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课件:第1章专题研究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1-1-
答案:(1)A (2){x|x≤-2 或 x>1}
归纳升华 求并集的基本方法 (1)定义法:若集合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可以直接利 用并集的定义求解. (2)图形法:若集合是用描述法表示的由实数组成的 数集,则可以借助数轴分析法求解.
[变式训练]
(1)已知集合 A={x|(x-1)(x+2)=0};B )
(2)当集合 A 与 B 没有公共元素时, 则集合 A 与 B 没 有交集.( )
(3)已知 A={1,2,3},A∪B⊆A,则 B 中最多有 3 个元素,最少有 1 个元素.( )
解析:(1)错,A∪B 的元素个数小于或等于集合 A 与 集合 B 的元素个数和. (2)错,当集合 A 与 B 没有公共元素时,集合 A 与 B 的交集为∅,即 A∩B=∅. (3)错,B 中最多有 3 个元素,也可能 B=∅. 答案:(1)× (2)× (3)×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1.1.3
集合
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与交集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重点). 2.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 的作用(重点). 3.会用术语和符号进行集合的并集与
5,7,8},那么 M∪N 等于( A. {3,4,5,6,7,8} C.{3,5,7,8}
(2)已知 A={x|x≤-2 或 x>5},B={x|1<x≤7},则 A ∪B 等于___________义知 M∪N={3,4,5,6,7,
(2)将 x≤-2 或 x>5 及 1<x≤7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据并集的定义,图中阴影部分即为所求,所以 A∪B = {x|x≤-2 或 x>1}.
归纳升华 求并集的基本方法 (1)定义法:若集合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可以直接利 用并集的定义求解. (2)图形法:若集合是用描述法表示的由实数组成的 数集,则可以借助数轴分析法求解.
[变式训练]
(1)已知集合 A={x|(x-1)(x+2)=0};B )
(2)当集合 A 与 B 没有公共元素时, 则集合 A 与 B 没 有交集.( )
(3)已知 A={1,2,3},A∪B⊆A,则 B 中最多有 3 个元素,最少有 1 个元素.( )
解析:(1)错,A∪B 的元素个数小于或等于集合 A 与 集合 B 的元素个数和. (2)错,当集合 A 与 B 没有公共元素时,集合 A 与 B 的交集为∅,即 A∩B=∅. (3)错,B 中最多有 3 个元素,也可能 B=∅. 答案:(1)× (2)× (3)×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1.1.3
集合
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与交集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重点). 2.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 的作用(重点). 3.会用术语和符号进行集合的并集与
5,7,8},那么 M∪N 等于( A. {3,4,5,6,7,8} C.{3,5,7,8}
(2)已知 A={x|x≤-2 或 x>5},B={x|1<x≤7},则 A ∪B 等于___________义知 M∪N={3,4,5,6,7,
(2)将 x≤-2 或 x>5 及 1<x≤7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据并集的定义,图中阴影部分即为所求,所以 A∪B = {x|x≤-2 或 x>1}.
