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综述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声辅助提取、酶工程技术、动态连
续逆流提取及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半仿生提取、新型吸附剂电泳、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RRLC)和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高速逆流色谱、超
临界流体色谱、亲和色谱、分子烙印亲和色谱、免疫亲和色谱、生物色谱、分子生物色谱、细胞膜色谱、多维组合色谱、萃取与色谱技术联机耦合、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膜分离、分子蒸馏技术及双水相萃取等新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进展
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有效成分,并发展新药和寻找先导化合物是药物开发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显示极大的应用前景,使中医药工业更加生机盎然。
以下笔者将这些新技术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1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的进展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中的药效成分,避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和无效成分的溶出。
随着现代化工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现代高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中药生产中来,大大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使中药制药工业技术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
SFE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成分进行萃取的新技术。
以CO2为流体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分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超临界状态下的CO2
的极性与正己烷相似,所以最适合用于溶解亲脂性、低沸点的物质,如挥发油、烃、酯、内酯、醚及环氧化合物等,是目前解决中药制药工业中挥发性或脂溶性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有效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
对于极性稍大的物质加入一些夹带剂后,主要用于生物碱、黄酮、香豆素和木脂素、醌及其衍生物、糖苷等多种成分提取分离。
随着超临界CO2 萃
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氟聚醚酸铵(PFPE)的应用,夹带剂和表面活性剂引入,使大分子、多羟基、强极性糖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成为可能。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已逐步将超临界流
体萃取技术作为替代溶剂萃取的标准方法。
目前将SFE技术与其它先进分离技术相结合,走技术集成的道路来降低SFE 的生产成本,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1]。
国外学者正在开展大量研究,以不断拓宽这一技术的应用领域,如络合萃取、微乳萃取、反胶团萃取、分馏萃取、亚临界萃取、超高压萃取、引进外场(超声、电场)萃取等。
将超声与反相微乳技术结合起来,利用两者各自的优点,可以改善超临界CO2 在萃取极性物质和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扩大其应用领域,并与其他强化技术,如夹带剂、超声联合夹带剂和单纯的超临界CO2 反相微乳技术进行比较,对人参皂甙而言,罗登林[2]等发现以超声联合超临界CO2 反相微乳萃取的方法最好。
许玫[3]对理化性质相差很大的复方当归中三个有效部位总苯酞类、总有机酸类、总生物碱类采用超临界梯度提取,是超临界CO2提取分离复方中药非常成功的研究实例,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L-M(levenberg-marquardt)BP模型对超临界CO2提取当归+川芎中的总苯酞类过程进行模拟,得到很好的结果。
1.2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MAE)
MAE是微波和传统的溶剂萃取法相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萃取方法。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和体系中分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萃取剂中。
目前,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如挥发油、苷类、多糖、萜类、生物碱、黄酮、甾体、有机酸等物质的提取中均有应用,受到药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姜宁等采用正交实验,研究微波法提取五倍子中的单宁酸,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法显著优于传统的水提取方法,提取率是水提法的1.5倍[4]。
微波辅助萃取喜树碱[5]与索氏提取、超声提取和搅拌提取相比,提取率最高、耗时最少。
微波辅助萃取决明子中的大黄素[6]、川芎中的阿魏酸[7]等也取得同样显著效果。
1.3 超声辅助提取技术(ultrasonication-assisted extraction,UAE)
UAE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溶出,另外超声波次级效应,也能加速提取成分的扩散、释放并与溶剂充分混合而利于提取。
