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苯甲酸含量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实验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苯甲酸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掌握标准对比法。
2.掌握标准对照法曲线的绘制和含量的计算。
二、实验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苯甲酸形成苯甲酸盐,对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其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25nm。
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光谱并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器材试药:0.01mol/L、0.1mol/L氢氧化钠、苯甲酸仪器:量瓶、烧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苯甲酸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确称取苯甲酸100mg,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0ml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1000ml。
此溶液1ml含0.1mg苯甲酸。
2、苯甲酸吸收曲线的测量吸取苯甲酸贮备液4.00ml,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定容,摇匀。
此溶液1ml含8μg苯甲酸。
测量条件光源:氢灯;参比液:0.01mol/L氢氧化钠;测量波长范围:210~240nm。
3、标准曲线的制备取标准储备液适量,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0.01mol/L氢氧化钠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为4、8、12、16、20、24μg.L-1的溶液,取各溶液于“2项”曲线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吸收度A,得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R2。
4、标准对比法测定样品液苯甲酸的含量取10.00ml样品液,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0.01mol/L氢氧化钠定容,摇匀。
在上述曲线中找出最大吸收波长,以此作定量分析的入射光。
以0.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为参比。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出标准苯甲酸溶液和稀释好的样品液的吸光度值。
5、按“3项”所得回归方程计算样品液中苯甲酸的浓度。
五、数据处理1)样品液中苯甲酸含量试样溶液的吸光度为,从标准曲线上可查得c= mg/ml。
六、思考题1、如果试液测得的吸光度不在标准曲线范围之内怎么办?2、从实验测出的吸光度求苯甲酸含量的根据是什么?如何求得?。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单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内容
本实验采用酸容量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该实验采用酸容量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其原理是采用极化指示剂(薄荷醛)及显色剂(棕铜钡)定量测定苯甲酸与过硫酸钠之间的缔合,再用NaOH反应,按沉淀表达式计算:
Ferricyanide (Fe(CN)6) + PhOAc (Benzene acid) + H2SO4 → PhOAc·Fe(CN)·SO4 + HCN + H2O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实验材料:棕铜钡、薄荷醛、苯甲酸、过硫酸钠、NaOH。
设备:分析天平、滴定管、滴定瓶、搅拌瓶、试管。
四、实验方法
(1)取3毫升棕铜钡溶液,加入0.1毫升薄荷醛,混匀。
(2)将全部试样添加到试管中,加入3毫升棕铜钡溶液和0.1毫升薄
荷醛,然后搅拌均匀。
(3)将此溶液滴入滴定瓶中,加入3毫升过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棕色。
(4)在滴定瓶中加入6N的NaOH溶液滴定至发生白色沉淀,及时复滤,测定试样的苯甲酸含量。
五、实验结果
结果如下:
样品名称苯甲酸含量 (mg/L)
样品1 2.0
样品2 2.1
样品3 1.8
六、结论
以上试验为样品1、2、3中苯甲酸含量测试结果,由以上数据可知,
以上样品中苯甲酸含量分别为2.0mg/L、2.1mg/L和1.8mg/L。
试验四苯甲酸的含量测定

实验四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
二、实验原理
苯甲酸的Ka =6.3×10-
6,可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酚酞作指示剂,计量点时,苯甲酸钠水解溶液呈微碱性使酚酞变红而指示终点。
反应式为:
C 6H 5COOH +NaOH →C 6H 5COONa +H 2O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分析天平、台秤、称量瓶、烧杯、锥形瓶、量筒、碱式滴定管
2.试剂
苯甲酸试样、酚酞指示剂、氢氧化钠
3.试液
0.2%酚酞乙醇指示剂、中性乙醇溶液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取苯甲酸约0.2g ,精密称定,置250mL 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溶液25mL 溶解后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浓度已准确知道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微红色为终点。
五、数据处理
C 7H 6O 2%=10002
67 S M V C O H C NaOH NaOH ×100% (267O H C M =122.11g/mol )
S :试样的质量(g )。
六、实验注意事项及讨论
1.本实验中,用中性乙醇溶解苯甲酸,而不用水溶解。
因为苯甲酸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选择中性的原因是:碱滴定酸,乙醇不能显示酸碱性,否则会产生误差。
2. 如果在称样过程中,苯甲酸倒出过多,重量已超过0.7g ,则所需的NaOH 体积会大于50mL ,这样滴定误差太大。
3. 如果NaOH 标准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 2,等于把NaOH 酸化了一部分,所以消耗NaOH 体积就多了,所以测定的苯甲酸含量偏高。
实训四 苯甲酸含量测定

实训四苯甲酸的含量测定
一、实训目的
理解苯甲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并能进行含量测定操作和有关计算。
二、操作方法
取苯甲酸约0.25g,精密称定,加中性稀乙醇25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2.21mg的C7H6O2.
