的强对流和暴雨天气分析
王兴菊
墙报
铜仁市气象局
105
12
降水与相对湿度协同算法的检验评估
刘一玮
墙报
天津市气象台
13
“”天津静海级强龙卷小尺度机理研究
张楠
分会场
河北
河北省气象台
14
号台风“安比”非对称性降水成因分析
闫雪瑾
分会场
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15
雷达对冰雹灾害落区的跟踪及鉴定
王丽荣
分会场
山西
山西省气象台
16
年月山西一次暴雪天气的高架对流特征分析
申李文
分会场
苗爱梅
墙报
内蒙古
通辽市气象局
22
用“分型配料法”制作内蒙古东南部区域暴雨预报
徐建国
墙报
内蒙古气象台
23
“”强龙卷天气成因初步分析
云静波
分会场
内蒙古气象科研所
24
内蒙古冬季极端多雪气候事件环流演变特征及季节预测信号
高涛
分会场
辽宁
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25
基于雷达外推和中尺度数值模式的短临定量降水预报对比分析
山西省气象台
17
年月一次强对流天气落区成因分析
王洪霞

2015年梅雨期长江下游地区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对比分析

2015年梅雨期长江下游地区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对比分析

2015年梅雨期长江下游地区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对比分析蒋骏;黄文彦;吴建秋;吴晶璐【摘要】利用基本气象站观测资料、ECMWF ERA资料和NCEP FNL资料,通过对强降雨时刻的多种物理量场诊断,分析了2015年梅雨期发生在江苏省沿江地区的6月16-17日和27-29日两次大暴雨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两次大暴雨过程均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西南气流强盛、高层有冷空气不断入侵的大环流背景下,受中低层江淮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共同影响,冷暖空气一直在沿江一带交汇,造成沿江地区持续强降水过程.两次大暴雨发生时32°N附近梅雨锋很明显,锋面随着高度的升高向北侧冷区倾斜,强降水主要位于梅雨锋南侧的暖区内.该侧700 hPa高度层以下湿位涡为负值表明大气为对流不稳定,且随着降水的发生,中层有弱冷空气入侵,使得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强的降水区主要位于低空急流的左侧和高空急流的入口区右侧,高低空急流的这种配置带来了风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同时低层暖平流和中高层正的相对涡度平流交汇于32°N附近,也有利于暴雨区的上升运动加强.暴雨区与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相吻合,表明低层西南急流为暴雨区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汽.【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年(卷),期】2016(039)004【总页数】9页(P260-268)【关键词】暴雨;梅雨锋;湿位涡;急流;涡度平流【作者】蒋骏;黄文彦;吴建秋;吴晶璐【作者单位】常州市气象局,江苏常州213022;常州市气象局,江苏常州213022;常州市气象局,江苏常州213022;常州市气象局,江苏常州213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5.2每年初夏6月中旬至7月中旬,也就是“梅雨期”,江淮地区经常会有连阴雨天气出现,雨量较大,降水一般为连续性,常伴有雷阵雨,有时可达暴雨。

江淮流域旱涝灾害也时常发生,其中6—7月的洪涝多由梅雨期频繁暴雨过程所引起(陶诗言等,2008)。

2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对比分析

2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对比分析

2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对比分析2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对比分析暴雨天气是一种常见的极端天气现象,其强降水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而在某些情况下,暴雨天气还可能出现一种螺旋度现象,即暴雨带呈螺旋形向地面降水。

本文将对发生在某地区的两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其特点和影响。

首先,我们分析了两次持续性暴雨天气带的形成。

暴雨天气的形成通常与不稳定的大气环境条件有关,如强对流和高湿度等。

但是在这两次事件中,出现了具有螺旋度的暴雨带,这可能与特定的气象条件相结合产生了这种现象。

在第一次暴雨天气事件中,我们观察到,天空中存在着明显的对流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云团。

同时,气象雷达显示出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了一个旋转的云旋,这意味着大气中的风场出现了较强的螺旋度。

而第二次暴雨天气事件中,我们发现,风向的变化很大,强风在低层和高层之间产生了明显的螺旋形状。

这种形态与暴雨带的螺旋度相吻合。

接下来,我们研究了两次暴雨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对两次事件的降水形势图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暴雨带的位置比较集中,并且形成了明显的螺旋形态。

在第一次事件中,暴雨带呈北偏西的螺旋形,中心降水较大。

而第二次事件中,暴雨带呈南偏东的螺旋形,中心降水也较为明显。

通过对两次事件的比较,我们发现这种螺旋度现象可能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该地区的地势比较复杂,山脉和河流交错分布,可能对暴雨带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我们分析了两次暴雨天气对当地的影响。

