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帧封装格式

合集下载

以太网帧格式总结

以太网帧格式总结

以太网首部28字节ARP 数据包E T H _D S CE T H _S R C帧类型硬件类型协议类型硬件地址长度 协议地址长度OP 发送方以太网地址 发送方以太网IP 地址 接收方以太网地址 接收方IP 地址6 6 2 2 2 1 1 2 64 6 4 目的MAC 地址 (0xff BoardCast)源MAC 地址 ARP:0x0806 IP:0x0800 PPPoE:0x8864 硬件接口类型对于以太网MAC 为1 映射的协议地址类型。

IP 地址:0x08006 4ARP 数据包类型1:ARP_Request2:ARP_Acknowledge 3:RARP_Request4:RARP_AcknowledgeIP首部版本号 (4位) 首部长度 (4位)服务类型(TOS) (8位)总长度 (16位)标识(16位) 标志 (3位) 分片偏移量 (13位) 生存时间(TTL) (8位)协议 (8位)首部校验和 (16位)源IP地址(32位) 目的IP地址(32位) 选项字段(若存在)数据区数据报规定了首部的格式,却没有规定其后数据的格式,所以IP数据报可以用来运输任意类型的数据。

1、版本号 IPv4---4IPv6---62、首部长度 字为单位 该字段最大值15(15*4=60byte)。

3、服务类型 (Type of Service,TOS)当前IP数据报急需的服务类型:最小延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最小费 用等。

路由在转发时根据该字段选择最合理路径。

4、总长度 MTU限制5、16位标识字段用于标识IP层发送出去的每一份IP数据报,分片中用。

6、3位标志字段。

1:保留。

2:不分片位。

3:更多分片位。

7、13位偏移字段8、生存时间:该IP数据报最多能转发的次数。

9、协议:IP数据报上层来源。

1:ICMP。

2:IGMP。

6:TCP。

17:UDP。

10、首部校验:只针对IP首部校验。

16bits 16bits UDP首部 源端口号 目的端口号 总长度 校验和UDP数据区 数据区常见的TCP熟知端口: 熟知端口 协议 说明 0 ———— 保留7 Echo 报文回送服务器端口 20 FTP-DATA 文件传送协议(数据) 21 FTP 文件传送协议 23 TELNET 终端连接 25 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53 DNS 域名服务器 80 HTTP 万维网服务器 110 POP3 邮局协议版本3 1080 SOCKS代理服务器协议URG 首部中的紧急指针字段有效 ACK 首部中的确认序号字段有效 PSH 推送数据 RST 连接复位SYN 发起连接,同步序号 FIN 终止连接0 16 31TCP 首部源端口号(16位)目的端口号(16位) 序号(32位) 确认序号(32位)首部长度 (4位)保留 (6位)U R GA C K P S H R S T S Y N F I N窗口大小(16) 校验和(16位)紧急指针(16位) 选项和填充(如果有)TCP 数据区数据区。

以太网帧格式

以太网帧格式

以太网帧格式详解:Etherne II报头8 目标地址6 源地址6 以太类型2 有效负载46-1500 帧检验序列4 报头:8个字节,前7个0,1交替的字节(10101010)用来同步接收站,一个1010101011字节指出帧的开始位置。

报头提供接收器同步和帧定界服务。

目标地址:6个字节,单播、多播或者广播。

单播地址也叫个人、物理、硬件或MAC地址。

广播地址全为1,0xFF FF FF FF。

源地址:6个字节。

指出发送节点的单点广播地址。

以太网类型:2个字节,用来指出以太网帧内所含的上层协议。

即帧格式的协议标识符。

对于IP报文来说,该字段值是0x0800。

对于ARP信息来说,以太类型字段的值是0x0806。

有效负载:由一个上层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构成。

可以发送的最大有效负载是1500字节。

由于以太网的冲突检测特性,有效负载至少是46个字节。

如果上层协议数据单元长度少于46个字节,必须增补到46个字节。

帧检验序列:4个字节。

验证比特完整性。

IEEE 802.3根据IEEE802.2 和802.3标准创建的,由一个IEEE802.3报头和报尾以及一个802.2LLC报头组成。

报头7 起始限定符1 目标地址6(2)源地址6(2)长度2 DSAP1 SSAP1 控件2 有效负载3 帧检验序列4-----------802.3报头--------------§---802.2报头----§ §-802.3报尾-§IEEE802.3报头和报尾报头:7个字节,同步接收站。

