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小说的文体特征(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文体特征+导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文体特征+导学案

高三小说阅读之文体特征导学案(教师版)一、学习目标了解小说的定义、分类及基本要素。

掌握小说的文体特征,包括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和语言等方面。

能够运用小说的文体特征知识,分析和鉴赏小说作品。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和文体特征。

学会分析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小说主题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体会小说语言的独特魅力和表达效果。

三、必备知梳理、熟记(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二)小说的分类按篇幅长短分类长篇小说: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情节复杂,人物众多。

中篇小说:篇幅适中,情节比长篇小说简单,人物数量相对较少。

短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集中,人物较少,往往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一个侧面。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篇幅极短,通常在千字以内,情节单一,人物简单。

按题材分类历史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侦探小说校园小说等(三)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人物是小说的核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情节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一系列有组织的事件,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情节的设置要符合生活逻辑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要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环境环境是小说的背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展现人物命运等。

(四)小说的文体特征1. 情节完整性:小说的情节通常具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曲折性:为了吸引读者,小说的情节往往曲折多变,充满悬念和意外。

合理性:情节的发展要符合生活逻辑和人物性格逻辑,不能让人感到突兀和生硬。

2. 人物典型性: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性格特征,能够代表一定社会阶层或群体的共性。

复杂性: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复杂的,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 教学PPT课件

点拨关键
分析小说情节结构,结尾是考查热点和重点部位。因为它不仅是情 感主旨的结穴处,而且是作者用力构思的匠心之处,尤其对于微型小说 来说,更是在结尾处引爆“审美的雷管”。如何分析呢?
(1)见木知林的整体感知。题来自文,做题之前,须以文知题,不论 时间多么紧,都必须了解文本写了什么,结尾写了什么,扣小说要素, 扣记叙文体的六大要素,甚至就抓人物、事件两个主要因素,快速明晓 小说写了什么,结尾又写了什么。
四、情节段落作用
1.小说开头方式和作用 开头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思考(或
悬念式开头 在情节发展中回答)。 开头写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写景式开头 心情。 小说直接切入场景,直接将读者置于故事情节之中,现
直切式开头 场感与参与感强烈。
2.小说结尾方式和作用
①从结构看,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 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出人意料的结局 ②从表现手法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 又在情理之中。

释义
作用
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
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
抑扬
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
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
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 设置在开头,引领下文,引人
”,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 入胜;设置在文末,有意料之
(2)扣住结尾的特点分析其作用和效果。有的是自然结尾,有的是奇 峰突起,有的是戛然而止,有的是神来之笔……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 作用和效果。只有抓住了特点,才能答准答好,这是至关重要的。
(3)表达效果要综合思考。 ①表现手法上,是否与前文伏笔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或者 与前文形成对比,升华主题,发人深思。 ②主旨上,深化(升华)主旨,含蓄地点明主旨,揭示主题。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1整体读文教师用书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1整体读文教师用书

任务二整体读文一、小说的常见类型依据类型按篇幅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按题材分武侠小说、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讽刺小说、神怪小说、笔记小说等按风格分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二、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1.情节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生活实践发展演化的全过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

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前者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后者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

2.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创建出来的,它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3.环境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在肯定的时空位置(即肯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在揭示人物种种困难的关系、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等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4.主旨小说的主旨是指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因此,观赏小说必需找寻小说的主旨。

找小说的主旨时,须要通读小说,全方面思索,不能局限于一段或几句话来分析,也不能局限于题目,这样才能找出正确的主旨。

合理利用“四步法” 解读小说更简单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小说命题,题目都是围绕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旨设置,因此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必需有意识、有方法地围绕这四个方面绽开。

详细来说可以用以下“四步法”来解读文本。

第一步:切分层次,初识情节。

【重点考点】(全国通用版)最新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鉴赏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教案

【重点考点】(全国通用版)最新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鉴赏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教案

鉴赏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17年新课标Ⅲ卷高考试题)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

