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今天我以人教版音乐第五册
第二课《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向大汇报我的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
2/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
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
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
第三乐句在节奏上作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的家乡的赞美之情。
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
舒展的
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二)目标确定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及生活范围
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实践的能力增强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上的小牧民》,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
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等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品质。
(三)重难点确定及分析:
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
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生运其才
志、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乃为善教也。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
确定为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难点:教学难点则是歌曲节奏较密集,学生演唱有一定难度。
二、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筷子等。
三、设计理念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
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
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
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
的能力。
这将体现在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的每一次评价、课堂的每一处声响。
教师致
力于创设一种亲、助、乐的人际情景,努力构建一个自主、民主、宽松、和谐、愉快、互助
的真情空间。
四、教学过程
在以上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2、学习歌曲,培养兴趣
3、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4、课后延伸,资源共享,今天我重点介绍第1、3个环节。
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
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
聆听着优美的旋律,师激情朗诵,同时让学生进行深呼吸,让学生融入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这样的情景引入,即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又进行了简单的发声练习,无疑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
音乐停止,回到课堂,骑马律动带动了学生对课堂的好奇心和
积极性,紧接着草原美景和熟悉的旋律《草原就是我的家》又将同学们带到了一个神奇美丽
的景色中去。
接着师扮演蒙古族朋友并带给大家蒙古族传统舞蹈并让大家猜猜是哪个民族的
舞蹈?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给激发出来了,这样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感受内蒙古歌
舞的音乐风格,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还利用舞蹈中的道具“筷子”,让学生们猜它的用途,并用来进行节奏练习。
这样既介绍了蒙古的传统舞蹈筷子舞,又让学生们发现了生活
中所有的东西都能制造音乐。
这种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为后面的的歌曲教学及
上好本节课做好了铺垫。
(二)、学习歌曲培养兴趣
根据大纲要求,我将继续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我安排了聆听录音范唱、生随琴模唱、
随录音演唱、歌曲接龙(分角色)等几个小环节学唱歌曲,在此环节中,我让学生多次聆听
并在轻声跟唱歌曲的教学方法下,他们对本首歌曲的节奏就自然掌握了,教师抓住全曲中的灵魂句“草儿青青羊儿肥,美在心里喜在心”进行渲染,让同学们切实的从歌曲中感受到祖
国山河的魅力,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无疑是师生间,同学间融洽互助学习,情
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达到作者的德育目的。
(三)、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
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歌曲完成好以后,师引导:蒙古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今天他们还要在美丽的大草原
举行一年一次隆重的那达慕大会呢。
在孩子们带着好奇的心情下,师说道:你们想参加吗?在同学们的兴趣又一次激发出来后师说道:下面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吧!我们排练一个节目为他们助兴,怎么样?接下来把学生分为三组:舞蹈组、唱歌组、伴奏组进行分组
训练,其中伴奏组分别用四分节奏和八分节奏进行伴奏。
在此环节中,教师到学生中间一同
排练,并进行指导。
然后师引导:大家唱起来、跳起来、舞起来把!这时教室里有唱、有跳、有敲、最后将所有高潮归于平静,仿佛远去的马蹄声。
师说:今天的旅程要结束了,看蒙古
的叔叔阿姨来送我们了,让学生们根据音乐自编舞蹈动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对学习成功至关重要,所以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尽可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再现歌曲形象,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师生一起跟录音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体态语言,声音表现水乳交融,师生情感相互碰撞,实现课我合一。
这样气
氛还愁表现不好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小牧民喜悦的心情吗?这样的氛围学生不仅学好歌曲,心中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也会由然而生。
(四)、课后延伸,资源共享
新课标指出:教科书已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
唯一渠道,我在教学本课后,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课后可以发展特长;推荐欣赏;收集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多元文化及各地风土人情;在下一节的课堂交流中实现资源交流共享。
这样富有弹性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
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为儿童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提供养料和机会。
五、教学特色(总结以上过程和策略,我认为我的教学特色是)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科特点
2、创造合作互动尊重独特体验
3、运用现代手段打破时空限制
4、实现学科整合了解多元文化
当然,以上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此,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