位序列10101010起始限定符:1个字节,帧开始位置的位序列10101011。

报头+起始限定符=Ethernet II的报头目标地址:同Ethernet II。

也可以为2个字节,很少用。

源地址:同Ethernet II。

也可以为2个字节,很少用。

长度:2个字节。

帧检验序列:4个字节。

IEEE802.2 LLC报头DSAP:1个字节,指出帧的目标节点的上层协议。

以太网帧格式、IP报文格式、TCPUDP报文格式

以太网帧格式、IP报文格式、TCPUDP报文格式

以太⽹帧格式、IP报⽂格式、TCPUDP报⽂格式1、ISO开放系统有以下⼏层:7应⽤层6表⽰层5会话层4传输层3⽹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2、TCP/IP ⽹络协议栈分为应⽤层(Application)、传输层(Transport)、⽹络层(Network)和链路层(Link)四层。

通信过程中,每层协议都要加上⼀个数据⾸部(header),称为封装(Encapsulation),如下图所⽰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

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部,最后将应⽤层数据交给应⽤程序处理。

其实在链路层之下还有物理层,指的是电信号的传递⽅式,⽐如现在以太⽹通⽤的⽹线(双绞线)、早期以太⽹采⽤的的同轴电缆(现在主要⽤于有线电视)、光纤等都属于物理层的概念。

3、集线器(Hub)是⼯作在物理层的⽹络设备,⽤于双绞线的连接和信号中继(将已衰减的信号再次放⼤使之传得更远)。

交换机是⼯作在链路层的⽹络设备,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络之间转发数据帧(⽐如⼗兆以太⽹和百兆以太⽹之间、以太⽹和令牌环⽹之间),由于不同链路层的帧格式不同,交换机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链路层⾸部重新封装之后再转发。

路由器是⼯作在第三层的⽹络设备,同时兼有交换机的功能,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接⼝之间转发数据包,因此路由器需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络层和链路层两层⾸部并重新封装。

4、⽹络层的IP 协议是构成Internet 的基础。

IP 协议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丢失,可靠性可以在上层协议或应⽤程序中提供⽀持。

传输层可选择TCP 或UDP 协议。

TCP 是⼀种⾯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有点像打电话,双⽅拿起电话互通⾝份之后就建⽴了连接,然后说话就⾏了,这边说的话那边保证听得到,并且是按说话的顺序听到的,说完话挂机断开连接。

以太网帧的2种格式

以太网帧的2种格式

以太网帧与‎i eee ‎802.3‎帧分类:‎prot‎o col ‎2009-‎11-04‎17:5‎0 125‎8人阅读‎评论(0)‎收藏举‎报sap‎c isco‎网络hea‎d erac‎c essa‎p ple‎h ttp:‎//zhi‎d ao.b‎a idu.‎c om/q‎u esti‎o n/93‎56750‎1.htm‎lhtt‎p://b‎l og.c‎s dn.n‎e t/wz‎w200/‎a rchi‎v e/20‎09/07‎/23/4‎37305‎6.asp‎x浅‎谈以太网帧‎格式‎‎‎‎‎‎‎‎一、‎E ther‎n et帧格‎式的发展‎198‎0 DEC‎,Inte‎l,Xer‎o x制订了‎E ther‎n et I‎的标准‎1982 ‎D EC,I‎n tel,‎X erox‎又制订了E‎h tern‎e t II‎的标准‎1982 ‎I EEE开‎始研究Et‎h erne‎t的国际标‎准802.‎319‎83 迫不‎及待的No‎v ell基‎于IEEE‎的802.‎3的原始版‎开发了专用‎的Ethe‎r net帧‎格式1‎985 I‎E EE推出‎I EEE ‎802.3‎规范,后来‎为解决Et‎h erne‎t II与8‎02.3帧‎格式的兼容‎问题, 推‎出折衷的E‎t hern‎e t SN‎A P格式‎(其中‎早期的Et‎h erne‎t I已经‎完全被其他‎帧格式取代‎了 ,所以‎现在Eth‎e rnet‎只能见到后‎面几种Et‎h erne‎t的帧格式‎,现在大‎部分的网络‎设备都支持‎这几种Et‎h erne‎t的帧格式‎,如:c‎i sco的‎路由器再设‎定Ethe‎r net接‎口时可以指‎定不同的以‎太网的帧格‎式:arp‎a,sap‎,snap‎,nove‎l l-et‎h er) ‎二.各‎种不同的帧‎格式下‎面介绍一下‎各个帧格式‎1.‎E ther‎n et I‎I就是‎D IX以太‎网联盟推出‎的。

