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工具管理制度
工器具管理制度(4篇)

工器具管理制度一、目的及意义工具是生产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对于保障生产和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有效管理和使用工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能节约资源和成本。
因此,建立并严格执行工具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对象本工具管理制度适用于工厂所有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电动工具、手动工具、测量工具等。
三、管理原则1. 统一采购原则:工具应由专人负责统一采购,采购前需经过申请和审批程序。
2. 统一分发原则:工具的分发应由专人负责,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合理分发,并记录在册。
3. 统一管理原则:工具的使用和归还应由专人负责,将工具进行统一编号、分类以及记录管理。
4. 报废处理原则:工具应按照使用寿命和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超过寿命或无法修复的工具应及时报废并进行合理处理。
四、管理流程1. 采购管理流程:(1)申请采购:工具的采购需经申请,申请人应详细说明采购的种类、数量和理由,并提交给上级领导审批。
(2)采购审批:上级领导对工具采购申请进行审批,评估申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采购执行:经过审批后,采购部门负责实施采购程序,包括选择供应商、签订合同等。
(4)验收入库:采购部门进行工具的验收,并将验收合格的工具按照规定存放在工具仓库。
2. 分发管理流程:(1)申请分发:使用工具的员工应向工具管理人员提交工具分发申请,注明工具的种类、数量和用途等。
(2)分发审批:工具管理人员对工具分发申请进行审批,评估申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工具分发:经过审批后,工具管理人员负责将工具进行分发,并填写相应的记录表格。
3. 使用管理流程:(1)使用登记:使用工具的员工应向工具管理人员填写工具使用登记表格,包括工具的编号、名称、领取日期等信息。
(2)工具保管:使用工具的员工应按照规定的方式妥善保管工具,确保不丢失和损坏。
(3)定期检查:工具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工具进行检查,包括工具的完好性、安全性和功能性等。
车间工具保管规章制度

车间工具保管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车间工具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保障工具使用寿命和管理效果,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车间工具的管理1. 车间工具的管理范围包括机械工具、电动工具、手动工具、量具等所有用于生产加工和维护保养的工具。
2. 负责管理车间工具的单位为车间主管,具体负责执行的人员为车间工具管理员。
3. 财务部门应对车间工具进行台账登记,并进行编号管理,确保工具数量和使用情况的统计准确性。
第三章车间工具的领用和归还1. 车间工具的领用应当提前向车间主管提出申请,并填写领用单,由主管审批后方可领取。
2. 领用工具时应仔细核对工具的种类和数量,并签字确认,同时对领用工具进行返还登记。
3. 使用完工具后,应当及时清洁并归还,对于有损坏或丢失的工具,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赔偿,并填写报废单据。
第四章车间工具的保养和维护1. 车间工具管理员应对工具进行定期保养和检查,确保工具的使用状态良好。
2. 涉及到机械、电动工具的维护和保养,应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手动工具应保持清洁,及时修补损坏部件,确保使用安全和效率。
第五章车间工具的存放和保管1. 不同种类的工具应根据其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存放,避免混淆和错用。
2. 工具柜、工具箱等储物设备应保持整洁,定期清理并检查物品数量和种类是否齐全。
3. 保管车间工具的场所应做好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工作,确保工具的安全性和完好性。
第六章车间工具的报废处理1. 车间工具管理员应定期对工具进行检查和清点,对于已经过期或破损无法修复的工具,应当填写报废申请单,并报请车间主管批准。
2. 报废工具应当进行标记,并从台账和存放处中清除,避免混淆和误用。
3. 报废工具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包括销毁、回收等,防止二次利用造成损失。
第七章车间工具的安全使用1. 使用车间工具前应仔细阅读工具的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正确使用并避免事故发生。
2. 使用电动工具时应注意电源是否接地、保护措施是否到位、工具是否可靠可用等安全问题。
维修车间工具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维修车间工具室的管理,确保工具的合理使用、安全存放和高效利用,提高维修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1. 维修车间主任负责工具室的全面管理工作,确保工具室的秩序和安全。
2. 工具室管理员负责工具室的日常管理,包括工具的收发、保管、维护和盘点。
3. 维修车间所有员工需遵守本制度,共同维护工具室的秩序和安全。
三、工具室管理制度1. 工具分类存放工具应按照类别、规格、型号等进行分类存放,便于查找和使用。
具体分类如下:(1)电动工具:电钻、电锯、电刨、电磨等。
(2)手动工具:扳手、螺丝刀、钳子、锤子等。
(3)量具:尺子、卡尺、水平仪、角度仪等。
(4)辅助工具:砂纸、润滑油、防锈油等。
2. 工具领用制度(1)维修车间员工需使用工具时,应填写《工具领用单》,经工具室管理员批准后方可领取。
(2)工具领用后,应妥善保管,使用完毕后及时归还。
(3)工具借用需填写《工具借用单》,经工具室管理员批准后方可借用。
3. 工具保养与维护(1)工具使用过程中,应避免碰撞、跌落和过度磨损。
(2)定期对工具进行检查、清洁、润滑和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
(3)发现工具损坏、丢失或性能下降时,应及时上报工具室管理员,由管理员安排维修或更换。
4. 工具盘点(1)每月底进行一次工具盘点,确保工具数量准确无误。
(2)盘点过程中,发现工具数量不符、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5. 安全管理(1)工具室应保持整洁、通风,防止工具生锈、腐蚀。
