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实验专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汇总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汇总1、小张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如图,F1=F3=F4>F2,拉住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a b c d(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______图和______图.(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______图和______图.(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______图和______图.(4)在上述(a)与(c)图中,控制______和______相同,研究______与______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上叫做______法.2、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如表数据:m/kg 0.1 0.2 0.3 0.4 0.5 0.6 0.7G/N 0.98 1.96 2.94 3.92 4.90 5.88(1)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和.(2)分析如表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为0.7kg时,它受到的重力是N.(3)以下四个图象中,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3、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

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

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________两组弹簧的数据。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__________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花;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花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5、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再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小卡片所受重力忽略不计)(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如乙图所示,松手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

八年级下册实验总结实验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2.改变小车阻力大小的方法: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实验时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观察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4.转换法的应用: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后,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运动距离的远近来比较阻力的大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阻力越小5.科学推理法的应用: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6.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总结结论: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越远7.推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8.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9.小车最终在水平面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力(阻力)的作用10.小车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从斜面滑到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在水平面上由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11.小车沿水平面运动时的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作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且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2.判断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时克服阻力做功的大小:小车的机械能全部克服阻力做功,所以克服阻力做功的大小均相等13.实验评估:多次测量过程必须保证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且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变14.测量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15.利用本实验装置还可进行的实验: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实验结论:①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在水平面上运动得越近,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②若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2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2.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物块对接触面的压力,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6.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像:先标出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接各点7.分析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定量关系: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8.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9.实验方案设计: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将木块平放、竖放、侧放,比较木块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10.实验评估:(1)得出“接触面积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的错误结论的原因:没有控制压力不变;(2)得出“物块运动的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的错误结论的原因:木块做变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的可能原因:①没有匀速拉动木块;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4)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滑动摩擦力,因为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11.实验存在的不足(1)不容易保证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导致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2)弹簧测力计在运动中不方便读数,误差较大12.实验改进优点(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拉动长木板,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摩擦力①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②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13.摩擦力大小的判断(1)逐渐增大拉力,木块始终静止:摩擦力变大;(2)物体在相同水平面加速、减速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3)只改变接触面积: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14.实验结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实验3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实验器材(1)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2)质量相同的若干钩码:改变力的大小(3)用小车或卡片及较光滑水平面的原因: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4)卡片的作用:卡片方便剪开,便于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5)选用质量较轻的卡片的原因:减小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保证二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大小相等:保持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改变两端托盘里钩码质量,判断小车或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2)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保持两边钩码质量相同,扭动小车或纸片,观察小车或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保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两边钩码质量相等,用剪刀剪开纸片,观察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选择静止作为研究状态的原因:操作方便,便于观察实验现象4.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9.评估选用不同实验器材对实验的影响:评估用木块、小车、轻卡片、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实验 4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2.主要实验器材:海绵、小桌、砝码等3.转换法的应用: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压力大小一定,改变受力面积大小,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控制受力面积大小一定,改变压力大小,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5.比较不同条件下海绵的凹陷程度,总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6.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7.选用海绵的原因:海绵易于变形,实验现象明显8.替代海绵的材料:沙子、橡皮泥等较易发生形变的材料9.压强大小的比较:海绵凹陷程度越深,压强越大10.实验方案评估: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错误结论的原因:没有控制压力不变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①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实验 5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实验前U形管液面应调平:若不相平,可能是软管中有气体,应拆除软管重新安装,使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2.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两边液柱是否变化,若液柱明显发生变化,则气密性良好3.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相同深度,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5.比较不同条件下U形管压强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总结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6.液体压强的计算(用公式p=ρgh)7.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的关系:无关8.