学习理解一下帧的封装格式

学习理解一下帧的封装格式

习理解一下帧的封装格式:需要注意的是,区别两种帧封装格式:802标准帧和以太网帧1,在802标准定义的帧格式中,长度字段是指它后续数据的字节长度,但不包括C R C检验码。

RFC 1042(IEEE 802)2,RFC 894(以太网)所以,以太网帧报头为目的地址6+源地址6+类型2+CRC 4=18bytes而802帧没有CRC,所以为14bytes。

Sniffer采用的是802帧为14bytes 转载文章:MTU: Maxitum Transmission Unit 最大传输单元MSS: Maxitum Segment Size 最大分段大小由于以太网EthernetII最大的数据帧是1518Bytes这样,刨去以太网帧的帧头(DMAC目的地址MAC48bit=6Bytes+SMAC源MAC地址48bit=6Byte s+Type域2bytes)14Bytes和帧尾CRC校验部分4Bytes(这个部门有时候大家也把它叫做FCS),那么剩下承载上层协议的地方也就是Data域最大就只能有1500Bytes. 这个值我们就把它称之为MTU。

以太网的MTU是1500,再减去PPP的包头包尾的开销(8Bytes),就变成1 492。

MSS就是TCP数据包每次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分段。

为了达到最佳的传输效能TCP协议在建立连接的时候通常要协商双方的MSS值,这个值TCP协议在实现的时候往往用MTU值代替(需要减去IP数据包包头的大小20Bytes和TCP数据段的包头20Bytes)所以往往MSS为1460。

通讯双方会根据双方提供的MSS值得最小值确定为这次连接的最大MSS值。

先说说这MTU最大传输单元,这个最大传输单元实际上和链路层协议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先仔细回忆一下EthernetII帧的结构DMAC+SMAC+Type+ Data+CRC。

由于以太网传输电气方面的限制,每个以太网帧都有最小的大小6 4bytes,最大不能超过1518bytes,对于小于或者大于这个限制的以太网帧我们都可以视之为错误的数据帧,一般的以太网转发设备会丢弃这些数据帧。

以太帧封装格式

以太帧封装格式

以太帧封装格式介绍以太帧封装格式是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数据帧封装格式之一。

在以太网的通信中,数据被分割成固定大小的帧,每个帧包含了源地址、目的地址、帧类型等信息。

以太帧封装格式定义了帧中各部分的格式和排列,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正确地解析和处理数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以太帧封装格式的结构和应用。

以太帧封装格式的结构以太帧封装格式包含了以下几个字段:1.前导码(Preamble):一个7字节长的字段,用于同步接收方的时钟。

它由连续的0和1组成,以告知接收方数据的开始和结束。

2.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一个6字节长的字段,指示了帧的接收目标。

3.源地址(Source Address):一个6字节长的字段,指示了帧的发送源。

4.长度/类型(Length/Type):一个2字节长的字段,用于指示数据部分的长度或类型。

5.数据(Data):一个46-1500字节长的字段,用于携带实际数据。

6.填充(Pad):为了满足最小帧长度而添加的填充数据。

7.帧校验序列(FCS):一个4字节长的字段,用于检测帧中传输错误。

以太帧封装格式的传输流程以太帧封装格式在网络中的传输流程如下:1.发送方将待传输的数据根据以太帧封装格式进行封装,包括设置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类型等字段的值。

2.发送方将封装好的帧通过物理介质发送给接收方。

3.接收方通过物理介质接收到帧后,根据以太帧封装格式进行解封,提取出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类型等字段的值。

4.接收方根据解封得到的目的地址判断帧是否为自己的数据。

若是,则继续处理;否则,丢弃该帧。

5.接收方根据解封得到的长度/类型字段的值,将数据部分提取出来,进一步处理。

6.接收方进行数据处理后,可以进行相应的响应操作,如生成应答帧等。

7.接收方根据以太帧封装格式,将响应数据封装成帧,发送给发送方。

以太帧封装格式的应用场景以太帧封装格式在计算机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以太网中。

