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根据提示或要求,在空缺处默写诗文。
(6分,每空1分) (1)存者且偷生, 。
(1分)
(2)如今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真实地实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桃源美景: , , 。
(2分)
(3)陈与义诗宗杜甫,《登岳阳楼(其一)》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艰难苦恨繁霜鬓”气韵相同,异曲同工的一联是: , 。
(2分)
(4)专家告诉初中女生:因为你是一朵含苞欲放的美丽的花,所以有时难免会有蜂围蝶绕。
这时,你更要自爱自重,懂得抵制诱惑和自我保护。
你要学会保持女孩特有的高贵和矜持,像洁白的莲花一样,让人“ ”。
(1分)
2、选出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错误的一项 ( )(2分) A .愧怍 重峦叠障 仄.歪zè 锐不可当.d ǎng B .洁问 微不足到 瓦砾.l è 长途跋涉.shè C .狼籍 穷愁缭倒 阻遏.ji é 连声诺.诺ru ò D .寒噤 张惶失措 吊唁.yàn 转弯抹.角m 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每届省领导下基层,都要深入学校查实情,听民意,解难题,作决策。
B .能否把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是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的关键。
C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描绘的宏伟蓝图,为今后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
D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指出要迅速行动,在全国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第十六届亚运会是亚运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盛会,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盛会。
广州亚运会不仅收获了 ,收获了 ,也收获了 ,收获了 。
①亚洲各国各地区和谐相处平等竞争的友谊②举办大赛与优化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相互促进的经验③赛场上拼搏进取的动人故事④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良性互动的深入思考
A .③①②④
B .③①④②
C . ①③④②
D . ①③②④
5、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2分) 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珍惜阅读, , ;珍惜阅读,阅读便是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珍惜阅读, , 。
6、请你仔细地阅读下面这段话,然后把你从中悟出的道理用同样句式的一句话写出来。
(2分)
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岗山”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
学校: 姓名: 座位号: ………………………………………………………………密……………………封……………………线…………………………………………………………
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第7-8题。
(4分)
戌鼓①断人行,秋边②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③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①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②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③长:一直,老是。
7、哪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薛宣断狱
临淮①有一人,持一匹缣②到市卖之。
道遇雨而披戴,后人求共庇荫,因与一头之地③。
雨霁④,当别,因共争斗,各云:“我缣。
”诣.府自言,太守丞相薛宣劾实,两人莫肯首服,宣曰:“缣直数百钱耳.,何足纷纷,自致县。
”呼骑吏中断缣,各与半;使追听之。
后人曰:“受恩。
”前撮⑤之,缣主称冤不已。
宣曰:“然。
固知当尔也。
”因诘责之,具复,俾⑥悉.
还旧主。
【注释】①临淮:县名②缣(ji ān ):用丝织成的细绢。
③一头之地:容下一个人的地方。
④霁(j ì):雨过天晴。
⑤撮(cu ō):抓取。
⑥俾(b ǐ):使,让。
9、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分) 持 一 匹 缣 到 市 卖 之 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3分) (1)诣.府自言( ) (2)缣直数百钱耳.( ) (3)俾悉.
