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课后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课后作业(含答案)

10.绿一、读句子,看拼音写汉字。

1.劣质的汽 shuǐ píng( )容易破裂。

2.yōng jǐ( )的车厢里憋闷得叫人透不过气来。

3.司令员zhǐ huī( )战斗非常沉稳,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军。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倒重三、将诗歌补充完整。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翠绿、、……绿得、绿得;是绿的,是绿的,是绿的,也是绿的。

四、品读诗句,回答问题。

1.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为什么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2.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这句诗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五、课内阅读。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集中——( )节拍——( )2.品读画线的句子,用你的话说说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3.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都有哪些?4.诗歌第一行“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的作用是什么?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10.绿一、1.水瓶 2.拥挤 3.指挥二、dǎo 摔倒dào 倒立zhòng 重量chóng 重复三、墨绿浅绿嫩绿淡绿粉绿发黑出奇刮的风下的雨流的水阳光四、1.诗人笔下的“绿”是春天的树叶、小草等,一阵风吹来,它们随风飘动,仿佛舞者在跳舞,跳出有节奏的舞蹈。

2.排比五、1.汇集节奏 2.满眼的绿色重叠在一起,到处都是绿,它们挤在一起,交叉在一起,让我看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3.排比、拟人。

4.这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是诗歌的总起,仿佛到处都染上了绿色。

5.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绿》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自然美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部分:词语梳理(10分钟)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部分:课文导读(15分钟)分段导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表达方式,并展开讨论。

第四部分: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美好时刻并进行情感交流。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10分钟)组织学生小组共同探讨与文中自然美相关的故事,并展示给全班分享。

第六部分: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经历。

四、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美理解不深,需要更多的具体案例或故事来引导。

因此,下次课程设计中需要加入更多的类比或亲身经历的分享,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时,应更注重学生个体表达,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产生,而非简单概括。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总的来说,本次公开课教学设计在课程内容和活动设置上较为完整,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成长。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学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围绕“寻找蓝绿色的宝贝”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绿色,增加对环境和生活的敏感性。

二、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2.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口头表达故事情节;3.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4.能借助图片理解课文,感知生活中的蓝绿色,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朗读和理解生字;2.教学难点:能正确书写生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展示一些蓝绿色的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谈论这些蓝绿色的事物。

2. 学习课文(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重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 讲解生字(10分钟)教师通过课文中的生字,逐个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用笔抄写生字。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展示他们对文中蓝绿色宝物的理解和想法。

5. 情感表达(10分钟)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蓝绿色事物进行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说话、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应牢记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上《10绿》一课的课后练习,包括课文默写、生字抄写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好,但在生字的书写上还存在较大困难,需要加强生字的训练。

下节课要着重练习课文生字部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书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绿》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绿色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写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想象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忱,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绿》中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课本、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绿》。

2.导入话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种颜色。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师生共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绿》。

2.师生共学:解释词语,理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第三步:诗歌欣赏(15分钟)1.欣赏诗歌:播放《绿》的音频,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情感抒发(10分钟)1.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对诗歌《绿》的感受,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

2.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背后的心情和感受。

第五步:诗歌表演(10分钟)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诗歌的朗诵表演,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表演展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诗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第六步:家庭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体会诗歌《绿》带给他们的感受,写一篇对自然的感悟或者写一首以“绿”为主题的小诗。

五、课堂总结(5分钟)1.课堂反思: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展望下节课: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部编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介绍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绿》一册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绿》一册是本学期的教材之一,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判断、行为等方面的能力为目标。

本文将从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反思。

教材内容《绿》一册的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生活常识、素质教育、艺术欣赏等方面的内容。

内容设计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每个单元的故事情节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活动等。

通过讲授,我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和技能,让他们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保护环境。

在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参与,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活动则促使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完成任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反应学生对《绿》一册的教学反应积极。

他们对故事情节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大部分学生已经对教材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个别学生在写作和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的辅导和指导。

总结和改进通过对《绿》一册的教学反思,我认为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仍然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给予个别学生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其次,教学中应该增加一些具体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我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结束语《绿》一册的教学反思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我会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上是对部编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绿》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希望通过这次反思,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第【1】篇〗本次课是“换物跑与游戏”结合的一节体育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换物接力跑”的练习,学会“换物接力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快速奔跑能力,发展学生腿部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顽强、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