判断U形管是否为连通器:U形管不属于连通器9.实验现象分析(1)探头移动方向的判断:改变液体密度,为使液体压强不变,若密度增大,探头应向上移动;若密度减小,探头应向下移动;(2)保持深度不变,将水换成盐水,U形管两侧高度差的变化情况:变大10.判断深度和液体密度均不同时能否进行探究:不能,因为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11.应用实验结论解释生活现象实验结论: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都相等;③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④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实验6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2.测量浮力大小的原理:称重法(F浮=G-F示)3.实验材料的选取:(1)物体体积的选取:体积稍大些,浮力变化明显,便于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2)液体体积要适量:能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最大体积,且物体不能接触到容器底部5.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密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使同一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内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8.换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使结论具有普遍性9.根据浸没前后浮力的变化总结结论10.F示-h图像(如图甲)、F浮-h图像(如图乙)分析:随着物体逐渐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不断减小,浮力变大,物体完全浸没后,所处深度不断增加,测力计示数不变,浮力不变1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关系:使体积相同、重力不同的物体分别浸没在同种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2.实验误差分析:若先将物体放入水中测拉力,再测量物体的重力:所测浮力偏大14.实验方法的改进(如图):实验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物体悬在空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渐加水,可以保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方便读数15.F浮=ρ液gV排的应用(注:物体完全浸入液体或水中时,各物理量的计算)实验结论: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和物体的密度及重力无关;②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实验7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测量浮力大小的原理:称重法(F浮=G2-F)3.测量G排的原理:利用G总-G杯计算4.溢水杯中水量要求:溢水杯中必须装满水,以保证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5.实验主要步骤:(1)测出空桶的重力G1和物体的重力G2;(2)将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出拉力的大小F;(3)测出桶与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G;(4)比较G2-F与G-G1是否相等8.多次测量的目的和方法(1)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2)方法:换用不同液体、不同物体多次测量10.分析F-h图像:随着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增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后,物体继续下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11.误差分析:(1)先将物体放入水中测浮力,再测物体的重力:物体沾水所测重力偏大,所测浮力偏大;(2)先测桶和排开液体的重力,再测桶的重力:所测桶沾水重力偏大,所测排开液体的重力偏小;(3)溢水杯中未注满水,所测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偏小12.实验方案评估:只将物体一部分浸在水中,同样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13.阿基米德原理的利用:计算浮力、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等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实验8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2.主要实验器材的作用及使用:(1)两个不同质量的钢球;(2)斜面:让钢球在某一高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钢球在水平面上的动能;(3)水平面:使钢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3.转换法的应用:通过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反映钢球动能的大小;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钢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保持质量不变,改变运动速度,具体做法是让两个质量相同的钢球从斜面上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2)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控制运动速度相同,改变质量,具体做法是让两个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5.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6.让钢球从同一位置处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控制钢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9.根据两个钢球的质量、在斜面上的高度和它们分别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总结结论10.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总结动能大小受速度和质量哪个影响大:速度对其影响较大11.比较木块在水平面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同12.钢球在水平面上不能立即停下:钢球具有惯性13.木块在水平面上最终会停下来:受到摩擦力(阻力)的作用14.实验中的能量转化:小球加速下滑时或下降时主要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木块被撞后运动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5.实验评估:(1)探究过程是否满足控制变量法的要求(2)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不能比较木块通过的距离,无法完成实验16.实验改进(1)实验中木块被撞出了水平面,重做实验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注意控制变量)①换用更长的水平面进行实验;②减小钢球的质量;③减小钢球下滑的高度(2)木块在水平面滑行距离太短:减小木块的质量或增大钢球由静止释放的高度实验结论:①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②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③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实验9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中杠杆平衡状态的判断:处于静止状态2.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3.支点处于杠杆中点的目的: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实验前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的方法:左高向左调,右高向右调注:实验进行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8.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9.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F1L1=F2L210.判断在杠杆两端加减或移动钩码后杠杆的状态:若F1L1≠F2L2,则哪边的乘积大,杠杆哪边降低11.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1)为了使杠杆平衡,判断钩码的移动方向和距离或增、减钩码的数量;(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力、力臂12.将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好处:可以直接读出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13.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如下图),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及原因:(1)现象: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2)原因: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逐渐变小14.实验评估:(1)杠杆一端多处悬挂钩码进行实验:力臂过多,实验操作不够简便;(2)支点没有在杠杆中点时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杠杆自重对实验有影响;(3)在杠杆的支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垂直于杠杆向上的力是否影响杠杆的平衡:不影响,这个力的力臂为零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实验10-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主要测量仪器及其作用:(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物体;(2)刻度尺:测量钩码上升的距离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2.测量拉力的方法:使物体匀速上升,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吊重物重力的关系:控制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的高度相同,改变物重;(2)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的关系:控制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质量和高度相同,改变动滑轮的重力4.承担重物绳子段数n的判断5.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s=nh8.根据实验数据判断选用的滑轮组:根据拉力移动的距离和重物上升的高度计算出n,然后进行判断9.根据数据计算动滑轮的重力:G动=nF-G物10.根据数据计算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11.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1)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重力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2)使用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重力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低;(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及滑轮组的绕绳方式无关12.表格错误数据分析:①刻度尺、弹簧测力计读数错误;②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n判断错误,导致距离算错13.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小机械间的摩擦14.随着物重增大,额外功变大的原因: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增大15.实验评估:(1)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的读数:忽略了摩擦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测出的数据误差较大;(2)去掉刻度尺:利用η=G/nF×100%仍可计算出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结果更精确。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

