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MR影像及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评价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预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4年多模态核磁对预测肺癌脑转移瘤病理类型的应用研究》范文
《多模态核磁对预测肺癌脑转移瘤病理类型的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脑转移瘤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准确预测肺癌脑转移瘤的病理类型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近年来,多模态核磁技术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高分辨率和多参数的特点为肺癌脑转移瘤的病理类型预测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旨在探讨多模态核磁在预测肺癌脑转移瘤病理类型方面的应用研究。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多模态核磁技术结合了多种成像技术,如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等,能够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影像信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肺癌脑转移瘤的病理类型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肺癌脑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模态核磁技术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影像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
通过对影像数据进行多参数分析,提取与病理类型相关的特征,建立预测模型。
同时,结合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1. 影像特征分析:通过多模态核磁技术,我们提取了肺癌脑转移瘤的多种影像特征,包括肿瘤形态、大小、位置、边界清晰度、内部结构等。
这些特征为后续的病理类型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预测模型建立:基于提取的影像特征,我们建立了多种预测模型,包括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
通过对比不同模型的性能,我们发现深度学习模型在预测肺癌脑转移瘤病理类型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验证与分析:我们将预测结果与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多模态核磁技术能够有效预测肺癌脑转移瘤的病理类型。
其中,对于常见的腺癌和鳞癌的预测准确率较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多模态核磁技术在预测肺癌脑转移瘤病理类型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影像特征,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肿瘤的病理类型。
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评估肝细胞癌预后研究进展
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评估肝细胞癌预后研究进展在医学科技的大海中,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如同两艘破浪前行的航船。
它们正携手探索肝细胞癌这片未知的海域,试图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的预后评估。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影像组学这艘航船。
它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如CT、MRI等,将肝脏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信息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
这些数据就像一张张精细的地图,揭示了肝细胞癌的每一个细节。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医生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这不仅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还能为预后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
而深度学习则是另一艘强大的航船。
它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学习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在肝细胞癌的预后评估中,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影像组学数据中的复杂模式,从而预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这种预测不仅速度快、精度高,而且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大大提高了预后评估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当这两艘航船相遇时,它们的合作更是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影像组学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而深度学习则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肝细胞癌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挑战和困难。
比如,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何避免算法的过拟合和欠拟合?如何平衡模型的复杂度和可解释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尽管如此,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在肝细胞癌预后评估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成熟。
它们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生存率,为医学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里,让我们一起期待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这两艘航船能够在医学科技的大海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 MRI联合临床特征同时预测肝细胞癌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 MRI联合临床特征同时预测肝细胞癌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的价值刘子蔚;杨少民;张榕;李民安;周翠铷;李晓虹;陈伊凡;胡秋根【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24(39)5【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同时预测肝细胞癌(HCC)中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搜集经病理诊断为单发性HCC的10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检查,且术后病理报告清晰描述CK19及MVI状态。
将CK19/MVI双生物学标志物分为双阳组(CK19及MVI均为阳性,19例)与非双阳组(87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通过R软件构建CK19/MVI双阳性表达的列线图模型。
结果:临床特征中年龄、AFP、NLR、PLR在双阳组与非双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特征中T1rt-pre、T1rt-20 min、ADC值、肿瘤直径、肿瘤包膜、肿瘤边缘、坏死、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T1rt-20 min、肝胆期瘤周低信号是CK19/MVI双阳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各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0.706、0.708。