还旧主( ) 11、文中的“然。
固知当尔也。
”是指什么?为什么他从两人在路上说的话,就判断出了物主与骗子?他是怎样推理的?(2分)
12、如果你是薛宣,是否还可用别的办法断案?(2分)
13、这则故事是否告诉我们不要去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为什么?(2分)
学校: 姓名: 座位号: ………………………………………………………………密……………………封……………………线…………………………………………………………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余秋雨的《中秋》一文,完成第14—18题。
(15分)
中 秋
①中秋理应有秋意了,但今年却不,居然热得百年所未有。
这不能算秋天,而没有一个像样的秋天,整个一年都遗憾。
②正懊丧着,收到了当天出版的《文汇读书周报》,黄宗江先生有一篇文章悼念一位今年刚刚亡故的女诗人。
女诗人亡故时七十八岁,但宗江先生一开笔就说:“你没见过她,不知道她人有多美,诗有多美。
”宗江先生还引了这位女诗人临终前为自己写的讣告,大意是:我有一间小木屋,仿佛是童话里的一朵鲜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树上,撑着一把小伞,为我遮挡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
我在小木屋里追忆、思考,假如人间的善恶爱憎无法分明,我宁愿飘浮在永恒冷寂的太空。
③读完这篇自拟的讣告,我立即觉得烦热全消,堕身于一种深秋的诗意里。
年迈的女诗人辞世前独住在小木屋里无疑是非常寂寞的,但她竟然寂寞得那么美丽,归去得那么典雅。
我随即拿起电话筒,想把这篇讣告当作节日的礼物送给几位朋友,让他们在炎热的中秋分享一份冷凄高远的秋色。
④我握着话筒慢悠悠地读着,突然串进来一个国际长途。
外国一家著名的华文报社打来的:“余先生,您知道了吗,张爱玲死了。
一个人死在美国寓所,好几天了,刚发现,发现在中秋节前夕。
我们报纸准备以整版篇幅悼念她,其中安排了对您的电话采访。
您知道,她的作品是以上海为根基的,因此请不要推托。
发稿时间很紧,您现在就开始讲吧。
”我说:“这事来得突然,请让我想一想,半小时后再打来。
”
⑤在这半小时,我想了很多。
按我的年岁,没有资格悼念她,但我曾亲眼看见,国际舞蹈大师林怀民先生一到上海就激动地宣称“我来寻找张爱玲的上海”,他的年龄也不大;林青霞也曾乐滋滋地告诉我,她对上海的了解和喜爱,大半来自张爱玲;今年上半年我在马来西亚漫游,每个城市的报社都安排了我与当地的读者见面座谈,读者们所提的问题中频频出现张爱玲的名字,这些读者就更年轻了……这一切说明,张爱玲享受着一种超越年岁的热闹,而她居然还悄悄地活着,与这种热闹隔得很远。
⑥在中外文学史上,身前寂寞、身后热闹的故事很多,却很少有张爱玲那样,满世界在为她而热闹,她却躲着,躲得谁也找不着她,连隔壁邻居也不认识她。
她这种自我放逐、自我埋没式的寂寞,并非外力所迫,而是一种深刻的故意。
⑦想到这里,电话响了。
我拿起话筒说了这样一段话:“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
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
正是在这一角中,一颗敏感的灵魂,一种精致的生态,风韵永存。
我并不了解她,但敢于断定,这些天她的灵魂飘浮太空的时候,第一站必定是上海。
上海人应该抬起头来,迎送她。
”
⑧挂断电话后我想,上海人也许会觉得她死得凄楚,其实这一切都是她自己选择和设计的,她的辞世方式,包括她的衣着姿态。
她把一切都想过了,冥冥之中又有什么力量在帮助她,使她把这个仪式择定在秋天,又把尾声伸延到中秋节前夕。
“我欲乘风归去”,这或许是她最终吟诵的诗句?就像黄宗江先生介绍的那位女诗人一样,自认为是从童话般的小木屋飘浮到永恒的太空中去了。
⑨与她们相比,真正可怜的倒是文坛上那种浮浅的得意、琐碎的企盼、无聊的激愤、颓丧的失落。
可怜的人们一定还在倒过来可怜她们,在茶余饭后讨论着她们本该如何来改变这种可怜。
