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大题一轮期末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大题
1.SCR 和NSR 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 x 排放。
(1)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
①尿素[CO(NH 2)2]水溶液热分解为NH 3和C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反应器中NH 3还原NO 2的化学方程式:。
③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SO 2在O 2作用下会形成(NH 4)2SO 4,使催化剂中毒。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H 4)2SO 4的形成:。
④尿素溶液浓度影响NO 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g ·mol -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 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 3,所得NH 3用过量的V 1mL c 1mol ·L -1H 2SO 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 2SO 4用V 2mL c 2mol ·L -1NaOH 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NSR(NO x 储存还原)工作原理:
NO x 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a 所示。
图a
①通过BaO 和Ba(NO 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 x 的储存和还原。
储存NO x 的物质是。
②用H 2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Ba(NO 3)2的催化还原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图b 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第一步反应消耗的H 2与Ba(NO 3)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图b
③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N 2O)。
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与NO 有关。
在有氧条件下,15NO 与NH 3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15NNO。
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以BaS 粗液(含少量BaSO 3、BaCO 3)为原料制备BaCl 2溶液。
已知:BaS 易溶于水。
(1)一次脱硫
①反应体现出酸性关系:HCl H 2S(填“>”或“<”)。
②产生S 的化学方程式是。
(2)经一次脱硫后,BaCl 2粗液中依然含有少量H 2S、SO 2等含硫微粒。
沉淀A 只含一种物质,沉淀A 是。
(3)二次脱硫
通入Cl 2需适量,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需测量BaCl 2粗液中H 2S、SO 2等的含量,方法如下:
Ⅰ.取V 1mL BaCl 2粗液,沉淀Ba 2+。
过滤,滤液备用;
Ⅱ.取V 2mL a mol ·L -1KBrO 3标准溶液,加过量KBr,加HCl 酸化,溶液呈棕黄色;Ⅲ.向Ⅱ所得溶液中加入滤液,得到澄清溶液;Ⅳ.向Ⅲ中澄清溶液加入过量KI;
Ⅴ.用b mol ·L -1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Ⅳ中溶液至浅黄色时,滴加2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共消耗Na 2S 2O 3溶液V 3mL。
已知:I 2+2Na 2S 2O 32NaI+Na 2S 4O 6;Na 2S 2O 3与Na 2S 4O 6均无色。
①Ⅱ中加入KBr 的质量>g(KBr 的摩尔质量为119g ·mol -1)。
②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有Br 2+SO 2+2H 2O 4H ++2Br -+S O 42−、。
③Ⅴ中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④1L BaCl 2粗液二次脱硫,需通入Cl 2mol。
⑤由于Br 2易挥发,Ⅱ~Ⅳ中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会造成测定结果(填“偏高”或“偏低”)。
将中和后的精制BaCl 2溶液蒸发浓缩,可得成品BaCl 2·2H 2O。
3.)磷精矿湿法制备磷酸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磷精矿主要成分为Ca 5(PO 4)3(OH),还含有Ca 5(PO 4)3F 和有机碳等。
溶解度:Ca 5(PO 4)3(OH)<CaSO 4·0.5H 2O。
(1)上述流程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
(2)磷精矿粉酸浸时发生反应:
2Ca 5(PO 4)3(OH)+3H 2O+10H 2SO 4
10CaSO 4·0.5H 2O+6H 3PO 4
①该反应体现出酸性关系:H 3PO 4H 2SO 4(填“>”或“<”)。
②结合元素周期律解释①中结论:P 和S 电子层数相同,。
(3)酸浸时,磷精矿中Ca 5(PO 4)3F 所含氟转化为HF,并进一步转化为SiF 4除去。
写出生成HF 的化学方程式:。
(4)H 2O 2将粗磷酸中的有机碳氧化为CO 2脱除,同时自身也会发生分解。
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如图所示。
80℃后脱除率变化的原因:。
(5)脱硫时,CaCO 3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S O 42−残留,原因是;加入BaCO 3可进一步提高硫的脱除率,其离子方程式是。
