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合集下载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学历案(教师版)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学历案(教师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作文教学学历案【学习主题】必修二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的作文教学【课标要求】在表达与交流中运用联想与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学习目标】1、了解想象的作用,理解虚构的类型,运用虚构的技巧评价赏析范文。

2、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虚构能力,提高想象、虚构的水平,并联系具体语境,灵活应用虚构技巧,完成写作任务。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一、想象一下:这一连串符号能够让你想到什么?明确:一带远山、曲折的山脉、蜿蜒的小路、弯曲的绳子、蛇、一池秋水、心电图、方便面、攒动的人头、妈妈的皱纹、荷花的香味、音乐的旋律、起伏不定的成绩、坎坷起落的人生、不平静的心情……二、请结合教材《想象世界,学习虚构》的“话题探讨”与“写法借鉴”的部分内容进行自学,掌握以下内容:1、什么是想象?想象对于文章写作有什么作用?想象,是凭借已知的形象创造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在文章写作中,合理运用想象虚构,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开拓文章意境,给读者以丰富形象的审美享受,有力地揭示主题。

2、什么是虚构?虚构的目的是什么?基础是什么?虚构是指在文艺作品创作中,为了塑造典型、概括地反映生活真实而凭借想象进行创作的方法。

虚构的目的是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文章主题,以真实生活为基础。

3、你在以往的写作实践中是怎样运用想象、虚构的?课中学习任务一:(指向目标1)一、“作文的想象、虚构”相关知识介绍。

想象,是凭借已知的形象创造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写作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更谈不上文学艺术的创作。

想象在组织和补充生活素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运用想象,才能把分散的、零星的生活素材集中起来,概括起来,也只有充分地运用想象,才能使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的形象更饱满,所描述的事物才会更加具体生动。

课本中诗歌、散文、小说里的那些令人叫绝的章节,无不渗透着作者奇妙的构思和独到的想象。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写作《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1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写作《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1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写作《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想象、虚构的概念和方法。

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多重对话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文本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衰草连天的草原,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地向前走着;面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我们所生活的星球。

想象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写作能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吧。

二、文本解读:(一)想象1.想象的概念: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回忆和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对此概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第一,想象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即以记忆表象(储存在脑中的已有的表象)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例如,我们没有去过草原,但当我们读到《敕勒歌》中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微风吹动着茂密的牧草。

不时露出牧草深处的牛羊。

这幅我们从未感知过的图景,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蓝天、草地、微风、牛羊等记忆表象的组合构成的。

第二,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能够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例如,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他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并不是他所感知过的;我们在读《西游记》时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的形象也是我们未曾感知过的。

这些没有感知过的但又出现在头脑中的新形象是想象的结果。

2.想象方式想象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又是如何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呢?(1)黏合展示:美人鱼、飞马等想象形象。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教学设想:学习虚构其实就是培养想像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强调要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许多写得好的作文常常是虚构之作,只是这些作品编得圆熟而已,说明写作往往离不开虚构,更离不开想像.因此,本节的作文训练以训练学生的想像为主.教学目标:1,了解虚构的类型2,通过虚构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学步骤及设计:一,课前准备学生自学本单元的知识短文,掌握以下内容:1,什么是想像想像有什么作用2,你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是否用到了想像二,感悟想像的特征1,在写作中,常听一些同学叹息:"这些事,我与经历过;这一主题,我也想过,为什么他写得这么精彩,而我不行呢."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艺术想像力.举《荷塘月色》中若干运用想像展开描绘的语句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学生讨论:本文如何想像师总结:这里,"羞涩"也好,"歌声"也好,都是主观想像之笔.既然是主观的,写作就会因人的感悟能力和表述能力而各不相同.通常,荷塘容易描写,而月光下的荷花荷叶则较难描绘;画家绘画,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下的景物,因为月景朦胧,波光林影时刻在变化着,不容易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画画尚如此,要用语言文字表达画笔所不能表达的画物,自然更吃力.朱自清先生能把月光下寂静的荷塘写得如此富有生气,不是用宏伟的结构和华美的文字,只凭着新奇的想像,委婉细致地写出来,显得十分迷人.2,再举一例,说明想像之特征.想像可以大胆,可以虚构,可以是世界上从未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因而想像又具有虚构性的特点.不过,无论怎样虚构,想像都必须以客观现实作为基础和源泉.下面这篇文章正体现了想像的这个特点.石榴郭沫若(原文见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9期P43)3,品析同龄人的作文,借鉴写法.水生与宏儿的重逢-----续写《故乡》[四川] 王建(原文略)或是《教师用书》P178之学生作文《对门》三,总结:写作中必须借助想像.首先,借助想像填补生活.作者的生活面总是有限的,可是写文章却要求作者的知识是无限的.这个矛盾的解决就要靠丰富的想像.即使写亲身经历的事实,也不能没有想像,因为写文章不是对生活的完全照搬,对素材的取舍,情节的组合,人物活动的细节安排等等,都要作艺术性的处理,其中就包含着合理的想像.其次,借助想像构制文章.文章的构制是个复杂的思想活动过程,即使素材很丰富,也不是简单的拼接,其中有主题的提炼,素材的加工等等问题;此外还要考虑采用什么形式去表达.这种创造性思维中就包括想像.第三,借助想像使文章增色添彩.优美的意境,精辟的议论,跌宕的情节以及连珠的妙语,奇巧的比喻等等,都要凭借想像的驰骋.四,写作练习:1,就目前一些学校学生负担过重,学生健康,正常的课余活动被挤掉的现象,为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节目拟一个1分钟的专题节目.结尾屏幕上显示的是"孩子们应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孩子们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描写的三个画面要和结尾屏幕显示的内容吻合.要求:描写三个具体的镜头画面(总字数300字以上)2,分别以"黑板"为题,展开联想想像,写出一方面对其表赞美,一方面对其表鄙薄的风格不同的两篇短文.要求:(1)每篇围绕一个中心写.(2)咏物与抒情相结合.(3)每篇200字左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想象、虚构的概念和方法。