(2)工具室内的电气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3)严禁在工具室内吸烟、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四、奖惩措施1. 对遵守本制度、积极维护工具室秩序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损坏、丢失工具的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或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维修车间主任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维修车间主任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工器具使用管理制度(五篇)

工器具使用管理制度1总则1.1目的为加强工器具的管理,确保各类工器具在保管、检验、使用、维修和报废各环节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员工在使用各类工器具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延长其使用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结合车间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1.2适用范围本制度仅适用于aaa____各个班组个人工器具、公用工器具的管理,以及形成固定资产的工器具的管理工作。
2定义及专用术语____个人工器具。
指按照工作需要项目单位长期借用由个人保管使用的工器具及仪器。
____公用工器具。
指由部门统一保管的工器具及仪器,包括大型的工器具及仪器。
2.3形成固定资产的工器具。
指金额较大、价值较高的大型或精密工器具。
2.4工器具的分类。
包括钳工工具、电动工具、气动工具、起重工具、液压工具、安全工具、测量器具、焊接工具、切削工具、防爆工具、化验器具、试验器具、土木工具、专用工器具、其它工具等。
3管理内容及方法3.1职责3.2计划申报3.3领用3.4使用及保管存放若丢失由领用人负责赔偿。
在使用年限内不得以旧换新,若必须更换,须经车间主任批准,并注明理由。
车间建立公用工具台帐,班组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若丢失由责任人赔偿。
在使用年限内不得以旧换新,若必须更换,须经车间主任批准,并注明理由。
不准使用无合格证、合格证超过有效期以及外观有缺陷等常规检查不合格的工器具。
4检查与考核4.1因保管不善、使用不慎,丢失损坏的工器具一律进行赔偿。
常用手工工具类、电工工具类、其它日常用工具按原价赔偿;钳工工具类、切割工具类、测量工具类按原价的____%赔偿。
4.2赔偿金额可参考工具的使用年限定出赔偿系数。
4.4野蛮使用工器具的,每次考核责任人____元,造成损坏的照价赔偿。
4.5车间领导及设备管理员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工器具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考核。
4.6以上未列出的考核按照《钛aaa____设备管理办法》执行。
工器具使用管理制度(二)是指为了确保工器具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车间利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车间生产安全,规范车间利器的使用和管理,防止利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车间所有利器的购买、使用、保管、维修、报废等环节。
第三条车间利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
第二章利器分类及购买第四条车间利器分为以下几类:1. 电动工具:如电钻、切割机、磨床等;2. 手动工具:如扳手、钳子、螺丝刀等;3. 辅助工具:如测量工具、润滑工具等;4. 特种工具:如焊接工具、气割工具等。
第五条车间利器的购买应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和车间实际需求进行,禁止购买不符合国家标准、安全性能不合格的利器。
第六条购买利器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安全操作规程等相关资料。
第三章利器使用第七条使用利器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利器的性能、结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八条使用利器时,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
第九条使用电动工具时,应确保电源线路安全可靠,严禁在潮湿环境中使用。
第十条使用手动工具时,应保持工具清洁、润滑,避免因工具故障导致事故发生。
第十一条使用特种工具时,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资格后方可使用。
第四章利器保管第十二条车间利器应存放在指定地点,由专人负责保管。
第十三条利器应按照种类、规格、型号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
第十四条利器存放区域应保持通风、干燥、清洁,防止利器生锈、损坏。
第十五条利器应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第五章利器维修与报废第十六条利器发生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进行维修。
第十七条利器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维修质量。
第十八条维修后的利器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九条利器达到报废标准或使用年限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报废。
第二十条报废的利器应由专人负责处理,禁止乱扔、乱放。
第六章责任与奖惩第二十一条车间利器管理实行责任制,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利器管理负总责。
车间用工位器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车间用工位器具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车间内所有用工位器具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范操作、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二章器具分类与标识第四条车间用工位器具分为以下几类:1. 基本工具:如扳手、螺丝刀、钳子等;2. 专用工具:如焊接工具、切割工具等;3. 量具:如尺子、卡尺、量角器等;4. 辅助工具:如扳手套、防尘口罩等;5. 临时工具:如脚手架、吊篮等。
第五条每种用工位器具均应贴有明显的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器具名称、编号、规格、使用注意事项等。
第三章器具的采购与验收第六条器具的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 选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品牌;3. 考虑成本效益,合理选择采购渠道。
