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四季景色和生活情趣;•能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 教学内容•诗歌《四时田园杂兴》的内容和结构;•诗句中的描写和抒情手法;•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教学步骤1.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分段解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情感表达;3.分组讨论,让学生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4.联想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首类似主题的小诗。
4. 教学评估•学生的朗读表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创造力。
二、《稚子弄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冬天的活动和娱乐方式;•理解诗歌中的儿童天真和快乐;•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 教学内容•诗歌《稚子弄冰》中描写的内容和情感;•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解读诗歌中反映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3. 教学步骤1.分段朗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和情感;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表演诗歌中的内容来感受儿童的天真和快乐;4.创作续写,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诗歌的下一段。
4. 教学评估•学生的诗歌理解和想象能力;•学生的表演表现和角色扮演;•学生的续写创意和表达能力。
三、《村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中对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描写;•感受诗歌中的孤寂和安静氛围;•培养学生的写景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内容•诗歌《村晚》中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诗中的意象和语言表现;•诗歌所展现的诗人情感和人生感悟。
3. 教学步骤1.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和意境;2.分段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含义和想象;3.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方式感受村晚的氛围;4.写景作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村晚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描写村庄的夜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2课时《稚子弄冰 》《村晚》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2课时《稚子弄冰》《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和生活;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语言鉴赏能力;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看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朗读古诗,掌握古诗的基本意思。
2.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言和声音表达出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稚子弄冰》《村晚》古诗内容的PPT;2.教具:音响设备;3.教材:学生课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四、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让学生快速朗读之前学过的一首古诗,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引入本课诗歌《稚子弄冰》《村晚》,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 学习古诗《稚子弄冰》(25分钟)1.老师朗读该古诗,学生跟读;2.带领学生分段解析古诗内容,理解意境;3.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诗歌的情感。
4. 学习古诗《村晚》(25分钟)1.老师朗读该古诗,学生跟读;2.分析古诗中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意境;3.学生分组朗读,表达诗歌的情感。
5. 总结(10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两首古诗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稚子弄冰》《村晚》这两首古诗,培养了他们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首诗歌朗读给家人或朋友听;2.鼓励学生多阅读古诗,增强语感。
以上内容为教案大纲,希望能够帮助老师顺利进行本课的教学活动。
五年级下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的重点字词,理解诗意。
2.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四时田园杂兴2. 稚子弄冰3. 村晚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2. 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深入理解古诗的情感和内涵。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与电脑2. 教学PPT3. 古筝音乐播放器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活学生对古诗的认知。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情境模拟。
3.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故事导入:讲述古代诗人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三首古诗,对古诗有何了解。
2. 讲授新课(30分钟)* 逐首讲解:对每首诗进行逐句讲解,让学生理解诗意。
* 情境模拟:让学生模拟诗人,体验古诗的情境,深入理解情感。
3. 巩固练习(15分钟)* 学生朗诵:让学生朗诵这三首诗,加深记忆。
*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每首诗的主题、意境等,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归纳小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画诗意图、写读后感等。
5. 布置作业(5分钟)* 背诵三首诗。
* 写一篇关于古诗的读后感。
* 预习下一课内容。
