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介绍
美学是一门针对古往今来一切审美现象的理论学科。从人类最初美感的产生,到自觉创造美的艺术,再到各门类的艺术理论,最后形成了统括一切美的美学原理,是人类感性与理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相结合的产物。本课程属于艺术设计学专业的理论课程,它是在学生已修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古代工艺设计史、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基础上,从理性与哲学的角度对艺术学科进行一种宏观把握和逻辑理解的理论训练,让学生在广泛的与艺术相关的岗位上能通过自身的思考,不断获得对美的理解,并积极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对美的领悟。本课程是理论课程,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辅以相应的实物资料、影视资料和考察活动,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视觉感知、领悟和反思,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追求教与学的愉悦性。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培养能够在博物馆、艺术品拍卖行、画廊、独立艺术工作室、设计公司等与艺术与设计相关的行业,胜任艺术作品与设计作品的品鉴与推广、艺术活动的组织与安排等工作的毕业生。美学原理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同学在艺术实践和艺术史、设计史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同学理论素养,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和美学观。能够结合史论知识和美学知识,分析和探讨生活中常见的艺术问题,拥有良好、健康的审美眼光。掌握美学原理的基本范畴、历史发展和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批评与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美感——审美经验(支撑教学目标1)
1、教学内容
①、美感的社会根源和反映形式的特征;
②、美感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2、教学要点
学习什么是美感,关于美感根源问题的探讨,美感反映形式的特征。美感中的感性与理性、情感体验、想象的作用;关于美感的客观标准问题的探讨,学习美感的共性及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
第二章、审美活动的独立与发展(支撑教学目标2)
1、教学内容
①、从历史上来看审美活动的产生;
②、从社会心理来看审美活动的发生;
③、关于审美活动产生的几种假说;
④、从审美活动到艺术活动;
2、教学要点
从历史上来看审美活动的产生,包括:
○1、从石器造型上看美的产;
○2、从古代“美”字的含义看美的产生;
○3、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美的产生;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审美活动的产生,为我们理解审美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而关于审美活动产生的几种假说和史前艺术的启示,也为我们理解审美活动与物质实践活动、审美动动与人类其他精神活动的分离,并最终从审美活动过渡到自觉自主的艺术活动提供了一种逻辑。
第三章、美学和美的本质(支撑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
1、教学内容
①、美学概说;
②、西方和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及比较;
③、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2、教学要点
掌握美学的建立与历史、美学的现状,了解西方现代审美心理学流派和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前沿,确定美学的对象、范围和任务,了解审美教育的原则与功能。对比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研究的不同方法,探索审美活动的特征与本质,确定美是一种与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价值。
第四章、真善美和丑(支撑教学目标3)
1、教学内容
①、美和真善的关系;
②、美和丑;
③、艺术丑;
2、教学要点
思考美和真善的关系。通过对美学史上关于真、善、美的几种看法的梳理,了解真、善、美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是由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不同关系造成了这几种不同的价值,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此基础上,我们了解什么是“丑”,以及美和丑的关系。而艺术丑并不是一种日常意义上的“丑”,而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丑。
第五章、美的现象分类(支撑教学目标4)
1、教学内容
①、自然美;
②、社会美;
③、艺术美;
④、科学美、技术美及其他;
2、教学要点
自然美的性质、意蕴,以及自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社会生活成为美的原因,其中的人物美、日常生活的美、民俗风情的美,以及节庆狂欢、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等;什么是“艺术美”?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是什么?艺术真的如西方艺术史学者所说的那样终结了吗?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会使我们对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而新发展出来的科学美和技术美又使我们对审美领域的拓展有了新的思考,并美本身构成了反思。
第六章、艺术的分类及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支撑教学目标5)
1、教学内容
①、作为审美客体的艺术作品;
②、艺术分类的原则;
③、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2、教学要点
将艺术作为一种审美客体来研究,有利于我们分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在艺术分类中所遵循的原则。美学史上对艺术分类问题有过很多探讨,在艺术的自然类别的发展中,新的艺术类别也在不断突破原有的形式界限。近代侧重于形式的艺术分类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西方式的思维方式,而我们将根据其内容的表达,将艺术分成表现艺术、再现艺术以及语言的艺术。
第七章、审美价值类型(支撑教学目标6)
1、教学内容
①、美;
②、悲;
③、喜;
④、荒诞;
2、教学要点
审美价值类型,又叫审美范畴,是在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各种上美的形态。在最早的“美”的范畴之下,我们可以将此细分为优美、壮美和典雅,它们各自都具有不同的形式特征和审美心理反应,但同属于对世界的和谐交流之中;而悲是个体处于为世界打压之下的审美心理反应,可分为柔韧的悲情、抗争性的悲剧和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崇高;喜则是个体在居高临下面对世界的时候,客体所体现出来的形式与内容的悖离,它既包括了形式大于内容的滑稽,也包括了寓庄于谐的喜剧。而最新近产生的审美价值类型:荒诞,显示出一种形式上的喜和内容上的悲,是当代艺术中重要的一种审美心理反应和艺术的审美价值。
第八章、审美人生(支撑教学目标7)
1、教学内容
①、美育;
②、人生境界;
2、教学要点
美育的人文内涵、功能、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羡育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伴随人的一生,在当今世界具有紧迫性。学习美学的人生意义,还在于在人生的各个层面提升人生境界的品味,追求审美的人生。
四、学时分配
五、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