在实验室中已成功地应用于皂苷、生物碱、黄酮、蒽醌、有机酸及多糖等成分的提取。
胡斌杰等[8]将超声波应用于灵芝多糖的提取,并与传统的热水提取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杨健等[9]以铁筷子中主要活性成分甾体总皂苷为质量控制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了最佳提取方案。
1.4 酶工程技术(cellulase engineering technique)
近年来,酶工程技术应用于提取分离生物碱、黄酮、皂苷、香豆素、多糖等成份。
坚固的植物细胞壁是提取有效成分的主要屏障。
特别是当植物中含有大量黏液质、果胶、淀粉时,这些成分一方面影响植物细胞中活性成分的浸出,另一方面也影响提取液的澄清度。
如选用恰当的酶,通过酶反应使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黏液质等杂质成分水解或降解而除去,则可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提取。
这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技术,无需特殊设备,完全适于工业化生产。
施英英等[10]用酶法从葛粉中提取活性成分异黄酮,采用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协同处
理后,总异黄酮得率可达1.38%,为常规醇提法的1.64倍。
张卫红等[11]采用复合酶解
法在低温下提取茶叶中的活性物质茶多酚,提取率高达98%以上,茶多酚中的活性成分
儿茶素相对含量较传统沸水提取法高出9%~10%。
1.5 动态连续逆流提取及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
1.5.1 动态连续逆流提取(dynamic continuous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
是利用固液两相的浓度梯度差,逐级将药料中有效成分扩散至起始浓度相对较低的套提溶液中,达到最大限度转移物料中溶解成分的目的。
在动态连续逆流提取过程中添加各种物理场(如超声波、微波、电脉冲等)、外源温度、压力等作用,强化提取效率,可以大
大缩短提取时间。
由此又衍生了动态连续逆流超声波提取法、动态连续逆流微波提取法、动态连续逆流电脉冲提取法、负压动态连续逆流提取法等。
与其它现有分离技术中的一个(膜技术、高速离心及大孔树脂吸附技术等)或几个组合,可形成以动态连续逆流提取有效
成分为核心的中药产业化技术体系。
1.5.2 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dynamic multi-stage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
于本世纪初开始应用。
李卫等[12]通过5 阶段微波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microwave dynamic multi-stage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MDMCE) 正交实验,得出最
佳提取条件,提取率为92.2%,排出渣中二氢杨梅素百分含量为3.1%;在此条件下所对应
的微波静态间歇提取(microwave static batch extraction,MSBE)提取率为67.4%,排出渣
中二氢杨梅素百分含量为13.0%。
此法建立了MDMCE 单罐的半经验动力学模型,为MDMCE 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信息;将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技术用于微波提取过程,克服了微波静态间歇提取时原料与溶剂中有效成分在接近平衡时浓度差小的不足,有效提高提取效率。
1.6 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 method,SBE)
张兆旺等将中医药治病特点与口服给药特点统一起来,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提出了SBE法。
SBE法采用选定的酸性水和碱性水依次连续提取,其目的是提取含指标成分高的
“活性混合物”。
SBE法对川乌等单味药及桂枝甘草汤、补气生血方药、慈航软胶囊方、四
妙勇安汤等复方优选了半仿生提取工艺条件[13,16];另外,再用优选出的半仿生提取法
最佳条件提取麻杏石甘汤[17]等时,对药材最佳组合方式进行了优选。
采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中药复方提取时药材最佳组合方式,对各味药合煎、单煎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结果提示:SBE法有可能替代WE法(水提取法);SBA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有可能
替代WAE法(水提取醇沉法)。
目前这方法仍沿袭高温煎煮法,长时间高温煎煮会影响许多有效活性成分,降低药效。
为此有人建议将提取温度改为近人体的温度,并且引进酶催化,使药物转化成人体易吸收的综合活性混合物,这样更符合辩证施治的中医药理论。
2 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新技术的进展
分离纯化已成为天然产物研究的“瓶颈”,使得开发新的天然产物分离技术成为大势所趋。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1 色谱(Chromatography) 分离技术
2.1.1 新型吸附剂电泳(Electrophoresis)
如毛细管电泳(CE)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 、凝胶电泳(GE) 、等电聚集电泳(IEE) 、
等速电泳(ITP)以及束胶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 、快速蛋白液相技术等,已逐步在中药成
分的分离、分析及鉴定中得到普遍应用。
2.1.2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RRLC)和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Waters公司在2004年率
先推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它采用
1.7μm颗粒度的色谱柱填料;紧接着,Agilent公司和岛津公司分别推出了高分离度快速液