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

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

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

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阅读之分析文本特征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阅读之分析文本特征
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三篇选文分别塑造了娴静美好、 深明大义的新媳妇形象,细腻纯真、自尊自爱的少女形象, 勤快利落、温柔贤淑的水生嫂形象,这些人物都是美好自 然、淳朴善良的。总之,清新、温柔、情趣、明媚、细腻、 娴静、美丽,这些诗意之美洋溢在三则材料中,故可称之 为“诗意小说”。
戏剧化小说和寓言体小说
讲义练习
1.请根据小说的特点,给上述三则材料拟写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_美__好__的__遇__见__/_微__笑__的__媳__妇__ 材料二:_细__腻__的__心__思__/_闪__光__的__盒__子__ 材料三:_唯__美__的__等__待__/_诗__意__的__编__席__(答__案__不__唯__一__,__只__要__符__合__文__学__体__裁__的__特____ _点__,__抓__住__形__象__或__细__节__等__拟__题__即__可__)__
虚 构
虚构的意义
• 虚构是小说的灵魂 •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 虚构意义的本质:一种想象艺术,一种心灵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 真实
小说基本文本特点
1、虚构性与真实性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 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 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动的心理描写。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⑤语言特点,叠
词·长短句交错·重章叠句等;⑥题材丰富、形式片段化短小
灵活。
《石匠留下的歌》
《石匠留下的歌》
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撂,褡 裢里发出了金属的沉闷的音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 “碾子要凿了哦!”

鉴赏小说语言特色、分析文本特征++课件-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鉴赏小说语言特色、分析文本特征++课件-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不直接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多用象征、设问、比喻
第5讲 鉴赏小说语言特色,分析文本特征
1
2
一、语言特色鉴赏题 二、文本特征分析题
3 专项对点练
质朴 质朴与 (平实)
华丽 华丽 (典雅)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少用修辞,少用描绘性语言 多用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 修辞手法→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3 专项对点练
第5讲 鉴赏小说语言特色,分析文本特征
☞规范答题思路
1
2
一、语言特色鉴赏题 二、文本特征分析题
3 专项对点练
[例2] (2020·浙江卷)《雪》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
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 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 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 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 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 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 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有声电影》)
第5讲 鉴赏小说语言特色,分析文本特征
☞规范答题思路
1
2
一、语言特色鉴赏题 二、文本特征分析题
3 专项对点练
[例1] (2021·浙江卷)《麦子》 1.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4分)
第5讲 鉴赏小说语言特色,分析文本特征
1
2
一、语言特色鉴赏题 二、文本特征分析题
3 专项对点练
☞落实关键能力
鉴赏语言特色“3 角度”
根据句子(段)内容,判断其特色和运用了什么技巧。作答时可以

第一讲 小说的文体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全国通用)

第一讲 小说的文体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全国通用)

• 5、小说中常常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 本文的“我”不是主人公,根据你的阅读体验, “我”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叙述人称与作用】
• 6、文章对“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试结合有关内容作具体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 7、祥林嫂在祝福的年关悲惨地死去,但是小说的 结尾却这样写“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 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 幸福”。这句话,既是理解祥林嫂的关键,也是理 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小说主旨】
布局, • (5) 语言特征:散文化,或语言质朴、口语化,或整散
结合。文中少有冗长而累赘的文学性描写,多是简简单 单的生活化语言。
8、诗化小说
• 诗化小说的特点有整体构思诗意、局部描写诗意、 重视意境烘托、淡化人物性格、语言充满诗意等等。 • 诗化小说往往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和乐观主义倾 向。
三、一篇《祝福》包揽小说高考常见题型
常见小说主题:
(二)文体种类
1、微型小说
• 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是高考考查的重 点,应充分认识其特征。
•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微型小说篇幅短小, 最多千余字。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 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 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 生的对话,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 大的主题,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 代风云。
4、日记体小说
• 日记体小说:小说体裁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以 日记形式作为小说基本结构的小说类型。这类小说 在叙述方式上多采用第一人称,以日记主人公所见、 所闻、所感的方式叙述事件、展开情节、刻画人物。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腐蚀》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2.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1.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设计思想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设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鉴赏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教案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鉴赏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教案

鉴赏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17年新课标Ⅲ卷高考试题)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

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

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

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

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第5节 小说文本特征(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第5节 小说文本特征(解析版)

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第5节小说文本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人物、情节一般是虚构的,它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叙事手法和各种艺术手段,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要特别注意的是特定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故事新编、日记体小说等)独特的艺术特征。