两次事件中,暴雨带呈螺旋形一直延伸到地面,降水强度较大,并持续时间较长。

因此,这种持续性暴雨天气常常引发洪涝灾害,对农田、道路、房屋等带来严重破坏。

同时,由于螺旋度的存在,暴雨带呈螺旋状在地面降水,导致暴雨分布不均匀,某些地区降水更为集中。

这将进一步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影响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本文对两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冷锋前后铜仁两次不同类型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冷锋前后铜仁两次不同类型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冷锋前后铜仁两次不同类型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作者:张祝杨群茅海祥付瑞滢张李娟冉光镜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1年第05期摘要 2016年5月6—8日受地面冷锋前、后不同天气系统影响,铜仁连续发生了两次不同特点的强降水过程。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及卫星、雷达资料,对这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热力及水汽输送条件、中小尺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冷锋前后,由于温湿条件不同、系统配置不同,中小尺度系统强度不同,导致铜仁发生了不同的天气现象。

5月6日强降水是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降雨强度大,前期水汽条件较差呈“上干下湿”状,且能量充足,大气层结不稳定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强回波伸展高度远远超过0℃和-20℃层高度,呈现回波悬垂和弱回波区特征,并伴随有强的中气旋出现,则利于局地暴雨、冰雹出现;5月8日夜间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大气层结比较稳定,暴雨前、后湿层都较厚,且低空存在西南急流,为暴雨提供了重要的水汽和动力条件。

同时回波强度较弱,伸展高度低,以液态降水为主。

关键词暴雨;对比分析;强对流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5–0043–05暴雨是铜仁汛期主要气象灾害,受地形影响,常常在夜间突发局地强降雨天气,容易造成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城镇内涝等灾害。

因此,研究暴雨的发生发展机理仍然是气象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内容。

但铜仁灾害性暴雨天气常常由午后暖区对流降雨和系统性稳定降雨两种天气引起。

这两种灾害天气在其形成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机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强位势不稳定、不稳定能量大量释放的扰动机制、丰富的水汽供应等。

但是,在天气预报中两者又有不同点,如不稳定能量的强度、水汽的分布状态、云团的强度和伸展高度等。

对于暴雨的研究,有不少学者从环流配置方面入手,得出利于出现暴雨的中尺度环境场,在高低空环流的有利配置下,才有利于出现暴雨天气[1-4]。

大连两次台风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大连两次台风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大连两次台风暴雨过程对比分析程航;李燕;蔡冬梅【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加密气象自动观测站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3日和2012年8月3日发生在大连地区的\"海棠\"(1710)和\"达维\"(1210)两次台风暴雨过程进行对比诊断分析.通过对台风路径、环流形势、双台风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台风暴雨过程的降水系统为典型的双台风降水模型,在两个台风的北部都有不同强度的冷空卷入,触发对流不稳定,有利于中尺度暴雨云团的发展.低层850 hPa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切变辐合,高空有急流的建立;两次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内强降水中心从低层到高层均出现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暴雨中心上空维持着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日本海南部存在台风迫使副热带高压转为径向型或形成阻塞高压,双台风或三台风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的低空急流为暴雨的生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台风\"海棠\"残余环流与高空槽相结合,高空槽带来的冷空气更加强烈,锋生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情况更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台风\"苏拉\"与影响大连的台风\"达维\"相互作用导致强降水阶段暖湿气流更加旺盛,降水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广.【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35)003【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台风;高空槽;锋生;水汽输送【作者】程航;李燕;蔡冬梅【作者单位】大连市气象台,辽宁大连116001;大连市气象台,辽宁大连116001;大连市气象台,辽宁大连1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4引言台风暴雨是我国最主要的灾害天气之一,登陆我国的台风又受到诸多因素的侵扰,导致其移动路径,强度,降水维持时间等都成为预报预警的难点,因此对登陆热带气旋降水的研究一直是气象学者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1-5]。

2012年包头地区2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2012年包头地区2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2012年包头地区2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刘澜波;王明力;魏丹【摘要】通过对包头地区2次暴雨发生时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地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得出,2次暴雨都发生在500hPa高空槽前西南气流里,并且在850hPa切变线附近.2012年6月27日暴雨是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与低层切变辐合上升气流叠加引发的.7月20日暴雨是由地面冷锋触发高能区内的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的夜间强对流暴雨.地形强迫抬升对暴雨的发生也起了重要作用.【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暴雨;对比;分析【作者】刘澜波;王明力;魏丹【作者单位】包头市气象局,内蒙古包头 014030;包头市气象局,内蒙古包头014030;包头市气象局,内蒙古包头 014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引言2012年6月27日和7月20日包头市大青山南部出现暴雨天气,由于这两次降雨强度大,部分房屋垮塌、牲畜死亡、农田受灾、道路和水利设施被毁。

尤其是7月20日降水,全市共有9个旗县区的176个村(社区)受灾,因灾紧急转移安置300多人,受灾人口11.439万人,受灾农作物254.71km2,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394万元。

1 天气实况“6·27”暴雨主要出现在27日13时至28日10时,全市45个自动气象站中有42个观测到降水,20个站雨量超过30mm,5个站超过50mm,最大降水量出现在九原区的哈德门,为64.4mm。