相色谱(rapid reso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RRLC)和超快速液相色谱(ultra fast liquid chromatography,UFLC),它们分别采用1.8μm和2.2μm颗粒度的色谱柱填料。
UPLC/ RRLC/ UFLC技术,与传统的HPLC技术相比,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因而具有
更强的分离能力,利用创新技术进行整体设计,大幅度地改善了液相色谱的分离度、样品通量和灵敏度。
UPLC/ RRLC/ UFLC的商品化,是分离科学和技术的巨大进步,液相色谱
亦由此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Liu Mei [18]等用UPLC建立了丹参药材的指纹图谱。
与传统HPLC方法相比,UPLC法显示了诸多优点:节约时间、节省溶剂、峰容量增加等。
我们
建立了UFLC法测定由14味中药组成的康视明合剂中柚皮苷的含量,并与HPLC法比较,
结果显示UFLC法在系统精密度、理论塔板数、拖尾因子、分离度等均优于HPLC法[19]。
此外,与MS/MS联用,还可用于中药复方血清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和代谢物等复杂生
物样本的分离分析研究。
2.1.3 高速逆流色谱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
HSCCC是用离心力固定液态固定相的逆流色谱,改变了以往逆流色谱耗时这一缺点。
固定相不需要载体,因而消除了气液色谱中由于使用载体而带来的吸附现象,特别适用于制备性分离。
进样量可从毫克级到克级,进样体积可从几毫升到几十毫升。
它不但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而且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它用于天然产物粗提物的杂质去除,也可
用于最后产物的精制,甚至直接从粗提物一步纯化到达纯品。
当加快仪器转速如
1800rpm,其分离速度可与HPLC媲美,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制备研究,主用于黄酮、苯丙素、生物碱、萜类、多酚及甾体等化合物的分离。
如从朝鲜红参中分离皂苷Rg5、Rk1、Rg3、F4[20],从龙胆中分离环烯醚萜龙胆苦
苷Gentiopicrin[21],从丹参中分离苯丙素类丹参酚酸 B[22],从喜树中分离生物碱喜树
碱(camptothecin)[23],从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中分离多酚类Resveratrol、蒽醌类Emodin和 Physcion [24]。
1994年HSCCC创始人Ito又发展了pH-zone-refining CCC,使HSCCC的进样量又大
大地前进了一步,使其更加有利于天然植物的分离制备。
2.1.4 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SFC)
SFC是采用在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做流动相的色谱方法。
近年来,对SFC
与红外、质谱、核磁以及其他色谱,如离子对色谱等联用方面的研究较多。
超临界流体色谱和质谱联用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分离检测手段,超临界流体色谱常和EI/CI质谱联用。
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与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 [25] 质谱的联用技术。
近年来随着商用SFC-NMR和SFE-NMR仪器的出现以及NMR探头和高灵敏度等多项技术提高之后,SFC-NMR和SFE-NMR联用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在分析复杂混合物中(如中药复方体系化学成分和结构研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SFC和FTIR的的
联用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已经显示出优越性,是分离和鉴定难挥发、易热分解复杂有机物的有效手段。
2.1.5 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y,AC)
AC是利用或模拟生物分子之间的可逆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从复杂的样品基质中选择
性提取、分离和(或)分析特定物质的一种色谱方法[26]。
Su等[27]将DNA固定于硅胶表面,制成高效亲和色谱,用于制作中药提取物的生物
活性指纹图谱。
一维与二维的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其与DNA的亲和
力大小有关。
该方法还可用于从复杂的样品基质中,同时筛选并分析出多个与DNA具有
作用力的化合物。
分子烙印亲和色谱(molecular imprinting affinity chromatography,MIC):分子烙印
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它属于超
分子化学中主客体化学范畴,是利用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聚合物材料-分子烙印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来分离、筛选、纯化目标分子的技术。
近年来,MIT 发展非常迅速,MIP在有机溶剂中更能表现出其分子识别能力,它不仅对模板分子具有很高的亲和性,而且对与模板分子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也表现出较高的结合能力,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
以分子烙印聚合物作为亲和色谱固定相,即分子烙印色谱(MIC)。
以骆驼蓬种籽中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哈尔明及哈马灵的结构类似物哈尔满作为模板,用非共价键法制备了对哈尔明及哈马灵具有强亲和性的分子烙印聚合物。
此分子烙印聚合物,作为液相色谱固定相与大气压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直接分离鉴定了草药骆驼蓬种籽甲醇粗提取物中所含的哈尔明及哈马灵两种抗肿瘤活性成分[28]。