(6)取a g 所得精制磷酸,加适量水稀释,以百里香酚酞作指示剂,用b mol ·L -1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生成Na 2HPO 4,消耗NaOH 溶液c mL 。
精制磷酸中H 3PO 4的质量分数是。
(已知:H 3PO 4摩尔质量为98g ·mol -1)
4.碘(紫黑色固体,微溶于水)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染料等方面。
回答下列问题:(1)I 2的一种制备方法如下图所示:
净化除氯后含I -海水
富集AgNO 3↓
悬浊液
转化
↓沉淀
Fe 粉
↓
氧化Cl 2↓
I 2
①加入Fe 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生成的沉淀与硝酸反应,生成后可循环使用。
②通入Cl 2的过程中,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反应物用量比n(Cl 2)/n(FeI 2)=1.5时,氧化产物为;当n(Cl 2)/n(FeI 2)>1.5后,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原因是。
(2)以NaIO 3为原料制备I 2的方法是:先向NaIO 3溶液中加入计量的NaHSO 3,生成碘化物;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NaIO 3溶液,反应得到I 2。
上述制备I 2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KI 溶液和CuSO 4溶液混合可生成CuI 沉淀和I 2,若生成1mol I 2,消耗的KI
至少为
mol。
I 2在KI 溶液中可发生反应:I 2+I -I 3-。
实验室中使用过量的KI 与CuSO 4溶液反应后,过滤,滤液经水蒸气蒸馏可制得高纯碘。
反应中加入过量KI 的原因是。
5.某小组探究卤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1)浓盐酸与MnO 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
氯气不再逸出时,固液混合物A 中仍存在盐酸和MnO 2。
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电极反应式:
ⅰ.还原反应:MnO 2+2e -+4H +Mn 2+
+2H 2O ⅱ.氧化反应:。
③根据电极反应式,分析A 中仍存在盐酸和MnO 2的原因。
ⅰ.随c(H +)降低或c(Mn 2+)升高,MnO 2氧化性减弱。
ⅱ.随c(Cl -)降低,。
④补充实验证实了③中的分析。
序号实验加入试剂现象Ⅰ较浓硫酸
有氯气Ⅱa 有氯气Ⅲ
a 和b
无氯气
a 是,
b 是。
(2)利用c(H +)对MnO 2氧化性的影响,探究卤素离子的还原性。
相同浓度的KCl、KBr 和KI 溶液,能与MnO 2反应所需的最低c(H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从原子结构角度说明理由。
(3)根据(1)中结论推测:酸性条件下,加入某种化合物可以提高溴的氧化性,将Mn 2+氧化为MnO 2。
经实验证实了推测。
该化合物是。
(4)Ag 分别与1mol ·L -1
的盐酸、氢溴酸和氢碘酸混合,Ag 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
试解释原因:。
(5)总结:物质氧化性和还
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6.以Na 2SO 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实验试剂
现象
滴管试管
0.2mol ·L -1
Na 2SO 3溶液饱和Ag 2SO 4溶液Ⅰ.产生白色沉淀
0.2mol ·L -1
CuSO 4溶液
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
0.1mol ·L
-1
Al 2(SO 4)3溶液
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
(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 2SO 3。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 O 42−,含有Cu +、Cu 2+和S O 32−。
已知:Cu +
Cu+Cu 2+,Cu 2+
CuI ↓(白色)+I 2。
①用稀H 2SO 4证实沉淀中含有Cu +的实验现象是。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 2+和S O 32−。
a.白色沉淀A 是BaSO 4,试剂1是。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 2+和S O 32−的理由是。
(3)已知:Al 2(SO 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 O 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ⅰ.被Al(OH)3所吸附;ⅱ.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
对假设ⅱ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ⅱ成立。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一:
步骤二:
(按上图形式呈现)。
b.假设ⅱ成立的实验证据是。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有关。
7.焦亚硫酸钠(Na 2S 2O 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1)生产Na 2S 2O 5,通常是由NaHSO 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
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2)利用烟道气中的SO 2生产Na 2S 2O 5的工艺为:
①pH=4.1时,Ⅰ中为溶液(写化学式)。
②工艺中加入Na 2CO 3固体、并再次充入SO 2的目的是。