弹簧测力计1.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1) 实验装置如图17所示。

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

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状态。

(2) 实验中,通过调整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 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小车运动的距离。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保持.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23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___;(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_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比较__、__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4)、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_______。

物理八年级下册十个实验

物理八年级下册十个实验

物理八年级下册十个实验
1.以下是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的10个实验:
实验1: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实验2:用天平测多和少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实验3: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实验4:用停表测时间
实验5:用体温计测体温
实验6: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7: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8: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9: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实验10: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实验只是教材中涉及的一部分,具体实验内容和数量可能会因教材版本和实际教学情况而有所不同。

3.。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实验专题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实验专题

八年级物理(下)实验专题(1)一.力和运动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

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下图)。

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1 拉力(钩码总重)F /N 0 0.5 1.0 1.5 2.0 2.52 橡皮筋的总长度L /cm 4.5 5.1 5.7 6.3 6.9 7.5 3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 /cm0.61.22.43.0① 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 0= cm 。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答:应对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2.某同学想将量程为0~10N 的弹簧测力计改为密度秤。

他的操作如下: ①先将塑料杯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再将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 ②在塑料杯中装满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③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尽,再在塑料杯中装满待测液体,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

则杯中水的质量为 kg ,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kg/m 3,他设计的密度秤的量程为0~ kg/m 3.(g 取10N/kg )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

测量对象 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N ·kg -1物体10.10.989.8 物体2 0.2 1.96 9.8物体3 0.3 2.949.8(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和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节压强实验题专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节压强实验题专题(包含答案)

p=
=4 × 106Pa.
6
故答案为:( 1)乙;压力;( 2) 4× 10 .
2、凹陷程度
增大
受力面积
增大
压力
3、【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分析】( 1)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强跟高度的关系,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
( 2)表二中圆柱体的材料和高度不变,横截面积在变,根据得出的压强的关系,可得出结论;

( 6)上面推导出 的表达式
(选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
6、如图所示的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已知正方形铁块 A最重,圆柱体铁块 C的底面积最小. 哪 个铁块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呢?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正方形铁块 A 最重,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二:圆柱体铁块 C 的底面积最小,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三:三个铁块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1) 以图中长方形铁块 B为研究对象, 推导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 根据表达式分析判断上述哪一个猜想 是正确的. ( 已知铁的密度为ρ,长方形铁块的高度为 h,底面积为 S) 压强表达式的推导: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判断:由上面压强的表达式可知,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只与 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所以猜想 ________是正确的. (2) 利用海绵或其他简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粗略验证上面的猜想.
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涛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
( c)所示.通过对图( a)、( 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

八年级下册实验题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实验题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实验题知识点
在八年级下册物理课程中,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培养实践能力。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本学期的实验题知识点。

一、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某种介质传播。

在室内,声音的传播路径是多样的,要考虑声音的反射、衍射、绕射等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使用光电门或者超声波探测仪等器材来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热的传递
热的传递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即传导、对流和辐射。

其中,传导是固体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对流是流体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辐射则是通过热辐射传递的热量。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热电偶或者红外线热像仪等器材来测量热的传递。

三、电路知识
电路知识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路元件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可
以制作简单电路来演示各种现象。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物理学中基础的知识点。

在实验中,我们可
以使用反射镜或者玻璃棱镜等器材来演示光的反射和折射。

并且
需要注意光的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五、机械工作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能够使用小工具来组装机械产品。

同时,
也需要了解各种机械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总之,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验来理解物理学中各种知识点,并且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汇总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探究题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时应该控制小车从斜面的滑下,目的是,本次实验中应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2)通过实验,肖兰发现小车在表面运动距离最短,速度减小的就,小车受到阻力越。