帧

以太网帧格式一、Ethernet地址为了标识以太网上的每台主机,需要给每台主机上的网络适配器(网络接口卡)分配一个唯一的通信地址,即Ethernet地址或称为网卡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IEEE负责为网络适配器制造厂商分配Ethernet地址块,各厂商为自己生产的每块网络适配器分配一个唯一的Ethernet地址。

因为在每块网络适配器出厂时,其Ethernet地址就已被烧录到网络适配器中。

所以,有时我们也将此地址称为烧录地址(Burned-In-Address,BIA)。

Ethernet地址长度为48比特,共6个字节,如图1所示。

其中,前3字节为IEEE分配给厂商的厂商代码,后3字节为网络适配器编号。

图1Ethernet地址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在ISO的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相对简单。

它只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节点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

但在局域网中,多个节点共享传输介质,必须有某种机制来决定下一个时刻,哪个设备占用传输介质传送数据。

因此,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要有介质访问控制的功能。

为此,一般将数据链路层又划分成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 Line Control)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子层图2LLC和MAC子层如图2所示。

其中,LLC子层负责向其上层提供服务;MAC子层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帧的封装/卸装,帧的寻址和识别,帧的接收与发送,链路的管理,帧的差错控制等。

MAC 子层的存在屏蔽了不同物理链路种类的差异性。

在MAC子层的诸多功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是仲裁介质的使用权,即规定站点何时可以使用通信介质。

实际上,局域网技术中是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这种介质访问方法的。

以太网的封装格式 RFC

以太网的封装格式 RFC

4位4位
1字节
2字节
3位
13位
1字节
1字节
2字节4字节4字节4:IPv4
普通IP数据报值为5现在大多数的TCP/IP已忽略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分片标志指定了数据报的生存时1: ICMP 2: IGMP
IPv4
IPv4
6: TCP
17: UDP
以太网的封装格式(RFC 894)
注意:以太网字节序为大端,在传输一个字节时最不重要的位最先传输(即低位最先传输)
首部长度 * 4 - 20 字节
总长度 - 首部长度 * 4
2字节
1.把校验和字段清零。

2.然后对每16位(2字节)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反码求和的意思是先对每16位求和,再将得到的和转为反码
通常每发送一份报文它的值就会加1分片偏移,表示第几个分片。

Etherent帧的封装和发送过程

Etherent帧的封装和发送过程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一帧封装实验目的:•编写程序,根据给出的原始数据,组装一个IEEE 802.3格式的帧(题目)默认的输入文件为二进制原始数据(文件名分别为input1和input2))。

•要求程序为命令行程序。

比如,可执行文件名为framer.exe,则命令行形式如下:EncapFramer inputfile outputfile,其中,inputfile为原始数据文件,outputfile为输出结果。

•输出:对应input1和input2得结果分别为output1和output2。

试验要求:•编写程序,根据给出的原始数据,组装一个IEEE 802.3格式的帧(题目)默认的输入文件为二进制原始数据(文件名分别为input1和input2))。

•要求程序为命令行程序。

比如,可执行文件名为framer.exe,则命令行形式如下:EncapFramer inputfile outputfile,其中,inputfile为原始数据文件,outputfile为输出结果。

输出:对应input1和input2得结果分别为output1和output2实验设计相关知识:帧:来源于串行线路上的通信。

其中,发送者在发送数据的前后各添加特殊的字符,使它们成为一个帧。

Ethernet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机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层连接。

按802.3标准的帧结构如下表所示(802.3标准的Ethernet帧结构由7部分组成)其中,帧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为46B。

如果帧的LLC数据少于46B,则应将数据字段填充至46B。

填充字符是任意的,不计入长度字段值中。

在校验字段中,使用的是CRC校验。

校验的围包括目的地址字段、源地址字段、长度字段、LLC数据字段。

循环冗余编码(CRC)是一种重要的线性分组码、编码和解码方法,具有简单、检错和纠错能力强等特点,在通信领域广泛地用于实现差错控制。

CRC 校验码的检错能力很强,不仅能检查出离散错误,还能检查出突发错误。

以太网帧格式(12页)