(3)制备Na 2S 2O 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 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 3和Na 2SO 3。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后,室的NaHSO 3浓度增加。
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 2S 2O 5。
(4)Na 2S 2O 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
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 2S 2O 5残留量时,取50.00mL 葡萄
酒样品,用0.01000mol ·L -1
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mL。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样品中Na 2S 2O 5的残留量为g ·L -1(以SO 2计)。
8.KIO 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
回答下列问题:(1)KIO 3的化学名称是。
(2)利用“KClO 3氧化法”制备KIO 3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2和KCl。
“逐Cl2”采用的方法是。
“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
“调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3)KIO
3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其迁移方向是。
③与“电解法”相比,“KClO
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
3
(写出一点)。
9.燃煤、炼钢等过程会产生含有SO2、NO的烟气,为了避免环境污染,研发了多种脱硫脱硝技术。
Ⅰ.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
在活性炭的吸附催化下生成硫酸,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1)吸收塔1,在100~200℃,SO
2
为。
(2)吸收塔2,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烟气中的NO转化为无毒无害的气体排放到大气,
具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该过程体现了NH
3
去除不彻底,进入吸收塔2,会降低NO的去除率,原因是(3)吸收塔1中若SO
2
(写化学方程式)。
Ⅱ.络合吸收法脱硝技术
该技术有2种吸收NO的方法,涉及的反应如下:
方法1:Fe2++NO[Fe(NO)]2+
方法2:[FeY]2-+NO[FeY(NO)]2-
已知:[FeY]2-是Fe2+与某有机化合物的阴离子(Y4-)形成的配合物
(4)①方法1,pH过高不利于Fe2+与NO反应,原因是。
②尽管生产[FeY]2-所需成本比Fe2+高,实际工业生产更多选用方法2吸收NO,可能的原因有(至少写出2个不同角度的原因)。
(5)研究温度对反应[FeY]2-(aq)+NO(g)[FeY(NO)]2-(aq)ΔH<0的影响,在相同时间内,测得不同温度下,NO的去除率如图所示:
解释随温度变化NO 去除率变化的原因。
(6)使用锌粉将1L 吸收液中浓度为0.04mol ·L -1[FeY(NO)]2-转化为[FeY]2-、N 2和N H 4+,
实现[FeY]2-的再生。
若消耗锌粉0.03mol,测得N H 4+浓度为0.004mol ·L -1,则[FeY]2-的再
生率为。
10.某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O 的某些性质。
(1)从氮元素的价态角度分析,NO 有性。
(2)以Cu 和HNO 3为原料制备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设计实验探究NO 的氧化性。
实验Ⅰ:用排水法收集一瓶NO,将其倒扣在盛有碱性Na 2SO 3溶液的水槽中,振荡,观察到集气瓶中液面上升。
资料:ⅰ.NO 与碱性Na 2SO 3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O 被还原为N 2O 22−。
ⅱ.Ag +与N 2O 22−反应生成黄色沉淀。
①检验S O 32−的氧化产物。
取少量实验Ⅰ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填操作和实验现象)。
②某同学认为,需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NO 的氧化性,补充以下实验:
实验Ⅱ:取饱和Na 2SO 4溶液,加入少量冰醋酸,再滴加5滴0.1mol/L 的AgNO 3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Ⅲ:取少量实验Ⅰ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加入少量冰醋酸,再滴加5滴0.1mol/L 的AgNO 3溶液,(填实验现象)。
上述实验证明NO 有氧化性。
实验Ⅱ的目的是。
③写出NO 与碱性Na 2S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NO 与碱性Na 2SO 3溶液的反应。
还原反应:2NO+2e -N 2O 22−氧化反应:。
实验Ⅳ:用排水法收集两瓶NO,将其分别倒扣在饱和Na 2SO 3溶液和加有NaOH 的饱和Na 2SO 3溶液中,后者集气瓶中液面上升更快。
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
(4)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处理工业废气中SO 2和NO 的实验方案,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①先用饱和纯碱溶液吸收废气中的S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再向生成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以此溶液来吸收NO 气体。