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写作中,常听一些同学叹息:“这些事,我经历过;这一主题,我也想过,为什么他写得这么精彩,而我不行呢。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艺术想像力。

《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学生讨论:本文如何想像?师总结:这里,“羞涩”也好,“歌声”也好,都是主观想像之笔。

既然是主观的,写作就会因人的感悟能力和表述能力而各不相同。

通常,荷塘容易描写,而月光下的荷花荷叶则较难描绘;画家绘画,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下的景物,因为月景朦胧,波光林影时刻在变化着,不容易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画画尚如此,要用语言文字表达画笔所不能表达的画物,自然更吃力。

朱自清先生能把月光下寂静的荷塘写得如此富有生气,不是用宏伟的结构和华美的文字,只凭着新奇的想像,委婉细致地写出来,显得十分迷人。

写作中必须借助想像。

首先,借助想像填补生活。

作者的生活面总是有限的,可是写文章却要求作者的知识是无限的。

这个矛盾的解决就要靠丰富的想像。

即使写亲身经历的事实,也不能没有想像,因为写文章不是对生活的完全照搬,对素材的取舍,情节的组合,人物活动的细节安排等等,都要作艺术性的处理,其中就包含着合理的想像。

其次,借助想像构制文章。

文章的构制是个复杂的思想活动过程,即使素材很丰富,也不是简单的拼接,其中有主题的提炼、素材的加工等等问题;此外还要考虑采用什么形式去表达。

这种创造性思维中就包括想像。

第三,借助想像使文章增色添彩。

优美的意境、精辟的议论、跌宕的情节以及连珠的妙语、奇巧的比喻等等,都要凭借想像的驰骋。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想像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想像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设计

编写意图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作文要真实,不但要写真情实感,而且要写真人真事、真景实物。

这自然是有道理的。

因为学生长大走上社会以后,写作的文章几乎都是真实的,产品说明、工作总结、情况汇报,都得一是一,二是二,不能胡编乱造;而当作家或业余写小说编故事的人很少。

但是从全面培养人的基本素质考虑,虚构又不可或缺。

因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必须有很好的想像能力,想像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像便没有创造。

而作文的虚构是培养想像能力的有效途径。

过去作文强调写实,但是并没有把写实真正落实。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老师布置作文时一再强调要写实,不能虚构,可是,讲评课上大加赞扬的作文却常常是移花接木的虚构之作;只是学生把故事编得圆,没有让老师看出破绽。

而老师实际上也没有可能去核实学生作文的内容。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写实和虚构分开。

要写实就必须落实,如规定必须写大家都知道的人和事,大家都看得见的景和物。

要虚构就明确虚构,看谁虚构得大胆而又合乎情理。

这就是本次安排写虚构性作文的出发点。

教学建议一、虚构性的作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

就是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物的“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课本上的例文《程序控制的把戏》和后面“有关资料”中附的《对门》就属于这一类。