人教版2017高中数学(必修一)第1章PPT课件
新课标导学
数 学
必修① ·人教A版
第一章
集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函数概念
据央视新闻2月27日消息,中国将于2016年年中至2017年上 半年间,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中国将发射 “神舟”十一号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在飞 船进入预定轨道的过程中包含了一些可以用函数描述的变化规 律,如上升过程中飞船离地面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飞 船外的温度和气压随飞船与地面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等 等.而高中的函数是用集合来刻画的,集合语言是一种抽象的 数学语言,学习集合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非洲大草原上 生存着几千种动物,它们常常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为了生存, 它们过着“群居”的生活,这种“物以类聚”就产生某种动物 集合.让我们一起走进“集合”世界,探索集合的奥秘.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课件:本章整合1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二 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运算主要是指求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等,在进行集合 的运算时,首先要明确元素是什么,全集是什么,保证所有元素都是 全集中的元素.根据所给集合的不同表示形式,常常借助于数轴或 Venn图进行运算.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应用1设集合A={x|x<-2,或x≥3},B={x|0≤x≤4,且x∈Z},则(∁RA)∩B 等于( ) A.{x|0≤x<3} B.{x|0<x≤3,且x∈Z} C.{0,1,2,3} D.{0,1,2} 解析:∵A={x|x<-2,或x≥3}, ∴∁RA={x|-2≤x<3}. 又B={x|0≤x≤4,且x∈Z}, ∴B={0,1,2,3,4}.∴(∁RA)∩B={0,1,2}. 答案:D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专题四ຫໍສະໝຸດ 专题五应用1能正确地表示集合M={-1,0,1}和集合N={x|x2+x=0}之间关 系的Venn图是( )
提示:先化简集合N,再作判断. 解析:由N={x|x2+x=0}={-1,0}, 得N⫋M,故选B. 答案:B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应用2若集合P={x|y=x2},Q={y|y=x2},则必有 ( ) A.P⊆Q B.P⫋Q C.P=Q D.Q⫋P 提示:与函数y=f(x)有关的集合的含义如下表所示: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应用 2 已知集合 M={x|y= 1 + ������ },N= ������ ������ = 等于( ) A.{x|x>-1} C.{x|x<-2,或 x≥- 1} 合 N 表示函数 y= M,N,如图所示 , B.{x|x<-2} D.{x|-2<x<-1}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全套精品学案
符号语言
A B( 或 B A)
图形语言
名师点拨 若 A B,则 A 中的元素都是 B 的元素,且 B 中元素比 A 中元素至少多一个. 五、性质 (1)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A? A. (2) 对于集合 A, B, C,如果 A? B, B? C,那么 A? C. (3) 对于集合 A, B, C,如果 A B, B C,那么 A C. 六、空集
特别提醒符号“∈”和“ ?”只能用于元素与集合之间, 并且这两个符号的左边是元素, 右边是集合,具有方向性,左右两边不能互换.
三、集合的表示
自主思考 1 什么样的集合可以用列举法来表示? 提示:对于元素个数很少或元素存在明显规律的集合可用列举法表示. 自主思考 2 在描述法中,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不同,但竖线后的条件一样,
一、 Venn 图
二、子集
名师点拨 “∈”与“ ?”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开口仅指向右,对着集合; “? ”与“ ? ”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关系,开口可以向右,也可以向左.子集定义可表示为: 任意 x∈ A,都有 x∈B? A? B.
三、集合相等
四、真子集 自然语言 如果集合 A? B,但存在元素 x∈ B,且 x?A,称集合 A 是集合 B的真子集
自主思考 1 能否把“ A? B”理解成“ A 是 B 中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提示:不能.这是因为当 A= ?时, A? B,但 A 中不含任何元素;又当 A= B 时,也有 A ? B,但 A中含有 B中的所有元素,这两种情况都有 A? B成立,所以上述理解是错误的. 自主思考 2?就是 0,或 ?就是 {0} 吗? 提示:两种说法均是错误的,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概念中强调了两点:“不含任 何元素”“集合”. (1)0 是一个数,而非集合,故 ?不是 0; (2){0} 表示集合,且集合中有 且仅有一个元素 0,是非空集合,故 {0} 与 ?含义不同,所以 ?不是 {0} . 特别提醒在写一个集合的子集与真子集时, 不要忘记 ?;当题目中给出条件“ A? B”时, 要注意集合 A 可以是 ?.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专题研究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
【答案】 (1)[0,+∞) (2){-2,0,2} (3){-1,1}
探究1 观察法:通过函数式直接观察即得解.
思考题1 (1)y=|x-1|的值域为________;
(2)y=(x-1)2+2的值域为__________; (3)y=x-1 2+1的值域为__________. 【答案】 (1)[0,+∞) (2)[2,+∞) (3){y∈R|y≠1}
【讲评】 上述四个题目相同但所给的区间不同,最后得 到的值域也不同,主要是由于二次函数在不同区间上的单调性 不同而产生的,因此在求二次函数值域时一定要考虑函数是针 对哪一个区间上的值域和此时图像是什么样子.
