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二)文学作品阅读(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训练卷(二)文学作品阅读
一、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草木结霜
鲍尔吉·原野
①草并不知道,秋天,它们要披上白霜的铠甲。
②草出生之后被称为青草,它们身穿绿衫在天涯奔跑。
草给黑色、红色和黄色的泥土打上绿印,绿是植物的命,是无处不在的生长。
天下没有黑草,就像没有绿色的煤炭。
只有绿才可以打通阳光的能量通道。
绿把阳光变成蛋白质,草们吃阳光,喝地下水,草的生活方式至简至净、至广大。
③草在绿里安家,绿色的脉络里有水渠和马路。
草的叶子既是肉身也是房子,自己住在自己身上,不假外求。
这一点比人强多了,自由从此诞生。
春天起,草一直生长。
它早上长还是夜里长?草什么时候都在长,如同听过“草活一秋”的咒语。
人的一生如果只活三个季节,他一定拼命生长,而不去打麻将喝酒看电视剧。
草所做的只是生长,它只会生长,那就一直生长。
生长很舒服,它觉出自己的腰拔高了。
阳光拢在叶子里,暖洋洋。
草不悲观。
悲观是干什么?是跟自己作对吗?大凡生长者都不悲观。
当你无选择地置身足以悲观的处境里面,先要剔除悲观。
我相信草在短短一生看到的东西比人一生看过的更多。
草看到天鹅绒的
黑夜镶满银钻。
草看到雨水在空气中亦疾亦徐地跳舞。
草看到白粉沾满蝴蝶的翅膀。
草看到阳光从天边爬进自己脖子。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
丙_________。
④秋天到了,草停止生长。
草长了一生也不过一巴掌高。
它们站立不动,一如等待判决。
它不知是谁、是什么不让它们继续生长,是立秋白露还是欧阳修的《秋声赋》?自然界,不生长就意味着凋亡。
但草不知道什么叫死,太阳照耀它,雨还在下,土地还有许多地方没长草。
草离开此世,世上似乎什么都没少,草没有草的遗产,没有草的车辆和文字。
只不过,没有草的土地露出了土地。
草站在秋天的驿站张望等待,这时候五谷丰登,果树挂满亮晶晶的水果取悦人类。
草在告别,一身之外一无所有,甚至发不出一声鸟鸣来辞行。
⑤草叶等待霜降。
霜降之前,天要下上几场雨,为霜准备原材料。
土地变成一片烂泥之后,白霜从天而降,于子夜,于星星全体明亮之时,草换了衣装。
它们白衫白冠,凛然发亮。
这是要出征吗?每一根草都像一位士兵,披着亮甲,茎叶犹如银枪。
这是去杀谁呢?草有什么可杀的东西吗?大地沉寂,无物可杀。
阳光转过来,每每融化草的刀枪。
至凌晨,它们再度披霜。
⑥白霜冻不死树木与河流。
它之降临,只为让草退场。
霜让绿色从草的身上飞逸,为每一株草换上黄衫。
阳光从此停止与草的能量交换,草的叶子呈现白金色——人类高档时装的颜色。
从此,大地长出一层迷蒙的金羊毛,曰枯草。
在落日边上,枯草看上去像血流遍地,像炭火暗燃,像鲜艳的毯子。
⑦秋日里,山坡的枯草以黄金的色调显示高雅。
枯掉的不过是草的躯壳,草的绿色灵魂升上天庭牧场与上帝欢聚。
风吹不走草的白金躯壳,它站在它原来站立的地方。
草一生未走半步,却早把种子送往四面八方,换来成千上万条命。
于是,枯萎的草仍然优雅,在冬日越来越近的夜晚,它们披挂白盔白甲,而后在阳光下卸妆。
⑧跑步时,我见到北陵后面结霜的苹。
结了霜的草似乎比原来高了。
它们好像刚从西伯利亚回来,好像在卸车,好像张着毛茸茸的睫毛。
我放缓脚步并庆幸我还没结
霜——跑过这些草的身旁。
在近于黝黑的松树下面,霜草的模样如同下了半场雪,比夏天在松树脚下环绕的雾气更白,却不像雪那么呆板。
太阳出来的时候,草叶上没有一滴水,依然干净。
1.文中的“草”具有哪些美好品质?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在落日边上,枯草看上去像血流遍地,像炭火暗燃,像鲜艳的毯子”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将“草”与“人”对比,有何用意?请简要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第⑧段的句子“草看到阳光从天边爬进自己脖子”,结合语境,在横线处续写三句。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
①1600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
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
②《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
③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
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
她与他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
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
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
④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许多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谈玄论辩,兰亭集会。
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
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得理屈词穷。
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
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
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⑤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
⑥日子就这样在精彩与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⑦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叛乱,会稽被围,城中大乱。
作为会稽最高领导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
任她磨破嘴皮子,他依然不为所动。
后来城破兵败,王凝之被砍了脑袋,他们的儿子也被杀。
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
孙恩要杀她,谢道韫神态淡定,气势凛然,那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高贵。
孙恩胆怯了,他对才女谢道韫以礼相待,护送其返回会稽。
⑧战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
⑨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宠辱不惊的淡定。
这位魏晋才女,用一生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
⑩“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关人。
”
⑪那个读书多的女孩,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
(作者:孟庆果,选自《散文百家》2019.02,有删改)1.第⑥段划线词语各指什么内容?
