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儒雅之风
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
”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读书人,多儒雅。
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
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
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
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
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
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
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礼仪之邦”。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
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
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
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
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
(3)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答案】(1)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2)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3)举例(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的观点。
(4)示例1: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2: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中心论点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四个地方:①落笔明旨,标题即中心论点。
②开门见山,开篇点明中心论点。
③山断云连,文中推出中心论点。
④剥笋见心,篇末归纳中心论点。
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第一段段末,属于开篇点题。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中重要语段理解能力。
理解段落内容,要抓住关键语句,注意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等。
该题涉及的内容在第③段落中:“儒雅显得愈加稀缺”“有不少人举止失当”可以就此概括归纳。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
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其具体作用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作答,特别是寻找语段中的关键句。
此题的论证作用要结合本段的第一句话理解。
(4)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主观题,要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对作品观点的认识来谈启示。
故答案为:(1)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2)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3)举例(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的观点;
(4)示例1: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2: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寻找论点的方法,并能结合具体的文章正确运用。
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论点的寻找方法: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其中前三项是最常见的。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爱是岁月的书签
①从家返回的途中,躺在卧铺上,她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静地夹在那里。
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有几行字。
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
②“孤身在外,遇到选择,不要从利益出发,要从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出发!”
③那是母亲的笔迹。
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很少回去,即使偶尔回家,也不再带着一本书。
可是,母亲依然记得她夹书签的习惯,依然记得在书签上给她留下温暖的只言片语。
④她从小就喜欢看书。
那时常自己制作精美的书签,看到哪一页,便夹在那儿。
而母亲第一次在书签上写字,却是小学四年级时。
那时她正看一本《安徒生童话》,那一天正好看到《海的女儿》,回来继续看时,就见到书签上母亲写了一句:“如果你是那条美人鱼,你会怎么做?”那个晚上,她想了这个问题许久,她都为自己的想象力而惊讶。
⑤可是,她并没有告诉母亲答案,母亲也没有问她。
后来,母亲就常在书签上给她留字,或是提出问题,或是提醒学习,而她,有时也会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母亲都会及时作答。
这成了母女间的默契,平时说话从不说起这些事,而她也常常更换书签。
⑥读初中时,她迷上了琼瑶的小说,心中对那些童话般的爱情极为向往,【A】少女的心事也因此绮丽多姿,那么多的悄喜轻愁美丽而又无奈。
甚至有一段时间,她有些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年少的心里便多了一份牵念。
那个晚上,写完作业,她打开那本《我是一片云》,看到书签上有字迹:“先成长,先欣赏,再开花,再芬芳。
”自从读初中以来,她极少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困扰了,而母亲依然能看出她的心事,在最恰当的时间,给予她小小的温暖与帮助。
⑦然后的时光就匆忙起来,学习和繁忙,使得整个高中三年,她看书没有以往一年多。
常常一本书没看完,便被扔在那里,渐渐遗忘。
可是每当想起,重新翻看,依然能看到母亲的话,虽然隔了许久,却是温暖依旧。
⑧大学第一年的寒假,她带了许多书回家。
而没看几本,便被偶然发现的一件事扰得心思难静。
有时想让心沉入书中的情节以忘忧,却是逐字看去,头脑中没有一丝痕迹。
《百年孤独》只看了一小半,虽然每天都拿起,可书签依然固定在原来的位置。
她在书签上写下了无数个“孤独”,那一天终于看到母亲的回话:“我们一直在!”
⑨她又换了一枚书签,写下:“一切都是真的?”隔了一天,她从外面回来,拿起书时,看到母亲的话:“是真的!可一切都在,我们依然,一直,一直。
”久久地凝望着那些字,心里便渐渐释然,是的,一切都在,一直。
开学离开时,她拥抱了父亲和母亲,这是以往从没有过的举动。
而父母的眼中,也闪烁着晶莹。
⑩然后是恋爱又失恋,沉默的日子里,以书遣怀,自制的书签依然,故乡却千里,再也没有那些字句慰藉无助的心灵。
有一次,她给母亲买了件衣服,便把一把书连同夹着的书签一同寄回。
过了些天,果然收到母亲寄回的书,书签上熟悉的字让她有要流泪的冲动:“记住曾经的美好,走向未知的美好。
”
⑪就在这样琐碎的成长中,她渐渐地成熟,也学会了独自去面对。
大学毕业后,工作,成家,依然离母亲遥远,看书的时候便越来越少了,【B】而那些温暖的书签,也是慢慢沉入时光的湖。
只在偶尔的旧梦中重来,一枕的旧日美好时光。
这次回家,也是为了散心,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面临着重大的选择,她一时不知何去何从。
而为了聊解途中寂寞,便带上本书,拿起书,就像从前般,随手做了个书签。
⑫此刻,在火车上,她的心里漾着暖暖的感动,就像少年时一般。
而和遥远的从前,却又是不同的心境。
大一那年的寒假,她无意间得知,自己并非父母的亲生女儿,从那以后,再看到母亲的字,便多了更深一层的体悟和感激。
⑬回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那个晚上,她找出收藏了二十年的那些书签,一一摆放在眼前,静静地看,仿佛一道爱的桥梁,从自己的心开始,延伸向那个遥远人儿的心里。
(1)通读全文,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将母女二人围绕书签所发生的相关情节补充完整。