整个课程设计密度适合于本年段的学生们,更加倾向于他们在“玩中学”的心理。

“为了我们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是引领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专业人士,要是专业人士自己不努力去学习,这“引领”和“帮助”就成为无用的说教。

可想而知,这样的“专业人士”不可能成为学校和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是“以体示范”、“以智示范”、“以德示范”。

体育教师要通过学习和阅读把自己打造成一部让学生百读不厌的书。

我们要面对新课程的实施策略、内容体系、目标要求、设计思路的发展和变化。

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只有养成终身学习良好习惯,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当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深深的叹了一口闷气,虽然上的不是很理想,起码是用了一番心,能够把一节课完完整整的上完确实不容易。

我决心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多想办法,力争把体育课上的更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第【2】篇〗课堂效果前半节课较为沉闷,原因是对学生的课前预设未把握准确,导学案“问题探究”的这一问题设置较难,所以这一环节比预想多用了五分钟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导致课堂教学的后半段的亮点没有得到充分突出。

教师觉得简单的问题学生不一定会觉得简单,所以在课前对学生的能力做好准确的预设非常重要,以免无谓地浪费时间。

怎样对学生作出比较准确的预设呢?我认为这就取决于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是否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点。

如果教师每次上课只是自顾自地满堂灌,不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那么自然就难以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学情。

如果教师每次批改作业只是简单地打一个“阅”字,不关注每个学生的答题方式,那么必然地就对学生的能力模糊于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应体现三维认知、能力、情感)1.了解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方法,初步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2.知道购物袋的用途。

3.培养少用塑料袋,自备购物袋的习惯。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知道购物袋的用途。

活动准备:购物袋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出示地球模型,表示地球先生生病了。

二、基本部分向幼儿讲述故事《地球先生肚子胀》与幼儿讨论:(一)地球先生为什么肚子胀(二)我们应该帮助地球先生吗(三)你会怎么帮助地球先生与幼儿一起观看宣传减少使用塑料袋的短片,请幼儿说一说,怎样做才能减少使用塑料袋。

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三、结束部分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购物袋,然后两人一组,到娃娃家使用购物袋玩购物游戏。

活动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活动中,幼儿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进活动的:自由逛超市,自由讨论袋子的做法,独立地完成作品到最后的提自己的作品去购物。

总之,幼儿对本次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情绪一直非常饱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2篇】课时目标:以导游最终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说词为契机,深入研读探究课文,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入情入镜地感悟西湖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回顾全文。

1.齐读课题2.学生回忆: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在课题“绿”字下面板书“▲”,同时板书“观景顺序”)二、抓住“绿”,整体感知。

过渡:那就让我们这些导游们以“绿”为突破口,先走进“绿”的世界吧!1.课件呈现一片“绿”的广阔天地。

(1)老舍《草原》(2)刘国林《可爱的草塘》2.但西湖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丰富多彩,柔情万分,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充分朗读,尽情想象,感受“绿”意)三、突破“绿”,研读全文。

过渡:那么“绿”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样抓“绿”的?作为导游一定要突破呦!1.课文着重描写了哪几处“绿”?(灵隐——苏堤——花港观鱼)2.移情入文,激趣质疑。

部编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绿》教
学反思
本文旨在对部编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绿》教材进行反思性分析,并针对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该教材具有以下优点:
1.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覆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包括电脑基本操作、数字媒体、网络安全等。

这样的多元化设计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2. 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教材中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示范演示、小组合作等,使学生在参与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合理的题设计:教材中的题设计循序渐进,难度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对巩固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题中
还融入了一些创新性的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 知识点的逻辑关联性不够明确: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容易给学生造成困惑。

建议在教材编写中更加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 实例不够丰富具体:教材中的实例较为简单,缺乏一些实际应用的场景,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建议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具体的应用实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部编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绿》教材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通过加强知识点的逻辑关联性和增加实际应用实例,可以进一步提高教材的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掌握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的发音、书写和认读。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视家园、热爱土地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学会正确书写并背诵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绿》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过程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介绍并讲解生字词的发音、意思和书写。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4.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5.情感渗透: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1.综合能力训练: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绿色,体会自然之美,写下感悟体会。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绿》。

2.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对绿色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绿色,体会绿色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绿》。