“精彩”是指:____________ “无奈”是指:____________
2.研读文章第⑧段,发挥你的想象,说说坐在素帘后的谢道韫此时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中描写谢道韫的事件,在下面《三字经》空白处续写两句。
谢道韫,能咏吟,________,________。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4.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谢道韫的才情与性格,请任选一处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国学大师余嘉锡先生曾评价谢道韫,说她“以一女子而有林下之风,足见其为女中名士”。
请结合本文,说说你对“林下之风”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铁锤
张中杰
“砰!”随着儿子猛关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了下来。
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呵护,儿子却长了一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
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
有一次儿子跟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
你真的担心学习成绩平平、养的一身贼膘的儿子将来难有出息,更别说为你养老了。
“再不听话,我送你去当兵!”你咬牙切齿。
“当兵就当兵!”儿子居然不屑一顾。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
犹豫摇摆许久,你终于狠狠心,送高中毕业的儿子去当了兵。
“十公里拉练咋能跑得动?两米高的障碍物咋能翻过去?”听说新兵蛋子拉练最苦,你常常眼睛盯着天花板,彻夜无眠。
三个月后,新兵集训结束。
儿子来信说,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当了伙头兵。
还有,他训练时因为紧张,扔手榴弹意外脱手,班长扑在他身上,受了点儿轻微伤。
你听得汗毛直竖。
当个伙头兵,能有什么出息?手榴弹爆炸威力很大,儿子真的没受伤?你焦虑不安,更加忧郁了。
无尽的牵挂,促使你与丈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戈壁滩看望儿子。
寒冬腊月,北风刺骨。
你站在儿子面前时,儿子正在炊事班轧煤饼,手上裂开一道道血口。
儿子高大了,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明显黑了瘦了,但浑身肌肉更结实了。
你抚摸着儿子粗糙的手,心里隐隐作痛,又一次泪光闪烁。
临走时你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想方设法换个岗位。
回到家,你辗转反侧,想起了那把小铁锤。
七岁时,你老家的邻居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壮年铁匠。
胆小的你捂着耳朵躲在一边,只见壮汉左手拉着呼呼作响的风箱,右手握一把铁铲不断往蹿起的火苗上送煤块,红彤彤的杂铁块几欲烧成流质时,左手飞快地换了铁钳夹出来,右手早变戏法似的举起一把铁锤。
有时他的儿子抡起大磅锤,与他的小锤形成黄金搭档。
铿锵嘿呦,火钳左旋右转,铁锤上下翻飞,火花四溅。
敦厚的铁砧板上躺着黑乎乎的杂铁,忍受着大小锤的打击,不曾呻吟。
丢进水盆中“曦啦”一声响,杂铁块竞神奇地变成了一把锋利的镰刀,一柄锃光瓦亮的锄头……
你总是在想,杂铁被敲打时身上疼不疼,好似砸在自己心上。
邻家壮汉看你对打铁好奇,为你打了一柄小巧玲珑的铁锤儿,一斤多重,一柞多长。
学习疲倦时,你喜欢用这把小锤砸小石子,锤面闪光,咚咚响亮。
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又伴你考入大学,直到有了工作。
结婚那天,你把小锤悄悄装进梳妆台的小抽屉里。