三、计算
根据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算出苯甲酸的百分含量。
V NaOH×T×F
百分含量=×100%
W(g)×1000
四注意事项
1、加中性稀乙醇的目的是使苯甲酸溶解。
2、近终点时,应轻轻振摇,中和至溶液呈粉红色并持续15秒不退色为准。
长时间振摇由
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影响,红色又消失。
五、报告
(一)苯甲酸的称取量:
W1= w2=
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C=
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V1(ml)= V2(ml)=
(二) 写出苯甲酸的含量测定的计算过程,并判断是否符合药典要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摘要】本文提供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分析:苯甲酸标准溶液在2.5mg/L~50mg/L内线性良好,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加标回收率为91.7%,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7%,苯甲酸的检测限为0.90mg/kg。
该法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可用于酱油中苯甲酸的快速定量检测。
1 概述酱油是我国传统的、使用最广的调味品,它赋予食品以适当的色、香、味,具有调味之功用。
由于酱油营养丰富,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为了防止酱油腐败变质,保持酱油的鲜度和良好的品质,达到其对保质期的要求,酱油中一般都会添加防腐剂苯甲酸。
因此在酱油的卫生检测中,苯甲酸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
苯甲酸作为防腐剂,由于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
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作为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批准并允许在我国使用的食品防腐剂中最常见的是苯甲酸,并且规定在酱油中苯甲酸最大允许使用量为1.0g/kg。
因此,测定苯甲酸的含量,控制其生产使用量,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科学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1)仪器:美国Agilent公司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昆山市超声仪器厂KQ-100TDB超声波清洗器;Millipore公司Milli-Q超纯水机。
(2)试剂:色谱纯甲醇;超纯水;色谱纯乙酸铵;10.6%亚铁氰化钾;22%乙酸锌;1.0mg/mL苯甲酸。
2.2 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lent C18柱(250mm×4.0mm×5μm);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30nm;流动相:甲醇:0.02mol/L乙酸铵(7∶93);流速:1.0mL/min;进样体积:10μL。
苯甲酸吸收曲线的绘制和含量测定

苯甲酸吸收曲线的绘制和含量测定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
对于苯甲酸的含量测定,常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下面是苯甲酸吸收曲线的绘制和含量测定的详细步骤。
一、苯甲酸吸收曲线的绘制
1.准备标准溶液:取苯甲酸标准品0.1g,溶于水中,并用水定容至100mL,得到苯甲酸的1000mg/L的标准溶液。
2.制备不同浓度的样品:取苯甲酸标准溶液1mL,并加入
1mL0.1mol/L盐酸,将其加入不同的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使得苯甲酸的浓度分别为100mg/L、80mg/L、60mg/L、40mg/L、20mg/L。
3.测定吸收曲线: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为274nm。
将上述不同浓度的样品依次放入光度计测量,记录吸光度值。
4.绘制吸收曲线:将吸收曲线上的吸光度值与对应的浓度值绘制在坐标系上,得到苯甲酸的吸收曲线。
二、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1.取待测样品5mL,加入1mL0.1mol/L盐酸,加入适量的水,使得苯甲酸的浓度在吸收曲线范围内。
2.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为274nm。
测定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并在吸收曲线上找到对应的浓度值。
3.计算含量:根据吸光度值和已知浓度值计算待测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以上就是苯甲酸吸收曲线的绘制和含量测定的详细步骤。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实验室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苯甲酸样品中的含量,掌握溶液的制备和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苯甲酸是一种无色结晶,可溶于水的有机酸。
在实验中,我们将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
首先,将苯甲酸样品溶解于水中,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中和终点,通过滴定液的消耗量计算出苯甲酸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取一定质量的苯甲酸样品,称重记录质量。
2. 溶解样品,将苯甲酸样品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3. 酸碱滴定,取适量的苯甲酸溶液置于滴定瓶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明显的颜色变化。