以太网帧格式(12页)
Ethernet II
以太 II帧(也称作DIX以太 , 是以这个设计的主要成员 ,DEC,Intel和Xerox的名字命名的 。),把紧接在目标 和源MAC后面的这个两字节定义为以太帧数据类型字段。
例如 , 一个0x0800的以太类型说明这个帧包含的是IPv4数据报 。 同样的 ,一个0x0806的以太类型说明这个帧 是一个ARP帧,0x8100说明这是一个IEEE 802.1Q帧 ,而0x86DD说明这是一个IPv6帧。
矮帧
矮帧
矮帧是一个尺寸不及IEEE 802.3定义的最小长度64字节的以太帧 。可能的原因是以太通讯冲突 , 数据不足, 卡错误或软件错误。
谢谢观看
下面的表格显示了在以1500个八比特组为MTU传输(有些吉比特以太甚至更高速以太支持更大的帧 ,称作巨型 帧)时的完整帧格式 。一个八比特组是八个位组成的数据(也就是现代计算机的一个字节)。
前导码和帧开始符 参见: Syncword
一个帧以7个字节的前导码和1个字节的帧开始符作为帧的开始 。快速以太之前 ,在线路上帧的这部分的位模 式是 。 由于在传输一个字节时最低位最先传输(LSB) , 因此其相应的16进制表示为0x55 0x55 0x55 0x55 0x55 0x55 0x55 0xD5。
以太帧类型
以太帧类型
以太帧有很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帧具有不同的格式和MTU值 。但在同种物理媒体上都可同时存在。
所有四种以太帧类型都可包含一个IEEE 802.1Q选项来确定它属于哪个VLAN以及他的IEEE 802.1p优先级 (QoS) 。这个封装由IEEE 802.3ac定义并将帧大小从64字节扩充到1522字节(注: 不包含7个前导字节和1个字节 的帧开始符以及12个帧间距字节)。

以太网的封装格式(RFC 894)

以太网的封装格式(RFC 894)

4位4位
1字节
2字节
3位
13位
1字节
1字节
2字节4字节4字节4:IPv4
普通IP数据报值为5现在大多数的TCP/IP已忽略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分片标志指定了数据报的生存时1: ICMP 2: IGMP
IPv4
IPv4
6: TCP
17: UDP
以太网的封装格式(RFC 894)
注意:以太网字节序为大端,在传输一个字节时最不重要的位最先传输(即低位最先传输)
首部长度 * 4 - 20 字节
总长度 - 首部长度 * 4
2字节
1.把校验和字段清零。

2.然后对每16位(2字节)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反码求和的意思是先对每16位求和,再将得到的和转为反码
通常每发送一份报文它的值就会加1分片偏移,表示第几个分片。

以太网帧格式EthernetⅡ和ETHERNET8023IEEE8022SAP和SNAP的区别

以太网帧格式EthernetⅡ和ETHERNET8023IEEE8022SAP和SNAP的区别

EthernetⅡ/ETHERNET 802.3 IEEE802.2.SAP/SNAP的区别1.Ethernet V1:这是最原始的一种格式,是由Xerox PARC提出的3Mbps CSMA/CD 以太网标准的封装格式,后来在1980年由DEC,Intel和Xerox标准化形成Ethernet V1标准;2.Ethernet V2(ARPA):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以太网帧格式,也是今天以太网的事实标准,由DEC,Intel 和Xerox在1982年公布其标准,主要更改了Ethernet V1的电气特性和物理接口,在帧格式上并无变化;Ethernet V2出现后迅速取代Ethernet V1成为以太网事实标准;Ethernet V2帧头结构为6bytes的源地址+6bytes的目标地址+2Bytes的协议类型字段+数据。

常见协议类型如下:0800 IP0806 ARP8137 Novell IPX809b Apple Talk如果协议类型字段取值为0000-05dc(十进制的0-1500),则该帧就不是Ethernet V2(ARPA)类型了,而是下面讲到的三种802.3帧类型之一;Ethernet可以支持TCP/IP,Novell IPX/SPX,Apple Talk Phase I等协议;RFC 894定义了IP报文在Ethernet V2上的封装格式;Ethernet_II中所包含的字段:在每种格式的以太网帧的开始处都有64比特(8字节)的前导字符,如图所示。