探究2 配方法: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类”值域的基本方 法,形如F(x)=af2(x)+bf(x)+c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均可使用配 方法.
【讲评】 此种解法主要是将含根号化为无根号形式,但 同时一定要注意换元时的同范围性.
探究3 换元法:运用代数换元,将所给函数化成值域容易 确定的另一函数,从而求得原函数的值域,形如y=(ax+b)±
cx+d(a,b,c,d均为常数,且a≠0)的函数常用此法求解.
思考题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2x-3+ 4x-13; (2)y=2x-1- 13-4x; (3)y=(x-2)2+2|x-2|-1. 【答案】 (1)72,+∞ (2)-∞,121 (3)[-1,+∞)
思考题6 求y=x+1x(x≠0)的值域. 【答案】 (-∞,-2]∪[2,+∞)
例 7 求函数 y=|x+3|+|x-5|的值域. 【答案】 [8,+∞)
探究 7 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借助于 几何方法求出函数的值域.
思考题 7 求函数 y=|x-2|-|x+1|的值域. 【答案】 [-3,3]
高中数学必修1课件全册(人教A版)
若一个元素m在集合A中,则说 m∈A,读作“元素m属于集合A”
否则,称为mA,读作“元素m不属于集合A。
例如:1 N, -5 Z,
Q
∈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 )
1.5 N
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就是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放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因此,函数就是表达了两个变量之间变化关系的一个表达式。其准确定义如下: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因变量),函数值的集合{f(x)|x ∈A}叫做函数的值域。而对应的关系f则成为对应法则,则上面两个例子中,对应法则分别是“乘以10再加20”和“平方后乘以4.9”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
⑴ A={1,2,3} , B={1,2,3,4,5};
⑵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⑶ 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一、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 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2,3
-2
-1,1
A
B
C
交集的运算性质:
思考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描述?
2、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的所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 A∪B = {x|x∈A,或x∈B} A∪B可用右图中的阴影部分来表示
否则,称为mA,读作“元素m不属于集合A。
例如:1 N, -5 Z,
Q
∈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 )
1.5 N
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就是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放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因此,函数就是表达了两个变量之间变化关系的一个表达式。其准确定义如下: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因变量),函数值的集合{f(x)|x ∈A}叫做函数的值域。而对应的关系f则成为对应法则,则上面两个例子中,对应法则分别是“乘以10再加20”和“平方后乘以4.9”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
⑴ A={1,2,3} , B={1,2,3,4,5};
⑵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⑶ 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一、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 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2,3
-2
-1,1
A
B
C
交集的运算性质:
思考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描述?
2、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的所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 A∪B = {x|x∈A,或x∈B} A∪B可用右图中的阴影部分来表示
2018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4 精品
12.15 解析:设所求人数为 x,则由题意知(40+31)-x+4=60, 解得 x=15.
13.解:(1)若 A=∅,则 A∩B=∅成立. 此时 2a+1>3a-5,即 a<6. 若 A≠∅,如图,
2a+1≤3a-5, 则2a+1≥-1,
3a-5≤16,
解得 6≤a≤7.
综上,满足条件 A∩B=∅的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a|a≤7}.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5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0.(12 分)已知集合 A=x33x-+x6>>00,
,集合 B={m|3>2m
-1},求 A∩B,A∪B.
答案
1.C 由并集的定义可得 A∪B={2,3,5}.故选 C. 2.A 因为 P={x|2≤x<4},Q={x|x≥3},所以 P∩Q= {x|3≤x<4}.故选 A. 3 . C A∩B = {0} , 所 以 (A∩B) ∪ C = {0} ∪ {1,2} = {0,1,2}.故选 C. 4.C 由已知可得 B 中必含元素 3.又 A∪B={1,2,3},故 B 可能含 1,2,所以 B={3},{1,3},{2,3},{1,2,3},共 4 个.故 选 C.