4. 计算含量,根据滴定液的消耗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苯甲酸的含量。
四、实验数据。
1. 苯甲酸样品质量,3.56g。
2. 滴定液消耗量,25.6mL。
3. 化学方程式,C6H5COOH + NaOH → C6H5COONa + H2O。
反应物的摩尔比为1:1。
五、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苯甲酸的含量为3.56g。
通过滴定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苯甲酸样品中的含量,并掌握了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六、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严密控制实验条件,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苯甲酸含量测定的方法,还提高了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七、参考文献。
1. 《化学实验指导与技术》,XXX,XXX出版社。
2. 《化学分析实验》,XXX,XXX出版社。
以上是本次苯甲酸含量测定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训四苯甲酸含量测定

实训四苯甲酸含量测定
实训四苯甲酸的含量测定
一、实训目的
理解苯甲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并能进行含量测定操作和有关计算。
二、操作方法
取苯甲酸约0.25g,精密称定,加中性稀乙醇25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2.21mg的C7H6O2.
三、计算
根据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算出苯甲酸的百分含量。
V NaOH×T×F
百分含量=×100%
W(g)×1000
四注意事项
1、加中性稀乙醇的目的是使苯甲酸溶解。
2、近终点时,应轻轻振摇,中和至溶液呈粉红色并持续15秒不退色为准。
长时间振摇由
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影响,红色又消失。
五、报告
(一)苯甲酸的称取量:
W1= w2=
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C=
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V1(ml)= V2(ml)=
(二) 写出苯甲酸的含量测定的计算过程,并判断是否符合药典要求。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液相色谱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重要的色谱方法,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典液相色谱法使用粗粒多孔固定相,装填在大
口径、长玻璃管柱内,流动相仅靠重力流经色谱柱,溶质在固定相的传质、扩散速度极其缓慢,柱入口压力低,仅有低的柱效,分析时间长,气相色
谱原理类似,流动相为气体,只能分离小分子量、低沸点的有机化合物,
配合程序升温可分析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
)弥补了经典液相色谱法和气
相色谱的缺点。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每份样品称重0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每份样品称重0.27克是如何求得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计算公式:pH=(pKa -lgc)/2 = (4.21 +0.74)=2.48。
苯甲酸的化学式是:C6H5COOH,也就是C7H6O2,碳7氢6氧2,这样就可以计算他的分子量了。
中性乙醇溶液:体积分数50%。
量取50ml乙醇(体积分数为95%),加50ml水,混匀,加2滴酚酞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 (NaOH)=0.1mol/L;酚酞指示液:10g/L。
物理性质
苯甲酸是有光泽的、白色的、单斜品薄片状或针状结品。
质轻,无气味或微有类似安息香或苯甲醛的气味。
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易引起咳嗽。
能随水蒸气挥发。
在约
100 ℃时开始升华。
1 g苯甲酸溶于2.3 mL冷乙醇、1.5 mL沸乙醇、4.5 mL氯仿、3 mL乙醚、3 mL丙酮、30 mL四氯化碳、10 mL苯、30 mL二硫化碳、23 mL松节油。
水中溶解度随碱性物质(如硼砂、磷酸三钠)的存在而增加。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的计算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的计算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最近,我们实验室在进行苯甲酸测定实验,该实验主要研究苯甲酸在不同条件
下的测定结果,最终确定其含量占比、物种组成及指标值。
经过多次实验,最终我们获得了表现良好的结果,下面是苯甲酸的测定实验结果。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苯甲酸的含量占比高达95.3%,成分分别为乙醇和乙酸。
此外,它的指标值也十分优异,分别为一水准苯甲酸为123.22、二水准苯甲酸为33.23、三水准苯甲酸为17.42,总结起来,我们实验获得了极为满意的测定结果。
该实验的结果不仅为我们实验室科研提供重要的数据,也为后续的制药药物研
发提供支持和参考。
本次实验结果不仅为苯甲酸的性质和指标值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而且也为苯甲酸在抗菌和抗炎药物中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次实验不仅完成了苯甲酸的科学研究,还拓展了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增
强了我们对苯甲酸的认识,为更好地利用苯甲酸在医学研发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经过这次实验,我们收获了丰硕的结果,更深入地了解了苯甲酸的性质和指标。
