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临床特点及血清肌酸激酶异常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2月第10卷第23期·临床研究·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临床特点及血清肌酸激酶异常分析
王 勇 杨 静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部,安徽合肥 230061 [摘要]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PP)的临床特点及血清肌酸激酶改变。
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
2008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住院患者53例,分析临床资料,观察其血清肌酸激酶
改变及规律。
结果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多发于中青年男性,表现为肌无力和低血钾,血清肌酸激酶增高占
69.8%,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组病程延长。
结论 HypoPP以肌无力伴低钾血症为其临床特点,血清肌酸激酶增
高是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
[关键词] 低钾血症;周期性麻痹;肌酸激酶;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0)23-240-04
Clinical features of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and analysis of abnormal serum creatine kinase
WANG Yong YANG J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efei City, Anhui, Hefei 23006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HypoPP) and changes
of serum creatine kinase. Methods A total of 53 inpatients with HypoPP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08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Meanwhile, the changes and regularity
of serum creatine kinase were observed. Results HypoPP occurred mostly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men, manifested as
myasthenia gravis and hypokalemia. The increase of serum creatine kinase accounted for 69.8%, and the course of disease
was prolonged in the group of elevated serum creatine kinase. Conclusion HypoPP is featured by myasthenia with hypokalemia, and the increase of serum creatine kina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linical features of HypoPP.
[Key words] Hypokalemia; Periodic paralysis; Creatine kinase; Clinical analysis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ypoPP)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和血清钾含量降低为特点的遗传性钙通道疾病,部分患者伴有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增高,其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尚不十分清楚。
现选取我科2008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53例HypoP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2008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住院患者53例。
<20岁1例(1.9%),20~30岁19例(35.8%),31~40岁17例(32.1%),41~50岁10例(18.9%),>50岁6例(11.3%)。
依据原发病分组,其中原发组35例,继发组18例,其中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
其中男51例,女2例;年龄16~74岁,平均(35.9±11.8)岁。
原发组平均年龄(36.5±12.8)岁,继发组平均年龄(34.7±9.8)岁;原发组男女性别比为34∶1,继发组男女性别比为17∶1;两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发病前有诱因者38例,其中原发组26例,继发组12例;两组发病诱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原发组中29例首次发病,继发组中9例首次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1.2 方法
整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如肌无力程度,肌力水平按照6级分级法0~5级[1]记录;具体分级:0级为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1级为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为肢体在床面上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3级为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为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5级为正常肌力。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如血钾及CK水平、甲状腺功能以及心电图等;治疗上依据血钾水平及胃肠功能情况予静脉及口服补钾治疗,同时予以原发病治疗。
分组情况:依据原发病分为原发组和继发组,
2020年12月第10卷第23期
·临床研究·
依据肌酸激酶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 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表现及检查比较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肢体肌力、血钾水平以及心电图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7例患者CK 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所占比例为69.8%;原发性HypoPP 患者血清CK 增高占74.3%,继发性HypoPP 患者血清CK 增高占61.1%;两组患者CK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2.2 CK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
