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棒——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纱压力棒隔距块牵伸不开的原因及控制
陈玉峰陆振挺李新英王子峰金双印
(河南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
摘要:介绍了使用细纱压力棒隔距块出现牵伸不开出硬头的特征、机理以及主要原因,通过采用工艺配置调节前中罗拉隔距,调节后区牵伸倍数,调节中后罗拉隔距,调节粗纱捻系数的两大一小工艺措施;加强设备维修,加大操作管理力度,合理的温湿度管理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了牵伸不开出硬头的现象,发挥了压力棒隔距块降低条干CV的最大功效,提高了产品质量。
关键词:细纱机压力棒隔距块牵伸不开成因控制
前言
细纱压力棒隔距块是纺纱器材和纺纱技术的又一次进步。
压力棒隔距块是将牵伸摩擦力界重新分配,在细纱主牵伸区采取附加摩擦力界的工艺措施,加强了对牵伸区浮游纤维的控制,减缓捻回重分布和纤维局部破裂的现象,对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降低千米粗节、千米细节、千米棉结有明显的效果。
尤其是纺制18.2~7.9tex的纱线时效果更加明显。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纱条牵伸不开出硬头引起断头的现象,制约着压力棒隔距块的推广应用。
加强对压力棒隔距块使用过程中牵伸不开出硬头现象的分析研究和控制,对发挥压力棒隔距块作用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细纱机压力棒隔距块牵伸不开的特征分析
1.1压力棒隔距块细纱机的主要工艺参数
细纱机的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
表1. 细纱机的主要工艺参数
1.2牵伸不开所出硬头的主要特征和结构
1.2.1 长硬头的主要结构特征
压力棒隔距块牵伸不开所出硬头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长硬头,连续出现或者出现的次数频繁,硬头纱条长度大于3cm;二是短硬头,出现的次数少,长度在小于3cm。
长硬头纱条长度大于3mm,其形态中间有轴心和纤维集结团。
结构为扁平结构,中间粗纱纱条有捻度,有明显牵伸痕迹存在细小纹路,将其伸开,呈螺旋状快速收缩;其周围有经过牵伸松散的纤维,依附在轴心和纤维集团上面。
长硬头出现连续性强,严重影响条干和断头。
造成这种硬头的主要原因是压力不足,纱条未有被完全牵伸。
产生部位大多是上下肖间的曲面牵伸运动握持不足所致。
1.2.2 短硬头的主要结构特征
短硬头的特征:长度小于3cm ,须条被牵伸的松散程度好于长硬头。
结构为中间有团状纤维集结,两端逐渐收缩呈笔尖状,状态形似虾米。
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纱条中死棉结,飞花或捻度过大的纱条段,经过牵伸区纤维间不规则运动,纤维弯钩相互纠结形成。
1.3牵伸不开的机理分析
细纱前区牵伸加装压力棒隔距块,是在纤维浮游区13~14mm的长度之间附加摩擦力界,进一步缩短了浮游区长度,加强了对浮游纤维运动的控制,使牵伸区内的慢速纤维和浮游纤维,在未开始变速前始终受到较强的摩擦力界控制,减少浮游纤维提前变速的机会,增加了弯钩纤维的进一步伸直,达到降低条干CV的目的。