第七条采购的器具应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1. 器具的外观、尺寸、重量等是否符合要求;2. 器具的标识是否清晰、完整;3. 器具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四章器具的保管与维护第八条器具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1. 建立器具台账,记录器具的名称、编号、规格、数量等信息;2. 器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尘、防潮、防腐蚀的环境中;3. 严禁将器具堆放在一起,以免损坏。
第九条器具的维护应定期进行,维护内容包括:1. 清洁器具,去除污垢、油渍等;2. 检查器具的磨损、损坏情况,及时更换;3. 检查器具的紧固件,确保其牢固可靠。
第五章器具的使用与回收第十条器具的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1.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器具的标识和使用说明;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器具;3.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4. 使用完毕后,应将器具放回原处,不得随意丢弃。
第十一条器具的回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定期对使用过的器具进行检查,回收损坏、失效的器具;2. 回收的器具应进行清洗、消毒、维护,合格后方可再次使用;3. 对无法修复的器具,应进行报废处理。
生产车间工具管理规章制度

生产车间工具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产车间工具管理,保障企业生产秩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生产车间的所有工具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生产车间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工具、测量工具、切削工具、夹具、模具等。
第四条生产车间工具管理委托生产车间经理负责,由生产车间主管监督执行。
第五条生产车间工具管理应遵循“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安全管理、节约管理”的原则。
第六条生产车间应加强员工对工具管理的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
第七条生产车间应配备专职工具管理员,负责工具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
第二章工具登记第八条生产车间的所有工具应进行详细登记,包括工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启用日期等内容。
第九条新购进入生产车间的工具,在首次使用之前必须进行登记,由工具管理员负责。
第十条已经登记的工具发生更换、报废等情况,必须及时进行变更登记。
第十一条生产车间工具使用人员不得私自调动工具位置,必须按照登记位置使用。
第十二条生产车间应制定工具借用制度,借用工具必须有书面申请并经过批准。
第十三条生产车间工具管理员应严格审核借用工具的申请,确保工具的安全使用。
第十四条借用工具使用完毕,必须按时归还,经过验收确认后方可办理借用手续。
第十五条借用过程中发现工具有损坏或丢失,借用人员应及时上报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章工具保养第十六条生产车间工具保养由工具管理员负责,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工具的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生产车间应建立完善的工具保养记录制度,记录每一次工具的保养情况。
第十八条工具管理员应定期检查工具刃口、刀片、机械零件等磨损情况,及时更换。
第十九条生产车间工具保养应遵循“保养及时、保养完整、保养有效”的原则。
第二十条生产车间工具损坏应及时上报,经过修复或更换后方可重新使用。
第二十一条工具管理员应定期组织工具保养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养技能和意识。
第四章工具维修第二十二条生产车间工具维修由专业维修人员负责,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维修。
车间工具管理制度_规章制度_

车间工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目的:规范各类工具的保管、领用、以旧换新、移交、报废程序,以避免工具的超标领用及调任无交接等现象。
2、适用范围:员工使用工具的标准制定、领用、退库、交接、报废等。
第二章工具发放标准的制定1、操作工具的领用标准与最低使用期限由技术部统一制定与调整;2、如果各标准需变动时,必须由使用部门向原制定部门提出,原制定部门修订后向各部门重新下发。
第三章工具卡的使用及管理1、工具卡中设不同登记页:领用各类工具时在相应登记页上登记。
2、工具卡由各部门内勤保管,领用人领用工具时,到内勤处取卡,与领料单一起送行政仓库或业务仓库领用。
仓库发料人员应在相应登记页填写领用工具的名称、型号、数量并让领用人签字后返还内勤处。
3、工具的保管应该责任到人。
部门应专设一卡,登记公用工具,并确定工具保管责任人。
各责任人负责此工具的日常保管、正常损坏后换领等工作,并对工具的限期内损坏、遗失等负责。
4、行政及仓库应专设工具帐目,对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的工具领用情况进行统计,以便和部门之间核对。
5、生产车间耗材类产品及劳保用品的登记纳入“工具卡”统一管理。
第四章工具的领用、更换及退还1、工具领用条件:a、操作工具首次领用,必须是在领用标准范围内;b、换领必须以旧(坏)换新。
2、工具领用程序:a、工具为首次领用时,领用部门填写“领料单”,注明用途和保管责任人,交部门负责人签准后,由工具保管人到部门内勤处取“工具卡”,一并交仓库人员领料。
仓库人员填写工具卡并由领用人签名后交内勤。
b、以旧(坏)换新领料时,使用部门应填写“领料单”,取“工具卡”及原旧工具到仓库换领。
c、原工具丢失或在最低使用限期内损坏,按第五章规定赔偿后方可再重新领用。
3、工具交接或退还a、有如下情况:a. 调任交接。
部门内或部门间人员调动,都应报人力资源处。
人力资源处除办相应人事调动手续外,应发给调动人员“工具移交表”一份,到部门内勤处取“工具卡”,登记表格,各工具应由部门经理确定移交、退库还是继续使用并签名。
车间工具管理办法

车间工具管理办法引言概述:车间工具管理是创造企业日常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工具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车间工具管理的办法。
一、工具分类管理1.1 工具分类:根据工具的不同功能和用途,将工具进行分类,如测量工具、切削工具、固定工具等。
1.2 工具标识:为每一个工具配备独一无二的标识码,方便进行工具的追踪和管理。