一类是科学幻想的。

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大胆想像,如外星人、时空隧道、记忆移植等等。

后面“有关资料”中附的《乔迁之喜》和《重生》就属于这一类。

二、“写作练习”中第1、2题是有关科学幻想的,第1题写外星人的来访,第2题写人类怎样对付星球的撞击。

第3题是读写结合的题,先要理解这几句诗的含义,然后虚构一个故事,表达同样的含义。

第4、5题可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胆想像编写寓言故事。

三、这里就生活现象典型化的题目不多。

教师可适当补充,或让学生自由命题。

有关资料一、作家谈虚构1.小说的虚构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构的概念,学会通过想象创造出一个虚构的世界。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图像表达虚构世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意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虚构的概念与特点2. 虚构世界的构建方法3. 虚构作品的表达方式4. 创意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5. 学生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虚构的概念和特点,学会构建虚构世界,表达虚构作品。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虚构作品的艺术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构的概念、特点和构建方法。

2. 示范法:展示优秀虚构作品,分析其创作思路。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创意思维和想象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互相评价。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虚构作品示例、评价标准、创作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创意素材。

六、教学进程:1. 导言:介绍虚构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虚构的基本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虚构作品的独特性。

3. 构建虚构世界:讲解虚构世界的构建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构思。

4. 表达虚构作品:教授虚构作品的表达方式,如语言、图像等。

5. 创意思维与想象力培养:开展思维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

6. 学生创作实践:分组进行虚构作品的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7.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8.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

七、课后作业:1. 选择一个虚构主题,创作一幅图像作品。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创作的虚构世界。

3.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虚构作品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性和艺术性。

2. 学生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

3. 学生对虚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虚构作品展览,拓宽视野。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2-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2-人教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目标:1.借助图形,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2.通过不断增加图形,引导学生确定构思。

3.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明确文学作品中的想象是为一定主题服务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想象思维的激发。

2.帮助学生将发散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相结合。

3.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想象和联想。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⑴仔细阅读“想象”知识短文。

⑵了解想象对于写作的作用及想象的要求。

2.教学器材:投影仪3.教学课件:谜语投影图形展示投影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1.导入师: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点,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和艺术;想象也是科学创造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今天的科学世界。

从手摇唱机到立体音响,从电扇到空调,从冰块到电冰箱,从珠算到电脑,等等,都是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没有想象,人类的智慧之泉就要枯竭。

可,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不论是搞科技还是搞艺术,想象力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

先请同学们自己评价一下自己的想象力,请看投影。

(出示投影)先看第一题:你觉得自己的想象力怎样?A。

丰富B。

一般C。

不太好。

请选A的同学举手。

生:(举手的寥寥无几)师:请选B的同学举手。

生:(大部分都举起了手)师:请选C的同学举手。

生:(只有一个举手)师:看来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想象力一般。

是不是有些同学太谦虚了,不好意思选A?没关系,我们要实事求是地选择。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题:你认为你的想象力还有多大潜力可挖掘?A。

很大B。

一般C。

不大。

请选A的同学举手。

生:(只有三个举手)师:请选B的同学举手。

生:(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起了手)师:请选C的同学举手。

生:(没有人举手)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三题:你是否想检测一下你的想象力有多丰富?A。

很想B。

一般C。

无所谓。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很想。

师:既然我们都很想检测自己的想象力到底有多丰富,那么就积极地参与我们今天课上的每一个环节吧。

2.猜谜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两个谜语,大家可以在猜谜中初步试试自己的想象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想象世界__学习虚构》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想象世界__学习虚构》教案1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门径指引】如果你打开《新旧约全书•创世记》,或翻阅一下《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或想一想女娲补天一类的故事,你就会知道,世界各地的人们完成自己民族的史前史,都毫不例外地离不开想象。

文学创作更离不开想象。

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谈到文章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的确,文章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想象,而想象又是虚构的前提。

那么,想象与虚构,跟我们通常强调的真实——在真人真事、真景实物中表现真情实感是不是相矛盾呢?我们说想象虚构与表达真情实感二者并不矛盾。

作文是我们表达思想、情绪、意念的一种精神产品,一方面,它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经过头脑加工改造过的主观产物。

因此作文并不是对生活进行简单的客观的复印,作文中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而是包含了主观认识、审美情趣的现实生活的再现。

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篇作文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虚构的成分,即使是记叙文、散文这类要求写真人真事的作文也是如此。