也许,建议之一,是她们早就应该回归文坛,有一个喜气盈盈的晚年。
学校: 姓名: 座位号: ………………………………………………………………密……………………封……………………线…………………………………………………………
但是,我们的老太太极有主见,不听这些。
她们虽然衰疲却仍然高雅,心中只有两个点:要么小木屋,要么太空。
其他地方,她们可以随意看看,却不会停驻。
⑩此间情景,很像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要么小木屋,要么大海,其他场所与他无缘。
⑾老太太的小木屋空了,不必在别处寻找,她们只会去了太空。
⑿正这么想着,天却骤然凉了下来,月亮也从浊黄变成冷白,不知名的秋虫长叫一声,像个秋天了。
(选自余秋雨《霜冷长河》,文字有删节)
14.第③段中,作者说“读完这篇自拟的讣告,我立即觉得烦热全消”。
使作者“觉得烦热全消”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5.作者说“她竟然寂寞得那么美丽,归去得那么典雅”。
前一句指的是什么?后一句指的又是什么?(4分)
答:
16.作者说“张爱玲享受着一种超越年岁的热闹”,为什么?说明了什么?(3分) 答:
17.作者说“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
这里的“火焦气”在文中隐喻什么?(2分)
答:
18.作者开头说“没有一个像样的秋天,整个一年都遗憾”,结尾又说“像个秋天了”。
探究一下这样说的寓意。
(4分)
答:
(二)阅读《荷上珠》,完成第19——24题。
(15分)
荷上珠
①荷叶满遮着塘面。
偶见有一两朵,三五朵白莲,如团团坠雪,隐现在荷叶之间;又似点点随波飘荡的白鸥,那层层叠叠的荷叶,便是上下起伏着的波浪。
②我并非为探寻荷花消息而来。
初夏季节,荷花犹未盛开。
但来看看这满塘荷叶,我以为便足以爽目清心。
人说:“红花虽好,尚须绿叶扶持。
”在荷花,也许是这种情形;若说荷叶,怕未必只是为了衬托荷花的秀色而存在的。
——“莲叶何田田,”它自身,就够美的了!平铺池面者,如碧玉的盘;出水临风者,似翡翠的盖。
或倾,或侧,或向,或背,或仰,无不绰约生姿....。
待到秋时凋残,犹为诗人惋恋不已,道是:“留得残荷听雨声!”中国的诗人以及画家一向爱荷。
奇怪的是,女性对于荷叶也有非同一般
学校: 姓名: 座位号: ………………………………………………………………密……………………封……………………线…………………………………………………………
的好感。
她们宁肯将荷花让给哲人去礼赞膜拜,却留下荷叶来点缀她们的生活。
民间有
支叫做“绣荷包”的小调,所谓荷包,即香囊,乃旧时女子系身的佩物,或用以赠予意中人的,因取状如敛,故以荷包名之。
还有女红中常见的“荷叶边”显然是闺秀们受到如皱如折的荷叶边沿启发,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服饰样式。
于是裙沿、帽沿、枕沿、帐沿等等,便有了宛转流动的线条,至今在生活的装饰领域,还被广泛应用着。
这些,都说明了女性对于荷叶的欣赏。
③“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我爱荷花兼爱荷叶;爱荷叶,而尤爱荡漾不定的荷上珠。
今天,凑巧,一阵急雨,从天外飒飒飞来,与我相会在荷塘边。
雨点越下越密。
我躲在柳阴下,眼看每条柳丝都向我泻来水溜,真所谓“树梢百重泉”了。
这时,云破处,忽放出一派天光,雨脚骤然收起,无数颗晶莹的水珠却被遗留在满塘荷叶上。
谁能将它们一一拾取呢?它们是未凝固的水晶,软化了的玉。
那擎在荷叶面上的,如仙露生成,但有透明的轮廓而体若清空;那躲在叶心的,盈盈如多情的从暗处窥人的眼波。
当荷塘风来,摇动荷叶,那清空的体态,那盈盈的眼波,由聚而散,由动而变,颗颗滚动,粒粒圆转,如珠如泪,如丸如串,美丽极了!然而抛散凌乱,一发不可收拾!人世间,每一美妙事物出现,往往伴随着令人徒唤奈何的遗憾;这自然界的荷上之珠又何尝不然,经不住几阵清风摇动,尽倾入塘了!
④我感到有些怅惘..。
然而细细品味,这荷与珠与风之间的关系,似乎又充满生趣和意趣。
也许还有点苦趣哩!但能成趣,苦又何妨!