七、教学反馈与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提问回答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3.读后感的质量: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他们对于古诗内涵、情感、意境等方面的理解和感受。
4.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检查他们对古诗主题、意境等方面的分析和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古诗三首-稚子弄冰》。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掌握古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理解古诗中隐藏的哲理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孩童玩耍冰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学习1.听诵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2.解读诗歌内容,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分组讨论,尝试朗读和演绎诗歌。
3. 拓展1.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探索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4. 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所学知识点,并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练习1.默写古诗《稚子弄冰》。
2.分组朗诵古诗,展示诗歌的节奏和表达技巧。
六、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围绕古诗《稚子弄冰》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启发。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进行集体备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农村的不同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其中,《四时田园杂兴》描绘了四季田园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稚子弄冰》通过描绘儿童玩耍的场景,展现了童年时光的无忧无虑;《村晚》则以傍晚时分农村的宁静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
2.理解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释,如“田园”、“弄冰”、“晚霞”等。
2.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农村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为学生创造一个农村生活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诗人及诗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诗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模仿老师的朗读语气和节奏。
然后,老师选取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解释其意思,加深对诗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
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晓”;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稚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6.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
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农村春、夏、春晚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教材将这些诗编排在一起,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诗歌的语言、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尚有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结构。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文学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农村春、夏、春晚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然后简要介绍诗人及其作品,引入本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期间,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图片和诗歌内容,描述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
其中《四时田园杂兴》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稚子弄冰》描写了村童“脱冰作戏”的有趣场景;《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
诗歌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本课的教学中,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看插图补画面,展开想象,感受意境,从而感受孩童的天真活泼、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及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又都与儿童有关,符合学生心理,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阅读古诗中获得感知、想象画面,提升理解能力、表达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并说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稚子弄冰》《村晚》六、教学流程《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4.了解田园诗歌的创作特点。
课时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并说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流程:一、激诗趣开门见山,导入课题,并解释诗题,理解“杂兴”的意思。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节省课堂时间,可以把时间真正的还给学生进行思维的提升。
二、读诗韵1.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设计意图】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二、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似被山含住的红红()以及放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和()之情。