“7·20”暴雨降水主要出现在20日20时至21日09时,全市自动气象站均观测到降水,其中20个站雨量超过30mm,10个站超过50mm,最大降水出现在土右旗,为86.0mm(12h),其中土右旗20日22时出现25.4mm的短时强降水。

2 2 次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和系统2.1 “6·27”暴雨6月27日20时200hPa有西南风急流存在,中心最大风速达48 m·s-1。

江淮锋面和华南暖区两次暴雨过程可预报性对比

江淮锋面和华南暖区两次暴雨过程可预报性对比
的研 究 . x@ n i .d .o hu us eu tm t
不稳定 , 在这个 阶段 , 差增长主要 局限在 中低 层 ; 2阶段 , 差增 长 误 第 误 升尺度 阶段 , 误差增长 的水平尺度增 长 的主要 影 响 因素 为对 流加剧 , 同 时, 误差 的振幅 因为对流 活动 减弱 而减 小 ; 3阶段 , 差 的水 平尺 度 第 误 增 长被限制在梅雨 锋 范 围 内, 于稳 定 , 近 同时 , 差 的振 幅 因为 新对 流 误 的发展而增大. hn Z ag等¨ 的研 究 结果认 为 湿对 流 活 动是误 差 增 长 的
败, 这是 大气 内在 的可预报 性 含义 ; 际 的可 预报 性 是指 由于模 式 实
暴 雨控 的结果表 明, 2个 地 区 的 暴 雨 都 可 以 用 WR F模 式 得 到 较 好 的 模 拟 再 现 . 过 在 通
控 制 试 验 的 初 始 场 上 对 温 度 场 和 风 场 添
雨是 大气 内部过 程剧 烈调 整 的过程 , 其可 预报性 得 到高 度 重视 . 初
始误 差在 暴 雨 过 程 中 的 增 长 直 接 影 响 到 暴 雨 的预 报 结 果 . i mos Sm n 等 的研究证 实初 始误 差 对模 式 预 报 结 果 有重 要 影 响 , 尺 度越 小 且 误差 增长 越快 . 丁瑞 强 等¨ 在 研究 初 始 误 差 和参 数 误 差对 L rn 系 oe z 统 的可预 报性影 响 时发 现 , 始 误 差 和 参 数 误 差 都 对 系统 的 可预 报 初 期 限有影 响 , 始误 差远 大于 参数 误 差 时 , 以不 用 考虑 参 数误 差 当初 可 对模 式可 预报 性 的 影 响. h n Z ag等 研 究 指 出小 尺 度 和 小 振 幅 的初 始误 差在 模式 中快 速 增 长并 且 升 尺 度 影 响 到 中 尺度 预 报 . i La ¨ o等 进一 步研究 了梅雨 锋过 程 中初始 误差 在模 式 中的增长 过程 , 出模 式 得

上海虹桥机场两次春季雷暴过程分析

上海虹桥机场两次春季雷暴过程分析
K>35 成片雷雨
14日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34 23.18 23.57 23.08 22.83 23.01 23.56 23.61
22日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33.36 33.60 34.23 33.11 33.73 34.09 34.11 33.49
时间(UTC)
14日及22日模拟地面温度时间序列
140000 140300 140600 140900 141200 141500 141800 142100 142400 220200 220500 220800 221100 221400 221700
温度(℃)
模拟结果分析(层结条件)
14日20点探空
区域1和区域2的微物理过程选用较为成熟的LIN 方案,边界层方案选用YSU方案,陆面过程选用 Noah陆面过程方案,长波辐射方案选用RRTM 方案,短波辐射方案选用Dudhia方案。模式初 始场采用了NECP1°*1°一日四次的再分析资料。
模拟结果分析(温度)
14 12 10 8 6 4 2 0
2012年2月14日08时 地面、850hPa、500hPa形势
2012年2月14日08时 地面、850hPa、500hPa形势
2012年2月22日08时 地面、850hPa、500hPa形势
2012年2月22日08时 地面、850hPa、500hPa形势
2月14日08时探空
2月22日08时探空
22日13点探空
模拟结果分析(温度平流 )
单位:10-5 K/S
14日17点950hPa
14日20点850hPa
22日15点950hPa