(3)通过实验,肖兰发现小车在表面运动距离最长,速度减小的就,小车受到阻力越。

(4)根据实验结果推理:若水平木板表面完全光滑,且水平木板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可见,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木块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木块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当他在左边挂两个钩码,右边挂一个钩码时,木块保持静止不动,此时受到的力平衡(填是或否),所受拉力大小原因是,如果让你提出改进意见你会(2)当木块平衡时,小华将木块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木块(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4)小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实验时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最有可能的原因是;(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小芳用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之沿水平方向,根据的知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⑵分析图甲、图乙可以得出结论:⑶通过观察图甲和图丙,可得出⑷综合图1中的可以得出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是、。

(5)如果将图丙中的小木块切去一半,再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是否可行?理由是(6)在图2中砝码和托盘的总重是3N,木块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想要使木块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向左施加 N的拉力。

初中物理专题:20个简单易做的家庭小实验

初中物理专题:20个简单易做的家庭小实验

20个简单易做的家庭小实验1、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3、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4、带电的气球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操作: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8年级物理力学的所有实验

8年级物理力学的所有实验

8年级物理力学的所有实验
一、测力和测重实验
1. 带钩秤测重。

使用带钩秤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量,掌握秤的使用方法。

2. 电子天平测重。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量,了解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对物体施力。

使用力钳在不同位置施加于物体,观察物体的移动情况,了解万有引力下物体受力的变化。

二、平面运动实验
1. 球体滚动下坡道。

观察球体在凹槽内下坡道的滚动情况,了解滚动下坡的速度变化规律。

2. 手推车平坦运动。

推动手推车在水平地面滑动,观察其速度变化,了解外力消失后物体慢速移动的特点。

3. 弹簧直线运动。

拉伸和释放弹簧,观察其在不同拉伸程度下的动能和位能变化。

三、垂直运动实验
1. 水平抛物体下落。

观察抛下不同质量的球体下落轨迹,了解万有引力作用下不同质量物体下落是一致的。

2. 丝振荡。

观察重物悬挂在丝上的往复运动周期,了解周期只与重物质量和振荡长度有关。

这个是8年级力学实验可能涵盖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如果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0章实验题(无答案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0章实验题(无答案版)

初中八(下)物理实验专题一.填空题(共1小题)1.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小华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拉力/N00.5 1.0 1.5 2.0 3.0 4.0弹簧长度/cm567891114(1)从表格信息可得,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至少为N;(2)若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4mm,则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N;(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80g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cm。

(g取10N/kg)二.实验探究题(共20小题)1.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思路: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上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形变来研究问题。

如图所示是小华设计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

(钩码规格相同)(1)实验通过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2)通过比较图甲和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3)对比两图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有关;(4)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填“能”或“不能”)得出结论,原因是:;(5)在本实验中,小华采用的方法有法和法。

2.班级里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第一组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物体质量/kg物体重力/N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10.111020.221030.3310(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某同学根据自己测量的数据,绘制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你认为该同学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答:。

(4)第二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研究小组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分析实验数据,第二组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他们的结论(选填“正确”或“错误”),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是:。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实验大全

物理实验(八下)目录一、“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1)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关系” (1)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4)五、“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5)六、“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七、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7)一、“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能对物体做功。

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3、实验原理:通过比较木块被推动距离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4、设计并进行实验:(1)在图甲、乙中,让同一个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改变钢球速度),打到小木块上,推动小木块做功,比较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的距离;(2)在图甲、丙中,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从斜面上相同高度自由滚下(目的:使钢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相同),比较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的距离;5、分析与论证: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关系”1、提出问题:在地面上推箱子时,发现有时省力,有时费力,这是因为摩擦力大小不同的缘故,那么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与假设: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①接触面间的压力;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实验设计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同一个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每次只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或压力的大小,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实验过程(1)如图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如图2,把砝码放在同一个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同一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如图3,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同一木块,在棉布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实验题总结+作图题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实验题总结+作图题总结

八年级下册重点实验实验1、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方法与步骤:测量的原理:用天平测出物质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质的体积,利用公式P=M/V求出物质的密度。

步骤:(1)测固体(石块)的密度。

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B、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1;C、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D、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E、利用公式=M/V算出石块的密度。

