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通用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 让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计算公式,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现象,深入理解大气压强的特点。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大气压强的概念2. 大气压强的计算公式3. 大气压强的特点4. 实验操作:马德堡半球实验、水银气压计的使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气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大气压强的特点。

(3)实验操作:马德堡半球实验、水银气压计的使用。

2.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的概念和特点。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作用。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工作等,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的存在。

2. 知识讲解: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特点。

3. 实验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

4. 实验操作:水银气压计的使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5. 案例分析:分析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登山等。

6. 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大气压强相关的问题。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8. 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实例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作用。

2. 实验教学:利用实验设备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和特点。

3. 案例分析:提供典型例子,让学生学会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压强初中物理教案篇1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中,大气压强和浮力中尤其是浮力,新课标要求的要求难度有所降低,这是新教材考虑到初中生思维特点的一个体现。

对于大气压强要求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但流体压强是新增内容,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本节课中力图通过对大量的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流体压强的知识,并会利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而对于浮力,要求学生会用弹簧测力计去测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帮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

二、复习目标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知道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会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知道和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并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教育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算大气压的值、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难点:用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多媒体、塑料吸盘、注射器、细尼龙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装水的水槽、烧杯、热水、冷水和纸片等。

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复习相关知识,看听课笔记,对大气压、流体的压强及浮力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对这些知识有大概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压强初中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大气压强》教案(精选8篇)

《大气压强》教案(精选8篇)

《大气压强》教案(精选8篇)《大气压强》教案篇1“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发觉法”“做中学”“思中学”“说中学”“练中学”是新课改中常见的词汇,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其内在的宗旨都是自主、合作、探究,都是为了实现课堂互动,让同学欢乐学习、学会学习。

由于水银对人体有害,“大气压强”一节的试验多为讲解试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应当怎样把握教材,实现师生互助,达到教学目标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对于本节的教学,对同学提出课前预习要求:1.依据课文的描述,做一做皮碗试验和水杯试验,初步体会试验原理、产生问题;2.观看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

课堂上,我将其分为四部曲:一、课题的引入──设置问题、激发爱好;二、问题的探究──得出概念、试验测量;三、问题的拓展──联系实际、深化研讨;四、总结和归纳──形成结论、体会方法。

详细的处理方法:一、课题的引入──设置问题、激发爱好同学们在家里做了试验,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想法?(大约2分钟的发言时间)老师对讲得好的进行表扬,对讲得不怎么好的进行鼓舞,调动乐观性。

二、问题的探究──得出概念、试验测量(一)大气压强概念的得出1.同学做皮碗试验(如图1),思索是什么力气吊起了钩码?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缘由:除了皮碗和钩码,就只有空气!这个力气肯定来自空气。

那为什么要挤压皮碗呢?同学会谈许多的想法,然后老师进行动画分析讲解(图2),得出a中大气对皮碗有向上的压力f;b中大气对皮碗有向右的压力f,在f的作用下,玻璃和皮碗间产生一个摩擦力f,f等于皮碗和钩码的重,从而得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2.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还有哪些实例?鼓舞同学发言,确定同学的发言后,请两位同学分别演示书上的“水杯试验”和“鸡蛋试验”,再一次分析缘由。

3.老师指出: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许多,但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马德堡半球试验。

通过多媒体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试验,然后请同学上台演示,同学踊跃争取动手,此时,可趁机提问:①怎么做这个试验?②为什么要将里面的空气抽掉?试验完毕后,再请同学讲讲: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力气?说明白什么?鼓舞同学勇于探究,科学求证,大胆实践。

大气压强的教案(优质15篇)

大气压强的教案(优质15篇)

大气压强的教案(优质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大气压强的教案(优质15篇)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 让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大气压强的概念2. 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3. 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气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气球等。

2. 教学课件:大气压强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3. 教学素材:关于大气压强的实例和问题。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1. 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含义。

2. 介绍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大气压强的方法。

【实例分析】1. 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与大气压强相关的实例。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实验演示】1. 演示大气压强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2. 强调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大气压强的历史发展。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大气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精选篇1)一、地位和作用: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力”作必要的准备。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