1.3 工具分配:根据工人的需要和工具的使用频率,合理分配工具,避免工具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发生。
二、工具使用管理2.1 工具借用制度:建立工具借用制度,明确规定借用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工具的安全使用和返还。
2.2 工具保养维护:制定工具保养计划,定期对工具进行检查、清洁和维护,确保工具的正常使用寿命。
2.3 工具报废处理:对于使用寿命已到或者损坏无法修复的工具,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避免继续使用造成事故或者质量问题。
三、工具库存管理3.1 工具盘点:定期对工具进行盘点,核对库存数量和实际数量,及时发现并解决库存异常情况。
3.2 工具采购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和工具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工具采购计划,确保库存充足,避免因工具缺乏而延误生产进度。
3.3 工具存放整理:对工具进行分类存放,并采取防潮、防尘等措施,确保工具的安全和完好。
四、工具培训与管理4.1 工具使用培训:对新员工进行工具使用培训,包括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提高员工的工具使用技能和安全意识。
4.2 工具管理责任人:明确工具管理的责任人,负责工具的采购、分配、维护和报废等工作,并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工具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3 工具使用记录:建立工具使用记录,记录工具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便于对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五、工具安全管理5.1 安全防护措施:为工人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工人在使用工具时的人身安全。
5.2 工具存放安全:将易燃、易爆等危(wei)险品与工具分开存放,避免因工具存放不当而引起安全事故。
车间工具易耗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规范车间工具易耗品的管理,确保生产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间工具易耗品的管理。
三、职责分工1. 生产部负责制定车间工具易耗品清单,并定期更新。
2. 采购部负责根据生产需求采购车间工具易耗品。
3. 财务部负责车间工具易耗品的采购付款及库存管理。
4. 车间负责人负责车间工具易耗品的领用、保管和盘点。
5. 所有员工均需遵守本制度,合理使用工具易耗品。
四、管理制度1. 工具易耗品清单(1)生产部应根据生产需求,制定车间工具易耗品清单,包括品名、规格、数量、单价等信息。
(2)车间工具易耗品清单应定期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2. 采购流程(1)采购部根据生产需求,提出采购计划,经生产部、财务部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
(2)采购部根据审批结果,选择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3)采购部负责将采购的易耗品验收、入库,并及时通知车间负责人。
3. 领用流程(1)车间负责人根据生产需求,填写领用申请单,经生产部审核后,报财务部审批。
(2)财务部审批通过后,车间负责人凭审批单到仓库领取工具易耗品。
4. 保管流程(1)车间负责人负责对领用的工具易耗品进行保管,确保其安全、完好。
(2)车间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工具易耗品的使用情况,如有损坏或丢失,应及时上报。
5. 盘点流程(1)财务部每月对车间工具易耗品进行盘点,确保库存与实际使用相符。
(2)盘点结果如有差异,车间负责人应查明原因,及时调整。
五、奖惩措施1. 对合理使用工具易耗品、积极提出节约措施的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浪费工具易耗品、故意损坏或丢失工具易耗品的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车间负责人有权制止并报告上级部门。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车间工具领用管理规章制度

车间工具领用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车间工具的领用管理,提高工具的利用率,保障车间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车间内各类工具的领用管理工作。
第三条车间内各类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手工工具、电动工具、计量工具等。
第四条车间主任为本规章制度的责任人,负责本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第五条车间内工具管理员为本规章制度的执行人,负责车间工具的领用管理工作。
第六条车间员工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严守纪律,服从管理,做到规范使用工具,保护工具,确保工具的完好和安全。
第七条车间员工在领用工具时,需签署领用单,并按规定时间归还工具。
第二章工具领用管理第八条车间员工领用工具时,需填写领用单,内容包括领用人姓名、领用日期、领用工具种类及数量等,需由工具管理员签字确认。
第九条车间员工领用工具时,需出示有效证件,如员工工牌、身份证等,以核实身份。
第十条工具管理员应核对领用单内容和领用人的信息,并保留好领用单的副本,以备日后查验。
第十一条领用工具的车间员工需根据实际需求合理使用,不能随意私拿工具,更不能私自调换他人工具。
第十二条领用工具的车间员工需认真使用,禁止将工具用于非正常用途,不得拆卸、损坏工具。
第十三条领用工具的车间员工需及时归还工具,并经工具管理员确认无误后方可完结领用。
第十四条领用工具的车间员工需自觉维护工具的卫生,不得弄脏、破损工具,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工具管理员。
第十五条工具管理员应定期检查车间工具的数量和状况,确保工具齐全、完好。
第十六条工具管理员发现车间员工对工具使用不当或私自领用工具的,应及时制止并向车间主任汇报。
第十七条工具管理员应做好工具的管理记录,包括工具领用情况、归还情况及工具使用情况等。
第十八条车间员工因私自领用、损坏或遗失工具的,应按相关规定赔偿,并接受相应的处理。
第三章工具保养管理第十九条车间员工在使用工具时,应根据工具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的操作,保护工具免受损伤。
车间工具借用_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车间工具的借用流程,提高工具使用效率,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车间工具的借用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公平、公开、高效、节约的原则。