(2)测液体(盐水)的密度。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b.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记下体积V;c.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d.利用公式=m/V算出盐水的密度。

实验2、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方法与步骤: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并记录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毛巾棉布木板分析得到的数据,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这就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推理得: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概括得: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方法与步骤: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运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测出此时的摩擦力。

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

次数接触面的材料压力大小/N 测力计的读数F/N1 木板与木板2 木板与木板3 木板与棉布4 木板与毛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实验4、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方法与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初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附有答案)

初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附有答案)

初二(下)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一)一、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小明用测力计拉同一木块进行了三次正确实验操作,实验情景如图甲、乙、丙所示.①在乙图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②比较________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③比较甲、丙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有关.(2)在操作过程中小明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丁所示,此过程中,木块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竖直方向上,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它的支持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2、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有:木块A一块、砝码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一块和棉布一块.(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A,使其在长木板上做________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甲实验中,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3)比较甲、乙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小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实验中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________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________.(2)在图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小强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F1=1.2 N,F2=1.5 N;OA=30 cm,OB=20 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OA和F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强的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将弹簧测力计由A处移到C(OC=10 cm)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力的方向应____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N.(4)在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不用弹簧测力计,在A处挂________N的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仍然平衡.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 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作为动力F1,B点处挂上1个钩码,作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L1=F2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________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的影响.(5)实验中,用图丁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________.A. 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 力臂与杠杆不重合C.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D. 杠杆受力不平衡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用木块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____________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测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_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_____,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____.(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4)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王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1: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猜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4: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王在老师的帮助下找来了一些实验器材,设计并完成了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①③④所示,小王把一个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结论是:在____________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2)如图①⑤⑦所示,小王将同一铜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此实验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在实验中,观察到铜块浸没在盐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则说明铜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大”或“小”).(3)为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应选实验________进行分析比较.(4)为了验证猜想4,小王又取了一块铁块,重力与铝块相同而体积不同,并浸没在水中,观察到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相等,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①②④⑥四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 m和1 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________________,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 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_.(3)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块所受的摩擦力.(5)此实验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下表:(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________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3)由表中第________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_______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为________J.參考答案一、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1)①3.4水平向左②甲、乙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平衡不是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也不等不是2、(1)匀速(2)2(3)压力大小乙、丙(4)错误(5)控制变量法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1)左重力0(2)把OA的长度当成了拉力的力臂(3)竖直向上3(4)12、(1)平衡(2)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右(3)没有经过多次测量就得出结论,实验没有普遍性(4)3.6杠杆自重(5)C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1)液体密度 2.4竖直向上(2)增大不变无关(3)1.2×103(4)控制变量法2、(1) 2液体密度越大(2)1大(3)①④⑤(4)没有控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没有改变重力的大小(5)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重无关四、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1、(1)省力左(2)匀速直线运动55.6%(3)倾斜程度斜面粗糙程度(4)大于(5)控制变量法2、(1)如答图所示(2)竖直 1.666.7%(3)1、2、3(4)动滑轮重0.15。

初二下物理复习实验专题之一

初二下物理复习实验专题之一

初二物理总复习《实验题》专题之一:一、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1.在研究滑动摩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水平地拉动,且使木块在固定的水平木板上做运动。

根据知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木块所受力的大小。

次数接触面情况压力(N)摩擦力(N)1 木块与木板 6 1.02 木块与木板8 1.33 木块与棉布8 3①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

②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同学们做出了以下实验,甲(木板)乙(木板)丙(棉布)实验情况木块在木板表面木块上放砝码木块在毛巾表面测力计示数(N) 2.0 3.0 2.4这是因为____ _______ ____ ,对比、图,表明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对比、图,表明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有一位同学做关于“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他猜想:接触面积的大小会影响摩擦力大小。

现在请你自选实验仪器,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他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仪器:长方体木块(带有小钩)、长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钩码。

如右图,①先把长方体木块____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方体木块,使它沿木板____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②再把长方体木块的____在木板上,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方体木块,使它沿木板___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③比较F1与F2的大小:如果F1、F2大小相等,则说明摩擦力与接触面积___关;如果如果F1、F2不相等,则说明摩擦力与接触面积___关。