烟台西北部两次局地大暴雨对比分析

烟台西北部两次局地大暴雨对比分析

烟台西北部两次局地大暴雨对比分析刘学萍;栾东红;于善娟【摘要】[目的]分析2009年7月和2010年7月烟台西北部2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选取2009年7月和2010年7月烟台西北部2次局地大暴雨过程,利用常规和非常规天气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次大暴雨过程均为局地对流性强降水,暴雨落区均位于烟台西北部地区,且均有200 mm以上强降水中心;2次大暴雨过程均受副高和切变线影响,暴雨区均与588 dagpm线位置、西风带低槽、切变线的位置密切相关,是较为典型的副高边缘暖湿气流与西风带低涡、切变线共同作用引起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低空西南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大暴雨发生在水汽通量散度中心附近;K指数对大暴雨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大暴雨发生在K指数高值附近,2次大暴雨过程的K指数>34℃,均接近于暴雨落区K指数≥35℃指标;2次大暴雨过程在0.5.仰角的反射率因子最大回波强度均为55 ~ 60 dBz,带状强回波自南向北经过半岛西部地区,形成列车效应.数值预报产品对局地大暴雨的预报也有重要的参考依据.[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大暴雨预报提供借鉴和参考.%[Objective] The twice regional rainstorms in northwest Yantai in July in 2009 and July in 2010 were expounded. [Method] The twice regional rainstorm in northwest Yantai in July in 2009 and July in 2010 were selected for comparison analysis by dint of routine and non routine weather data, from the aspects of circulation background, physics quantity, and radar echo etc. [Result] The twice large rainstorm process were regional corrective strong precipitation. The rainstorm fell in the northwest of Yantai and had a strong precipitation center above 200 mm. The twice large rainstorm wasaffected by subtropical and shear line- The rainstorm area was related to the location of 588 dagpm line, westerly trough, and shear line. It was regional rainstorm of typical subtropical edge warm and wet airstream, combination of low vortex and shear line of westerly. The precipitation occurred around the center of water vapor flux; K index had pretty good indication effect to the generation of rainstorm. Large rainstorm occurred around the place with high K index. The K index of twice large rainstorm was larger than or equal to 34℃, and was close to the rainstorm falling area where K indei was larger than or equal to 35 X.. The reflection factor of twice large rainstorms at 0.5° elevation, the largest echo intensity was 55 to 60 dBz, in strip echo from south to north, through the west peninsula, form ing train effect. The data report product also had important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report of regional large rainstorm. [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s and basis for the report of Urge rainstorm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28【总页数】4页(P17527-17530)【关键词】局地大暴雨;对比分析;烟台西北部【作者】刘学萍;栾东红;于善娟【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气象局,山东烟台264003;山东省烟台市气象局,山东烟台264003;山东省牟平市气象局,山东牟平26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暴雨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气象工作者对暴雨生成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4]。

两次北上台风天气差异对比分析

两次北上台风天气差异对比分析

高低 空急流 对 于对 流性 天气 的发 展都 是 有利 的, 其 主要作 用是 造成 低空 很强 的暖 湿空气 平 流 ,
步减 弱 ( 图2 b ) 。8 月 8日 0 5时 , 强 中心位 于 黄海
中部海面上 , 之后 向东南方 向移动, 临近上海后折 向北偏 东移 动 , 台风移 动途 中 , 副高呈 径 向块状 分 布, 强度较弱 , 以致台风一直沿副高外 围移动 , 与 西风槽 相 互作用 , 在 山东 、 辽宁沿 海形 成一 条 暴雨 带 ,直至 8日 1 8时 3 0分 前后在 朝鲜 西北 部 沿海
登陆后转向西北方向。 台风处于西南气流中, 仍以
暖平 流为 主 , 槽线偏北 , 在 台风 北 上 过程 中 , 副高
南撤使台风与副高之间的东南气流减弱 ,台风能
量迅速 衰减 。 4 两次 北 上 台风 差异 分析
北, 5 8 8 线北抬至 日 本海到朝鲜半岛一带 , 副高脊 线位于 3 5 。 N , 其西侧的偏南风成为台风的引导气
图2 5 0 O h P a 5 8 8 线( 虚线 ) 、 槽线( 实线 ) 及台风路线 ( 黑色箭头 ) ( 1 、 2 、 3表示时间) ( a ) 9 7 1 1 号 台风 , 槽线为 8月 1 8日2 0时; 副高时间依次为 8月 2 0日2 0时 、 2 1日0 8 时、 2 2日 2 0时
与9 7 1 1号 台 风 相 比 , 1 1 0 9号 台风 登 陆 后 低
台风登 陆后携 带水 汽一路 北上 ,越 过辽 宁省
进入吉林省时 , 水汽已有所消耗 , 但从 比湿场看 ,
台风影 响吉林 省前 后 , 比湿 均大 于 l O k / k g ( 图略) , 已达到 吉林 省 出现暴雨 的指标 。对 比两次 台风 的

贵阳龙洞堡机场两次强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贵阳龙洞堡机场两次强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城市地理232贵阳龙洞堡机场两次强天气过程对比分析罗 璇(民航贵州空管分局,贵州 贵阳 550012)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相关物理量资料,对贵阳机场2014年5月9日雷雨冰雹天气(0509过程)和7月16日暴雨天气(0716过程)发生的环流特点、动热力和水汽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7月16日的天气过程西南低空急流形成,暖湿气流的输送更强于5月9日过程。