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了悬念。

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我采用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上册《大气压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上册《大气压强》教案、教学设计
4.拓展阅读:
-阅读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科普文章或视频,了解大气压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领域,撰写一篇阅读笔记。
5.课堂反馈:
-学生需在作业中反映出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对实验操作的感受,以及对小组讨论的评价。
作业提交时间: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在下次课前提交,探究作业和拓展阅读在课程结束后一周内提交。
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作业的完成质量、思考深度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同时,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上册《大气压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大气压强的单位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气温等因素的关系,能够解释生活中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现象。
3.掌握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托里拆利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
2.大气压强的单位及计算方法
讲解大气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大气压强。
3.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气温的关系
介绍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气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
4.托里拆利实验
讲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过程中大气压强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大气压强பைடு நூலகம்海拔高度、气温的关系,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2.实践作业:
-在家里尝试完成覆杯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一次户外活动,如爬山或去海边,观察并记录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或气温的关系,以照片和文字形式提交。
3.探究作业: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共7篇)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共7篇)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大气压强一、教学目标:1.体验大气压强的现象。

2.探求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积极的探究精神。

二、教具准备:学生四人一组,分别自带熟鸡蛋一个,矿泉水一瓶,钉子一个,玻璃杯一只,小水桶一个;实验室准备:吸钩若干,广口瓶,小茶壶一个,水槽,胶皮管,酒精棉,火柴,试管,玻璃皿等。

三、教学实录: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都知道,人生活在大气中。

那么,大气有哪些特征呢?生:大气有质量,大气有密度,大气有压强……师:大气有压强吗?如果有,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为什么一点感觉也没有呢?(点评:新颖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说明:学生分组做以下实验:(1)用吸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2)“覆杯”实验;(3)“瓶口吞鸡蛋”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实验”。

如可以将吸钩上下拉,斜着拉,看能不能拉开;可以将装满水的杯侧放,再观察水还会不会流出来;不装满水,再观察水会不会流出来。

)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气体到底有没有压强?气体如果有压强,那么气体的压强有哪些特点?生:气体有压强。

生(A):将两个吸钩放在一起,不挤压,很容易拉开;挤出里面的空气后,用很大劲拉也拉不开。

说明外面大气存在压力,所以拉不开。

生(B):将玻璃杯倒满水,用硬纸片压在杯口,倒过来水和纸片都不往下掉。

说明外面有大气压力“托住”纸片,所以纸片掉不下来。

生(C):给广口瓶加热,冷却后,瓶口的鸡蛋会自然被吞进去。

这是因为外面的气体压强大于里面的气体压强,把鸡蛋压进瓶中。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大气存在着压强?生:将一摞书放在气球上,往气球里吹气,气球就能顶起书;吸盒装饮料时,纸盒会变形;还有拔火罐……(点评:学生举的例子越多越好,旨在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师:大气压强有什么特点?生:和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优秀6篇)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优秀6篇)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3篇(大气压强的教案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3篇(大气压强的教案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3篇(大气压强的教案设计)下面是收集的《大气压强》教学设计3篇(大气压强的教案设计),以供借鉴。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课时)一、内容及其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大气压强指的是大气压强的验证、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大气压强其核心是大气压强的测量,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以实验为基础。

分析内容。

学生已经学过压强以及液体压强,本节课的内容大气压强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压力有密切的联系以及与流体的压强有重要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承上起下的地位,并有重要的作用,是本学科压强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大气压强的测量,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实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和等效替代法。

四、教具:广口瓶、鸡蛋、火柴、酒精棉球、皮碗、矿泉水瓶、水杯、纸板、水、红色水、玻璃管、烧杯。

五、教学过程一、课题的引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覆杯实验和饮料瓶变形实验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看过魔术表演吗?喜欢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两个小魔术,大家一定仔细看,观察我是怎么做的,记住你看到的现象。

(演示实验)瓶吞鸡蛋和覆杯实验。

鸡蛋放在瓶口,进不去,老师用手向下压,还是进不去,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进瓶中,鸡蛋置瓶口后顺利进入小口径的瓶中;将纸片盖在空瓶口,倒置,放手后纸片掉落,将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迅速倒置后放开手水不流出------这两个奇特的现象马上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引入新课。

大气的压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大气的压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大气的压强——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掌握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3.学会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与高度的关系。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教具:气压计、气球、吸盘、注射器等。

2.实验材料:水、酒精、烧杯、温度计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大气压强吗?谁知道大气压强是如何产生的?(2)引导学生回顾气压的概念,讲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1.实验一:使用气球和吸盘,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1)将气球吹满气,让学生尝试将气球压扁。

(2)将吸盘按在气球上,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

2.实验二:使用注射器,探究大气压强的大小。

(1)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出,观察注射器内水的上升情况。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三、讲解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气压计的刻度,了解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2.讲解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与高度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大气压强是如何产生的?它与高度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大气压强?二、大气压强的测量1.讲解气压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验探究: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1.实验设计:在不同高度处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大气压强,并通过实验探究了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五、课后作业1.复习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与高度的关系。

