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3全面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 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 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 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 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 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 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 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 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在长征中,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精神 面貌? 答案: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 和狂喜、艰难 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 这些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 一的希望、令人 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 这 一切。
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 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 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 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 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 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 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 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 物形象。
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 答: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 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 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 地方去了。 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 运动中去。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 “开明的”教育, 1919 年学生运动中,他作 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 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 并与 26 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
内容概览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 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 年 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 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 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众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 领的真实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笔下最 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品影响意义
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 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 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 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 价。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 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精神的崇高精神,瓦解了 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
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 南的企图。
2.遵义会议 1935 年1月15 日至17 日,在贵州遵义,中共中 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 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 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 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 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4 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 题。
一、选择题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 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
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 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
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 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 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 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 很欣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 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 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① 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 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 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 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 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 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3口才好,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4.性格很急躁但很谦虚。从没违反过党的纪律, 总是希望别人提出批评。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R·八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观看红军长征的影片,了解红军精神
背景介绍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 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迫害共产党 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 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作者介绍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 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 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 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 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 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 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 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 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 访,离开中国。
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2.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3.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4.毛主席是苏区人民拥护而南京政府恨之入骨的人。 5.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 像铁打的。
阅读指导
两个层面 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 国”的过程; 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等—。————————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
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 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 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
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 是指( 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 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 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
3.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 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 艰险条件下,进行的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 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 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 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 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 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抒写了“长征史上 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名著介绍
1. 飞夺泸定桥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 年5 月。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 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 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 千 米,终于在5 月29 日上午6 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 岸。红四团二二连连长廖大珠等22 名突击队员沿 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
《西行漫记》为什么不因时过境迁、依然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 答案:(1)在新闻领域里,真实性乃是报告文 学的生命。《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 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无疑, 它有着保持时代特征的强烈的新闻性。真实是 它富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首要的和基本的因素。 《西行漫记》以作者自己的经历为线索,用具 体丰富的真实材料,向全世界实事求是地报告 了“红色中国”的真相。《西行漫记》是一部 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 胜于雄 辩”的威力;
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
是谁发动的? (3 分)
1936年
张学良、杨虎城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2 分)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或“联共抗日” “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Baidu Nhomakorabea中写道: “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 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 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 军事政变”是指( B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 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不同 的少数民族地区。
1925.1926.1927 年进行了 北伐,1927 年以后 蒋介石发动了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 害 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 周折,1931 年 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 入红色队伍
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 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 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 项主张。 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 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 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 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 促进作用。
(2 )《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很擅长在叙 事中穿插自己的评述和议论,调动文学手法 对人物和事件做异常生动的描述,《西行漫 记》就十分注意形象化的描述,善于捕捉生 动的细节;
写写你读了这本书的感受
埃德加。斯诺,这位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采 访的西方记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 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以 他充满热情的、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 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点点滴滴,揭开了无 数当时令人无法理解甚至在外界看来扑朔迷 离的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西行漫记》给 我们留下了昔日的历史与今日的感动,让我 们铭记那段历史,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斯诺 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甚至更爱这片土地, 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中国人!
具体情况: 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 二渡赤水,红军回师东进,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 长江的错觉,5 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 城; 三渡赤水,再人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 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 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人黔之际,红军又 人云南....在四渡赤水的作战中,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 术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
(1)这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西—行—漫—记》,语段横线处是—周—恩—来—(人名)
(2)请列举出文中人物的主要事件(至少两个)
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
组织领导南昌起义;
—————————————————————
同毛泽东、朱德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
1.名著阅读
我一边和_(人名)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 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 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 孩子气,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 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 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广物。他讲英语有点 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 这使我感到惊讶。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 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 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 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 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 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 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 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在长征中,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精神 面貌? 答案: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 和狂喜、艰难 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 这些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 一的希望、令人 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 这 一切。
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 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 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 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 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 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 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 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 物形象。
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 答: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 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 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 地方去了。 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 运动中去。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 “开明的”教育, 1919 年学生运动中,他作 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 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 并与 26 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
内容概览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 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 年 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 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 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众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 领的真实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笔下最 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品影响意义
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 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 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 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 价。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 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精神的崇高精神,瓦解了 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
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 南的企图。
2.遵义会议 1935 年1月15 日至17 日,在贵州遵义,中共中 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 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 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 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 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4 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 题。
一、选择题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 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
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 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
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 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 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 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 很欣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 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 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① 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 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 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 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 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 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3口才好,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4.性格很急躁但很谦虚。从没违反过党的纪律, 总是希望别人提出批评。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R·八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观看红军长征的影片,了解红军精神
背景介绍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 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迫害共产党 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 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作者介绍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 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 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 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 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 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 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 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 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 访,离开中国。
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2.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3.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4.毛主席是苏区人民拥护而南京政府恨之入骨的人。 5.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 像铁打的。
阅读指导
两个层面 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 国”的过程; 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等—。————————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
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 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 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
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 是指( 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 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 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
3.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 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 艰险条件下,进行的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 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 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 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 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 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抒写了“长征史上 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名著介绍
1. 飞夺泸定桥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 年5 月。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 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 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 千 米,终于在5 月29 日上午6 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 岸。红四团二二连连长廖大珠等22 名突击队员沿 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
《西行漫记》为什么不因时过境迁、依然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 答案:(1)在新闻领域里,真实性乃是报告文 学的生命。《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 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无疑, 它有着保持时代特征的强烈的新闻性。真实是 它富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首要的和基本的因素。 《西行漫记》以作者自己的经历为线索,用具 体丰富的真实材料,向全世界实事求是地报告 了“红色中国”的真相。《西行漫记》是一部 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 胜于雄 辩”的威力;
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
是谁发动的? (3 分)
1936年
张学良、杨虎城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2 分)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或“联共抗日” “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Baidu Nhomakorabea中写道: “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 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 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 军事政变”是指( B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 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不同 的少数民族地区。
1925.1926.1927 年进行了 北伐,1927 年以后 蒋介石发动了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 害 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 周折,1931 年 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 入红色队伍
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 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 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 项主张。 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 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 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 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 促进作用。
(2 )《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很擅长在叙 事中穿插自己的评述和议论,调动文学手法 对人物和事件做异常生动的描述,《西行漫 记》就十分注意形象化的描述,善于捕捉生 动的细节;
写写你读了这本书的感受
埃德加。斯诺,这位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采 访的西方记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 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以 他充满热情的、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 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点点滴滴,揭开了无 数当时令人无法理解甚至在外界看来扑朔迷 离的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西行漫记》给 我们留下了昔日的历史与今日的感动,让我 们铭记那段历史,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斯诺 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甚至更爱这片土地, 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中国人!
具体情况: 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 二渡赤水,红军回师东进,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 长江的错觉,5 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 城; 三渡赤水,再人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 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 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人黔之际,红军又 人云南....在四渡赤水的作战中,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 术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
(1)这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西—行—漫—记》,语段横线处是—周—恩—来—(人名)
(2)请列举出文中人物的主要事件(至少两个)
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
组织领导南昌起义;
—————————————————————
同毛泽东、朱德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
1.名著阅读
我一边和_(人名)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 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 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 孩子气,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 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 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广物。他讲英语有点 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 这使我感到惊讶。