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全册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篇一: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1.1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当小导游展示自已制作的ppt,分别介绍四个不同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引入新课。

(二)、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1、区域主要特征(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宁波?各派一名成员作总结介绍,教师评比给分。

并总结归纳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三)、区域空间结构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影响因素?(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2、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13、通过让学生阅读宁波市轻轨发展规划图,讨论轻轨建设将给宁波的空间结构带来哪些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四)、区域产业结构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以学生看书回答为主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采用比较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比较传统农业区、工业区、经济较达区的产业结构差异。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篇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完整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完整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当小导游展示自已制作的PPT,分别介绍四个不同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引入新课。

(二)、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1、区域主要特征(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宁波?各派一名成员作总结介绍,教师评比给分。

并总结归纳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三)、区域空间结构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影响因素?(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2、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123、通过让学生阅读宁波市轻轨发展规划图,讨论轻轨建设将给宁波的空间结构带来哪些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四)、区域产业结构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以学生看书回答为主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采用比较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比较传统农业区、工业区、经济较达区的产业结构差异。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全册)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全册)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全册)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导言这份文档是关于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的完整版。

它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套全面的研究导引,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相关知识。

目标通过使用这份导学案,学生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地理学中的常见术语和表达方式-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原理- 研究不同地理地区的特点和特征- 探索地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构这份导学案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以下内容:1. 单元概述: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研究目标2. 关键概念:列出本单元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定义3. 研究任务: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研究任务,如阅读教材、进行实地考察等4.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5. 小结与复:总结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并提供相关的复资源和练题使用方法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这份导学案:1. 首先,教师应预先了解每个单元的内容,并熟悉相关的教材和资源。

2. 在每个单元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研究目标,以便学生能够对即将研究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并鼓励他们思考和讨论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

4. 在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对本单元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的复资源和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事项在使用这份导学案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教材和资源的准备和使用符合学校和地方的教学要求。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展,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结束语这份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的完整版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序、系统和全面的学习框架。

希望通过使用这份导学案,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自主预习】一、区域的含义及主要特征1、区域的概念: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基本特征:①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有虚有实;(实:国界、省界;虚:气候区、植被区等)②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3、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最基本类型:乡村区域和城镇区域。

4、空间分布形式:通常情况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三、区域的产业结构1、概念: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3、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之外的其它各业。

4、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表现为一>二>三;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表现为二>一>三;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则比较大,表现为三>二>一5、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人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三个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地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1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通信的发展和影响。

2.了解电子通信带来的社会变革。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电子通信的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辩证地认识网络带来的影响;2.培养努力学习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电子通信的影响和作用。

2.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

难点:信息化与数字化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与国际互联网的理解。

教学方法归纳法和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承转过渡: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一课中我们对通信的有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子通信,电子通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为此这节课着重讲述通信发展的最新趋向──电子通信。

一、电子通信利用电作为通信手段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事,电信起步晚于邮政,但发展速度异常迅猛。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信,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而电子通信是电信领域的“排头兵”。

多媒体投影图7.24,教师提问: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有何差异?学生阅读教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1.传递的网络不同。

电子邮件通过电信网络(数字网);普通邮件通过邮政网络(邮局)。

2.通信方式不同。

电子邮件是一种人到人的通信方式,收件人无论走到何处,只要有一台网络连接的电脑,便可打开自己的邮箱,收到由网络传来的邮件;普通邮件是场所到场所的通信,收件人离开特定的场所就无法完成通信。

3.邮件传递的时间不同。

电子邮件快,普通邮件慢。

继续引导学生:可以得出电子通信的特点,即信息化和数字化。

启发学生思维:电子通信对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方面有何作用?主要有几种形式?学生思考讨论:主要的作用在于改变交往形式、加快社会运转节奏。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全册-第1章-第4节区域经济联系导学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全册-第1章-第4节区域经济联系导学案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课前自主探究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对口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东部和西部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3.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和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4.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和的联系日益密切,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5.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