三、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1古诗三首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课型精读引领课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课标分解学什么:1.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学到什么程度: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并正确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体会”是指能依据丰富扥学习材料说出古诗蕴含的诗人情感。
怎么学:1.通过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解诗题,借助注释、插图和相关背景资料,小组交流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情景以及童真童趣。
教材分析地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本课由这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
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2课时《稚子弄冰 》《村晚》教案
(1)提示:改写古诗要注意保持古诗的内容基本不变,在原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恰当、通顺的语言描绘出诗的内容。【出示课件】
(谈话激趣:都说孩子的世界是最单纯的世界,他们眼中的生活是另一种生活,简单快乐、奇妙而多彩。有时候,活累了的大人们也希望自己重新成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而这些千百年前的诗人,正是用一颗被唤醒的童心,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率真而轻快的作品。请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最喜欢的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分享给大家。
1.课堂小结:儿童是诗人眼中最可爱的,最值得赞赏的,儿童使生活画面更加精彩,使景色更加迷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显得那么天真可爱。
2.搜集并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句。
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稚子弄冰 村晚
生活画面 动作过程 情景交融
课堂教学反思(结合学情):
2.解题:如何理解题目“村晚”?指名答。(乡村傍晚的风景画)
3.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诗句写了什么。
(1)指名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出示前两句诗】
(2)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引导交流,感知大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
2.通过比较阅读,掌握古诗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背诵,师生评议。
2.复习回顾完成填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诗中描写了村庄儿女以及童孙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的,以及儿童的。【出示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农村的不同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了四季的变换、自然的美好和田园生活的宁静。
教学这三首诗,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提升文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诗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诗人的情感体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文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比较教学法:将三首诗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PPT,展示诗文内容、生字词等。
3.准备作业纸,用于学生做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诗文,学生跟读。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练习,如默写、填空等。
教师批改,及时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如写一写、画一画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难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1古诗三首名师教学片段实录◆自由想象,体会儿童的鲜明特点(教学重点)师:同学们,读了三首古诗,你觉得哪些画面非常有趣?生1:我觉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有趣。
师:谁能展开想象,说一说具体画面?生1:小孩子都不懂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树荫下一本正经地挖土种瓜呢!师:这些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勤劳、质朴。
生2:我觉得《稚子弄冰》里的孩子很有趣。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些孩子非常调皮,他们把金属盆里的冰取出来当乐器敲,没想到冰突然碎了。
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沮丧的样子,听到了他们长长的叹息声。
师:这首诗中哪些动词写出了儿童的调皮?生1:“脱、取、敲”三个字写出了这么冷的天,孩子忙着把冰取出来,并且急于玩耍的画面,非常有趣。
生2:我觉得《村晚》中“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两句诗描写的画面十分有趣。
“横牛背”“信口吹”让我感觉到牧童太自由了,太快乐了,真让人羡慕!师:从“横”字,你能想象出牧童是怎样坐在牛背上的吗?生1:牧童侧着身子坐着。
生2:牧童趴在了牛背上。
师:牧童吹的是什么曲子?生1:牧童吹的不知道是什么曲子。
因为诗中说“无腔信口吹”。
他想怎么吹就怎么吹。
生2:说不准还走调呢!师:看来这小牧童特别自由自在,特别洒脱,所以他在牛背上也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真是乐趣无穷,真想也去做一回这样的小牧童啊!让我们一起把这三首诗读一读,感受这些有趣的场景,感受诗人笔下这些可爱的孩童形象。
(生有感情地朗读)赏析: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儿童形象时,主要采用“想象画面,进入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想象,如《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学种瓜”,《稚子弄冰》中的“脱、穿、敲”,《村晚》中的“横牛背”和“信口吹”。