4、阅读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重点实验小专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重点实验小专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期第十二章《简单机械》重点实验小专题1.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每小格均等长)、铁架台、刻度尺、细线和若干个重为1N的钩码。

(1)杠杆在如图甲的位置静止时(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

(2)杠杆调节好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情景如图乙、丙、丁所示,以两边钩码的重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2,对应的力臂为L1和L2,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3)如图戊所示,用细绳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保持杠杆平衡,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拉力F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某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

(1)在实验过程中,将杠杆在水平位置调节平衡,目的是:。

(2)小明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如图甲在杠杆左右两侧挂钩码,调节杠杆平衡,并记录三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 1.00.15 1.00.152 1.50.200.50.603 2.00.30 1.50.40分析表中的数据,小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3)小红实验时将杠杆的两端挂上钩码,发现杠杆会向左侧转动如图乙所示。

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她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恢复水平并记录数据,小红的做法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

(4)如图丙所示,若在杠杆的左侧C点处,悬挂上钩码,用弹簧测力计绕D点顺时针旋转,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为:。

请画出弹簧测力计位于实线位置时拉力的力臂l1。

【拓展】如图丁所示,将一块厚度均匀的木板放到AB两个支架上,已知木板长16m、重400N,AB相距8m且相对于木板的中心对称,现有一个重500N的球,从A点出发向右滚动m时,木板对A 点的压力刚好为0。

3.小明用图甲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设弹簧测力计和钩码对杠杆的拉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2,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八年级物理(下)实验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实验汇总

八年级(下)实验题汇总1.(2014•黄冈)如图所示,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开始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1)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小车每次滑行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能。

(2)若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3s 后停止,位置如上图所示.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

(3)小车在铺有毛巾表面上滑行距离最短,是因为 。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一切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 。

2.(2014山东济宁)摩擦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

小梦对此很感兴趣,围绕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进行了探究。

(1)小梦分别对物体在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下受摩擦力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图象,如图15所示。

请比较图像中A 、B 两点处力的大小(填“>”、“<”、“=”或“不能确定”):① F A f A ② F B f B(2)摩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不断地进行着改进,火柴的擦然就是一例,如图16中所示。

火柴盒侧面已由以前的图16(a )替换成图16(b )的式样,这样设计的现实意义是 。

3.(2014•江西)请按照要求设计实验(1)利用以下器材:硬纸片、玻璃杯、水、鸡蛋,设计一个最简单的探究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 选用的器材: 。

探究的方法: 。

(2)利用你考试中的草稿纸,按照提示例设计两个实验,指出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 、B 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 、D 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 、F 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1)在理想情况下,B 对A 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 D 的示数,A 对B 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填“C ”或“D ”)(2)在B 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 ,在A 上放钩码的目的是 。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专题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专题

图 乙八年级下物理实验专题一、密度1.小亮学习了测量密度的方法后,他试着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首先,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图甲),则接下来的做法是:将___________向________(左/右)调节。

(2)在烧杯中盛适量的液体,称出总质量如图乙所示,总质量为_______g 。

(3)将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丙所示,其体积为________cm 3。

(4)最后称出烧杯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72g ,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g/cm 3。

下列属于密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___________(A .判断商场中买的戒指是否用纯金制作,B .火箭升天)(5)联系到同学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偶尔会有打破量筒的情形,小亮觉得量筒是易碎品,能否设计新的量筒解决这个问题,试写出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术课上同学们用橡皮泥捏动物模型时,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课后,他们取 了同一块橡皮泥,采用了两种实验方案,来测量橡皮泥的密度.方案一:选择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按图甲所示顺序正常进行.(1)由图可知:橡皮泥的质量是 ,橡皮泥的密度ρ= kg/m 3.(2)请你评估:这一实验过程测算出的密度结果将________(选填“偏大”、 “偏小” 或“准 确”),原因是____ ____.方案二:选择弹簧测力计(如图乙)、水和细线设计实验方案如下:a.用线系好橡皮泥,用测力计测出橡皮泥的重力G 1.b.将测力计吊着的橡皮泥浸没水中,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G 2.(3)则可知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ρ= (用所测量的符号表示).图 甲甲 乙(4)请你评价:在该方案中能不能较准确地测出橡皮泥的密度?答: (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二、力3、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曲线.(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的(填“正确”或“错误”).(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理由是:(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②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5、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和论证”等环节。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报告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实验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的能力。