依据CK 水平分为正常组与升高组,CK 增高组和正常组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有无诱发因素、既往发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K 升高组病程时间长。
见表3。
两组患者在肢体肌力、血清钾水平、心电图异常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4。
2.3 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
患者临床表现为下肢无力明显的急性进行性四肢无力。
入选病例无呼吸肌受累。
患者中血清钾水平在3.0~3.5mmol/L 有5例,2.5~3.0mmol/L 有16例,<2.5mmol/L 有32例。
心电图异常45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组别n 年龄(x ± s ,岁)性别诱因
发病史
男女有无有无原发组35 36.5±12.8341269629继发组18
34.7±9.817
1
12
6
9
9
t /χ20.5270.2260.340 6.324P
0.600
0.634
0.5600.012表2 两组临床表现及检查比较
组别n 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血钾(x ± s ,mmol/L)
心电图CK
0~2级3~5级0~2级3~5级正常
异常正常升高原发组357281718 2.28±0.45728926继发组18
6
12
11
7
2.18±0.551
17
711
χ2/t 0.5350.7500.7440.9720.979P
0.465
0.386
0.460
0.3240.322表3 CK升高组与正常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组别n 年龄(x ± s ,岁)
性别病程(x ± s ,h)诱因发病史
男女有无有无CK正常1636.1±9.9151 8.87±3.4097610CK升高37
35.8±12.736
1
17.75±6.4729
8
9
28
t /χ20.1030.356 5.165 1.7150.417P
0.918
0.551
0.000
0.190
0.519表4 肌酸激酶升高组与正常组患者临床表现及检查比较
组别n 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血钾(x ± s ,mmol/L)
心电图
0~2级3~5级0~2级3~5级正常异常CK正常1641297 2.34±0.49313CK升高37
9
28
19
18
2.21±0.495
32
χ2/t 0.0000.1080.3770.005P
1.000
0.743
0.891
0.943
1种异常表现27例,2种或以上异常表现18例。
具体表现:PR 间期延长1例,ST 段下移8例,T 波改变19例,U 波出现16例,QT 间期缩短1例。
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3例,窦性心动过速7例,频发房早3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Ⅱ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室内传导阻滞1例,CRBBB 1例,CLBBB 1例。
3 讨论
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包括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familial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FPP)和特发性周期性麻痹,FPP 西方国家多见,特发性周期性麻痹我国常见。
研究认为,FPP 是因低血钾诱导骨骼肌细胞异常去极化导致肌肉兴奋性降低的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病[2-3]。
继发性HypoPP 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等,最常见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TPP)。
引起HypoPP 的甲状腺毒症常见病因包括Graves 病、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与高功能腺瘤[4]。
文献报道[5] TPP 发病率以亚洲地区人群最高,罕见于西方人群。
国内一项回顾性分析报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周期性麻痹的发生率为4.9%,男性占96.7%(58/60)
[6]。
研究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周期性麻痹是钾
通道KCNE3基因Arg83His 突变所致,可伴或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症状[7]。
研究认为,HypoPP 与细胞外K +浓度变化有关,而主要分布在骨骼肌细胞膜表面的Na +-K +-ATP 酶活性及其转运功能可以调节细胞外钾的浓度[8]。
甲状腺激素对Na +-K +-ATP 酶活化作用主要包括上调酶基因转录和增强其内源活性[9]。
本研究中,继发性HypoPP 占18例,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1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
发病时有诱发因素占71.7%,其中感染是主要诱因;原发组中有诱发因素占74.3%,继发组中有诱发因素占66.7%。
王薇等[10]报道,原发性HypoPP 发病前有明确诱发因素占40.9%,各种诱因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别;甲状腺毒症继发组发作前有明确诱发因素占68.2%,饱餐或饮用甜饮料和剧烈运动为最常见的两种诱发因素,共占80%。
一项纳入72例TPP 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劳累、饮酒、受凉和饱餐以及血钾水平均为TPP 发病的影响因素[11]。
本组53例患者中有37例HypoPP 患者血清CK 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所占比例为69.8%;原发性HypoPP 患者组血清CK 升高占74.3%,继发性
HypoPP 患者组血清CK 升高占61.1%;两组患者中CK 升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K 升高组和正常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有无诱发因素及既往发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程比较血清CK 升高组病程时间长;两组患者在血清钾水平、心电图表现,肢体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有研究认为,HypoPP 患者血清CK 升高可能因骨骼肌钙通道异常导致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肌细胞有关酶释放入血[12]。
有文献报道41例原发性HypoPP 患者中有25例(占60.9%)患者血清CK 水平升高 [13]。
有研究显示在血清CK 升高的HypoPP 患者中,其病程延长、表现肌痛和心电图异常者增多、血钾水平较低 [14]。
本研究未发现CK 升高组与正常组患者在肢体肌力、血钾以及心电图异常方面有明显差异。
研究发现HypoPP 患者血清CK 水平升高,血清钾镁离子水平降低是重度肢体瘫痪的独立危险因素
[1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继发HypoPP 患者血清镁离子水平与肌肉瘫痪程度显著相关[16]。
对于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诊治需注意病因
诊断,避免诱发因素;随着病程延长血清肌酸激酶升高亦是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临床中对于合并CK 升高患者需与炎症性肌病鉴别;患者予以及时补钾治疗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0.