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合作中,在输出、、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得到了合理利用。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1.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是缩小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南水北调(1)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的总体布局,因此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2)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输送到。

(3)中线工程:从水库引水,输送到北京、天津。

(4)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支流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越长江与黄河分水岭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3.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铺设管线到,全程千米。

(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于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有效治理,改善沿线地区及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4.西电东送(1)西电东送是指开发、、云南、、、、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和北京、等地区。

(2)我国水能资源分布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及西北地区。

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源紧缺,能源的消耗量很大。

西电东送工程将给我国沿海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定下教学目标:(1)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基础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掌握区域分析的思路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分析的应用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与本节课可以合并归类为区域优势与区域发展问题,学习思路上具有相似性。

学生在学习前面内容时均有进行看图、用图能力的训练。

2、课堂前的准备——养成教育要求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地图、书本、笔记(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过程与方法:1、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社会经济背景。

2、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3、运用资料,分析其他流域的开发。

如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体会人类如何正确认识自然,进行流域的开发为人类带来利益,避开灾害的科学研究精神。

2、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课程标准,得出本课的重难点:(1)根据课标要求,得出本节课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田纳西河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2、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为模板,迁移分析到其他流域的开发。

(2)根据学生基础,确定本节课难点:1、由于学生距离学习必修一气候的时间较长,对气候相关知识有所遗忘,且对学生而言气候成因,特点,分布难以理解和记忆。

难点一定为: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田纳西河开发的地理条件之一)的成因。

2、基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以及没有更多迁移分析的能力训练的前提下:难点二定为: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为模板,迁移到其他流域的开发。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定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多媒体为工具采用组织教学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教案打包下载Word版(共7套)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教案打包下载Word版(共7套)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以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模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高山地区等地的旅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资料、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的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区域的主要特征;学时难点区域的主要特征;教学活动【导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上,来学习必修三的区域地理。

什么是区域呢?请先来看看四幅图。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请同学们说明这些景观所反映的环境特征,如果让你在地球上寻找图中的地方,你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吗?(生):依次为热带草原: 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干季草木枯黄,一片衰败的景象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热带沙漠: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沙丘连绵高山地区: 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可以在非洲找到它们。

师:同学们判断的非常正确。

除了在非洲,其他大洲或大陆上能否看到这样的景观呢?生:可以的。

师:这些景观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以非洲为例,我们看看有着怎样的分布规律?生相互讨论,归纳总结;⑴在地理纬度上有差异。

⑵热量和降水条件变化导致了景观的差异。

⑶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不足的教师启发引导,使其完整。

)教师承转:从这幅图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个的区域的集合。

你能否就此说出区域的含义和特点呢?1.区域的含义: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高三年级地理湘教版的教案【精选5篇】

高三年级地理湘教版的教案【精选5篇】

高三年级地理湘教版的教案【精选5篇】高三年级地理湘教版的教案【精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年级地理湘教版的教案精选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高二上学期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三和世界地理概述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

好在经过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的世界地理概述部分的复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这也为今后的教学减轻了些难度。

二、教材分析: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学习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自身特殊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自编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

自编教学内容与要求与初中地理有所共性的地方。

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

而自编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具体分析中国的区域差异。

教学任务及总要求:1、复习初中世界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特点,并能分析认识形成特色的原因。

2、复习初中中国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地理总体特征和各自然区域的差异,并能分析认识各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影响。

3、自编教学内容,认识中国的区域差异,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形成的基本方法和规律;4、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主要措施:1、在教学方式上,虽然注意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在导向上,仍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自主取向表现得不明显。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教案打包下载Word版(共7套)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教案打包下载Word版(共7套)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教案打包下载Word版(共7套)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以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研究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模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高山地区等地的旅行,开展探究性研究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资料、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

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研究的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的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区域的主要特征;学时难点区域的主要特征;教学活动【导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上,来研究必修三的区域地理。