11.电解NaCl 溶液制备NaClO 溶液,NaClO 溶液的测量与保存(2022北京朝阳一模,16)以
次氯酸盐为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应用广泛。
电解NaCl 溶液制备NaClO 溶液的装置示意如下。
资料:
ⅰ.次氯酸钠不稳定:a.2NaClO 2NaCl+O 2↑ b.3NaClO 2NaCl+NaClO 3
ⅱ.将次氯酸盐转化为次氯酸能更好地发挥消毒功能,次氯酸具有更强的氧化性
【制备】
(1)产生NaClO:
①生成NaClO 的反应包括:2Cl --2e -Cl 2↑、2H 2O+2e -H 2↑+2OH -、。
②测所得溶液pH,试纸先变蓝(pH ≈10)后褪色,说明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2)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初始pH 下电解NaCl 溶液,pH 对NaClO 浓度的影响如图所示。
推测NaClO 浓度在pH 为3或13时较小的原因:Ⅰ.pH=13时,阳极有OH -放电Ⅱ.pH=3时,Cl 2的溶解度减小
Ⅲ.pH=3时,HClO 浓度增大,促使ClO -被氧化
①检验电解产物,推测Ⅰ成立。
需要检验的物质是。
②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推测Ⅱ合理。
依据的化学平衡是。
③经检验,推测Ⅲ合理。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根据上述实验,电解法制备NaClO 溶液,初始pH 不宜过小或过大。
(3)用同样方法电解CaCl 2溶液制备Ca(ClO)2,由于生成覆盖在电极表面,电解难以持续。
【测量】
(4)取V 1mL 所得NaClO 样液,加水稀释。
依次加入KI 溶液、稀H 2SO 4。
析出的I 2用a mol ·L -1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时,滴加2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共消耗Na 2S 2O 3溶
液V 2mL。
(已知:I 2+2Na 2S 2O 32NaI+Na 2S 4O 6),样液中c(NaClO)=mol ·L -1。
【保存】
(5)低温保存,加入Na 2CO 3、NaClO 3等物质能增强NaClO 溶液的稳定性。
12.探究铜与硝酸反应后溶液颜色产生的原因,某实验小组在研究硝酸与铜的反应时,发
现稀硝酸和铜反应后的混合液为蓝色,而浓硝酸和铜反应后的混合液为绿色,为此对产生绿色的原因开展探究。
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猜想假设](1)假设1:。
假设2:硝酸铜溶液中溶解了NO 2。
[实验操作及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蒸馏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铜晶体,最终配成饱和溶液。
配制过程中溶液颜色始终是蓝色,未见绿色出现。
甲同学根据实验一的现象证明了假设1不成立,请补全假设1。
实验二:
(2)甲同学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实验二,并初步验证了假设2成立,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乙同学认为假设2不严谨,用以下实验对假设2进行了深入探究:实验三:
操作及试剂现象
向浓硝酸和铜反应后的混合液中通入N 2
大量红棕色气体放出,短时间内溶液仍
保持绿色。
长时间后变成蓝色(3)结合实验三,乙同学认为假设2不严谨的证据是。
(4)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
①铜与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现绿色是HNO 2(或N O 2-)与铜离子作用的结果。
②金属和浓HNO 3的反应一旦发生后速率不断加快。
原因是过程中有HNO 2生成。
如Cu 和浓HNO 3反应,开始生成的NO 2溶于水形成HNO 2,它再和Cu 反应,速率就大大加快。
请依据资料完成以下离子方程式:
ⅲ.2NO+4H ++4N O 3
-6NO 2+2H 2O 实验四:乙同学通过以下实验证实了反应过程中HNO 2的生成。
实验操作
现象
1向试管a 中加入1mL 浓硝酸,再插入铜丝
快速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2向试管b 中加入1mL 浓硝酸,3滴蒸馏水,再插入铜丝
快速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3
向试管c 中加入1mL 浓硝酸,3滴30%H 2O 2溶液,再插入铜丝
反应较慢,溶液变为蓝色
(5)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3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是。
13.燃烧煤排放的烟气中含有SO 2和NO x ,会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 2碱性溶液作为
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
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 2中氯的化合价为。
(2)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 2和NO 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K,NaClO 2溶液的浓度为5×10-3mol ·L -1。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离子S O 42−S O 32−N O 3-N O 2-Cl -c/(mol ·L -1)8.35×10-4 6.87×10-6 1.5×10-4 1.2×10-5 3.4×10-3①写出NaClO 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增加压强,NO 的转化率(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②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 逐渐(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大于脱硝反应速率,原因是除了SO 2和NO 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