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AUC为0.854,校准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尚可。
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术前能较好地同时预测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并通过列线图模型为个体化预测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598-604)【作者】刘子蔚;杨少民;张榕;李民安;周翠铷;李晓虹;陈伊凡;胡秋根【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R445.2【相关文献】1.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扫描与IVIM-DWI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应用价值2.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其分级的预测价值3.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特征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4.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联合全瘤及瘤周T1 mapping均值的列线图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5.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特征构建肝细胞癌CK19表达术前预测模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答辩的五个问题及答案
答辩的五个问题及答案问题一:你的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方向?答:我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我选择这个研究方向主要是受到了目前医疗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影响。
传统的医学影像诊断通常需要由专业医生对大量的影像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判断,而这个过程非常繁琐且容易出现主观因素的影响。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提高准确性和效率。
问题二:你的研究工作有哪些核心内容和方法?答:我的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诊断模型的设计和优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数据预处理:针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对齐等,以提高数据质量。
2.特征提取: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将医学影像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特征表示,以便后续分类和诊断任务的进行。
3.模型设计: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架构设计,用于对医学影像进行分类、分割、检测等任务。
4.模型优化:通过调整网络结构、调节超参数和使用合适的优化算法,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鲁棒性。
问题三:你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哪些创新性成果?答:我的研究工作在医学影像诊断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新的医学影像诊断模型:通过结合深度学习和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医学影像诊断模型。
该模型在准确性和效率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2.具备较强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通过在大规模医学影像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验证,证明了该模型具备较强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难度的医学影像数据。
3.在一项真实医疗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对一个真实的医疗数据集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不同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问题四:你的研究工作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是什么?答:我的研究工作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量不足:由于医学影像数据的获取和标注成本较高,所使用的数据集规模相对较小。
一种便携式伤员体征监测与检伤分类
学术论著中国医学装备2023年1月第20卷第1期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2023 January V ol.20 No.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1424)“基于多模态MR影像的胶质母细胞瘤高危区域定位及预后预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课题(81901698)“多模态MRI联合临床预测因子用于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复发风险预测研究”;军队后勤科研重点项目(BLB19J010);卫勤保障能力创新与生成专项项目(21WQ022)①空军军医大学军事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军事信息技术教研室 陕西 西安 710032 ②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陕西 西安 710032△共同第一作者:郝晓硕*通信作者:*************.cn;*************.cn作者简介:段江霞,女,(1986- ),硕士,讲师,从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及军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文章编号] 1672-8270(2023)01-0102-05 [中图分类号] R-058 [文献标识码] ADevelopment and verification of a portable PDA system for vital signs monitoring and triage of wounded/DUAN Jiang-xia, HAO Xiao-shuo, XU Xiao-pan, et al//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23,20(1):102-106.[Abstract] Objective: T o develop a portable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triage system of vital signs of wounded based on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to improve the automatic and rapid sensing of front-end casualty information and the efficient triage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portable vital signs monitoring and triage PDA system for wounded was composed of portable sign monitoring devices, handheld PDA terminal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 (APP) software. The handheld PDA terminal was composed of a PDA device and a bracket, the terminal APP softwar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Microsoft Visual C++ tools. The vital signs information of the wounded