在初二物理下册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实验。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秤、不同质量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弹簧秤挂在水平的支架上,使其保持平衡。

2.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上,记录下示数。

3. 根据示数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物体的质量数据,并且发现弹簧秤的示数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体积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容器、水、不同形状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容器中装满水,记录下初始水位。

2. 将物体放入容器中,记录下新的水位。

3. 根据水位的变化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实验发现,物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水位的变化来计算,这是因为物体浸入液体中所排开的液体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密度,掌握物体密度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秤、容器、水、不同质量和形状的物体。

实验步骤:1. 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2. 使用容器装满水,记录下初始水位。

3. 将物体放入容器中,记录下新的水位。

4. 根据测得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物体的密度是不同的,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得到。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弹性系数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弹性系数,了解物体弹性的特性。

实验器材:弹簧、质量、尺子。

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水平台上,确保其保持水平。

2. 在弹簧上挂上不同质量的物体,记录下弹簧伸长的长度。

3. 根据伸长的长度和物体的质量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弹簧的伸长长度和挂在弹簧上的物体质量成正比,这说明弹簧具有一定的弹性。

2022- 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十大重点实验常考点整理

2022- 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十大重点实验常考点整理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十大重点实验常考点整理实验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刻度尺【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①木板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将斜面放固定在木板的一端,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与木板一端对齐,紧贴木板并固定好;②观察木板毛巾与棉布的粗糙程度;③将毛巾铺在木板上,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使小车向下滑,小车停下后,记录小车在毛巾上滑动的距离S1 ;④将棉布铺在木板上,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使小车向下滑,小车停下后,记录小车在棉布上滑动的距离S2;⑤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使小车向下滑,小车停下后,记录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S3 。

表面状况阻力大小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毛巾最大近棉布较大较远木板小最远平面越光滑,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所受阻力越小;平面越粗糙,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近,速度减小得越快,所受阻力越大。

【实验推理】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这个定律因为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所以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考点方向】1、此实验让应让下车怎么滑下来?目的是什么?答: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来;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通过什么知道阻力越小,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答:小车运动的距离,阻力越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

3、这个实验斜面有何作用?答:使小车滑下的速度相同。

4、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物体不受阻力,他将保持运动直线运动,并一直运动下去。

5、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是?答: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6、牛顿第一定律能否通过实验探究出来?答:不能,只能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出来,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7、将此实验略加修改还能做哪个实验?答:(1)将斜面长一些,增加刻度尺和秒表可以探究速度变化的实验(2)保证平面的材料相同,增加一个木块可以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实验题(一)测密度1、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

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顺序如图(甲)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3= g;(2)由三次测量结果可知,水的质量m水= g,酱油的体积V油= cm3;(3)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酱油的密度ρ油= kg/m3。

2、小铃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做了以下实验:(a)称出工艺品的质量,如图所示.(b)A、B两量筒分别装上30mL的水.(c)把工艺品放入A量筒,如图.(d)把与工艺品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放入B量筒,如图,问:(1)工艺品的质量m= g.(2)实心铜块的体积V= cm3.图中铜块所受浮力F=N.(水密度ρ=1×103kg/m3,g=10N/kg)(3)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工艺品的体积比铜块的体积、密度比铜的密度.(选填“大”、“小”).(4)小铃根据工艺品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等而得出工艺品不是铜做的结论.此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3、在物理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选器材测量生活中一些物品的密度。

(1)小帆带来了妈妈的玛瑙手链,利用天平、量筒(装有适量水)、细线来测量手链的密度。

他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此时应该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填“左”或“右”),直至横梁平衡。

②测量手链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手链的质量是m=______g.③测量手链的体积。

将手链用细线系好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则手链的体积V=______cm3。

④小帆算出手链的密度为______g/cm3。

(2)老师为了培养他设计实验的能力,把量筒和水取走,给了他一些牛奶和一个烧杯,让他利用如图丙所示器材,并以手链的体积V做为已知量,测出牛奶的密度。

请你帮助他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可用简图辅助说明)和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式(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ρ=______________4、.某班同学在“探究水的某种特性”的实验中,对水的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

同学们先用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再用它分别抽取10厘米3、15厘米3、20厘米3的水,分别称出注射器与水的总质量,下表是其中一个组的实验记录。