[2] S u e t t e r l i n K ,M än n i k k ö R ,H a n n a M G.M u s c l e channelopathies:Recent advances in genetics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y[J].Curr Opin Neurol,2014,27(5):583-590.
[3] M aciel RM,Lindsey SC,Diasda Silva MR.Novel etiopatho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J].Nat Rev Endocrinol,2011,7(11):657-667.[4] K o GT,Chow CC,Yeung VT,et al.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QJM,1996,89(6):463-468.
[5] L in SH,Lin YF,Halperin ML.Hypokalaemia and paralysis[J].QJM,2001,94(3):133-139.
[6] 刘剑锋,谢敏,陈宗敏,等.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低钾血症及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9):640-641.
[7] 沈定国.周期性麻痹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3):193-195.
(下转第246页)
妊娠结局的治疗及预防作用[J].河北医药,2016,38(1):148-150.
[11] 陈晓妮.早、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临床指标特
征及与围产儿结局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18):116-119.
[12] 熊张林.无创超声心输出量测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
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价的意义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4):75-77.
[13] 薛锋,刘春广.USCOM 与PiCCO 脓毒症患者心功
能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3):
3096-3099.
[14] 陈聪红.优质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中的效果观
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154-156.[15] 叶宥文.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无创血
流动力学监测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578-580.
[16] 陈旭蓉,成菡.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2):392-393.
(收稿日期:2020-05-07)
(上接第242页)
[8] M cDonough AA,Thompson CB,Youn JH.Skeletal muscle regulates extracellular potassium[J].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2,282(6):967-974.
[9] P irkmajer S,Chibalin AV.Na +
-K +
-ATPase regulation in skeletal muscle[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16,311(1):E1-E31.
[10] 王薇,赵春云,高燕明.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特
点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1(6):678-681.
[11] 王娜.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
诱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医学综述,2015,21(4):742-743.
[12] R uff RL.Insulin acts in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by
reducing inward rectifier K +
current[J].Neurology,1999,53(3):1556-1563.
[13] 王勇,杨静.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41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6):185-187.
[14] 杨正飞,吴满辉,余涛,等.低钾型周期性麻痹158
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3):189-190.
[15] 窦汝香,邹良玉,李卓星.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瘫痪
程度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3):220-222.
[16] P aiboonpol S.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as a
manifestation of thyrotoxicosis[J].J Med Assoc Thai,2008,91(9):1331-1335.
(收稿日期:2020-06-28)
(上接第229页)
[10] 李丽华,唐瑜,杜春秀,等.早期机械通气联合NICU
专科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9,31(10):1621-1624,1628.
[11] 龙飞,秦坤明,廖声潮,等.用改良Graeb 评分及GCS
评分指导脑室出血的个体化治疗[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11):1373-1377.
[12] 潘璐,张琴.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
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及预后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0):1544-1547.
[13] 杨艺,何江弘,徐如祥.微意识状态的研究进展[J].中
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11):1185-1188. [14] 陈日玉,吴艳,林琼.重度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性昏迷患者
的体位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9,29(5):619-620.[15] 张帆,吴苗苗,黄玉如.“唤醒服务链”对颅脑损伤昏
迷患者的促醒效果及家属的知晓率调查[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8):1299-1301.
[16] 袁邦清,陈邱明,杨光,等.脊髓电刺激治疗严重意识
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8,17(4):369-370.
(收稿日期: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