一个高素质的人,必须有很好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便没有创造,而作文的虚构是培养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点指津】什么是想象?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回忆和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心理过程。

在写作时,我们能就不在眼前的事物而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或者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综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就叫想像。

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不能简单地记录事实,而需要把日常的生活现象典型化,这就是孕育作品时的艺术构思过程。

所谓典型化,就是化生活素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

为此,必须经过艺术概括对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改造、集中,虚构出新的形象。

如何在作文中借助想象进行艺术虚构呢?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然而却不是生活的简单翻版。

人教版必修2语文《学习虚构》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2语文《学习虚构》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2语文《学习虚构》说课稿一、教材简介《学习虚构》是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该篇主要讲述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通过描述虚构作品对人们的影响,引发学生对文学与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探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虚构作品的特点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掌握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和解读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虚构作品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解读课文的内容,掌握文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对虚构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虚构与现实的思考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虚构作品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虚构与现实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的虚构作品,引发学生对虚构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问题,如“你最喜欢的一本小说是什么?它为你带来了哪些思考和感悟?”让学生介绍并分享。

2. 导入课文(10分钟)•分析课文标题《学习虚构》,引导学生思考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导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3. 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确定重点段落;•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提出与虚构作品相关的问题。

4. 审美意识培养(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虚构作品,让学生发表对课文中虚构作品的观点;•分组讨论,交流各组对虚构作品的不同见解和欣赏方式。

5. 虚构与现实的探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虚构作品对现实的影响,讨论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思考与交流。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虚构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创作中运用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虚构的定义和类型虚构在文学、艺术和科学中的应用想象力的培养方法1.3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二章:虚构的类型和作用2.1 教学内容小说、戏剧、电影等不同类型的虚构作品虚构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虚构与现实的区别和联系2.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2.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三章:想象力的培养3.1 教学内容想象力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创意思考的技巧3.2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3.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四章:虚构作品的创作过程4.1 教学内容创作灵感的来源构思和规划的重要性写作技巧和风格的选择4.2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4.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五章:案例研究:经典虚构作品分析5.1 教学内容《哈利·波特》系列、《傲慢与偏见》、《狮子王》等经典虚构作品的分析作品中的虚构元素和想象力运用作品对于读者和社会的影响5.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5.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六章:虚构作品的创作技巧6.1 教学内容角色塑造的方法与技巧情节构建的策略环境描述的创意写作方法6.2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6.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七章:虚构作品的修改与完善7.1 教学内容修改的重要性自我编辑的技巧反馈和改进的方法7.2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7.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八章:虚构作品的表现与发表8.1 教学内容作品的口头表达技巧作品的发表和出版流程公众演讲和展示的技巧8.2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8.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九章:虚构作品与文化9.1 教学内容虚构作品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不同文化下的虚构作品特点文化对作品接受度的影响9.2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9.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内容课程回顾与总结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未来学习方向的指导10.2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10.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十一章:跨学科的虚构创作11.1 教学内容虚构作品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跨学科创作的挑战与机遇案例研究:跨学科虚构作品的分析11.2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11.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十二章:数字时代的虚构创作12.1 教学内容数字技术对虚构创作的影响网络文学、电子书等新兴形式的虚构作品数字创作工具和平台的使用12.2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12.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十三章:职业道路与未来发展13.1 教学内容虚构创作的职业道路:作家、编辑、编剧等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对创作的影响个人品牌和社交媒体的运用13.2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13.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十四章:特殊主题的虚构创作14.1 教学内容针对特定受众或主题的虚构创作儿童文学、科幻、奇幻等特定类型的虚构作品创作中的特殊考虑和技巧14.2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14.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内容课程的总结和回顾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对未来学习和创作的展望15.2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练习15.3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参与度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3

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3

学习虚构【教学目标】1、明确想象虚构的注意事项2、展开想象训练,进行想象创作【教学重难点】重点:1、明确想象虚构的注意事项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训练和创作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训练和创作。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有人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想象力也随之下降,是这样的吗?上课之前,我想对同学们的想象力进行一个小小的测试,请允许我请出我的搭档。

(师拿出一个红苹果,并咬一口。

)由这个咬了一口的苹果,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交流畅谈)二、理论指导同学们刚才的想象有的巧妙,有的新颖,有的别出心裁。

事实证明,刚才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想象力会越来越贫乏”的论断有些武断。

(一)想象虚构注意事项之一——虚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其实“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题目是1999年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题目。

