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1同步测试卷及答案(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第四单元新闻与报告文学A卷
(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重难知识软着陆]本单元学习新闻与报告文学。

《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直接讲述了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包身工》既有对包身工的居住情况、饮食情况和劳动条件作“面”上的介绍,又有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掠夺,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的无比愤恨。

《飞向太空的航程》这则通讯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

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瞩.目(zhǔ) 赡.养(shàn)
船舰.(jiàn) 面面相觑.(qù)
B.嬉.戏(xī) 熹.微(xī)
炽.热(chì) 独树一帜.(zhì)
C.给.予(jǐ) 供给.(gěi)
契.约(qì) 提纲挈.领(qiè)
D.殴.打(ōu) 呕.吐(ǒu)
颤.抖(chàn) 寒颤.(zh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停舶宵夜响彻云霄立竿见影
B.讴歌呕气风驰电擎怨天尤人
C.噩梦揩油沧海一粟金榜题名
D.磕头瞌睡委曲求全坐收鱼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官________,勤政爱民是评价每一位领导干部德行的重要标准,也是人民群众心中用来衡量领导干部的一把重要标尺。

②目光短浅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________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令人无奈。

③在________的各种“门”事件中,网络不仅再难为匿名网友“保密”,相反,个人隐
私通过网络外泄的几率正在增加。

A.廉正进而层出不穷
B.廉政进而数见不鲜
C.廉政因而层出不穷
D.廉正因而数见不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既有利于促进人口纵向流动、增强社会安全感,也有利于使群众对民生改善有稳定的预期。

B.如果央视春晚导演竞聘仅局限于央视内部,而不是面向整个社会,满足于“近亲繁殖”,春晚就很难实现创新和突破,已被30年来的春晚历史所证明。

C.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一股冷空气将在近期进入新疆北部,侵袭我国中东部地区,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华北中南部的雾霾天气将会逐渐消散。

D.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在下列横线处,表达效果最好的一组是()
①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

__________。

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

②有一次,在一个很冷的清晨,芦柴棒害了急性的重伤风而躺在“床”上了。

__________。

A.①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②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要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
B.①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把长方形的用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划成狭长的两块
②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是非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不可的
C.①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②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是非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不可的
D.①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把长方形的用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划成狭长的两块
②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要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16分)
灾难,我们拒绝遗忘
鸿篇巨制《一九四二》被冯小刚视为其导演生涯中最严肃、最沉重、最具分量的作品。

而对于小说作者和编剧刘震云,《一九四二》已经不是一部简单的灾难片、历史片,而是对一个民族精神支点的追寻和叩问。

遗忘比灾难本身更震撼人心
记者:在您所有作品里,《温故一九四二》可以说是一个异数。

一方面,它与您通常惯于描述的当代现实生活相距遥远;另一方面,类似采访手记的纪实风格也在您的作品中独树一臶。

20多年前,是什么让您产生了创作这样一部作品的冲动?
刘震云:作者与作品的相遇,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温故一九四二》创作于1990年左右,在此之前,我从来没写过非虚构类作品。

那一年,我的朋友钱钢准备编一本《中国灾难史》,希望从中看到中国人是如何从灾难中走出来的。

1942年,他选择了当时最严重的灾难——河南旱灾,并把这个灾难的写作任务交给我。

作为一个河南人,我竟然从不知道1942年曾经发生过这么严重的旱灾。

一个人的去世是去世,许多人的去世就是数字了。

钱钢告诉我,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迫害致死的有100万人,1942年河南就有相当于3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人死于旱灾。

更令我震惊的是,当我向这场灾难的亲历者和他们的后代问及这场灾难时,却发现他们无不选择了遗忘。

这样的震惊和疑惑,迫使我进入对1942年的探究和写作。

记者:不管小说还是电影里,美国记者白修德都像是创作者进入历史、接近真相的一双眼睛。

他在1942年的采访里发现了比自然灾害更残酷的真相,您在这个探寻中发现了什么?
刘震云:我把1942年放到历史的长河里,发现历史上河南的旱灾非常频繁,从东周到1942年,基本上每隔三五年就有一次比较大的旱灾,而每次旱灾的记录里都有人吃人甚至更惨的景象。