(3)在不同温度下,NaClO 2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SO 2和NO 的平衡分压p e 如图所示。
①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反应Cl O 2-+2S O 32−
2S O 42−+Cl -的平衡常数K 的表达式为。
③如果采用NaClO、Ca(ClO)2替代NaClO 2,也能得到较好的烟气脱硫效果,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Ca(ClO)2相比NaClO 具有的优点是。
14.)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 2与AgNO 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 2,将足量SO 2通入AgNO 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 和白色沉淀B。
①浓H 2SO 4与Cu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试剂a 是。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 可能为Ag 2SO 3、Ag 2SO 4或二者混合物。
(资料:Ag 2SO 4微溶于水;Ag 2SO 3难溶于水)实验二:验证B 的成分
①写出Ag 2SO 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 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
推断D 中主要是BaSO 3,进而推断B 中含有Ag 2SO 3。
向滤液E 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 中含有Ag 2SO 3。
所用试剂及现象是。
(3)根据沉淀F 的存在,推测S O 42−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一中,SO 2在AgNO 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 2SO 4,随沉淀B 进入D。
途径2:实验二中,S O 32−被氧化为S O 42−
进入D。
实验三:探究S O 42−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A 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 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 中不含Ag 2SO 4。
做出判断的理由:。
②实验三的结论:。
(4)实验一中SO 2与AgN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 2与AgNO 3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Ag 和S O 42−生成。
(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
补充设问设问①进入0.1mol ·L -1AgNO 3溶液的气体有什么?
设问②实验二中,+4价S 元素被什么物质氧化为S O 42−进入D?
设问③放置一段时间,SO 2与AgNO 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得到什么启示?15.
1.答案(1)①CO(NH 2)2+H 2O CO 2+2NH 3②8NH 3+6NO 27N 2+12H 2O
③2SO 2+O 2+4NH 3+2H 2O 2(NH 4)2SO 4
④
3(211-22)
100
(2)①BaO ②8∶1
③415
NO+4NH 3+3O 2415
NNO+6H 2O
2.答案(1)①>
②BaSO 3+2BaS+6HCl
3BaCl 2+3S ↓+3H 2O
(2)BaSO 4
(3)①0.595aV 2
②H 2S+4Br 2+4H 2O
S O 42−+8Br −+10H +
③溶液蓝色恰好消失
,且30s 内不恢复④
6V 2-b V 3
2V 1
⑤偏高
3.答案(1)研磨、加热
(2)①<②核电荷数P<S,原子半径P>S,得电子能力P<S,非金属性P<S (3)2Ca 5(PO 4)3F+10H 2SO 4+5H 2O
10CaSO 4·0.5H 2O+6H 3PO 4+2HF
(4)80℃后,H 2O 2分解速率大,浓度显著降低
(5)CaSO 4微溶BaCO 3+S O 42−+2H 3PO 4BaSO 4+CO 2↑+H 2O+2H 2P O 4-(6)
0.049B
4.答案(1)①2AgI+Fe 2Ag+Fe 2++2I -
AgNO 3②FeI 2+Cl 2I 2+FeCl 2I 2、FeCl 3
I 2被进一步氧化
(2)2I O 3-+5HS O 3-I 2+5S O 42−+H 2O+3H
+(3)4防止单质碘析出
5.答案
(1)①MnO 2+4H +
+2Cl
-Mn 2+
+Cl 2↑+2H 2O
②2Cl --2e
-
Cl 2↑③Cl -
还原性减
弱(Cl 2的氧化性增强)
④KCl 固体(或浓/饱和溶液)MnSO 4固体(或浓/饱和溶液)
(2)KCl>KBr>KI Cl、Br、I 位于第ⅦA 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3)AgNO 3或Ag 2SO 4(4)比较AgX 的
溶解度,AgI 溶解度最小,发生反应Ag ++I -AgI ↓,使得反应2Ag+2H +2Ag +
+H 2↑得以发生(5)氧化剂(还原剂)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浓度越大,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小(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浓度越大或生成物浓度越小,氧化剂氧化性越强)
6.答案(1)2Ag +
+S O 3
2−Ag 2SO 3↓(2)①析出红色固体②a.HCl 和BaCl 2溶液 b.在I -的作用下,Cu 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S O 32−转化为S O 4
2−
(3)①Al 3+、OH -②a.