当年南阳市一中的王越同学由这个咬了一口的苹果,写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故事——《娘亲》,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并被保送到了南开大学中文系就读。

同学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PPT展示《娘亲》内容提要:被儿子接进城里乐于为儿子儿媳忙里忙外的娘亲,却因为一个自己只咬了一口的苹果而遭受儿媳误解。

最后,娘亲竟声泪俱下的向儿子这样解释:“娘真的不是想吃那个苹果,娘不稀罕,娘只是看那上面坏了铜钱大一块了。

娜娜老是看东西坏了就扔,娘看了心疼,怕她再把那个苹果也扔了,就把坏的一块咬下来吃的。

娘真的不是想吃那个苹果呀!”师语:我们虚构的文学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生活类,一类是科学幻想类。

那么,《娘亲》属于我们虚构的哪一类?是的,王越在这篇小说中把婆媳矛盾,母子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这就叫把现实生活典型化。

由此,我们可得出文学作品中想象虚构的第一个注意事项——虚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

(二)想象虚构注意事项之二——虚构是有目的的。

上学期我们学过《鸿门宴》,在鸿门宴中,司马迁把刘邦的随机应变、知人善任,项羽的骄傲自大、刚愎自用的形象塑造的呼之欲出。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虚构文本的特点;2.探讨虚构文本中实际与想像之间的关系;3.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虚构文本的特点;2.探讨虚构文本中实际与想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虚构世界;2.如何区分虚构与现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你们是否喜欢看、写小说?”这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虚构文本。

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对虚构文本的了解与看法。

2.概念讲解在此环节,老师需要对虚构文本的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对虚构文本进行阅读时,更容易进入“虚拟”的世界。

3.实战演习在学生对虚构文本已经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我们需要借助一些优秀的虚构文本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虚构文本中实际与想象之间的关系。

4.思维训练让学生不仅是被动阅读,而且要能够积极地去思考,在虚构文本的世界里运用自己的想像力。

此环节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

5.课堂讨论每个组的学生阅读同一个虚构文本,然后由他们自己来谈谈对这个文本的理解,包括文中用词、句式结构、情境描写、对人性的描绘等。

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解读文本内容,达到更好的阅读、理解和表达。

6.实践输出最后,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文化艺术展览的评论、电影影评、文学作品搭配评论等。

五、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2.多媒体教学法3.讨论式教学法4.写作演练法六、作业布置1.课后阅读文学作品或者故事,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通过自己的总结和观察,来深入了解虚构文本的特点和内涵。

2.根据所学的虚构文本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2500字以上的小说故事。

七、教学评估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所教授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踏实细心、全面深入的学习。

高中语文作文课《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作文课《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设计

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了解虚构的类型。

3、掌握虚构的技巧和标准,既要大胆想象,又要科学合乎情况。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指导——写作教学内容及步骤:导入课题: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

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衰草连天的草原,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地向前走着;面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我们所生活的星球。

想象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写作能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模块“表达交流”的第三单元——板题:想象世界——学习虚构请同学们翻到书第61页,快速看完“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和“学法大视野”第71页“想象世界——学习虚构”讲授:一、什么是想象想象就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见“学法大视野”第71页)想象是以生活为源泉,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分两种:1、再创想象:就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并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就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在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的基础上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什么是联想联想(见“学法大视野”第71页)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

常见的联想类型有以下五种:1、同类事物间的联想。

2、不同事物之间因某一点相似而展开的联想。

3、对比式的联想。

即一正一反,鲜明对比式的联想。

4、连锁联想。

就是从已知的性息,联想到某一观点,然后由此即彼地联想下去,思维随之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

5、变形联想。

就是从原信息点出发,合理地增加一些与它有关的信息材料。

来诱发思维,、拓展思维的联想。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第一章:虚构概述1.1 虚构的定义与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虚构的概念,认识虚构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重要性。

分析虚构与现实的关系,探讨虚构的价值和意义。

1.2 虚构的类型与特点介绍常见的虚构类型,如小说、故事、诗歌、戏剧等。

分析各类虚构的特点,如情节、人物、背景等。

1.3 虚构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虚构的基本方法,如想象、创造、改编等。

探讨虚构中的技巧运用,如对话、描述、抒情等。

第二章:虚构的基本要素2.1 人物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塑造的重要性,分析人物的性格、外貌、言行等特征。

练习创作具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2 情节引导学生掌握情节构思的基本技巧,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