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里边附了你写的一首清代诗人郑燮的七绝《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一个月后,儿子的信来了。
他的字一个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后,有一个明显的小锤印:你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拧紧的眉毛舒展开来。
军营锤炼三年回来,儿子一进门竟然给你和丈夫一个温暖的拥抱。
儿子坐下来,一边削好苹果递到你手里,一边汇报自己的进步。
原来,儿子利用业余时间,拼命看书学习。
由于训练表现突出,入了党;还由于见义勇为被表彰,立了二等功;如今又提了干,做了军官。
“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喜不自胜,心里涌起好奇。
“每天读书两个小时,坚持做好事。
这样,天天有收获,有进步!”儿子自豪地说道。
你惊喜地瞪大了眼睛。
儿子用从部队学到的厨艺,为你和丈夫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儿子给你和丈夫讲述部队里的故事。
你弟弟擦窗户玻璃,意外跌伤肋骨。
儿子开车送舅舅去医院。
舅舅让儿子坐车上等。
可他还是规规矩矩地把车停到车位,非扶着舅舅走不可。
拍片、查结果,楼上楼下地陪检,细心照料舅舅。
“我这个外甥变化真大!”弟弟高兴地给你打电话。
那个喜欢与你顶牛儿的青涩少年走远了,你有点儿怅然若失。
但最后,你幸福地笑了。
泪眼朦胧中你忽然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一个美好的插曲,就像那把小铁锤,真的很美!
(选文有删改)
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入伍前后判若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和“儿子”都在书信中引用了诗句,请说说他们各自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分析文中插叙部分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塑料花
路明
上午最后一节课,班主任说,中午大家回家,换白衬衫、白球鞋,每人带一束塑料花来,下午有外宾。
我们都欢呼起来。
外宾的到来意味着停课。
那几年,合资、独资企业一家接一家入驻小镇,每年总有一两次,有重量级外宾来我们小学访问,我们穿上整齐的服装,挥舞着手中的花束,在校门口列队欢迎。
和九十年代所有的家庭一样,我爸妈卧室里挂着一幅结婚照。
我妈身披婚纱,捧一束白色马蹄莲。
这束马蹄莲,就插在照片底下的花瓶里。
我抓起马蹄莲,有一枝脱落了。
我哇哇大叫,妈,花坏了。
我妈皱眉说,要不,用胶带贴一下?
我大声抗议。
身为中队学习委员,两条杠的班干部,怎么可以带一枝伤兵一样的花去学校?
我妈为难地说,那怎么办?
办法肯定有。
问题是,让我妈拿出近十分之一的月工资,去买一束不能吃不能穿的玩意,她要是同意,那就是本年度最大的笑话。
我妈灵机一动说,你去隔壁照相馆借借看,他们一定有。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振国照相馆,很不幸,道具花已经被另一个小学生借走了。
老板娘去仓库翻了半天,总算又找出一束来。
我向老板娘行了个队礼,捧着花,喜笑颜开地去学校了。
学校后边是一片农田,可以抄近路。
我走在田埂上,风吹动我的头发。
春天,油菜花盛开,望去一片金黄。
我看见咸菜瓶蹲在地里,我就喊,咸菜瓶,咸菜瓶,你在干嘛?
咸菜瓶挥挥手,朝我走过来。
她的左手攥着一把鲜花,有野菊,有蒲公英,有牵牛,有太阳花,还有几枝我叫不上名字,用橡皮筋箍在一起,五彩斑斓的。
她的右手提着几枝油菜花。
咸菜瓶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找最好看的油菜花。
她松开橡皮筋,把油菜花插进花束,调整好位置,再重新扎起来。
我说,老师不是讲要塑料花吗?
咸菜瓶小声说,我家没塑料花……她结结巴巴地解释,全村只有两户人家有塑料花,不巧的是,这两家都有小学生,所以,她就只好采一些野花来代替了。
我说,咸菜瓶,老师会骂你的。
我的同学显然被吓到了。
我不满地说,你这样做,是给我们的班级抹黑。
咸菜瓶看看手里的花束,又看看我的,可怜兮兮地问,是不是……也差不多?