2.掌握词语“翠绿”、“绿树成荫”、“波绿”、“青翠欲滴”等的意思。

3.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描绘绿色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课本或挂图。

2.教学投影仪。

3.课堂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学投影仪呈现一些绿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绿色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对绿色的描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想象力,描绘“绿”的美好,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写下自己对绿色的感受或描绘。

5. 创作绘画•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绿色的景象,展示并交流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绿》的学习,深入理解绿色的美丽,并通过讨论和创作,体会到绿色的情感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意的表达理解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描绘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我还会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诗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者。

只有让学生内化诗意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深层次地爱上语文,激发文学创作的兴趣。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以上就是本次《绿》课的教学反思和教案,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绿》的评课发言稿(共六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绿》的评课发言稿(共六篇)

碧草青青柳色新诗意研学正当时——四年级下册课文《绿》评课活动发言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在这个草长莺飞、绿意盎然的暖春时节,学校教导处安排全校各级各科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

3月26日,我有幸聆听了组内王老师和成老师执教的现代诗歌《绿》一课,收获了一场视觉的盛宴和文字的洗礼。

两位老师的教学功底扎实,教学方法独特,教学环节紧凑,整堂课就如同课题《绿》一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以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绿无处不在。

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两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课堂,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王老师的课堂自信与活力并存,热情与沉稳来回切换,她用精美的课件,生动的视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新自然,绿意盎然的新世界,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去感受“绿”。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诗歌的学习重在读和悟,王老师采用分小组读、男女生分开读、学生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自由感悟诗歌,为诗歌的赏析做了良好的铺垫。

整堂课环节齐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一切都恰到好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成老师的课完全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整堂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不得不叹服执教老师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成老师利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去解读、感悟诗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赋予了这节课新的高度,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

同时她又把本单元《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融入学习任务单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这些名言的含义和情感。

教育永远在路上,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今后,我将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集众之智,采众之长,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诗歌《绿》的意境,领会自然的美好之处。

2.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绿色。

3.能够体验赏析诗歌带来的愉悦与感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绿》的意境。

2.难点: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绿色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
1.课件:诗歌《绿》的幻灯片。

2.课堂道具:绿色植物、绿色手绢、绿色画笔等。

3.其他准备:学生诗集、配套的诗歌赏析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播放《绿》的介绍视频,激发学生对绿色的兴趣。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绿色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绿》(15分钟)
•学生跟读诗歌《绿》,教师解释生词及诗句中的意思。

•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欣赏(10分钟)
•欣赏相关图片,展示绿色的美丽和生机。

•学生用绿色画笔在纸上描绘自己心中的绿色。

4. 创作(15分钟)
•学生写下自己眼中的绿色,可以是绿色的植物、天空或其他事物。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绿色代表的美好。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诗歌《绿》,领略绿色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六、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上的绘画作品。

•背诵诗歌《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绿色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感受,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一、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绿”。

2.理解绿色的相关含义。

3.培养学生对绿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绿色的概念。

2.提高学生对绿色的认识和热爱度。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绿》的教材。

2.课后练习题。

3.绿笔、蓝笔、铅笔等教学工具。

4.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绿色的视频,唤醒学生对绿色的认知。

2. 学习《绿》(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字词语。

3. 分组练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绿色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展示他们的想法。

4. 课堂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绿色对人类的意义。

5. 拓展训练(15分钟)
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绿的认识。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鼓励学生继续热爱绿色。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绿》为课文,引导学生对绿色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绿色的认知和热爱度。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对绿色的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堂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绿化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绿色的美好,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绿色。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能够朗读诗歌,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2.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精心准备的课件3.黑板、粉笔4.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让学生展示与自然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然的美好之处。

2.学习诗歌《绿》–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大意。

–展示诗歌内容的课件,让学生跟读。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词语,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3.诗歌赏析–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每组展示自己的理解。

–整合各组的意见,共同赏析诗歌的内涵。

4.情感表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可以通过写作或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5.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绿》的内容3.继续阅读有关自然的故事或诗歌,写下自己的感想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学生对诗歌《绿》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赏析部分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次需要更灵活的活动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情节和意义。

2.能够背诵课文。

3.能够感受课文的意境,领悟其中的道理。

4.能够感受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意义。

2.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探讨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点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绿色的理解,并引出“绿”这个话题。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理解整个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3. 感悟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2.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课文1.学生分段背诵课文,逐段展示。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诵的语调和感情。