was monitored in real time through wireless network and portable sign monitoring devices, and triaged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wounded was carried out by the handheld PDA terminal. The first aid data of 2,666 cases of wounded in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efficacy of the simple triage system and the portable PDA system for monitoring and triage of the wounded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portable PDA system for vital signs monitoring and triage of wounded was stable and reliable in data collecting and transmitting. The overall deployment time of the system was less than 1 minute, the speed of examination and triage was less than 1 minute, and the average accuracy rate of the triage of the four categories of minor, moderate, serious and critical injuries was up to 89%,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68.8% of simple triage. Conclusion: The portable PDA system for vital signs monitoring and triage of wounded can realize automatic acquisition,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triage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sign inform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rst-line rescuers and provide decision-making support for the early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of the wounded.[Key words] Vital signs monitoring; T riage; Portable; PDA T erminal; Auxiliary decision making; Emergency medical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Military Medical Information T echnology, School of Military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摘要] 目的:研发一种基于掌上电脑(PDA)的便携式伤员体征监测与分类系统,提高前端伤员信息的自动快速感知和高效分类救治。
影像基因组学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JMedRadiol2021May 鸦44穴3雪:310-313影像基因组学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刘斌杨雪孙君李宏军*【摘要】肝细胞癌(HCC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早期精准诊疗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以形态学为主的影像诊断模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影像组学能深度挖掘影像提供的庞大数据信息,采用定量数据分析综合评价基因遗传、细胞分子、组织形态等各层次HCC 的表型,从而对HCC 进行精准诊疗和无创监测;基因组学从分子及基因层面揭示HCC 的发病机制;影像基因组学主要为HCC 形态学特征和影像组学表型特征与基因组学的关联。
就HCC 的影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细胞癌;影像组学;基因组学;影像基因组学中图分类号:R735.7;R445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radiogenomic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U Bin,YANGXue,SUN Jun,LI Hongjun.Department of Radiology,Beijing YouA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 Hongjun,E-mail:**********************【Abstract 】Objective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causes high morbidity rate and mortality rate.Accurat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significant to the prognosis of HCC patients.The morphology-based imaging diagnosis model can no longer meet clinical needs.People could use radiomics to mine more data information from images,and use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phenotype of HCC at all levels,such as genetic inheritance,cell molecular,and tissuemorphology,so as to perform accurate diagnosis and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HCC.Genomics reveals the pathogenesis of tumors from the molecular and genetic level.Radiogenomics is mainly related to morphological and radiomic features and genomic result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radiogenomics of HCC.【Key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adiomics;Genomics;RadiogenomicsIntJMedRadiol,2021,44(3):310-313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69通信作者:李宏军,E-mail:***********************审校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1936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1806)DOI:10.19300/j.2021.Z18756综述腹部放射学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2018年HCC 新发病例841080例,死亡病例781631例[1]。
基于血管生成相关lncRNAs的肝细胞癌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基于血管生成相关lncRNAs的肝细胞癌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
及验证
罗婉蓉;张文岳;罗葆明
【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年(卷),期】2024(24)1
【摘要】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血管生成相关长非编码RNA评估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风险模型。
方法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筛选出与血管生成相关lncRNA,提取差异表达的血管生成相关lncRNA。
通过多因素Cox回归联合LASSO回归建立风险预后模型,并通过生存分析、独立预后分析、风险分析等进行验证。
利用列线图模型进行预后预测、分析风险评分与免疫细胞、免疫微环境及免疫检查点表达的关系对预后模型进行评估。
结果筛选出的血管生成相关的lncRNA构建的风险预后模型中,风险评分越高的HCC患者预后越差,巨噬细胞及Treg细胞的浸润也证明风险评分与免疫微环境改变相关。