这样的记载,头一次看触目惊心,看多了就习以为常了。

这也回答了我心里最初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这场灾难的亲历者选择了遗忘。

我还有更多的发现,也就是白修德的发现——300万人的死,不仅仅是因为自然灾害,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战争和政治环境。

生死幽默背后是巨大的悲凉
记者:从小说到电影,在这些具体人物的塑造中,您最在意的是什么?
刘震云: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我发现,将1942年从历史中打捞出来,再放在亲历者面前,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非常耐人寻味。

在美国或者欧洲,一个人在临死之前一定会追问:“我为什么死了?”但是河南人没有,他们在死亡面前表现得坦然,这是他们人生最后也最大的幽默。

为什么坦然?因为生活里严峻的事实在太多了,人的心就变成了一块铁,这块铁如果就这么硬着,磕在石头上就破碎了,但坦然和幽默把这块铁化成了水,它变得柔软了,也就不会破碎了。

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老张要饿死了,饿死的时候他没有想起日本人、没有想起蒋介石,他想起了好朋友老李,但老李三天前已经饿死了。

老张说我比老李多活三天,我值了。

这个幽默背后是巨大的悲凉。

对于灾难里的河南人来说,什么战争、国家、元首都不是
重要的,只有他身边的人是重要的。

好的创作者应是平等的倾听者
记者:在小说里,您肯定了揭竿而起的精神是民族生存下去的希望;而在电影里,您用更多细节赋予这个故事人性的温暖。

这种变化,是否说明了您在创作中的一种态度?
刘震云: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跟小刚一直觉得要特别注意表达上的节制。

所谓节制,就是在面对这么大的灾难的时候做到不煽情,不要有过多的台词和表演。

创作者绝不能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旁观者,尤其在面对这样一个题材时,创作者是站在70年后优越的生活里揭灾民的伤疤,这是非常残忍的。

我说过,真正好的创作者,应该是一个平等的倾听者。

记者:在极端环境里,人内心最本真的东西往往最容易体现出来。

这种本真,有时甚至是支撑一个民族存活下去的精神支点。

在1942年,您认为支撑河南人甚至中华民族生存下去的支点是什么?
刘震云:《一九四二》揭示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灾民、日军、国民政府、美国人……他们之间互不见面,但灾难使所有人既有的位臵都发生了变化。

对当时的河南人来说,生存依靠的已经不是信仰,而是本能。

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唯一需要的慰藉就是人和人之间那点微弱的善良的光芒。

电影的最后,老东家发出了一个哈姆雷特式的追问:“为什么我要逃这个荒?”他遇到了一个跟他一样失去亲人的小女孩,瞬间互相成为亲人,如果不是在1942年那个极端的环境里,这是不可能的。

正是在这个变异的状态里,人心里的精神支点得到了最大的彰显,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生存下来最重要的原因——那份亲情,那抹人与人之间善良的光芒。

(记者刘阳)
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刘震云创作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是因为灾难发生在河南,作为河南人记录这场灾难是他的责任,他是以平等的倾听者的身份在创作。

B.刘震云在探寻1942年自然灾害的真相时发现300万人死亡的背后还有重要的战争与政治原因,说明他是一位有思想、有责任感的作家。

C.老张饿死前想到比饿死的老李多活了三天,就觉得值了,从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人的狭窄心胸和无情,而这也正是刘震云所揭露的。

D.对当时的河南人来说,生存依靠的已经不是信仰,而是本能。

死亡见的多了,会使人变得麻木,所以选择遗忘是正常的,不应该受谴责。

E.这篇采访用平实理性的语言展示了刘震云创作和改编《温故一九四二》的思想历程,而改编后的电影结尾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7.为什么说《一九四二》已经不是一部简单的灾难片、历史片?(3分)
答:
8.结合本文内容,你从刘震云身上看到了什么精神?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9.中华民族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地震、洪灾、旱灾、战争不断发生。

面对这些给人类带来痛苦的灾难,是选择遗忘还是铭记?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16分)
中国烹饪协会调查报告
记者窦媛媛
中国烹饪协会日前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期超过30%的餐厅浪费明显减少。