教案示例·大气的压强

教案示例·大气的压强

教案示例·大气的压强教案示例·大气的压强(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案示例大气的压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案示例·大气的压强篇1教学要求:1.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事例.2.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教具:橡皮碗一对,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水.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现在我们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先请同学们看两个实验.演示课本图11—2、11—3实验.演示前说明做法.让学生讨论:什么原因使两个皮碗紧贴在一起拉不开呢?什么原因使硬纸片不掉下来呢?二、大气压强分析上面实验中现象的原因.皮碗周围只有空气,没有别的物体,把皮碗紧压在一起的力,只能是空气产生的.向上托住硬纸片不掉下来的力,也只能是空气产生的.上面的实验证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人们很早就对大气压强进行研究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讨论原因.讲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板书:一、大气的压强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三、大气压强有多大1.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很大.2.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边做边讲.让学生注意观察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里后,水银柱的变化:先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下降,这时水银柱高约760mm.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1)水银柱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2)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水银柱不落下来?教师解释水银柱不落下来的原因.这个实验表明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3.大气压强的值引导学生回忆前章学过的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讨论如何计算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ρgh=13.6kg/m3×9.8N/kg×0.76m=1.01×105Pa.用比喻使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大小:人的手掌面积约为50cm2,作用在手掌上的大气压力约等于 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50kg的同学站在手上.可见压力是很大的.板书:2.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Pa.讨论:大气压强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如果把玻璃管内的水银换成水,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水银密度是水的13.6倍,所以水柱的高度应为水银柱高的13.6倍,13.6×760mm≈10m.即大气压强约等于10m高(三层楼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抽水机为什么只能把水抽到10m.讨论:大气压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瘪?四、讨论“想想议议”.先猜后演示.再讨论原因,教师归纳、解释.五、布置作业1.课本中本节练习题1、2.2.课本中本章后的习题3.3.阅读章后的“大气压发现的历史”.教案示例·大气的压强篇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大气压强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大气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解释大气压强的形成原理。

2. 如何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大气压强。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1. 引入问题: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山顶上的空气较薄,而海平面上的空气较厚?2.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山和海的高度差异,引发学生好奇心。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形成原理:根据大气重力作用,地表上的空气向上逐渐减少,从而形成大气压强。

2. 呈现大气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力/面积,即P = F/A。

解释公式中的各个参数的含义。

步骤三:计算实践(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大气压强。

例如:某地的面积为10平方米,承受的力为50牛,求该地的大气压强。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步骤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大气压强的应用领域进行讨论,如气象预测、气压计的使用等。

2. 鼓励学生举一些实际例子,展示大气压强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影响。

步骤五: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2. 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归纳结果。

五、教学资源与评估:1. 教学资源:- 图片或实物展示山和海的高度差异。

- 计算大气压强的实际问题。

- 拓展应用相关资料。

2. 教学评估:-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解答问题的准确度等。

- 学生在小组汇报中的表现。

-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考察学生对大气压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大气压强为主题,撰写一篇有关大气压强的小论文,需包含大气压强的形成原理、计算公式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初中气压教案

初中气压教案

初中气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单位和大小的认识。

2. 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3. 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应用。

教学重点:1. 大气压强的概念、单位和大小的认识。

2.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3.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气压计、马德堡半球、塑料吸盘、悬空塑料管、吸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压强?若有,能否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大气压强。

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15分钟)1. 教师演示塑料吸盘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现象。

2. 学生尝试用吸管吸饮料,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以上实验说明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

三、大气压强的测量(15分钟)1. 教师介绍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3.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单位和大小。

四、大气压强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展示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如抽水机、吸盘等。

2. 学生举例说明大气压强的应用。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 使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难点: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利用公式讲解法,让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

3. 运用实例分析法,帮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大气压强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准备大气压强计算的练习题。

3. 准备与大气压强相关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压强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讲解大气压强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3. 教授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讲解大气压强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4.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些实际问题中的大气压强。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一些有关大气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实验环节: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大气压强的实验,增强学生对大气压强的直观认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如海拔高度对大气压强的影响。

2. 介绍大气压强的应用领域,如气象学、工程学等。

3.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工具,如气压计。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关于大气压强的疑问。

2.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3. 展示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互相评价和学习。

八、教学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通用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通用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大气压强》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大气压强的定义、产生原因、测量方法、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以及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和测量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覆杯实验装置、抽气机、气球等。