细纱前区加装了压力棒后,虽然加强了对纤维的控制能力,但是必须有大的牵伸力相适应,否则打破了原有牵伸区纤维握持力与牵伸力的平衡,由此产生牵伸不开出硬头的现象。
解决此对矛盾必须从保证纤维最小握持力大于最小牵伸力,从而发挥压力棒隔距块的最佳功效。
2、细纱机压力棒隔距块牵伸不开的主要原因
2.1 细纱机牵伸区原因
2.1.1上肖区出硬头
上肖区出硬头现象约占牵伸区硬头40%的比例,主要原因是纤维的握持力和牵伸力配合不一致。
具体原因:(1)碳纤上肖左右两侧的弹回力不一致,一端握持力大另一端握持力小,造成纤维运动中的紊乱现象;(2)上肖与下肖输出钳口隔距差异过大,改变了浮游区和摩擦力界的长度面积造成;(3)上肖扭斜,压力棒扭斜,牵伸过程中纤维受到扭力产生扭曲运动所致;(4)摇架纵向中心距不一致,致使皮辊和罗拉运动过程中发生变异。
在运动中罗拉与皮辊配合形成牵伸的必要条件,皮辊与罗拉纵向隔距发生变异,罗拉缧丝花纹多的一侧摩擦力大,控制力强;缧丝花纹少的一侧控制力弱,运动中的产生扭斜造成出硬头现象。
所出硬头多为长硬头。
2.1.2 压力棒区原因
压力棒区出硬头所占比例约在20%。
主要原因:(1)压力棒装配扭斜。
牵伸的须条经过时,两侧受力不平衡,造成平行运动的须条有一侧向另一侧集结,纤维相互集聚,造成出硬头。
(2)压力棒棉腊缠花。
压力棒长时间使用,其表面积附棉腊和油灰,造成纤维缠绕压力棒出硬头。
出硬头多为长硬头。
(3)须条中的前弯钩纤维在压力棒呈集聚运动状态造成的出硬头。
增加摩擦力界后,须条在压力棒下面运动有利于后弯钩纤维的伸直,但是前弯钩经过压力棒时,前弯钩自然回碳缠绕压力棒造成出硬头。
特别是在回潮过大或粗纱捻系数较大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
同时过多的前弯钩回弹运动,也是造成使用压力棒隔距块之后毛羽增加的主要原因。
2.1.3 前皮辊区和后皮辊区原因
前皮辊出硬头约占牵伸区出硬头比例5%左右。
主要原因:摇架压力不足,皮辊与罗拉间的控制力不足,皮辊滑溜造成。
所出硬头多为长硬头。
后区皮辊出硬头约占牵伸区比例的15%左右。
其主要原因是皮辊前移或后移,致使皮辊与罗拉的中心距扩大或缩小。
前移后移等于后区的隔距随包围弧的改变而改变。
前移时,中心距变小,牵伸力增大,控制力减弱造成出硬头。
后移时,皮辊与喇叭口的隔距变小,挤压须条,纤维发毛造成出硬头。
2.2工艺配置原因
2.2.1粗纱捻系数配置
合理的工艺配置是用好压力棒隔距块的关键。
细纱隔距传统的工艺原则是两大两小工艺,即大的后区牵伸倍数,大的摇架压力,小前区隔距,小浮游区长度。
其摇架压力和罗拉隔距多采用重加压,强控制的配置。
为防止毛羽而采用大粗纱捻系数。
在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后,浮游区的控制力增强,造成须条中纤维变速,相对位移运动受到影响。
由此必须有合理的粗纱捻系数与之相适应。
如果过大的捻系数必然增加纤维的牵伸力,会造成大面积的出硬头现象。
2.2.2罗拉中心隔距工艺配置
罗拉中心隔距与粗纱捻系数、细纱牵伸倍数是相互作用相互弥补的配置。
采用压力棒隔距块之后,浮游区的长度缩小,牵伸力增大,这些因素造成上下肖之间的纤维变速运动受到影响,特别是纤维的滞后运动是
造成出硬头的主要原因。
中后罗拉隔距在传统的工艺配置中是以偏小掌握为原则,使用压力棒隔距块之后,上肖的后移使中后牵伸浮游区长度减少,纤维的牵伸力增大,但是纤维变速点后移,慢速纤维运动时不稳定,没有合理的工艺配置会造成大面积的出硬头现象。