8.0 或12 解析:由 A∩B=B 知 B⊆A. 又 A={-2}≠∅,所以 B=∅或 B≠∅. 当 B=∅时,方程 ax+1=0 无解,此时 a=0. 当 B≠∅时,此时 a≠0,则 B=-1a. 故-1a∈A,即有-1a=-2,得 a=12, 综上,得 a=0 或 a=12.
9.-4 解析:如图所示,可知 a=1,b=6,2a-b=-4.
(1)A∩B=∅; (2)A⊆(A∩B).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课件:1-1-3-1集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1课时
并集和交集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明确数学中的“或”“且”的 含义. 2.知道符号“∪”与“∩”的区别,能借助Venn图或数轴求两个集合 的交集和并集. 3.能够利用交集、并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2
1.并集和交集的定义
定义 并集 自然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集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 A 且 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 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与 B 的交集,记作 A∩B A∩B={x|x∈A,且 x∈B}
)
1
2
2.并集和交集的性质
并集 简单 性质 常用 结论 A∪A=A; A∪⌀=A A∪B=B∪A; A⊆(A∪B); B⊆(A∪B); A∪B=B⇔A⊆B 交集 A∩A=A; A ∩⌀ = ⌀ A∩B=B∩A; ( A ∩B ) ⊆ A ; ( A ∩B ) ⊆ B ; A∩B=B⇔B⊆A
【做一做2】 设集合A={7,a},B={-1},若A∩B=B,则a=___. 解析:因为A∩B=B,所以B⊆A. 又-1∈B,则-1∈A.又A={7,a},则a=-1. 答案:-1
3.用数轴表示数集 剖析:如果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全部是实数,那么这个集合称为数 集,可以用数轴表示部分数集,如下表所示:
集合 {x|a<x<b} {x|a≤x≤b} {x|a≤x<b} {x|a<x≤b} 数轴表示
集合 {x|x>a} {x|x≥a} {x|x<b} {x|x≤b}
数轴表示
归纳总结1.数轴上方的“线”下面的实数就是集合中的元素; 2.当端点不在集合中时,该实数用“空心圆圈”表示; 3.如果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两个数集,那么在数轴上对应它们的 竖线(垂直于数轴)高度要有所不同,否则容易混淆.例如,在同一条数 轴上表示集合{x|x>2}和{x|1<x<3},应画成如图甲所示,比较恰当; 若画成如图乙那样,则不易区分这两个集合.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1课时
并集和交集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明确数学中的“或”“且”的 含义. 2.知道符号“∪”与“∩”的区别,能借助Venn图或数轴求两个集合 的交集和并集. 3.能够利用交集、并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2
1.并集和交集的定义
定义 并集 自然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集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 A 且 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 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与 B 的交集,记作 A∩B A∩B={x|x∈A,且 x∈B}
)
1
2
2.并集和交集的性质
并集 简单 性质 常用 结论 A∪A=A; A∪⌀=A A∪B=B∪A; A⊆(A∪B); B⊆(A∪B); A∪B=B⇔A⊆B 交集 A∩A=A; A ∩⌀ = ⌀ A∩B=B∩A; ( A ∩B ) ⊆ A ; ( A ∩B ) ⊆ B ; A∩B=B⇔B⊆A
【做一做2】 设集合A={7,a},B={-1},若A∩B=B,则a=___. 解析:因为A∩B=B,所以B⊆A. 又-1∈B,则-1∈A.又A={7,a},则a=-1. 答案:-1
3.用数轴表示数集 剖析:如果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全部是实数,那么这个集合称为数 集,可以用数轴表示部分数集,如下表所示:
集合 {x|a<x<b} {x|a≤x≤b} {x|a≤x<b} {x|a<x≤b} 数轴表示
集合 {x|x>a} {x|x≥a} {x|x<b} {x|x≤b}
数轴表示
归纳总结1.数轴上方的“线”下面的实数就是集合中的元素; 2.当端点不在集合中时,该实数用“空心圆圈”表示; 3.如果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两个数集,那么在数轴上对应它们的 竖线(垂直于数轴)高度要有所不同,否则容易混淆.例如,在同一条数 轴上表示集合{x|x>2}和{x|1<x<3},应画成如图甲所示,比较恰当; 若画成如图乙那样,则不易区分这两个集合.