其中,前7个字节称为前同步码(Preamble),内容是16进制数0xAA,最后1字节为帧起始标志符0xAB,它标识着以太网帧的开始。

前导字符的作用是使接收节点进行同步并做好接收数据帧的准备。

——PR:同步位,用于收发双方的时钟同步,同时也指明了传输的速率(10M和100M的时钟频率不一样,所以100M网卡可以兼容10M网卡),是56位的二进制数101010101010.....——SD: 分隔位,表示下面跟着的是真正的数据,而不是同步时钟,为8位的10101011,跟同步位不同的是最后2位是11而不是10.——DA:目的地址,以太网的地址为48位(6个字节)二进制地址,表明该帧传输给哪个网卡.如果为FFFFFFFFFFFF,则是广播地址,广播地址的数据可以被任何网卡接收到.——SA:源地址,48位,表明该帧的数据是哪个网卡发的,即发送端的网卡地址,同样是6个字节.----TYPE:类型字段,表明该帧的数据是什么类型的数据,不同的协议的类型字段不同。

以太网帧类型速查(协议字段)

以太网帧类型速查(协议字段)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以太网帧类型速查(协议字段)篇一:以太网帧类型速查以太网帧格式目前,有四种不同格式的以太网帧在使用,它们分别是:●ethernetii即dix2.0:xerox与dec、intel在1982年制定的以太网标准帧格式。

cisco名称为:aRpa。

●ethernet802.3raw:novell在1983年公布的专用以太网标准帧格式。

cisco名称为:novell-ether。

●ethernet802.3sap:ieee在1985年公布的ethernet802.3的sap版本以太网帧格式。

cisco名称为:sap。

●ethernet802.3snap:ieee在1985年公布的ethernet802.3的snap版本以太网帧格式。

cisco 名称为:snap。

在每种格式的以太网帧的开始处都有64比特(8字节)的前导字符,如图3所示。

其中,前7个字节称为前同步码(preamble),内容是16进制数0xaa,最后1字节为帧起始标志符0xab,它标识着以太网帧的开始。

前导字符的作用是使接收节点进行同步并做好接收数据帧的准备。

图3以太网帧前导字符除此之外,不同格式的以太网帧的各字段定义都不相同,彼此也不兼容。

3.1ethernetii帧格式如图4所示,是ethernetii类型以太网帧格式。

图4ethernetii帧格式ethernetii类型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64字节(6+6+2+46+4),最大长度为1518字节(6+6+2+1500+4)。

其中前12字节分别标识出发送数据帧的源节点mac地址和接收数据帧的目标节点mac地址。

接下来的2个字节标识出以太网帧所携带的上层数据类型,如16进制数0x0800代表ip协议数据,16进制数0x809b代表appletalk协议数据,16进制数0x8138代表novell类型协议数据等。

在不定长的数据字段后是4个字节的帧校验序列(Framechecksequence,Fcs),采用32位cRc循环冗余校验对从"目标mac地址"字段到"数据"字段的数据进行校验。

以太网协议封装格式

以太网协议封装格式

字号:大中小一、以太网链路层协议封装格式以太网数据在网络介质上传输需要遵循一定的机制,其中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机制约定了以太网在传输数据时,两帧之间需要等待一个帧间隙时间(IFG或IPG),为以太网接口提供了帧接收之间的恢复时间,该恢复时间最小值为传输96bit所花费的时间,对于10M线路,该时间为9.6uS,100M线路为960nS,1G的线路为96nS。

同时以太网数据帧在传输时还需要有7byte的前导字段和1byte的定界符。

因此以太网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由以下部分组成的:7byte(前导)+1byte(定界符)+以太网数据帧+12byte(IPG)。

在全双工工作模式下,如果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机制发现传输冲突时,则会放弃当前帧发送,改为发送一个48比特的噪声帧。

其中以太网数据帧限制为最小长度为64byte,最大长度为1518byte,其格式为:6byte(目的MAC地址)+6byte(源MAC地址)+2byte(类型字段)+数据字段+4byte(FCS校验字段)。

其中帧类型字段标识其后的数据类型。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区分Ethernet II帧格式和802.3帧格式的不同,我们有时可能会混用了这两个术语。

Ethernet II帧是最常见的一种以太网帧格式,也是今天以太网的事实标准,由DEC,Intel和Xerox在1982年公布标准,Ethernet II可以支持TCP/IP,Novell IPX/SPX,Apple Talk Phase I等协议,其比较常见的类型字段为:0X0800(IP 帧),0X0806(ARP请求/应答帧),0X8035(PARP请求/应答帧),0X8137(Novell IPX),0X809b(Apple Talk)。