“探究水的某种特性”的实验记录表(测得注射器的质量为11克)(1)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

”刻度线处,若向右调节左侧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则调节平衡螺母前,左盘与右盘的位置相比较高的是盘。

(2)对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水的是不变的,从而发现了水的是一种特性。

(3)受此实验启发,小豪不称质量,在家里测量了冰的密度。

他先用注射器抽取27mL的纯净水,再故进冰箱速冻,等水完全结冰后,小豪从冰箱中取出的注射器如下图所示,则水结冰后的体积为 mL.小豪所测得冰的密度为克/厘米3(保留l位小数)。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F 1 =0.8N F 2=1.0N F 3=1.2N桌面桌面毛巾图a图c图b2、周末,柏岑帮助妈妈整理房间,发现推椅子很轻松,推饭桌却很吃力,柏岑想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压力大小有关呢?他看到桌子上有两盒相同的牛奶,又找来了弹簧测力计、细线、毛巾,就在饭桌(桌面为木制)上进行了下面三次实验,实验情况如图a 、b 、c 所示:(1)通过比较图 (填序号)两次实验,他得出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是:当__________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2)柏岑非常喜欢思考问题,他想如果摩擦力可以再小一点,推东西就会更方便了,于是他在图a 实验基础上,将6支相同的圆铅笔放到牛奶盒下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2N ,这说明用 的方法,可以减小摩擦力,请你举出生活中利用这种方法的一个实例: 。

3、在学习了“摩擦力”的知识以后,小园发现妈妈有一个装化妆品的瓶子。

如图甲所示,它的瓶身是塑料的,瓶盖是金属的。

(1)①她猜想:“塑料表面可能比金属表面更粗糙”。

为了验证猜想:小园设计的实验方法应该是:保持________不变,通过比较___________的大小,来比较塑料表面和金属表面的粗糙程度。

②进行实验时,小园应该用细线系住化妆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把化妆瓶___________________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直线匀速拉动化妆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进行比较即可验证猜想。

(2)小园还想用化妆瓶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于是他找来了棉布、毛巾,并搭了一个简易斜面。

她把化妆瓶放在同一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次实验中化妆瓶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并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到,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液体压强1、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小明做了几个带刻度的方形有机玻璃盒,并放入海绵(海绵大小恰好占满玻璃盒)。

他先将底面积相同、重量之比为1:2:3的三个方形铅块依次放在同一海绵上,如图1、如图2、如图3,比较海绵的凹陷深度;再将铅块2和铅块3横放在海绵上,如图4、如图5,这时铅块1、铅块2、铅块3的底面积之比为1:2:3,比较海绵凹陷的深度。

(1)由图1、图2、图3得,受力面积相同时,海绵凹陷的深度与压力成 比。

(2)由图2、图4(或图3、图5)得,压力相同时,海绵的凹陷深度与受力面积成比。

(3)由图1、图5、图5得,海绵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时(填“相同”或“不同”),海绵的凹陷深度相同。

(4)综合上述实验可得,海绵的凹陷深度是由单位面积所受压力的大小决定,海绵在单位面积上不着天所受压力越大,凹陷深度就越。

所以我们就把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定义为压强。

2、如图是课堂上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在②图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

(1)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____。

(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两个图所示的操作来进行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⑤⑥两图所示的操作结果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____有关。

(4)在图③④⑤中,固定U型管压强计金属盘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盘的橡皮膜面向不同的方向,由图示的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浮力1、如图为小红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g=10N/kg)(1)物块M的质量为 g;(2)物块M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N;(3)综合③④或⑤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比较③⑥或④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物体所受浮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如图所示。

(1)由第一步可知,铁块重力为____N。

(2)比较第二步和第三步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由图可知,铁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是________N。

(4)若给你一杯浓盐水,利用本实验器材,你如何测出浓盐水的密度。

写出你的做法。

(要用字母表示测量的物理量,不用写出密度表达式)3、小明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深度的关系”时,他在测力计下挂一个实心圆柱(1)其他同学根据小明同学的实验记录,绘制出了下列四个“物体浸在水中所受浮力F浮与浸入水中深度h 关系”的图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2)在第3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 。

(3)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kg/m 3(g=10N/kg )F 浮F 浮F 浮F 浮hhhh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