A________→初中时向往爱情,母亲书签留言,给女儿引导、帮助→高中三年,母亲依然书签留言鼓励女儿→B________
(2)本文语言朴实真挚又意味隽永,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文章【A】【B】两处的划线词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A】处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分析,【B】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
(3)本文属于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文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两点即可)
【答案】(1)小学时候读书,母亲在书签上写下问题,激发女儿丰富的想象力;大学期间,母亲书签上留言排遣女儿内心的孤独,鼓励她牢记生活的美好
(2)我选A;运用暗喻(或比喻),把少女的心事比作绮丽多姿的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因对爱情的憧憬而复杂敏感、细腻多情的心绪。
我选B;“沉入”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当这些书签完成它的使命,渐渐被我遗忘的情景。
(3)倒叙的顺序。
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长的经历。
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吸引读者。
(4)①母亲是一个关心疼爱孩子,理解谅解孩子的人,从文中一次次的书签留言可以看出。
②母亲是一个懂得把握教育契机、有教育智慧、教子有方的人,如当我上初中开始向往爱情时,母亲通过书签留言让我明白“先成长,先欣赏,再开花,再芬芳。
”的道理。
③母亲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从文末“我并不是母亲的亲生女儿”可以看出。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
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2)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A 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B项“沉入”表明“我”遗忘了书签。
(3)此题考查对记叙顺序的掌握情况。
倒叙指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最重要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顺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使行文曲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突出中心;内容集中,对比鲜明。
(4)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
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以及具体情节来分析其精神品质。
从母亲的留言可以看出她对孩子的理解和爱;从“她无意间得知,自己并非父母的亲生女儿”可知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
故答案为:(1)A、小学时候读书,母亲在书签上写下问题,激发女儿丰富的想象力
B、大学期间,母亲书签上留言排遣女儿内心的孤独,鼓励她牢记生活的美好
(2)我选A;运用暗喻(或比喻),把少女的心事比作绮丽多姿的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因对爱情的憧憬而复杂敏感、细腻多情的心绪。
我选B;“沉入”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当这些书签完成它的使命,渐渐被我遗忘的情景。
(3)倒叙的顺序。
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长的经历。
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吸引读者。
(4)①母亲是一个关心疼爱孩子,理解谅解孩子的人,从文中一次次的书签留言可以看出。
②母亲是一个懂得把握教育契机、有教育智慧、教子有方的人,如当我上初中开始向往爱情时,母亲通过书签留言让我明白“先成长,先欣赏,再开花,再芬芳。
”的道理。
③母亲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从文末“我并不是母亲的亲生女儿”可以看出。
【点评】记叙文阅读答题包括文章体裁、文章内容、人称的作用、记叙线索及作用等,考生要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
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爱是成长的必修课
桂从路
①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常常令人感动不已。
女友患病3年不离不弃,病床前举办婚礼;洪水中坐在屋顶歇息的年轻人,原来一直在救助他人;车祸发生后血库吃紧,全城接力献血……爱是沟通人心的桥梁,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足以温暖人心。
②说到爱,每一个人都不陌生,但似乎又难以用语言表达。
古往今来,我们给这个美好的词汇注入了许许多多的内涵。
哲学家将爱视作“人类对整个世界的渴望”,心理学家定义爱为“人与人间抛弃恐惧、不再戒备的信赖关系”。
在文学家笔下,我们能从父母的背影中理解什么是亲情,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吟唱中读懂一份倾慕。
虽然“什么是爱”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都包含了一项起码的内容,那就是一种关怀与给与,一种对他人真诚而无私的关心。
③对爱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对爱的追求却始终如一。
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先贤就讲“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涵养一颗仁爱之心,这是君子的德行,也是中国传统理想社会的写照。
刚刚过去的开学季,不出意料被各种开学致辞刷屏。
高校校长的寄语,无疑是新生收获的第一笔财富,而在跋涉未来的行囊中,不少人都会把“学会爱”纳入其中。
历史背景、时代条件早就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但是“学会爱”“追求爱”依然是师长们的谆谆教诲,成为年轻人成长的必修课。
④心中有爱,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爱是最好的滋养,用爱浇灌,就能让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拔节生长。
现实中,一些人信奉精致利己主义的处世哲学,将“学会爱”视作无用的心灵鸡汤;有的精于算计、衡量得失,面对选
择时不是“听从内心”而是听从利益,这些功利心态往往会滋生焦虑、走入误区。
有得有失、有风有雨,这是生活的常态。
唯有心中始终深爱,才能经风历雨收获内心的平和;唯有对世界充满善意,才能懂得与其抱怨不如奋斗的道理。
⑤心中有爱,方能走出开阔的人生。
经由时间检验的爱,才能历久弥新。
它不会因为生活的平淡而辜负了生机勃勃的生命,也不会因为道路的坎坷而迷失了内心的渴望。
在这一点上,陆游可以说是充满爱的人。
对爱情的追求,让他笔下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读来格外刻骨铭心;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让他留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千古名句;笃定对国家的热爱,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尽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
对他人、对自然、对国家的爱浸透一生,每每读到陆游的诗句,依然能够感受到穿越历史烟云的力量,给当代人以启迪。
⑥心中有爱,方能成就大写的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无数年轻人满怀对祖国的挚爱挺身而出,为民族独立甘洒热血。
今天远离了战火,但甘于牺牲奉献的大爱依然延续。
灾难来临时义无反顾的人民子弟兵,32年守卫孤岛无怨无悔的王继才,汽车失控后一把推开学生,自己却身负重伤的“最美女教师”……每一个凡人善举的背后,何尝不是人性的彰显、爱的力量。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心中没有对事业的爱、对国家最真诚的爱,如何能够锻造出中国人的脊梁?