一、掌握必备知识小说常见的文本特征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科学”与“幻想”“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学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

3.“历史”与“虚构”“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

“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

合理安排“历史”与“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4.故事与新编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5.荒诞与真实通过荒诞的情节,批判真实的现实生活,主旨深刻而令人警醒。

6.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7.传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

8.对话体小说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

9.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小说的阅读与鉴赏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小说的阅读与鉴赏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引言:语文教学中,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通过阅读小说,学生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对小说进行深入的阅读与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一部分:认识小说在开始阅读小说之前,首先需要对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进行认识和理解。

第一节:小说的定义与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小说作为一种虚构性的文学体裁,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中心,通过叙述与描写的方式展示故事。

从文学性、艺术性、虚构性等方面介绍小说的特点。

第二节:小说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小说,如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小说的特点与风格。

第二部分: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鉴赏能力。

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阅读技巧与方法分享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如预读、速读、注记、概括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第二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动机、言行举止等,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能力。

第三节:情节的发展与结构情节是推动小说发展的力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高潮和结尾,了解情节对整个作品的重要性。

第四节:主题与意义的探究每个小说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案例设计在此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选取的小说,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

第一节:案例一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的小说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与鉴赏。

通过分析小说的具体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内涵。

第二节:案例二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小说作为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小说的热爱和阅读欲望。

鉴赏小说的文体特征(公开课资料)

鉴赏小说的文体特征(公开课资料)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鉴赏小说的文体特征一、教学目标:对茂名一模小说题失分点作进一步剖析;了解小说文体特征常见题型,掌握答题要点。

二、教学重点: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

三、教学难点:提高小说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

四、教学方法:结合学生课前已完成的练习,分析讲评为主。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小说的文体特征指的是什么?小说的文体特征包括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巧妙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细致的环境描写、变化多样的叙事特点等等。

小说的主题、体裁、语言习惯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具体特征。

小说文体特征的考查,也是高考的热点。

如2018年全国卷Ⅲ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科学”与“幻想”的分析,2019年全国卷Ⅰ对鲁迅《故事新编》的“故事”与“新编”的理解分析,2023年茂名一模对小说“现代性”的分析等,都属于对小说文体特征的深度分析。

常见小说“文本特征”考点:散文化特点、荒诞与真实、历史(往事、回忆)与现实、故事与新编(历史与虚构)、梦境(想象、幻觉)与现实、科学与幻想、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对话体小说、戏剧化小说等等(后附相关资料)。

2、主要考题方式:(1)分析特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2)分析特征的作用(什么用)3、题型一:分析特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回顾:2023茂名一模小说第9题:本文发表后,由于其对传统现实主义观念和审美观的反叛,被称为“当代中国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派作品。

”试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其“现代”性表现在哪些地方?(6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①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小说突破了传统的有头有尾讲故事的模式,全篇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事件。

②没有塑造典型人物(中心人物)。

小说以散点透视的方式描写了李鸣、石白授等诸多人物,但没有一个中心人物。

③象征意象的运用。

小说中“T-S-D”功能圈捉摸不定的象征意义,给读者带来一种神秘莫测的阅读感受。

④夸张、变形的手法(黑色幽默的风格)。

高中语文《小说文体特征》精品复习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小说文体特征》精品复习教案设计

掌握文体特征巧抓阅读技巧体验真题明方向(共2课时)【教学目标】明确小说文体特征【教学重难点】掌握阅读技巧【教学课时】2课时一、小说文体特征简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2、情节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

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3、环境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二、巧抓阅读技巧,快速读懂小说小说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在高考中可通过以下四步快速读懂小说。

1、切分层次,梳理情节理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概括每一自然段段意,切分层次,回扣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

2、关注描写,分析人物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作者通过外貌、心理、行动、语言、细节等描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要四看:①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教养、气质②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③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3、分析环境,明确作用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分析小说的文本特征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分析小说的文本特征