第二章工具借用范围第四条以下工具可进行借用:(一)非专用品工具;(二)常用工具;(三)特殊工具(需经相关部门审批)。
第五条以下工具不得借用:(一)易损易耗品;(二)精密仪器;(三)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工具。
第三章工具借用流程第六条工具借用申请:(一)需借用工具的员工填写《车间工具借用申请表》;(二)申请表需注明借用工具名称、数量、用途、归还日期等信息;(三)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报送车间主任审批。
第七条工具审批:(一)车间主任对《车间工具借用申请表》进行审批;(二)审批通过后,由车间管理员发放工具;(三)审批未通过,需将《车间工具借用申请表》退回申请人,并说明原因。
第八条工具借用:(一)申请人凭《车间工具借用申请表》到车间管理员处领取工具;(二)领取工具时,需确认工具完好无损,并签字确认;(三)车间管理员在《车间工具借用申请表》上登记借用信息。
第四章工具归还第九条工具归还期限:(一)一般工具借用期限不超过3天;(二)特殊工具借用期限由相关部门规定。
第十条工具归还流程:(一)借用工具的员工在规定期限内将工具归还至车间管理员处;(二)归还工具时,需确认工具完好无损,并签字确认;(三)车间管理员在《车间工具借用申请表》上登记归还信息。
第五章工具损坏与赔偿第十一条工具损坏处理:(一)借用工具过程中,如出现损坏,需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通知车间管理员;(二)车间管理员对损坏工具进行评估,确定损坏程度;(三)根据损坏程度,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第十二条赔偿标准:(一)一般工具损坏,由责任人承担修理费用;(二)精密仪器或特殊工具损坏,由责任人承担修理费用或购置费用;(三)如损坏原因属不可抗力,经相关部门核实后,可免除赔偿责任。
设备工具车间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设备工具车间的正常运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车间所有员工,以及车间内所有设备、工具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二章车间环境与设施第四条车间应保持整洁、有序,不得堆放无关物品,确保通道畅通。
第五条设备工具应按照规定的区域分类存放,标识清晰,便于查找。
第六条车间内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七条车间内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灭火器、防护眼镜、手套等。
第三章设备与工具管理第八条设备工具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维修、报废等环节,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第九条设备工具的采购应遵循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由车间负责人提出采购申请,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实施。
第十条设备工具入库时,应检查其质量、数量、型号等,确保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
第十一条设备工具的领用,需填写领用单,经车间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领取。
第十二条设备工具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设备参数。
第十三条设备工具出现故障时,应及时上报,由车间负责人安排维修或更换。
第十四条设备工具报废时,应办理报废手续,并做好记录。
第四章安全生产第十五条车间内所有员工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本制度。
第十六条员工进入车间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工作服、防护眼镜等。
第十七条操作设备工具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违章操作。
第十八条车间内禁止吸烟、饮酒,禁止使用明火。
第十九条车间内不得随意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禁止私拉乱接电线。
第二十条车间内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五章员工培训与考核第二十一条车间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十二条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第二十三条员工应参加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继续从事相关工作。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制度由设备工具车间负责解释。
维修车间工具零件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维修车间工具零件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维修车间所有工具零件的管理。
三、管理职责1. 维修车间主任负责制定和实施工具零件管理制度,监督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
2. 维修车间技术员负责工具零件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回收和报废工作。
3. 维修车间操作人员负责工具零件的使用、保养和报告损坏情况。
四、工具零件的分类及标识1. 工具零件分为常用工具、专用工具、易耗品和备品备件四类。
2. 每类工具零件应进行统一标识,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生产厂家、采购日期等信息。
五、工具零件的采购1. 维修车间技术员根据生产需求,编制工具零件采购计划。
2. 采购计划经维修车间主任审核后,报相关部门审批。
3. 采购部门按照审批通过的采购计划进行采购。
六、工具零件的验收1. 采购回来的工具零件,由维修车间技术员进行验收。
2. 验收内容包括数量、规格、型号、质量、包装等。
3. 验收合格的工具零件入库,不合格的退回供应商。
七、工具零件的保管1. 工具零件应存放在通风、干燥、防潮、防尘的专用库房内。
2. 库房内应设有货架、标签、防潮防尘设施等。
3. 工具零件的存放应按类别、规格、型号进行分类摆放,方便查找。
八、工具零件的发放1. 维修车间操作人员需使用工具零件时,向维修车间技术员提出申请。
2. 维修车间技术员根据申请,从库存中发放所需工具零件。
3. 发放时,应核对数量、规格、型号等信息,确保无误。
九、工具零件的回收1. 使用过的工具零件,由维修车间操作人员回收。
2. 回收的工具零件应进行分类、清洗、检查,确认无损坏后,交由维修车间技术员进行保管。