差多了,我摇摇头,一点都不像。
我不再理会咸菜瓶,自顾自走了。
黄潇潇也没带塑料花。
黄潇潇声称,她家里的花是在上海南京路买的,拿出来容易弄脏。
她大摇大摆地走到我们跟前,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喂,你,抽一枝给我。
不行,要这枝。
我们乖乖照做了,黄潇潇一下子拥有了一束最大最好看的花。
黄潇潇有资格这么做,她是班上最好看的女生,还是大队长、三条杠,级别比我还高。
何况这一回,本来安排黄潇潇给外宾献红领巾的,临时换成高年级的两个女生。
此刻,黄潇潇正憋着一肚子的火,谁还敢惹她?
我们列队集合,咸菜瓶小心地把花藏在身后,成功地躲开了班主任的眼睛。
大家在校门口集合完毕。
外宾快到了,教音乐的小周老师走过来,指挥大家最后的练习。
她用好听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举起花束,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喊口号。
突然,小周老师快步走到咸菜瓶身边,严彩萍同学,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给老师看看。
操场一下子安静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咸菜瓶手上。
咸菜瓶涨红了脸,嘴巴扁啊扁,像要哭出来。
哇!小周老师叫起来,好美的花!
小周老师高高举起花束,眯起眼睛,欣赏那含苞的牵牛、怒放的野菊和饱满的油菜花。
她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的笑容。
这是老师今天看见的最漂亮的花了,她大声地问咸菜瓶,一会儿结束后,可以送给老师吗?可以吗?
可以的,咸菜瓶用力地点头。
然后她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
(选自2019年5月5日《文汇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故事情节。
班主任要求带塑料花→“我”借塑料花→严彩萍_______→黄潇潇_______→小周老师赞美野花
2.第八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句式特点赏析画线的句子。
喂,你,抽一枝给我。
不行,要这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周老师为什么说严彩萍的花“最漂亮”?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严彩萍“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请具体分析她此刻的复杂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拾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
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
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
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
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
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
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
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
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
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
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
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参照下面的表述,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
②,。
2.小说第⑩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一个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⑩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一笔带过。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最后一句写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项训练卷(二)文学作品阅读
(一)
1.①生活方式简单、质朴;②积极乐观,坚强自立;③朝着理想不懈奋斗;
④功成即身退,坦然面对死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需要通读全文,从文章的相关段落中找出答案。
文章第②段体现草的生活方式简单、质朴。
文章第③段中说“草不悲观”,体现了草积极乐观,坚强自立;由“草一直生长”可知,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懈奋斗。
④一⑦段写草坦然面对死亡,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即可.
2.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落日边上的枯草比作“遍地的血”“暗燃的炭火”“鲜艳的毯子”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枯草映着红日的情景,描绘出一种壮烈的场景,突出枯草在功成名就后,面对死亡的坦然。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一般从用词、修辞等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时要先判断,然后根据用词或修辞手法的使用具体分析作用,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找出本体和喻体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3.运用对比,以人的行为反衬出草的自强自立、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等高贵的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要求写出将“草”与“人”对比的用意,在文中人是配角,对草来说起衬托作用。
如文章第③段运用对比写出了草跟人面对困难的不同态度,更加突出了草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4.(示例)草看到风伸开透明的手指却抓不住任何东两草看到鸟儿在飞翔中相爱草看到老鼠的眼珠亮比钻石草看到月亮的山谷堆满黄金草看到波浪在河里回头嘹望(写山三句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写时需要仔细分析被仿写句子的特点,从修辞和用词等角度进行分析。
“草看到阳光从天边爬进白己脖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草的角度进行描写,内容是看到的事物,因此可以尝试着用拟人手法写出{草见到的事物,然后再进一步加工润色。
(二)
1.她能尽显才华她丈夫的愚钝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的能力词语的指代内容应在其前面段落寻找。
通过阅读第①一⑤段可知,第③段写了谢道韫嫁给了迂腐和平庸的王凝之,第②段和第④段写了谢道韫“咏絮之才”和为小叔子解围的故事,体现了谢道韫的慧黠睿智,综上,“精彩”应指谢道韫的才华横溢,‘无奈”应指她所嫁夫婿的平庸。
2.面对变故,内心坚定,心境泰然,从容淡定,优雅高贵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境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上下文人物的经历进行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