说 触来网罗人事、编织情节,以图描绘和反映 悲剧和喜剧融为一体,并且运用了交叉时空、神
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现象
话传说以及梦幻、想象、夸张、荒诞、隐喻、象
征、预言等手法
(二)小说文体的共性特征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更加具体;避免平 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如《故乡》中“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与现实中的 中年闰土的形象与情节的穿插)
● (1)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是作者虚构 了很多原故事中不存在的人物和情节,推陈出新。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 富有历史韵味;
● (2)“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 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 (3)这篇小说以传说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 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艺术加工,以适应当下的读者的阅读
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
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
《百年孤独》在描写上展现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
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迷离恍惚的幻觉结合 拉美大陆百年来的历史进程,被认为是一部魔幻
魔幻小 在一起,通过极端夸张和虚实交错的艺术笔 现实主义作品,它将历史与神话、现实和梦幻、
●例:《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 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3 . 故 事 与 新 编
● “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新编”表现为 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汉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 及创造性。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 深刻的思想性。

鉴赏高考小说的文体特征

鉴赏高考小说的文体特征

鉴赏高考小说的文体特征一、小说文本特征如何考查分析小说的文本特征题是近两年高考出现的新型试题,这类题突破情节、环境、形象和主旨考查题的局限,紧扣特定文本的特征命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区分度也较强。

二、小说常见的文本特征及效果1.真实与虚构(真实性与文学性)“真实”体现在人物真实,有原型,情节真实,符合生活逻辑,故事真实可信,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

“虚构”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情节的编排、描写手法的使用等。

“文学虚构”是对“生活真实”的提炼,具有文学艺术性;“文学真实”建立在“文学虚构”之上,由“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使其富有文学真实性。

效果:真实与虚构二者似乎朝着两个方向前进,有着不可调和的张力,但二者在小说中却如同血与肉一样难以分开,现实是虚构的支点,虚构则提升了现实,使现实摆脱了庸俗。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艺术真实的魅力。

2.历史(故事)与虚构(新编)交织“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

“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

合理安排“历史”与“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效果: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故事”本身于史有据,或符合历史事实,富有历史韵味(故事),采用新意的讲述方式或适度艺术夸张,贴合当今时代,能反映现实特点,解决当下问题,有现实意义,充满现代性与想象力( 新编),对历史及现实均做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主题)。

3. 历史与现实交织一主一辅(依据两者内容决定);两个时空形成对接或穿插(注意对接方式及关联点)。

效果:拓展或补充情节,丰富或完善内容;结构灵活,避免平铺直叙;多角度展现人物形象;烘托现实情怀,深化主题;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现实与小说叙述互相印证,使历史故事更具艺术真实。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讲小说阅读考点4分析鉴赏小说的文体特征课件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讲小说阅读考点4分析鉴赏小说的文体特征课件

效果
突出群体,淡 塑造群像,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这种写法使小说在
化个体
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对话体
使情节更加紧凑,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使小说中不同 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 考。
考点帮
外国名家的写作特点
作家
写作特点
①以小见大,由点及面。②冷眼看世界,客观写人生。③工于构思,巧做文章。 莫泊桑
④准确而传神的细节描写。
①句式结构简单,词语运用朴实。②冰山一角,意蕴深刻。(“冰山”理论)③象 海明威
征主义。
①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②常常以普通人
契诃夫 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行真实而又细
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特征,以历史反映现实、观照现实,使小说呈现反讽 编
的艺术效果,意蕴深刻。
考点帮
典例[2019全国卷Ⅰ,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阅读文本见【考点帮】考点2典例6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 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案 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 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 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 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每点2分)
与浪漫主 张;现实主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

未来。
考点帮
文体特征
效果
历史小说 中的“历 史”和“ 虚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7 鉴赏小说的文体特征教学目标鉴赏小说的文体特征教学重点难点准确理解和分析小说的文体特征教学过程一了解并熟记小说的文体特征类型小说的文体特征是指作者在创作中所运用的一系列艺术手段、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与特色,与文学鉴赏中一些浅近术语密切相关。

高考试题及模拟题中常见的文体特征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关系类特征1.虚构性与真实性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所展示出的内容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有别于我们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

2.真实性与文学性社会生活是小说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

小说要表达的是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单纯呈现他所目睹的事实。

因此,文学的真实、小说的真实不只是生活的真实,更是加工、提炼过的艺术真实。

文学性是指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等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也包括作家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的其他手法,如典型化等。