结论该模型对预测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总页数】7页(P7-13)
【作者】罗婉蓉;张文岳;罗葆明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基于细胞焦亡与炎症反应相关基因构建肝细胞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及验证
2.基于免疫相关lncRNAs的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3.基于铜死亡相关LncRNA的肝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4.基于铁死亡相关lncRNA的结直肠癌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5.基于3个微血管侵犯相关lncRNA的肝细胞癌预后模型的构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模态CT 成像结合影像组学技术助力胃癌精准TNM 分期
多模态CT检查技术和影像组学等方法已在胃癌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期分级、疗效评估、治疗后再分期及随访监测等方面显示出较大的优势,为个性化精准诊疗提供了关键信息和依据,是胃癌的一线影像学评估手段,与此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
只有以患者为中心和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原则设计好不同成像模式下的CT检查技术和影像组学研究方案,充分发挥不同成像模式检查的优势,结合影像组学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发挥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源于临床、用于临床和高于临床的目标,真正推进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肿瘤。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胃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数均居第三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不同成像模式下的CT检查技术,包括常规CT成像、CT能量成像以及CT影像组学已广泛应用于胃癌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期分级、疗效评估、治疗后再分期及随访监测,为个性化精准诊疗提供了关键信息和依据,是胃癌的一线影像学评估手段。
胃癌精准TNM分期是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肿瘤是否侵犯邻近结构或器官,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是精准判断临床TNM(cTNM)分期的关键。
常规CT检查常难以得到准确诊断,这直接影响cTNM分期的准确性,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
本文中,重点评述CT成像和影像组学在胃癌TNM分期诊疗中的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一、提升胃癌T分期预测能力对于胃癌T分期的判断,目前主要基于常规横断面CT 增强、CT 能量成像等技术。
基于常规CT增强横断面图像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多是依据强化的肿瘤与低强化的正常胃壁间强化的差异,但存在容积效应的干扰,且在小弯侧及大弯侧常不能显示胃壁全层,难以准确判断T分期。
文献报道的胃癌T分期的准确度差异较大,在20%~91%之间,可信度有待商榷。
需要指出的是,T3期与T4a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业界的难题,目前常以浆膜轮廓和胃周脂肪征象判断,但精准诊断困难较大。
基于术前MRI图像构建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胶质瘤IDH-1基因表达的研究
基于术前MRI图像构建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胶质瘤IDH-1基因表达的研究胡哲;王玉红;刘晓龙;于昊;王皆欢;刘德国;王唯伟;陈月芹【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24(21)2【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术前核磁共振成像(MRI)T 2抑脂序列预测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基因表达情况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1月—2023年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24例胶质瘤患者。
使用ITK-SNAP软件勾画感兴趣区域(ROI),使用Pyradiomics包实现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使用经过预训练的ResNet50深度学习模型提取深度学习特征。
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
最后进行10折交叉验证来评估模型效能。
将传统影像组学、深度迁移学习以及融合模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KNN)以及随机森林(RF)三种机器学习模型分别建模。
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SVM、KNN以及R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628、0.616。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SVM、KNN以及RF的AUC分别为0.853、0.753、0.807。
基于融合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SVM、KNN以及RF的AUC分别为0.868、0.818、0.787。
结论基于常规MRI序列中的T 2WI抑脂序列的SVM融合模型对预测胶质瘤IDH-1基因表达情况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总页数】6页(P187-192)【作者】胡哲;王玉红;刘晓龙;于昊;王皆欢;刘德国;王唯伟;陈月芹【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和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2.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IDH基因型的价值3.基于直肠癌系膜脂肪MRI影像组学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术前鉴别T_(2)、T_(3)期直肠癌4.基于常规MRI图像的不同影像组学模型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在胰腺癌精准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在胰腺癌精准诊疗中的研究进展作者:诸露冰汪建华来源:《新医学》2024年第03期编者按:人工智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智能医学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为了帮助医学工作者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医学各学科的最新应用进展,本刊紧跟医学发展前沿策划了人工智能系列专题,本期的专题涉及人工智能在胰腺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眩晕相关疾病、宫颈鳞癌、急性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情况。
衷心感谢向本刊供稿的专家学者们。
通信作者简介:汪建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省级卫生创新人才,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
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及核医学分会人工智能(AI)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射医学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运动创伤专委会委员、核医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兼AI大数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个省级基金、科技奖项的评审专家;担任《Molecular Neurobiology》《iRadiology》《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毕业后继续教育》等期刊编委或审稿专家。