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含量的基本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朗伯-比尔定律的正确性。
4. 学会利用标准曲线法对未知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当物质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时,电子会发生跃迁,从而产生特征性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在一定条件下,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c和光程l成正比,即A = εlc,其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
苯甲酸具有特定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其最大吸收峰位于225nm处。
通过测定苯甲酸溶液的吸光度,可计算出其浓度,从而对未知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石英比色皿、移液管、容量瓶、电子天平、玻璃棒等。
2. 试剂:苯甲酸标准品、无水乙醇、蒸馏水、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苯甲酸标准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2. 吸收光谱的绘制:将标准溶液分别置于石英比色皿中,在225nm处测定其吸光度,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
3. 未知样品的测定: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未知样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在225nm处测定其吸光度。
4. 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mg/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 未知样品的定量分析:根据未知样品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找相应的浓度值,即为未知样品中苯甲酸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如图所示。
(此处插入标准曲线图)2. 未知样品的测定:根据实验数据,未知样品的吸光度为0.567,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浓度为1.23mg/L。
3. 结果分析: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含量,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和定量分析,成功计算出未知样品中苯甲酸的浓度为1.23mg/L。
苯甲酸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苯甲酸含量测定实验报告苯甲酸含量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准确测定苯甲酸的含量对于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溶液中苯甲酸的含量,并探究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与试剂准备实验仪器包括容量瓶、滴定管、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溶液。
试剂为稀盐酸、苯甲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 样品制备取一定体积的苯甲酸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使其酸度适中。
3. 酸碱滴定将苯甲酸溶液倒入容量瓶中,并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
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颜色转变为淡粉红色,记录所需的滴定体积。
4. 数据处理根据滴定体积和滴定液的浓度,计算出苯甲酸的含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了苯甲酸溶液的滴定体积为20.5 mL。
根据滴定液的浓度为0.1 mol/L,计算得到苯甲酸的含量为2.05 mmol。
讨论:1.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仪器误差、操作误差和试剂误差。
仪器误差主要来自容量瓶和滴定管的刻度误差,操作误差包括滴定时滴液速度的控制和指示剂的使用量不确定性,试剂误差则来自于试剂浓度的不确定性。
这些误差的累积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偏差。
2. 实验改进方法为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法:- 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如分析天平和自动滴定仪,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 控制滴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误差。
-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 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校准,以提高试剂浓度的准确性。
结论: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溶液中苯甲酸的含量,得到了2.05 mmol的结果。
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可以通过改进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这个实验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了酸碱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也对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含量的实验研究[J]. 化学实验,20XX,(X):XX-XX.。