5. 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走到校园或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绿色。

2.让学生观察、记录身边的绿色,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倡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凑,学生的参与度高,课文内容理解度较好。

改进之处在于可能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教案,希朥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绿》的教后反思(两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绿》的教后反思(两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四年级下册课文《绿》的教后反思今天我执教的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绿》第一课时。

这一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对于诗歌,不仅学生很难理解,作为老师,我们也甚感跟一般的记叙文、散文、说明文比较,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给学生一个新的引领。

所以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还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思路进行教学,先带领学生重新回到目录,认识本单元所有课文,然后走进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读,带领学生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让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先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现代诗歌;语文要素包括“阅读要素”与“综合性学习”。

而阅读要素就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在《绿》第一课时的执教中,我通过几组图片让学生先感悟“绿”,说出自然界中自己看到的绿色事物,再通过一段视频让这些绿动起来,以激发学生对“绿”的喜爱,并说出“绿”带给自己初步的感受。

然后话题一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了一次带有“绿”的飞花令,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很少,全班五十多人,除过三个学生回答之外,几乎冷场,这也是我备课过程中预设到的,并提前归纳了一些,帮助学生再次回味古人笔下的“绿”,由此引出现代诗人艾青,通过让学生认识艾青,导出这节课的课题《绿》,同时通过让学生读课题,预设了一个“诗人所写的“绿”实际指的是什么?激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文字去感悟诗人课题中“绿”的含义。

然后通过层层深入的引导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诗人笔下的绿色世界,体会诗人对绿的那一份独特的热爱与赞美。

在本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水、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可对于小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

因此,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词《绿》的内容和主题。

–掌握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熟练朗读和理解诗词《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绿》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句的朗读和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抽象意境,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文《绿》,多媒体设备。

2.教学环境:幽静的课堂环境,音响设备。

3.教学辅助:图片资料,相关诗歌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绿色,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2.学习诗词《绿》:–讲解诗词《绿》的内容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朗读和欣赏:–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重情感表达和节奏感。

–让学生聆听多个版本的《绿》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4.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绿色的世界中,体验其中的美好和宁静。

5.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选择绿色来表达情感,展开讨论。

6.诗歌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绿色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诗歌《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朗读和体味诗歌《绿》,并撰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草坪上的美丽景色。

2.能够品味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用课文中的情景进行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

3.黑板、彩色粉笔。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让学生观看课文中相关图片,引导他们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2.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1.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文字描述的景色。

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与课文中的情景产生共鸣。

第三步:课文梳理(20分钟)1.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以小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思想碰撞。

第四步:创作活动(40分钟)1.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绿色为主题的作文创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课文《绿》中描写的景色,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感悟课文作者的用心之处。

在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每个作品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以上是本次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大家的聆听!The End。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绿备课素材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

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作者介绍】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主要作品《归来的歌》《北方》《他死在第二次》《旷野》《反法西斯》《黎明的通知》《愿春天早点来》《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走向胜利》《欢呼集》《艾青选集》《新文艺论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彩色的诗》《落时集》《雪莲》《海恋花》《启明星》《域外集》《向太阳》《吴满有》《黑鳗》《大堰河-我的保姆》《下雪的早晨》《太阳的话》《我爱这土地》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写作背景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2.《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1篇】《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瓶、拥挤、指挥”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不同的绿色,再说说大自然的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瓶、拥挤、指挥”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不同的绿色,再说说大自然的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颜色吗?(预设:赤橙黄绿青蓝紫······)嗯,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知道每一种颜色又可以细分为多少种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艾青笔下的《绿》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绿”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挤、叉”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瓶”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写了绿到处都是,各种绿色充斥着整个世界,整齐、有节奏的飘动,很美。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描写了那么多绿色,你最喜欢哪句?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到哪儿······绿得出奇。

*出示不同绿色的,让学生感受绿的不同、绿的奇妙。

*你觉得除了这些,还会有哪些绿色?(预设:黄绿、深绿、红绿······)*为什么“绿的发黑,绿得出奇”?(预设:绿色太多,颜色就显得比较深,颜色特别多,也非常奇特)*指导朗读,抓住“发黑、出奇”等词语,读出绿得多、奇。