通过这些关键字词我们仿佛看到孩子或做农活时的严肃认真,或弄冰时的调皮可爱,或横牛背时的自由洒脱;听到孩子在弄冰时的嬉笑声,冰碎掉时的惋惜惊呼声,随口吹的不成曲调的笛音。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二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四时田园杂兴教学目标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本课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查找跟诗有关的资料、课件。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一)材料交流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
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导学案、教案设计、说课稿
1《古诗三首》导学案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村晚》。
3.能想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重难点)一、从题目入手,初步感知1.揭题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与儿童生活有关的古诗。
2.指名读三首古诗的诗题,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大致了解诗的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四时田园杂兴》这一题目的意思。
①引导学生理解“四时”“杂兴”的意思。
(“四时”就是一年四季,“杂兴”指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②简介作者范成大及《四时田园杂兴》组诗的内容。
③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事?请在读古诗的时候找一找答案。
(2)引导学生理解《稚子弄冰》这一题目的意思。
①让学生说说“弄冰”的意思。
②相机指导学生学习“稚”字。
提示学生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意思,还可以组词“幼稚”“稚嫩”帮助学生识记。
③组织学生交流:诗题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小孩子玩冰的事)(3)引导学生交流《村晚》这一题目的意思:你从诗题知道了什么?(诗的背景是夜晚的村庄)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主要内容1.引导学生回忆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读三首古诗,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边读边思考:三首诗分别写了儿童的什么活动?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学生反复练习,读准字音。
教师相机点拨:“昼”“稚”都是翘舌音;“耘”可以结合形声字规律识记。
(2)学生自主交流要写好本课的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范写,指导书写要点。
(3)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供”。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稚子弄冰 村晚》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村晚》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村晚》。
2.理解古诗《稚子弄冰》《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解读诗题1.谈话:在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生活的场景。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二首古诗《稚子弄冰》。
2.教师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诗题。
3.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教师总结:“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诗题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4.出示资料,了解诗人杨万里。
《稚子弄冰》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职。
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
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
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有《诚斋集》传世。
板块二品读古诗,感知诗境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
2.让学生运用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自学这首古诗。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2)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3.全班汇报古诗的大意。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4.再读古诗,想象画面,依次出示以下诗句。
句段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1)指名学生读。
(2)结合注释引导学生理解“稚子”“金盆”“钲”分别是“幼小的孩子”“一般指铜盆”“一种金属打击乐器”的意思。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四时田园杂兴》课堂实录(一)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了许多古诗,今天我们一起要来学习的也是(来一起)——生:《古诗三首》师:今天这堂课呢,我们重点来学习一首古诗,请大家把书打开,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
第一.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第二.借助下面的注释,想一想每一首诗的意思。
明白了吗?好,开始吧!生:(学生自由朗读.预习)师:他在想这首诗的意思了。
(稍停片刻)行了是吗?好,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这位同学,来。
生1:读诗。
师:在这首诗里有一个多音字,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字,(师指“供”),这个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看一看。
生:从事。
师:从事。
那么在这儿它怎么读呢?应该读第一声,对了,你来读一读。
生1:(生念: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生2:(边读边笑)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3:(读整首诗)师:非常好。
来看,这里也有一个生字,我们要特别注意,来看什么字?这是什么字?(耘)对,耘,这是什么?(师点“耕”)“耕”,对,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这个“耘”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生:那个偏旁应该有三横,不要写成有两横。