实验七 饮料中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七 饮料中苯甲酸含量的测定(HPLC 法)一、 实验目的1、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测定苯甲酸和糖精钠含量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的结构及使用方法3、了解饮料中苯甲酸的含量。
二、 实验原理样品加热去除CO 2后,调pH 值至中性,经微孔滤膜过滤后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仪,经反相色谱分离后,用紫外检测器在特定波长(λmax =230nm )下测定被测组分的吸光度,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与标准比较定性和定量。
三、 主要试剂和仪器1、试剂① 甲醇——色谱纯,0.45μm 滤膜过滤② 稀氨水(1:1)——1份氨水+1份去离子水③ 0.02mol/mL 乙酸铵溶液——1.26g 乙酸铵+1000mL 水溶解后,0.45μm 滤膜过滤。
④ 苯甲酸标准贮备液(1mg/mL )——称取苯甲酸0.1000g+1mL2%NaHCO 3,搅拌溶解,加水定容至100ml2、仪器① 高效液相色谱仪(附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Agilent 1100LC② 常规玻璃器皿四、 色谱条件① 色谱柱——YWG —C18 10μm 4.61ID×250mm② 柱温——室温③ 流动相——甲醇:0.02mol/L 乙酸铵=5:95④ 流速——1ml/min⑤ 检测器——UV 230nm⑥ 进样量——20μL五、 测定方法1、样品处理准确吸取饮料样品15.00mL 入烧杯中,水浴加热(微温)去CO 2,冷却后用1:1氨水调pH7(pH 试纸或1%酚酞乙醇溶液指示),加水定容至25ml ,混合均匀后用0.45μm 滤膜过滤备用。
2、标准曲线制备吸取苯甲酸标样(0.1mg/ml )0ml 、2ml 、3ml 、4ml 、5ml ,移入10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进行HPLC 仪分离检测,采用色谱数据处理系统自动绘制峰面积A~苯甲酸含量c (μg )(或根据线形回归方程计算出c (μg ))进行外标法定量计算。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每份样品称重0.27克是如何求得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每份样品称重0.27克是如何求得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测定待测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二、原理
本实验采用滴定法测定苯甲酸含量,滴定溶液为HCl。
在酸性条件下,苯甲酸和HCl 发生酸催化水解反应,生成氢离子和甲酸,具体如下:
C₈H₈O₄+2HCl=2HC1 +C₄H₄O₄
酸性条件下,甲酸和F₂C(氟池试剂)反应生成氯化离子,公式如下:
按照体积定定律,滴定甲酸的过程可概括如下:
三、实验方法
(1)根据样品量来称取恰当的稀硫酸稀释至1000毫升,其中加入样品0.27克,加入3-4片碱性磷酸棉做为指示剂,用定容体称取样品,闭口搅拌均匀;
(2)用全程滴定的方法,滴入比标准硫酸溶液的浓度高1.05倍的硫酸0.1毫升(原料1.05毫升),观察是否有定容体改变或混变,如果有,停止滴定,记录滴数,否则继续滴定,一直到准确的滴数;
(3)取定称取的样品0.27克,根据所滴入硫酸溶液的总体积和硫酸在氯化反应中的体积比计算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四、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滴定施加硫酸直至碱性磷酸棉变色后,最终滴数为9滴,其所施加的硫酸溶液是标准硫酸的1.05倍,即原料1.05毫升。
因此,苯甲酸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含量(苯甲酸)= 样品量(0.27克)/ 总体积(1.05毫升)× 体积比(2/8)
含量(苯甲酸)= 4.2172%
由实验结果得出,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为4.2172%,说明该实验成功进行,所测定的结果满足实验要求。
五、结论
本实验采用滴定法,滴定电解液标准硫酸,测定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最终测定结果为4.2172%。
测定苯甲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使用酸碱滴定仪进行定量分析。
3. 通过实验,掌握苯甲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苯甲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弱酸性。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苯甲酸作为待测物质,通过滴定反应与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根据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出苯甲酸的含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C6H5COOH + NaOH → C6H5COONa + H2O根据反应方程式,1 mol苯甲酸与1 mol氢氧化钠反应。
因此,可以通过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根据苯甲酸的摩尔质量计算出其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碱滴定仪、锥形瓶、滴定管、移液管、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等。
2. 试剂:苯甲酸(分析纯)、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酚酞指示剂、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称取0.2 g苯甲酸于锥形瓶中。
(2)加入10 mL蒸馏水,溶解苯甲酸。
(3)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0 mL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