2.3操作原因
2.3.1压力棒运动方向
操作是使用好压力棒隔距块的基础。
作为一种新型的纺纱器材,操作方法必须随器材的改变而改变,否则很容易引发出硬头现象。
压力棒在运动时必须经过须条下方,通过下压改变运动方向,使平面牵伸改变为曲面牵伸,形成强有力的摩擦力界,加强对须条运定稳定状态的控制。
如果操作不当,须条未经过压力棒下方,压力棒的功能发生了改变,由压力棒作用形成托力棒摩擦力界减弱,形成出硬头。
2.3.2 粗纱包接头质量与粗纱疵点
压力棒隔距块在实际生产中,不仅改善须条中后弯钩纤维的伸直,同时使一些经过牵伸作用而暴露出的杂质实现与纤维分离。
粗纱的包接头,过松过紧或过粗过细形成捻度和直径的变化,容易引起出硬头现象。
包头过紧,捻度过大牵伸不开形成出硬头;包头过松过烂,破坏了纤维的排列,牵伸过程中纤维运动不稳定形成出硬头。
包头过细,纤维须条在运动中控制力减弱,产生变速的超前和滞后相续出现形成出硬头和断头。
包头过粗,纱条的阶段定量发生改变,控制力加剧,牵伸力不足引起出硬头。
粗纱疵点主要是一些不孕籽、结杂、死棉结飞花等,在经过压力棒隔距块时,牵伸力无法改变其形态引起出硬头。
在粗纱输送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的粗纱发毛,粘连也会引起出硬头。
2.3.3压力棒间积花积杂
清洁是提高质量的有效保障。
清洁出现问题时,容易使压力棒间出现积花积杂的现象,引发出硬头。
压力棒使传统的浮游区分割为两个小浮游区,浮游区由原来的11-13mm改变为3-4mm。
一些积花积杂很容易在这里集聚,不及时清理,会使压力棒控制力受阻,引起须条断裂或出硬头现象。
2.4温湿度原因
2.4.1加湿气流方向
压力棒隔距块对温湿度特别敏感,温湿度引发出硬头主要是加湿气流方向、温湿度过大过小。
气流运动方向对粗纱纱条直接吹风容易引起出硬头。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距离加湿散流器较近的纱锭容易出硬头,距离加湿散流器相对较远的出硬头现象相应减少。
其原因:在现有的厂房设计中,散流器的高度与细纱机粗纱距离一般在2-2.5m之间,空调送风一般风速为2.5m/s-4m/s之间。
加湿散流器直接对粗纱吹风,局部含湿气流引起相对湿度过大,纤维间抱合力增强所致。
2.4.2相对湿度过大过小
根据生产实践,压力棒隔距块的适应温度在24℃左右,相对湿度在53~58%之间,在此温度时粗纱的放湿不受影响,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容易使粗纱纱条的回潮加大,引起出硬头的现象。
同时要注意,在采用粗纱增加回潮降低毛羽的措施,回潮更应该加强控制。
在节假日开开车时,车间空气调节的特点是低温低湿,但是粗纱的回潮很大,开车时棉腊没有软化,皮辊握持力较弱等因素引起大面积出硬头。
3、细纱机压力棒隔距块牵伸不开的控制措施
3.1 控制的总体原则
压力棒隔距块牵伸不开出硬头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局部现象,而是生产过程中,设备状态、工艺配置、操作、温湿度管理综合的反映。
在控制时,不能割裂的去控制,应全方面的考虑才能有效的进行控制,否则必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如果只强调控制牵伸不开出硬头的控制,不注重其他方面的因素,和容易就会出现毛羽增高,能耗增加,检修困难,操作不便等问题。
其总体原则:系统控制,局部调节,相互结合,相互弥补。