在春节长假中,北京市商务委也发布信息称,年夜饭和春节家宴也刮起了“节俭实惠”风气。

菜量“大换小”避免浪费
“姑娘,我们点这些菜够了吧?不会浪费吧?”昨天下午,市民胡先生一家五口到鸿宾楼用餐。

服务员的“贴心提示”立刻让他的担心打消了:“您放心,6个人以下的年饭菜品都给您用小盘,当然价格也低,分量减了,保证吃得完。


按照北京人过年的食俗,年夜饭和过年期间的家宴一定要丰盛,最好是“鸡鸭鱼肉备齐”,还要配上汤、面点和果盘。

春节前,餐饮企业响应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春节家宴也打起了“实惠牌”,像鸿宾楼这样“大盘改小盘”的措施就是其中之一。

在鸿宾楼,菜量分大、中、小三档,比例是2∶1.5∶1,小盘菜的分量是大盘一半,价格也按比例减少;凡是6人餐以下所有菜品都用小盘,基本都能吃完。

北京市商务委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京城多家餐厅为“厉行节约”推出了点菜适量提醒、剩菜打包、推出小份菜或半份菜、奖励节约用餐、主动退换菜等服务方式。

而中烹协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1.76%的企业张贴了宣传标语,近15%的企业对节约用餐有不同形式的奖励措施。

部分餐企取消“最低消费”
包间设“最低消费”,顾客为了凑单往往多点菜,吃不完就造成浪费,这样的情况与“厉行节约”背道而驰,令许多消费者颇有微词。

北京市商务委昨日在市场盘点信息中表示:春节期间,眉州东坡、湘鄂情、倪氏海泰、俏江南、顺峰等知名餐饮企业取消实行多年的“最低消费”,还取消了包间费。

北京餐饮协会会长汤庆顺表示,目前取消了“最低消费”和“包间服务费”的餐饮企业还不多,并且其中不少企业都没有做出“彻底取消”的承诺,很有可能出现反复。

“企业设最低消费和服务费是出于经营压力,但更应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标准,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
向。

”他表示,近期餐饮协会将正式向全市餐饮企业发出号召,呼吁企业共同取消“最低消费”,并一直坚持下去。

超30%餐厅浪费明显减少
中国烹饪协会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一系列厉行节约措施实施后效果明显,近80%的企业认为浪费“有所减少”。

据悉,中烹协调查了全国近百家餐饮企业。

调查报告显示,近80%的企业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浪费,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其中27.3%的企业认为餐饮消费中浪费量达20%,这部分企业主要以星级酒店、高端餐饮为主。

约80%的浪费来自于公款消费和商务宴请,约20%的浪费是由于团拜会和婚宴,家庭大众消费则很少浪费。

中烹协表示,在中央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后,近80%的企业认为浪费有所减少,其中超过30%的企业认为浪费明显减少。

值得关注的是,调查数据显示:有60%的餐饮企业在春节前出现退订现象,其中退订率在20%以上的企业超过一成,大多是高端餐饮和星级饭店。

举例来说,北京某五星级酒店退订近千万元,某西餐厅聚会下降80%。

而以大众消费为主的中低档餐饮企业受影响不大,销售额基本持平,部分中低档餐饮企业营业额有所增长。

(摘自《北京晚报》) 10.下列对这篇调查报告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近期超过30%的餐厅浪费明显减少,这是因为在春节长假中北京年夜饭和春节家宴刮起了“节俭实惠”风气。

B.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受到了餐饮企业和市民的响应。

C.有61.76%的企业张贴了宣传标语,15%的企业对节约用餐有不同形式的奖励措施,这是中烹协的一项调查结果。

D.包间设“最低消费”,消费者为了顾及面子而往往多点菜,吃不完就造成浪费,这令许多消费者颇有微词。

E.取消“最低消费”和“包间服务费”的行为虽然迎合“厉行节约”的号召,但是彻底取消这两种费用还任重道远。

11.这篇调查报告使用小标题有什么好处?试作简析。

(3分)
答:
12.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中国的消费状况,有什么目的和作用?试作简析。

(4分)
答:
13.读了这篇调查报告,你觉得怎样才能厉行节约?请结合选文和生活实际分条说说你的看法。

(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6分)
一个老羊倌的人生长跑
胡英
①每年,澳大利亚都会举行一场悉尼至墨尔本的耐力长跑,全程875公里,被认为是世界上赛程最长、最严酷的超级马拉松。