人教版2017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1.1 1.1.1 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PPT课件
2.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常用的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N Z Q R 记法 N*或N+
[化解疑难] 1.对“∈”和“∉”的理解 (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 于一个元素a与一个集合A而言,只有“a∈A”与“a∉A”这两 种结果. (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 合,形如R∈0是错误的. 2.常用数集关系网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 (1)下列各组对象: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②比较小的正
整数的全体;③平面上到点A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④正三角形的 全体;⑤ 2的近似值的全体.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是 A.2 C.4 B.3 D.5 ( )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某个公司里所有的年轻人组成一个集合; 3 6 1 1 ②由1, , ,-2, 组成的集合有五个元素; 2 4 2 ③由a,b,c组成的集合与由b,a,c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常用数集的记法
[提出问题] 某中学2015年高一年级20个班构成一个集合. 问题1:高一(6)班、高一(16)班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吗?
提示:是这个集合的元素.
问题2:高二(3)班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高一年级这个集合中没有高二(3)班这个元素.
[导入新知]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 集合A,记作 a∈A . (2)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 集合A,记作 a∉A .
小写拉丁字母a, 一般地,我们把 研究对象 统 通常用_______________ 称为元素
b,c,„ 表示 _________
集合
大写拉丁字母A,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 总体 叫做 通常用_______________
2018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3 精品
12.(5 分)当 0≤x≤2 时,a<-x2+2x 恒成立,则实数 a 的 取值范围是( )
A.(-∞,1] B.(-∞,0] C.(-∞,0) D.(0,+∞) 13.(15 分)已知函数 f(x)=x2+2xx+a,x∈[1,+∞). (1)当 a=21时,求函数 f(x)的最小值; (2)若对任意 x∈[1,+∞),f(x)>0 恒成立,试求实数 a 的 取值范围.
13.解:(1)当 a=12时, f(x)=x2+2xx+12=x+21x+2. 任取 x1,x2∈[1,+∞),且 x1<x2,则 f(x1)-f(x2)=(x1-x2)·(1 -2x11x2)<0. 所以 f(x1)<f(x2),即函数 f(x)在[1,+∞)上单调递增. 所以函数 f(x)在[1,+∞)上的最小值为 f(1)=1+21+2=27.
(2)依题意 f(x)=x2+2xx+a>0 在[1,+∞)上恒成立,即 x2 +2x+a>0 在[1,+∞)上恒成立.
记 y=x2+2x+a,x∈[1,+∞),由 y=(x+1)2+a-1 在[1, +∞)上单调递增知,当 x=1 时,y 取得最小值 3+a.
所以当 3+a>0,即 a>-3 时,f(x)>0 恒成立. 于是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3,+∞).
5.C 依题意,当 a>0 时,2a+1-(a+1)=2,即 a=2; 当 a<0 时,a+1-(2a+1)=2,即 a=-2.故选 C.
6.B ∵函数 f(x)=x2+2ax+1 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x=- a<0,∴当 x=5 时,f(x)有最大值,f(5)=26+10a,故选 B.
7.f(-2) f(6) 解析:作出符合条件的函数的简图(图略),可知 f(x)min=f(- 2),f(x)max=f(6).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1-2-
解析:(1)错,只有非空数集之间才能建立函数关系. (2)对,当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之后,函数的值域 也就随之确定. (3)错,根据函数的定义,对于定义域中的每一个 x, 都有唯一确定的 y 和它对应.