什么是区域呢?请先来看看四幅图。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请同学们说明这些景观所反映的环境特征,如果让你在地球上寻找图中的地方,你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吗?(生):依次为热带草原: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干季草木枯黄,一片衰落的景象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热带沙漠: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沙丘连绵高山地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可以在非洲找到它们。

师:同学们判别的非常正确。

除了在非洲,其他大洲或大陆上能否看到如许的景观呢?生:可以的。

师:这些景观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以非洲为例,我们看看有着怎样的分布规律?生相互讨论,归纳总结;⑴在地理纬度上有差异。

⑵热量和降水条件变化导致了景观的差异。

⑶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不足的教师启发引导,使其完整。

)教师承转:从这幅图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个的地区的集合。

湘教版地理高二必修三区域教案

湘教版地理高二必修三区域教案

湘教版地理高二必修三区域教案湘教版地理高二必修三区域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师)在ppt上展示我国的东西南北四端,再一次强调我国四端的位置,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第 2 页第 3 页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二、一、三或二、三、一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三、二、一【方法探究】★一、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1、明确区域地理特征的要素构成(1)自然地理要素构成①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②地形地势: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地形分布、主要地形区、特殊地形等③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因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④河流水文:河网密度、水系分布、流向、流量及其变化、补给类型、含沙量等(2)人文地理要素构成①经济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与分布、国际贸易等②居民:人种、人口及其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③城市: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化水平、城市环境问题④交通:交通运输线路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密度、交通运输方式、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等★二、三次产业构成常见图表的判读1、柱状图、扇形图和表格首先,要确定图表中的要素,如所示的区域、所示的时间,明确图表表示的是区域间的横向对比还是同一区域的纵向对比。

其次,要正确读取图表中的数据,从数据中分析出相关信息,如三次产业各自的比重。

最后,结合题目设问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得出满足要求的答案。

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4)验证一下三个比例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

【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一】、判读以下图表,说明其中所反映的信息。

第 4 页【探究二】【真题1】(2019·天津)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3)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3)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理)【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区域主要特征、空间结构类型和分布形式及产业结构的划分。

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提高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3.激情投入,在快乐中学习。

能够理解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自主学习】如何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从“界线、异同、特色、联系”四个方面理解。

如下表:【合作探究一】—―我们一起去旅游热带雨林热带沙漠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原【合作探究二】——你我合作找差异【自主学习】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 关系和 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 、人口状况、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 等。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可划分为 地域和 地域。

【合作探究三】——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读“某城市1968年、2010年的平面示意图”,比较两幅图探究有关问题。

1.比较2010年与1968年的城市平面示意图,简述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

2.2010年与1968年相比,郊区农业布局有何变化?3.从上述两图分析,未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4.城市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给郊区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区域产业结构【自主学习】1、概念:产业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三个产业的划分:【合作探究四】——走进我们的家乡秦皇岛形成稳定的“三二一”型产业结构,是与秦皇岛农业不发达工业基础薄弱等市情有关,因而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产业组织企业市场化水平较低;投资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

就业结构中,秦皇岛市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高达49.6%,明显高于标准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分别为20.0%、30.4%,与标准相比显著偏低。

2004年 2005年(1)根据上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有何变化?(2)想一想,秦皇岛市产业结构调整有什么方向?【固学案】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_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全册学案目录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2 -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 2 - 1.2 区域发展阶段............................................................. - 3 - 1.3区域发展差异.............................................................. - 4 - 1.4区域经济联系.............................................................. - 5 -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 .................................................... - 7 -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 - 7 -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 8 - 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 - 9 -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10 - 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 11 -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 - 12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特征有,,,二.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1.一个区域大致可划分为地域和地域,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农业表现为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状和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状。

2.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关系。

第一产业主要指业;第二产业主要指业和业;第三产业主要指业,它包括业、业、业和业等。

三.读表一,根据表中数据在表二中对A、B、C三区域进行比较。

表一:表二:1.2 区域发展阶段一.填空题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和等。

2.全面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环境问题 环境状况得到改善1.3区域发展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本地经济。