这项漫长、严酷的赛跑耗时五天,参赛者通常都是受过特殊训练的世界级选手。

这些选手大多不到30岁,有耐克等知名运动品牌做赞助,拥有最昂贵的训练装备和跑鞋。

②1983年,耐力长跑赛场上,出现了一个名叫克里夫·杨的家伙。

起初,谁也没在意他,大家都以为他是去那儿看比赛的。

毕竟,克里夫已经61岁了,穿着条工装裤,跑鞋外面套了双橡胶靴。

当克里夫上前领取他的运动员号码时,人们这才明白原来他是来参赛的。

他将跻身150名世界级选手的行列参加赛跑!这些选手压根儿没想到,还有一件令人称奇的事是克里夫的教练竟是他81岁高龄的母亲耐威尔·冉。

③人人都认为克里夫不过是个头脑发热、想在公众面前出彩的家伙。

但媒体却颇感好奇,当克里夫拿到他的“64号”号码布,走进那群身着专业、昂贵长跑行头的运动员中时,照相机镜头对准了他,记者们开始发问:“你是谁?是做什么的?”“我是克里夫。

来自一个很大的农场,在墨尔本郊外放羊。

”又问:“你真的要参赛吗?”“是的。

”克里夫点点头。

“有人赞助你吗?”“没有。

”“那你不能参赛。

”“不,我可以。

”克里夫说,“你知道吗,我出生在一个农场,家里买不起马匹和四轮车。

每次暴风雨快来的时候,我都得跑出去聚拢羊群。

有时候我得追着羊群跑两三天。

虽然费工夫,但我总能追上它们。

我相信我能跑这场比赛,不过五天时间,也就多出两天而已。

我曾追着羊群跑过三天。


④马拉松开始了,穿着套鞋的克里夫被专业选手们甩在了后面。

观众席上发出阵阵笑声,因为他甚至不懂得正确的跑姿。

他好像不是在赛跑,而是优哉游哉,像个业余选手那样拖着碎步小跑。

⑤现在,这位以种马铃薯和放羊为生的没牙农夫开始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赛跑中跟世界顶尖选手展开较量。

全澳大利亚通过电视直播收看比赛的人们都在心中不断祈祷:赶紧把这个疯老头儿从场上劝下来。

因为人人都相信,不等跨越半个悉尼,他就会累得气绝身亡。

⑥所有专业选手都很清楚,为了跑完这场耗时5天的比赛,你得跑18小时,休息6小时。

可现在,老头儿克里夫竟然对此一无所知!
⑦清晨,当有关赛况的新闻播报出来时,又着实让人们吃了一惊。

克里夫仍在比赛,迈着碎步跑了一整夜,来到了一座名为米塔岗的城市。

⑧显然,克里夫从比赛第一天起就没有停过脚步。

尽管还被远远甩在世界级选手后面,但他还是不停地跑着。

当他到达一个名为奥尔伯里的小镇时,有人问他对剩余的比赛有什么
策略。

他回答要坚持跑完比赛。

⑨他不停地跑着。

每天晚上,他只能与领先的第一团队拉近一丁点距离。

但到最后一晚,他超过了所有顶尖选手。

到最后一天,他已经跑在了最前面。

他以61岁的高龄跑完了悉尼至墨尔本的整个赛程,不仅没有一命呜呼,反而捧走了冠军奖杯,以提前9小时的成绩打破了纪录,成了国家英雄!举国上下的人们立刻爱上了这个放羊的61岁农夫,因为他以5天15时4分的成绩跑完了这场长达875公里的比赛,成功地击败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长跑运动员。

而他并不知道比赛当中允许睡觉。

他说,他自始至终想象自己是在追逐羊群,与一场即将袭来的暴风雨争抢时间。

⑩克里夫创造的“杨氏碎步”因被认为更符合空气动力学、更省力而被超级马拉松选手纷纷效法。

据悉,悉尼——墨尔本长跑优胜者中至少有3名是凭“杨氏碎步”取胜的。

如今,悉尼——墨尔本马拉松赛中几乎没有人睡觉了。

要赢得这场比赛,你必须像克里夫那样,日夜不停地奔跑。

(摘自《金秋》,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①段是对这次长跑的背景交代,写到许多大的知名品牌做赞助与后文克里夫的出场形成了对比。