练习编写富有创意的情节,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虚构手法。

2.3 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虚构作品的背景设置,了解背景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练习创作具有丰富背景的虚构作品,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章:虚构的创意与表达3.1 创意来源与激发引导学生探讨创意的来源,了解创意的重要性。

练习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创意,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3.2 虚构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虚构表达的基本技巧,如叙述、描绘、对话等。

练习运用不同的表达技巧,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虚构世界。

3.3 虚构作品的评价与修改引导学生了解虚构作品的评价标准,分析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练习对虚构作品进行修改,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四章:虚构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4.1 文学作品案例分析分析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虚构文学作品,探讨其创作手法和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吸取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4.2 影视作品案例分析分析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虚构影视作品,了解其在视觉表现和叙事结构方面的特点。

引导学生从影视作品中学习虚构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第五章:虚构作品的创作与展示5.1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虚构作品的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互相交流作品,提供建设性意见,共同提高创作水平。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想象世界学习虚构》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想象世界学习虚构》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想象世界学习虚构》说课稿一、教材简介高一语文必修2《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册教材主要内容涵盖了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文学欣赏与鉴赏概念的学习以及学生对虚构文学的思考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本课时的重点在于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中的虚构元素,如想象、幻想、夸张、拟人等。

–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提高对虚构文学的欣赏与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增强对虚构世界的向往与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 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元素,并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 -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虚构文学的欣赏与理解能力;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理解虚构元素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文学作品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思考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我将展示一段有趣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虚构世界的向往和思考。

短片中会有一些虚构元素,如奇特的场景,夸张的表演等。

再请学生就短片的内容进行简单描述和自由讨论,从而渐次引出课题。

2.分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由讨论,提问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虚构?虚构与现实的区别在哪里?•人们为什么喜欢虚构的故事和世界?•有哪些经典的虚构作品或故事?每个小组讨论完毕后,请其中一位代表发言,并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归纳各组讨论的结果。

3. 集体讨论与展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进行集体讨论。

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彼此交流学习,共同探讨以下问题:•虚构作品中的想象力与现实生活中的创造力有何联系?•虚构作品有哪些特点和表现形式?•虚构作品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和影响?教师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并集中同学们的观点和意见,对问题进行概括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1)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想象、虚构的概念和方法。

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写作中,常听一些同学叹息:“这些事,我经历过;这一主题,我也想过,为什么他写得这么精彩,而我不行呢。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艺术想像力。

《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学生讨论:本文如何想像?师总结:这里,“羞涩”也好,“歌声”也好,都是主观想像之笔。

既然是主观的,写作就会因人的感悟能力和表述能力而各不相同。

通常,荷塘容易描写,而月光下的荷花荷叶则较难描绘;画家绘画,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下的景物,因为月景朦胧,波光林影时刻在变化着,不容易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画画尚如此,要用语言文字表达画笔所不能表达的画物,自然更吃力。

朱自清先生能把月光下寂静的荷塘写得如此富有生气,不是用宏伟的结构和华美的文字,只凭着新奇的想像,委婉细致地写出来,显得十分迷人。

写作中必须借助想像。

首先,借助想像填补生活。

作者的生活面总是有限的,可是写文章却要求作者的知识是无限的。

这个矛盾的解决就要靠丰富的想像。

即使写亲身经历的事实,也不能没有想像,因为写文章不是对生活的完全照搬,对素材的取舍,情节的组合,人物活动的细节安排等等,都要作艺术性的处理,其中就包含着合理的想像。

其次,借助想像构制文章。

文章的构制是个复杂的思想活动过程,即使素材很丰富,也不是简单的拼接,其中有主题的提炼、素材的加工等等问题;此外还要考虑采用什么形式去表达。

这种创造性思维中就包括想像。

第三,借助想像使文章增色添彩。

优美的意境、精辟的议论、跌宕的情节以及连珠的妙语、奇巧的比喻等等,都要凭借想像的驰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想象、虚构的概念和方法。

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写作中,常听一些同学叹息:“这些事,我经历过;这一主题,我也想过,为什么他写得这么精彩,而我不行呢。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艺术想像力。

《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学生讨论:本文如何想像?师总结:这里,“羞涩”也好,“歌声”也好,都是主观想像之笔。

既然是主观的,写作就会因人的感悟能力和表述能力而各不相同。

通常,荷塘容易描写,而月光下的荷花荷叶则较难描绘;画家绘画,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下的景物,因为月景朦胧,波光林影时刻在变化着,不容易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画画尚如此,要用语言文字表达画笔所不能表达的画物,自然更吃力。