、重点 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 发的重要意义。

难点 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一.读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将中部经济地带的省区用斜线画上阴影。

2.在图中相应地方写上西部大开发范围内省区的简称。

3.西部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优势? 4.简述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二.填写下列东中西部比较表。

,三.下图A 、B 表示秦岭—淮河两侧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据此填表。

比较项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年降水量 一月均温 地形 土壤经济地带名称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 水平 产业结构 特点 工业化 水平 城市化 水平 对外开放 程度 东部 中、西部植被自然资源1.4区域经济联系学习目标1知道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3掌握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具体措施和线路重点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具体措施和线路难点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具体措施和线路一.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我国东、西部各有其优势,协调发展。

二.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比较简表。

线路工程优势工程劣势东线中线西线三.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示意图,回答:1.西气东输一线西起 ,东至 ; 二线西起 ,东至 。

2.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四.读下图,完成下表。

五.图9-9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转移示意图,数字表示产业转移的方向。

据此完成 1.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产业转移的方向代号填写下表。

线路 电 力 来 源送入地区北线中线南线转移方向代号产业转移的影响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转出地原因:中国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2.在区域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由 密集型、 密集型向 密集型、密集型转变的过程。

从大量消耗 和 的类型,向 、 、服务类型逐步过渡。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和成因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重点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难点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读图10-1和图10-2,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省内产向边远地区集聚对转入地的影响:转入地原因:中国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图10-11.根据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填表。

2.A 地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四大沙漠亲切“握手”,连片分布,与人们的哪些不合理生产行为有关?。

3.荒漠化有何危害?人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荒漠漫延?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湿地的概念和我国湿地的分布 2湿地的重要价值3理解湿地开发中的问题危害及措施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理解湿地开发中的问题危害及措施 难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理解湿地开发中的问题危害及措施一.填空题1.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除湖泊外,常见的湿地还包括 、 、 、 和 等。

2.我国湿地分布的特点。

二.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简述湿地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自然因素 因素分析位置地形 气候 植被图10-21.造成洞庭湖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学习目标1、读图并结合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气候、水文、地貌、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

2、阅读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人口、社会经济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

重点读图并结合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气候、水文、地貌、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难点读图并结合课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水文条件一.读图10-3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田纳西河的治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请根据流域治理前的地理特征及相关开发治理措项目流域特征开发与治理措施自然特征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经济特征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开放程度交通状况交通落后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2.美国政府对田纳西河进行梯级开发,这些梯级开发工程能产生哪些综合效益?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条件。

2、记忆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区域布局。

3、能运用本节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重点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美国农业带的分布难点分析不同的地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方法。

一.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1.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试简述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注意思路和要点)2.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请在图中填写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农业带名称。

1.水资源缺乏()2.水土流失()3.粮食产量低()4.土壤肥力下降()5.土壤侵蚀()6.农产品农药超标()①休耕与轮作②基因工程③免耕④植树种草⑤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⑥滴灌、喷灌⑦秸秆还田⑧有机农药⑨培植耐旱作物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读下列两图,根据教材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1.鲁尔区被誉为欧洲“工业的心脏”,试简述其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注意思路与要点)2.煤炭是鲁尔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基础上形成了哪些工业部门?3.20世纪80年代,鲁尔区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试简述其原因。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鲁尔区又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4.与鲁尔区相比,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有何资源优势?鲁尔区的整治措施对辽中南工业区是否有借鉴意义?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习目标1.城市化的概念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3.理解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重点理解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难点理解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一.读下列两图,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和。

该地区城市化先后经历了乡村城市化————城市群三个阶段。

2.试在下表中归纳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区位共同点。

(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自然区位共同点经济区位共同点海陆位置农业基础气候特征开放程度地形特征资金技术自然资源劳动力3.图中两个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都比较高,工业化起了哪些作用?4.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大问题?(可参照必修Ⅱ第二单元第三节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