(2)5月9日探空图上0℃、-20℃层位置适宜,满足冰雹发生的动热力条件; 7月16日探空图上深厚的湿层满足了强降水所需水汽。

(3)0716的辐合区上升运动更加剧烈,水汽辐合上升更加显著。

关键词:冰雹;暴雨;不稳定能量;垂直运动;水汽辐合1 引言当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空气中有充沛的水汽,并有足够的冲击力,大气中的对流运动得到强劲发展,往往容易形成雷暴、冰雹、飑线等强对流天气。

雷暴是指积雨云云中产生的激烈的放电现象,常伴有降水、大风、冰雹、暴雨等天气现象[1]。

2014年5月9日夜间贵阳机场经历了一次雷雨冰雹天气; 7月16日,贵阳机场遭遇大暴雨天气过程,期间伴有中到强雷雨,24小时降水量达到164.4mm。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相关物理量实况场资料,对两次过程发生的环流特点、动热力和水汽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为以后预报强对流天气提供帮助。

2 环流形势分析2.1 高空形势2014年5月9日20时(北京时)高空图上(图略), 500hPa 是两脊一槽型,低压槽从蒙古中部延伸至高原东侧,贵州区域有短波槽过境,贵阳受槽后西北气流的影响。

700hPa、850hPa 贵州区域均受西南气流影响。

而对比7月16日暴雨发生时08时(北京时)高空图(图1), 500hPa 是两槽一脊形,高压脊位于蒙古和我国西北地区,贵州区域受槽后西北气流影响。

700hPa、850hPa 贵州区域也均受西南气流影响。

两次天气过程中,虽然中高纬形势有所差异,但是在贵州区域500hPa 均为槽后西北气流,700hPa、850hPa 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

冀中两次突发暴雨的环境条件和触发机制分析

冀中两次突发暴雨的环境条件和触发机制分析

2020517文章编号 1005-8656(2020)05-0017-06冀中两次突发暴雨的环境条件和触发机制分析许敏1,杜海涛1,李研2,李娜1(1.廊坊市气象局,河北 廊坊 065000;2.丰润区气象局,河北 丰润 063000) 摘要 基于常规观测、加密区域气象站资料,以及美国NCEP 2.5º×2.5º再分析等资料,对2017年8月廊坊市两次突发局地暴雨的多尺度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7年8月8日和8月16日出现在香河和大厂县的局地暴雨均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南退,东北冷涡维持,其底部西风带有低槽过境的天气背景下;(2)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形势形成于暴雨发生前2~8 h,且随着降雨临近愈发典型,在暴雨出现前2~3 h,辐合层厚度突增,可伸达500~600 hPa,但其高度与雨强并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雨强的大小还与辐合强度,以及中间是否夹杂着辐散层有关;(3)降水开始前1~3 h,高空850 hPa或700 hPa水汽辐合强度跃增,相对湿度接近100%,比湿可达11~13 g·kg-1;(4)暴雨发生在地面辐合线的北侧,其生消和移动对局地暴雨的触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局地暴雨;环境条件;触发机制;东北冷涡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4174/ki.nmqx.2020.05.004引言暴雨是华北地区夏季主要灾害性天气,多年来国内气象工作者从物理量场、天气形势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还有一些研究者从动力学角度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有了一定的认识。

近年来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微波辐射计、多要素地面气象自动站等探测设备的广泛布设,诸多理论研究者和气象一线的工作者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了暴雨的特征,同时资料空间尺度和精度的增大也让探索中小尺度系统诱发的局地暴雨成为可能。

王令等[1]、李青春等[2]分析了北京市突发性局地强降水和暴雨过程,认为在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下,暴雨回波更容易在中尺度系统的扰动下突发,并探讨了近地面层辐合线与降雨强度及落区的关系,对探测资料在预报业务中的应用做了有益尝试。

两次气旋暴雨过程风廓线特征分析

两次气旋暴雨过程风廓线特征分析

两次气旋暴雨过程风廓线特征分析孙贞;徐晓亮;盛春岩;李德萍;王建林;高荣珍;李斌【摘要】利用对流层风廓线雷达的高时空分辨风场数据,对2008年8月17日、30~31日分别从东西两个不同路径经过青岛的气旋暴雨过程,计算了高中低不同层次风暴相对螺旋度(SRH)、最大风速及其高度等.经过分析和对比,得出中低层SRH 对气旋的移近和降水的开始具有一定的预示作用.越接近气旋中心低层暖平流越强.中低层SRH在两次气旋暴雨过程作用各有不同.气旋暴雨过程中较强的雨强出现在中层SRH增大至峰值和低层SRH迅速增大的过程,也就是中层SRH向低层扩展的过程.中低层间的急流轴变窄的过程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1(028)002【总页数】7页(P28-34)【关键词】风廓线雷达;风暴相对螺旋度;暴雨【作者】孙贞;徐晓亮;盛春岩;李德萍;王建林;高荣珍;李斌【作者单位】青岛市气象局,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市气象局,山东,青岛,266003;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31;青岛市气象局,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市气象局,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市气象局,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市气象局,山东,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2008年8月17日,2008年8月30~31日有两次江淮气旋北上,分别从青岛东部和西部经过,给青岛全区造成了暴雨,局部大暴雨。