朱自清先生能把月光下寂静的荷塘写得如此富有生气,不是用宏伟的结构和华美的文字,只凭着新奇的想像,委婉细致地写出来,显得十分迷人。

写作中必须借助想像。

首先,借助想像填补生活。

作者的生活面总是有限的,可是写文章却要求作者的知识是无限的。

这个矛盾的解决就要靠丰富的想像。

即使写亲身经历的事实,也不能没有想像,因为写文章不是对生活的完全照搬,对素材的取舍,情节的组合,人物活动的细节安排等等,都要作艺术性的处理,其中就包含着合理的想像。

其次,借助想像构制文章。

文章的构制是个复杂的思想活动过程,即使素材很丰富,也不是简单的拼接,其中有主题的提炼、素材的加工等等问题;此外还要考虑采用什么形式去表达。

这种创造性思维中就包括想像。

第三,借助想像使文章增色添彩。

优美的意境、精辟的议论、跌宕的情节以及连珠的妙语、奇巧的比喻等等,都要凭借想像的驰骋。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波浪线~~~~,学生想像它是什么——山脉攒动的人头弯曲的绳子蛇心电图方便面蜿蜒的小路妈妈的皱纹荷花的香味音乐的旋律起伏不定的成绩起伏的命运人生的坎坷起落不平静的心情……这么一个小小的看似呆板的曲线,包含了如此丰富生动的内容,这都是因为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可见,想象能让单一变得多样化,想象能让呆板化做生动,想象能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

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话来说: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想像是一切创造之源——爱因斯坦想象如此重要,然而我们中学生怎样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呢?其实,作文的虚构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途径。

这节课,就让我们在想象的世界里,学习作文的虚构吧。

二、虚构与表达虚构是创作的一种手法,是指创作者在从事写作活动中充分调动想象思维,对所叙述的故事或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再加工的过程。

那么,怎样进行虚构呢?虚构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任何创作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虚构也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须符合生活的逻辑与常理,这样才能反映生活,对读者有所启发和教育。

我们所进行的虚构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决不是所谓的胡编乱造。

掌握虚构的方法和技巧。

虚构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目的是能突出地反映生活的本质。

因此,虚构时就必须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改造集中,虚构出新的形象。

也就是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和分析,把生活中最有意义的表象加以分析和综合,以表现生活中个别的、具体的、富有美感的形象。

正如鲁迅在《我怎么起小说来》中所说的:“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渐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为此,写景可借助过去的景、将来的景和心中的景,来反映眼前实景;写人可借助杂取合成的、虚拟创造的非真实人物来表现真实的人生;记事可借助假设的、梦幻的、虚构的非现实中的事来反映真情实事。

那么,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不必拘泥于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生活是平淡的,毕竟大家的生活阅历也有限,有时候,我们发挥想象、虚构一个故事来反映生活的真实,也许更生动、也更典型。

所以,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都提示考生:作文可以大胆想象,编写故事。

按照编故事的方式不同,我们的虚构性作文又可以写哪些类型呢: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科幻,故事新编……有人选了其中的“黑夜、模型、巨浪”这三个词。

写了小小说《亚当之死》,现在给大家读一下。

亚当之死雷电交加,惊涛卷天。

在这恐怖的夜晚,是难以入眠的。

亚当和夏娃索性与往时一样坐对大水打发这漫长的黑夜。

呜咽的海啸东一阵,西一阵,给这孤岛上的黑夜带来几许凉意。

借着闪电,可以看见,层层波浪,扭在一起,彼此踢打着,撕咬着。

“瞧,那是什么?”又一道闪电划过,“啊,人!”远处,波浪间似乎有一个人影:一起一浮,时隐时现;他显然已筋疲力尽。

“我去帮他!”亚当匆忙跳入茫茫白水。

“小心!”夏娃叮嘱声中,亚当已经游得很远。

一朵朵炸裂的浪花不时落在他的身旁,将他冲开很远。

但慢慢的,他还是努力靠近了那个人影。

“轰”,一声霹雳,巨浪一个连着一个漫天压来,两个人影消失了。

“亚当,亚当……”水面上回荡着夏娃的呼唤,但杳无回音。

仿佛坠入了无边的黑暗,她的目光充满了苦涩与畏惧。

十年前,由于气温声高,两极冰雪融化。

汹涌的海水向人类扑来,加上水土流失引起地面变低大水吞没了平原淹没了高山。

一切陆地的生命都化作鱼类的食物。

只有他俩侥幸逃到地球上这最后的孤岛上。

东方发白,一个漫长的夜总算熬过,夏娃焦急的搜索水面:……波峰中,一具橡胶人体模型在荡悠,不远处,几只鲨鱼在挣食一具人尸。

[简评]这篇小小说,主题是呼吁人类保护环境,否则,遭难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为了表现主题,文章显然是虚构的,那么有没有事实做基础呢?有。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疯狂的破坏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这是显而易见的生活事实基础。