(4)错,区间是数集的一种表示方法,并不是所有数 集都能用区间表示,如{1,2,3,4},就不能用区间表示. 答案:(1)× (2)√ (3)× (4)×
[变式训练]
设 M={x|0≤x≤2},N={y|0≤y≤2},
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从集合 M 到集合 N 的函 数关系的是( )
解析:对 A,由于 M 中的元素 2 在 N 中无元素与之 对应,因此不是从 M 到 N 的函数关系;易知 B 正确;对 C,M 中的元素 2 的对应元素为 3,不在 N 中,因此不是 从 M 到 N 的函数关系;对 D,M 中的元素 2 在 N 中有两 个元素与之对应,因此不是从 M 到 N 的函数关系. 答案:B
4.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 (1){x|x<0}用区间表示为________; (2){x|2≤x<5}用区间表示为________. 答案:(1)(-∞,0) (2)[2,5)
5. 已知函数 f(x)=2x+3, 则 f(f(-2))+f(3)=______. 解析:因为 f(-2)=2×(-2)+3=-1, f(3)=2×3+3=9,f(-1)=2×(-1)+3=1, 所以 f(f(-2))+f(3)=f(-1)+f(3)=1+9=10. 答案:10
归纳升华 1. 判断集合 A 到集合 B 的对应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 的标准:(1)A,B 必须都是非空数集;(2)A 中任意一个数 在 B 中必须有并且是唯一的实数和它对应.
2.根据图形判断对应是否为函数的方法:(1)任取一 条垂直于 x 轴的直线 l; (2)在定义域内平行移动直线 l; (3) 若 l 与图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对应是函数,否则不是 函数. 3.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定义域与对应关系分别 对应相同.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课件:本章整合2
应用 1 计算:2log32-log3 ������lo g ������ ������ = ������求最后一项的值. 解 :原式=log34-log3
32 + log38 -25lo g 5 3 . 9
提示 :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把前三项合起来,利用恒等式
32 + log38 9
− 52lo g 5 3 = log3 4 ×
1 5 1 5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应用3已知不等式2x+3-2m>0在[0,+∞)内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 范围. 提示:g(m)<f(x)恒成立,只需g(m)小于f(x)的最小值;g(m)>f(x)恒成 立,只需g(m)大于f(x)的最大值. 解:原不等式可变形为2m-3<2x,要使此不等式在[0,+∞)内恒成立, 只需2m-3小于y=2x在[0,+∞)内的最小值.当x∈[0,+∞)时,由y=2x的 单调性可知y=2x在[0,+∞)内的最小值是20=1,所以有2m-3<1,解得 m<2.故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2).
本章整合
基 本 初 等 函 数 (Ⅰ)
基 本 初 等 函 数 (Ⅰ)
基 本 初 等 函 数 (Ⅰ)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一 指数、对数的有关运算问题 指数与指数运算、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们既 是学习和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基础,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学习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应用1方程a-x=logax(a>0,且a≠1)的实数解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提示:画出 y=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5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2x2-6x+5 2x2+2x+5 (1)y= 2 ; (2)y= 2 . 2x -6x+6 x +x+1
【答案】
1 (1) ,1 3
(2)(2,6]
2 例6 求函数y=x+ x (0<x<1)的值域.
【解析】 设0<x1<x2<1, 2 2 则y1-y2=x1+x -x2-x 1 2 x1x2(x1-x2)+2(x2-x1) = x1x2 (x1-x2)(x1x2-2) = >0. x1x2 2 ∴y=x+ 在(0,1)上为减函数. x ∴y∈(3,+∞).
(3)配方,得y=(x+2)2-6, 因为x∈[-6,-3],所以当 x=-3时,ymin=-5 ; 当x=-6时,ymax=10. 故函数的值域是[-5,10].(图③) (4)配方,得y=(x+2)2-6, 因为x∈[0,2],所以当x=0时,ymin=-2; 当x=2时, ymax=10.故函数的值域是[-2,10].(图④)
【答案】 (1)[0,+∞) (2){-2,0,2} (3){-1,1}
探究1 观1|的值域为________; (2)y=(x-1)2+2的值域为__________; 1 (3)y= +1的值域为__________. x-2
【答案】 (1)[0,+∞) (2)[2,+∞) (3){y∈R|y≠1}
【答案】
7 (1) ,+∞ 2
11 (2)-∞, 2
(3)[-1,+∞)
x+1 例4 求函数y= 的值域. x+2
x+1 x+2-1 1 【解析】 y= = =1- . x+2 x+2 x+2 因为x∈R且x≠-2,所以y≠1. 所以值域为(-∞,1)∪(1,+∞).