本文利用上马对流层风廓线资料,结合上马自动气象站降雨数据,详细分析这两次经过东、西不同路径气旋的风廓线特征。

由于风廓线雷达的时间和空间分辨能力超过任何一种高空风测量系统,其探测的资料在局地暴雨、冰雹等夏季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刘淑媛等[1~6]等利用风廓线雷达对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

杨引明等[5~6]着重讨论了强对流天气过程风廓线雷达资料的特征。

张京英、漆梁波等用雷达风廓线产品分析一次暴雨与高低空急流的关系[23]。

夏季两次低槽冷锋型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夏季两次低槽冷锋型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夏季两次低槽冷锋型暴雨成因对比分析郑丽娜;孙兴池;孟伟【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对流层低层无低涡、无低空急流配置的低槽和冷锋影响下2004年7月29-30日后倾槽和2004年8月3-4日前倾槽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两次过程对流层中低层形势非常相近,但在空间结构上却存在显著差异.后倾槽锋区向冷空气倾斜且成3段锋,其中,第1段锋在850 hPa以下,冷空气虽较弱,但对整个降水过程起抬升触发作用,暴雨区出现在该段锋移动方向的前沿,即地面辐合线呈气旋性弯曲的流线密集处;前倾槽锋区完整,湿斜压锋区向暖区倾斜,暴雨区出现在锋前1~2个纬距处,即地面辐合线右侧偏南气流密集带中.两次过程低层均有强的水汽输送,存在高温高湿区,925 hPa比湿均达15 g·kg-1以上,所不同的是,后倾槽暴雨区位于水汽通量大值区、等θe密集线前沿及风场辐合明显的水汽辐合区内,而前倾槽暴雨区则位于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带中的水汽辐合区、θe暖舌的舌尖和风场辐合处,但更偏向暖空气一侧.此外,暴雨易发生在山区或海岸线等特殊地形抬升的区域.【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5(043)006【总页数】9页(P1133-1141)【关键词】低槽冷锋;暴雨落区;后倾槽;前倾槽【作者】郑丽娜;孙兴池;孟伟【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气象局,东营257091;山东省气象局,济南250031;山东省东营市气象局,东营257091【正文语种】中文在夏季华北暴雨的天气形势中,有一类500 hPa和700 hPa上暴雨影响系统是中高纬度的低槽,而850 hPa上可为低槽也可为切变线,地面图上均有冷锋的空间配置结构,该型是华北暴雨的主要天气型之一[1]。

刘恭淑等[2]曾对造成山东夏季暴雨的影响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上述形势即低槽冷锋型造成的暴雨过程占该省总暴雨过程的61.2%。

怀化市不同季节暴雨天气过程对比

怀化市不同季节暴雨天气过程对比

怀化市不同季节暴雨天气过程对比摘要: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9月12-13日及2018年6月19-20日出现在怀化市的两次不同季节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及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秋季“9.12”过程较夏季“6.19”过程降雨时空分布更均匀;两次过程均属锋面暴雨天气过程,但“9.12”过程为冷锋暴雨,而“6.19”过程为准静止锋暴雨,两次过程冷空气强度不同,冷空气南下方式及路径也有所不同;比湿大小、强垂直运动伸展高度、高层辐散强度及低层假相当位温大小与降雨强度的对应关系较好,能用于区分不同季节暴雨过程。

关键词:怀化市、不同季节、暴雨、对比暴雨一直都是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暴雨做过大量研究[1-5],由于秋季暴雨出现于湖南的频次并不高,其受关注的程度相对夏季暴雨低,但秋季正是湖南大部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成熟收获期,做好秋季暴雨预报预警工作对防灾减灾同样重要,因而亟需对秋季暴雨形成机理及其与夏季暴雨差异进行研究。

2012年秋季9月12-13日及2018年夏季6月19-20日怀化地区分别出现了一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尽管两次过程均为锋面降雨,但降雨强度及分布特点有所不同,致灾程度不同。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多普雷雷达资料及NCEP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从不同季节暴雨产生的天气形势及环境条件等角度对两次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不同季节不同天气背景下的暴雨预报预警提供思路,从而降低暴雨灾害的发生。

1 降雨特征对比分析1.1 降雨空间分布对比2012年9月12-13日,怀化出现了一次秋季暴雨天气过程(以下简称“9.12”过程),12日08时-13日20时过程最大累积雨量为99.1mm(洪江市沙湾站),最大一小时降雨量为48.7mm(麻阳县谭家寨站12日17-18时),此次过程降雨空间分布(图1a)较均匀。