三、合作探究学生集体讨论: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如何进行虚构呢?首先,虚构人物性格。

无论写什么样的人,都允许虚构人物的性格,甚至将许多人的性格“剪贴”到另一个人身上。

这完全是为了表现典型人物性格的需要。

其次。

虚构生动的情节。

鲜明的人物形象离不开生动的情节,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写作时要善于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剪裁、加工、组接,进行虚构。

最后,虚构语言、动作、神态和细节。

只有这样人物血肉才能丰满,人物性格才能够鲜明,人物形象才能够突出。

四、探究尝试1.根据26个英文字母展开合理想象写一句话。

2.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形态,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定的形态,表示一定的内容。

选择下列图形中的一个,先进行合理想象,然后以《XX形的启示》为副标题,自拟正标题。

图形有:正三角形;梯形;倒三角形;不完整的圆;直线;曲线。

(黑板上画出图形)五、课堂小结写作中必须借助想像。

首先,借助想像填补生活。

作者的生活面总是有限的,可是写文章却要求作者的知识是无限的。

这个矛盾的解决就要靠丰富的想像。

其次,借助想像构制文章。

文章的构制是个复杂的思想活动过程,即使素材很丰富,也不是简单的拼接,其中有主题的提炼、素材的加工等等问题;此外还要考虑采用什么形式去表达。

第三,借助想像使文章增色添彩。

优美的意境、精辟的议论、跌宕的情节以及连珠的妙语、奇巧的比喻等等,都要凭借想像的驰骋。

虚构是写作必备的能力。

虚构要以真实为基础。

虚构性的作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

就是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

一类是科学幻想的,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大胆想象,如外星人、时空隧道、记忆移植等等。

六、课后作业请以“人与环境”为话题,请用想象和虚构手法写一篇反映环境问题的文章,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

附:作家谈虚构1.小说的虚构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2.散文的虚构就我所积累的一点散文创作实践经验来看,我写的叙事散文,几乎没有一篇是百分之百的纪实之作,也就是说,我的这类习作中,大都含着虚构成分。

就以《序曲》为例吧,它是根据我的一个同学的爱人(她是一位舞蹈演员)第一次登台的情况,和我自己某些侧面观感,由这两者生发开去,加工而成的。

冰心《漫谈〈小橘灯〉的写作经过》一文里有这样一段话:这故事上场的只有三个人:我和那个小姑娘还有“我的朋友”,我把“我的朋友”的住处,安放在乡公所的楼上,因为我去拜访这位朋友,而他又不在,由此我才有和那个小姑娘谈话的机会……“我的朋友”是个虚构的人物,因为我只取了这故事的中间一小段,所以我只“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去看了这位朋友,而在“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

我可以“不闻不问”这故事的前因后果,而只用最简朴的,便于儿童接受的文字,来描述在这一个和当时重庆政治环境、气候,同样黑暗阴沉的下午到黑夜的一件偶然遇到的事,而一切黑暗、阴沉只是为了烘托那一盏小小的“朦胧的橘红的光……”从这里可以看出,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

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

这已见之于上面所引冰心同志的精要自述之中。

而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

作为当代散文名篇的《小橘灯》,正是为了叙述的简洁,剪裁的精当,从而创造出一个单纯的、集中的、含有深长情味的意境,才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的。

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

这就是说,《小橘灯》就其整体而言,是遵循了题材的纪实性原则的。

有关散文的题材,茅盾同志在一封关于《白杨礼赞》选材问题的复信中这样写道:《白杨礼赞》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乃在西北走了一趟,即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又离延安至重庆,以后在重庆写的。

从这里似乎又可以看到,散文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不允许概括,或曰集中。

茅公上述说法中“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的话,就肯定了这一点。

(韩少华《散文散论》)这真是“文无定法”啊!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这些写作知识之后,一定学会融会贯通,不要生搬硬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