在实践中采取了系统的控制措施:工艺方面采取了扩大前中罗拉隔距,加大后区牵伸倍数,加大后区罗拉隔距,减少粗纱捻系数;设备方面加强了检修力度;操作方面加强管理;温湿度适当控制。
实践表明:采取从粗纱到细纱一小两大工艺和相应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牵伸不开出硬头的问题。
3.2 一小两大工艺控制实践
3.2.1调节前中罗拉隔距
细纱前中罗拉是浮游区的重点控制区域,隔距的调节范围为16.5-19mm之间。
传统的工艺理论分析此处罗拉隔距越小,浮游区的长度越小。
16.5mm的前中罗拉隔距浮游区的长度是11mm,18mm的前中罗拉隔距浮游区的长度是12.5mm,;19mm的前中罗拉隔距浮游区的长度是14mm。
采用压力棒隔距块后,浮游区的长度分为两个区域,长度缩短,控制力强,容易出硬头。
采用大隔距,减少牵伸力,出硬头的现象应有所缓解。
具体试验指标见表2。
表2 调节前中罗拉隔距对出硬头及质量的影响品种:C14.6tex
注:细纱机主要参数见表1。
实践表明:放大前中罗拉隔距后,牵伸不开出硬头的现象有所改变,但是质量指标不明显,压力棒隔距块的最大功能没有发挥。
3.2.2调节后区牵伸倍数
后区牵伸倍数是牵伸分配的缓冲,后区牵伸倍数大,加强了对纤维的控制,有利于后弯钩的伸直,也利于后牵伸区对纤维起到予牵伸整理作用,对纱条捻度的松解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牵伸不开出硬头的现象可以缓解。
牵伸倍数过大,牵伸力增大,稳定牵伸区了快速纤维根数,减少慢速纤维,使运动保持稳定。
但是过大时需要有大的压力作保证,同时造成能耗的增加。
牵伸倍数过大,总牵伸分配必须相应调整,否则对成纱条干有一定的影响。
具体实践表明,放大后区牵伸倍数,可以降低牵伸不开出硬头的现象。
但是对条干、细节、粗节有一定的影响。
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调节牵伸倍数对出硬头及质量的影响品种:C14.6tex
注:细纱机主要参数见表1。
3.2.3调节中后罗拉隔距
扩大后区罗拉隔距,牵伸力随隔距的增大而降低。
过大牵伸力减弱,控制力过强造成纤维运动的快速纤维增多,致使纤维变速运动的不均匀,影响条干不匀。
在扩大牵伸倍数后放大罗拉隔距可以缓和牵伸力过大,快速纤维增多的现象。
具体实践见表4。
表4 调节中后罗拉隔距对出硬头及质量的影响品种:C14.6tex
注:细纱机主要参数见表1。
从实践中18×35mm隔距工艺优于其他工艺。
原因是:18×35mm隔距可以稳定牵伸须条的慢速纤维,解决扩大牵伸倍数带来的负面因素,发挥压力棒隔距块的应有作用。
2.2.4 调节粗纱捻系数
罗拉牵伸区中,利用粗纱捻回产生附加摩擦力界,以此控制纤维运动是有效的,可以防止牵伸须条中纤维发生分裂。
同时纱条轴心不发生变动,捻回重分布现象减少。
粗纱捻系数选择时必须联系牵伸倍数、前区隔距、温湿度、粗纱定量、成纱毛羽等因素。
在解决牵伸不开出硬头的问题时,选择大的后区牵伸倍数和大的后区罗拉隔距,使牵伸倍数增大,牵伸力增大相互间的矛盾得以解决。
因此在粗纱捻系数的选择时,以偏小掌握为宜。
具体实践表明:粗纱定量5.1g/10m时,选用109的捻系数时,牵伸不开出硬头的现象仍然频频出现。
当选用106捻系数时,牵伸不开出硬头的现象得以缓解。
此外小的捻系数减少加捻三角区中,纤维运动须条在钳口摆动的现象,对降低加捻区断头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具体选择时,一定要考虑毛羽因素,过小的捻系数会造成毛羽的增加。