学具:每组一个气压计、覆杯实验装置、气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覆杯实验,引发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2)介绍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气压计的使用。

(3)分析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如海拔、温度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讲解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抽气机、气球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动手操作气压计,测量教室内不同位置的大气压强,观察并记录数据。

(2)进行覆杯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4. 例题讲解:(1)计算题:根据气压计的读数,计算教室内的气压值。

(2)应用题:分析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抽气机的工作原理。

5. 随堂练习:(1)填空题:大气压强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2)选择题:气压计的测量原理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测量方法。

2.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3. 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2)简述大气压强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3)举例说明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大气层对地面产生的压力。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2,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3,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4,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基础。

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接着又安排了把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金属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开,以及木球与弹簧片碰撞两个实验,来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安排在下一章讲,在这里没有涉及。

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法建议注重实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实验到观察麦克斯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观察物理现象,清楚具体的过程,从速度变化、高度变化到能量变化,学生能从能量变化中知道能量的转化。

课本实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应当帮助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教学中注意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注重分析实例,例如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

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学生养成画图帮助分析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分析转化过程。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1,实验引课观察滚摆实验,用板图帮助分析。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四、教学方法(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体操作演示。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用一次性注射器做试验,把进气口密封后,拉注射器时很费力。

再一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1(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斯卡,它相当于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二)教具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银、汽水瓶、皮碗、米尺、啤酒瓶。

学生用:皮碗(每二位学生一对)。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

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2.讲述: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阅读课文前面的“?”和图11—1。

读后问:大家阅读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

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2.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3.讲述: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教师板书这句话)。

4.讲述:刚才同学们所做的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抽出金属半球内空气(或挤压出皮碗内的空气),两个金属半球(或两个皮碗)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因而很难把它们拉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通用中学物理《大气压强》教案通用1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中,大气压强和浮力中尤其是浮力,新课标要求的要求难度有所降低,这是新教材考虑到中学生思维特点的一个表达。

对于大气压强要求同学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但流体压强是新增内容,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亲密相关。

本节课中力图通过对大量的事例的分析,援助同学坚固掌控流体压强的知识,并会利用这些知识来说明一些实际问题,而对于浮力,要求同学会用弹簧测力计去测浮力的大小,通过试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盼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援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

二、复习目标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知道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会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知道和掌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并通过试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4、培育同学设计试验、动手试验的技能,分析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技能,并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教育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算大气压的值、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难点:用试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多媒体、塑料吸盘、注射器、细尼龙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装水的水槽、烧杯、热水、冷水和纸片等。

五、课前预备要求同学课前自己复习相关知识,看听课笔记,对大气压、流体的压强及浮力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对这些知识有大略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中学物理《大气压强》教案通用2一、地位和作用:“大气的压强”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力”作须要的预备。

本节内容是在同学比较娴熟掌控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

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按部就班的,因此符合初二同学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结合同学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缘由。

3.会用大气压强说明简约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试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

技能目标:培育同学试验、观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进展同学的思维,培育同学从试验讨论思索获得知识的技能。

思想目标:让同学掌控由试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立场。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同学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试验,使同学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试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约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同学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试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课本以马德堡半球试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117中已说明缘由,对部分预习过的同学来说,已经失去神奇感,没有了悬念。

假如老师以此试验引入,这部分同学满意于已有的答案,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留意力。

因此我采纳取硬币的思索题,由于同学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索,却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新奇心更大,观测试验更认真、仔细。

五、教学方法:演示试验、同学试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着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让同学参加探究,老师因势利导。

六、教学过程安排: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一些主要环节采用了以下安排:1.试验引入新课〔约5分钟〕①. 出示思索题:把一块硬币放在平底大盘里,倒上红墨水,刚好埋没硬币,请同学们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

然后让同学争论,此时气氛活跃,同学得出各种结论,老师不作说明,让同学观测。

演示: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币四周的盘子里,试验效果明显,水全被吸入杯子,同学一片惊异、新奇,这就快速抓住了同学的留意力。

②.纸片托水试验:先空杯,再装水,两次试验结果不一样,缘由是什么?此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同学思索,过渡到本节的学习。

2.大气压强〔约15分钟〕①. 讲解并描述大气压强的定义。

②.气体与液体类比找出大气压强产生的缘由以及大气压的方向。

液体压强产生的缘由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气体也受到重力,因此气体也能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淌性,因此液体压118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气体同样具有流淌性,所以气体压强的方向也向各个方向。