十、工具零件的报废1. 维修车间技术员定期对工具零件进行检查,发现损坏、磨损严重的,应立即报废。
2. 报废的工具零件应进行登记,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3. 报废后的工具零件,由维修车间主任负责处理。
十一、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工具零件管理良好的个人或部门给予表扬和奖励。
工器具管理制度(3篇)

工器具管理制度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____省火电三公司晋江气电项目工器具的管理目标、职责、管理要求及检查考核。
1.222.12.2本制度适用于晋江气电项目工器具管理。
管理目标生产工器具的配置满足生产需要。
杜绝因生产工器具短缺、损坏、失效造成测试不准、操作失误、人身伤害和延误工作等问题。
33.13.2职责工器具由物资处统一管理。
仪器仪表、安全工器具、一般工器具、生产办公用品、消耗性材料由专业工程师负责管理。
3.33.43.544.1电气专用工器具、专用钥匙由负责电气的专业工程师负责管理。
工器具由物资主管具体负责管理,保管员协助负责管理。
备用生产工器具由办事员具体负责管理。
管理内容生产工器具是指在现场配备的供生产人员进行操作、巡检、定期工作等生产任务时使用的公用工器具、仪器仪表、专用操作钥匙及验电笔、线手套、耳塞等个人用品。
4.2安全工器具:高温防护服、高温防护手套、护目镜、化学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手套、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棒、验电器、携带式接地线、安全带、防毒面具等。
插座。
4.3生产办公用品:生产办公计算机、打印机及其附件,对讲机、充电器及电池,电源师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负责编制。
4.44.5记。
生产工器具验收生产工器具的到货验收按照“谁编制计划,谁验收”的原则进行。
根据公司物资管理标准,未经到货验收的生产工器具不得出库。
未经验收的工器具,不得发放,杜绝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由综合经营部留存生产工器具到货验收记录。
生产工器具的领用、发放生产工器具的领用由办事员根据公司物质管理标准执行。
领用出的生产工器具由办事员在生产工器具及消耗性材料登记管理台帐上进行登生产工器具由办事员根据生产工器具配置定额进行发放,专业工程师审核后发放,并在生产工器具及消耗性材料登记管理台帐上进行登记。
4.6发现工器具缺失、损坏时,白班负责领取更换,发现消耗性材料不足时,白班负责领取补充。
用。
现场生产工器具定位定置存放,摆放整齐,使用后应放回原处。
工厂车间利器管理制度

工厂车间利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厂车间利器的管理,加强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厂内所有车间利器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刀具、铲子、锤子等工具。
第三条工厂车间利器管理应遵循“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强调责任到人,加强各级管理机构对车间利器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工厂车间利器管理制度应由工厂安全生产专业人员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
第五条工厂车间利器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检查和调整,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第六条工厂车间利器管理制度的具体负责人应设立专门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和责任。
第七条工厂车间利器管理制度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章利器的分类和标识第八条工厂车间利器应按照用途和性质分类,设立专门存放区域,各类利器应分别存放,避免混用和错用。
第九条工厂车间利器应统一标识,包括编号、名称、用途和责任人等信息,以便管理和追溯。
第十条工厂车间利器标识应明显、醒目,易于识别和辨认,避免混淆和误操作。
第十一条工厂车间利器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和安全可靠。
第三章车间利器的使用和保管第十二条工厂车间利器的使用应按照操作规程和作业规范进行,遵循安全操作流程,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三条工厂车间利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保利器无损坏和松动,刀刃锋利,防止意外伤害。
第十四条工厂车间利器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消毒和整理,并归还指定的存放位置,避免利器遗失和混乱。
第十五条工厂车间利器使用人员应戴好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六条工厂车间利器保管应定期巡查、盘点并登记,责任人应对利器的存放位置和数量负责。
第十七条工厂车间利器应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延长利器的使用寿命,减少隐患和事故风险。
第四章利器的维修和报废第十八条工厂车间利器出现损坏或老化情况时,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十九条工厂车间利器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不得擅自私修,确保维修质量和安全性。
车间工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车间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车间所有员工及外来人员,涉及车间内所有工具、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到人的原则,确保车间工具、设备使用安全、高效。
第二章工具、设备分类与标识第四条车间工具、设备分为以下几类:1. 通用工具:扳手、螺丝刀、钳子、锤子等;2. 专用工具:根据不同生产工序设计的专用工具;3. 电气设备:机床、电动工具、发电机等;4. 液压设备:液压泵、液压缸等;5. 其他设备: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
第五条各类工具、设备应明确标识,包括名称、型号、规格、使用注意事项等。
第三章工具、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第六条工具、设备的使用:1. 员工需熟悉所使用工具、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2. 使用工具、设备前,需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电源线、电缆是否老化,开关是否正常;3. 使用过程中,严禁操作人员擅自拆卸、改装设备;4. 使用电气设备时,注意防触电,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5. 使用液压设备时,注意油压是否正常,防止泄漏。