预设二:刮的风是绿的······也是绿的。

*理解为何说风、雨、水、阳光都是绿色的?这些东西真的都是绿色的吗?(预设:这些东西本身不是绿色,但是风中的枝条是绿色的,就好像风也是绿色的了;雨中的草地是绿色的,水中也倒映着绿色,阳光下的草地同样是绿色的,所以说风雨水阳光都是绿色的)*指导朗读,“也”重读,读慢些。

预设三:所有的绿色······突然······在一起······*边读边想象画面,你觉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绿相关视频,再次说说“所有绿就整齐的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给你的感受。

5. 采用范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拓展。

1.艾青笔下的绿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那宗璞笔下的绿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读阅读链接,同桌讨论。

2.请同学们模仿《绿》,进行改写。

写一写其他你喜欢的颜色。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这篇课文,知道了绿的色彩变化之多,让人充满遐想。

这绿像是大自然的馈赠,丰富又美丽。

希望同学们也学会观察,把你喜爱的事物也写下来。

六.作业1.熟读课文后背诵。

2.搜集其他你喜欢的现代诗,课后交流。

七.板书绿色彩繁多宁静美丽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过度:那充满活力、绿意盎然的秋水之美,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听课文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

(2)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2、投影出示字词xiāngjùbóliǔqióngshūxiézǐ镶踞薄阴几绺穹倏皱缬尘滓yìjūshíchàyùnléngmóulài挹掬什刹蕴蓄棱角明眸善睐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第二个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第三个观察点:潭边观察角度:俯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教师: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2、问题探究一: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3、问题探究二: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明确: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

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描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追问:这种衬托手法我们以前还在不少课文中学过,比较典型的是《爱莲说》中,用菊、牡丹从正反两方面来衬托莲,还有我们将要在九年级下学期学习的鲁迅的《雪》。

过度:作者又是如何写出梅雨潭的绿令人惊诧的。

(教师可以穿插对“招引”改为“吸引”的词语妙用的赏析)4、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提示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明确:醉人、奇异5、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明确:多方设喻精雕细刻运用对比突出表现大胆联想升华意境比喻: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状、深度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静态)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微波荡漾(动态)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亮度、质地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色彩(纯净)5、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比喻句,假如让我们来赏析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试举例说明。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波光的明亮和质地的柔软的特征,也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6、作者把梅雨潭的绿与哪些景物进行对比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的招人喜爱的?对比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对比,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7、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教师:作者由“绿”的轻盈、妩媚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

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彻回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

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

8、请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我若能取你为料,我将赠给那失意的画家,她必能妙手丹青了我若能编你为曲,我将赠给那美丽的哑女,她必能高歌欢唱了教师追问: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舞女翩翩起舞,绿带随风飘动;盲妹双目复明,顾盼神采飞扬。

这绿真是太神奇了。

9、文中作者还联想到了什么?明确:作者还想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追问: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活泼可爱)10、作者满怀深情地为潭水起了一个名字—‘女儿绿’,是仿造玉石‘祖母绿’而成的一个名字,将‘女儿绿’换成‘祖母绿’,如何?明确:“祖母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如同一个历经沧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儿绿”清纯、鲜活、灵动,美貌可人,神韵悠长,充分的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11、同学们再看看课文这里和前面在人称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一开始作者的感情还是比较收敛的,是站在旁观的角度,用相对冷静的笔调在描绘梅雨潭的“绿”,随着感情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文章之中,完全融进了梅雨潭的“绿”之中。

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的改变了人称(因为这样更能表达自己对“绿”的爱恋)。

1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补问:“绿”一般是什么的颜色,绿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

由此可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师: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四、结语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宝石。

”五、初当评论家1、学习示范批注,课后给本文补充作批注。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

3、在受到启发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批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3篇】《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2、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反复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

3、积累一些词语和诗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反复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同学们心目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能说几带“绿”的成语来吗?(灯红酒绿绿草如茵绿林好汉桃红柳绿青山绿水青枝绿叶绿肥红瘦花花绿绿绿叶成荫粉白黛绿橙黄橘绿穿红着绿绿林大盗花红柳绿红情绿意……)2、绿色是大家喜欢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象征,但大家听说过“女儿绿”,观赏过它吗?如果没有,就请随我一同走进朱自清的《绿》,从中去寻找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