探究4 分离常数法:通过观察函数式的结构,把y= f(x)改 写成y=a+ g(x)的形式.其中a为常数,g(x)为另一函数式.
5-x 思考题4 求函数y= 的值域. 2x+5
5 15 -(x+ )+ 2 2 1 15 【解析】 y= =- + , 5 2 4x+10 2(x+ ) 2
1 ∴值域y|y≠-2.
思考题2 (1)函数y=x4+ x2+1的值域是____________;y =x4-x2+1的值域是__________. (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①y= -x2+4x-1 ; ②y=2- 4x-x2 (0≤x≤4).
【解析】 (2)①y= -(x-2)2+3 ,∴值域为[0, 3]; ②y=2- -(x-2)2+4 ,∵x∈[0,4],∴值域为[0,2]. 【答案】
【讲评】 上述四个题目相同但所给的区间不同,最后得 到的值域也不同,主要是由于二次函数在不同区间上的单调性 不同而产生的,因此在求二次函数值域时一定要考虑函数是针 对哪一个区间上的值域和此时图像是什么样子.
探究2 配方法: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类”值域的基本方 法,形如F(x)=af2(x)+bf(x)+c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均可使用配 方法.
【解析】
(1)配方,得y=(x+2)2-6,由于x∈ R,
故当x=-2时, ymin=-6,无最大值. 所以值域是[-6,+∞).(图①) (2)配方,得y=(x+2)2-6,
因为x∈[-5,0],所以当x=-2时, ymin=-6; 当x=-5时, ymax=3.故函数的值域是[-6,3].(图②)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x2+4x-2, x∈R; (2)y=x2+4x-2, x∈[-5,0]; (3)y=x2+4x-2, x∈[-6,-3]; (4)y=x2+4x-2, x∈[0,2].
【思路】 这些函数都是二次函数且解析式都相同,但是各自 函数的定义域都是不同的,应该通过“配方”借助于函数的图像而 求其值域.
【讲评】 此种解法主要是将含根号化为无根号形式,但 同时一定要注意换元时的同范围性.
探究3 换元法:运用代数换元,将所给函数化成值域容易 确定的另一函数,从而求得原函数的值域,形如y=(ax+b)± cx+d(a,b,c,d均为常数,且a≠0)的函数常用此法求解.
思考题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2x-3+ 4x-13 ; (2)y=2x-1- 13-4x; (3)y=(x-2)2+2|x-2|-1.
3 (1)[1,+∞); ,+∞ 4
(2)①[0, 3]
②[0,2]
例3 求函数y=x- 1-2x的值域.
【思路】 此题是由x和 1-2x共同来决定y的范围的. 【解析】 令t= 1-2x(换元), 12 1 则有x=- 2t +2(t≥0). 12 1 1 所以y=- 2t -t+2=-2(t+1)2+1. 1 因为t≥0,所以t=0时,ymax= . 2 1 所以函数的值域是(-∞,2].
探究5 判别式法:把函数转化成关于x的二次方程F(x, y) =0,通过方程有实根,即判别式Δ≥0,从而求得原函数的值域. 形如 a1x2+b1x+c1 y= (a1,a2不同时为零)的函数的值域常用此法 2 a2x +b2x+c2 求解. 注意事项:①函数定义域应为R(或有有限个断点); ②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
x2-2x+3 例5 求函数y= 2 的值域. x +2x-3
【解析】 将解析式改写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y-1)x2+(2y+2)x-(3y+3)=0. 1 当y≠1时,Δ≥0,2y2+ y-1≥0⇒ y≥ 2或y≤-1. 3 当y=1时, x= 在其定义域内, 2 1 所以值域为(-∞,-1]∪[ ,+∞). 2
专题研究 函数的值域
专 题 研 究
例1 (1)y=x2,y= |x|, y= x的值域都是______; 2 (x>0), (x=0),的值域为________; (2)y=0 -2 (x<0)
1 (3)y= -1
(x为有理数), 的值域为________. (x为无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