第七条工具、设备的维护:1. 员工应按照工具、设备的保养要求进行日常维护;2. 定期检查工具、设备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3. 发现工具、设备故障,应及时报修,不得擅自拆卸、修理;4. 使用完毕后,将工具、设备放回原位,保持车间整洁。
第四章工具、设备的借用与归还第八条员工需借用工具、设备时,应向车间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借用。
第九条借用工具、设备时,应详细记录借用物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信息。
第十条借用工具、设备的使用期限一般为一周,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需经车间管理人员批准。
第十一条借用工具、设备归还时,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有损坏,需照价赔偿。
第五章工具、设备的报废与更新第十二条工具、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或损坏无法修复时,应予以报废。
工厂生产部工具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我厂生产部工具的管理,提高工具使用效率,降低工具损耗,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厂生产部所有工具的管理和使用。
三、管理职责1. 生产部经理:负责制定工具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的实施,对工具管理负总责。
2. 工具管理员:负责工具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回收、报废等工作。
3. 生产车间主任:负责监督本车间工具的使用,确保工具得到合理使用。
4. 生产员工:负责正确使用工具,爱护工具,发现工具损坏及时上报。
四、工具的分类及标识1. 按用途分类:分为通用工具、专用工具、精密工具等。
2. 按价值分类:分为低值易耗品、中值工具、高值工具等。
3. 按管理方式分类:分为集中管理、个人保管等。
4. 标识:所有工具均应进行编号、分类、标识,便于管理和查找。
五、工具的采购与验收1. 工具采购:由工具管理员根据生产需要,提出采购计划,经生产部经理审批后,统一采购。
2. 工具验收:工具采购回来后,由工具管理员负责验收,检查工具的规格、数量、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
六、工具的保管1. 工具库房:设立专门的工具库房,由工具管理员负责管理。
2. 工具摆放:按照分类、编号、标识进行摆放,方便查找和使用。
3. 工具保养:定期对工具进行清洁、润滑、保养,延长工具使用寿命。
4. 工具盘点:每月进行一次工具盘点,确保工具数量、质量准确。
七、工具的发放与回收1. 工具发放:生产员工需要使用工具时,应向工具管理员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领取。
2. 工具回收:生产员工使用完工具后,应将工具清洁、摆放整齐,并及时归还给工具管理员。
3. 工具借用:非生产员工如需借用工具,应向工具管理员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借用。
八、工具的报废1. 工具报废标准:工具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影响生产效率的,应予以报废。
2. 工具报废流程:由工具管理员提出报废申请,经生产部经理审批后,由工具管理员负责报废。
九、奖惩措施1. 对爱护工具、合理使用工具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
车间工具台帐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车间工具管理,提高工具使用效率,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车间所有工具的管理和使用。
三、管理职责1. 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制度,并对工具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车间工具管理员负责工具的采购、入库、发放、回收、报废等管理工作。
3. 各班组负责人负责本班组工具的日常使用和管理,确保工具使用规范、安全。
四、管理制度1. 工具采购(1)车间工具管理员根据生产需要,提出工具采购申请,经车间主任批准后,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
(2)采购的工具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质量。
2. 工具入库(1)采购回来的工具,由车间工具管理员验收,确认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
(2)入库工具应分类存放,标签清晰,便于查找。
3. 工具发放(1)各班组需要使用工具时,由班组负责人填写工具领用单,经车间工具管理员审批后发放。
(2)工具发放时,应注明工具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
4. 工具使用(1)使用工具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安全。
(2)禁止将工具带出车间,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带出,需经车间主任批准。
5. 工具回收(1)使用完毕的工具,应及时回收至工具柜。
(2)工具回收时,应清点数量,确保工具完好。
6. 工具报废(1)工具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损坏、磨损严重等情况,应及时报废。
(2)报废工具由车间工具管理员统一处理。
五、监督检查1. 车间主任定期对工具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车间工具管理员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对违规使用、损坏工具的行为进行处罚。
六、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工具管理制度,提高工具使用效率的班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工具管理制度,造成工具损坏、丢失等行为的个人,给予批评教育,并追究相应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由车间主任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如有未尽事宜,由车间主任负责修订。