2.2.5工艺综合调节后效果对比
通过实践优选表明:牵伸不开出硬头的现象虽然可以用纱条控制力不足来解释,但这种现象是一项系统反映。
解决时必须综合考虑,不能割裂的看待这项问题。
通过试验,在工艺方面选择小粗纱捻系数、大后区牵伸倍数、大中后罗拉隔距的一小两大工艺,能够发挥压力棒隔距块提高质量效能的最大化。
具体效果见表5。
表5 选用一小两大工艺前后质量对比品种:C14.6tex
注:细纱机主要参数见表1。
3.3 设备维修控制措施
3.3.1 加强维护检修
在平揩车周期,要定时定期对压力棒隔距块进行清洁,用温水或酒精进行清洗。
重点检修责任机台,每日对压力棒隔距块进行检点,发现扭斜装配不到位的现象,及时修复并做好维修记录。
3.3.2严格校正摇架罗拉中心隔距
在平车期间严格校正罗拉中心距和摇架三中心、三直线,三直线公差位 mm,杜绝三直线、三中心不一致造成的质量偏差。
保证摇架压力和下肖的上车工艺。
维护保养时,下肖两端进出必须保持一致,防止因下肖引起压力棒扭斜和钳口位置偏移,造成出硬头现象。
摇架压力必须统一。
校正时塞规偏紧掌握,以松手不滑脱,抽出有摩擦为准。
摇架横向中心距离必须与罗拉皮辊中心距相适应,防止因隔距不正引起压力棒扭斜。
3.4 操作管理控制措施
3.4.1 挡车工操作
挡车工换粗纱时,严格控制包接头过粗过细现象,严禁粗纱随头。
空粗纱引纱时,必须将摇架掀起引头,运行时观察纱条是否在压力棒下运行。
断头后,接头时,先观察纱条的运行状态,是否在压力棒下运行。
严格不观察直接接头的现象防止须条从压力棒上方通过,造成出硬头。
3.4.2其他操作工操作
落纱工落纱后生头,必须先观察纱条是否穿过压力棒下方后,再接头。
做清洁时,注意清理压力棒区域内的纸片,积花按随手清洁及时处理,以防止堵塞出硬头。
扛粗纱工运送粗纱时,必须执行先纺先送,尽量采用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粗纱发毛,粘连现象。
操作工在操作时发现压力棒扭斜,及时做好标记,联系检修工做好记录,便于检修。
3.5 温湿度管理控制措施
在实际生产中,回潮对粗纱捻度的稳定有关,是解决出硬头的关键因素,一般应控制在6.5%左右。
在夏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低湿季节,注意加湿散流器送风时避免直冲粗纱,防止因回潮过大,纤维抱合力强,出现牵伸不开的现象。
细纱温湿度控制时,一般相对湿度控制在55~59%。
生产中发现温湿度异常,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防止因温湿度的差异引起的出硬头现象。
在采用粗纱工序增加回潮降低毛羽的措施时,对粗纱回潮的控制要保证在6.7~7.0%之间。
在节假日开冷车时,先升温后加湿,要提前开空车2~3小时后方可开车生头,最好在温度达到15℃以上时开始生头。
4、结语
(1)压力棒隔距块主要是以控制浮游区纤维运动,达到降低条干CV为目的。
牵伸不开出硬头的原因是牵伸力与控制力相互矛盾所致。
主要与牵伸倍数、中后隔距、粗纱捻系数、温湿度控制、设备维护、操作管理有关。
(2)在实践中采取了系统控制,局部调节,相互结合,相互弥补的控制措施:工艺方面采取了扩大前中罗拉隔距,加大后区牵伸倍数,加大后区罗拉隔距,减少粗纱捻系数一小两大工艺;设备方面加强了检修力度;操作方面加强管理;温湿度适当控制;能够有效的控制牵伸不开出硬头的问题,发挥压力棒隔距块使用功能的最大化,对提高质量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