师:好,同学们,我在想啊,这首诗写了什么景物?生:(自由朗读)师:谁发现了?两位,三位,四位,五位……生1:我发现这些是写农村景色的。
师:是写农村生活的,是不是啊?好,一点发现了,还发现了什么?生2:我觉得这首诗一句到两句是写他们种田、种地的。
师:也都是写到了农村生活的。
生3:这首古诗是写乡村四月情景的。
师:写的是农历四月小农忙季节的事儿。
生4:我觉得这首诗是写春天的。
生5: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写的。
……《四时田园杂兴》课堂实录(二)教学目标1.学会“昼”“耘”“桑”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村晚》《稚子弄冰》(优质教案)(课堂实录)
《村晚》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化的平台,提供一些有利学习的资源,如听课教师的指点.网络社区资源的利用.学生特长资源的开发等,让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
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外补充材料,让学生感悟乡村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1.师生玩游戏。
师: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池塘--碧绿的池塘水--清澈的水山--巍峨的山落日--红红的落日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牛--悠闲的牛……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指名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说课稿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祉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喷亮。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H^一)课时目标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揭示诗题1课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3.板书课文题目:古诗三首,齐读课文题目。
4.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H^一)o5.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二、理解诗题,了解作者1猜猜诗题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课堂教学实录师:我们常说“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其实宋代的诗也是一枚绚丽的瑰宝。
你能说说让你印象最深的宋代诗人有哪些吗?(生答,师随评)(课件随机出示)P杨万里、苏轼、范成大、陆游师:他们也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三位宋代诗人,一起回望近千年以前他们在诗中描绘的生活(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课件出示)P范成大、杨万里、雷震的资料P生字词、多音字师:现在请学生分别读读这三首诗,其他同学来当小评委。
(生读,师指导)(师指导难读字“耘”“供“陂”“衔”“铮”“磬”“玻璃”)(课件出示)(生读)P耘、供、陂、衔、铮、磬、玻璃师:这些字的音和义你们是怎么掌握的?(生答,师随评,师引导:)(回顾学习古诗的要方法:看注释、借插图,提示学生还可以用关注部首、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学习)(P课件标红:“耘”)师:这个易错生字“耘”,请同学们重点掌握(课件出示)(师范写)(生练写)师:生字关过了,再读本诗,一定能够更加流利,同桌之间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读,注意要都要开口,认真聆听,及时纠错。
(同桌互读,师巡视)谁再来试试?(生读,师指导朗读:停顿和语调的变化,师范读,齐读)师:根据诗中的内容猜猜三位诗人那时身在何处?(乡村)(B板书:乡村)我们曾学过“读诗句想画而”的方法。
三位诗人都在乡村,但他们描绘的画面却不一样。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幅画面,展开想象,具体说说你借诗人之眼,看到了那个地方有些什么?(生默读,生答,师随评,师指导难理解的词)(课件出示)P《四时田园杂兴》:白天在田间除草,晚上在家里搓麻成线,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小孩子们还不知道怎么去耕种和织布,但也靠近桑树的树荫学习如何种瓜。
师:这首诗都写了农村生活的,写了农村生活的什么特点呢?(繁忙)从什么地方能够表现出人们都很忙?(昼、夜、各当家)师:什么是“各当家”(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村庄儿女各当家”怎么理解?(生答,师引导:各有自己的拿手本事。
)你们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吗?说说看(生答,师随评)师:是呀,各有各的本领啊!这里的“儿”“女”不是指我们小孩儿,这里的“儿” 是指一一男人们,这里的“女”呢?是指一一女人们。
这里的男人和女人各有各的本领,那么男人们在干什么?忙着干嘛呢?(耘田、绩麻)师:昼出耘田夜绩麻!耘田就是在干什么?(除去田里的草)那么绩麻呢?(把麻搓成线)怎么知道的?(注释有)好!你看,学古诗,要注意会读下面的注释。
师:想象下,白天人们在做什么?(耘田)晚上回来又在做什么?(绩麻)晚上做,白天做,真的是忙啊!那么我想问了,这个白天也做,晚上也做,你看,非常得辛苦,像这样的情况,你能用一个词来说吗?(生答,师随评,师引导:昼夜不停)像这样夜以继日地,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在这儿做就是(课件出示)(齐读)P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作者通过写人们在耘田、绩麻……要做的事很多,来说明人们忙啊!那么你想一想,我们农历四月小农忙季节的时候,还可以做那些农活?(生答,师随评)师:总而言之,能做的事很多很多。
那么,我们就学着诗人的样子啊,把这些没有写进诗的“忙”,把他写进去,能不能?来,我们试试看(课件出示)(生答,师随评)P昼出()夜(),乡村儿女各当家。
师: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真的是忙啊!同学们,那么我想啊,你们写了这么多的农活,这些,我想诗人也一定是知道的,但是他一件也没写,惟独只写了耘田、绩麻?(生沉默)师:耘田究竟是干嘛?(锄草种田)锄草种田跟我们的吃有关的。
那绩麻呢?(把麻搓成线)把麻搓成线干嘛?(做衣服穿)你看,一个是跟我们的吃有关,一个是跟我们的穿有关。
再来读读这两句诗(齐读)师:从时间我们也能够看出人们忙,还可以从哪儿看出人们忙?再读读这首诗。
(生默读)(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P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小孩都在一一干嘛啦?(种瓜)同学们,按常理,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应该在干啥?(在玩)在玩些什么呢?(生答,师随评)总而言之,这些孩子应该在玩耍!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却(课件出示)(齐读)P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他们此时却在学种瓜,所有的人都在忙啊。