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分
子烙印亲和色谱与质谱联用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分离鉴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
免疫亲和色谱(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IAC)是利用抗原和抗体间可逆的结
合作用,高效选择性分离和纯化复杂体系中微量成分的方法。
将抗体固定到固相载体上,可用于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的目标化合物,或研究抗体与小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作为四逆散的主要成分,柴胡皂苷a、芍药苷、柚皮苷(naringin)和甘草酸受到了关注
[29~30],可采用IAC探讨这些成分在四逆散中的作用。
2.1.6 生物色谱法 (biochromatography)
这是生命科学与色谱分离技术交叉形成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色谱技术。
基于分子识别原理,它利用药物产生效应(或产生毒性作用),一般是通过药物与靶点(受体、通道、酶等)结合的原理,采用生物靶点选择性地固化效应物质,从而分析、分离效应物质,是一种效应―化学分析―成分分离联动的技术,尤其适合于天然药物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
分子生物色谱法(molecular biochromatography):毛希琴等[31]将RP - HPLC、固定
化脂质体色谱,固定化载体蛋白色谱3 种色谱模式联用模拟生理状态下中药活性成分在
体内的吸收与输运过程,并应用于中药川芎中活性成分的初步筛选,从川芎的甲醇提取液中筛选出几种既有细胞膜的穿透能力又有与载体蛋白的结合能力的成分,并对其中两种主要的组分进行了初步的结构鉴定。
细胞膜色谱法(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y,CMC) 是将活性组织细胞膜固定在特
定载体表面,制备成细胞膜固定相(CMSP),用液相色谱的方法研究药物或化合物与固定
相上细胞膜及膜受体的相互作用。
采用兔血管CMC 模型筛选了红毛七、太白花等中的有
效成分。
2.1.7 多维组合色谱
这是在通用型色谱基础上发展上起来的,通过双柱或多柱的串联切换技术,组合不同性能检测器。
多维色谱法具有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分离富集等功能,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①多维色谱包括多种分离方式组合,主要有:GC - GC、HPLC - GC、GC - PGC(裂解气
相色谱)、HPLC - SFC(超临界流体色谱)、LC - LC、正相色谱-反相色谱联用(NBPC-RPLC)、LC -TLC、LC CE(毛细管电泳)、SFC-SFC 、LC-GC、SFC-GC、分子排阻色谱-离子交换色谱
联用(SEC -IEC)、SEC -RPLC、非手性柱色谱-手性柱色谱(Achiral -Chiral)、多维毛细管电
泳(CE)、二维薄层色谱(2D -TLC)等多种联用方法。
②色谱联用技术还包括色谱仪器和一
些有定性、定结构功能的分析仪器―质谱仪(MS)、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傅立叶变换
核磁共振波谱仪(FT -NMR)、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等仪器
的直接、在线联用,这一类色谱联用的目的在于增强色谱分析的定性能力。
中药的特征是复方,讲究配伍,因此其化学成分十分复杂,要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建立多维组合色谱的技术平台十分必要。
莪术挥发油:过去主要采用GC -MS分析,鉴定的组分在100种之内;现采用GC -
GC/TOF -MS方法,得到匹配度大于800的组分有249种。
因此可以说,GC -GC/TOF -
MS在中药挥发油成分分析领域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32]。
陈卫东等建立了离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P -GC/ MS) 研究中药材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
通过对18种中药材裂解指纹图谱分析对比,认为这些药材裂解指纹图谱可以区
分不同种类及不同产地的中药材[33]。
2.1.8 萃取技术与色谱技术联机耦合
①固体样品: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extraction,SFE)、加压液相萃
取(pressurised liquid extraction,PLE)、亚临界水萃取(pressurised hot water extraction,PHWE)、微波辅助液相萃取(microwave -assisted liquid extraction,MAE)、超声波辅助液相萃取(sonication-assisted liquid extraction,SAE);②液体样品:采用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以及使用膜为基质几种萃取,如透析(dialysis)和电渗析(electrodialysis)的液膜萃取(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extraction,SLM)、微孔膜液液
萃取(microporous membrane liquid liquid extraction MMLLE)。
这些萃取方法与色谱联机
耦合等[34]。
它们还可以和―些有定性、定结构功能的分析仪器联用,用于中药复杂样品
有效成分分析,显示出了无比的优势。
2.2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macro absorption resin)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缩小剂量、提高中药内在质量和制剂水平、减少产品的吸潮性及有效地去除重金属等优点。
目前,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在日本已被应用于“汉方药”的生产中。