RFC 894定义了IP报文在Ethernet II上的封装格式。

802.3帧将Ethernet II帧头中的类型字段替换为帧长度字段(取值范围为0X0000-0X05dc,不包括CRC检验码),因此对于接收到的帧,如果类型字段取值范围为0X0000-0X05dc,则可以判断其为802.3帧,而非Ethernet II帧。

以太网帧格式

以太网帧格式

以太网帧格式详解Etherne II报头8 目标地址6 源地址6 以太类型2 有效负载46-1500 帧检验序列4 报头:8个字节,前7个0,1交替的字节(10101010)用来同步接收站,一个1010101011字节指出帧的开始位置。

报头提供接收器同步和帧定界服务。

目标地址:6个字节,单播、多播或者广播。

单播地址也叫个人、物理、硬件或MAC地址。

广播地址全为1,0xFF FF FF FF。

源地址:6个字节。

指出发送节点的单点广播地址。

以太网类型:2个字节,用来指出以太网帧内所含的上层协议。

即帧格式的协议标识符。

对于IP报文来说,该字段值是0x0800。

对于ARP信息来说,以太类型字段的值是0x0806。

有效负载:由一个上层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构成。

可以发送的最大有效负载是1500字节。

由于以太网的冲突检测特性,有效负载至少是46个字节。

如果上层协议数据单元长度少于46个字节,必须增补到46个字节。

帧检验序列:4个字节。

验证比特完整性。

IEEE 802.3根据IEEE802.2 和802.3标准创建的,由一个IEEE802.3报头和报尾以及一个802.2LLC报头组成。

报头7 起始限定符1 目标地址6(2)源地址6(2)长度2 DSAP1 SSAP1 控件2 有效负载3 帧检验序列4-----------802.3报头--------------§---802.2报头----§ §-802.3报尾-§IEEE802.3报头和报尾报头:7个字节,同步接收站。

位序列10101010起始限定符:1个字节,帧开始位置的位序列10101011。

报头+起始限定符=Ethernet II的报头目标地址:同Ethernet II。

也可以为2个字节,很少用。

源地址:同Ethernet II。

也可以为2个字节,很少用。

长度:2个字节。

帧检验序列:4个字节。

IEEE802.2 LLC报头DSAP:1个字节,指出帧的目标节点的上层协议。

实验六 以太网帧的封装

实验六  以太网帧的封装

实验六以太网帧的封装(1.5学时)实验目的:1.了解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的报文跟踪操作。

2.观察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

3.对比单播以太网帧和广播以太网帧的目标MAC地址。

实验原理:以太网是一种基带总线局域网,拓扑结构主要采用总线型或星形拓扑。

以太网用CSMA/CD协议作为媒体控制协议解决冲突问题。

CSMA/CD协议的基本原理是:站点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信道空闲时发送数据,在发送数据过程中持续监听信道,如果监听到冲突信号即停止发送数据,同时发送强化冲突信号,以使网络中正在发送数据的其他站点能够监听到冲突。

以太网帧格式为:在以太网中,使用MAC地址标识站点。

MAC地址固化在适配器的ROM中,在以太网中唯一标识一个站点。

以太网帧中的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标识该数据帧的发送方和接收方。

以太网中的站点接收到数据帧后,对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进行检查,如果该帧是发往本站的则接收并处理数据帧,如果该帧不是发往本站的则丢弃此帧不做任何处理。

以太网中目标MAC地址有三种类型:(1)单播地址:拥有单播地址的数据帧发送给唯一一个站点,该站点的MAC地址与帧中的目标MAC地址相同。

(2)多播地址:拥有多播地址的帧将发送给网络中由组播地址指定的一组站点。

(3)广播地址:拥有广播地址的帧将发送给网络中所有的站点。

实验步骤:1.实验拓扑图:4台PC通过一台交换机组成一个简单的以太网,如下图所示。

2.捕获数据包Packet Tracer提供Realtime Mode(实时模式)和Simulation Mode(模式)两种操作模式。

可以通过单击拓扑工作区右下角的两个图标进行模式切换,如下图所示。

在实时模式下,网络行为和真实设备一样,对所有的网络行为即时响应。

例如,在PC 中发送ping命令后,根据网络当前的连通性即时返回往返时间或者超时等信息。

实时模式一般用于网络测试。

模拟模式下,软件可以动画形式形象地演示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的过程,用户可以对网络传输的数据包进行捕获,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协议分析。