B.克里夫的跑步姿势很难看,而且不专业,但是事实却证明这种跑步姿势符合空气动力学,马拉松选手们纷纷效仿。

C.本文写比赛开始前记者对克里夫的采访是为了证明克里夫是个头脑发热、想在公众面前出彩的家伙,为了写出人们的势利——总认为只有知名运动员才能取得胜利。

D.文章⑧⑨段提到克里夫“没有停过脚步”“他不停地跑着”,这是克里夫成功的秘诀。

E.文章第⑨段用了插叙,最后一段为补叙,目的是为了说明克里夫的影响力,告诉人们只要不停地奔跑就能赢得比赛。

15.这篇新闻报道在写法上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16.本篇报道的主体部分用了顺叙的方式,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
17.从这篇报道中,你认识到要成功需要具备什么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

(4分) 答:
三、语言运用(7分)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

每条不超过8个字。

(3分)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

如果你疲惫于打字发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

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比其他短邮,类似“米聊”的附近热点、握手、广播、校园PK等功能,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

19.汉语的奇妙在于,相同的词语,根据语境的变化,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含义。

下面是小王给乔局长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

(4分)
乔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①。


乔局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王:“小意思,小意思。


乔局长:“你这人真有意思②。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乔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③了。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


请对这段对话中的“潜台词”进行解读,解释指定的三个短语,解释的语言中不得再出现“意思”一词,对每个短语的解释不超过8个字。

答:
四、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饮食有快餐,交通有高速,学习有快速入门法,婚姻有闪婚闪离……似乎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速度至上”。

如果我们放慢脚步,那生活又会怎么样呢?
请以“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详细分析:选C。

“供给”中的“给”应读jǐ。

2.[导学号:79660039]详细分析:选C。

A.停泊;B.怄气,风驰电掣;D.坐收渔利。

3.详细分析:选A。

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

廉政,使政治廉洁;廉正,廉洁正直。

结合语境此处应当用形容词,当选“廉正”。

因而,表示结果;进而,表示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

前面有“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后面接的是“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应选“进而”。

层出不穷,连续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

语境中着重强调的是出现次数多,而不是经常看见,应选“层出不穷”。

所以选A。

4.详细分析:选A。

B项,成分残缺,“已被30年来的春晚历史所证明”前缺少主语,可补出“这一点”;C项,搭配不当,“天气”和“消散”不搭配,可删去“天气”;D项,语序不当,应为“小到单位工作甚至家庭琐事”。

5.[导学号:79660040]详细分析:选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

答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

6.详细分析:选BE。

A项,创作的主要原因是钱刚的委托;C项,是以幽默的方式表现了人内心的悲凉;D项,“选择遗忘是正常的,不应该受谴责”有误。

7.详细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概括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涉及面比较广,需要我们梳理这篇采访的整体思路,然后根据小标题内容逐层概括。

答案:①它探寻的是300万人死亡背后的东西,即战争和政治带给人类的灾难,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②它挖掘出了中华民族面对灾难生存下去的精神支点——那份亲情,那抹人与人之间善良的光芒,而这正是中华民族生存下来的最重要的原因。

③它揭示了中国人面对死亡的幽默态度,这实际上是莫大的悲凉。

④它提示人们遗忘比灾难本身更可怕。

8.[导学号:79660041]详细分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

刘震云的精神品格蕴藏在他与作者的对话当中。

这些对答巧妙地将刘震云的人生经历、思想和精神展示给我们,解题时,要认真分析这些内容,找出答案要点即可。

答案:①巨大的责任感:他对一场灾难进行了深入地探究,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警醒人们的遗忘。

②严谨的创作态度:《温故一九四二》创作于1990年左右,经过长达20多年的反复修改才决定开拍。

③平等、善良的性格:认真倾听,善于发现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④理性而幽默:面对如此严肃的问题,可以以一种黑色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

9.详细分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

题干要求从“遗忘”和“铭记”两个方面入手,答题时,任选其一,但要进行深入挖掘,还要联系文本。

答案:(示例)选择铭记。

①铭记灾难,我们才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克服未来道路上的艰险。

《温故一九四二》告诉我们比灾难更可怕的是战争和政治,警醒着我们在灾难到来的时候对待普通民众的态度。

②铭记灾难,我们能从中追寻和叩问一个民族的精神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