树脂吸附法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史作清[35]根据吸附树脂的结构特点,从理论上和实验上修正了国内外长期使用的吸附动
力学方程,并从此项研究中发现了分子筛吸附树脂。
孙江晓进行了非极性ADS 5大孔吸
附树脂的表面化学结构修饰对沙棘黄酮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36],说明:含酯基和酰胺基
两种基团的树脂,其酰胺基和羰基可能分别以“给体”和“受体”的形式与黄酮分子形成一个
以上的氢键,用于提取沙棘黄酮苷显示出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可大幅度地提高沙棘黄酮的纯度,提取物中黄酮苷的含量达到43.5%。
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广泛用于纯化苷类、
黄酮类、生物碱类等成分。
2.3 膜分离技术(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ipue,MST)
MST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已被国际公认为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期最有
发展前途的一项重大高新生产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指通过特定膜的渗透作用,借助于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的推动,实现对两组分或多组分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技术,是现代分离技术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使用膜技术可以在原生态体系环境下实现物质分离,可高效浓缩富集产物,有效除去杂质。
膜技术种类多,包括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透析、电渗析、渗透蒸发、液膜、膜萃取和膜蒸馏等,为满足各种中药生产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目前国内的超滤膜(ultrafiltration,UF)和反渗透膜(reverse osmosis,RO)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这为中药生产的提取、分离、浓缩、纯化一体化工程技术的解决提供了保证。
除菌、除热原效果好,它适用于制备中药注射剂和制备中药口服液。
Takeo等[37]用超滤和纳滤技术(nanofiltration,NF)联合从菊苣根中精制和浓缩低聚糖,经纳滤后,单糖和二糖含量从原来的9.0%降到 2.6%,且得到的是20%的浓缩产物。
复方中药银黄口服液采用膜分离技术,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膜分离的转移率分别为96、82%、92.37%[38]。
2.4 分子蒸馏技术(molecular distillation,MD)
分子蒸馏,又叫短程蒸馏(short-path distillation),是在高真空度下(0.1-100Pa)进行
分离精制的连续蒸馏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能解决大量常规蒸馏技术所不
能解决的问题。
分子蒸馏特别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及易氧化物系的分离。
韩亚明等[39]采用分子蒸
馏技术纯化广西、云南肉桂油,结果确定了广西、云南肉桂油分别含28、21种化学成分,说明分子蒸馏技术可使肉桂油中反式肉桂醛成分得到有效富集。
分子蒸馏和超临界CO2
萃取联用还可用于挥发油等非极性物质提取分离有效成分。
2.5 双水相萃取技术(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ATPE)
ATPE为一种较新的固-液分离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利用被提取物质在不同的两相系统间分配行为的差异进行分离,可获得较高收率。
这对于含有众多成分的中药来说,无疑为其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近几年有关双水相提取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报道也逐年增多,谢涛等[40]研究了以
聚乙二醇(poly ethylene glycol,PEG)和(NH4)2SO4构成的双水相体系用于甘草浸提液中
有效成分甘草酸的提取分离。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将会运用到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上,将会大大加快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推动创新中药发展。
这些新技术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对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减少服用剂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可以预见,新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必将极大地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进程。
:
[1] 罗登林,聂英,钟先锋,等.超声强化超临CO2萃取人参皂苷的研究[J].农业工程
学报,2007,23(6):256~258.
[2] 罗登林,丘泰球,王睿瑞.不同强化方法对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甙的影响[J].精
细化工,2006,23(3):269~272.
[3] 许玫.复方当归有效部位的研究[D].上海: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7:54~74.
[4] 姜宁,刘晓鹏,易先辉,等.微波辅助提取五倍子中单宁酸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5):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