3.科学性与文学性科幻小说的科学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内容、题材有关科学问题;二是以科学事实和预见为基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科幻小说的文学性一是指有较强的文学思维,如注重场景设计、想象奇幻;二是指有丰富的文学手法、方法,如精巧的构思、出彩的叙事、精彩的描写等;三是指表达目的不只是表现科学原理、发现等,更是科学幻想背后的人情、人文、文化和文明因素。

4.魔幻性与真实性魔幻性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所具有的特征,在小说中主要指:①题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或者用神话故事形式;②情节荒诞、离奇;③笔法荒诞离奇的描写、意识流手法、时空穿梭的构思等。

魔幻是现实的变形,魔幻中既有生活真实,更有艺术真实,如人物真实、情节合乎逻辑,反映的内容和主题都符合生活的本质。

(二)个性类特征1.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传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

3.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现象挖掘深刻的社会内涵即以小见大,强调琐碎与深刻的鲜明对比,一般要充分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去思考。

4.突出群体、淡化个体塑造群像,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5.对话体小说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

二备考关键能力鉴赏小说文体特征“四注意”三题型对点训练[例](2019·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6分)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

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

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

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

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

“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

”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

”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

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

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

”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

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

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

”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

“照着家法,挽回家声。

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

“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

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

说就是了。

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

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对点考题】《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6分)【答案】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思维流程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本题以小说中体现“历史”与“现实”特征的内容为微情境,考查学生对小说“故事新编”文体特征的鉴赏,也就是历史小说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辩证关系。

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故事”与“新编”的内涵。

这里的“故事”指的是“旧事”,即查之有据之事,因此富有历史韵味。

“新编”即不拘泥于原故事的风味,而采用新的讲述方式来讲述。

第二步,抓对应,细分析分析“故事”与“新编”这两点在文本中的体现“故事”在《理水》中指古代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新编”指作者结合社会现实赋予这一故事新的内涵,既有对人物的真实描绘,又有对现实社会的讽喻。

如大员们吃喝的场面,史书上是不可能记载的,又如“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明显是现代语词。

从内容和技巧的维度分析采用“故事新编”这种文体的艺术效果作者一方面依据史实写作,突出了上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以“导”治水的新法,塑造了大禹锐意革新,不怕保守势力的攻击和恫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给社会的丑陋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嵌入上古的神话故事氛围里,刻画出考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众多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怪诞的世界。

这种想象、对比与讽刺并现的艺术构思最典型地体现了《故事新编》所追求的“故事”“新编”的独特艺术风貌。

讲的是历史上的事,观照的是对现实生活中守旧、腐败的批判,思想性极深。

第三步,依要求,组答案题目要求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因此,可以把小说在内容、手法、语言上的表现整合成两点:“故事”指内容上的特点,“新编”指手法和语言上的特点。

然后再综合起来分析效果。

四强化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小坡被捕[注](节选)刘知侠“怎么被捕的?小兄弟!”“在铁路上。

”小坡接着问,“你呢?”“在山里。

”听说山里,小坡就用异常亲热的眼光,望着这个穿农民服装的中年人。

他将身子往前移了一下,把身下的碎草挪一些到对方的受伤的身子下边。

他想到政委每天晚上讲的山里的故事,在那里的起伏的山冈上,密密的树林里,有好多他的穷兄弟“同志”在斗争。

小坡突然有一阵高兴的情绪,他甚至想起了那支《游击队之歌》。

但是他看到这中年人身上的伤,情绪就又低落下来,他抚着对方受伤的浮肿的手,同情而关心地问:“疼吗?”“没有什么!”中年人笑着说。

他锐利的眼睛望了小坡一会,看到小坡除了昨晚两个耳光留在嘴角的血迹而外,强壮的身体还是无损的,就对小坡说:“要咬紧牙呀!”“是的!”小坡点了点头说。

他好像从这中年人身上汲取了不少力量。

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山里人。

晚上,铁门哗啦响了,小坡被提去受审,他被带到一个大庭院里,在迎门的一张桌子前,雪亮的台灯下面,一个鬼子军官,把眼瞪得像鸡蛋一样,盯住他。

他旁边是个翻译,两边是四个全副武装的鬼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