主攻肿瘤AI与分子影像学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项目等课题10余项。
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高质量论文100多篇,主编教材专著6部;获得科技进步奖3项;授权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其中肺结节智能靶重建结构化报告系统、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一体化智能报告系统实现转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中国日报》主流媒体报道。
【摘要】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精准诊疗是临床面临的重大难題。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过人工智能对于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预测的探索层出不穷,并且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医学影像学是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一门学科,包括医学成像系统和医学图像处理两个相对独立的方向,以医学影像学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在胰腺癌临床诊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
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7年6月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 筛查和诊断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2020年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
马志媛
29
2020RC029
“银发浪潮”视域下孝道价值观对慢性心衰照顾者准备度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俞梦盈
30
2020RC03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静息态脑功能研究-基于近红外成像技术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廖文静
31
2020RC031
YAP1可变剪接亚型的转换在心肌再生中的调控与机制
CPB2通过内质网应激信号激活肝星状细胞参与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省人民医院
黄海军
4
2020RC004
循环肿瘤DNA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围手术期应用价值的临床研究
省肿瘤医院
鞠海星
5
2020RC005
基于老年队列人群的肌少症诊断标准、风险因素和对策研究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何 凡
6
2020RC006
CT用于尘肺病诊断的技术规范研究
梁成振
12
2020RC012
SMURF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李建儒
13
2020RC013
利用人脑类器官模型研究人少突前体细胞在胶质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邵方杰
14
2020RC014
Thrombospondin-4在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和破裂中的作用
附件
2020年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创新人才支持项目)
序号
编 号
项 目 名 称
单 位
负责人
1
2020RC001
基于shearlet变换的超声医学图像修波-引导滤波去噪方法
肝癌mr影像组学
肝癌mr影像组学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肝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MR(磁共振)影像组学在肝癌诊断、分期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肝癌MR影像组学的原理及特点MR影像组学是一种结合了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它通过对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出潜在的信息并建立模型,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肝癌。
与传统的医学影像学相比,MR影像组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非侵入性:使用MR成像技术可以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的高清影像,无需进行穿刺和手术,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
2. 多参数:MR影像可以获取多种信号参数,如T1加权、T2加权和弥散加权等,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肝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
3. 高分辨率:MR成像在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上有很强的优势,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病灶。
二、肝癌MR影像组学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1. 早期诊断:肝癌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MR影像组学能够通过对肝癌组织的特征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微小病灶,提高早期诊断率。
2. 分期评估:肝癌的分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因素之一。
MR影像组学可以对肿瘤的大小、转移情况和血管结构等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分期信息,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预后评估:肝癌患者的预后往往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MR影像组学可以通过对影像数据的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预测肝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帮助医生进行个性化治疗。
三、肝癌MR影像组学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肝癌MR影像组学的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肝癌MR影像组学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1. 多模态融合:将MR影像与其他影像学技术(如CT、PET等)相结合,提高影像数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更全面地评估肝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
468肝胆外科杂志 2020 年12 月第28 卷第6期Joama/ q/'Z/eparoh/iary •Surgerj'VWJS,/^. 6,Dec. 2020•热点与观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刘文斌,荚卫东【关键词】癌;肝细胞;诊断;治疗;规范;解读【中图分类号I R 735.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4761 (2020)06^04684)5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H C C)、肝内胆管癌(I n t r a h e p a t i c c h o l a n g i o c a r c i n o m a,I C C)和 H C C-I C C 混合型 3 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 C C占85% ~ 90% ,因此本 文中的“肝癌”指H C C[n。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 版)》[1](简称新版规范)距离《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2](简称2017版规范)发布尽管间隔时间不长,但期间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新版规范在2017版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期间国内外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更新并形成新版规范,使内容与表述更准确,证据更充分,凸显了肝癌诊治的最新进展。