⑦海伦·凯勒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将一生献给了聋哑人事业,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她曾这样写道,“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年代,爱和勇气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成长在当下的年轻人,也不妨做一个像她那样有爱的人,温暖着他人、改变着世界。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09日19 版)(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开头提出问题,爱是沟通人心的桥梁;接着分析问题,对爱的理解不同,却追求如一;从遇见更好的自己、________ 、________ 三个方面阐述心中有爱的重要性;最后解决问题,发出号召:________ 。
(2)说说第④段画线句中加下划线词“心灵鸡汤”的含义。
(3)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对“爱是成长的必修课”这句话的理解(80-100字)【答案】(1)走出开阔的人生;成就大写的人;做一个有爱的人(或原文:成长在当下的年轻人,也不妨做一个像她那样有爱的人,温暖着他人,改变着世界)
(2)指带有精神安慰作用的东西;文中借此批评精致利己主义者不能学会爱,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错误心态
(3)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通过)陆游对他人、对自然、对国家的爱浸透一生的事例,证明“心中有爱,方能走出开阔的人生”的观点(论点),进而证明“爱是成长的必修课”这一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懂得爱、付出爱。
没有爱就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就不能开拓美好人生,就不能成为民族脊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理解老师、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也要尽自己的力量爱别人。
人生有爱,才会精彩。
【解析】【分析】(1)一空可提取第5段“方能走出开阔的人生”,二空可提取第6段“方
能成就大写的人”分析整理。
三空可直接提取文末“成长在当下的年轻人,也不妨做一个像她那样有爱的人,温暖着他人、改变着世界”一句作为答案。
(2)阅读第四段,结合上下文,根据“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爱是最好的滋养,用爱浇灌,就能让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拔节生长。
现实中,一些人信奉精致利己主义的处世哲学,将‘学会爱’视作无用的心灵鸡汤”等句,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即可解答。
“心灵鸡汤”是好的精神安慰,作者用“心灵鸡汤”批判“信奉精致利己主义的处世哲学”。
(3)“对爱情的追求,让他笔下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读来格外刻骨铭心;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让他留下……”使用了典型的举例论证(例证)。
有力地证明了语段的观点句(分论点),即“心中有爱,方能走出开阔的人生”。
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
(4)学生能理解“爱是成长的必修课”的含意,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即可。
如“爱是成长的必修课”强调的是爱的意义。
对自己而言,没有爱就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就不能开拓美好人生,就不能成为民族脊梁。
对社会来讲,只有爱,才会公平、安宁,才会和谐发展。
故答案为:(1)走出开阔的人生成就大写的人做一个有爱的人(或原文:成长在当下的年轻人,也不妨做一个像她那样有爱的人,温暖着他人,改变着世界)
(2)指带有精神安慰作用的东西;文中借此批评精致利己主义者不能学会爱,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错误心态
(3)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通过)陆游对他人、对自然、对国家的爱浸透一生的事例,证明“心中有爱,方能走出开阔的人生”的观点(论点),进而证明“爱是成长的必修课”这一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懂得爱、付出爱。
没有爱就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就不能开拓美好人生,就不能成为民族脊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理解老师、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也要尽自己的力量爱别人。
人生有爱,才会精彩。
【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思路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给出的信息进行层次内容的分析概括。
在各层次内容的概括时找准关键语句或总结性的段首句、段末句。
(2)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考生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考生要正确辨析论证方法,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4)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的理解,表达个人认知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考生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根据文章的主旨,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題。
拥有大器量,才有大境界
韩青
①古人云:“时穷节乃见。
”越是境况不佳时,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度量、涵养。
人生就是一个大考场,这样的考试随时都会降临在你的身上。
古语说得好:“无度不丈夫。
”因此,要想做天地间大丈夫,就必须拥有大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