我们想,他们一边忙,一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大人们也在忙,孩子们也在忙,一边忙,一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答,师随评,师引导:期盼丰收之乐)师:现在虽然忙,但是心中却怀揣着丰收的期盼,以后的日子可过得舒坦,过得乐滋滋的。
是吗?哎,虽然忙,但是忙中有乐。
(B板书:忙中有乐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
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来,谁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忙中有乐的感觉。
(课件出示)(生读,齐读)P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首(课件出示)P《稚子弄冰》师:同学们认为“弄冰”是什么意思呢?(玩冰)如果让你写小孩子玩冰,你会怎样写?你觉得这个小孩子会怎样玩冰?(生答,师随评)师:现在就来看看诗中的这个小孩子是怎样玩冰的。
自己读一读。
读完了你脑子里有没有想象出画面来呢?如果你是一名画家,打算画一幅《稚子弄冰》,你会怎么画?四句诗就是四幅画,谁来说说?(生答,师随评,师引导:把每句诗的画面尽量描绘细腻一些)(课件出示)P稚子金盆脱晓冰:冬天的早晨,天刚刚亮,一个小孩急急忙忙地来到院子里,他看到铜盆里结满了厚厚的冰,他就把冰剜下来。
师:孩子是怎样从盆里剜出冰的?剜冰时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的呢?(生答,师随评,师引导:想象表情、动作、过程)师:第二幅呢?(生答,师随评,师引导:把每句诗的画面尽量描绘细腻一些)(课件随机出示)P彩丝穿取当银铮:他不但剜出了冰,而且他还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锣来敲。
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天真颃皮)师:这里有个词,同学们比较生疏一一银铮(P课件标红:银铮)它是古代一种像锣的乐器(P课件出示银铮的照片)师:第三幅呢?(生答,师随评,师引导:把每句诗的画面尽量描绘细腻一些)(课件随机出示)P敲成玉磬穿林响:声音像玉磬般穿过树林,传到了很远的地方。
师:罄是什么呢?(课件出示)P(配图)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师:第四幅呢?(生答,师随评,师引导:把每句诗的画面尽量描绘细腻一些)(课件随机出示)P忽作玻璃碎地声:孩子越敲越起劲,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师:此时此刻,你觉得孩子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呢?(生答,师随评)多么天真的小孩,多么有趣的画面啊,一起读一读(齐读)师:通读完这首诗,全诗洋溢着一种什么氛围呢?(生答,师随评,师引导:欢乐)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孩子们兴致浓厚,充满欢乐氛围呢?(生答,师随评,师引导:从心态、色泽、声音四个角度思考)(课件随机出示)P1心态上: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弄冰”,但孩子兴趣浓厚。
(B板书:天气——寒冬P2色泽上:“金“盆彩丝串“银水。
(B板书:色泽一金、彩、银)P3形态上: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
(B板书:形态——圆)P4声音上:有“王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板书:声音一玉罄穿林响,玻璃碎地声师:这首诗呀!全诗形色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悦耳赏心。
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师:想象下:孩子用彩丝把冰块穿起来当银铮,敲得乒乓作响,一不小心,冰块滑落。
冰块摔碎之后的情景让人禁不住思索手执彩线的顽童会怎样呢?(生答,师随评,师引导:拍手雀跃瞠目结舌举臂欢呼垂头丧气)师:孩子就是这样的智者,稚气和乐趣能使他忘却严冬的寒冷寻觅到令他乐不知疲、深陷其中的游戏。
(B板书:以冰为钲,自得其乐)也让我们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生读,齐读,师指导: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师:刚才当画家,我们构思完了《稚子弄冰》这幅画,那么现在换一个角度,我们来当观画者。
你觉得你会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被孩子天真的举动逗笑)P(配插图)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师:这个小孩很天真,那被谁看到了(杨万里)杨万里讨厌这个孩子吗?(不会)那是什么?(喜欢)喜欢他的什么?(天真)嗯,于是他就把这个情形写了下来。
说是喜欢,不如说是欣赏。
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师再请同学们看几首杨万里的诗(课件出示)(生默读)P《舟过安仁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桑花坑道中》师:读完后,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喜欢写乡村的景象)是呀!杨万里可能就住在乡下,他很喜欢这种生活。
(课件出示)P (视频)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当时人称“诚斋体”据说他写的诗有两万多首,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流传至今的就有四千多首。
师:正是因为他的诗浅显易懂、富有生活情趣,我们才一读就懂。
还等什么?让我们再读一读吧!争取熟读成诵(齐读)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第三首古诗《村晚》(课件出示)P《村晚》师:这是宋朝诗人雷震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在夏天的傍晚看到的一幅画面。
师:诗是无形画,朗读古诗时,一般会在脑海里浮现一幅画面。
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看在你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读,师巡视,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师:同学们真棒,读着读着,把文字变成一幅美丽的乡村晚景图了。
(课件出示)P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师:同学们,你们比一开始读诗时还要棒,看,你们已经把文字变成一幅美丽的乡村晚景图了。
这“草、水、池塘”,“山、日、寒漪”,“牧童、老牛、短笛”,这就是乡村田园的宁静和悠远。
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这种意境。
谁先来?(生读,齐读,师指导:读出乡村田园的宁静悠远)师:难道我们读的就是这静静的画面吗?肯定不止这些。
现在大家静静地读诗,品味咀嚼文字,除了读出静静的草、水、山、落日,还品味出什么呢?(生答,师随评,师引导:快乐、美丽、宁静)师:第一句连用了两个“满”字,两个“满”字,品出了什么?(课件出示)(P 课件标红:满)(生答,师随评)P《村晚》师:这是夏天的勃勃生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呀!谁来读出这生机一片!(齐读第一句)师:再看这个字(P课件标红:衔、浸)“衔”字多妙!西沉的落日,夹在两座山之间,山好像也有嘴了,把落日叼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