生产车间器具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生产车间器具的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器具的分类及管理1. 器具分类生产车间器具分为以下几类:(1)通用工具:如扳手、螺丝刀、钳子等。
(2)专用工具:如焊接工具、切割工具、钻孔工具等。
(3)量具:如卡尺、千分尺、水平尺等。
(4)辅助设备:如气动工具、电动工具、液压工具等。
2. 器具管理(1)器具的验收:新购置的器具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并由专人负责验收。
(2)器具的入库:验收合格的器具由仓库管理员进行登记、分类、上架。
(3)器具的领用:生产人员需使用器具时,需填写《器具领用单》,经车间主任批准后,由仓库管理员发放。
(4)器具的归还:使用完毕的器具需清洁干净,无损坏,并按照《器具领用单》及时归还给仓库。
(5)器具的维修:发现器具损坏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由专人负责维修或更换。
(6)器具的报废:使用年限到期或无法维修的器具,经相关部门鉴定后,予以报废。
三、器具的使用与保养1. 使用规范(1)使用器具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安全。
(2)使用过程中,不得擅自改变器具的结构和性能。
(3)使用完毕后,应将器具放置在指定位置,保持整洁。
2. 保养规范(1)定期对器具进行清洁、润滑,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2)使用完毕后,应将器具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受腐蚀。
(3)定期对器具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四、责任与奖惩1. 责任(1)车间主任负责器具的管理工作,确保器具的完好和正常使用。
(2)仓库管理员负责器具的验收、入库、领用、归还、维修和报废等工作。
(3)生产人员负责使用、保养和爱护器具,遵守器具使用规定。
2. 奖惩(1)对认真执行本制度,确保器具完好、使用规范的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2)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器具损坏、丢失、浪费等行为的人员,给予批评教育,并追究相应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车间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间工具管理制度
一、背景介绍
车间工具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对于保障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车间工具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工具的安全、有效使用,制定车间工具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车间工具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工具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适合范围包括所有车间工具的使用和管理。
三、工具的分类和标识
1. 工具分类
根据工具的性质和用途,将工具分为手工工具、电动工具和特殊工具三类。
- 手工工具:如扳手、螺丝刀、锤子等。
- 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锯、电动螺丝刀等。
- 特殊工具:如测量工具、焊接设备等。
2. 工具标识
每一个工具都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工具名称、编号、购买日期、责任人等信息。
标识可以通过贴标签、刻字等方式进行。
四、工具的购买和领用
1. 工具的购买
车间主管根据生产需要和工具使用情况,提出工具购买申请。
申请经过审批后,由采购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采购。
2. 工具的领用
工具的领用必须经过授权,并记录在领用登记簿中。
领用人应子细核对工具的
标识信息,并在领用时对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工具完好无损。
五、工具的使用和保养
1. 工具的使用
使用工具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和操作经验,并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工具。
禁止将工具用于非指定的用途,以免造成损坏或者事故。
2. 工具的保养
工具的保养是确保工具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使用人员应按照
要求对工具进行定期保养和清洁,并及时上报工具的损坏或者故障情况。
六、工具的归还和报废
1. 工具的归还
工具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归还到指定的存放位置。
归还时应检查工具的完好状况,并在归还登记簿中进行记录。
2. 工具的报废
工具损坏或者无法修复时,应及时报废。
报废工具应进行标识,并由专人负责
处理。
报废的工具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
七、工具的盘点和检查
1. 工具的盘点
定期进行工具的盘点,确保工具的数量和记录一致。
盘点结果应进行记录,并
及时处理盘点中发现的问题。
2. 工具的检查
定期对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工具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检查内容包括工具的完
好状况、标识是否清晰、使用人员是否按规定使用等。
八、责任和处罚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包括口头警告、记过、罚款等。
严重违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九、制度的宣传和培训
为了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应进行相关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宣传可以通过会议、通知等形式进行,培训可以通过现场指导、培训课程等方式进行。
十、制度的评估和改进
定期对本制度进行评估,采集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和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和完善,以确保制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车间工具管理制度的标准格式文本,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制度的制定还
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