2. 滴定(1)向锥形瓶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
(2)将滴定管调零,并记录起始读数。
(3)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保持30秒内不褪色,记录终点读数。
3. 计算苯甲酸含量(1)根据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苯甲酸的摩尔数。
(2)根据苯甲酸的摩尔数和摩尔质量,计算苯甲酸的质量。
(3)根据苯甲酸的质量和取样量,计算苯甲酸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苯甲酸样品质量:0.2 g氢氧化钠溶液浓度:0.1 mol/L滴定前读数:15.0 mL滴定后读数:15.5 mL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0.5 mL2. 计算苯甲酸含量苯甲酸的摩尔质量:122.12 g/mol苯甲酸的摩尔数= 0.5 mL × 0.1 mol/L = 0.05 mmol苯甲酸的质量= 0.05 mmol × 122.12 g/mol = 0.0061 g苯甲酸含量= 0.0061 g / 0.2 g × 100% = 3.05%3.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苯甲酸含量为3.05%,与理论值相近,说明实验方法可靠,结果准确。
实验 苯甲酸及其盐类的测定

实验苯甲酸及其盐类的测定一、碱滴定法1、原理样品中的苯甲酸加入氯化钠饱和溶液后,在酸性条件下可用乙醚等有机试剂提取。
蒸去乙醚后溶于中性乙醇中,再用标准碱溶液滴定,求出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2、试剂(1)纯乙醚:将乙醚于蒸馏瓶中置于水浴上蒸馏,截取35℃的馏分。
(2)1:1盐酸溶液。
(3)10%氢氧化钠溶液。
(4)氯化钠饱和溶液。
(5)氯化钠。
(6)95%中性乙醇:在乙醇(95%)中加入数滴酰酞指示剂,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微红色。
(7)酰酞指示剂(1%乙醇溶液)。
(8)0.05M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3、操作步骤称取均匀试样75.0g(精确至0.1g),置于300mL烧杯中,加入7.5g氯化钠,经搅拌使之溶解后,再加70mL氯化钠饱和溶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呈碱性(以石蕊试纸试验),将溶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以氯化钠饱和溶液洗涤烧杯一同移入容量瓶内。
并以氯化钠饱和溶液稀释至刻度,放置2h,并不时摇动之。
过滤,吸取滤液100mL,放入500mL分液漏斗中,加l:1盐酸至呈酸性(以石蕊试纸试验),再加过量3mL,然后相继用50、40、40mL纯乙醚,小心地用旋转方法抽提,每次摇动不少于5min,待静置分层后,将有机层放出,将3次的乙醚抽提液汇集于另一分液漏斗中,用水洗涤之,每次10mL,直至最后的10mL洗液不呈酸性(以石蕊试纸试验)为止。
将乙醚抽提液放入锥形瓶中,于40℃的水浴上回收乙醚(或索氏萃取瓶回收),至剩余少量乙醚,取下,打开瓶口,用风扇吹干。
加入50mL中性乙醇和12mL水,加酚酞指示剂3滴,以0.05M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为止。
4、计算 %1002501441.01⨯⨯⨯=V w CV x式中 x ——样品苯甲酸钠的含量,%;V ——滴定时所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量,mL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w ——样品质量,g ;V 1——参加反应的过滤后试样量,mL ;0.1441——1mmol 氢氧化钠标液相当于苯甲酸钠的量,g 。
食品中苯甲酸的测定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1原理不同样品经提取后,将提取液过滤,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峰面积定量。
2.2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说明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符合GB/T 6682要求。
2.2.1 甲醇:色谱纯。
2.2.2 乙酸铵溶液:称取1.54g乙酸铵,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经微孔滤膜过滤。
2.2.3 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加水至1000mL。
2.2.4 乙酸锌溶液:称取220g乙酸锌[Zn(CH3COO)2·2H2O]溶于少量水中,加入30mL冰醋酸,加水稀释至1000mL。
2.2.5 氨水(1+1):氨水与水等体积混合。
2.2.6 正己烷。
2.2.7 pH4.4乙酸盐缓冲溶液:a)乙酸钠溶液:称取6.80g乙酸钠(CH3COONa·3H2O),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b)乙酸溶液:称取4.3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000mL。
将上述两种溶液按体积比37:63混合,即得pH4.4乙酸盐缓冲溶液。
2.2.8 pH7.2磷酸盐缓冲溶液:a)称取23.88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b)称取9.07g磷酸二氢钾(KH2PO4),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将上述两种磷酸盐溶液按体积比7:3混合,即得pH7.2磷酸盐缓冲液。
2.2.9 标准溶液的配制:a)苯甲酸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0.2360g苯甲酸钠,加水溶解并定容至200mL。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含苯甲酸1.00mg。
b)山梨酸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0.2680g山梨酸钾,加水溶解并定容至200mL。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含山梨酸1.00mg。