b.V 1明显大于V 2
(4)亚硫酸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
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
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7.答案(1)2NaHSO 3Na 2S 2O 5+H 2O (2)①NaHSO 3②得到NaHSO 3过饱和溶液
(3)2H 2O-4e -O 2↑+4H +
a
(4)S 2O 52−+2I 2+3H 2O 2S O 42−+4I -+6H +
0.1288.答案(1)碘酸钾
(2)加热KCl KH(IO 3)2+KOH 2KIO 3+H 2O(或HIO 3+KOH
KIO 3+H 2O)
(3)①2H 2O+2e -2OH -+H 2↑②K +
a 到
b ③产生Cl 2易污染环境等9.答案(1)2SO 2+O 2+2H 2O
2H 2SO 4
(2)还原性(3)2NH 3+SO 2+H 2O (NH 4)2SO 3或4NH 3+2SO 2+O 2+2H 2O 2(NH 4)2SO 4
(4)①Fe 2++2OH -Fe(OH)2↓②方法2中反应的速率更快、限度更大、[FeY]2-比Fe 2+
抗氧化的能力强(5)温度在45℃以下,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故NO 的去除率增大。
温度在45℃以上,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且NO 的溶解度降低,故NO 的去除率减小(6)60%
10.答案(1)氧化性和还原(2)3Cu+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3)①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 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②出现黄色沉淀排除S O 42−对Ag +检验N 2O 22−
的干扰
③2OH -+2NO+S O 32−N 2O 22−+S O 42−
+H 2O
④S O 32−+2OH --2e -S O 42−+H 2O NO 和S O 32−
反应体现了NO 的氧化性,碱性增强反应更快
(4)①SO 2+Na 2CO 3
CO 2+Na 2S O 3②NaOH
11.答案(1)①Cl 2+2OH -Cl -+ClO -
+H 2O ②碱性、氧化性(漂白性)
(2)①O 2②Cl 2+H 2O HCl+HClO(或Cl 2+H 2O H ++Cl -+HClO)③2HClO+ClO
-Cl O 3-+2Cl -+2H +
(3)Ca(OH)2(4)aV 2/2V 1
12.答案(1)硝酸铜溶液颜色与溶液浓度有关,浓溶液为绿色(2)向实验一溶液中通入NO 2气体,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绿(3)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氮气会将溶液中溶解的二氧化氮气体带出,而溶液仍保持一段时间绿色(4)ⅰ.2111H +1N O 3-
ⅱ.2
H +
1Cu2+
2H2O 2
NO ↑
(5)H2O2+HNO2
H ++NO 3-+
H2O,H2O2消耗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NO2,因而反应变慢,溶液中因为无HNO2和NO 2-,Cu 2+无法与其作用呈绿色,生成Cu(NO 3)2,所以溶液呈蓝色
13.答案(1)+3(2)①4OH -+3Cl O 2-+4NO 4N
O 3-+3Cl −+
2H2O 提高②减小③SO2易溶于水,NO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3)①减小
②oC l -)·2(S O 42−)
oCl O 2-)·2(S O 32−)
③2OH -+ClO -+SO 2
S O 42−+Cl -+H 2O,Ca 2+与S O 42−
形成CaSO 4沉淀,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SO 2转化率提高
实验大题一轮期末复习答案
14.答案(1)①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②饱和NaHSO 3溶液
(2)①Ag 2SO 3+4NH 3·H 2O 2Ag(NH 3)2++S O 32−
+4H 2O ②H 2O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①Ag +Ag 2SO 4溶解度大于BaSO 4,没有BaSO 4沉淀时,必定没有Ag 2SO 4②途径1不产生
S O 42−,途径2产生S O 4
2−
(4)2Ag ++SO 2+H 2O Ag 2SO 3↓+2H
+
(6)实验条件下:SO 2与AgNO 3溶液反应生成Ag 2SO 3的速率大于生成Ag 和S O 42−的速率,碱性
溶液中S O 32−更易被氧化为S O 4
2−
补充设问答案设问①浓硫酸与Cu 加热反应产生SO 2,经饱和NaHSO 3溶液除去硫酸酸雾后,最终进入0.1mol ·L -1AgNO 3溶液的气体有SO 2、水蒸气。
设问②实验二中,结合所处环境,S 元素主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S O 42−。
设问③一段时间体现了反应的先后快慢,即反应速率的快慢。
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银的速率大于生成银和硫酸根离子的速率,或复分解反应的速率大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