本文就新版规范的主要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肝癌的诊断1.1肝癌的影像学检查超声造影检查的优势方面新版规范补充了其在介人治疗后即刻评估疗效方面具有优势。
新版规范增加了超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和超声弹性成像内容。
超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为肝癌的精准定位和实时微创消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超声弹性成像可检测肝实质和肝内占位性病灶的组织硬度,为明确肝癌手术的可行性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4'5]。
术前MRI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研究进展
术前MRI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研究进展
胡光超;张倩倩;毛宁;李乃选
【期刊名称】《磁共振成像》
【年(卷),期】2022(13)2
【摘要】肝细胞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但经常复发,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微血管侵犯相关。
因此,寻找一种无创的术前预测微血管侵犯的方法对于指导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多序列、多模态成像以及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术前无创性地预测肝细胞癌的微血管侵犯成为可能并极具发展前景,本文将主要就此方面展开综述。
【总页数】4页(P159-162)
【作者】胡光超;张倩倩;毛宁;李乃选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影像科;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R735.7
【相关文献】
1.术前CT或MRI特征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2.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方法的研究进展
3.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4.比较MRI-
DWI单双指数模型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Meta分析5.术前MRI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6096/ki.nmgyxzz.2021.53.05.002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张闯1,赵启军b(1.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40;2.包头市肿瘤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目的对肝细胞癌(HCC)患者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预后及MV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包头市肿瘤医院HCC79例资料展开回顾分析。
其中,无MVI组43例,MVI组患者36例。
随访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测MVI对预后的影响及早期复发的因素。
结果无MVI组术后首年无进展生存率是88.4%,次年无进展生存率是72.1%,第3年无进展生存率是65.1%;MVI组术后首年无进展生存率是75.0%,次年无进展生存率是52.8%、第3年无进展生存率是36.1%。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VI为HCC患者术后生存独立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FP〉400隅/L(95%CI:1.605〜18.919;OR=5.511),STE〉17M mol/L(95%CI:1.886-16.89&O R=2.473),肿瘤直径〉5cm(95%CI:l.753-11.981;OR=4.571)为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结论肝细胞癌病人合并微血管侵犯预后不理想。
肿瘤直径、STE和AFP是MVI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预后[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4-0951(2021)05-0518-04Influencing Prognostic Factors Analysis of MicrovascularInvasio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alr CarcinomaZHANG Chuang1^,ZHAO Qi-jun2A(1.Baotou Medical College,Baotou014060China;2.Baotou Cancer Hospital,Baotou01403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MVI(microvascular invasion)for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atients associated prognosis relevance,interference elements of HCC patients MVI were analyzed.Methods The cases of HCC samples(n=79)data at Baotou Cancer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5to December2019to retrospective analysis,36had HCC with microvascular invasion,43had HCC without microvascular invasion.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were used to identify preoperative predictors of microvascular invasion and early recurrence. All of the patients survival state were carried out regular follow一up.Results No MVI case group(43cases)after the first year PFS rates was88.4%,the following year PFS rates was72.1%,the third year PFS rates was 65.1%;MVI cases group(36cases)after the first year PFS rates was75.0%,the following year PFS rates was 52.8%,the third year PFS rates was36.1%.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urvival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microvascular invasion.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alpha-fetoprotein(AFP)more than400yg/L(95%CI:1.605~18.919;OR=5.511),serum total bilirubin(STB)more than17fzmol/L(95%CI:1.886~16.898;OR=2.473),tumor diameter so much more than5cm(95%CI:1.753—11.981,OR=4.571)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microvascular invasion(P<0.05).Conclusion The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microvascular invasion is not ideal.Tumor diameter,preoperative serum total bilirubin,and the preoperative AFP are risk factors for MVI.△[通讯作者]E-mail:zhaoqijunzl®[Key word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icrovascular invasion;the prognosis;influencing factors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在临床中比较多见。
