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 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行为学
1、消费者
广义消费者:指购置、使用各种产品与效劳的个人或组织。
狭义消费者:指购置、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效劳的个人与住户。
一般而言,消费者行为学所理解的“消费者〞是指狭义而言。(还包括参与消费者购置过程和使用过程的所有人)
2、消费者行为
定义: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效劳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特点:〔1〕消费者行为既富有多样性,又很复杂〔2〕消费者行为富有共性〔3〕消费者行为具有引导性
影响因素:〔1〕消费者决策过程〔2〕在因素〔3〕营销因素〔4〕外在因素
3、消费者角色
建议者:首先提出或有意购置*一产品或效劳的人。
影响者:器看法或建议对最终购置决策具有一定影响的人。
决策者:在是否买、为何买、如何买、哪里买等方面作出局部或全部决定的人。
购置者:实际购置产品或效劳的人。
使用者:实际消费或使用产品、效劳的人。
4、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因素〔具体见书17—20〕
过程:〔1〕认知需求〔2〕收集信息〔3〕评价与选择〔4〕购置决策〔5〕购后评价
5、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1〕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根底
〔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置决策
〔4〕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
6、现代消费者行为产生和开展
一、萌芽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最早从事这项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他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广义的消费概念;
1901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W.D.斯科特首次提出,要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广告宣传,同时期,美国明尼达大学心理学家H.盖尔出版了“广告心理学“。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着重分析了个人和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与行为,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新研究领域;
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问世,阐述了广告和橱窗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1920--1930年间,丹尼尔·斯塔奇出版了“斯塔奇广告回忆指南“和“广告学原理“,着重论述消费心理学在广告中的运用。
二、应用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研究应用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吸引了更多的学者进入这一领域,提出了更多的新理论:
〔1〕欧斯特·迪士特开展了消费动机的研究;
〔2〕密歇根大学的C.卡纳开展了消费期望和消费态度的研究;
〔3〕哥伦比亚大学的拉吉斯费尔德和E.卡兹开展了“人格的影响〞的研究;
〔5〕罗杰·I.诺兰开展了“新产品初步设计研究〞和“定位研究〞;
〔6〕心理学家海尔通过对两组不同的消费者在购置速溶咖啡问题上的答复找出了家庭主妇不喜欢购置速溶咖啡的真正原因,提出了消费者潜在的或隐藏的购置动机的理论;(P14)
〔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系统地研究人的需求的根底上提出了“需求层次论〞。
三、变革与开展时期〔1960年至今〕
20世纪60年代以后,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开场得到成认。
1968年,美国德赖登出版了J.F.恩格尔、R.D.布莱克韦尔和D.T.科拉特合著的第1版“消费者行为学“,这是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教材。引用了作者们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其他专家学者的理论、技术和案例,构建了消费者行为学的体系构造,为这门学科的建立奠定了根底。
〔1〕哈佛大学R.A.鲍尔开展了“知觉到风险〞的研究;〔2〕罗杰斯关于创新采用与扩散的研究;〔3〕拉维吉和斯坦勒关于广告效果研究;〔4〕费希本关于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5〕思等人关于组织购置行为的研究和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研究;〔6〕消费者满意与不满意的研究、关于开展品牌资产和建立长期顾客关系的研究等等。
目前消费者行为研究呈现如下趋势:〔1〕研究围越来越广〔2〕多学科参与研究〔3〕研究国界的突破
7、感觉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特点:〔1〕反映直接接触的事物〔2〕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3〕客观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产生条件:一是外部或部刺激的存在。二是分析器的正常活动。
分类:外部感觉和部感觉
外部感觉:指承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部感觉:指承受机体本身的刺激,反映机体的位置、运动和部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8、知觉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局部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分类:〔1〕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征,分为:
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和动知觉
〔2〕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9、感觉阈限
定义:指人感觉到*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的强度或感受强度变化所需的临界值。
分类: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异感觉阈限
10、绝对感觉阈限
定义:简称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
用S表示绝对感受性,R表示绝对阈限,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S=1/R
11、差异感觉阈限
定义:简称为差异阈限,指能够被觉察到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用于测量感觉系统的相对感受性。
12、韦伯定律及运用
在一般情况下,差异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常数。公式:ΔI/I=K,其中,I为原刺激量,ΔI为差异感觉阈限,I十ΔI为感受差异所需的刺激量,K称为韦伯分数。
注:韦伯定律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在刺激过强或过弱时都不适用,其K值可能发生变化。
13、知觉的特征及运用
特征:〔1〕知觉整体性,也称为知觉的组织性,指知觉能够根据个体的知识经历将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同一整体,以便全面地、整体地把握该事物。
〔2〕知觉选择性,指知觉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反映或组织加工的过程。
〔3〕知觉恒常性,指影响知觉对象的外界条件在一定围发生改变时,知觉并不受到影响,仍然能够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