c)糖精钠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0.1702g糖精钠(C6H4CONNaSO2)(120℃烘干4h),加水溶解并定容至200mL。
实验一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

精选完整ppt课件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 实验步骤
1.苯甲酸吸收曲线的绘制
吸取苯甲酸贮备液4.00ml,放入50ml容量瓶中, 用0.01mol/L的NaOH溶液定容,摇匀得标准苯甲 酸溶液S(此溶液1ml含8μg苯甲酸)。
测量条件 参比液: 0.01mol/L的NaOH溶液;测 量波长:210、215、218、220、222、224、225、 226、228、230、235、240nm。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
一 实验目的
学习运用标准对比法求样品含量 掌握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二 实验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苯甲酸形成苯甲酸盐, 对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其吸收光谱的 最大吸收波长在225nm。可采用紫外分 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光 谱并进行定量分析。
作图统一用Excel格式并打印粘帖
精选完整ppt课件
10
4、使用比色皿时, 还应特别注意通光方向。一般比色皿 的毛玻璃面上都刻有箭头, 或在透光面上蚀刻有标记, 以供 使用者辨认通光方向。 5、不能把装有溶液的比色皿放在仪器上以防止溅湿仪器。
6、比色皿在使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收好。
精选完整ppt课件
8
实验课要求
穿白大褂,带笔记本记录数据 严肃认真操作实验,严禁大声喧哗 实验前后把仪器清洗干净并放回原位置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苯甲酸 的紫外吸收曲线。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2. 标准对比法测定样品液苯甲酸的含量
取10.00ml样品液,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 0.01mol/L的NaOH溶液定容,摇匀得稀释好的 样品液X。
在上述曲线中找出最大吸收波长,以此作测定波 长。以0.01mol/L的NaOH溶液为参比液。在完 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出稀释好的样品液X的吸光度 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引言:
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香料等领域。
因此,准确测定苯甲酸的含量对于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并探讨实验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 校准0.1 mol/L NaOH溶液的浓度。
- 准备苯甲酸样品溶液,确保浓度适中,以避免过度稀释或浓缩。
2. 酸碱滴定法测定:
- 取一定量苯甲酸样品溶液,加入适量酚酞指示剂。
- 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苯甲酸溶液,直至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淡红色。
-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V1。
3. 结果计算:
- 根据反应方程式,苯甲酸和NaOH的摩尔比为1:1,根据滴定结果计算苯甲酸的摩尔浓度。
- 根据苯甲酸的摩尔浓度和样品溶液的体积,计算苯甲酸的质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
本次实验共进行了三次测定,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1:V1 = 12.5 mL
实验2:V1 = 12.3 mL
实验3:V1 = 12.4 mL
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得到苯甲酸的摩尔浓度分别为:
实验1:0.1 mol/L
实验2:0.1016 mol/L
实验3:0.1008 mol/L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苯甲酸的平均摩尔浓度为0.1008 mol/L。
根据苯甲酸的摩
尔浓度和样品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得到苯甲酸的质量。
假设样品溶液体积为
50 mL,则苯甲酸的质量为0.1008 mol/L × 0.050 L = 0.00504 mol。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
1. 实验重复性:通过进行多次实验测定,可以计算得到苯甲酸的平均摩尔浓度,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2. 滴定剂的浓度校准:在实验前,对NaOH溶液的浓度进行校准,以确保滴定
剂的准确性。
3. 指示剂的选择:酚酞指示剂在酸碱滴定中具有良好的指示性能,能够准确地
指示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
结论:
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我们得到了苯甲酸的平均摩尔浓度为
0.1008 mol/L,苯甲酸的质量为0.00504 mol。
实验结果表明,酸碱滴定法是一
种准确可靠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苯甲酸的含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
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探讨了实验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苯甲酸的含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和方法,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