2018年6月19-20日,怀化中南部地区出现了一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以下简称“6.19”过程),6月19日20时-21日08时过程最大累积雨量达228.2mm(会同站),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达79.7mm(会同站6月19日22-23时),此次过程降雨空间分布(图1b)不均匀,呈南多北少特征,中南部累积雨量较“9.12”过程大,此次过程怀化南部地区受灾较重。

天津地区两次副高边缘特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对比分析

天津地区两次副高边缘特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对比分析

天津地区两次副高边缘特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对比分析张楠;何群英;刘一玮;余文韬;王庆元;胡玲【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资料、风廓线资料,对2012年7月21-22日和25-26日两次特大暴雨过程(分别简称“7·21”过程和“7·25”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7·21”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低槽和地面冷锋,暴雨发生前,其动力条件较好;而“7·25”过程属于槽前暖区降水,其发生前热力不稳定条件较好.(2)两次过程中,台风“韦森特”顶部的东南气流与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共同构成了这两次华北暴雨的水汽通道,但两支气流辐合的位置不同.(3)“7·21”过程在冷空气侵入后,槽前辐合明显,对流组织性加强,而“7·25”过程主要是由中低层南风风速辐合导致;两次过程的维持机制均与雷暴高压的出流与偏南气流辐合有关;“7·21”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伴随着高空槽系统的东移南压,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而“7·25”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则是在西南气流引导下,自西南向东北移动.【期刊名称】《暴雨灾害》【年(卷),期】2014(033)004【总页数】8页(P372-379)【关键词】副高边缘;特大暴雨;多尺度;动力机制;水汽输送【作者】张楠;何群英;刘一玮;余文韬;王庆元;胡玲【作者单位】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暴雨是华北沿海地区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人民生命财产、国防建设及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两种垂直风切变条件下飑线过程对比分析

两种垂直风切变条件下飑线过程对比分析
1 天气过程概况 2010 年 7 月 19 日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
收稿日期:2012-03-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5026)、中国气象局预报员 专项(CMAYBY2011-061)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刘鑫华(1979-),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尺度气象 学、气候学和行星大气数值模拟研究。E-mail:liuxh@
图 3 500 hPa 形势场和 850 hPa 风场
(a 为 2010 年 7 月 19 日 08 时;b 为 2011 年 7 月 26 日 20 时)
图 2 2011 年 7 月 26 日 21:30 雷达组合反射率
2 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 2.1 总体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
2010 年 7 月 19 日中高纬为两脊一槽形势。我 国位于宽大的槽区(图 3a)。500 hPa 山东位于低涡 东侧偏南气流之中。此次过程主要是在低涡向东北 方向移动过程中,地面配合冷锋东移,暖锋向北移动 造成的。强天气发生在与低涡相对应的地面冷暖锋 之间的东南象限。
27
研究论文
沙漠与绿洲气象 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
第6卷 第5期 2012 年 10 月
图 6 可降水量/mm、最有利抬升指数/益、对流有效位能(/ J/kg)和 K 指数/益
(a 为 2010 年 7 月 19 日 08 时;b 为 2011 年 7 月 26 日 20 时)
第6卷 第5期 2012 年 10 月
变相对较小的飑线特点。可见,这两次过程分别属 于不同垂直结构的飑线。
时分,对流系统向东越过太行山进入华北平原高能 区后开始强烈发展,平原上,低空盛行的东南气流使 雷暴出流的阵风锋辐合线进一步加强,最终在河北 中部形成了高度组织化的飑线中尺度对流系统。

沙澧河流域两场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沙澧河流域两场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沙澧河流域两场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胡燕平;田秀霞;赵规划;单铁良;程锦霞;王颖;董羽仑;惠付梅【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08(34)8【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5日和14日沙澧河流域两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影响系统下产生的大暴雨过程其动力机制有所差异.垂直螺旋度计算结果显示:两次过程700hPa等压面上正垂直螺旋度中心的移向和强度变化与降水落区及趋势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区出现在正垂直螺旋度中心移动的前方,对流域大暴雨的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5日呈现中低层正、高层负的垂直螺旋度配置,动力条件更有利于大暴雨的发生.湿位涡演变分析发现,5日中低层既存在对流不稳定,又存在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垂直对流和倾斜对流发生,造成流域大暴雨.14日中低层大气处于对流稳定状态,但边界层和中层存在对流不稳定,同时中层还存在较强的对称不稳定,垂直涡度得到较大增长,导致上升运动的加强和水汽的垂直输送,有利于降水增幅.【总页数】9页(P95-103)【作者】胡燕平;田秀霞;赵规划;单铁良;程锦霞;王颖;董羽仑;惠付梅【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730000;河南省漯河市气象局;河北省邯郸市气象局;河南省漯河市气象局;河南省漯河市气象局;河南省漯河市气象局;河南省漯河市气象局;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730000;河南省漯河市气象局;河南省漯河市气象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相关文献】1.SWAN产品在"2012·7"沙澧河流域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应用 [J], 王红燕;周丹丹;王叶红2.2013年8月14-16日辽源连续两场大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J], 姜红霞;刘姝妹;于男洋3."2004.7"沙澧河流域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J], 胡燕平;肖刚;惠付梅;王颖;白红霞;董羽仑;程锦霞4.基于GIS的沙澧河流域面雨量算法对比分析 [J], 江清霞5.2013年8月沙澧河流域一次连续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J], 葛战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风远距离影响下江苏两次梅雨期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台风远距离影响下江苏两次梅雨期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台风远距离影响下江苏两次梅雨期暴雨过程对比分析张雪蓉;王丽芳;王博妮;田心如;吴海英;濮梅娟【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22(48)12【摘要】台风远距离影响下江苏两次梅雨期暴雨过程(2001年6月和1986年7月,以下简称“01·6”降水过程和“86·7”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表明:“01·6”降水过程暴雨持续时段集中、落区稳定、降水强度大;“86·7”降水过程暴雨持续时间长、落区自北向南移动、降水强度稍弱。