③ .演示纸片托水试验,旋转不同的方向,证明大气压的方向也是向各个方向的。

④.马德堡半球试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做好演示试验。

首先让同学阅读课文问号,然后师生共同演示马德堡半球试验〔由于试验室的马德堡半球简单漏气,师生共同参加,有利于老师掌握场面〕。

接着,师生共同分析此试验的作用:首次证明白大气压强的存在。

最末,引导同学分析马德堡半球很难打开的缘由。

⑤.同学试验: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试验。

提问同学试验时的感觉,以及此试验证明白什么问题。

通过演示试验和同学试验,充分发挥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因此同学积极思索,乐于接受知识。

为了加深同学对大气压强存在的认识,此时再看一段录象。

⑥.录象演示瓶子吃鸡蛋的试验〔即课本图11-4〕。

启发同学此试验证明白什么?教学进行到这里,同学已经完全接受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这时老师趁机引导,转入大气压大小的教学。

3.大气压的大小〔约15分钟〕由纸片托水试验,知道大气压可支持水柱,换用量筒,发觉大气压可支持一量筒水,那么究竟大气压可支持多少水柱,历史上有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做试验,发觉玻璃管仍充斥水,还是没测出大气压的值,说明用水测大气压不方便。

此时,引导同学由P=ρgh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银来试验,引出托里拆利试验。

①. 介绍试验装置。

②. 模拟操作过程。

③. 录象演示操作过程。

119④.分析:为什么大气压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银柱?假如玻璃管上端有进气口,将会涌现什么结果?⑤.演示〔用水类比〕: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装满水,用一手堵住一端的开口,从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让同学观测水柱。

然后把手渐渐松开,让同学观测哪段水柱由大气压强支持。

通过此试验,同学很简单接受哪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支持的,因此可得出:P大气=ρ水银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05帕。

⑥.讲解并描述大气压1.01×105帕的物理意义。

同时提问同学大气压很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房子不会被压垮。

4.大气压强的应用〔约8分钟〕①.说明取硬币的试验。

②.演示喷泉试验,让同学说明。

本节第一个试验引起同学极大的爱好,此时同学已经知道为什么。

但是物理语言的驾驭技能还比较差,此时老师引导同学抓住问题的关键,规范这类简答题的答法。

喷泉试验,让同学自己解答。

5.小结和作业〔约2分钟〕回顾讲解的知识点、讨论问题的方法,让同学体会试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

中学物理《大气压强》教案通用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测、试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约描述托里拆利试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改变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试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试验的测量原理,掌控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通过试验观测和思索,培育仔细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立场。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同学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

但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简单被人们忽视。

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试验和生活实例让同学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同学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试验加深或订正同学的认识。

用大气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同学来说难度也比较大。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同学身边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同学运用知识的技能和规范表达的技能。

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

教学中,可以采纳播放托里拆利试验视频的方式,使同学形成直观的认识。

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重点: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三、教学策略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生活实例使同学感受大气压的确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培育同学观测现象和分析问题的技能,认识试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其基本教学思路是──由同学设计试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培育同学的动手技能,激发同学的求知欲,而后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对试验的观测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加强同学对大气压知识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预备多媒体课件、一只空杯、吸盘两个、饮料瓶、水、大小试管等。

中学物理《大气压强》教案通用4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气压强,会计算一个大气压强的大小。

2、通过试验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并理解生活中人们对大气压强的运用,提升规律思维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

3、将生活与物理学科联系,提升学习物理的爱好,养成动手和仔细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测量的原理。

理解托里拆利试验原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试验:表演魔术“能飞的液体”。

用杯子盛满一杯水,将塑料片盖在水杯子上,将杯子翻转,杯口朝下,杯中水悬空在杯中。

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不会落下,什么力托住了水?大气是否和液体一样也能产生压强呢?让同学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环节二:新课讲授1、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贴在墙上的粘钩受到压力为什么不脱落?鼓舞同学大胆思索,猜想各种缘由。

猜想一:用力挤压粘钩使得粘钩粘住不会下落。

猜想二:粘钩上沾水,使得粘性增加,粘钩不会下落。

猜想三:大气压力压住粘钩,使其无法下落。

再由老师做出猜想验证的范例:假如大气压强是使粘钩不掉落的缘由,运用逆向思维,设计试验,假如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空气通过小孔进入吸盘和光滑的墙面之间,内外压强相等,吸盘便不会再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同样,组织同学思索,假如在倒置的水杯杯底开一个小洞,杯中的水是否还能悬空?从而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