基于MR图像的深度学习预测乳腺癌脉管浸润状态
86·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3月 第22卷 第3期 总第173期【通讯作者】步 军,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影像诊断。
E-mail:*****************Prediction of Lymphovascular Invasion·87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MAR. 2024, Vol.22, No.3 Total No.173 (1)基于2D网络的模型,训练两种模型:①是简单的使用卷积和池化层堆叠而成的卷积神经网络,简称为VanillaCNN。
②是ResNet10。
①VanillaCNN:使用5次卷积-池化的组合提取输入特征,每次卷积-池化后特征图的数量翻倍、尺寸减半。
每个卷积核大小为3,步长为1,填充大小为1,池化方式选择最大池化。
5次卷积-池化后对特征图进行扁平化,从二维转化为一维,后续通过一个全连接层把维度转换为512。
第一个全连接层后添加随机失活层,减少过拟合现象,最后使用第二个全连接层,得到最终输出。
图1 动态增强图像上感兴趣区的勾画。
1 ②ResNet10:ResNet由多个残差块构建而成,通过恒等映射和残差映射(缓解梯度消失/爆炸的现象)解决了由于网络深度加深导致的退化问题,使得网络性能不会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
(2)基于3D网络的分类模型 本文以2D ResNet10网络为基础,把最后的全局平局池化层替换成2个卷积-池化层,提取更加丰富的信息。
3D ResNet10网络架构与2D ResNet10类似,只是把其中的所有二维卷积替换为三维卷积,卷积核参数设置与2D ResNet10一致。
2 结 果2.1 患者的一般资料岁,平均年龄57.94±12.63。
其中LVI阴性患者共304例,占比约66.52%,平均年龄57.2±12.62;LVI阳性患者153例,占比约33.48%;平均年龄59.41±12.56。
ASPECT评分的临床应用进展
ASPECT评分的临床应用进展金灿;王苇【摘要】The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ASPECTS) is a simple, reliable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early ischemic changes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SPECTS is helpful in predicting thrombolytic effect and long-term prognosis. The developments of CTA, multimodal CT and MRI techniques and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ASPECTS have enriched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ASPECTS and have improved the reliability of disease judgment.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the ASPECTS, its reliability, different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in diagnosis, therapy and prognosis of acute stroke.%Alberta 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是一种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缺血性改变的简单、可靠、系统化方法,有助于预测溶栓效果和远期预后。
CTA及多模态CT/MRI和后循环ASPECTS评分拓展了ASPECTS的应用范围,提高了病情判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对ASPECTS的方法、可靠性、不同模式及其在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多模态MR影像及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评价肝细胞癌微
血管侵犯及预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医学图像学在肝细胞癌(HCC)的
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多模态MR影像
及影像组学成为了一种快速、无创且高灵敏度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预测HCC的微血管侵犯和预后的评估。
HCC是一种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偏好侵犯肝脏。
微血管侵
犯是肝细胞癌中的常见且重要的预后指标,其与肿瘤的侵袭性和长期生存率密切相关。
因此,准确评估和预测肝细胞癌的微血管侵犯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多模态MR影像利用了多种序列,如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以提供更全面的肿瘤信息。
DCE-MRI可用于评估肿瘤的血供动力学和血管生成,而DWI可以提供肿瘤细胞的弥散性信息。
这些影像特征从肿瘤的
微观结构和代谢水平上提供了预测微血管侵犯的可能性。
除了多模态MR影像,影像组学也被广泛用于预测HCC的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是一种通过量化和分析图像特征来建立与疾病发展和预后相关的模型的方法。
通过对大量的影像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可以发现与微血管侵犯相关的预测因子。
这些预测因子包括肿瘤体积、椭圆度、边缘锐度、强度差异等。
近年来,许多研究团队采用多模态MR影像和影像组学相
结合的方法来预测肝细胞癌的微血管侵犯。
其中,机器学习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构建预测模型。
这些算法可以自动识别和评估大量的影像特征,从而更准确地预测肿瘤的微血管侵犯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模态MR影像和影像组学的预测模
型在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这种模型不仅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预后评估,还可以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尽管多模态MR影像和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预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影像分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仍需进一步完善。
其次,需要建立更大样本的临床队列来验证和改进预测模型的性能。
最后,将这种预测模型与传统的临床指标相结合,以制定更准确、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基于多模态MR影像和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在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和预后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这种方法将为HCC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指导
综上所述,基于多模态MR影像和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在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和预后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自动识别和评估大量的影像特征,这种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肿瘤的微血管侵犯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此外,这种模型还可以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尽管还面临一些挑战,如影像分析标准化的完善和更大样本的临床验证,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这种方法将为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