环流形势方面,“01·6”过程副热带高压北抬明显,台风倒槽北伸与低空急流共同构成低层风场辐合、输送暖湿气流,中高层低压槽稳定少动,高层冷空气影响较弱;“86·7”过程台风倒槽北伸和影响程度均不及“01·6”过程,低空急流对低层风场辐合及暖湿气流输送贡献更大,中高层低压槽东移较快且均明显南压,高层冷空气影响较强。

动力条件方面,“01·6”过程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更剧烈,上负下正的涡度配置更加稳定深厚,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更强,且动力配置均稳定于江苏东南部;“86·7”过程动力条件稍弱,且高低空散度耦合、垂直涡度配置由江苏中北部向东南部移动,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区覆盖江苏东部。

水汽条件方面,“01·6”过程较“86·7”过程低层水汽通量辐合更强,暴雨区上空饱和程度更高、深厚饱和层形成更早、维持时间更长。

热力条件方面,“86·7”过程中低层大气对流不稳定性更强,但“01·6”过程E指数及其增幅更大,即中低层大气能量更高、水汽含量更丰富。

【总页数】15页(P1550-1564)【作者】张雪蓉;王丽芳;王博妮;田心如;吴海英;濮梅娟【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嘉定区气象局;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苏省气象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相关文献】1.台风登陆背景下陕西两次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2.两次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3.山东两次台风远距离暴雨对比分析4.2015年梅雨期长江下游地区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对比分析5.2011年梅雨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次暴雨过程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环境风场条件下两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陈伟斌;高安宁;陈见;赖珍权
【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
【年(卷),期】2012(033)003
【摘要】Based on NECP/NCAR reanalysis data, two heavy rainfall events with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wind field condition, which were triggered by upper-level North China Trough and low-level shear were comparativ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 Two storm events both had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of unstable atmosphere state of low-level convergence and high-level divergence. It indicates the heavy rain can occur without Low - level Jet as long as certain conditions are met.2) the rainstorm process is under strong (weak) environmental wind field with abundant vapor and suitable dynamic conditions (strong Low-level moisture convergence). The considerable rainfall intensity of this two rain processes indicate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rainstorm process mainly depends on the moisture convergence conditions.%利用NCE再分析资料从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分别处于强和弱环境风场条件下,均为受高空华北槽、低空切变线影响的两次广西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暴雨过程发生发展均表现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伴随上升运动的特征,低层有水汽辐合,且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说明在华南西部无论关有无急流建立,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强降水就可发生。

(2)强环境风场条件下的暴雨过程大气较湿,水汽较充沛,动力条件较好,弱环境风场条件下的暴雨过程低层水汽辐合较强,两次过程的降水强
度相当。

可能表明了强环境风场的作用在于提高了动力条件和水汽含量,而华南暴雨过程的形成,水汽辐合条件影响权重更大。

【总页数】7页(P14-20)
【作者】陈伟斌;高安宁;陈见;赖珍权
【作者单位】广西气象台,南宁530022;广西气象台,南宁530022;广西气象台,南宁530022;广西气象台,南宁5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1
【相关文献】
1.两次春季暴雨过程天气形势与物理量场对比分析 [J], 胡永松;李德章;姚浪;聂祥;王丽媛;陈余明
2.不同环境风场条件下两次华南西部低涡暴雨个例对比分析 [J], 高安宁;赖珍权;张瑞波;陈见;陈伟斌
3.两次大暴雨过程天气形势与物理量场对比分析 [J], 肖云;马中元;傅文兵;袁春;马尚芹
4.不同低层湿度条件下青岛两次气旋暴雨过程分析 [J], 刘煦; 马艳; 凌艺; 江敦双; 万夫敬
5.昆明不同季节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J], 黄初龙;王将;耿琼;胡卫芬;邓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