关于以太网和vlan的几种封装

关于以太网和vlan的几种封装

以下是各种封装:1.以太网II封装:以太网技术的根底是以太网帧,也作标准以太网帧,也称为ARPA,即以太网II帧〔最初的以太网II标准也称为DIX,由Digital,Intel和Xerox三家发起公司的首字母拼合而成〕。

帧格式如下:图1:以太网II报文格式下面解释以太网II帧中的各个字段:•Preamble—也作“Syncword〞,用来同步。

〔在这里为10101010〕•Des-MAC—此目的地址可以是播送地址0xFFFFFFFFFFFF;可以是基于目的节点MAC地址的特定的48比特的单播地址;或者多播地址。

此MAC地址可以从协议同步期间消息的源地址字段中找到。

•Sou-MAC—此源地址是发送方的48比特的MAC地址。

•Type—即“以太网类型〞,此字段用于识别上层协议。

〔详见下文〕•Payload—负载,即数据,包含了封装的数据〔如:IP分组〕。

以太网II 的数据有效长度范围是46~1500字节。

•FCS—此字段包含32比特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值,用来校验损坏的帧。

最初的以太网II帧格式有一些缺陷。

为了允许冲突检测,10Mbits/s以太网要求分组大小最小为64字节。

这就意味着假设帧长达不到标准就必须用0来填充短帧。

因此,上层协议需要包含一个“长度〞字段来将实际数据与填充值区分开来。

幸运的是,为“以太网类型〞字段所分配的值—0x0600XNS〔施乐〕、0x0800IP〔Internet协议〕和0x6003DECNET—总是大于十进制值1500〔0x05DC〕这一最大帧长度。

所以IEEE的802委员会对这一任务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标准,即802.3。

此方法通过以长度两个8位组的“类型/协议〞字段代替同样两个8位组的“以太网类型〞字段。

从而将以太网II帧与802.3帧区分开来。

详细如下:•假设此字段值大于十进制值1500,那么此字段表示以太网类型,且是类型I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太帧封装格式
一、概述
以太帧封装格式是以太网数据包的基本格式,它定义了数据包中各个
字段的含义和顺序。

以太帧封装格式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中,是网络通信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二、以太帧封装格式的组成
以太帧封装格式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前导码:7字节的连续1(11111111)组成,用于同步接收端时钟。

2. 目标MAC地址:6字节,表示数据包要传输到的目标设备的MAC 地址。

3. 源MAC地址:6字节,表示发送数据包的设备的MAC地址。

4. 类型/长度字段:2字节,表示后面数据部分的类型或长度。

当值小
于等于1500时,表示长度;当值大于1500时,表示类型。

5. 数据部分:46-1500字节之间。

6. CRC校验码:4字节,用于检查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三、各字段含义详解
1. MAC地址:
MAC地址是一个48位长的二进制数。

前24位为厂商识别码(OUI),后24位为该厂商所生产设备的唯一标识符。

在局域网中,每个设备都
必须拥有唯一的MAC地址,以便于数据包的传输和接收。

2. 类型/长度字段:
当类型字段为0800时,表示数据部分是IP数据报;当类型字段为0806时,表示数据部分是ARP请求或响应。

长度字段表示数据部分
的长度,最大为1500字节。

3. 数据部分:
数据部分是以太帧中实际要传输的信息。

根据不同的协议,数据部分
可以包含不同的内容。

例如,在IP协议中,数据部分包含IP头和应用层协议的数据;在ARP协议中,数据部分包含ARP请求或响应信息。

四、以太帧封装格式与网络通信
以太帧封装格式是网络通信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它被广泛应用于局
域网和广域网中,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快速、可靠地通信。

在网络通
信过程中,发送端将要传输的信息按照以太帧封装格式组织成一个完
整的数据包,并通过物理层将其发送出去。

接收端接收到该数据包后,会按照相同的方式解析出其中各个字段,并进行相应处理。

五、总结
以太帧封装格式是网络通信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它定义了局域网和
广域网中设备之间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包格式,以及各个字段的含义
和顺序。

通过以太帧封装格式,设备之间可以快速、可靠地传输信息,实现网络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