⑤回到家里,收到王女士的信,问诗。
这问题,跟人生一样的复杂,圣贤们早做了回答,今之圣贤们也将继续回答下去,哪里是愚陋如我者所能说得清楚的。
但这一次,我忽然来了兴致,随即拿起笔,写下了一通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的话:
⑥何谓诗?李侯有句云: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诗者,荷上珠也。
不可圆,不可不圆,而终不可圆,亦终不能圆也。
(该文有删节)
19、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绰约生姿: (2)怅惘:
20、在第③段中,作者做了哪些比喻,描绘了荷上珠的美?(2分)
21、第④段中说,“这荷与珠与风之间的关系,似乎又充满生趣和意趣。
也许还有点苦趣哩!”试解释这句话中的“生趣”、“意趣”、“苦趣”的具体含义。
(3分)
22、作者最为荷上珠感到遗憾的是什么?(2分)
23、文章结尾说:“不可圆,不可不圆,而终不可圆,亦终不能圆也。
”请你结合全文,谈谈对这句话的含义的理解。
(4分)
学校: 姓名: 座位号: …………………………………………………………密……………………封……………………线…………………………………………………………
24、下列几项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以简笔点染白莲开篇,接着稍加铺展地描绘荷叶的静态美、动态美及其所关涉的文化美,为下文浓墨重彩地描绘荷上珠做了铺垫与衬托。
B .写荷上珠的动态美用的是写意笔法,重在传达荷上珠圆转滚动、聚散不定的形象美,为下文以诗句作结做好铺垫。
C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诗的表现技巧,写得既有绘画美,又有人情美,诗情画意,交相熔铸,含之不尽,品之无极。
D .从雨中观荷跳到诗的作法,从写景转到写诗,显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意。
尤其是文末一句,使前文益发神灵飞动,光彩耀目,勾起读者不尽的联想。
四、作文(40分)
25、穿越季节的群山,走过岁月的胸膛,我们的喜怒哀乐,点点滴滴,感悟良多……回望刚刚逝去的这个秋天,一定有什么触动了你,让你深思,有所感悟。
请以“这个秋天,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真美”、“很暖”、“有点凉”等。
②除诗歌以外,
学校: 姓名: 座位号: 线…………………………………………………………
学校: 姓名: 座位号:
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1)死者长已矣(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C(2分)
3、C(2分)
4、A(2分)
5、示例:阅读便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稠;阅读便像一杯茶,茶香满口情悠悠。
(2分)
6、例:知道这世界变化太快的人越来越多,知道把持这变化的人越来越少。
(2分)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古诗阅读(4分)
7、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2分)8、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2分,意近即可)
(二)古文阅读(10分)
9、持一匹缣|到市卖之(1分)10、(1)到(2)而已,罢了(3)全、都(3分,每个词1分)11、指两人在路上的表现和他们说的话。
薛宣是这样推理的:在宣判之后,两人的表现肯定不一样。
物主一定会很不服气,紧紧地抓牢缣。
说谎的人一定会因为得到这意外之财而欣喜不已。
所以他断定,说“受恩”的人一定是骗子,而大喊冤枉的人才是真的物主。
(2分)12、言之成理即可(2分)13、不是。
因为坏人毕竟是少数,好人总是多数。
不能因有少数坏人就拒绝帮助不相识的多数人。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中秋》(15分)
14、讣告里有一种深秋的诗意,有一份冷凄高远的秋色。
(2分)15、前一句指的是她在小木屋里仍然期盼着人间的善恶爱憎能够分明;后一句指的是她飘浮在永恒冷寂的太空。
(4分)16、因为论年岁,今天的读者尤其年轻读者本不该对张爱玲那么有热情有兴趣,可是偏偏是这些读者对张爱玲充满了热情和兴致,如林怀民、林青霞等人。
可见,文学的魅力是超越时空的。
(3分)17、文坛上那种浮浅的得意、琐碎的企盼、无聊的激愤、颓丧的失落。
(2分)18、张爱玲和另一位女诗人的死,为这个秋天带来了冷凄高远的秋色,一种深秋的诗意,从而使今年这个秋天再无遗憾,像个秋天了。
隐含义:这两位女人高洁的人格,应该有益于人们沉淀浮躁、消除烦热,走向成熟。
(4分)
(二)《荷上珠》(15分)
19、(1)形容荷叶姿态柔美。
(2)惆怅迷惘(2分)20、无风时,荷上珠是未凝固的水晶,软化了的玉,如仙露,如眼波;风起时,荷上珠颗颗滚动,粒粒圆转,如珠如泪,如丸如串(2分)21、生趣:指荷上珠动荡不定,圆而未圆的生动情状。
意趣:指荷上珠圆转流动、聚散不定的神奇韵味。
苦趣:指荷上珠抛撒零乱、难以收拾的遗憾之美。
(3分)22、荷上珠经不住几阵清风摇动,尽倾入塘了(2分)23、“园”与“不圆”既指荷上珠在清风摇动下的自然形态,又喻社会事物发展的不同变化状态。
人生如写诗,追求完美又难得完美,但人生追求过程中的瞬间圆与追求结果的残缺不圆,构成了真实的人生,人生的意义正蕴涵在这种圆与不圆的追求中。
(4分)24、B(“形象美”应为“神韵美”)(2分)
四、作文(略)(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